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杯越久是否代表該酒越好?

掛杯越久是否代表該酒越好?
2 個回答
醉方休wine

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


掛杯的成因   


 最早關注掛杯現象的學者,是19世紀的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湯姆森(James Thomson),他在1855年發表論文《在葡萄酒和其它酒類表面觀察到的一些奇特運動》,初步認為掛杯是一種由液體表面張力作用引起的“熱毛細對流”.具體到葡萄酒,由於酒精的揮發速度高於水分,當酒精揮發後,酒杯內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張力就會越來越高,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酒液就被拉扯成一道道酒淚,並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徐徐下滑.另外,由於葡萄酒還含有殘糖和甘油,這些黏性物質也會影響到酒淚的密度及下滑速度.殘糖和甘油的含量越高,酒淚的分佈越密集,下滑的速度越緩慢.


要被酒淚誤導 

   

根據“馬蘭哥尼效應”的物理學解釋,酒淚的密度、流動速度和持續時間,也許只能去判斷酒精、殘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不能去判斷酒質的高低.比如一杯酒精含量達14%的加州增芳德,酒淚密度肯定超過酒精含量只有12.5%的勃艮第黑比諾,但你能認為那杯加州增芳德的品質高於勃艮第黑比諾嗎?  


歸根結底,酒質的高低並不是取決於酒精、殘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是取決於酒精、殘糖、甘油、單寧、酸度和幹浸出物的平衡,取決於香氣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口感的豐鬱性和均衡性、色澤的優雅性、餘韻的持續性.正因為如此,酒淚的多少從來就不在酒評家的評分範圍.  


其實,我們旋轉酒杯的原本目的,並不是為了觀察酒淚,而是為了讓酒液旋轉起來,加快香氣的釋放.因此,希望大家不要過多地把時間浪費在觀察酒淚上,而應該迅速把鼻子深入杯口去捕捉香氣,更不要因為酒淚而對這杯葡萄酒產生誤導.

酒一搜
2017-03-14

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大家可以做一個實驗,一杯單獨的白水不會產生掛杯的現象,而一杯單獨的酒精也不會產生掛杯的現象。但是當將白水和酒精混合就會產生掛杯的現象。


掛杯越久是否代表該酒越好?


從杯壁上留下來的大股葡萄酒液都是掛杯,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只有那些較為細密液體順著杯壁流下,滑落之後形成液滴,之後再滑落,再形成,這樣不斷移動的液體才能稱得上是掛杯。


掛杯的厚薄和細緻程度又能說明什麼?

很多人認為葡萄酒的掛杯現象能說明葡萄酒的品質,在他們看來,葡萄酒的掛杯越多,越厚重,葡萄酒的質量就越好。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我們用合適的酒杯來品鑑葡萄酒時,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會有“酒淚”,即都會產生掛杯現象。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酒精是酒淚形成、也就是導致掛杯現象的主要原因。然而酒液中除了酒精之外,還會有糖、甘油和其他的一些物質,在這些物質中糖能增加酒體的濃稠度,減緩酒液的下流速度,所以說,一杯葡萄酒的掛杯現象明顯,掛杯厚且長只能說明該款酒的酒精的相對濃度較高,糖分含量高,跟葡萄酒的質量沒有直接關係,跟葡萄酒的年份也沒有關係。


掛杯越久是否代表該酒越好?


掛杯程度直接反映出兩個問題:

一是此紅酒的黏性強弱,二是它的表面張力程度。

所謂葡萄酒的黏性是說,酒裡不僅有酒精、水,還有其他微量物質,如糖、甘油,這兩者都會直接影響葡萄酒的黏度。而酒精含量的高低影響了葡萄酒表面張力的程度,酒精度越高酒液揮發越快,那麼酒的表面張力越大,在杯壁上的附著力也越強

因此,一瓶葡萄酒的含糖量、甘油含量和酒精度越高,則該酒的掛杯越好。也就是說,從掛杯上我們可以一眼看出此酒的上述三個小祕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