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10年前的雲南之行
北平大妞
1/28 如果不是我的照片被大理國際影會和頭條圖片選中,與其他九十九位影友的照片一起落地,被貼在雲南大理標誌性建築五華樓上,我幾乎忘記了十年前的雲南之行。(圖片拍於2009年4月)
2/28 去過幾次雲南,在大理待時間最長的那次是十年前。我圍著五華樓拍了不少照片,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後我的照片會被貼在這裡的城牆上。
3/28 那次去雲南回到北京,我零零散散寫了幾篇日記,幸虧有隨手記事的習慣,否則,憑我現在的記憶力,大部分地名、人名和事估計都會成為“封存檔案”了。
4/28 準備登臺演出的白族舞蹈演員。
5/28 洱海上的艄工。
6/28 當時洱海還有遊船。
7/28 早就夢想著去趟高原。只因為有二十多年前在阿爾卑斯山3200米處遙望勃朗峰時悲慘的缺氧經歷,對往高處走的計劃總是蠢蠢欲動卻又按著不動,一直以為3200米是我的極限。\n
8/28 眺望麗江屋頂。麗江古城近幾年遊客蜂擁而至。據二十八年前去過麗江的朋友描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麗江還很古樸,當時只有幾處招待所可以住,不寬的古城街道兩側罕有商鋪。\n
9/28 今天的麗江古城,狹窄街道兩側除了客棧就是商鋪,以及家家高掛的紅燈籠以及數不過來的腳後跟和人頭。這座從1996年才聲名鶴起的古城,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時間趕超了許多傳統意義上的旅遊城市。
10/28 遊攬過虎跳峽,開車沿江邊山路緩緩前行,雖然知道是條險路,落石滑坡不斷,還是想試試運氣。拐過一彎處,前面的車突然停了下來,原來又有滑坡剛剛發生,大小石頭還在不停地向下自由墜落。大面積滑坡已經基本掩埋了石子路,我們只有調頭折返。這是我有生以來最驚險的調頭,在金沙江邊懸崖峭壁旁的這條窄窄的石子路上不知前進、打輪、倒退、再打輪多少次才倖免墜崖。\n
11/28 絕了繼續欣賞江兩岸雪山、森林、瀑布、峭壁和茶馬古道的念頭,疾速奔馳在高速公路往中甸方向。途中美景不斷,這是遠處的梅里雪山。
12/28 三千六百米,考驗了我在高原過夜的忍受力。傍晚,還興高采烈地在廣場上與幾百人共跳藏族舞,入夜已是頭疼欲裂,脖子僵硬疼痛到不能用手觸摸皮膚。試著吸了幾口從藥店買上來的氧氣,絲毫不見起色,再扛下去,感覺會犧牲在美麗的香格里拉。穿上衣服,走出房間,便一頭扎進了高壓氧艙。
13/28 勉強睡了兩個小時,第二天中午到達鬆贊林寺,正趕上寺裡的小喇嘛放學。
14/28
15/28
16/28 熱心的導遊何師傅,帶我們拜訪了他的朋友,一對美麗的藏族母女,央宗和卓瑪。卓瑪當時十四歲,她十二歲輟學,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幹活、養牛羊。她一見到我們來,馬上放下手裡的活,開始準備招待我們的酥油茶。\n\n
17/28 好客的央宗給我們準備食物。
18/28 一家人住在大約二百平米兩層木質結構的房子裡。昏暗的一間大屋子,被分為廚房、起居和娛樂幾個區域。架火煮飯用柴禾,濃煙從一個小小的窗口飄出去。屋頂上掛著風乾肉,下面是卓瑪的單人床, 床頭上掛著一個印有電影明星的紙口袋,床旁邊有個9寸的黑白電視。
19/28
20/28
21/28
22/28
23/28 正在與母女倆聊天,卓瑪的爸爸回到家。
24/28 卓瑪與父母在一起。央宗和卓瑪一家很本分地過著她們的生活,她們美麗、善良,平和。 我回北京後第一件事,就是洗好一批照片寄給她們,我想讓她們知道她們有多漂亮。\n
25/28 央宗家的院子。
26/28 她們的鄰居
27/28 十年過去了,不知道她們現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28/28 一次美妙的雲南之行。
2019-08-1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