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3 個回答
小海检验
2019-01-23

無論是生病住院,還是健康體檢,血常規幾乎是必查的項目,一張小小的化驗單卻包含了很多的信息,但是很多人拿到化驗單,卻一臉茫然,那麼血常規出現異常,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血常規是通過血細胞數量變化和形態結構來判斷身體狀況及疾病的,血常規檢查通常包括紅細胞系統(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系統(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分類計數)血小板系統(血小板計數PLT)等。其中以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診斷價值,是確定病因、療效觀察、用藥或停藥、疾病加重或痊癒的常用指標。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一、 紅細胞計數(RBC):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紅細胞數目。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正常範圍:

新生兒:(6.0~7.0)×1012/L

兒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臨床意義:

1.生理變化 :⑴增多:①新生兒(出生前生理缺氧),②成年男性(25~30歲達到高峰),③興奮、衝動、恐懼、冷水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④劇烈運動、高海拔地區居民(代償性增多)

⑵減少:①妊娠、嬰兒生長髮育期(造血原料不足)②老年人(造血功能減退)

2.病理變化:⑴增多:①嘔吐、嚴重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血液濃縮),②肺氣腫、肺心病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⑵減少:①各種原因出血(紅細胞丟失過多),②各種原因溶血(紅細胞壽命縮短),③各種貧血、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④慢性腎衰竭,服用某些藥物(抗腫瘤藥、磺胺類藥)

二、血紅蛋白(Hb):是紅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承擔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正常範圍:

男性120~17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兒170~200g/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Hb)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紅細胞基本相同,但血紅蛋白更能反應貧血程度,貧血程度可分為:1.輕度貧血:Hb低於正常值下限,>90g/L,2.中度貧血:Hb在60~90g/L,3.重度貧血:Hb在60~60g/L,4.極重度貧血:Hb在30g/L以下。

三、白細胞計數(WBC):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白細胞數目。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正常範圍:

成人(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臨床意義:

1.生理性變化:增多:①新生兒、劇烈運動、妊娠、情緒激動,

2.病理性變化:⑴增多:①急性感染或炎症(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蟲感染),②廣泛組織損傷或壞死,③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④急性中毒和惡性腫瘤,

⑵減少:①感染(傷寒、副傷寒和流感),②再生障礙性貧血,③脾功能亢進,④放療化療,

四、白細胞分類計數(DC)指各類白細胞分別計數並計算的比值或百分比。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正常範圍:

中性粒細胞(Neu):(2.00~7.00)×109/L或50%~70%

嗜酸性粒細胞(Eos):(0.02~0.50)×109/L或0.5%~5%

嗜鹼性粒細胞(Bas):(0.00~0.10)×109/L或0~1%

淋巴細胞(Lym):(0.80~4.00)×109/L或20%~40%

單核細胞(Mon):(0.12~1.00)×109/L或3%~10%

臨床意義:

1.中性粒細胞:因中性粒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50%~70%,所以其增減的臨床意義與白細胞計數基本一致,

2.嗜酸性粒細胞:⑴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皮膚病、腫瘤、血液病和脾切除後,

⑵減少見於手術和燒傷患者的觀察及預後、傷寒和副傷寒,

3.嗜鹼性粒細胞:⑴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

⑵減少見於速發性過敏反應、腎上腺皮質激素使用過量等,

4.淋巴細胞:⑴增多見於急性傳染病、結核、腎移植後、白血病等,

⑵減少見於嚴重化膿性感染、傳染病急性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接觸放射線等,

5.單核細胞:⑴生理性增多見於出生後2周內的嬰兒生理性增多、兒童較成人稍多、妊娠時生理性增多,

⑵病理性增多見某些感染和急性感染恢復期、活動性肺結核、單核細胞白血病等,

五、血小板計算(PLT)指單位體積中所含有的血小板數目。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正常範圍:

(100~300)×109/L

臨床意義:

1.血小板計數增多見於大出血和手術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等,

2.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喜歡的關注一下,分享更多檢驗知識。謝謝!

疾控工作者
2019-04-28

血常規是醫院最常見的輔助檢查項目,無論是住院病例檢查,還是日常的體檢,血常規都是必檢查項目,我們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遇到血常規的化驗。拿到血常規的化驗單,作為普通人很難看懂其中代表的含義,那麼血常規化驗單就包括哪些內容?各化驗項目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下面就簡單做一下介紹。

現在機器自動檢測打出的化驗單內容很多,其實臨床上我們只需關注其中的部分項目就行了,這些項目包括了白細胞數量(WBC)和分類;紅細胞數量(RBC)、血紅蛋白含量(Hb);血小板數量(PLT)。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各項指標所代表的意義是:
白細胞計數 正常值為4-10×10^9/L,新生兒1.5-2.0×10^9/L。白細胞數量升高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多提示有細菌感染、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多見於百日咳、病毒感染、寄生蟲病;白細胞計數減少常見於病毒感染、傷寒、副傷寒、瘧疾、嚴重敗血症、藥物和射線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等;嗜酸細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蟲感染和過敏反應。

紅細胞計數正常值是男4.0-5.50×10^12/L,女3.5-5.0×10^12/L,新生兒6.0-7.0×10^12/L。嚴重脫水和缺氧可使紅細胞計數升高,如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地區的居民,嚴重燒傷,休克等;小於正常值見於貧血、出血。血紅蛋白濃度正常值是:男:120-160 g/L,女110-150 g/L,新生兒 170-200 g/L。血紅蛋白濃度減少臨床可診斷為貧血。

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值是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新生兒100-300×10^9/L。臨床上血小板計數減少較血小板計數增高臨床意義大,可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等。

良医济世
2019-07-11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血常規是我們去醫院就診時最常見的檢查。一般去醫院呼吸內科,血液內科就診或住院檢查中醫生都會開具血常規檢查單,目的就是要通過血常規的檢查結果來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根據血常規檢查報告單中的相關指標來分析病因,輔助診斷,進而指導下一步診治方案的制定。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早年間,血常規只能用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項目少,耗時長。現在醫院基本配備了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因此血常規的檢測項目更加全面,而且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現在您去醫院化驗血常規時,檢測項目會包括:

  1. 血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及其相關的計算參數)
  2. 白細胞分類(五分類白細胞百分率及絕對值)
  3. 血紅蛋白濃度及其相關的計算參數
  4. 紅細胞分佈寬度
  5. 血小板分佈寬度
  6. 網織紅細胞計數等。

雖然自動化儀器的使用已成為血常規化驗的主力,但仍然無法完全替代顯微鏡下對細胞形態的觀察。如果遇到儀器提示異常細胞或細胞分佈異常時,仍然要以鏡下觀察結果為準。血常規化驗都包括哪些內容?

在瞭解了血常規化驗的內容和意義之後,去醫院相關科室就診時您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積極耐心的配合醫生的診療措施。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