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比美國都大?

10 個回答
巴山夜雨涮锅
2019-09-09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法國人對非洲的入侵,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法軍在1930年入侵阿爾及利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法軍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大軍,直到70年代末,阿爾及利亞人的反抗才漸漸平息。法國人蜂擁而入。到19世紀末,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達到百萬,佔有了絕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成為地主。而幾百萬當地人只能淪為他們的佃農。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法國人對非洲的入侵,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法軍在1930年入侵阿爾及利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法軍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大軍,直到70年代末,阿爾及利亞人的反抗才漸漸平息。法國人蜂擁而入。到19世紀末,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達到百萬,佔有了絕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成為地主。而幾百萬當地人只能淪為他們的佃農。

法國還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擴張勢力。這塊地頭,法國人早在17世紀就建立了貿易點,此後又把塞內加爾當成進一步入侵非洲的橋頭堡。在60年代,法國政府將塞內加爾完全變成殖民地,又招募了一支塞內加爾本地人組成的軍隊,提供了先進的歐洲武器和嚴格的訓練。在以後,這支黑人軍隊成為法國征服非洲的主力。正因為如此,塞內加爾被稱為“非洲的法國”。依靠這支黑人軍隊,法軍在西非佔領了大片領土,征服多個土著王國。

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競爭加劇,大家對非洲這塊肥肉不能再細嚼慢嚥了,而開始狼吞虎嚥地搶奪。法國和英國在非洲西部展開爭奪,和英國、意大利在索馬里搶佔保護地。法國又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搶佔了突尼斯,並和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搶奪摩洛哥。再加上英法在馬達加斯加的爭奪,和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剛果之爭,整個非洲大陸已被佔領了25%。

1884-1885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歐洲列強和列弱共議瓜分非洲。大家d簽訂了《最後議定書》。大家把剛果河地區分給法國、葡萄牙和利奧波德二世,其中法國佔領的就是今天的剛果(步)。此外,還確認了進一步瓜分非洲的原則:一個歐洲國家要是新佔領非洲的土地,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與會各國,這樣佔領才有效。

會議結束之後,歐洲各國抖擻精神,忘我地投入到對非洲其餘75%土地的爭奪中去。法國在東非佔了馬達加斯加,在索馬里佔了一塊殖民地。英法兩國為了爭奪蘇丹南部而劍拔弩張,差點擦槍走火。後來法國承認英國佔有蘇丹南部和白尼羅河流域。作為回報,英國支持法國佔領了加蓬、法屬剛果和烏班吉沙裡作為“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

在西非,法國利用塞內加爾黑人軍隊,短短几年間佔領了達荷美(今貝寧)、馬裡、幾內亞、尼日爾、上沃爾特、毛里塔尼亞全境,以及科特迪瓦內地和乍得的一部分。

北非的摩洛哥成了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則被法國佔領

到20世紀初,整個非洲大陸,除了利比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兩個基督教國家,其餘96%的領土,全部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地。

而在這裡面,法國佔的面積最大(1039萬平方公里,超過英國的902萬平方公里),人口第二多(3850萬,僅次於英國的5166萬)。英國佔的面積第二大(902萬平方公里),至於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四國每家只佔了200多萬平方公里,西班牙佔了33萬平方公里。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法國人對非洲的入侵,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法軍在1930年入侵阿爾及利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法軍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大軍,直到70年代末,阿爾及利亞人的反抗才漸漸平息。法國人蜂擁而入。到19世紀末,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達到百萬,佔有了絕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成為地主。而幾百萬當地人只能淪為他們的佃農。

法國還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擴張勢力。這塊地頭,法國人早在17世紀就建立了貿易點,此後又把塞內加爾當成進一步入侵非洲的橋頭堡。在60年代,法國政府將塞內加爾完全變成殖民地,又招募了一支塞內加爾本地人組成的軍隊,提供了先進的歐洲武器和嚴格的訓練。在以後,這支黑人軍隊成為法國征服非洲的主力。正因為如此,塞內加爾被稱為“非洲的法國”。依靠這支黑人軍隊,法軍在西非佔領了大片領土,征服多個土著王國。

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競爭加劇,大家對非洲這塊肥肉不能再細嚼慢嚥了,而開始狼吞虎嚥地搶奪。法國和英國在非洲西部展開爭奪,和英國、意大利在索馬里搶佔保護地。法國又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搶佔了突尼斯,並和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搶奪摩洛哥。再加上英法在馬達加斯加的爭奪,和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剛果之爭,整個非洲大陸已被佔領了25%。

1884-1885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歐洲列強和列弱共議瓜分非洲。大家d簽訂了《最後議定書》。大家把剛果河地區分給法國、葡萄牙和利奧波德二世,其中法國佔領的就是今天的剛果(步)。此外,還確認了進一步瓜分非洲的原則:一個歐洲國家要是新佔領非洲的土地,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與會各國,這樣佔領才有效。

會議結束之後,歐洲各國抖擻精神,忘我地投入到對非洲其餘75%土地的爭奪中去。法國在東非佔了馬達加斯加,在索馬里佔了一塊殖民地。英法兩國為了爭奪蘇丹南部而劍拔弩張,差點擦槍走火。後來法國承認英國佔有蘇丹南部和白尼羅河流域。作為回報,英國支持法國佔領了加蓬、法屬剛果和烏班吉沙裡作為“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

在西非,法國利用塞內加爾黑人軍隊,短短几年間佔領了達荷美(今貝寧)、馬裡、幾內亞、尼日爾、上沃爾特、毛里塔尼亞全境,以及科特迪瓦內地和乍得的一部分。

北非的摩洛哥成了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則被法國佔領

到20世紀初,整個非洲大陸,除了利比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兩個基督教國家,其餘96%的領土,全部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地。

而在這裡面,法國佔的面積最大(1039萬平方公里,超過英國的902萬平方公里),人口第二多(3850萬,僅次於英國的5166萬)。英國佔的面積第二大(902萬平方公里),至於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四國每家只佔了200多萬平方公里,西班牙佔了33萬平方公里。

由此可知,法國本來就是非洲數一數二的殖民霸主。

至於美國,這時候剛剛開始殖民擴張。美國在非洲的落腳點只有一個,就是名義上獨立的利比里亞,是由美國釋放黑奴佔領的,實際上是美國殖民地,美國黑人欺壓當地黑人。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戰敗,協約國又瓜分了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西部的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共同佔有,法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這樣到50年代,法國在非洲總共有大大小小19塊殖民地,包括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3個,西非的塞內加爾、幾內亞、馬裡、科特迪瓦(象牙海岸)、貝寧(達荷美)、毛里塔尼亞、布基納法索(上沃爾特)、尼日爾8個,赤道非洲的加蓬、法屬剛果、中非(烏班吉沙裡)、乍得4個,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留尼汪3個島,以及東北非洲的法屬索馬里。另外他還佔有從一戰後從德國拿過來的多哥和喀麥隆兩塊託管地。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各國對非洲殖民地的統治方法各不相同,法國算是其中“融合性”最強的。相對於英國更多依靠當地的部族首領來維繫統治,法國則採用“同化”法,就是原則上把佔領的殖民地當做法國自己的領土,把殖民地的土著也當做法國自己的公民。當然,法國的同化標準相當高,必須受過多年教育的黑人才算同化,而非洲有這種教育經歷的人寥寥無幾。在法屬非洲殖民地幾千萬黑人中,真正被授予了公民權的只有塞內加爾的幾萬人,其中成功“同化”的才千兒八百人。在法國人的統治下,“酋長”變成了官職,由法國政府從聽話、會說法語的人中間任命,不夠聽話或者任務完成不好的就免職。這些“酋長”一般都不尊重傳統文化,口吐法語,只知道幫著法國鬼子徵稅、抓壯丁,還給法軍帶路鎮壓反抗,簡直就是一群“非奸”。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法國人對非洲的入侵,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法軍在1930年入侵阿爾及利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法軍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大軍,直到70年代末,阿爾及利亞人的反抗才漸漸平息。法國人蜂擁而入。到19世紀末,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達到百萬,佔有了絕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成為地主。而幾百萬當地人只能淪為他們的佃農。

法國還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擴張勢力。這塊地頭,法國人早在17世紀就建立了貿易點,此後又把塞內加爾當成進一步入侵非洲的橋頭堡。在60年代,法國政府將塞內加爾完全變成殖民地,又招募了一支塞內加爾本地人組成的軍隊,提供了先進的歐洲武器和嚴格的訓練。在以後,這支黑人軍隊成為法國征服非洲的主力。正因為如此,塞內加爾被稱為“非洲的法國”。依靠這支黑人軍隊,法軍在西非佔領了大片領土,征服多個土著王國。

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競爭加劇,大家對非洲這塊肥肉不能再細嚼慢嚥了,而開始狼吞虎嚥地搶奪。法國和英國在非洲西部展開爭奪,和英國、意大利在索馬里搶佔保護地。法國又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搶佔了突尼斯,並和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搶奪摩洛哥。再加上英法在馬達加斯加的爭奪,和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剛果之爭,整個非洲大陸已被佔領了25%。

1884-1885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歐洲列強和列弱共議瓜分非洲。大家d簽訂了《最後議定書》。大家把剛果河地區分給法國、葡萄牙和利奧波德二世,其中法國佔領的就是今天的剛果(步)。此外,還確認了進一步瓜分非洲的原則:一個歐洲國家要是新佔領非洲的土地,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與會各國,這樣佔領才有效。

會議結束之後,歐洲各國抖擻精神,忘我地投入到對非洲其餘75%土地的爭奪中去。法國在東非佔了馬達加斯加,在索馬里佔了一塊殖民地。英法兩國為了爭奪蘇丹南部而劍拔弩張,差點擦槍走火。後來法國承認英國佔有蘇丹南部和白尼羅河流域。作為回報,英國支持法國佔領了加蓬、法屬剛果和烏班吉沙裡作為“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

在西非,法國利用塞內加爾黑人軍隊,短短几年間佔領了達荷美(今貝寧)、馬裡、幾內亞、尼日爾、上沃爾特、毛里塔尼亞全境,以及科特迪瓦內地和乍得的一部分。

北非的摩洛哥成了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則被法國佔領

到20世紀初,整個非洲大陸,除了利比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兩個基督教國家,其餘96%的領土,全部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地。

而在這裡面,法國佔的面積最大(1039萬平方公里,超過英國的902萬平方公里),人口第二多(3850萬,僅次於英國的5166萬)。英國佔的面積第二大(902萬平方公里),至於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四國每家只佔了200多萬平方公里,西班牙佔了33萬平方公里。

由此可知,法國本來就是非洲數一數二的殖民霸主。

至於美國,這時候剛剛開始殖民擴張。美國在非洲的落腳點只有一個,就是名義上獨立的利比里亞,是由美國釋放黑奴佔領的,實際上是美國殖民地,美國黑人欺壓當地黑人。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戰敗,協約國又瓜分了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西部的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共同佔有,法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這樣到50年代,法國在非洲總共有大大小小19塊殖民地,包括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3個,西非的塞內加爾、幾內亞、馬裡、科特迪瓦(象牙海岸)、貝寧(達荷美)、毛里塔尼亞、布基納法索(上沃爾特)、尼日爾8個,赤道非洲的加蓬、法屬剛果、中非(烏班吉沙裡)、乍得4個,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留尼汪3個島,以及東北非洲的法屬索馬里。另外他還佔有從一戰後從德國拿過來的多哥和喀麥隆兩塊託管地。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各國對非洲殖民地的統治方法各不相同,法國算是其中“融合性”最強的。相對於英國更多依靠當地的部族首領來維繫統治,法國則採用“同化”法,就是原則上把佔領的殖民地當做法國自己的領土,把殖民地的土著也當做法國自己的公民。當然,法國的同化標準相當高,必須受過多年教育的黑人才算同化,而非洲有這種教育經歷的人寥寥無幾。在法屬非洲殖民地幾千萬黑人中,真正被授予了公民權的只有塞內加爾的幾萬人,其中成功“同化”的才千兒八百人。在法國人的統治下,“酋長”變成了官職,由法國政府從聽話、會說法語的人中間任命,不夠聽話或者任務完成不好的就免職。這些“酋長”一般都不尊重傳統文化,口吐法語,只知道幫著法國鬼子徵稅、抓壯丁,還給法軍帶路鎮壓反抗,簡直就是一群“非奸”。

依靠這些手段,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相當大。在中法戰爭中法軍就有非洲部隊參戰。一戰中,塞內加爾等非洲部隊是法軍的重要突擊力量。而在二戰,由於法國六週亡國,戴高樂的流亡政府只能依靠非洲殖民地作為根據地。數十萬非洲大軍成為自由法國的主力,唱著馬賽曲收復了巴黎。二戰中,為了安撫非洲殖民地,1944年戴高樂召開了布拉柴維爾會議,會議宣佈將給法屬非洲的殖民地帶來“新政”,恢復傳統酋長的權力,尊重非洲人傳統,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在1945年的法國制憲議會中,非洲代表的席位從1席增加到9席。

二戰後,美蘇兩個新霸主向非洲展開攻勢,企圖奪取英法的非洲霸權。而法國政府也做了最大努力來維繫自己的統治。一方面,法國繼續鎮壓獨立運動,出兵50萬鎮壓阿爾及利亞,1947年馬達加斯加起義,法軍屠殺了近10萬人。另一方面,法國把這些地區當做法蘭西海外省份,儘可能培養出當地黑人的精英階層,作為法國統治的助手。塞內加爾的詩人桑格爾和科特迪瓦的醫生伍弗耶布尼都是在法國受的教育,還進入了法蘭西議會,參與起草和簽署法國憲法。伍弗耶布尼還是法國政府的第一個黑人部長。他們都希望非洲國家能夠獲得更多的自治權,但同時並不反對法國的統治。法國政府也希望把它們維護在法蘭西的體制內,不但讓非洲人選舉自己的領導,也讓非洲人擔任法國政府高官。1957年,法國政府裡面已經有4位黑人部長。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法國人對非洲的入侵,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法軍在1930年入侵阿爾及利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法軍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大軍,直到70年代末,阿爾及利亞人的反抗才漸漸平息。法國人蜂擁而入。到19世紀末,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達到百萬,佔有了絕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成為地主。而幾百萬當地人只能淪為他們的佃農。

法國還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擴張勢力。這塊地頭,法國人早在17世紀就建立了貿易點,此後又把塞內加爾當成進一步入侵非洲的橋頭堡。在60年代,法國政府將塞內加爾完全變成殖民地,又招募了一支塞內加爾本地人組成的軍隊,提供了先進的歐洲武器和嚴格的訓練。在以後,這支黑人軍隊成為法國征服非洲的主力。正因為如此,塞內加爾被稱為“非洲的法國”。依靠這支黑人軍隊,法軍在西非佔領了大片領土,征服多個土著王國。

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競爭加劇,大家對非洲這塊肥肉不能再細嚼慢嚥了,而開始狼吞虎嚥地搶奪。法國和英國在非洲西部展開爭奪,和英國、意大利在索馬里搶佔保護地。法國又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搶佔了突尼斯,並和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搶奪摩洛哥。再加上英法在馬達加斯加的爭奪,和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剛果之爭,整個非洲大陸已被佔領了25%。

1884-1885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歐洲列強和列弱共議瓜分非洲。大家d簽訂了《最後議定書》。大家把剛果河地區分給法國、葡萄牙和利奧波德二世,其中法國佔領的就是今天的剛果(步)。此外,還確認了進一步瓜分非洲的原則:一個歐洲國家要是新佔領非洲的土地,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與會各國,這樣佔領才有效。

會議結束之後,歐洲各國抖擻精神,忘我地投入到對非洲其餘75%土地的爭奪中去。法國在東非佔了馬達加斯加,在索馬里佔了一塊殖民地。英法兩國為了爭奪蘇丹南部而劍拔弩張,差點擦槍走火。後來法國承認英國佔有蘇丹南部和白尼羅河流域。作為回報,英國支持法國佔領了加蓬、法屬剛果和烏班吉沙裡作為“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

在西非,法國利用塞內加爾黑人軍隊,短短几年間佔領了達荷美(今貝寧)、馬裡、幾內亞、尼日爾、上沃爾特、毛里塔尼亞全境,以及科特迪瓦內地和乍得的一部分。

北非的摩洛哥成了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則被法國佔領

到20世紀初,整個非洲大陸,除了利比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兩個基督教國家,其餘96%的領土,全部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地。

而在這裡面,法國佔的面積最大(1039萬平方公里,超過英國的902萬平方公里),人口第二多(3850萬,僅次於英國的5166萬)。英國佔的面積第二大(902萬平方公里),至於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四國每家只佔了200多萬平方公里,西班牙佔了33萬平方公里。

由此可知,法國本來就是非洲數一數二的殖民霸主。

至於美國,這時候剛剛開始殖民擴張。美國在非洲的落腳點只有一個,就是名義上獨立的利比里亞,是由美國釋放黑奴佔領的,實際上是美國殖民地,美國黑人欺壓當地黑人。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戰敗,協約國又瓜分了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西部的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共同佔有,法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這樣到50年代,法國在非洲總共有大大小小19塊殖民地,包括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3個,西非的塞內加爾、幾內亞、馬裡、科特迪瓦(象牙海岸)、貝寧(達荷美)、毛里塔尼亞、布基納法索(上沃爾特)、尼日爾8個,赤道非洲的加蓬、法屬剛果、中非(烏班吉沙裡)、乍得4個,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留尼汪3個島,以及東北非洲的法屬索馬里。另外他還佔有從一戰後從德國拿過來的多哥和喀麥隆兩塊託管地。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各國對非洲殖民地的統治方法各不相同,法國算是其中“融合性”最強的。相對於英國更多依靠當地的部族首領來維繫統治,法國則採用“同化”法,就是原則上把佔領的殖民地當做法國自己的領土,把殖民地的土著也當做法國自己的公民。當然,法國的同化標準相當高,必須受過多年教育的黑人才算同化,而非洲有這種教育經歷的人寥寥無幾。在法屬非洲殖民地幾千萬黑人中,真正被授予了公民權的只有塞內加爾的幾萬人,其中成功“同化”的才千兒八百人。在法國人的統治下,“酋長”變成了官職,由法國政府從聽話、會說法語的人中間任命,不夠聽話或者任務完成不好的就免職。這些“酋長”一般都不尊重傳統文化,口吐法語,只知道幫著法國鬼子徵稅、抓壯丁,還給法軍帶路鎮壓反抗,簡直就是一群“非奸”。

依靠這些手段,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相當大。在中法戰爭中法軍就有非洲部隊參戰。一戰中,塞內加爾等非洲部隊是法軍的重要突擊力量。而在二戰,由於法國六週亡國,戴高樂的流亡政府只能依靠非洲殖民地作為根據地。數十萬非洲大軍成為自由法國的主力,唱著馬賽曲收復了巴黎。二戰中,為了安撫非洲殖民地,1944年戴高樂召開了布拉柴維爾會議,會議宣佈將給法屬非洲的殖民地帶來“新政”,恢復傳統酋長的權力,尊重非洲人傳統,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在1945年的法國制憲議會中,非洲代表的席位從1席增加到9席。

二戰後,美蘇兩個新霸主向非洲展開攻勢,企圖奪取英法的非洲霸權。而法國政府也做了最大努力來維繫自己的統治。一方面,法國繼續鎮壓獨立運動,出兵50萬鎮壓阿爾及利亞,1947年馬達加斯加起義,法軍屠殺了近10萬人。另一方面,法國把這些地區當做法蘭西海外省份,儘可能培養出當地黑人的精英階層,作為法國統治的助手。塞內加爾的詩人桑格爾和科特迪瓦的醫生伍弗耶布尼都是在法國受的教育,還進入了法蘭西議會,參與起草和簽署法國憲法。伍弗耶布尼還是法國政府的第一個黑人部長。他們都希望非洲國家能夠獲得更多的自治權,但同時並不反對法國的統治。法國政府也希望把它們維護在法蘭西的體制內,不但讓非洲人選舉自己的領導,也讓非洲人擔任法國政府高官。1957年,法國政府裡面已經有4位黑人部長。

1958年,總統戴高樂向法國的13塊較大殖民地(西非8個,赤道非洲4個以及馬達加斯加)提出一道三選一的習題:(1)完全脫離法國獨立,同時失去法國的一切資助(2)完全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一個省份(3)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接受法國的資助,同時保留法國的一些權力。各個殖民地投票結果,13家有12家選擇第三項,只有幾內亞獨立。

由此可見,在法國的苦心經營下,對非洲殖民地的管轄能力還是很強的。雖然僅僅過了兩年,到1960年,就有12個法屬殖民地和兩塊託管地獨立,到1977年法國在非洲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留尼汪島。但是這些獨立的非洲國家和法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連他們的貨幣都是“非洲法郎”,法國也依然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小兄弟和勢力範圍,給他們經濟援助,法軍在當地也有駐紮。

謝謝邀請。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比美國大,主要是因為法國曾經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國家,在非洲長期殖民。其中很多殖民地,現在依然與法國保持密切聯繫。

今天我們說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超級強國,但美國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強。實際上美國在1775年才正式開始獨立戰爭。整個19世紀,美國雖然野心勃勃,但主要推行“門羅主義”,也就是稱霸美洲。對美洲之外的亞洲、非洲,美國暫時鞭長莫及,只能小範圍地進行入侵。

19世紀世界的殖民霸主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大英帝國不必說,仗著先進的工業和強大的海軍,建立了三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整體來看雖然實力不如英國,但也是有著數百年曆史的歐陸強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和海外拓展能力。

因此,對著19世紀的非洲,這塊距離歐洲很近的豐饒大陸,法國與英國一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到19世紀晚期,德國、比利時等後起之秀也參與進來瓜分狂潮,但他們比起英法來差得遠。

法國人對非洲的入侵,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法軍在1930年入侵阿爾及利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法軍前後投入了數十萬大軍,直到70年代末,阿爾及利亞人的反抗才漸漸平息。法國人蜂擁而入。到19世紀末,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達到百萬,佔有了絕大部分可耕種的土地,成為地主。而幾百萬當地人只能淪為他們的佃農。

法國還在西非的塞內加爾擴張勢力。這塊地頭,法國人早在17世紀就建立了貿易點,此後又把塞內加爾當成進一步入侵非洲的橋頭堡。在60年代,法國政府將塞內加爾完全變成殖民地,又招募了一支塞內加爾本地人組成的軍隊,提供了先進的歐洲武器和嚴格的訓練。在以後,這支黑人軍隊成為法國征服非洲的主力。正因為如此,塞內加爾被稱為“非洲的法國”。依靠這支黑人軍隊,法軍在西非佔領了大片領土,征服多個土著王國。

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競爭加劇,大家對非洲這塊肥肉不能再細嚼慢嚥了,而開始狼吞虎嚥地搶奪。法國和英國在非洲西部展開爭奪,和英國、意大利在索馬里搶佔保護地。法國又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搶佔了突尼斯,並和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搶奪摩洛哥。再加上英法在馬達加斯加的爭奪,和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剛果之爭,整個非洲大陸已被佔領了25%。

1884-1885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召開柏林會議,歐洲列強和列弱共議瓜分非洲。大家d簽訂了《最後議定書》。大家把剛果河地區分給法國、葡萄牙和利奧波德二世,其中法國佔領的就是今天的剛果(步)。此外,還確認了進一步瓜分非洲的原則:一個歐洲國家要是新佔領非洲的土地,必須第一時間通知與會各國,這樣佔領才有效。

會議結束之後,歐洲各國抖擻精神,忘我地投入到對非洲其餘75%土地的爭奪中去。法國在東非佔了馬達加斯加,在索馬里佔了一塊殖民地。英法兩國為了爭奪蘇丹南部而劍拔弩張,差點擦槍走火。後來法國承認英國佔有蘇丹南部和白尼羅河流域。作為回報,英國支持法國佔領了加蓬、法屬剛果和烏班吉沙裡作為“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

在西非,法國利用塞內加爾黑人軍隊,短短几年間佔領了達荷美(今貝寧)、馬裡、幾內亞、尼日爾、上沃爾特、毛里塔尼亞全境,以及科特迪瓦內地和乍得的一部分。

北非的摩洛哥成了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則被法國佔領

到20世紀初,整個非洲大陸,除了利比里亞和埃塞俄比亞兩個基督教國家,其餘96%的領土,全部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者保護地。

而在這裡面,法國佔的面積最大(1039萬平方公里,超過英國的902萬平方公里),人口第二多(3850萬,僅次於英國的5166萬)。英國佔的面積第二大(902萬平方公里),至於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四國每家只佔了200多萬平方公里,西班牙佔了33萬平方公里。

由此可知,法國本來就是非洲數一數二的殖民霸主。

至於美國,這時候剛剛開始殖民擴張。美國在非洲的落腳點只有一個,就是名義上獨立的利比里亞,是由美國釋放黑奴佔領的,實際上是美國殖民地,美國黑人欺壓當地黑人。

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戰敗,協約國又瓜分了德國在非洲的幾塊殖民地。西部的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共同佔有,法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這樣到50年代,法國在非洲總共有大大小小19塊殖民地,包括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阿爾及利亞3個,西非的塞內加爾、幾內亞、馬裡、科特迪瓦(象牙海岸)、貝寧(達荷美)、毛里塔尼亞、布基納法索(上沃爾特)、尼日爾8個,赤道非洲的加蓬、法屬剛果、中非(烏班吉沙裡)、乍得4個,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留尼汪3個島,以及東北非洲的法屬索馬里。另外他還佔有從一戰後從德國拿過來的多哥和喀麥隆兩塊託管地。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各國對非洲殖民地的統治方法各不相同,法國算是其中“融合性”最強的。相對於英國更多依靠當地的部族首領來維繫統治,法國則採用“同化”法,就是原則上把佔領的殖民地當做法國自己的領土,把殖民地的土著也當做法國自己的公民。當然,法國的同化標準相當高,必須受過多年教育的黑人才算同化,而非洲有這種教育經歷的人寥寥無幾。在法屬非洲殖民地幾千萬黑人中,真正被授予了公民權的只有塞內加爾的幾萬人,其中成功“同化”的才千兒八百人。在法國人的統治下,“酋長”變成了官職,由法國政府從聽話、會說法語的人中間任命,不夠聽話或者任務完成不好的就免職。這些“酋長”一般都不尊重傳統文化,口吐法語,只知道幫著法國鬼子徵稅、抓壯丁,還給法軍帶路鎮壓反抗,簡直就是一群“非奸”。

依靠這些手段,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相當大。在中法戰爭中法軍就有非洲部隊參戰。一戰中,塞內加爾等非洲部隊是法軍的重要突擊力量。而在二戰,由於法國六週亡國,戴高樂的流亡政府只能依靠非洲殖民地作為根據地。數十萬非洲大軍成為自由法國的主力,唱著馬賽曲收復了巴黎。二戰中,為了安撫非洲殖民地,1944年戴高樂召開了布拉柴維爾會議,會議宣佈將給法屬非洲的殖民地帶來“新政”,恢復傳統酋長的權力,尊重非洲人傳統,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在1945年的法國制憲議會中,非洲代表的席位從1席增加到9席。

二戰後,美蘇兩個新霸主向非洲展開攻勢,企圖奪取英法的非洲霸權。而法國政府也做了最大努力來維繫自己的統治。一方面,法國繼續鎮壓獨立運動,出兵50萬鎮壓阿爾及利亞,1947年馬達加斯加起義,法軍屠殺了近10萬人。另一方面,法國把這些地區當做法蘭西海外省份,儘可能培養出當地黑人的精英階層,作為法國統治的助手。塞內加爾的詩人桑格爾和科特迪瓦的醫生伍弗耶布尼都是在法國受的教育,還進入了法蘭西議會,參與起草和簽署法國憲法。伍弗耶布尼還是法國政府的第一個黑人部長。他們都希望非洲國家能夠獲得更多的自治權,但同時並不反對法國的統治。法國政府也希望把它們維護在法蘭西的體制內,不但讓非洲人選舉自己的領導,也讓非洲人擔任法國政府高官。1957年,法國政府裡面已經有4位黑人部長。

1958年,總統戴高樂向法國的13塊較大殖民地(西非8個,赤道非洲4個以及馬達加斯加)提出一道三選一的習題:(1)完全脫離法國獨立,同時失去法國的一切資助(2)完全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的一個省份(3)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接受法國的資助,同時保留法國的一些權力。各個殖民地投票結果,13家有12家選擇第三項,只有幾內亞獨立。

由此可見,在法國的苦心經營下,對非洲殖民地的管轄能力還是很強的。雖然僅僅過了兩年,到1960年,就有12個法屬殖民地和兩塊託管地獨立,到1977年法國在非洲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留尼汪島。但是這些獨立的非洲國家和法國的關係還是不錯的,連他們的貨幣都是“非洲法郎”,法國也依然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小兄弟和勢力範圍,給他們經濟援助,法軍在當地也有駐紮。

由此可見,法國對非洲國家長達數十年的直接殖民統治(而且是海外省統治模式),在非洲國家身上打下了很深的法蘭西烙印。即使獨立之後,這種大哥和兄弟的關係依然延續。法國依舊把這些非洲國家當成自己的後院。當初滅卡扎菲,法國最積極,脫光了膀子上陣,就是因為卡扎菲搞了非盟還企圖搞非元,動了法國的奶酪。

至於美國,它是從二戰後才開始在非洲擴張勢力的。雖然依靠強大的軍事、經濟力量,加上蘇聯的夾擊,成功煽動非洲各國民族意識,摧毀了英法殖民帝國。但是,想要藉此滲入非洲,取代英法的地位也是沒那麼容易的。

萨沙
2019-09-11

我是薩沙,我來回來。

我是薩沙,我來回來。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確實不小。

大家看過電影《戰爭之王》沒有?

男主吸毒後在非洲招妓,清醒後用英語詢問妓女,對方毫無反應。

男主隨後用法文詢問,妓女才有回答。

時至今日,非洲仍然有1.5億人使用法語。

法語作為官方語言的非洲國家就有21個,還有普遍說法語的國家還有5個。

有意思的是,英國、德國、意大利甚至比利時之內,都在非洲有過殖民地。

為什麼只有法國影響力這麼多?

我是薩沙,我來回來。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確實不小。

大家看過電影《戰爭之王》沒有?

男主吸毒後在非洲招妓,清醒後用英語詢問妓女,對方毫無反應。

男主隨後用法文詢問,妓女才有回答。

時至今日,非洲仍然有1.5億人使用法語。

法語作為官方語言的非洲國家就有21個,還有普遍說法語的國家還有5個。

有意思的是,英國、德國、意大利甚至比利時之內,都在非洲有過殖民地。

為什麼只有法國影響力這麼多?

原因如下:

第一,法國的殖民方式。

英國的殖民方式,基本是單純的掠奪式。

英國人帶著少量軍隊和政府官員,在非洲建立一個政府。

這個政府其實只是維持掠奪的秩序,而地方大體還是自治的,還是非洲黑人那套。

所以,英國殖民地結束以後,非洲幾乎沒有留下英國的什麼東西。

法國人則不同。

法國人在非洲國家殖民,都當做本土來治理。

比如阿爾及利亞為例,地中海沿岸地區基本被當做法國本土了。

法國人在這裡大量移民,搞得像小巴黎一樣。

所以,基本法國人離開了阿爾及利亞,這裡仍然留下許多法國的色彩。

我是薩沙,我來回來。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確實不小。

大家看過電影《戰爭之王》沒有?

男主吸毒後在非洲招妓,清醒後用英語詢問妓女,對方毫無反應。

男主隨後用法文詢問,妓女才有回答。

時至今日,非洲仍然有1.5億人使用法語。

法語作為官方語言的非洲國家就有21個,還有普遍說法語的國家還有5個。

有意思的是,英國、德國、意大利甚至比利時之內,都在非洲有過殖民地。

為什麼只有法國影響力這麼多?

原因如下:

第一,法國的殖民方式。

英國的殖民方式,基本是單純的掠奪式。

英國人帶著少量軍隊和政府官員,在非洲建立一個政府。

這個政府其實只是維持掠奪的秩序,而地方大體還是自治的,還是非洲黑人那套。

所以,英國殖民地結束以後,非洲幾乎沒有留下英國的什麼東西。

法國人則不同。

法國人在非洲國家殖民,都當做本土來治理。

比如阿爾及利亞為例,地中海沿岸地區基本被當做法國本土了。

法國人在這裡大量移民,搞得像小巴黎一樣。

所以,基本法國人離開了阿爾及利亞,這裡仍然留下許多法國的色彩。

第二,法國的文化殖民。

法國人自認是歐洲文化的源頭,是歐洲最強勢的文化。

所以,法國人每到一處,以傳播法國文化為己任。

在法國殖民的非洲國家,軍營還沒有建立,法國人就會建立學校。

由於法國文化確實遠遠強於非洲本土文化,所以這些國家受到法國文化的重大影響。

很多國家原有的非洲文化所剩無幾,而廣泛法國化。

這不是類似於日本那種強制學習日文的文化推廣,而是潛移默化的。

這就是這麼多非洲國家,學習法語的原因。

我是薩沙,我來回來。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確實不小。

大家看過電影《戰爭之王》沒有?

男主吸毒後在非洲招妓,清醒後用英語詢問妓女,對方毫無反應。

男主隨後用法文詢問,妓女才有回答。

時至今日,非洲仍然有1.5億人使用法語。

法語作為官方語言的非洲國家就有21個,還有普遍說法語的國家還有5個。

有意思的是,英國、德國、意大利甚至比利時之內,都在非洲有過殖民地。

為什麼只有法國影響力這麼多?

原因如下:

第一,法國的殖民方式。

英國的殖民方式,基本是單純的掠奪式。

英國人帶著少量軍隊和政府官員,在非洲建立一個政府。

這個政府其實只是維持掠奪的秩序,而地方大體還是自治的,還是非洲黑人那套。

所以,英國殖民地結束以後,非洲幾乎沒有留下英國的什麼東西。

法國人則不同。

法國人在非洲國家殖民,都當做本土來治理。

比如阿爾及利亞為例,地中海沿岸地區基本被當做法國本土了。

法國人在這裡大量移民,搞得像小巴黎一樣。

所以,基本法國人離開了阿爾及利亞,這裡仍然留下許多法國的色彩。

第二,法國的文化殖民。

法國人自認是歐洲文化的源頭,是歐洲最強勢的文化。

所以,法國人每到一處,以傳播法國文化為己任。

在法國殖民的非洲國家,軍營還沒有建立,法國人就會建立學校。

由於法國文化確實遠遠強於非洲本土文化,所以這些國家受到法國文化的重大影響。

很多國家原有的非洲文化所剩無幾,而廣泛法國化。

這不是類似於日本那種強制學習日文的文化推廣,而是潛移默化的。

這就是這麼多非洲國家,學習法語的原因。

第三,法國有很強的宗主觀念。

其實,法國目前已經退出大部分非洲國家。雖然法國保留一些當地和經濟關係,但還是比較膚淺的。

有意思的是,這些國家一旦出了問題,法國總會有一種強烈的宗主國心態。

輕則對衝突各方進行調停,重則直接武力介入。

就比如馬裡的內戰中,法國自告奮勇向聯合國提出申請,最終出兵馬裡。

然而,馬裡的爛攤子直到今天還無法解決。

视野新观
2019-09-09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美國建國初期只有靠近大西洋的13個州,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使得美國領土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賣掉了路易斯安那,除了越南、中東和一些島嶼以外,法國殖民地集中在非洲。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美國建國初期只有靠近大西洋的13個州,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使得美國領土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賣掉了路易斯安那,除了越南、中東和一些島嶼以外,法國殖民地集中在非洲。

法國殖民地

非洲西部多數是法國殖民地,因此有21個非洲國家把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法國治理殖民地,會直接派出總督,而總督接受法國政府的命令。

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建立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培養學生,優秀人才可以前往法國學習,為政府做出貢獻和服兵役的人員,可以得到法國政府授予的公民權,甚至進入法國的司法機關。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美國建國初期只有靠近大西洋的13個州,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使得美國領土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賣掉了路易斯安那,除了越南、中東和一些島嶼以外,法國殖民地集中在非洲。

法國殖民地

非洲西部多數是法國殖民地,因此有21個非洲國家把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法國治理殖民地,會直接派出總督,而總督接受法國政府的命令。

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建立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培養學生,優秀人才可以前往法國學習,為政府做出貢獻和服兵役的人員,可以得到法國政府授予的公民權,甚至進入法國的司法機關。

法國同化非洲人卓有成效,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非洲人蔘加法國軍隊,為保護法國而出力,非洲人甚至接受法國作為自己的祖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一分為二,一部分被德國佔領,另一部分則是由親近德國維希政府統治,戴高樂雖然堅持抵抗,但是根本不可能從法國本土徵集軍隊,在英美的援助下,戴高樂接管了非洲殖民地,40萬法國軍隊當中超過3/4是黑人。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美國建國初期只有靠近大西洋的13個州,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使得美國領土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賣掉了路易斯安那,除了越南、中東和一些島嶼以外,法國殖民地集中在非洲。

法國殖民地

非洲西部多數是法國殖民地,因此有21個非洲國家把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法國治理殖民地,會直接派出總督,而總督接受法國政府的命令。

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建立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培養學生,優秀人才可以前往法國學習,為政府做出貢獻和服兵役的人員,可以得到法國政府授予的公民權,甚至進入法國的司法機關。

法國同化非洲人卓有成效,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非洲人蔘加法國軍隊,為保護法國而出力,非洲人甚至接受法國作為自己的祖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一分為二,一部分被德國佔領,另一部分則是由親近德國維希政府統治,戴高樂雖然堅持抵抗,但是根本不可能從法國本土徵集軍隊,在英美的援助下,戴高樂接管了非洲殖民地,40萬法國軍隊當中超過3/4是黑人。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是由於受到法國影響,法律、文化和制度都更加接近法國,而且非洲人移民,法國是首選,2018年,法國新生兒超過60%是黑人。

國際上有不成文慣例,殖民地出事,宗主國應首先負責,因此才會出現馬裡屠村,法國軍隊率先行動,而且早在馬裡內戰時期,法國就已經派出軍隊前往馬裡,維護當地局勢。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美國建國初期只有靠近大西洋的13個州,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使得美國領土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賣掉了路易斯安那,除了越南、中東和一些島嶼以外,法國殖民地集中在非洲。

法國殖民地

非洲西部多數是法國殖民地,因此有21個非洲國家把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法國治理殖民地,會直接派出總督,而總督接受法國政府的命令。

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建立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培養學生,優秀人才可以前往法國學習,為政府做出貢獻和服兵役的人員,可以得到法國政府授予的公民權,甚至進入法國的司法機關。

法國同化非洲人卓有成效,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非洲人蔘加法國軍隊,為保護法國而出力,非洲人甚至接受法國作為自己的祖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一分為二,一部分被德國佔領,另一部分則是由親近德國維希政府統治,戴高樂雖然堅持抵抗,但是根本不可能從法國本土徵集軍隊,在英美的援助下,戴高樂接管了非洲殖民地,40萬法國軍隊當中超過3/4是黑人。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是由於受到法國影響,法律、文化和制度都更加接近法國,而且非洲人移民,法國是首選,2018年,法國新生兒超過60%是黑人。

國際上有不成文慣例,殖民地出事,宗主國應首先負責,因此才會出現馬裡屠村,法國軍隊率先行動,而且早在馬裡內戰時期,法國就已經派出軍隊前往馬裡,維護當地局勢。

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是在非洲沒有利益關係,索馬里“黑鷹墜落”直接導致美國不再積極捲入非洲局勢,加上英國和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美國也漸漸對非洲放手不管。

法國在非洲西部擁有極強的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24日,非洲馬裡爆發屠村事件,造成134人死亡,除了馬裡本國軍隊,法國駐馬裡軍隊也迅速前往事發地點,而美國始終沒有做出反應,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超過美國,因為非洲大片地區曾是法國殖民地。


工業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國家的國力迅速增長,紛紛開始了對外殖民擴張之路,西班牙葡萄牙的佔據南美洲,英國佔據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而法國也在北美洲分了一杯羹,同時佔據了非洲西部大片領土。

美國建國初期只有靠近大西洋的13個州,拿破崙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使得美國領土面積幾乎增加了一倍,賣掉了路易斯安那,除了越南、中東和一些島嶼以外,法國殖民地集中在非洲。

法國殖民地

非洲西部多數是法國殖民地,因此有21個非洲國家把法語作為官方語言,法國治理殖民地,會直接派出總督,而總督接受法國政府的命令。

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建立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培養學生,優秀人才可以前往法國學習,為政府做出貢獻和服兵役的人員,可以得到法國政府授予的公民權,甚至進入法國的司法機關。

法國同化非洲人卓有成效,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非洲人蔘加法國軍隊,為保護法國而出力,非洲人甚至接受法國作為自己的祖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被一分為二,一部分被德國佔領,另一部分則是由親近德國維希政府統治,戴高樂雖然堅持抵抗,但是根本不可能從法國本土徵集軍隊,在英美的援助下,戴高樂接管了非洲殖民地,40萬法國軍隊當中超過3/4是黑人。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的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是由於受到法國影響,法律、文化和制度都更加接近法國,而且非洲人移民,法國是首選,2018年,法國新生兒超過60%是黑人。

國際上有不成文慣例,殖民地出事,宗主國應首先負責,因此才會出現馬裡屠村,法國軍隊率先行動,而且早在馬裡內戰時期,法國就已經派出軍隊前往馬裡,維護當地局勢。

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是在非洲沒有利益關係,索馬里“黑鷹墜落”直接導致美國不再積極捲入非洲局勢,加上英國和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美國也漸漸對非洲放手不管。

法國雖然在法國影響力很大,有助於法國的國際地位,但是非洲黑人源源不斷進入法國,將會嚴重阻礙法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併為法國成為第二個南非埋下伏筆。

李建秋的世界
2019-09-09

是的,法國在非洲影響力比美國都要大。

可能大家不知道什麼叫“法國影響力”。簡單的說,在六七十年代,風起雲湧的非洲獨立之後,相當多數的非洲國家把貨幣和法國貨幣捆綁在一起。

我們看一下所謂的“非洲法郎區”


是的,法國在非洲影響力比美國都要大。

可能大家不知道什麼叫“法國影響力”。簡單的說,在六七十年代,風起雲湧的非洲獨立之後,相當多數的非洲國家把貨幣和法國貨幣捆綁在一起。

我們看一下所謂的“非洲法郎區”



這些國家分別是:貝寧,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幾內亞比紹,馬裡,尼日爾,塞內加爾,多哥喀麥隆,中非,剛果布,加蓬,赤道幾內亞,乍得等等。

為什麼稱呼其為“非洲法郎區”呢?因為這些國家的貨幣是和法國法郎捆綁的,當然現在法郎沒有了, 現在是和歐元捆綁的。


這些國家和法國簽訂貨幣合作協議,把非洲法郎和法國法郎掛鉤,確保非洲法郎的可兌換新,同時由法國擔保,當法國改為歐元后,歐元取代了法郎的地位,也就是說,這些國家的貨幣實際上是以歐元為馬頭是瞻的。


非洲法郎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是所謂的“非洲--法國特殊關係”的體現,是法國殖民的殘留物,自戴高樂以後,每個法國總統都在非洲有特殊的“人脈關係”,深度影響著已經獨立的非洲前法屬國家。


可能很多人還不理解非洲和法國的關係,非洲61個國家和地區,有31個是法語國家,法國在很多國家駐紮了有大量的軍隊,只要勢頭不對,立即出兵干預,比如說2013年,法國就挑頭對馬裡問題進行干預,利比亞問題,法國又是一個出頭鳥,前段時間,甚至連意大利都噴過法國人,在非洲搞殖民主義,惹的法國人大怒,一度召回大使。


今天的法國依然和非洲有不清不楚的關係,據說歷屆法國總統曾經想終結過所謂的非洲法郎和歐元之間的關係,畢竟法國國力薄弱,實在很難承受的起殖民的重任,不管非洲哪個國家出問題,法國人都必須派兵,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今天的非洲各國已經紛紛從經濟上獨立起來,各國,尤其是以埃塞為首的一批非洲國家,在中國的支持下擴建基礎設施,GDP增長一路爆棚,惹得很多非洲國家豔羨不已。


法國退出非洲是早晚的事情,今天法國和非洲的關係是不正常的關係,法國也沒有那個國力長期維持和非洲國家的合作。今天的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基本上已經進入死亡階段了,這一段不但是非洲人有覺悟,連法國人自己都有覺悟。

围知历史
2019-09-10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從這片以前的報道中,或許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為什麼美國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非洲作為實際上最為貧困的大陸,實際上他們是入不了美國的法眼的。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從這片以前的報道中,或許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為什麼美國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非洲作為實際上最為貧困的大陸,實際上他們是入不了美國的法眼的。

所以看美國,他們對非洲幾乎就是一種無所謂,大撒把的態度。這和其他的地區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又是軍事基地,又是戰略意圖等等的,正式因為他們弱小,所以在美國那裡,他們連存在感都沒有。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從這片以前的報道中,或許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為什麼美國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非洲作為實際上最為貧困的大陸,實際上他們是入不了美國的法眼的。

所以看美國,他們對非洲幾乎就是一種無所謂,大撒把的態度。這和其他的地區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又是軍事基地,又是戰略意圖等等的,正式因為他們弱小,所以在美國那裡,他們連存在感都沒有。

美國老早就開始漸漸的失去他們對非洲的影響力,早在奧巴馬,小布什甚至更早的時候。而且從感覺上他們甚至還有一種要從非洲抽身的感覺,美國對非洲的援助也是在不斷的下調。而且這麼多年,他們依舊貧窮,他們的貿易額甚至只有全世界都3%。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從這片以前的報道中,或許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為什麼美國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非洲作為實際上最為貧困的大陸,實際上他們是入不了美國的法眼的。

所以看美國,他們對非洲幾乎就是一種無所謂,大撒把的態度。這和其他的地區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又是軍事基地,又是戰略意圖等等的,正式因為他們弱小,所以在美國那裡,他們連存在感都沒有。

美國老早就開始漸漸的失去他們對非洲的影響力,早在奧巴馬,小布什甚至更早的時候。而且從感覺上他們甚至還有一種要從非洲抽身的感覺,美國對非洲的援助也是在不斷的下調。而且這麼多年,他們依舊貧窮,他們的貿易額甚至只有全世界都3%。

而法國呢?還有英國,葡萄牙等等,他們和非洲還有著歷史因素所留下來的紐帶,當年的殖民掠奪有些東西也是一直存留到了現在,而美國也沒有這種紐帶。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從這片以前的報道中,或許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為什麼美國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非洲作為實際上最為貧困的大陸,實際上他們是入不了美國的法眼的。

所以看美國,他們對非洲幾乎就是一種無所謂,大撒把的態度。這和其他的地區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又是軍事基地,又是戰略意圖等等的,正式因為他們弱小,所以在美國那裡,他們連存在感都沒有。

美國老早就開始漸漸的失去他們對非洲的影響力,早在奧巴馬,小布什甚至更早的時候。而且從感覺上他們甚至還有一種要從非洲抽身的感覺,美國對非洲的援助也是在不斷的下調。而且這麼多年,他們依舊貧窮,他們的貿易額甚至只有全世界都3%。

而法國呢?還有英國,葡萄牙等等,他們和非洲還有著歷史因素所留下來的紐帶,當年的殖民掠奪有些東西也是一直存留到了現在,而美國也沒有這種紐帶。

再說,美國的世界影響力要想建立又有何難?找個機會去打一下那個國家不就可以了,他們掌控著世界金融規則,非洲要是有朝一日開始發展,必然也是逃不過,到時候還是要屈服於美國的魔爪之下。當然如果到那一天美國還是像今天那麼強大的話。

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道:英媒稱,從南海到中東,美國正不斷失去其作為無可匹敵的超級大國的地位。這種影響力的喪失最明顯不過的地方之一就是非洲。而華盛頓在非洲眼中越來越像一個反覆無常、甚至缺席的盟友。


從這片以前的報道中,或許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為什麼美國在非洲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非洲作為實際上最為貧困的大陸,實際上他們是入不了美國的法眼的。

所以看美國,他們對非洲幾乎就是一種無所謂,大撒把的態度。這和其他的地區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又是軍事基地,又是戰略意圖等等的,正式因為他們弱小,所以在美國那裡,他們連存在感都沒有。

美國老早就開始漸漸的失去他們對非洲的影響力,早在奧巴馬,小布什甚至更早的時候。而且從感覺上他們甚至還有一種要從非洲抽身的感覺,美國對非洲的援助也是在不斷的下調。而且這麼多年,他們依舊貧窮,他們的貿易額甚至只有全世界都3%。

而法國呢?還有英國,葡萄牙等等,他們和非洲還有著歷史因素所留下來的紐帶,當年的殖民掠奪有些東西也是一直存留到了現在,而美國也沒有這種紐帶。

再說,美國的世界影響力要想建立又有何難?找個機會去打一下那個國家不就可以了,他們掌控著世界金融規則,非洲要是有朝一日開始發展,必然也是逃不過,到時候還是要屈服於美國的魔爪之下。當然如果到那一天美國還是像今天那麼強大的話。

真的不行就強行建立聯繫,像是在中東,美國的不少影響力不都是打出來的嗎?

白话历史君
2019-05-09

在非洲,說話最管用的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利堅,也不是到處給人家修鐵路修港口的基建狂魔,更不是曾經殖民地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大不列顛。而是來自歐洲的高盧雞,法國法蘭西。

在非洲,說話最管用的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利堅,也不是到處給人家修鐵路修港口的基建狂魔,更不是曾經殖民地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大不列顛。而是來自歐洲的高盧雞,法國法蘭西。

正所謂:非洲亂不亂,法國說了算!在近幾十年的非洲動亂地帶,最管事兒的不是花帽子的政府軍,不是藍帽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而是紅帽子的法國軍團。正是因為如此,在調停非洲地區衝突的時候,大都是法國人出馬。換句話講,聯合國已經默認的將這個責任劃分到了法國,法國也因此被稱為“非洲奶媽”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這麼大?這還得從他的殖民史說起。

在非洲,說話最管用的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利堅,也不是到處給人家修鐵路修港口的基建狂魔,更不是曾經殖民地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大不列顛。而是來自歐洲的高盧雞,法國法蘭西。

正所謂:非洲亂不亂,法國說了算!在近幾十年的非洲動亂地帶,最管事兒的不是花帽子的政府軍,不是藍帽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而是紅帽子的法國軍團。正是因為如此,在調停非洲地區衝突的時候,大都是法國人出馬。換句話講,聯合國已經默認的將這個責任劃分到了法國,法國也因此被稱為“非洲奶媽”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這麼大?這還得從他的殖民史說起。

法國和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資本主義國家。當這兩個國家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之後,便迅速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在二戰前,世界第一大殖民國家史英國,而世界第二大便是法國。



在非洲,說話最管用的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利堅,也不是到處給人家修鐵路修港口的基建狂魔,更不是曾經殖民地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大不列顛。而是來自歐洲的高盧雞,法國法蘭西。

正所謂:非洲亂不亂,法國說了算!在近幾十年的非洲動亂地帶,最管事兒的不是花帽子的政府軍,不是藍帽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而是紅帽子的法國軍團。正是因為如此,在調停非洲地區衝突的時候,大都是法國人出馬。換句話講,聯合國已經默認的將這個責任劃分到了法國,法國也因此被稱為“非洲奶媽”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這麼大?這還得從他的殖民史說起。

法國和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資本主義國家。當這兩個國家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之後,便迅速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在二戰前,世界第一大殖民國家史英國,而世界第二大便是法國。



當然,這兩個國家進攻的方向是不一樣的!英國的主要殖民地是印度,還有新發現的美洲大陸。而法國,卻是把目標投向了非洲。在其鼎盛時期,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包括了象牙海岸國家、撒哈拉地區除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地區外的所有地區、並且手一度伸到了乍得——剛果地區。幾乎一半的非洲都是法國的勢力範圍,而且全是非洲最好的地段。


在非洲,說話最管用的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利堅,也不是到處給人家修鐵路修港口的基建狂魔,更不是曾經殖民地遍及世界每個角落的大不列顛。而是來自歐洲的高盧雞,法國法蘭西。

正所謂:非洲亂不亂,法國說了算!在近幾十年的非洲動亂地帶,最管事兒的不是花帽子的政府軍,不是藍帽子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而是紅帽子的法國軍團。正是因為如此,在調停非洲地區衝突的時候,大都是法國人出馬。換句話講,聯合國已經默認的將這個責任劃分到了法國,法國也因此被稱為“非洲奶媽”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這麼大?這還得從他的殖民史說起。

法國和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資本主義國家。當這兩個國家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之後,便迅速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在二戰前,世界第一大殖民國家史英國,而世界第二大便是法國。



當然,這兩個國家進攻的方向是不一樣的!英國的主要殖民地是印度,還有新發現的美洲大陸。而法國,卻是把目標投向了非洲。在其鼎盛時期,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包括了象牙海岸國家、撒哈拉地區除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地區外的所有地區、並且手一度伸到了乍得——剛果地區。幾乎一半的非洲都是法國的勢力範圍,而且全是非洲最好的地段。


在這些地方,法國進行了包括文化、政治、軍事、經濟在內的全方位滲透。說滲透或許不恰當,因為在法國人來的時候,非洲還是一個蠻荒之地,這裡基本是原始部落,談不上文明可言,所以用建立應該更為恰當。而正是因為如此,導致這些地區的人們對於法國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即使到現在,西非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還是法語,移民最多的也是法國。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比美國都大?

而在二戰之後,殖民主義過時了,法國按理說要捲鋪蓋走人了。但是高盧雞狠陰險啊,獨立可以,但是你必須跟我混,不然我就整你。據統計,在非洲獨立的這幾十年裡,法國參與和支持過貝寧、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納、加蓬、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十餘個國家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於還直接出兵,把不聽話的馬裡給暴捶一頓。他們還扶持一大堆聽話的孫兒上去當總統,掌控各殖民國家金融和貿易命脈,不聽話你就沒飯吃。

而在二戰之後,殖民主義過時了,法國按理說要捲鋪蓋走人了。但是高盧雞狠陰險啊,獨立可以,但是你必須跟我混,不然我就整你。據統計,在非洲獨立的這幾十年裡,法國參與和支持過貝寧、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納、加蓬、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十餘個國家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於還直接出兵,把不聽話的馬裡給暴捶一頓。他們還扶持一大堆聽話的孫兒上去當總統,掌控各殖民國家金融和貿易命脈,不聽話你就沒飯吃。

當然,法國對於這些曾經的殖民地國家,也不是全面的高壓,通常都是打一巴掌再給個麵包,軟硬兼施!比如給錢幫助建設,建立醫療維和體系,賺取名聲,在移民開綠燈,給予了這些黑人移民一定的優惠政策,准許他們到法國來讀書、留學。甚至於給綠卡,搞歸化。這就是為何法國一個純種的歐洲白人國家,居然有那麼多的黑人,甚至連國家隊都是“非洲外援隊”。

而在二戰之後,殖民主義過時了,法國按理說要捲鋪蓋走人了。但是高盧雞狠陰險啊,獨立可以,但是你必須跟我混,不然我就整你。據統計,在非洲獨立的這幾十年裡,法國參與和支持過貝寧、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納、加蓬、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十餘個國家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於還直接出兵,把不聽話的馬裡給暴捶一頓。他們還扶持一大堆聽話的孫兒上去當總統,掌控各殖民國家金融和貿易命脈,不聽話你就沒飯吃。

當然,法國對於這些曾經的殖民地國家,也不是全面的高壓,通常都是打一巴掌再給個麵包,軟硬兼施!比如給錢幫助建設,建立醫療維和體系,賺取名聲,在移民開綠燈,給予了這些黑人移民一定的優惠政策,准許他們到法國來讀書、留學。甚至於給綠卡,搞歸化。這就是為何法國一個純種的歐洲白人國家,居然有那麼多的黑人,甚至連國家隊都是“非洲外援隊”。

正是這樣的一種利益關係,將法國和非洲的關係,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所以,法國就是用這種恩威並施的方式,把控著非洲那些曾經的殖民地。他們雖然名義上獨立了,但事實上,整個國家還是法國人說了算。這也是為何意大利副總理路易吉·迪·梅奧稱法國“正在殖民非洲”。


而在二戰之後,殖民主義過時了,法國按理說要捲鋪蓋走人了。但是高盧雞狠陰險啊,獨立可以,但是你必須跟我混,不然我就整你。據統計,在非洲獨立的這幾十年裡,法國參與和支持過貝寧、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納、加蓬、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十餘個國家的軍事政變行動。甚至於還直接出兵,把不聽話的馬裡給暴捶一頓。他們還扶持一大堆聽話的孫兒上去當總統,掌控各殖民國家金融和貿易命脈,不聽話你就沒飯吃。

當然,法國對於這些曾經的殖民地國家,也不是全面的高壓,通常都是打一巴掌再給個麵包,軟硬兼施!比如給錢幫助建設,建立醫療維和體系,賺取名聲,在移民開綠燈,給予了這些黑人移民一定的優惠政策,准許他們到法國來讀書、留學。甚至於給綠卡,搞歸化。這就是為何法國一個純種的歐洲白人國家,居然有那麼多的黑人,甚至連國家隊都是“非洲外援隊”。

正是這樣的一種利益關係,將法國和非洲的關係,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所以,法國就是用這種恩威並施的方式,把控著非洲那些曾經的殖民地。他們雖然名義上獨立了,但事實上,整個國家還是法國人說了算。這也是為何意大利副總理路易吉·迪·梅奧稱法國“正在殖民非洲”。


所以啊,別小看高盧雞,他們可不僅僅是會玩化妝品和浪漫,曾經的歐洲強盜還是強盜,只不過披上了文明的外衣而已。

大史晓叙
2019-05-02

要提及到法國對於非洲的影響力,那就得知道法國對非洲的殖民歷史。自17世紀開始,法國便開始了對外殖民,前前後後在美洲,大洋洲亞洲和非洲建立了眾多殖民地,當時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在非洲法國先後建立了以下勢力範圍——

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
西非:貝寧布基納法索科特迪瓦幾內亞馬裡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塞內加爾多哥
赤道非洲: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加蓬剛果共和國

紅海:吉布提也門

隨著二戰的結束,全球範圍內出現的民族意識崛起,各殖民地紛紛發生獨立運動。這些殖民地也都獲得獨立,但是曾經作為那些國家宗主國的法國,對他們的影響卻是方方面面的,衣食住行都在此列:他們大都以法語作為第一語言,與法國保持較好的關係。尤為能說明情況的是法國的足球隊裡如此多的法籍非洲裔球員,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大致窺見法國對於他們母國的影響。

金牛角
2019-05-02

中國在歐洲人還沒有來到索馬里之前的15世紀,就已經由鄭和艦隊帶人登上的索馬里(木骨都束)和西非、和南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可是他們是帶著友好交流與尋找建文帝的使命,並非象後來的歐洲人那樣殖民非洲,把非洲人口販賣到美洲,強搶殖民地資源為目的,是一種無利可圖,甚至是賠本賺吆喝的對外交住形式,注堅持不了長久。

英法在17世紀才來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這片非洲土地,與中國的目的截然相反,本著掠奪、殖民為目的,如果不是一、二次世界大戰極大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根基,這些老殖民者還在非洲活得風生水起呢!

對於美國來說,非洲這片土地並不陌生,美蘇爭霸時期,也曾各自把自身的影響力(價值觀)施加於非洲,但是僅此而已,對於幫助非洲的經濟發展還沒有中國人做的多,因此,非洲各國在對待新老殖民者大多沒有什麼好感,法、美就是新老殖民者的代表,對於“一帶一路”一的響應,非洲各國都持積極態度,有東非各國與中國友好合作的基礎,相信未來的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將超過歷史上的過往!

目前第二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已經召開,相信中國將給世界各國打開一個全新的交往的大門!

Mer86
2019-05-04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英美的殖民管理模式很相近,都是不把殖民地視為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會把殖民地人民視為本國公民。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當地精英進行間接統治,殖民地的官僚也大多讓當地人充任。美國的管理手段更鬆散一點,英國起碼還會往殖民地派總督,美國人連總督都懶得派,直接讓當地人出任。當然了,殖民地領袖必須要親美國才行。不能讓美國在殖民地獲取經濟利益的人,是當不了殖民地領袖的。

相比之下,法國的殖民模式就不一樣了。法國把所有殖民地視作本土,用本土的管理手段進行經營。比如法屬殖民地的行政人員必須是法國人,行政語言一概使用法語,殖民地學校也只教授法語等等。

就是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來說。當年被法國吞併後,直接就變成了法國的三個省。阿爾及利亞的小學生和法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英美的殖民管理模式很相近,都是不把殖民地視為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會把殖民地人民視為本國公民。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當地精英進行間接統治,殖民地的官僚也大多讓當地人充任。美國的管理手段更鬆散一點,英國起碼還會往殖民地派總督,美國人連總督都懶得派,直接讓當地人出任。當然了,殖民地領袖必須要親美國才行。不能讓美國在殖民地獲取經濟利益的人,是當不了殖民地領袖的。

相比之下,法國的殖民模式就不一樣了。法國把所有殖民地視作本土,用本土的管理手段進行經營。比如法屬殖民地的行政人員必須是法國人,行政語言一概使用法語,殖民地學校也只教授法語等等。

就是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來說。當年被法國吞併後,直接就變成了法國的三個省。阿爾及利亞的小學生和法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歐洲白人試圖從文化上同化非洲人,是不是覺得很奇幻?

但別覺得好笑,這種殖民政策還真有用。二戰之前,前法國殖民地的人民曾經長期認為自己就是法國人

即便是在二戰後,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全面瓦解,非洲各國紛紛獨立後,法國其對非洲的控制也是驚人的厲害。

比如說,非洲很多國家到現在都還在使用西非法郎,經濟上受法國的控制。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英美的殖民管理模式很相近,都是不把殖民地視為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會把殖民地人民視為本國公民。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當地精英進行間接統治,殖民地的官僚也大多讓當地人充任。美國的管理手段更鬆散一點,英國起碼還會往殖民地派總督,美國人連總督都懶得派,直接讓當地人出任。當然了,殖民地領袖必須要親美國才行。不能讓美國在殖民地獲取經濟利益的人,是當不了殖民地領袖的。

相比之下,法國的殖民模式就不一樣了。法國把所有殖民地視作本土,用本土的管理手段進行經營。比如法屬殖民地的行政人員必須是法國人,行政語言一概使用法語,殖民地學校也只教授法語等等。

就是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來說。當年被法國吞併後,直接就變成了法國的三個省。阿爾及利亞的小學生和法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歐洲白人試圖從文化上同化非洲人,是不是覺得很奇幻?

但別覺得好笑,這種殖民政策還真有用。二戰之前,前法國殖民地的人民曾經長期認為自己就是法國人

即便是在二戰後,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全面瓦解,非洲各國紛紛獨立後,法國其對非洲的控制也是驚人的厲害。

比如說,非洲很多國家到現在都還在使用西非法郎,經濟上受法國的控制。

比如說,非洲國家搞武裝衝突,一般都是法國出面解決。法國有“非洲憲兵”之稱。

比如說,原法屬殖民地的商業投資,法國企業有優先權。它國企業也不是不能進入,但是優先級肯定要弱於法國企業。像我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一般都是在英國或葡萄牙殖民地,原屬法國的西非以及赤道非洲殖民地很少會涉足。

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既然法國的殖民地管理手段這麼強硬,殖民地人民為什麼還會選擇獨立呢?

這個原因,主要還是源於法國人的傲慢。當年德國佔領法國後,自由法國動員了大量的法屬西非、北非、赤道非洲的殖民地士兵參加解放法國的戰鬥。但是二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拒絕承認殖民地士兵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極大的挫傷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自尊心,因而導致戰後殖民地大規模獨立脫離法國的運動。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英美的殖民管理模式很相近,都是不把殖民地視為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會把殖民地人民視為本國公民。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當地精英進行間接統治,殖民地的官僚也大多讓當地人充任。美國的管理手段更鬆散一點,英國起碼還會往殖民地派總督,美國人連總督都懶得派,直接讓當地人出任。當然了,殖民地領袖必須要親美國才行。不能讓美國在殖民地獲取經濟利益的人,是當不了殖民地領袖的。

相比之下,法國的殖民模式就不一樣了。法國把所有殖民地視作本土,用本土的管理手段進行經營。比如法屬殖民地的行政人員必須是法國人,行政語言一概使用法語,殖民地學校也只教授法語等等。

就是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來說。當年被法國吞併後,直接就變成了法國的三個省。阿爾及利亞的小學生和法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歐洲白人試圖從文化上同化非洲人,是不是覺得很奇幻?

但別覺得好笑,這種殖民政策還真有用。二戰之前,前法國殖民地的人民曾經長期認為自己就是法國人

即便是在二戰後,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全面瓦解,非洲各國紛紛獨立後,法國其對非洲的控制也是驚人的厲害。

比如說,非洲很多國家到現在都還在使用西非法郎,經濟上受法國的控制。

比如說,非洲國家搞武裝衝突,一般都是法國出面解決。法國有“非洲憲兵”之稱。

比如說,原法屬殖民地的商業投資,法國企業有優先權。它國企業也不是不能進入,但是優先級肯定要弱於法國企業。像我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一般都是在英國或葡萄牙殖民地,原屬法國的西非以及赤道非洲殖民地很少會涉足。

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既然法國的殖民地管理手段這麼強硬,殖民地人民為什麼還會選擇獨立呢?

這個原因,主要還是源於法國人的傲慢。當年德國佔領法國後,自由法國動員了大量的法屬西非、北非、赤道非洲的殖民地士兵參加解放法國的戰鬥。但是二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拒絕承認殖民地士兵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極大的挫傷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自尊心,因而導致戰後殖民地大規模獨立脫離法國的運動。

這裡多說一點,二戰後,美英法三國對殖民地獨立的態度也有很大區別。

美國比較大方,要獨立可以,只要是美國不在乎的殖民地,都可以允許獨立。英國稍微摳一點,要獨立可以,但是要保證英國在日後依然能在前殖民地獲得經濟利益。並且英國人很噁心,通常都會在殖民地故意留下小辮子,攪得殖民地不得安寧。比如現在的印巴問題就是英國人故意留下的。

法國由於是把殖民地當做本土來管理的,所以當殖民地獨立浪潮來臨的時候,法國極其不願意讓這些殖民地脫離自己的掌控,沒有主動提出退出任何一個殖民地。

殖民地要獨立,法國又不願意主動退出,那麼戰爭必然是在所難免的了。

越南、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法國這些國家獨立的時候,法國都派兵鎮壓過。法蘭西第四共和國一共就十幾年歷史,在這十幾年時間裡面,法國人不是正在鎮壓殖民地的獨立,就是在準備去鎮壓殖民地的獨立。最後打了十幾年仗,第四共和國直接就被鎮壓殖民地的戰爭給生生拖垮了。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英美的殖民管理模式很相近,都是不把殖民地視為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會把殖民地人民視為本國公民。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當地精英進行間接統治,殖民地的官僚也大多讓當地人充任。美國的管理手段更鬆散一點,英國起碼還會往殖民地派總督,美國人連總督都懶得派,直接讓當地人出任。當然了,殖民地領袖必須要親美國才行。不能讓美國在殖民地獲取經濟利益的人,是當不了殖民地領袖的。

相比之下,法國的殖民模式就不一樣了。法國把所有殖民地視作本土,用本土的管理手段進行經營。比如法屬殖民地的行政人員必須是法國人,行政語言一概使用法語,殖民地學校也只教授法語等等。

就是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來說。當年被法國吞併後,直接就變成了法國的三個省。阿爾及利亞的小學生和法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歐洲白人試圖從文化上同化非洲人,是不是覺得很奇幻?

但別覺得好笑,這種殖民政策還真有用。二戰之前,前法國殖民地的人民曾經長期認為自己就是法國人

即便是在二戰後,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全面瓦解,非洲各國紛紛獨立後,法國其對非洲的控制也是驚人的厲害。

比如說,非洲很多國家到現在都還在使用西非法郎,經濟上受法國的控制。

比如說,非洲國家搞武裝衝突,一般都是法國出面解決。法國有“非洲憲兵”之稱。

比如說,原法屬殖民地的商業投資,法國企業有優先權。它國企業也不是不能進入,但是優先級肯定要弱於法國企業。像我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一般都是在英國或葡萄牙殖民地,原屬法國的西非以及赤道非洲殖民地很少會涉足。

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既然法國的殖民地管理手段這麼強硬,殖民地人民為什麼還會選擇獨立呢?

這個原因,主要還是源於法國人的傲慢。當年德國佔領法國後,自由法國動員了大量的法屬西非、北非、赤道非洲的殖民地士兵參加解放法國的戰鬥。但是二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拒絕承認殖民地士兵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極大的挫傷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自尊心,因而導致戰後殖民地大規模獨立脫離法國的運動。

這裡多說一點,二戰後,美英法三國對殖民地獨立的態度也有很大區別。

美國比較大方,要獨立可以,只要是美國不在乎的殖民地,都可以允許獨立。英國稍微摳一點,要獨立可以,但是要保證英國在日後依然能在前殖民地獲得經濟利益。並且英國人很噁心,通常都會在殖民地故意留下小辮子,攪得殖民地不得安寧。比如現在的印巴問題就是英國人故意留下的。

法國由於是把殖民地當做本土來管理的,所以當殖民地獨立浪潮來臨的時候,法國極其不願意讓這些殖民地脫離自己的掌控,沒有主動提出退出任何一個殖民地。

殖民地要獨立,法國又不願意主動退出,那麼戰爭必然是在所難免的了。

越南、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法國這些國家獨立的時候,法國都派兵鎮壓過。法蘭西第四共和國一共就十幾年歷史,在這十幾年時間裡面,法國人不是正在鎮壓殖民地的獨立,就是在準備去鎮壓殖民地的獨立。最後打了十幾年仗,第四共和國直接就被鎮壓殖民地的戰爭給生生拖垮了。



戴高樂上臺後,建立了第五共和國,他主張誠心誠意邀請這些殖民地留下,並視殖民地為本土進行管理。但是為時已晚,非洲殖民地已經被法國傷透了心,堅持要獨立。最後戴高樂也沒有強留,按照英、美對殖民地的政策,准許這些殖民地先後獨立。

當這些殖民地獨立後,戴高樂落實了自己的主張,真心的實意的對還未獨立的殖民地贈送了大禮包。這個禮包包括了經濟援助,法國公民身份,選舉權,議會席位等。

比如,拉丁美洲的法屬圭亞那當年也鬧過一段時間的獨立。法國真心想留住圭亞那,就拿出真金白銀的經濟補貼和議會議席堵住了圭亞那人的獨立熱情。

如果說之前的殖民地獨立是因為受到法國壓榨和歧視,但現在法國人給錢給尊嚴,一些還沒有來得及獨立的殖民地自然也沒有獨立的理由了。

因此,當那些已經獨立了的前法屬殖民地的人民見到法國推出這項政策後,有一部分人的腸子都悔青了。不獨立要被法國剝削,獨立了還是被剝削。什麼變化都沒有。如果不獨立,起碼有個法國公民身份,去歐洲賺錢不用偷渡過去。

非洲的國家很多,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大於美國。不過在原法屬非洲殖民地,法國的影響力確實很大。遠超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法國的殖民政策導致的結果。

英美法三強作為當年的三大帝國主義,它們的殖民地政策非常有特色。

英美的殖民管理模式很相近,都是不把殖民地視為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不會把殖民地人民視為本國公民。管理手段主要是通過當地精英進行間接統治,殖民地的官僚也大多讓當地人充任。美國的管理手段更鬆散一點,英國起碼還會往殖民地派總督,美國人連總督都懶得派,直接讓當地人出任。當然了,殖民地領袖必須要親美國才行。不能讓美國在殖民地獲取經濟利益的人,是當不了殖民地領袖的。

相比之下,法國的殖民模式就不一樣了。法國把所有殖民地視作本土,用本土的管理手段進行經營。比如法屬殖民地的行政人員必須是法國人,行政語言一概使用法語,殖民地學校也只教授法語等等。

就是拿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來說。當年被法國吞併後,直接就變成了法國的三個省。阿爾及利亞的小學生和法國的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一模一樣,都是“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歐洲白人試圖從文化上同化非洲人,是不是覺得很奇幻?

但別覺得好笑,這種殖民政策還真有用。二戰之前,前法國殖民地的人民曾經長期認為自己就是法國人

即便是在二戰後,歐洲國家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全面瓦解,非洲各國紛紛獨立後,法國其對非洲的控制也是驚人的厲害。

比如說,非洲很多國家到現在都還在使用西非法郎,經濟上受法國的控制。

比如說,非洲國家搞武裝衝突,一般都是法國出面解決。法國有“非洲憲兵”之稱。

比如說,原法屬殖民地的商業投資,法國企業有優先權。它國企業也不是不能進入,但是優先級肯定要弱於法國企業。像我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一般都是在英國或葡萄牙殖民地,原屬法國的西非以及赤道非洲殖民地很少會涉足。

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既然法國的殖民地管理手段這麼強硬,殖民地人民為什麼還會選擇獨立呢?

這個原因,主要還是源於法國人的傲慢。當年德國佔領法國後,自由法國動員了大量的法屬西非、北非、赤道非洲的殖民地士兵參加解放法國的戰鬥。但是二戰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拒絕承認殖民地士兵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極大的挫傷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自尊心,因而導致戰後殖民地大規模獨立脫離法國的運動。

這裡多說一點,二戰後,美英法三國對殖民地獨立的態度也有很大區別。

美國比較大方,要獨立可以,只要是美國不在乎的殖民地,都可以允許獨立。英國稍微摳一點,要獨立可以,但是要保證英國在日後依然能在前殖民地獲得經濟利益。並且英國人很噁心,通常都會在殖民地故意留下小辮子,攪得殖民地不得安寧。比如現在的印巴問題就是英國人故意留下的。

法國由於是把殖民地當做本土來管理的,所以當殖民地獨立浪潮來臨的時候,法國極其不願意讓這些殖民地脫離自己的掌控,沒有主動提出退出任何一個殖民地。

殖民地要獨立,法國又不願意主動退出,那麼戰爭必然是在所難免的了。

越南、馬達加斯加、阿爾及利亞,法國這些國家獨立的時候,法國都派兵鎮壓過。法蘭西第四共和國一共就十幾年歷史,在這十幾年時間裡面,法國人不是正在鎮壓殖民地的獨立,就是在準備去鎮壓殖民地的獨立。最後打了十幾年仗,第四共和國直接就被鎮壓殖民地的戰爭給生生拖垮了。



戴高樂上臺後,建立了第五共和國,他主張誠心誠意邀請這些殖民地留下,並視殖民地為本土進行管理。但是為時已晚,非洲殖民地已經被法國傷透了心,堅持要獨立。最後戴高樂也沒有強留,按照英、美對殖民地的政策,准許這些殖民地先後獨立。

當這些殖民地獨立後,戴高樂落實了自己的主張,真心的實意的對還未獨立的殖民地贈送了大禮包。這個禮包包括了經濟援助,法國公民身份,選舉權,議會席位等。

比如,拉丁美洲的法屬圭亞那當年也鬧過一段時間的獨立。法國真心想留住圭亞那,就拿出真金白銀的經濟補貼和議會議席堵住了圭亞那人的獨立熱情。

如果說之前的殖民地獨立是因為受到法國壓榨和歧視,但現在法國人給錢給尊嚴,一些還沒有來得及獨立的殖民地自然也沒有獨立的理由了。

因此,當那些已經獨立了的前法屬殖民地的人民見到法國推出這項政策後,有一部分人的腸子都悔青了。不獨立要被法國剝削,獨立了還是被剝削。什麼變化都沒有。如果不獨立,起碼有個法國公民身份,去歐洲賺錢不用偷渡過去。



我不是在幫法國的殖民政策洗地,殖民主義這種東西一定是邪惡的。但是現在法國和昔日的殖民地關係的確實很微妙。法國人對原殖民地的經濟控制很厲害,對殖民地的政治控制也很厲害。

相比之下,美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就不如法國那麼厲害了。這其中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美國在非洲沒有殖民地。利比里亞勉強可以算一個,但是美國對利比里亞不太上心;另一方面,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歐洲優先,其餘大洲都不重要。非洲殖民地的經濟狀況很差,美國對非洲的控制熱情不強烈。

陶短房
2019-05-02

非洲歷史上經歷了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而在這幾百年殖民統治中笑到最後的是法國和英國。

最早在非洲開始殖民的其實是阿拉伯人,主要集中在東非,並建立了一系列蘇丹國,但他們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被航海而來的葡萄牙人打敗,最後只留下一些零星據點。

葡萄牙國小力弱,又始終停留在掠奪金銀財寶的初級階段,等到英、法崛起就靠邊站了。19世紀末,英法不約而同開始了打通非洲的大行動,英國從北邊埃及、南邊南非和羅得西亞(贊比亞及津巴布韋的合稱)南北對開,法國則從法屬西非和吉布提東西對開,結果都遇到了嚴重困難,最終在1899年達成妥協,互相承認勢力範圍,結果在非洲殖民的歐美國家中法國佔地面積最大,而英國所佔人口最多。

應該說,在二戰前英法對非洲的影響力不相上下,因為英國所佔地盤大多較為富庶,一般認為影響力還略勝法國一籌。但英國主要實行“代理人制度”,即只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控制當地上層,當地上層仍沿用傳統體系和手段自治,而法國則實行“小法蘭西制度”,在非洲殖民地照搬法國體制,任命法國人和受法國教育的當地人為各級行政官員。

法國全盛時期控制的非洲殖民地包括法屬西非(Afrique occidentale française,面積468.9平方公里,首府達喀爾,包括今天的塞內加爾、馬裡、科特迪瓦、幾內亞、毛里塔尼亞、貝寧、尼日爾、布基納法索)、法屬赤道非洲(Afrique Équatoriale Française,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加蓬、剛果布、中非、乍得,首府布拉柴維爾),東非的吉布提,印度洋上的科摩羅和馬達加斯加,以及一戰後從德國手裡獲得的法屬多哥和法屬喀麥隆。此外,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是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則被直接吞併為法國的“海外領土”,全盛時期法國在非洲佔領的土地佔非洲總面積35.9%,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佔領領土面積最大的殖民國家,殖民地人口則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

二戰後、尤其1956年蘇伊士運河之戰(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法在非洲的殖民體系雙雙瓦解,但實行“代理人制度”的英國撤退得很徹底,基本上是留下一堆麻煩和後遺症後甩給當地代理人就走人拉倒,而實行“小法蘭西”的法國看似連仿效英聯邦的“法共體”都維持不下去,卻因為新興獨立國家大多照搬法國司法、行政、軍事、金融甚至醫療體系,其各級軍政官員也大多繼續受法式教育,而留下了遠比英國更多的遺產及影響力。

美國沒趕上殖民時代,在英法縱橫非洲時僅僅搞出個由美國重返非洲的“解放黑奴”建立的彈丸小國利比里亞,等到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時非洲已進入獨立時代,冷戰期間為和蘇聯對抗,美國在非洲扶持了幾個代理人,但冷戰結束後就迅速抽手任其自生自滅,和非洲的歷史淵源別說跟法、英比,就是和比利時、葡萄牙這樣的二流角色比都差得多。

由於法國國內有許多人祖籍在非洲或曾是法國移民非洲的殖民者,且許多企業在非洲有巨大利益,此外,法國人也希望非洲政治穩定、經濟過得去,以免大量非洲人湧入法國本土增加負擔,因此戰後至今花了很大力氣和本錢維持法國與非洲的關係。

法國維持在非洲影響力的手段是一文一武。

文的方面,法國的三大法寶是法語聯盟、非洲法郎和非洲航空公司。通過官方資助的法語聯盟,法國始終保持對非洲強大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力,至今非洲54個國家中有33個通用法語,或以法語為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各種法律和文化體制也仿效法國,甚至技術標準也照搬;以非洲各國將外儲存入法國央行作抵押為條件,法國動用國庫儲備金擔保,在非洲維持了幣值穩定(自誕生以來匯率僅改變過兩次,和法國法郎、並通過法國法郎和歐元鎖定匯率)、兌換自由、有十幾個國家通用的非洲法郎(FCFA),並領銜組建了在非洲、尤其西部和中西部非洲四通八達的非洲航空公司,所有這些都維持和極大推動了法國和這些新獨立非洲國家間文化、經濟關係發展,也讓這些國家更加依賴法國這個前宗主國。如今非洲航空因代價太大而倒閉,但另外兩大法寶一直努力維持著。

非洲歷史上經歷了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而在這幾百年殖民統治中笑到最後的是法國和英國。

最早在非洲開始殖民的其實是阿拉伯人,主要集中在東非,並建立了一系列蘇丹國,但他們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被航海而來的葡萄牙人打敗,最後只留下一些零星據點。

葡萄牙國小力弱,又始終停留在掠奪金銀財寶的初級階段,等到英、法崛起就靠邊站了。19世紀末,英法不約而同開始了打通非洲的大行動,英國從北邊埃及、南邊南非和羅得西亞(贊比亞及津巴布韋的合稱)南北對開,法國則從法屬西非和吉布提東西對開,結果都遇到了嚴重困難,最終在1899年達成妥協,互相承認勢力範圍,結果在非洲殖民的歐美國家中法國佔地面積最大,而英國所佔人口最多。

應該說,在二戰前英法對非洲的影響力不相上下,因為英國所佔地盤大多較為富庶,一般認為影響力還略勝法國一籌。但英國主要實行“代理人制度”,即只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控制當地上層,當地上層仍沿用傳統體系和手段自治,而法國則實行“小法蘭西制度”,在非洲殖民地照搬法國體制,任命法國人和受法國教育的當地人為各級行政官員。

法國全盛時期控制的非洲殖民地包括法屬西非(Afrique occidentale française,面積468.9平方公里,首府達喀爾,包括今天的塞內加爾、馬裡、科特迪瓦、幾內亞、毛里塔尼亞、貝寧、尼日爾、布基納法索)、法屬赤道非洲(Afrique Équatoriale Française,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加蓬、剛果布、中非、乍得,首府布拉柴維爾),東非的吉布提,印度洋上的科摩羅和馬達加斯加,以及一戰後從德國手裡獲得的法屬多哥和法屬喀麥隆。此外,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是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則被直接吞併為法國的“海外領土”,全盛時期法國在非洲佔領的土地佔非洲總面積35.9%,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佔領領土面積最大的殖民國家,殖民地人口則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

二戰後、尤其1956年蘇伊士運河之戰(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法在非洲的殖民體系雙雙瓦解,但實行“代理人制度”的英國撤退得很徹底,基本上是留下一堆麻煩和後遺症後甩給當地代理人就走人拉倒,而實行“小法蘭西”的法國看似連仿效英聯邦的“法共體”都維持不下去,卻因為新興獨立國家大多照搬法國司法、行政、軍事、金融甚至醫療體系,其各級軍政官員也大多繼續受法式教育,而留下了遠比英國更多的遺產及影響力。

美國沒趕上殖民時代,在英法縱橫非洲時僅僅搞出個由美國重返非洲的“解放黑奴”建立的彈丸小國利比里亞,等到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時非洲已進入獨立時代,冷戰期間為和蘇聯對抗,美國在非洲扶持了幾個代理人,但冷戰結束後就迅速抽手任其自生自滅,和非洲的歷史淵源別說跟法、英比,就是和比利時、葡萄牙這樣的二流角色比都差得多。

由於法國國內有許多人祖籍在非洲或曾是法國移民非洲的殖民者,且許多企業在非洲有巨大利益,此外,法國人也希望非洲政治穩定、經濟過得去,以免大量非洲人湧入法國本土增加負擔,因此戰後至今花了很大力氣和本錢維持法國與非洲的關係。

法國維持在非洲影響力的手段是一文一武。

文的方面,法國的三大法寶是法語聯盟、非洲法郎和非洲航空公司。通過官方資助的法語聯盟,法國始終保持對非洲強大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力,至今非洲54個國家中有33個通用法語,或以法語為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各種法律和文化體制也仿效法國,甚至技術標準也照搬;以非洲各國將外儲存入法國央行作抵押為條件,法國動用國庫儲備金擔保,在非洲維持了幣值穩定(自誕生以來匯率僅改變過兩次,和法國法郎、並通過法國法郎和歐元鎖定匯率)、兌換自由、有十幾個國家通用的非洲法郎(FCFA),並領銜組建了在非洲、尤其西部和中西部非洲四通八達的非洲航空公司,所有這些都維持和極大推動了法國和這些新獨立非洲國家間文化、經濟關係發展,也讓這些國家更加依賴法國這個前宗主國。如今非洲航空因代價太大而倒閉,但另外兩大法寶一直努力維持著。

非洲法郎是法國維持非洲影響力的王牌


美國在非洲最大手筆,也就是希拉里鼓搗的那個“普惠制”,即減免非洲輸美產品關稅,這個手筆和FCFA相比就相形見絀,影響力自然也就差得遠了。

武的一手,是一方面在非洲繼續保留駐軍。法國在吉布提、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加蓬等國設有軍事基地,在上述國家及乍得、馬裡、中非等國,留尼旺島等法國在非洲及附近的海外省駐有軍隊。由於法國在非洲有豐富的軍事經驗,適合非洲環境的軍隊和裝備(法國外籍軍團歷史上和現實中,骨幹都來自非洲,許多裝備如AMX-13裝甲車、“花月”級巡航艦、“雲雀”直升機等,最初都是為非洲軍事行動專門研製的),因此非常積極在非洲採取軍事行動以維護法國利益,並在客觀上也幫助當地政府穩定了局勢,當然,也會順帶收拾一下“不聽話”的國家,這些年來法國在非洲的重大軍事行動,包括幫助乍得政府擊潰來犯的利比亞卡扎菲軍隊(“豐田戰爭”)、在科特迪瓦左右局勢導致政權更迭、在中非“武裝維和”,在扎伊爾(剛果金)和比利時聯手擊敗安哥拉-古巴僱傭軍,以及出兵馬裡擊敗有“基地”背景的國內分裂勢力“阿扎瓦德國”,等等,這些行動規模大、影響深遠,令法國得到“非洲憲兵”的頭銜,很多非洲國家在搞不定內亂或外患時往往本能向法國求助。

非洲歷史上經歷了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而在這幾百年殖民統治中笑到最後的是法國和英國。

最早在非洲開始殖民的其實是阿拉伯人,主要集中在東非,並建立了一系列蘇丹國,但他們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被航海而來的葡萄牙人打敗,最後只留下一些零星據點。

葡萄牙國小力弱,又始終停留在掠奪金銀財寶的初級階段,等到英、法崛起就靠邊站了。19世紀末,英法不約而同開始了打通非洲的大行動,英國從北邊埃及、南邊南非和羅得西亞(贊比亞及津巴布韋的合稱)南北對開,法國則從法屬西非和吉布提東西對開,結果都遇到了嚴重困難,最終在1899年達成妥協,互相承認勢力範圍,結果在非洲殖民的歐美國家中法國佔地面積最大,而英國所佔人口最多。

應該說,在二戰前英法對非洲的影響力不相上下,因為英國所佔地盤大多較為富庶,一般認為影響力還略勝法國一籌。但英國主要實行“代理人制度”,即只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控制當地上層,當地上層仍沿用傳統體系和手段自治,而法國則實行“小法蘭西制度”,在非洲殖民地照搬法國體制,任命法國人和受法國教育的當地人為各級行政官員。

法國全盛時期控制的非洲殖民地包括法屬西非(Afrique occidentale française,面積468.9平方公里,首府達喀爾,包括今天的塞內加爾、馬裡、科特迪瓦、幾內亞、毛里塔尼亞、貝寧、尼日爾、布基納法索)、法屬赤道非洲(Afrique Équatoriale Française,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加蓬、剛果布、中非、乍得,首府布拉柴維爾),東非的吉布提,印度洋上的科摩羅和馬達加斯加,以及一戰後從德國手裡獲得的法屬多哥和法屬喀麥隆。此外,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是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則被直接吞併為法國的“海外領土”,全盛時期法國在非洲佔領的土地佔非洲總面積35.9%,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佔領領土面積最大的殖民國家,殖民地人口則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

二戰後、尤其1956年蘇伊士運河之戰(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法在非洲的殖民體系雙雙瓦解,但實行“代理人制度”的英國撤退得很徹底,基本上是留下一堆麻煩和後遺症後甩給當地代理人就走人拉倒,而實行“小法蘭西”的法國看似連仿效英聯邦的“法共體”都維持不下去,卻因為新興獨立國家大多照搬法國司法、行政、軍事、金融甚至醫療體系,其各級軍政官員也大多繼續受法式教育,而留下了遠比英國更多的遺產及影響力。

美國沒趕上殖民時代,在英法縱橫非洲時僅僅搞出個由美國重返非洲的“解放黑奴”建立的彈丸小國利比里亞,等到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時非洲已進入獨立時代,冷戰期間為和蘇聯對抗,美國在非洲扶持了幾個代理人,但冷戰結束後就迅速抽手任其自生自滅,和非洲的歷史淵源別說跟法、英比,就是和比利時、葡萄牙這樣的二流角色比都差得多。

由於法國國內有許多人祖籍在非洲或曾是法國移民非洲的殖民者,且許多企業在非洲有巨大利益,此外,法國人也希望非洲政治穩定、經濟過得去,以免大量非洲人湧入法國本土增加負擔,因此戰後至今花了很大力氣和本錢維持法國與非洲的關係。

法國維持在非洲影響力的手段是一文一武。

文的方面,法國的三大法寶是法語聯盟、非洲法郎和非洲航空公司。通過官方資助的法語聯盟,法國始終保持對非洲強大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力,至今非洲54個國家中有33個通用法語,或以法語為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各種法律和文化體制也仿效法國,甚至技術標準也照搬;以非洲各國將外儲存入法國央行作抵押為條件,法國動用國庫儲備金擔保,在非洲維持了幣值穩定(自誕生以來匯率僅改變過兩次,和法國法郎、並通過法國法郎和歐元鎖定匯率)、兌換自由、有十幾個國家通用的非洲法郎(FCFA),並領銜組建了在非洲、尤其西部和中西部非洲四通八達的非洲航空公司,所有這些都維持和極大推動了法國和這些新獨立非洲國家間文化、經濟關係發展,也讓這些國家更加依賴法國這個前宗主國。如今非洲航空因代價太大而倒閉,但另外兩大法寶一直努力維持著。

非洲法郎是法國維持非洲影響力的王牌


美國在非洲最大手筆,也就是希拉里鼓搗的那個“普惠制”,即減免非洲輸美產品關稅,這個手筆和FCFA相比就相形見絀,影響力自然也就差得遠了。

武的一手,是一方面在非洲繼續保留駐軍。法國在吉布提、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加蓬等國設有軍事基地,在上述國家及乍得、馬裡、中非等國,留尼旺島等法國在非洲及附近的海外省駐有軍隊。由於法國在非洲有豐富的軍事經驗,適合非洲環境的軍隊和裝備(法國外籍軍團歷史上和現實中,骨幹都來自非洲,許多裝備如AMX-13裝甲車、“花月”級巡航艦、“雲雀”直升機等,最初都是為非洲軍事行動專門研製的),因此非常積極在非洲採取軍事行動以維護法國利益,並在客觀上也幫助當地政府穩定了局勢,當然,也會順帶收拾一下“不聽話”的國家,這些年來法國在非洲的重大軍事行動,包括幫助乍得政府擊潰來犯的利比亞卡扎菲軍隊(“豐田戰爭”)、在科特迪瓦左右局勢導致政權更迭、在中非“武裝維和”,在扎伊爾(剛果金)和比利時聯手擊敗安哥拉-古巴僱傭軍,以及出兵馬裡擊敗有“基地”背景的國內分裂勢力“阿扎瓦德國”,等等,這些行動規模大、影響深遠,令法國得到“非洲憲兵”的頭銜,很多非洲國家在搞不定內亂或外患時往往本能向法國求助。

雖然美國喊得山響,但在非洲反恐最大戰果——幫助馬裡政府平定“基地”和當地分離勢力聯合建立的“阿扎瓦德國”卻是法國一手操辦的,不是法國及時出手馬裡就亡國了


與之相比,除了冷戰期間下過一些本,美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和行動都非常有限,影響力侷限於沿海少數點,也不太願意在非洲這個次要而又次要的戰略方向過多投入,總喜歡“花小錢辦大事”,因此在非洲的軍事影響力是有限的,一個突出標誌,是其2007年就成立的“非洲司令部”United States Africa Command,12年後的今天還只能待在遙遠的德國斯圖加特凱利軍營。

非洲歷史上經歷了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而在這幾百年殖民統治中笑到最後的是法國和英國。

最早在非洲開始殖民的其實是阿拉伯人,主要集中在東非,並建立了一系列蘇丹國,但他們在大航海時代開始後被航海而來的葡萄牙人打敗,最後只留下一些零星據點。

葡萄牙國小力弱,又始終停留在掠奪金銀財寶的初級階段,等到英、法崛起就靠邊站了。19世紀末,英法不約而同開始了打通非洲的大行動,英國從北邊埃及、南邊南非和羅得西亞(贊比亞及津巴布韋的合稱)南北對開,法國則從法屬西非和吉布提東西對開,結果都遇到了嚴重困難,最終在1899年達成妥協,互相承認勢力範圍,結果在非洲殖民的歐美國家中法國佔地面積最大,而英國所佔人口最多。

應該說,在二戰前英法對非洲的影響力不相上下,因為英國所佔地盤大多較為富庶,一般認為影響力還略勝法國一籌。但英國主要實行“代理人制度”,即只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控制當地上層,當地上層仍沿用傳統體系和手段自治,而法國則實行“小法蘭西制度”,在非洲殖民地照搬法國體制,任命法國人和受法國教育的當地人為各級行政官員。

法國全盛時期控制的非洲殖民地包括法屬西非(Afrique occidentale française,面積468.9平方公里,首府達喀爾,包括今天的塞內加爾、馬裡、科特迪瓦、幾內亞、毛里塔尼亞、貝寧、尼日爾、布基納法索)、法屬赤道非洲(Afrique Équatoriale Française,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天的加蓬、剛果布、中非、乍得,首府布拉柴維爾),東非的吉布提,印度洋上的科摩羅和馬達加斯加,以及一戰後從德國手裡獲得的法屬多哥和法屬喀麥隆。此外,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是法國的“保護國”,阿爾及利亞則被直接吞併為法國的“海外領土”,全盛時期法國在非洲佔領的土地佔非洲總面積35.9%,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佔領領土面積最大的殖民國家,殖民地人口則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

二戰後、尤其1956年蘇伊士運河之戰(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法在非洲的殖民體系雙雙瓦解,但實行“代理人制度”的英國撤退得很徹底,基本上是留下一堆麻煩和後遺症後甩給當地代理人就走人拉倒,而實行“小法蘭西”的法國看似連仿效英聯邦的“法共體”都維持不下去,卻因為新興獨立國家大多照搬法國司法、行政、軍事、金融甚至醫療體系,其各級軍政官員也大多繼續受法式教育,而留下了遠比英國更多的遺產及影響力。

美國沒趕上殖民時代,在英法縱橫非洲時僅僅搞出個由美國重返非洲的“解放黑奴”建立的彈丸小國利比里亞,等到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時非洲已進入獨立時代,冷戰期間為和蘇聯對抗,美國在非洲扶持了幾個代理人,但冷戰結束後就迅速抽手任其自生自滅,和非洲的歷史淵源別說跟法、英比,就是和比利時、葡萄牙這樣的二流角色比都差得多。

由於法國國內有許多人祖籍在非洲或曾是法國移民非洲的殖民者,且許多企業在非洲有巨大利益,此外,法國人也希望非洲政治穩定、經濟過得去,以免大量非洲人湧入法國本土增加負擔,因此戰後至今花了很大力氣和本錢維持法國與非洲的關係。

法國維持在非洲影響力的手段是一文一武。

文的方面,法國的三大法寶是法語聯盟、非洲法郎和非洲航空公司。通過官方資助的法語聯盟,法國始終保持對非洲強大的文化和政治影響力,至今非洲54個國家中有33個通用法語,或以法語為官方語言,這些國家的各種法律和文化體制也仿效法國,甚至技術標準也照搬;以非洲各國將外儲存入法國央行作抵押為條件,法國動用國庫儲備金擔保,在非洲維持了幣值穩定(自誕生以來匯率僅改變過兩次,和法國法郎、並通過法國法郎和歐元鎖定匯率)、兌換自由、有十幾個國家通用的非洲法郎(FCFA),並領銜組建了在非洲、尤其西部和中西部非洲四通八達的非洲航空公司,所有這些都維持和極大推動了法國和這些新獨立非洲國家間文化、經濟關係發展,也讓這些國家更加依賴法國這個前宗主國。如今非洲航空因代價太大而倒閉,但另外兩大法寶一直努力維持著。

非洲法郎是法國維持非洲影響力的王牌


美國在非洲最大手筆,也就是希拉里鼓搗的那個“普惠制”,即減免非洲輸美產品關稅,這個手筆和FCFA相比就相形見絀,影響力自然也就差得遠了。

武的一手,是一方面在非洲繼續保留駐軍。法國在吉布提、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加蓬等國設有軍事基地,在上述國家及乍得、馬裡、中非等國,留尼旺島等法國在非洲及附近的海外省駐有軍隊。由於法國在非洲有豐富的軍事經驗,適合非洲環境的軍隊和裝備(法國外籍軍團歷史上和現實中,骨幹都來自非洲,許多裝備如AMX-13裝甲車、“花月”級巡航艦、“雲雀”直升機等,最初都是為非洲軍事行動專門研製的),因此非常積極在非洲採取軍事行動以維護法國利益,並在客觀上也幫助當地政府穩定了局勢,當然,也會順帶收拾一下“不聽話”的國家,這些年來法國在非洲的重大軍事行動,包括幫助乍得政府擊潰來犯的利比亞卡扎菲軍隊(“豐田戰爭”)、在科特迪瓦左右局勢導致政權更迭、在中非“武裝維和”,在扎伊爾(剛果金)和比利時聯手擊敗安哥拉-古巴僱傭軍,以及出兵馬裡擊敗有“基地”背景的國內分裂勢力“阿扎瓦德國”,等等,這些行動規模大、影響深遠,令法國得到“非洲憲兵”的頭銜,很多非洲國家在搞不定內亂或外患時往往本能向法國求助。

雖然美國喊得山響,但在非洲反恐最大戰果——幫助馬裡政府平定“基地”和當地分離勢力聯合建立的“阿扎瓦德國”卻是法國一手操辦的,不是法國及時出手馬裡就亡國了


與之相比,除了冷戰期間下過一些本,美國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和行動都非常有限,影響力侷限於沿海少數點,也不太願意在非洲這個次要而又次要的戰略方向過多投入,總喜歡“花小錢辦大事”,因此在非洲的軍事影響力是有限的,一個突出標誌,是其2007年就成立的“非洲司令部”United States Africa Command,12年後的今天還只能待在遙遠的德國斯圖加特凱利軍營。

成立12年後還因沒有非洲國家願意接納而飄在德國斯圖加特的美國非洲司令部,是美國在非有限影響力的縮影


從趨勢看,法國因為自身國力所限,在非洲的投入呈緩慢下降狀,薩科齊及之後的幾屆總統都希望儘可能從非洲脫身,但並不容易,也不是真的很情願;而美國在非洲仍然抱著“花錢最好再小一點,但你們得認我當老大”這種滑稽的心態,其影響力不下降就算不錯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