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北京798藝術區拾趣,聽老建築說新故事
張不二
1/17 798藝術區(ArtDist)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英文簡稱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
2/17 此區域西起酒仙橋路,東至酒仙橋東路、北起酒仙橋北路,南至將臺路,面積60多萬平方米,因當代藝術和798生活方式聞名於世。798除了指數字以外,一般指北京798藝術區,或稱大山子藝術區、大山子798廠藝術區等,藝術區的名字是由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而來。
3/17 在798藝術區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798共識,因此,798也指這一藝術區引申出的一種文化概念,以及LOFT這種時尚的居住與工作方式,簡稱798生活方式或798方式。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4/17 巨大的現澆架構和明亮的天窗為其他建築所少見。 它們是50年代初由蘇聯援建、東德負責設計建造的重點工業項目,幾十年來經歷了無數的風雨滄桑。
5/17 伴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北京都市文化定位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轉型、全球化浪潮的到來,798廠等這樣的企業也面臨著再定義再發展的任務。隨著北京都市化進程和城市面積的擴張,原來屬於城郊的大山子地區已經成為城區的一部分,原有的工業外遷,原址上必然興起更適合城市定位和發展趨勢的、無汙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產業。大批藝術家文化人的入駐,正是這一歷史趨勢的反映。
6/17 這批入駐者中,包括設計、出版、展示、演出、藝術家工作室等文化行業,也包括精品家居、時裝、酒吧、餐飲、蛋糕等服務性行業。在對原有的歷史文化遺留進行保護的前提下,他們將原有的工業廠房進行了重新定義、設計和改造,帶來的是對於建築和生活方式的創造性的理解。
7/17 這些空置廠房經他們改造後本身成為新的建築作品,在歷史文脈與發展範式之間,實用與審美之間與廠區的舊有建築展開了生動的對話。就像09年入駐798的創意蛋糕品牌ebeecake,精緻的造型,展現人生心路歷程的情感名稱,就很好的體現了美味、藝術與文化的結合,豐富著798的文化內涵。時而出現的ebeecake玩偶也給時尚的798藝術區,增添了一些樂趣。
8/17 這批入駐者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是經濟改革的產物,他們展示了798共識,展示了個人理念與社會經濟結構之間新的關係—在烏托邦與現實,記憶與未來之間。798是新時期的青年文化經過積澱轉向成熟的載體。
9/17 這裡形成的文化將是地方資源的國際化,是個人理想的社會化。新的798意味著先鋒意識與傳統情調共存,實驗色彩與社會責任並重,精神追求與經濟籌劃雙贏,精英與大眾的互動。出現在798的這一現象,牽涉到都市發展、生產和消費模式等廣泛的層面。
10/17 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後,成規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廠房,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 和“LOFT生活方式”,引起了相當程度的關注。
11/17 經由當代藝術、建築空間、文化產業與歷史文脈及城市生活環境的有機結合,798已經演化為一個文化概念,對各類專業人士及普通大眾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並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間的觀念上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稱為798生活方式。以798廠為主的廠區的建築風格簡練樸實,講求功能。
12/17 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他們以藝術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此處對從事藝術工作的獨特優勢。他們充分利用原有廠房的風格(德國包豪斯建築風格),稍作裝修和修飾,一變而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已經有近200家涉及文化藝術的機構進入此區域。
13/17 據2005年3月的不完全統計,在進入798藝術區的103家機構中,主要包含創作展示和交流類、設計類兩大類,其中屬於藝術創作、展示和交流的有59家(佔全部機構的57.3%),設計類(包括空間設計、廣告設計、家居傢俱設計和服裝與形象設計)有29家(佔全部機構的28%以上)。此外,還有傳播發行和書店及餐飲酒吧一類的跟藝術創作沾邊的一些小門類。
14/17 至少有300位以上的藝術家直接居住在798藝術區或者以798藝術區為自己的主要藝術創作空間,其中還有一些來自國外的藝術家,他們分別來自法國、美國、比利時、荷蘭、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進駐798藝術區的既有大名鼎鼎的藝術家如劉索拉(作家、音樂人)、洪晃(出刊人、出版家)、李宗盛(音樂人)、李象群(雕塑家)等,也有名不見經傳的無名之輩。
15/17 718聯合廠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項目之一,是社會主義陣營對中國的援建項目之一。由於在這個陣營中電子工業的領先地位,東德被賦予了建設聯合廠的重任。當時,東德副總理厄斯納親自掛帥,利用全東德的技術、專家和設備生產線,完成了這項工程。
16/17 東德不存在同等規模的工廠,所以厄斯納組織了東德44個院所與工廠的權威專家成立一個718聯合廠工程後援小組,最後集全東德的電子工業力量,包括技術、專家、設備生產線完成了這項帶有烏托邦理想的盛大工程。
17/17 由於藝術家的“扎堆”效應和名人效應,加上從2004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兩屆“北京大山子國際藝術節”(DIAF––Dashanzi 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所產生的影響,798藝術區的影響越來越大。首屆藝術節(2004年4月至5月的一個月)吸引了80000人次前來訪問,其中約60%為中國觀眾,40%為境外觀眾,其中還有來自巴黎等國外各大城市當代藝術的代表。
2017-05-2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