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我們發現的原子裡面又是一個宇宙,原子宇宙內的原子又是一個宇宙。細思極恐
10 個回答
镜像宇宙
2019-06-09

有沒有可能,我們其實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會發生,那就是宇宙將會有無窮多個。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如果每一個原子都是一個宇宙,那麼原子之內的原子又會是一個宇宙,如此循環往復,無窮無盡,宇宙也就有無窮多個。原子不過是物質的基本結構層次之一,目前人類對於原子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最開始人們認為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在固定的軌道上圍繞原子運轉的,就像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一樣,各自是在自己固定的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但是隨著量子理論的發展,人們才發現這種理論是錯誤的,人們發現原子核外的電子不會在固定的軌道上圍繞原子核運轉,電子在空間各個區域內的出現是隨機的,其運轉軌道是不可以精確預測的,只可以通過電子雲圖來描述電子在哪個區域出現的概率比較大,通過這個人們瞭解到,原子核內的結構跟現實世界中的太陽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原子跟宇宙相似的說法也算不上準確。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在人類的認知之下,930億光年直徑的宇宙跟我們在顯微鏡之下觀察到的電子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微觀的原子世界跟宏觀的現實宇宙沒有任何共同之處。題目中的這種說法,是科幻小說作家樂於提到的,因為這會有利於他們的創作,但是現實畢竟是現實,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原子是不可能會是一個宇宙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現代的科學認為,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本來就是不可分隔的,原子也是發生化學反應的最基本單位。如果按照原子是不可分隔的這個定義,那麼人類是永遠都不可能生活在原子裡面的,可能很多看過電影《蟻人》的朋友,認為更小的宇宙是存在的,但是那畢竟是電影,不可以當真,況且根本就沒有科學理論加以支撐。所以說,我們是不太有可能生活在原子中的。

魅力科学君
2019-06-03

我們人類從來都不缺乏想象力,當我們瞭解到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組成時,通常都會聯想到太陽系中的行星和太陽的狀態,它們之間看起來非常相似。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自然而然的產生:在一個更大的尺度下,整個太陽系會不會就是一個原子呢?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在原子的內部幾乎是空的,在這片相對巨大的空間中,原子核以幾千億分之一的體積佔據了整個原子99.9以上的質量。再看看太陽,我們都知道太陽佔據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而如果以奧特星雲為太陽系的邊界的話,那麼太陽的體積與整個太陽系的比例也是幾千億分之一。這些數據似乎也暗示了“整個太陽系就是一個原子”的假設。

那麼這真的可能嗎?我們是不是真的生活在一個原子呢?本人認為不大可能,理由如下。

能量

太陽是一個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都在一個受控的狀態。因此太陽可以穩定、緩慢的向外輻射能量,這也是我們地球生機勃勃的關鍵原因。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而原子核就不一樣了,原子核確實是可以向外輻射能量,不過這不是核聚變,而是衰變,而原子核的衰變是不可能像太陽那樣穩定的釋放能量,更恐怖的是,當原子核發生β+衰變的時候,會發射出正電子,正電子即普通電子的反粒子,它會與核外電子中的一個產生湮滅現象。

那麼如果說太陽就是原子核的話,它可能也會時不時的發射出一個“反地球”、“反火星”?顯然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和原子核有明顯的不同。

運動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太陽系中的各種天體,都是沿著一條特定的軌道圍繞著太陽運行,它們的運行軌跡是連續性的,通過長期研究累積的數據,我們甚至可以精準的預測到一個天體在某個特定時間點的位置。比如說現在的我們,就可以輕鬆的預測到日食、月食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而在原子裡就不是這種情況了,圍繞原子核運行的電子,它們的運行軌道是隨機的、不連續的。我們根本不可能預測到電子在下一個時間點會出現在哪個位置,只能通過不斷的觀測來統計在原子空間中,電子在各個位置出現的概率。這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在一段時間內,電子是以一種“概率雲”的方式彌散在原子的核外空間。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再宏觀一點來看,太陽系以大約每秒23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空間中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做規律的運動,相比之下,原子的運動方式卻是擴散和對流。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通過以上的瞭解,我們知道了太陽系與原子有本質上的不同。但宇宙的神祕並非我們可以想象的,也許在浩淼的宇宙中,確實存在更宏觀或者更微觀的結構,而對於更宏觀的結構來講,我們真的就是“生活在原子中”。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生活的這個“原子”,與我們在微觀世界看到的“原子”完全不同!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僅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2019-06-10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曾經這種理論風靡一時,包括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中都有超級對撞機中高能質子的互相撞擊,揭開了微觀世界的祕密,卻將天“撞漏”了!這是是微觀嵌套宏觀的一種理論!那麼有這個可能性嗎?

一、原子就是恆星?電子就是行星?

其實我們早期的微觀世界理論確實有這樣的描述,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大部分α粒子流都穿透金波而去,只有少量粒子被彈回!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因此盧瑟福認為原子中間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原子核就在中間!據此建立了盧瑟福的原子模型!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上圖盧瑟福和波爾的原子模型,電子都在各自的能級軌道上運行,和現代天文理論中的行星軌道模型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原子核也幾乎集中了所有質量,太陽系中的恆星也佔據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因此從某些理論上來看,似乎還真能一一印證?但隨著人類對電子在原子核內運行模式的認識,我們逐漸認識到這種理論是錯誤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因為電子運行的位置和速度無法同時測定,這就是後來被成為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量子運動,因此正確的原子模型就是中心為原子核,周圍是電子雲模式的原子模型!難道我們就生活在無法聽是測定位置和速度的電子上面?這顯然是一派胡言!

二、假如我們生活在一顆原子內?

這將會發生一個可怕的後果,因為各位肯定發現了我們的世界也是有原子組成的,那麼請問是否會有一個無窮的世界在中間循環?還是相信劉慈欣科幻小說中描述的:我們的宏觀世界嵌套在微觀之中,對於微觀的瞭解會從我們最外層的宇宙開始,一次嵌套,解決問題了?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三體》中關於高維空間的理解,可以將一個質子展開到11維狀態,然後在這個條件下蝕刻三體人所需要各種電路進去,達到想要的功能後再降維到三維狀態,即一顆質子!但它可以在任意位置做高維展開,以達到所需要的目的!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但事實上卻不會發生,因為我們的宏觀世界並沒有量子效應,日常佔統治地位的仍然是牛頓經典力學,即使是相對論時空彎曲等也只需在特定的場合引用下即可,原子內的世界與我們息息相關,但卻是倒置的!

三、世界是宏觀的

我們的世界是宏觀的,但卻有無數的微觀世界所組成!無數不確定的量子運動組成的是一個經典力學的世界,無論多少中不確定性的可能,在宏觀只能表現一個結果,行或者步行,只能選擇一個!好玩嗎?當然,各位的腦洞就是個中不確定的因素!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現實中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

一叶一菩提600
2019-06-07

文殊菩薩偈: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我們的本來面貌,就是妙明心性,他的相貌是無形無相,無邊無量,全然空無(無色質),澄清(也無受想行識)圓明(非宇宙虛玩空的昏暗),他的性質(功能)是明明瞭了,全然覺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

文殊菩薩用覺海來形容心性,而浩瀚無垠的虛空,只是覺海中的一個水泡,因迷妄產生了虛空,依虛空而建了世界,想澄成了國土,知覺成了眾生。

浩瀚虛空產生在大覺中,妄念滅了,虛空本無,何況大千世界?

眾生的本來面貌,就是澄圓元明的大覺海。

大覺海是真空,澄明覺知!虛空是妙有,昏暗愚昧!

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量子实验室
2019-06-08

這種腦洞打開,細思極恐的問題我喜歡,那原子是不是另一個宇宙呢?無限嵌套,循環不止。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通過近代物理學的研究,原子不過是物質結構的層次之一,目前人類對物質結構已經有了大致的認識,從道爾頓的原子論,到盧瑟福的行星模型,打開了人類對原子結構的理解。比如經典的行星模型,就是類比於太陽系中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模式,假設電子都是圍繞原子核沿著固定軌道運行。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雖然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這個行星模型已經過時,人類對物質結構研究,已經進入原子核,再到基本粒子的研究,但行星模型具有近代科學發展的標誌性意義,就連行星模型的標誌都成了科學的象徵,典型的就是量子菌的頭像也是採用這個logo。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不過科學還在發展,微觀世界確實和宏觀世界的運行規律大有不同,量子領域非常奇妙,也許,隨著科學的發展,宇宙,原子真的有所對應,真的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今令我见
2019-06-07

宇宙當體即空,本身就是一個“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我們所謂的“原子”即物質,而宇宙之中所有的物質,都是“一念”之中,心中現物,空中現有,有在空中,空在有中,空有是一體的。非真非妄,即真即妄。

《楞嚴經》卷一,佛陀開示阿難,“萬物因心有體”。可見,物質就是堅固的妄想,所以大智慧的人能夠在相見性,知妄即真,一念越千劫。

宇宙最大的祕密就是 : 宇宙本體就是一個無形無相“真人”,就是一顆“心”!

如果,宇宙不是“人”,又怎麼能夠把人類孕育出來?難道無情還能生出有情?即然無情(宇宙)生出了有情(生命),那麼我們就可以推導出“無情亦情”的結論。

宇宙即然能夠孕育出人類,那麼宇宙為什麼不是一個超級“真人”?而且整個宇宙就是《心經》中所講的“色、受、想、行、識”,五蘊具全,萬法本自具足。

人類與宇宙是血脈相通的一體,人類是宇宙的顯示器,人類的一切皆屬於宇宙,在《楞嚴經》中叫做“言妄顯真”。每一個生命都不是天外來物,橫空出世的,而是宇宙本有的。也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因為宇宙本體就是一顆“真心”,所以宇宙才能隨緣、自在的展現成萬法。萬法當下就是宇宙,就是“一念真心”。一即無量,無量即一。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2019-06-08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科學允許假設以及猜想,連愛因斯坦都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與假設本身就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然而科學層面的質疑註定要講邏輯和證據的。

原子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當時的科學先賢認為任何物質都是由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原子”組成的,然而這一推斷直到17世紀和18世紀才被實驗所證明,後續的科學家又在發現原子的基礎上對原子論進行了改良工作,使其能用來解釋一些物理和化學變化。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隨著科學的發展,組成原子的原子核以及核外電子陸續被發現,而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以及更深層次的夸克被發現以後以往的原子論就顯得比較落後了。

我們人類認知下的930億光年直徑的可觀測宇宙和顯微鏡下的原子沒有任何共同之處,最早原子行星模型中核外電子繞原子核運動還和地球繞太陽運動有些相似,但目前已經是基於量子力學的電子雲模型了,微觀的原子世界和宏觀的宇宙再無相似之處。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一些帶有科學元素的腦洞可能會成為非常好的科幻小說素材,但不太可能成為科學家的研究素材,目前的前沿科學研究的那些東西科普難度非常非常大,說句不好聽的“前沿科學已經和絕大部分人類的認知脫節了”

zjd88xc
2019-06-09

根據當前的概念,人類不可能生存在原子之中,如果你硬要說他是原子,那誰也沒辦法。

問最簡單的兩個問題:

1.質量是由什麼決定的,他的組成部分究竟是什麼?質量不等於重量,重量由重力決定,但質量是由物質成分決定,但物體的質量究竟是多少,根本無法測量,在真空環境中,只要有好的支點,平時再重的物質都能夠隨意移動。這就導致一切的質量最終都體現在力的傳導上。但只要是物質組成,就一定有質量,這就會衍生出一個問題黑洞密度非常大,質量非常大,那麼黑洞是否能夠在某個力的作用下在太空中漂移呢?

2.我們真實的世界真的就去我們能夠看到和感知到的這樣嗎?這個問題應該比較好回答,我想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也僅僅是世界的某一部分而已,盲人摸象結果四不像,是非常有可能的情況。有人推測空間中存在大量暗物質和暗能量,我深以為然啊!

宇宙探索
2019-06-08

科學需要豐富的想象和猜測,非常大膽的想象,因為科學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假設猜測,經過不斷驗證的假設猜測,說白了,假設之後的驗證和證據更重要,如果只有假設和猜測沒有驗證,與空想又有什麼區別呢?

任何結論都是要以事實為依據的,哪怕這個事實可能是錯誤的,也無妨,這也是科學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再回到問題中,只所以有人會想象“我們有沒有可能生活在原子中?”很可能是認為我們的太陽系或者宇宙與原子很像,但真的很像嗎?

一點也不像!

最基本的,原子內部的一切並不是確定的,尤其是外部電子,更是如此,電子沒有固定的軌道和動量,我們的每次觀察都會不同,只能用“波函數”來描述!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而我們的太陽系是可以描述的,是確定的。同時太陽和原子核都可以向外輻射能量,但方式完全不同,太陽是核聚變,原子核是衰變,會產生正電子,與普通物質相遇發生湮滅!

有人還會經常用這種口吻來回擊:不要用宏觀世界去理解微觀世界的一切。但科學家真的沒有用宏觀世界的理論去衡量微觀世界,微觀世界有自己的理論量子力學,而宏觀世界裡有相對論!

所以,我們不可能生活在一個原子內,這是科學研究的結果,雖然科學並不等同於正確,起碼在我們認知的範圍內是正確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原子內?

最重要的一點,你可以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原子內,前提是你需要去證明,而不是讓別人去證明“我們沒有生活在原子內”,事實上科學要已經證明這點,只是你不相信,那麼更需要你自己去證明!

科學不是可能,或許,大概等含糊其辭的表述!!!

中和永道
2019-06-02

“原子”是一個科學概念。它不是一個“哲學”構想,更不是一個“文學形象”。

原子,外層是“電子雲”。電子不固定在某一個具體位置;也不固定在“某一層確定的軌道上”。原子的外層、最外層,是不確定的“一個不規則的球面”。

原子核很小,質子、中子“緊密”團結在一起。原子核,與外層電子之間,是巨大的“空曠”,約佔96%以上。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因為“電子雲”的閉鎖,一些其他“基本粒子”只能穿過,不能停留其間。這個空曠地帶,充滿了“宇宙時空”。

我們人,100斤左右,在原子狹小的空間內,容不下。

……原子結構,與宇宙星空,不是等比例縮放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