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思想彙集

局外人1980 2019-06-21
尼采思想彙集

不被道德的外表所欺騙

行為符合道德的人,並不一定是道德的人。

也許他只是服從於道德。也許他並無主見,只是為了面子而已。

抑或是因為驕傲自滿,也有可能是束手無策,只得放棄,甚至可能是覺得麻煩,才故意選擇符合道德的行為。

所以,我們無法將符合道德的行為認定為道德。道德的真假,無法根據行為來判斷。

沒有思考,再多的體驗也毫無價值

體驗的確重要,人會在體驗中成長。然而,並不是說你體驗得多,就能比別人高出一籌。

體驗過後,若是不能仔細思考,體驗便會毫無益處。無論你經歷過了什麼,若是不仔細思考,便無異於囫圇吞棗。這樣你無法從體驗中學到任何東西,也無法掌握任何東西。

快感與不快從思維而來

人們總以為,快感與不快是外界給予自己的。然而,它們其實是從自己的思維中產生的。

比如做完一件事之後,我們會想:“要是當初這麼做就好了”,於是便會產生不快。反之,要是覺得“正因為這麼做了,事情才能順利完成”,就會體驗到快感。

我們認為,自己可以選擇兩種做法中的一種,所以才會有這種想法。也就是說,這種思維模式的前提是,我們總有二選一的自由。

要是沒有選擇的自由,面對現狀,我們是斷然無法感受到快感和不快的。

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

無需時刻保持敏感。

尤其是與人交往時,即便看透了對方的某種行為或想法的動機,也需裝出一副遲鈍的樣子。

儘量從善意角度詮釋言語。

將對方視作貴人,但絕不表現出有所顧慮的樣子。保持比對方遲鈍的感覺。

此乃社交之訣竅,亦是對人的憐恤。

厭倦是因為你停止了成長

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心生嚮往。

然而,一旦將其佔為己有,一段時間之後,你便會感到厭倦。物也好,人也罷,皆無例外。

因為你已得到了它,習慣了它,所以才會感到厭倦。然而,你真正厭倦的其實是你自己。得到的東西並沒有在你心中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你的內心對那樣東西的看法沒有變化,於是便產生了厭倦。自身越是停滯不前,就越是容易厭倦。

一個不斷成長的人,總在發生著變化,即便對著同樣的物品,也不會感到絲毫厭倦。

自由源於能自由控制自己

易怒、神經質的人,性格就是如此,我堅信他們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因為我堅信我們人類早已成長透了,本性難移。

不過,憤怒只是一時衝動,可以自由控制。將怒氣表達出來,便會給人以急躁的印象。但你也可以將憤怒以其他形式表達,還可以壓制住怒火,等候它慢慢消退。

除了憤怒這樣的衝動,其他在心中湧動的感情或心情也是如此。我們能夠自由處理、控制它們,就好像修整庭院裡的花草、收穫樹木的果實一樣。

如何把握精神的自由

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須想方設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讓它隨便亂動。

若是放任感情不管,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或是被感情衝昏頭腦,最終讓自己陷入不自由的境地。

精神自由、能夠自如思考事物的人,都很清楚這一點,並能將其付諸實踐。

最微小的行為,也會給人生帶來持久的影響

自己的所有行為,總會成為其他行為、思想與決定的誘因,甚至對其產生巨大的影響。行為不可能不產生任何影響。

因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後果,總會以某種形式與日後發生的事情產生聯繫。哪怕是遙遠過去的人們的行為,也與現在的事情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繫。

一切行為與運動皆為不死。所有人的所有行為,即便是最微小的行為,也是不死的。也就是說,我們其實都是永生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