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曹操為何主動退兵?

10 個回答
君山话史
2019-07-06

漢中之戰,是劉備在奪取益州後,為鞏固益州政權、拓展生存空間而發動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橫掃北方的曹操軍隊並沒有表現出以往吞吐山河的氣勢,在一連串的失敗面前,曹操有力不從心之感,最後選擇退兵。

下面,我就來略說一下漢中之戰的經過。

第一,曹操錯失進攻益州的絕佳機會

曹操奪取漢中,消滅張魯政權後,大有一舉踏平益州之勢。當時,劉備剛剛佔據益州,統治基礎尚薄弱,蜀人風傳曹操大軍即將南下,於是多地爆發兵變,也有暴民趁火打劫。司馬懿乘機向曹操建議,應利用蜀人尚未完全歸附劉備之時機,全力伐蜀,必定可一戰瓦解劉備的力量。

然而,戎馬一生,漸漸老邁的曹操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他這樣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曹操感覺累了。過了不久,曹操察覺劉備始終是心腹之患,再想伐蜀時,劉曄指出,機會已經錯失,蜀亂已經平定,不可再攻了。於是曹操只得放棄攻蜀的打算,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

與此同時,劉備開始窺漢中,漢中乃是巴蜀之門戶。劉備政權要拓展生存空間,一定要向漢中發展,於是便有了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劉備在奪取益州後,為鞏固益州政權、拓展生存空間而發動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橫掃北方的曹操軍隊並沒有表現出以往吞吐山河的氣勢,在一連串的失敗面前,曹操有力不從心之感,最後選擇退兵。

下面,我就來略說一下漢中之戰的經過。

第一,曹操錯失進攻益州的絕佳機會

曹操奪取漢中,消滅張魯政權後,大有一舉踏平益州之勢。當時,劉備剛剛佔據益州,統治基礎尚薄弱,蜀人風傳曹操大軍即將南下,於是多地爆發兵變,也有暴民趁火打劫。司馬懿乘機向曹操建議,應利用蜀人尚未完全歸附劉備之時機,全力伐蜀,必定可一戰瓦解劉備的力量。

然而,戎馬一生,漸漸老邁的曹操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他這樣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曹操感覺累了。過了不久,曹操察覺劉備始終是心腹之患,再想伐蜀時,劉曄指出,機會已經錯失,蜀亂已經平定,不可再攻了。於是曹操只得放棄攻蜀的打算,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

與此同時,劉備開始窺漢中,漢中乃是巴蜀之門戶。劉備政權要拓展生存空間,一定要向漢中發展,於是便有了漢中之戰。

第二,夏侯淵之死

劉備全力進攻漢中,主力抵達陽平關,與夏侯淵正面對峙。

曹操知道劉備乃是勁敵,擔心夏侯淵吃虧。儘管夏侯淵在平涼州之戰中有卓越表現,不過,在曹操看來,他是有弱點的。曹操知道夏侯淵驍勇,卻失之於輕敵。他曾多次告誡夏侯淵說:“作為一名將領,不能全憑恃勇氣,也要有恐懼戒慎之心。勇氣是根本,行軍作戰時還得依賴智謀;只知任勇逞強,不過是一武夫罷了。”

他決意親征劉備,帶著大部隊西進,豈料剛到長安,便傳來夏侯淵的死訊。

夏侯淵與劉備在陽平關一帶對峙半年之久,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在這段時間裡,諸葛亮不斷增兵前線,劉備在兵力上已經佔有明顯優勢。

由於正面攻打陽平關受阻,劉備便從渡過沔水,沿著山路行進,抵達定軍山。夏侯淵聞訊,親率兵馬出擊,企圖一戰把劉備趕回老巢。

入夜時分,劉備突然大舉進攻曹營,四處放火焚燒敵營柵欄。夏侯淵令張郃守住東面,自己則防禦南面。此時劉備猛攻張郃,張郃抵擋不住,夏侯淵緊急把自己的部隊分出一半以救援張郃。夏侯淵哪料想得到,這正中了劉備的詭計。

劉備早預留一支奇兵,由討虜將軍黃忠統領,駐紮定軍山上。法正見夏侯淵中計,便喊道:“可擊矣。”黃忠擂起戰鼓,居高臨下發起衝鋒。兵力薄弱的夏侯淵豈能抵擋,被殺得大敗,他自己也腦袋搬家,死了;同時被殺的曹軍高級官員還有遙領益州刺史的趙顒。夏侯淵被殺,曹軍上下心膽懼裂,張郃大恐,不敢戀戰,帶著殘兵敗將,退回陽平關。

這是曹軍繼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後的又一次大失敗。

漢中之戰,是劉備在奪取益州後,為鞏固益州政權、拓展生存空間而發動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橫掃北方的曹操軍隊並沒有表現出以往吞吐山河的氣勢,在一連串的失敗面前,曹操有力不從心之感,最後選擇退兵。

下面,我就來略說一下漢中之戰的經過。

第一,曹操錯失進攻益州的絕佳機會

曹操奪取漢中,消滅張魯政權後,大有一舉踏平益州之勢。當時,劉備剛剛佔據益州,統治基礎尚薄弱,蜀人風傳曹操大軍即將南下,於是多地爆發兵變,也有暴民趁火打劫。司馬懿乘機向曹操建議,應利用蜀人尚未完全歸附劉備之時機,全力伐蜀,必定可一戰瓦解劉備的力量。

然而,戎馬一生,漸漸老邁的曹操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他這樣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曹操感覺累了。過了不久,曹操察覺劉備始終是心腹之患,再想伐蜀時,劉曄指出,機會已經錯失,蜀亂已經平定,不可再攻了。於是曹操只得放棄攻蜀的打算,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

與此同時,劉備開始窺漢中,漢中乃是巴蜀之門戶。劉備政權要拓展生存空間,一定要向漢中發展,於是便有了漢中之戰。

第二,夏侯淵之死

劉備全力進攻漢中,主力抵達陽平關,與夏侯淵正面對峙。

曹操知道劉備乃是勁敵,擔心夏侯淵吃虧。儘管夏侯淵在平涼州之戰中有卓越表現,不過,在曹操看來,他是有弱點的。曹操知道夏侯淵驍勇,卻失之於輕敵。他曾多次告誡夏侯淵說:“作為一名將領,不能全憑恃勇氣,也要有恐懼戒慎之心。勇氣是根本,行軍作戰時還得依賴智謀;只知任勇逞強,不過是一武夫罷了。”

他決意親征劉備,帶著大部隊西進,豈料剛到長安,便傳來夏侯淵的死訊。

夏侯淵與劉備在陽平關一帶對峙半年之久,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在這段時間裡,諸葛亮不斷增兵前線,劉備在兵力上已經佔有明顯優勢。

由於正面攻打陽平關受阻,劉備便從渡過沔水,沿著山路行進,抵達定軍山。夏侯淵聞訊,親率兵馬出擊,企圖一戰把劉備趕回老巢。

入夜時分,劉備突然大舉進攻曹營,四處放火焚燒敵營柵欄。夏侯淵令張郃守住東面,自己則防禦南面。此時劉備猛攻張郃,張郃抵擋不住,夏侯淵緊急把自己的部隊分出一半以救援張郃。夏侯淵哪料想得到,這正中了劉備的詭計。

劉備早預留一支奇兵,由討虜將軍黃忠統領,駐紮定軍山上。法正見夏侯淵中計,便喊道:“可擊矣。”黃忠擂起戰鼓,居高臨下發起衝鋒。兵力薄弱的夏侯淵豈能抵擋,被殺得大敗,他自己也腦袋搬家,死了;同時被殺的曹軍高級官員還有遙領益州刺史的趙顒。夏侯淵被殺,曹軍上下心膽懼裂,張郃大恐,不敢戀戰,帶著殘兵敗將,退回陽平關。

這是曹軍繼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後的又一次大失敗。

第三,曹操出師不利,遭趙雲突襲

元帥夏侯淵死後,陽平關一片混亂,士氣低落,人心浮動。張郃張郃臨危受命,挑起重擔,巡視諸軍,安排守備,鞏固陣地,嚴陣以待。雙方在漢水兩岸對峙,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曹操正馬不停蹄從長安馳援漢中。曹操乃是一代名將,要打敗他並不容易,與其取巧,不如守拙,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於是劉備據險扼要,只守不攻,坐等時機出現。

有一天,偵察兵發現一支曹軍運糧部隊,正把一車車的糧食送到北山之下,劉備當即令黃忠率部出擊。黃忠領命而去,這一去,去了好久,趙雲深恐老將軍有所閃失,便親自帶著數十名騎兵出營察看。豈料離開營地後,趙雲竟然遇到曹操的大部隊,這次遭遇雙方都不曾料到。趙雲只有區區幾十人,情形十分危險,但他臨危不懼,頭腦異常冷靜。既然曹操部隊尚未察其虛實,何不先下手,殺他個措手不及呢?

果不其然,曹軍忽遭突襲,一時也不知敵人有多少人,被打懵了,有些人拔腳就跑。不過混戰一陣後,曹軍看清了,所謂的敵人尚不足百人,何懼之有,於是開始反撲。趙雲且戰且退,曹軍緊追不捨,一直追到營壘之前。營中士兵見是將軍被追殺,趕忙擂響戰鼓助威,並打開大門,趙雲等人疾馳而入。

令人奇怪的是,趙雲回到兵營後,下令停止擊鼓,拔出營中令旗,整個大營敞開著。這是唱哪門子戲呢?曹操用兵尚詐,見到趙雲兵營不設防,暗忖必定有埋伏。謹慎小心的曹操不敢貿然出擊,索性下令撤退。其實趙雲哪裡有時間去設伏,只不過他知道曹操向來謹慎小心,索性洞開營門,賭上一把。曹操果然中計,非但沒敢往裡衝,最後還引兵退去。

曹軍一退,趙雲抓住機會,率全體將士一擁而上,攻擊曹操的殿後部隊。一時間,原本悄然無聲的兵營鼓聲大作,地動山搖,趙雲的部下們持強弓勁弩,箭如雨下,曹軍士兵紛紛倒地身亡。此役曹軍大敗,在一片驚慌中,連曹操都無法制止混亂的蔓延,曹軍居然出現嚴重的踩踏事件,很多士兵被人馬踩踏而死,還有些人被擠落到漢水中淹死了。

這次遭遇戰,曹操本是優勢在手,最後竟被趙雲反敗為勝,實是不可思議的奇蹟。第二天,得知喜訊的劉備趕到趙雲營內,遠遠望見戰場上遺下曹軍累累屍骨,他不禁喜上眉梢,喝彩道:“子龍一身都是膽!”

自是,趙雲之勇猛善戰名揚天下。

漢中之戰,是劉備在奪取益州後,為鞏固益州政權、拓展生存空間而發動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橫掃北方的曹操軍隊並沒有表現出以往吞吐山河的氣勢,在一連串的失敗面前,曹操有力不從心之感,最後選擇退兵。

下面,我就來略說一下漢中之戰的經過。

第一,曹操錯失進攻益州的絕佳機會

曹操奪取漢中,消滅張魯政權後,大有一舉踏平益州之勢。當時,劉備剛剛佔據益州,統治基礎尚薄弱,蜀人風傳曹操大軍即將南下,於是多地爆發兵變,也有暴民趁火打劫。司馬懿乘機向曹操建議,應利用蜀人尚未完全歸附劉備之時機,全力伐蜀,必定可一戰瓦解劉備的力量。

然而,戎馬一生,漸漸老邁的曹操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他這樣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曹操感覺累了。過了不久,曹操察覺劉備始終是心腹之患,再想伐蜀時,劉曄指出,機會已經錯失,蜀亂已經平定,不可再攻了。於是曹操只得放棄攻蜀的打算,班師回朝,留下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

與此同時,劉備開始窺漢中,漢中乃是巴蜀之門戶。劉備政權要拓展生存空間,一定要向漢中發展,於是便有了漢中之戰。

第二,夏侯淵之死

劉備全力進攻漢中,主力抵達陽平關,與夏侯淵正面對峙。

曹操知道劉備乃是勁敵,擔心夏侯淵吃虧。儘管夏侯淵在平涼州之戰中有卓越表現,不過,在曹操看來,他是有弱點的。曹操知道夏侯淵驍勇,卻失之於輕敵。他曾多次告誡夏侯淵說:“作為一名將領,不能全憑恃勇氣,也要有恐懼戒慎之心。勇氣是根本,行軍作戰時還得依賴智謀;只知任勇逞強,不過是一武夫罷了。”

他決意親征劉備,帶著大部隊西進,豈料剛到長安,便傳來夏侯淵的死訊。

夏侯淵與劉備在陽平關一帶對峙半年之久,雙方勢均力敵,互有勝負。在這段時間裡,諸葛亮不斷增兵前線,劉備在兵力上已經佔有明顯優勢。

由於正面攻打陽平關受阻,劉備便從渡過沔水,沿著山路行進,抵達定軍山。夏侯淵聞訊,親率兵馬出擊,企圖一戰把劉備趕回老巢。

入夜時分,劉備突然大舉進攻曹營,四處放火焚燒敵營柵欄。夏侯淵令張郃守住東面,自己則防禦南面。此時劉備猛攻張郃,張郃抵擋不住,夏侯淵緊急把自己的部隊分出一半以救援張郃。夏侯淵哪料想得到,這正中了劉備的詭計。

劉備早預留一支奇兵,由討虜將軍黃忠統領,駐紮定軍山上。法正見夏侯淵中計,便喊道:“可擊矣。”黃忠擂起戰鼓,居高臨下發起衝鋒。兵力薄弱的夏侯淵豈能抵擋,被殺得大敗,他自己也腦袋搬家,死了;同時被殺的曹軍高級官員還有遙領益州刺史的趙顒。夏侯淵被殺,曹軍上下心膽懼裂,張郃大恐,不敢戀戰,帶著殘兵敗將,退回陽平關。

這是曹軍繼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後的又一次大失敗。

第三,曹操出師不利,遭趙雲突襲

元帥夏侯淵死後,陽平關一片混亂,士氣低落,人心浮動。張郃張郃臨危受命,挑起重擔,巡視諸軍,安排守備,鞏固陣地,嚴陣以待。雙方在漢水兩岸對峙,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曹操正馬不停蹄從長安馳援漢中。曹操乃是一代名將,要打敗他並不容易,與其取巧,不如守拙,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於是劉備據險扼要,只守不攻,坐等時機出現。

有一天,偵察兵發現一支曹軍運糧部隊,正把一車車的糧食送到北山之下,劉備當即令黃忠率部出擊。黃忠領命而去,這一去,去了好久,趙雲深恐老將軍有所閃失,便親自帶著數十名騎兵出營察看。豈料離開營地後,趙雲竟然遇到曹操的大部隊,這次遭遇雙方都不曾料到。趙雲只有區區幾十人,情形十分危險,但他臨危不懼,頭腦異常冷靜。既然曹操部隊尚未察其虛實,何不先下手,殺他個措手不及呢?

果不其然,曹軍忽遭突襲,一時也不知敵人有多少人,被打懵了,有些人拔腳就跑。不過混戰一陣後,曹軍看清了,所謂的敵人尚不足百人,何懼之有,於是開始反撲。趙雲且戰且退,曹軍緊追不捨,一直追到營壘之前。營中士兵見是將軍被追殺,趕忙擂響戰鼓助威,並打開大門,趙雲等人疾馳而入。

令人奇怪的是,趙雲回到兵營後,下令停止擊鼓,拔出營中令旗,整個大營敞開著。這是唱哪門子戲呢?曹操用兵尚詐,見到趙雲兵營不設防,暗忖必定有埋伏。謹慎小心的曹操不敢貿然出擊,索性下令撤退。其實趙雲哪裡有時間去設伏,只不過他知道曹操向來謹慎小心,索性洞開營門,賭上一把。曹操果然中計,非但沒敢往裡衝,最後還引兵退去。

曹軍一退,趙雲抓住機會,率全體將士一擁而上,攻擊曹操的殿後部隊。一時間,原本悄然無聲的兵營鼓聲大作,地動山搖,趙雲的部下們持強弓勁弩,箭如雨下,曹軍士兵紛紛倒地身亡。此役曹軍大敗,在一片驚慌中,連曹操都無法制止混亂的蔓延,曹軍居然出現嚴重的踩踏事件,很多士兵被人馬踩踏而死,還有些人被擠落到漢水中淹死了。

這次遭遇戰,曹操本是優勢在手,最後竟被趙雲反敗為勝,實是不可思議的奇蹟。第二天,得知喜訊的劉備趕到趙雲營內,遠遠望見戰場上遺下曹軍累累屍骨,他不禁喜上眉梢,喝彩道:“子龍一身都是膽!”

自是,趙雲之勇猛善戰名揚天下。

第四,曹操放棄漢中,自動撤退

曹操親自出馬,本想必定擺平劉備。哪曾想到,劉備還沒出馬,趙雲就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了。曹操打了一輩子的戰,掃滅無數梟雄,然而直到此時,他才真正遇上勢均力敵的對手。

一向足智多謀的曹操竟然對咄咄逼人的劉備毫無辦法。自從夏侯淵戰死後,曹軍的士氣低落不振,連親征的曹操都吃了趙雲的虧,所有人臉上都密佈陰雲,如此低落的士氣,何堪再戰呢?

倘若曹軍無法打敗劉備,在漢中與劉備相持下去,形勢極不樂觀。相持一個月後,曹操放棄了。他下令漢中守軍全部撤走,把這塊戰略要地拱手讓給劉備。

考慮到十個月後,曹操就病逝了,我們可以猜想,

這不是曹操的風格,他不是那種知哪而退的人。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他曾削平群雄,一統北方,這是何等偉大的事業,然而一個人的事業再偉大,他也只是凡人絕不是神。人總會有所改變的,因為人會老,歲月會侵蝕人的雄心。當死神的影子已隱約可見時,一個人的心態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對曹操來說,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個事就是篡奪大漢政權。在曹操打敗張魯後,進號為魏王,在建安二十二年又設天子旌旗,離當皇帝已是一步之遙了。然而後來又爆發兩次兵變,其一是金褘與耿紀謀挾獻帝以攻曹操;其二是宛城的侯音兵變。這兩次兵變表明內部的敵人及反對者不在少數。對曹操來說,漢中固然重要,但是,比攘外更重要的事,是要安內。這也是他最後放棄漢中的重要原因。

围炉品茗人
2019-07-08

漢中之戰,是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地區展開的長達兩年的戰爭。雙發不僅投入大量兵力,而且不少當時名將都參與其中,但是這場大戰卻有些“虎頭蛇尾”,真正的主力對決僅僅兩個月後就草草收場,曹操主動退出漢中,放棄了與劉備死磕,從而使得劉備得以佔據漢中,進位漢中王,為後來的蜀漢政權奠定了疆域基礎。

漢中之戰,是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地區展開的長達兩年的戰爭。雙發不僅投入大量兵力,而且不少當時名將都參與其中,但是這場大戰卻有些“虎頭蛇尾”,真正的主力對決僅僅兩個月後就草草收場,曹操主動退出漢中,放棄了與劉備死磕,從而使得劉備得以佔據漢中,進位漢中王,為後來的蜀漢政權奠定了疆域基礎。

漢中之戰的背景

漢中之戰的背景是曹操經略關中和西南,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曹操基本放棄了對南方的孫劉聯盟的進攻。在意識到孫權和劉備是難啃的骨頭之後,他選擇了較為適合他強大騎兵和步兵發揮的關中作為新的進攻目標。

  • 公元211年,赤壁慘敗的曹操經過三年的休整和準備,派遣鍾繇討伐漢中的張魯,激反了在關西的馬超和韓遂,由此引發曹操與馬超等人的潼關之戰。當年9月,曹操軍大勝,由此曹操平定關中。

  • 公元212年,因為東線戰場的壓力增大,曹操率軍回師東線,導致西涼的馬超死灰復燃。公元213年,馬超被楊阜等人擊敗,曹操徹底佔據關中。

  • 公元215年,曹操開始進攻割據漢中的張魯,當年年底,張魯投降,曹操奪取漢中之地。同時曹操派遣大將張郃進攻劉備的益州。

  • 而作為曹操的勁敵劉備則在赤壁之戰後迎來了“事業的快速上升期”。公元209年劉備奪取荊州的江南四郡,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並在第二年雙方關係破裂,劉備開始進攻四川。214年,劉璋投降劉備,使劉備得以佔據四川。到215年,曹操進攻漢中的消息傳來,本來因為矛盾激化,隨時可能爆發衝突的劉備和孫權緊急議和,雙發平分荊州,劉備趕回四川老巢應對張郃的進攻。

  • 公元215年,與孫權議和成功的劉備緊急趕回四川,率領張飛在瓦口關擊敗張郃,守住了自己的大本營,隨後在法正等人的建議下,劉備開始準備奪取漢中之地。

漢中之戰,是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地區展開的長達兩年的戰爭。雙發不僅投入大量兵力,而且不少當時名將都參與其中,但是這場大戰卻有些“虎頭蛇尾”,真正的主力對決僅僅兩個月後就草草收場,曹操主動退出漢中,放棄了與劉備死磕,從而使得劉備得以佔據漢中,進位漢中王,為後來的蜀漢政權奠定了疆域基礎。

漢中之戰的背景

漢中之戰的背景是曹操經略關中和西南,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曹操基本放棄了對南方的孫劉聯盟的進攻。在意識到孫權和劉備是難啃的骨頭之後,他選擇了較為適合他強大騎兵和步兵發揮的關中作為新的進攻目標。

  • 公元211年,赤壁慘敗的曹操經過三年的休整和準備,派遣鍾繇討伐漢中的張魯,激反了在關西的馬超和韓遂,由此引發曹操與馬超等人的潼關之戰。當年9月,曹操軍大勝,由此曹操平定關中。

  • 公元212年,因為東線戰場的壓力增大,曹操率軍回師東線,導致西涼的馬超死灰復燃。公元213年,馬超被楊阜等人擊敗,曹操徹底佔據關中。

  • 公元215年,曹操開始進攻割據漢中的張魯,當年年底,張魯投降,曹操奪取漢中之地。同時曹操派遣大將張郃進攻劉備的益州。

  • 而作為曹操的勁敵劉備則在赤壁之戰後迎來了“事業的快速上升期”。公元209年劉備奪取荊州的江南四郡,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並在第二年雙方關係破裂,劉備開始進攻四川。214年,劉璋投降劉備,使劉備得以佔據四川。到215年,曹操進攻漢中的消息傳來,本來因為矛盾激化,隨時可能爆發衝突的劉備和孫權緊急議和,雙發平分荊州,劉備趕回四川老巢應對張郃的進攻。

  • 公元215年,與孫權議和成功的劉備緊急趕回四川,率領張飛在瓦口關擊敗張郃,守住了自己的大本營,隨後在法正等人的建議下,劉備開始準備奪取漢中之地。

漢中之戰的經過

兩年後的公元217年,準備已久的劉備開始向漢中進攻,以奪取自己老巢益州的門戶,確保未來的蜀漢政權的門戶安全。於是一場持續兩年之久的大戰就正式打響了,這場戰爭雖然不如官渡、赤壁和夷陵等三場戰爭有名,但是從投入兵力和參戰將領來看,都可以算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戰爭。

  • 第一階段:公元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等人進攻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抗,漢中之戰正式打響。戰爭持續到第二年,結果後起之秀曹休識破張飛的計謀,擊敗了張飛所部,陣斬吳蘭、雷銅,張飛、馬超率軍退走。隨後劉備又調陳式進攻馬鳴閣道,又被曹軍名將徐晃擊敗。第一階段可謂劉備完敗,但是戰爭有了越打越大的趨勢,劉備早就親自參戰,曹操也坐不住了了,公元218年9月,曹操率軍抵達長安。

  • 第二階段:公元219年,劉備放棄陽平關,在定軍山紮營,漢中曹軍主帥夏侯淵親自領兵前來爭奪定軍山。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兩位名將率軍展開短兵相接的血戰,最終曹軍主帥夏侯淵和益州刺史趙顒都被黃忠斬殺。漢中曹軍頓時失去主帥,一時軍心惶恐,曹軍退守陽平關並推薦張郃暫代主帥之職。故此第二階段劉備勝利。

  • 第三階段:劉備乘勝進攻,但是漢中曹軍堅守不戰,雙方陷入相持,公元219年3月,曹操親自率領的大軍進入漢中,準備親自與劉備展開正面對決。

  • 第四階段:雙發主帥進入相持,一時難以得到突破,此時黃忠與趙雲相約襲擊曹操的糧草。但是曹操有所防備,導致黃忠陷入重圍,趙雲當即領兵救援,救出黃忠之後,又上演了真實版的“空城計”,嚇退曹軍之後趙雲乘勝追擊大敗曹軍。不久曹操率軍主動撤出漢中,名將雲集,兵力投入巨大的漢中之戰的主力決戰只進行了兩個月就草草收場。劉備獲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全面佔領了益州的門戶漢中,同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奠定了後來的蜀漢政權的疆域基礎。

漢中之戰,是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曹操與劉備為爭奪漢中地區展開的長達兩年的戰爭。雙發不僅投入大量兵力,而且不少當時名將都參與其中,但是這場大戰卻有些“虎頭蛇尾”,真正的主力對決僅僅兩個月後就草草收場,曹操主動退出漢中,放棄了與劉備死磕,從而使得劉備得以佔據漢中,進位漢中王,為後來的蜀漢政權奠定了疆域基礎。

漢中之戰的背景

漢中之戰的背景是曹操經略關中和西南,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後,曹操基本放棄了對南方的孫劉聯盟的進攻。在意識到孫權和劉備是難啃的骨頭之後,他選擇了較為適合他強大騎兵和步兵發揮的關中作為新的進攻目標。

  • 公元211年,赤壁慘敗的曹操經過三年的休整和準備,派遣鍾繇討伐漢中的張魯,激反了在關西的馬超和韓遂,由此引發曹操與馬超等人的潼關之戰。當年9月,曹操軍大勝,由此曹操平定關中。

  • 公元212年,因為東線戰場的壓力增大,曹操率軍回師東線,導致西涼的馬超死灰復燃。公元213年,馬超被楊阜等人擊敗,曹操徹底佔據關中。

  • 公元215年,曹操開始進攻割據漢中的張魯,當年年底,張魯投降,曹操奪取漢中之地。同時曹操派遣大將張郃進攻劉備的益州。

  • 而作為曹操的勁敵劉備則在赤壁之戰後迎來了“事業的快速上升期”。公元209年劉備奪取荊州的江南四郡,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並在第二年雙方關係破裂,劉備開始進攻四川。214年,劉璋投降劉備,使劉備得以佔據四川。到215年,曹操進攻漢中的消息傳來,本來因為矛盾激化,隨時可能爆發衝突的劉備和孫權緊急議和,雙發平分荊州,劉備趕回四川老巢應對張郃的進攻。

  • 公元215年,與孫權議和成功的劉備緊急趕回四川,率領張飛在瓦口關擊敗張郃,守住了自己的大本營,隨後在法正等人的建議下,劉備開始準備奪取漢中之地。

漢中之戰的經過

兩年後的公元217年,準備已久的劉備開始向漢中進攻,以奪取自己老巢益州的門戶,確保未來的蜀漢政權的門戶安全。於是一場持續兩年之久的大戰就正式打響了,這場戰爭雖然不如官渡、赤壁和夷陵等三場戰爭有名,但是從投入兵力和參戰將領來看,都可以算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戰爭。

  • 第一階段:公元217年,劉備派遣張飛、馬超等人進攻下辯,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抗,漢中之戰正式打響。戰爭持續到第二年,結果後起之秀曹休識破張飛的計謀,擊敗了張飛所部,陣斬吳蘭、雷銅,張飛、馬超率軍退走。隨後劉備又調陳式進攻馬鳴閣道,又被曹軍名將徐晃擊敗。第一階段可謂劉備完敗,但是戰爭有了越打越大的趨勢,劉備早就親自參戰,曹操也坐不住了了,公元218年9月,曹操率軍抵達長安。

  • 第二階段:公元219年,劉備放棄陽平關,在定軍山紮營,漢中曹軍主帥夏侯淵親自領兵前來爭奪定軍山。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兩位名將率軍展開短兵相接的血戰,最終曹軍主帥夏侯淵和益州刺史趙顒都被黃忠斬殺。漢中曹軍頓時失去主帥,一時軍心惶恐,曹軍退守陽平關並推薦張郃暫代主帥之職。故此第二階段劉備勝利。

  • 第三階段:劉備乘勝進攻,但是漢中曹軍堅守不戰,雙方陷入相持,公元219年3月,曹操親自率領的大軍進入漢中,準備親自與劉備展開正面對決。

  • 第四階段:雙發主帥進入相持,一時難以得到突破,此時黃忠與趙雲相約襲擊曹操的糧草。但是曹操有所防備,導致黃忠陷入重圍,趙雲當即領兵救援,救出黃忠之後,又上演了真實版的“空城計”,嚇退曹軍之後趙雲乘勝追擊大敗曹軍。不久曹操率軍主動撤出漢中,名將雲集,兵力投入巨大的漢中之戰的主力決戰只進行了兩個月就草草收場。劉備獲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全面佔領了益州的門戶漢中,同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奠定了後來的蜀漢政權的疆域基礎。

曹操退兵的無奈

漢中之戰曹操主動放棄漢中,同時失去了曹軍西線的主帥夏侯淵,可謂損失不小。但是劉備軍並未取得決定性的優勢,雙發如果死磕下去,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但是曹操為何放棄漢中主動撤軍呢?

  • 曹操的雄心減退了?有人根據史書中曹操拒絕司馬懿建議繼續進攻益州的記載,認為當時的曹操已經雄心減退,不願過多爭奪,進而放棄漢中。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盡全面,畢竟當時曹操的猶豫是在公元215年剛剛奪取漢中之時,而且猶豫的時間也極短,當然這種短暫的猶豫就喪失了最佳的戰機。此後的曹操仍然征戰四方,對孫權和北方的匈奴都有軍事行動,絲毫沒有所謂雄心減退的跡象。

  • 法正的觀點才是曹操的無奈:公元217年,法正建議劉備進攻漢中時就曾經對曹操佔據漢中之後沒有立即進攻益州進行了分析。他的觀點非常明確,曹操沒有立即進攻益州的主要原因不是曹操不夠聰明,而是力有不逮。後方不穩和多線作戰才是曹操無力進攻益州和後來主動放棄漢中的最大原因。

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
《三國志法正列傳》
  • 四線作戰是曹操的最大顧忌:漢中之戰期間,曹操雖然佔據整個中國北方,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從西到東,分別有四個強大的軍事集團對曹操的控制區域有著較大的威脅。在四川和漢中一帶是劉備率領的未來蜀漢政權的主力軍隊;荊襄一帶還有關羽率領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日後曾靠水淹七軍,威震中原,險些逼的曹操遷都逃跑;緊鄰關羽所部的是東吳名將呂蒙率領的軍隊駐紮陸口,這支部隊是從赤壁之戰時跟隨周瑜、後由魯肅統轄所部;最後在建業有孫權親自統領的東吳主力。這四路大軍都是當時最具戰鬥力的軍隊,任何一支都不是曹操可以輕言獲勝的軍隊,因此曹操自己統率的主力軍隊如果深陷西南戰場的話,孫權、呂蒙和關羽所部一同北上,曹操的根基中原腹地就很可能會被攻破。因此曹操不敢於在西南戰場與劉備死磕。

  • 西南戰場曹操難以速勝:曹操統一北方的重要利器是強大騎兵部隊和人數眾多的步兵。但是這些優勢面對南方的長江天險卻有心無力,因此曹操轉而進攻關中,平定關中之後,曹操又進一步奪取了當時由張魯佔據的漢中。但是這次征討漢中也讓曹操充分認識到了西南山地對騎兵同樣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因此他敢於欺負沒有什麼能力的張魯,但是面對同為梟雄的劉備,他沒有這個信心。因此當他在漢中之戰中與劉備進入對峙之後,曹操就已經知道自己速勝的可能很小,繼續打下去就是長期的持久消耗,而自己後方根本沒有劉秀當年攻蜀時那麼穩固,南方還有一群虎視眈眈的敵人,所以他才會發出“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邪!”的感嘆。其實他的內心一定是從全局分析了自己與劉秀攻蜀時的不同,所以才會化用劉秀“得隴望蜀”的典故。

  • “篡位大業”使曹操不敢於冒險:雖然我們很難說清曹操是否有自己篡位的想法,但是至少為他自己的子孫篡位做準備這件事,曹操肯定是要做的。所以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預感自己很難一統天下,所以他開始採取穩健的措施來應對南方的孫劉聯盟,雖然也有進攻的行為,但是總體而言曹操不會孤注一擲的冒險,經常是大戰幾個月,然後就“友好而默契”的各自退兵了。如此謹慎的曹操就是為了讓自己不再遭遇大的失敗,依靠過往積累的軍功不斷為自己加官進爵,直至走到離篡位稱帝只差一步,最後的臨門一腳曹操選擇了讓自己的兒子曹丕去完成。

綜上,由劉備主動挑起的漢中之戰,曹操因為多線作戰和內部不穩等因素無法全力投入與劉備死磕,所以曹操權衡利弊之下,只能無奈的放棄漢中,畢竟如果與糾結與漢中,就可能要讓孫權、關羽等人奪走中原腹地,兩者相較之下,漢中這個“雞肋”就只能放棄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2019-06-26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原本劉備在漢中之戰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從成都出白水關進攻漢中的話,陽平關是第一道關隘,拿不下陽平關,劉備沒有可能拿下漢中,但是劉備從219年正月開始改變戰術,劉備翻越了沒有路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的東邊,也就是夏侯淵的身後,劉備引誘夏侯淵出戰,然後利用計謀一舉斬殺夏侯淵。

於是曹操率領大軍開始趕往漢中,經1個月的行軍,曹操走過長達500裡的褒斜道進入漢中,然後沿漢水進駐陽平關,開始與劉備對峙,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拒不出戰。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原本劉備在漢中之戰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從成都出白水關進攻漢中的話,陽平關是第一道關隘,拿不下陽平關,劉備沒有可能拿下漢中,但是劉備從219年正月開始改變戰術,劉備翻越了沒有路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的東邊,也就是夏侯淵的身後,劉備引誘夏侯淵出戰,然後利用計謀一舉斬殺夏侯淵。

於是曹操率領大軍開始趕往漢中,經1個月的行軍,曹操走過長達500裡的褒斜道進入漢中,然後沿漢水進駐陽平關,開始與劉備對峙,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拒不出戰。



劉備駐守的定軍山這個位置非常好,處於陽平關和曹操的糧道之間的漢水南岸,曹操如果要利用漢水運糧食,則必須經過劉備在定軍山的營地,曹操為了防範劉備攻擊自已的營地,於是也派出軍隊到定軍山與劉備對峙,同時雙方也在相互攻擊對方的糧道。

曹操到達陽平關沒多久,就開始將漢中的百姓遷往關中及中原,從關中到漢中之間從西往東有五條道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道。曹操遷了多少百姓走了,據說至少也有三十萬。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原本劉備在漢中之戰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從成都出白水關進攻漢中的話,陽平關是第一道關隘,拿不下陽平關,劉備沒有可能拿下漢中,但是劉備從219年正月開始改變戰術,劉備翻越了沒有路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的東邊,也就是夏侯淵的身後,劉備引誘夏侯淵出戰,然後利用計謀一舉斬殺夏侯淵。

於是曹操率領大軍開始趕往漢中,經1個月的行軍,曹操走過長達500裡的褒斜道進入漢中,然後沿漢水進駐陽平關,開始與劉備對峙,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拒不出戰。



劉備駐守的定軍山這個位置非常好,處於陽平關和曹操的糧道之間的漢水南岸,曹操如果要利用漢水運糧食,則必須經過劉備在定軍山的營地,曹操為了防範劉備攻擊自已的營地,於是也派出軍隊到定軍山與劉備對峙,同時雙方也在相互攻擊對方的糧道。

曹操到達陽平關沒多久,就開始將漢中的百姓遷往關中及中原,從關中到漢中之間從西往東有五條道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道。曹操遷了多少百姓走了,據說至少也有三十萬。



在亂世中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切的根本,那個時候不缺地就缺人,有了人口就有一切,所以曹操經常幹這種事,遷移人口,三十萬人口遷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麼多人要經過這五條道通往關中,是一個極大的困難和非常複雜的工程。

其實這些百姓並不願意遷移,一遷移等於要丟失很多東西,土地、房子全沒有,牲畜、糧草、財寶都得帶著,30萬人通過那幾個狹窄的通道,可想而知,是一項多麼複雜的工程,這些人要吃飯吧,曹操總不能讓他們餓死,所以要提供糧草,這正是讓曹操崩潰的原因。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原本劉備在漢中之戰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從成都出白水關進攻漢中的話,陽平關是第一道關隘,拿不下陽平關,劉備沒有可能拿下漢中,但是劉備從219年正月開始改變戰術,劉備翻越了沒有路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的東邊,也就是夏侯淵的身後,劉備引誘夏侯淵出戰,然後利用計謀一舉斬殺夏侯淵。

於是曹操率領大軍開始趕往漢中,經1個月的行軍,曹操走過長達500裡的褒斜道進入漢中,然後沿漢水進駐陽平關,開始與劉備對峙,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拒不出戰。



劉備駐守的定軍山這個位置非常好,處於陽平關和曹操的糧道之間的漢水南岸,曹操如果要利用漢水運糧食,則必須經過劉備在定軍山的營地,曹操為了防範劉備攻擊自已的營地,於是也派出軍隊到定軍山與劉備對峙,同時雙方也在相互攻擊對方的糧道。

曹操到達陽平關沒多久,就開始將漢中的百姓遷往關中及中原,從關中到漢中之間從西往東有五條道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道。曹操遷了多少百姓走了,據說至少也有三十萬。



在亂世中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切的根本,那個時候不缺地就缺人,有了人口就有一切,所以曹操經常幹這種事,遷移人口,三十萬人口遷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麼多人要經過這五條道通往關中,是一個極大的困難和非常複雜的工程。

其實這些百姓並不願意遷移,一遷移等於要丟失很多東西,土地、房子全沒有,牲畜、糧草、財寶都得帶著,30萬人通過那幾個狹窄的通道,可想而知,是一項多麼複雜的工程,這些人要吃飯吧,曹操總不能讓他們餓死,所以要提供糧草,這正是讓曹操崩潰的原因。



在漢中之戰尾期,曹操與劉備互相攻擊對方的糧道,結果曹操沒能成功,而劉備卻在漢水成功的打擊了曹操的糧道,這一下子讓曹操受不了,那麼多人的糧食供應一下子收緊了,很天都有很多士兵跟著遷移民一起逃跑。

而且要想順利的保證這30萬遷移,由此增加的費用負擔全部落在曹魏邊境地區的農民身上,苛捐雜稅更多了,百姓更加不滿意了,曹操在漢中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原本劉備在漢中之戰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從成都出白水關進攻漢中的話,陽平關是第一道關隘,拿不下陽平關,劉備沒有可能拿下漢中,但是劉備從219年正月開始改變戰術,劉備翻越了沒有路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的東邊,也就是夏侯淵的身後,劉備引誘夏侯淵出戰,然後利用計謀一舉斬殺夏侯淵。

於是曹操率領大軍開始趕往漢中,經1個月的行軍,曹操走過長達500裡的褒斜道進入漢中,然後沿漢水進駐陽平關,開始與劉備對峙,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拒不出戰。



劉備駐守的定軍山這個位置非常好,處於陽平關和曹操的糧道之間的漢水南岸,曹操如果要利用漢水運糧食,則必須經過劉備在定軍山的營地,曹操為了防範劉備攻擊自已的營地,於是也派出軍隊到定軍山與劉備對峙,同時雙方也在相互攻擊對方的糧道。

曹操到達陽平關沒多久,就開始將漢中的百姓遷往關中及中原,從關中到漢中之間從西往東有五條道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道。曹操遷了多少百姓走了,據說至少也有三十萬。



在亂世中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切的根本,那個時候不缺地就缺人,有了人口就有一切,所以曹操經常幹這種事,遷移人口,三十萬人口遷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麼多人要經過這五條道通往關中,是一個極大的困難和非常複雜的工程。

其實這些百姓並不願意遷移,一遷移等於要丟失很多東西,土地、房子全沒有,牲畜、糧草、財寶都得帶著,30萬人通過那幾個狹窄的通道,可想而知,是一項多麼複雜的工程,這些人要吃飯吧,曹操總不能讓他們餓死,所以要提供糧草,這正是讓曹操崩潰的原因。



在漢中之戰尾期,曹操與劉備互相攻擊對方的糧道,結果曹操沒能成功,而劉備卻在漢水成功的打擊了曹操的糧道,這一下子讓曹操受不了,那麼多人的糧食供應一下子收緊了,很天都有很多士兵跟著遷移民一起逃跑。

而且要想順利的保證這30萬遷移,由此增加的費用負擔全部落在曹魏邊境地區的農民身上,苛捐雜稅更多了,百姓更加不滿意了,曹操在漢中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一方面每天都有士兵逃走,軍心不穩,而戰事處於膠著;

另一方面巨大的後勤壓力讓曹操喘不過氣來,再這樣下去,會引發關中地區更大的反對浪潮。

最後,曹操已經遷走了漢中大部分百姓,漢中對曹操來說,意義也不是太大了,更何況漢中與關中之間隔著非常難走的八百里秦川呢!

曹操主動退兵雖然有外部環境的因素影響,比如西北邊境局勢危急,中線荊州軍事壓力以及內部叛亂的影響,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因為巨大的後勤壓力,已經無法在漢中與劉備對峙下去了。

夏侯淵是公元219年正月被殺的,實際上曹操已在218年9月就到達長安,曹操到達長安後,沒有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而是坐鎮長安,觀察局勢。



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南下漢中支援夏侯淵呢?

因為曹操有更重要的事,並且曹操認為只要夏侯淵正確的堅守,劉備在漢中佔不到便宜,事實上,漢中之戰從217年開打,在近兩年時間中,劉備一直沒有佔到便宜。

曹操其實在鄴城趕往長安的路上,曹魏西北過境的代北烏桓無臣氐等部造反,曹操已經派出曹彰前往鎮壓,在西北局勢還沒有完全明朗的情況下,2018年10月,荊州的宛城出現叛亂,宛城守將衛開、候音因為無法忍受曹魏的苛捐雜稅,據城造反,曹操派出曹仁去平定宛城叛亂,曹仁於219年正月剛剛平定了宛城叛亂,結果在漢中前線就傳來夏侯淵戰死的消息。



原本劉備在漢中之戰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從成都出白水關進攻漢中的話,陽平關是第一道關隘,拿不下陽平關,劉備沒有可能拿下漢中,但是劉備從219年正月開始改變戰術,劉備翻越了沒有路的米倉山,出現在陽平關的東邊,也就是夏侯淵的身後,劉備引誘夏侯淵出戰,然後利用計謀一舉斬殺夏侯淵。

於是曹操率領大軍開始趕往漢中,經1個月的行軍,曹操走過長達500裡的褒斜道進入漢中,然後沿漢水進駐陽平關,開始與劉備對峙,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拒不出戰。



劉備駐守的定軍山這個位置非常好,處於陽平關和曹操的糧道之間的漢水南岸,曹操如果要利用漢水運糧食,則必須經過劉備在定軍山的營地,曹操為了防範劉備攻擊自已的營地,於是也派出軍隊到定軍山與劉備對峙,同時雙方也在相互攻擊對方的糧道。

曹操到達陽平關沒多久,就開始將漢中的百姓遷往關中及中原,從關中到漢中之間從西往東有五條道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穀道。曹操遷了多少百姓走了,據說至少也有三十萬。



在亂世中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切的根本,那個時候不缺地就缺人,有了人口就有一切,所以曹操經常幹這種事,遷移人口,三十萬人口遷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麼多人要經過這五條道通往關中,是一個極大的困難和非常複雜的工程。

其實這些百姓並不願意遷移,一遷移等於要丟失很多東西,土地、房子全沒有,牲畜、糧草、財寶都得帶著,30萬人通過那幾個狹窄的通道,可想而知,是一項多麼複雜的工程,這些人要吃飯吧,曹操總不能讓他們餓死,所以要提供糧草,這正是讓曹操崩潰的原因。



在漢中之戰尾期,曹操與劉備互相攻擊對方的糧道,結果曹操沒能成功,而劉備卻在漢水成功的打擊了曹操的糧道,這一下子讓曹操受不了,那麼多人的糧食供應一下子收緊了,很天都有很多士兵跟著遷移民一起逃跑。

而且要想順利的保證這30萬遷移,由此增加的費用負擔全部落在曹魏邊境地區的農民身上,苛捐雜稅更多了,百姓更加不滿意了,曹操在漢中實在是撐不下去了。



一方面每天都有士兵逃走,軍心不穩,而戰事處於膠著;

另一方面巨大的後勤壓力讓曹操喘不過氣來,再這樣下去,會引發關中地區更大的反對浪潮。

最後,曹操已經遷走了漢中大部分百姓,漢中對曹操來說,意義也不是太大了,更何況漢中與關中之間隔著非常難走的八百里秦川呢!



219年5月,荊州前線又傳來關羽步步進逼的消息,於是曹操終於撤軍了,在撤軍的路上,甚至那三十萬百姓還沒有撤完呢,曹操的撤退也是一片混亂,軍民混在一起,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豹眼看历史
2019-06-26

大家熟知的“雞肋”事件,一般認為是曹操“漢中之戰”,主動撤軍的原因。長期對峙下去,曹操感覺沒有利益啦,於是放棄漢中。

但我認為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

我認為這是曹操撤軍的主要原因。

01

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經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估計劉備必然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張魯。

張魯投降,漢中為曹操佔據。張魯隨曹操大軍撤往鄴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趁曹操主力退出漢中之機,進攻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指揮漢中戰局。

219年正月,劉備駐軍定軍山,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劉備堅壁不出,與曹操對峙數月。

曹操消耗很大,但戰役效果不大。對是否堅持,曹操猶豫不決。

一日,夏侯淳詢問夜間巡邏暗號,曹操看見廚師晚餐準備的雞湯,順口說出“雞肋”。

主薄楊修聽了,就安排準備撤軍。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準備撤軍啦。

曹操知道後,大怒,但還是感覺對峙下去,毫無意義,遂放棄漢中。曹操就以洩露機密為由把楊修殺了。這就是“雞肋”事件。

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取得漢中,自立漢中王。

大家熟知的“雞肋”事件,一般認為是曹操“漢中之戰”,主動撤軍的原因。長期對峙下去,曹操感覺沒有利益啦,於是放棄漢中。

但我認為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

我認為這是曹操撤軍的主要原因。

01

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經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估計劉備必然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張魯。

張魯投降,漢中為曹操佔據。張魯隨曹操大軍撤往鄴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趁曹操主力退出漢中之機,進攻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指揮漢中戰局。

219年正月,劉備駐軍定軍山,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劉備堅壁不出,與曹操對峙數月。

曹操消耗很大,但戰役效果不大。對是否堅持,曹操猶豫不決。

一日,夏侯淳詢問夜間巡邏暗號,曹操看見廚師晚餐準備的雞湯,順口說出“雞肋”。

主薄楊修聽了,就安排準備撤軍。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準備撤軍啦。

曹操知道後,大怒,但還是感覺對峙下去,毫無意義,遂放棄漢中。曹操就以洩露機密為由把楊修殺了。這就是“雞肋”事件。

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取得漢中,自立漢中王。

02

襄樊之戰

《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劉備取得漢中,自己進位漢中王。曹操大怒,欲討伐劉備。諸葛亮讓關羽出兵襄樊,以解除危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回,關羽就從荊州向襄樊一線發動了進攻。“襄樊之戰”開始啦。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困樊城。

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得知關羽分兵進攻襄樊,趁機聯絡曹操,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增兵徐晃,大敗關羽,在撤往益州的途中關羽被孫權部將所殺,襄樊戰役結束。

對於“襄樊之戰”發起的原因,史料沒有具體的記載。

但《三國演義》這個說法,也沒有相應的史料記載。

因為襄樊之戰意義重大,對於戰役發動的原因,卻很不明確,這個值得懷疑。

最大的可能是與漢中之戰有關。

曹操之所以撤軍,除了“雞肋”事件所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以外,還有兩個比較直接的可能:一是曹操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因為撤軍以後半年左右就去世啦;二是有情報得知關羽進攻襄樊。這與《三國演義》所說恰恰相反。

《三國演義》說曹操欲進攻劉備,諸葛亮先下手為強,讓關羽主動出擊。

但曹操剛剛主動從漢中主動撤軍以後,連續發動進攻,沒有調整的時間,似乎不太可能。如果是因為劉備自立漢中王,曹操要討伐,起碼應該有戰役的準備時間,這種戰役,突然襲擊的效果不大。更何況戰役的地點是在曹操控制的勢力範圍之內。

因而,關羽發動戰役的動機,不可能是《三國演義》所說的那樣。

但不管如何,關羽不會輕易出兵。如果說是劉備發動的對曹操全面的征討,似乎時機不對。因為沒有在漢中對峙的時候發起,反而是在曹操撤軍以後才行動,不合常理。

但不管如何,結果已經明確啦。“襄樊之戰”發生了,而且以關羽的失敗結束啦。

本來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先取了荊州,後取了西川,今又得漢中,是很好的局勢。劉備也很開心,急不可待的進位漢中王。

但襄樊之戰失利,整個局勢就發生了逆轉。

因而關羽發動戰役的原因,值得仔細品味。

大家熟知的“雞肋”事件,一般認為是曹操“漢中之戰”,主動撤軍的原因。長期對峙下去,曹操感覺沒有利益啦,於是放棄漢中。

但我認為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

我認為這是曹操撤軍的主要原因。

01

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經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估計劉備必然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張魯。

張魯投降,漢中為曹操佔據。張魯隨曹操大軍撤往鄴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趁曹操主力退出漢中之機,進攻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指揮漢中戰局。

219年正月,劉備駐軍定軍山,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劉備堅壁不出,與曹操對峙數月。

曹操消耗很大,但戰役效果不大。對是否堅持,曹操猶豫不決。

一日,夏侯淳詢問夜間巡邏暗號,曹操看見廚師晚餐準備的雞湯,順口說出“雞肋”。

主薄楊修聽了,就安排準備撤軍。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準備撤軍啦。

曹操知道後,大怒,但還是感覺對峙下去,毫無意義,遂放棄漢中。曹操就以洩露機密為由把楊修殺了。這就是“雞肋”事件。

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取得漢中,自立漢中王。

02

襄樊之戰

《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劉備取得漢中,自己進位漢中王。曹操大怒,欲討伐劉備。諸葛亮讓關羽出兵襄樊,以解除危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回,關羽就從荊州向襄樊一線發動了進攻。“襄樊之戰”開始啦。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困樊城。

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得知關羽分兵進攻襄樊,趁機聯絡曹操,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增兵徐晃,大敗關羽,在撤往益州的途中關羽被孫權部將所殺,襄樊戰役結束。

對於“襄樊之戰”發起的原因,史料沒有具體的記載。

但《三國演義》這個說法,也沒有相應的史料記載。

因為襄樊之戰意義重大,對於戰役發動的原因,卻很不明確,這個值得懷疑。

最大的可能是與漢中之戰有關。

曹操之所以撤軍,除了“雞肋”事件所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以外,還有兩個比較直接的可能:一是曹操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因為撤軍以後半年左右就去世啦;二是有情報得知關羽進攻襄樊。這與《三國演義》所說恰恰相反。

《三國演義》說曹操欲進攻劉備,諸葛亮先下手為強,讓關羽主動出擊。

但曹操剛剛主動從漢中主動撤軍以後,連續發動進攻,沒有調整的時間,似乎不太可能。如果是因為劉備自立漢中王,曹操要討伐,起碼應該有戰役的準備時間,這種戰役,突然襲擊的效果不大。更何況戰役的地點是在曹操控制的勢力範圍之內。

因而,關羽發動戰役的動機,不可能是《三國演義》所說的那樣。

但不管如何,關羽不會輕易出兵。如果說是劉備發動的對曹操全面的征討,似乎時機不對。因為沒有在漢中對峙的時候發起,反而是在曹操撤軍以後才行動,不合常理。

但不管如何,結果已經明確啦。“襄樊之戰”發生了,而且以關羽的失敗結束啦。

本來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先取了荊州,後取了西川,今又得漢中,是很好的局勢。劉備也很開心,急不可待的進位漢中王。

但襄樊之戰失利,整個局勢就發生了逆轉。

因而關羽發動戰役的原因,值得仔細品味。

03

關羽的失策

“襄樊之戰”本該是圍魏救趙的計策,關羽沒有正確領會戰略意圖,卻打成了北伐的進攻戰役。

漢中對蜀漢來說戰略意義重大,必須拿下。否則,讓曹操佔據了漢中,虎視西川,得隴望蜀那是必然的事情。

劉備在漢中與曹操對峙,面臨的壓力很大。

沒有史料證實,關羽出兵襄樊出於何種戰略意圖,但這不失為一步好棋。

如果曹操從漢中撤軍,就解了劉備之圍,關羽順勢退兵回防荊州,重回戰略平衡,這對蜀漢來說,得到了漢中,不失是一場勝利;

如果曹操不撤軍,關羽拿下襄樊,直取許都,即便荊州丟啦,魚與熊掌,自然是先取熊掌啦,其戰略局勢對曹操來說也是致命的。

這恐怕是曹操撤軍的真正原因。

但在曹操撤軍以後,關羽卻沒有退兵,繼續攻打襄樊。此時有沒有下令關羽撤軍哪?

由於曹操放棄了漢中,就可以全力對付關羽。關羽一時難以吃下襄樊。心高氣傲的關羽氣上來了,誰也壓不住啦?

曹操聯絡孫權,趁機共同絞殺了關羽,瓜分了荊州。

此時的劉備,剛剛結束漢中對峙,也是精疲力盡,沒有足夠的能力拯救關羽。關羽敗北,也就在情理之中。

曹操是主動撤軍,沒傷元氣。劉備的勢力與曹操相比,還差的很大,能夠頂住曹操的進攻就不錯了,更不必說主動大規模的進攻啦。

這一點,關羽沒能看清楚,說其大意失荊州不為過。

諸葛亮所規劃的“天下有變”的戰略機遇尚未出現,關羽的急躁冒進,徹底打亂了諸葛亮的計劃,給處於最弱勢的蜀漢致命一擊,這是蜀漢開始走向衰敗的轉折點。

把“漢中之戰”與“襄樊之戰”聯繫起來看,就更能瞭解當時的戰略局勢,也就更清楚的瞭解曹操撤軍的原因啦。

大家熟知的“雞肋”事件,一般認為是曹操“漢中之戰”,主動撤軍的原因。長期對峙下去,曹操感覺沒有利益啦,於是放棄漢中。

但我認為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關羽為何發動“襄樊之戰”。

我認為這是曹操撤軍的主要原因。

01

漢中之戰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經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的門戶,估計劉備必然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張魯。

張魯投降,漢中為曹操佔據。張魯隨曹操大軍撤往鄴城。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趁曹操主力退出漢中之機,進攻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曹操親率大軍趕往關中,坐鎮長安,指揮漢中戰局。

219年正月,劉備駐軍定軍山,夏侯淵被黃忠斬殺,曹軍大敗。

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劉備堅壁不出,與曹操對峙數月。

曹操消耗很大,但戰役效果不大。對是否堅持,曹操猶豫不決。

一日,夏侯淳詢問夜間巡邏暗號,曹操看見廚師晚餐準備的雞湯,順口說出“雞肋”。

主薄楊修聽了,就安排準備撤軍。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準備撤軍啦。

曹操知道後,大怒,但還是感覺對峙下去,毫無意義,遂放棄漢中。曹操就以洩露機密為由把楊修殺了。這就是“雞肋”事件。

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取得漢中,自立漢中王。

02

襄樊之戰

《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劉備取得漢中,自己進位漢中王。曹操大怒,欲討伐劉備。諸葛亮讓關羽出兵襄樊,以解除危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回,關羽就從荊州向襄樊一線發動了進攻。“襄樊之戰”開始啦。

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圍困樊城。

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得知關羽分兵進攻襄樊,趁機聯絡曹操,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增兵徐晃,大敗關羽,在撤往益州的途中關羽被孫權部將所殺,襄樊戰役結束。

對於“襄樊之戰”發起的原因,史料沒有具體的記載。

但《三國演義》這個說法,也沒有相應的史料記載。

因為襄樊之戰意義重大,對於戰役發動的原因,卻很不明確,這個值得懷疑。

最大的可能是與漢中之戰有關。

曹操之所以撤軍,除了“雞肋”事件所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以外,還有兩個比較直接的可能:一是曹操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因為撤軍以後半年左右就去世啦;二是有情報得知關羽進攻襄樊。這與《三國演義》所說恰恰相反。

《三國演義》說曹操欲進攻劉備,諸葛亮先下手為強,讓關羽主動出擊。

但曹操剛剛主動從漢中主動撤軍以後,連續發動進攻,沒有調整的時間,似乎不太可能。如果是因為劉備自立漢中王,曹操要討伐,起碼應該有戰役的準備時間,這種戰役,突然襲擊的效果不大。更何況戰役的地點是在曹操控制的勢力範圍之內。

因而,關羽發動戰役的動機,不可能是《三國演義》所說的那樣。

但不管如何,關羽不會輕易出兵。如果說是劉備發動的對曹操全面的征討,似乎時機不對。因為沒有在漢中對峙的時候發起,反而是在曹操撤軍以後才行動,不合常理。

但不管如何,結果已經明確啦。“襄樊之戰”發生了,而且以關羽的失敗結束啦。

本來劉備按照諸葛亮的戰略,先取了荊州,後取了西川,今又得漢中,是很好的局勢。劉備也很開心,急不可待的進位漢中王。

但襄樊之戰失利,整個局勢就發生了逆轉。

因而關羽發動戰役的原因,值得仔細品味。

03

關羽的失策

“襄樊之戰”本該是圍魏救趙的計策,關羽沒有正確領會戰略意圖,卻打成了北伐的進攻戰役。

漢中對蜀漢來說戰略意義重大,必須拿下。否則,讓曹操佔據了漢中,虎視西川,得隴望蜀那是必然的事情。

劉備在漢中與曹操對峙,面臨的壓力很大。

沒有史料證實,關羽出兵襄樊出於何種戰略意圖,但這不失為一步好棋。

如果曹操從漢中撤軍,就解了劉備之圍,關羽順勢退兵回防荊州,重回戰略平衡,這對蜀漢來說,得到了漢中,不失是一場勝利;

如果曹操不撤軍,關羽拿下襄樊,直取許都,即便荊州丟啦,魚與熊掌,自然是先取熊掌啦,其戰略局勢對曹操來說也是致命的。

這恐怕是曹操撤軍的真正原因。

但在曹操撤軍以後,關羽卻沒有退兵,繼續攻打襄樊。此時有沒有下令關羽撤軍哪?

由於曹操放棄了漢中,就可以全力對付關羽。關羽一時難以吃下襄樊。心高氣傲的關羽氣上來了,誰也壓不住啦?

曹操聯絡孫權,趁機共同絞殺了關羽,瓜分了荊州。

此時的劉備,剛剛結束漢中對峙,也是精疲力盡,沒有足夠的能力拯救關羽。關羽敗北,也就在情理之中。

曹操是主動撤軍,沒傷元氣。劉備的勢力與曹操相比,還差的很大,能夠頂住曹操的進攻就不錯了,更不必說主動大規模的進攻啦。

這一點,關羽沒能看清楚,說其大意失荊州不為過。

諸葛亮所規劃的“天下有變”的戰略機遇尚未出現,關羽的急躁冒進,徹底打亂了諸葛亮的計劃,給處於最弱勢的蜀漢致命一擊,這是蜀漢開始走向衰敗的轉折點。

把“漢中之戰”與“襄樊之戰”聯繫起來看,就更能瞭解當時的戰略局勢,也就更清楚的瞭解曹操撤軍的原因啦。

大飞熊骑士
2019-06-29

蜀漢,曹魏的漢中爭奪戰,曹操為何主動撤兵呢?其實,這場戰爭屬於一場比較經典的戰役,不但是劉備和曹操親自對上了,雙方還出動了各自陣營內大大小小名將宿將,如蜀漢的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黃權,張翼,陳式等等,曹魏這邊夏侯淵,曹洪,曹休,張郃,徐晃,郭淮等等,總之這場戰陣勢不小,最後怎麼變成一貫打敗劉備的曹操撤軍了呢?原因有很多。

蜀漢,曹魏的漢中爭奪戰,曹操為何主動撤兵呢?其實,這場戰爭屬於一場比較經典的戰役,不但是劉備和曹操親自對上了,雙方還出動了各自陣營內大大小小名將宿將,如蜀漢的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黃權,張翼,陳式等等,曹魏這邊夏侯淵,曹洪,曹休,張郃,徐晃,郭淮等等,總之這場戰陣勢不小,最後怎麼變成一貫打敗劉備的曹操撤軍了呢?原因有很多。



第一,曹操從討董起兵,敗陶謙,袁術,呂布,袁紹,討孫權,平馬超,降張魯,可以說身經百戰了。到了漢中爭奪時,曹操已經60歲了,壯志雄心自然大不如前。比如,之前徵張魯的漢中,曹操竟然說,這乃妖妄之國,我們軍糧少,不如回家吧。結果,劉曄等一堆人勸住了曹操,並保證一定能拿下漢中,曹操才“勉為其難”。而且,在攻打的過程,曹操還是要放棄,幸虧劉曄等人再次勸住。

第二,漢中地形問題,曹操輕信武都降人的話,以為漢中好打,結果沒想到地形險要,曹魏的騎兵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三國志》注引《魏名臣奏載董昭表》。所以,當曹操率領大軍前來,劉備早就佔據了漢中各處險要之地,而且只守不攻。曹魏軍雖然精銳,騎兵不能發揮就已經損失了一半戰鬥力,再加上崎嶇的地形,就算曹軍人多要包圍,也施展不開,怪不得兩軍傷亡日多。但是,論綜合實力曹操要比劉備強多了,就算拼傷亡或者持久戰,曹操不見得就熬不過劉備呀?原因就在第三點。

蜀漢,曹魏的漢中爭奪戰,曹操為何主動撤兵呢?其實,這場戰爭屬於一場比較經典的戰役,不但是劉備和曹操親自對上了,雙方還出動了各自陣營內大大小小名將宿將,如蜀漢的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黃權,張翼,陳式等等,曹魏這邊夏侯淵,曹洪,曹休,張郃,徐晃,郭淮等等,總之這場戰陣勢不小,最後怎麼變成一貫打敗劉備的曹操撤軍了呢?原因有很多。



第一,曹操從討董起兵,敗陶謙,袁術,呂布,袁紹,討孫權,平馬超,降張魯,可以說身經百戰了。到了漢中爭奪時,曹操已經60歲了,壯志雄心自然大不如前。比如,之前徵張魯的漢中,曹操竟然說,這乃妖妄之國,我們軍糧少,不如回家吧。結果,劉曄等一堆人勸住了曹操,並保證一定能拿下漢中,曹操才“勉為其難”。而且,在攻打的過程,曹操還是要放棄,幸虧劉曄等人再次勸住。

第二,漢中地形問題,曹操輕信武都降人的話,以為漢中好打,結果沒想到地形險要,曹魏的騎兵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三國志》注引《魏名臣奏載董昭表》。所以,當曹操率領大軍前來,劉備早就佔據了漢中各處險要之地,而且只守不攻。曹魏軍雖然精銳,騎兵不能發揮就已經損失了一半戰鬥力,再加上崎嶇的地形,就算曹軍人多要包圍,也施展不開,怪不得兩軍傷亡日多。但是,論綜合實力曹操要比劉備強多了,就算拼傷亡或者持久戰,曹操不見得就熬不過劉備呀?原因就在第三點。



第三,蜀漢和曹魏的後勤對比問題。先說劉備這邊,劉備為了和曹操打消耗戰,要諸葛亮舉巴蜀之力援助之。諸葛亮一開始很猶豫,因為本錢傷得太大,但是在楊洪的分析下想通了,於是整個巴蜀男當戰,女當運的支援劉備。曹操這邊,後勤糧草卻出了大問題,蓋因大名鼎鼎的“漢水之戰”。當時,黃忠和趙雲商量,帶著大部分士兵去劫糧,並約定日期(趙雲估計還負責一部分軍隊的調度)。結果,黃忠被失期,趙雲出營去接應,遭遇曹魏大部隊,在寡不敵眾的情況,用空營計擊退了敵軍。此戰對漢中爭奪戰影響還是很大的,曹魏軍被奪了氣,失了糧,最終導致曹操拔出陷在崇山峻嶺中的曹洪,撤軍了。

第四,早在漢中爭奪戰之前,趙儼就曾經帶一千二百新兵進入漢中駐守,結果士兵一聽說要離開親人跑到漢中,個個愁容滿面,不久後發生叛亂事件。趙儼一面忽悠士兵,平定亂局,一面寫密信給曹操,要求派另外一支軍隊來押送這些不願入漢中駐守的部隊。最後,趙儼在連哄帶騙,外加劉柱的二千老兵的脅迫下,好不容易向漢中輸送了萬餘士兵,參考《趙儼傳》。曹魏輸送後援之所以這麼費勁,說到底,還是漢中地形艱難的問題,造成部隊的思想抗拒,因此士氣上,曹魏不如蜀漢。

蜀漢,曹魏的漢中爭奪戰,曹操為何主動撤兵呢?其實,這場戰爭屬於一場比較經典的戰役,不但是劉備和曹操親自對上了,雙方還出動了各自陣營內大大小小名將宿將,如蜀漢的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黃權,張翼,陳式等等,曹魏這邊夏侯淵,曹洪,曹休,張郃,徐晃,郭淮等等,總之這場戰陣勢不小,最後怎麼變成一貫打敗劉備的曹操撤軍了呢?原因有很多。



第一,曹操從討董起兵,敗陶謙,袁術,呂布,袁紹,討孫權,平馬超,降張魯,可以說身經百戰了。到了漢中爭奪時,曹操已經60歲了,壯志雄心自然大不如前。比如,之前徵張魯的漢中,曹操竟然說,這乃妖妄之國,我們軍糧少,不如回家吧。結果,劉曄等一堆人勸住了曹操,並保證一定能拿下漢中,曹操才“勉為其難”。而且,在攻打的過程,曹操還是要放棄,幸虧劉曄等人再次勸住。

第二,漢中地形問題,曹操輕信武都降人的話,以為漢中好打,結果沒想到地形險要,曹魏的騎兵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三國志》注引《魏名臣奏載董昭表》。所以,當曹操率領大軍前來,劉備早就佔據了漢中各處險要之地,而且只守不攻。曹魏軍雖然精銳,騎兵不能發揮就已經損失了一半戰鬥力,再加上崎嶇的地形,就算曹軍人多要包圍,也施展不開,怪不得兩軍傷亡日多。但是,論綜合實力曹操要比劉備強多了,就算拼傷亡或者持久戰,曹操不見得就熬不過劉備呀?原因就在第三點。



第三,蜀漢和曹魏的後勤對比問題。先說劉備這邊,劉備為了和曹操打消耗戰,要諸葛亮舉巴蜀之力援助之。諸葛亮一開始很猶豫,因為本錢傷得太大,但是在楊洪的分析下想通了,於是整個巴蜀男當戰,女當運的支援劉備。曹操這邊,後勤糧草卻出了大問題,蓋因大名鼎鼎的“漢水之戰”。當時,黃忠和趙雲商量,帶著大部分士兵去劫糧,並約定日期(趙雲估計還負責一部分軍隊的調度)。結果,黃忠被失期,趙雲出營去接應,遭遇曹魏大部隊,在寡不敵眾的情況,用空營計擊退了敵軍。此戰對漢中爭奪戰影響還是很大的,曹魏軍被奪了氣,失了糧,最終導致曹操拔出陷在崇山峻嶺中的曹洪,撤軍了。

第四,早在漢中爭奪戰之前,趙儼就曾經帶一千二百新兵進入漢中駐守,結果士兵一聽說要離開親人跑到漢中,個個愁容滿面,不久後發生叛亂事件。趙儼一面忽悠士兵,平定亂局,一面寫密信給曹操,要求派另外一支軍隊來押送這些不願入漢中駐守的部隊。最後,趙儼在連哄帶騙,外加劉柱的二千老兵的脅迫下,好不容易向漢中輸送了萬餘士兵,參考《趙儼傳》。曹魏輸送後援之所以這麼費勁,說到底,還是漢中地形艱難的問題,造成部隊的思想抗拒,因此士氣上,曹魏不如蜀漢。



第五,漢中爭奪戰從217年打到219年五月,這個期間正是曹操統治的震盪期,因為之前曹操加九錫,進魏王,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由此帶來了內部統治不穩(曹操已經步入老年,自然該考慮政治利益和接班人了),就連荀彧也因此憂鬱而死。所以,特別是在218年1月,太醫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在許都造反;4月,北方烏桓也造反了;10月,宛城侯音,衛開也造反了;到了隔年219年五月,漢中之戰結束,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曹魏的南鄉太守傅方,荊州刺史胡修紛紛響應。曹魏前後發生這麼多起事件,以曹操的政治敏銳度,難道會察覺不出統治上的問題?

綜上所述,曹操從漢中主動退兵,既有軍事因素,也有政治因素,也有自己的個人因素。不過,從大體上來說,蜀漢因為漢中是門戶,也是北伐的跳板,不得不選擇和曹操死磕到底,戰鬥意志也在曹魏之上。反觀曹操,內部統治不穩,漢中“直如天獄”的地形又向來讓曹操頭疼,既然如此,還不如撤軍了。

365个鲁迅
2019-05-29

持續兩年多的漢中之戰,以曹操的主動退兵而結束。漢中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那曹操為何放棄呢?《資治通鑑》記載,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也就是說是曹操內部出了事,讓曹操覺得比漢中還要重要,所以不得不去處理那些“憂逼”的事。

此時曹操最頭疼的事,莫過於是立儲的問題。圍繞著曹丕和曹植誰是繼承人,曹操內部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鬥爭已是白熱化。如果處理不好,直接影響到朝廷的穩定和自己一輩子辛苦掙來的曹氏地位。曹操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袁紹和劉表的故事就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重演。

此時曹操最惱心的事,莫過於是士氣的問題。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斬,痛失主帥,諸軍奪氣,軍心不穩。史載:“是時新失元帥,軍心擾擾,不知所為。”再加上漢水一戰,趙雲的空營計殺的曹軍摸不著北。史載:“雲雷鼓震天,惟以強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此後糧道被截,糧草供應不到。

此時曹操最憂慮的事,莫過於是東吳的問題。曹操和孫權在合肥,濡須打的不可開交。儘管合肥張遼在逍遙津險勝孫權,但曹操不想東西兩線作戰。還有荊州虎視眈眈的關羽。兩線作戰,戰線太長,容易消耗國力。

此時曹操最棘手的事,莫過於是叛亂的問題。建安二十二許中叛亂,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禕夥同少府耿紀等挾天子攻魏,南引關羽為援。想學曹操的“本事”,讓曹操著實不痛快,如鯁在喉。第二年,邊疆代郡、上谷烏桓無臣氐等叛變,不得不派兒子曹彰出征代郡平反。

此時曹操最欣慰的事,莫過於是移民的問題。對於漢中曹操已經三次遷走了數十萬的人。“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八萬餘口”“遷五萬出居扶風,天水界”。三國時,天災人禍,勞動力極為匱乏,對曹操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此時曹操最把握的事,莫過於是戰馬的問題。曹操已經在得漢中之前,收拾了韓遂,馬超,控制了隴右。那裡有最好的戰略資源就是高大威猛的戰馬,如汗血寶馬。守關中,自己的馬隊得用其長,劉備若進入開闊地帶,正可一戰破之。

由於這些“憂事”“逼事”,讓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左支右絀,困不可忍,最終退保漢中。漢中得而失之,對曹操來說,真尤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持續兩年多的漢中之戰,以曹操的主動退兵而結束。漢中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那曹操為何放棄呢?《資治通鑑》記載,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也就是說是曹操內部出了事,讓曹操覺得比漢中還要重要,所以不得不去處理那些“憂逼”的事。

此時曹操最頭疼的事,莫過於是立儲的問題。圍繞著曹丕和曹植誰是繼承人,曹操內部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鬥爭已是白熱化。如果處理不好,直接影響到朝廷的穩定和自己一輩子辛苦掙來的曹氏地位。曹操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袁紹和劉表的故事就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重演。

此時曹操最惱心的事,莫過於是士氣的問題。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斬,痛失主帥,諸軍奪氣,軍心不穩。史載:“是時新失元帥,軍心擾擾,不知所為。”再加上漢水一戰,趙雲的空營計殺的曹軍摸不著北。史載:“雲雷鼓震天,惟以強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此後糧道被截,糧草供應不到。

此時曹操最憂慮的事,莫過於是東吳的問題。曹操和孫權在合肥,濡須打的不可開交。儘管合肥張遼在逍遙津險勝孫權,但曹操不想東西兩線作戰。還有荊州虎視眈眈的關羽。兩線作戰,戰線太長,容易消耗國力。

此時曹操最棘手的事,莫過於是叛亂的問題。建安二十二許中叛亂,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禕夥同少府耿紀等挾天子攻魏,南引關羽為援。想學曹操的“本事”,讓曹操著實不痛快,如鯁在喉。第二年,邊疆代郡、上谷烏桓無臣氐等叛變,不得不派兒子曹彰出征代郡平反。

此時曹操最欣慰的事,莫過於是移民的問題。對於漢中曹操已經三次遷走了數十萬的人。“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八萬餘口”“遷五萬出居扶風,天水界”。三國時,天災人禍,勞動力極為匱乏,對曹操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此時曹操最把握的事,莫過於是戰馬的問題。曹操已經在得漢中之前,收拾了韓遂,馬超,控制了隴右。那裡有最好的戰略資源就是高大威猛的戰馬,如汗血寶馬。守關中,自己的馬隊得用其長,劉備若進入開闊地帶,正可一戰破之。

由於這些“憂事”“逼事”,讓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左支右絀,困不可忍,最終退保漢中。漢中得而失之,對曹操來說,真尤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持續兩年多的漢中之戰,以曹操的主動退兵而結束。漢中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那曹操為何放棄呢?《資治通鑑》記載,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也就是說是曹操內部出了事,讓曹操覺得比漢中還要重要,所以不得不去處理那些“憂逼”的事。

此時曹操最頭疼的事,莫過於是立儲的問題。圍繞著曹丕和曹植誰是繼承人,曹操內部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鬥爭已是白熱化。如果處理不好,直接影響到朝廷的穩定和自己一輩子辛苦掙來的曹氏地位。曹操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袁紹和劉表的故事就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重演。

此時曹操最惱心的事,莫過於是士氣的問題。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斬,痛失主帥,諸軍奪氣,軍心不穩。史載:“是時新失元帥,軍心擾擾,不知所為。”再加上漢水一戰,趙雲的空營計殺的曹軍摸不著北。史載:“雲雷鼓震天,惟以強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此後糧道被截,糧草供應不到。

此時曹操最憂慮的事,莫過於是東吳的問題。曹操和孫權在合肥,濡須打的不可開交。儘管合肥張遼在逍遙津險勝孫權,但曹操不想東西兩線作戰。還有荊州虎視眈眈的關羽。兩線作戰,戰線太長,容易消耗國力。

此時曹操最棘手的事,莫過於是叛亂的問題。建安二十二許中叛亂,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禕夥同少府耿紀等挾天子攻魏,南引關羽為援。想學曹操的“本事”,讓曹操著實不痛快,如鯁在喉。第二年,邊疆代郡、上谷烏桓無臣氐等叛變,不得不派兒子曹彰出征代郡平反。

此時曹操最欣慰的事,莫過於是移民的問題。對於漢中曹操已經三次遷走了數十萬的人。“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八萬餘口”“遷五萬出居扶風,天水界”。三國時,天災人禍,勞動力極為匱乏,對曹操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此時曹操最把握的事,莫過於是戰馬的問題。曹操已經在得漢中之前,收拾了韓遂,馬超,控制了隴右。那裡有最好的戰略資源就是高大威猛的戰馬,如汗血寶馬。守關中,自己的馬隊得用其長,劉備若進入開闊地帶,正可一戰破之。

由於這些“憂事”“逼事”,讓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左支右絀,困不可忍,最終退保漢中。漢中得而失之,對曹操來說,真尤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持續兩年多的漢中之戰,以曹操的主動退兵而結束。漢中的戰略地位是很重要的,那曹操為何放棄呢?《資治通鑑》記載,法正說劉備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也就是說是曹操內部出了事,讓曹操覺得比漢中還要重要,所以不得不去處理那些“憂逼”的事。

此時曹操最頭疼的事,莫過於是立儲的問題。圍繞著曹丕和曹植誰是繼承人,曹操內部形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鬥爭已是白熱化。如果處理不好,直接影響到朝廷的穩定和自己一輩子辛苦掙來的曹氏地位。曹操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否則袁紹和劉表的故事就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重演。

此時曹操最惱心的事,莫過於是士氣的問題。定軍山一戰夏侯淵被斬,痛失主帥,諸軍奪氣,軍心不穩。史載:“是時新失元帥,軍心擾擾,不知所為。”再加上漢水一戰,趙雲的空營計殺的曹軍摸不著北。史載:“雲雷鼓震天,惟以強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此後糧道被截,糧草供應不到。

此時曹操最憂慮的事,莫過於是東吳的問題。曹操和孫權在合肥,濡須打的不可開交。儘管合肥張遼在逍遙津險勝孫權,但曹操不想東西兩線作戰。還有荊州虎視眈眈的關羽。兩線作戰,戰線太長,容易消耗國力。

此時曹操最棘手的事,莫過於是叛亂的問題。建安二十二許中叛亂,時關羽強盛,京兆金禕夥同少府耿紀等挾天子攻魏,南引關羽為援。想學曹操的“本事”,讓曹操著實不痛快,如鯁在喉。第二年,邊疆代郡、上谷烏桓無臣氐等叛變,不得不派兒子曹彰出征代郡平反。

此時曹操最欣慰的事,莫過於是移民的問題。對於漢中曹操已經三次遷走了數十萬的人。“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八萬餘口”“遷五萬出居扶風,天水界”。三國時,天災人禍,勞動力極為匱乏,對曹操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此時曹操最把握的事,莫過於是戰馬的問題。曹操已經在得漢中之前,收拾了韓遂,馬超,控制了隴右。那裡有最好的戰略資源就是高大威猛的戰馬,如汗血寶馬。守關中,自己的馬隊得用其長,劉備若進入開闊地帶,正可一戰破之。

由於這些“憂事”“逼事”,讓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左支右絀,困不可忍,最終退保漢中。漢中得而失之,對曹操來說,真尤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读史思辨
2019-05-29

漢中之戰,討論過很多回了。這場戰役是曹操有生以來親自上戰場的最後一役,就像他的詩中所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但是,這場戰爭的結束卻使他“烈士暮年,壯心已已。

公元219年3月,漢中之戰打響到最後一個階段,主帥夏侯淵戰死,坐觀長安的曹操決定親赴前線來與劉備做一個了斷。但是,戰況也不盡如人意,劉備躊躇滿志,甚至放話給魏軍:“漢中我志在必得,你曹操來了也改變不了什麼。”此後,曹劉雙方一直對峙未戰,但是漢中之戰的最後一個轉折點漢水之戰打響,曹操到達漢中陽平關之後,將大量糧草屯與北山之下,黃忠知道後去劫糧,在約定的時間趙雲沒見黃忠回來就帶領了十幾個人去查看情況,但是恰巧遇到曹軍大量人馬,趙子龍一身是膽,當曹軍追到趙雲營寨之時,他讓守將張翼敞開大門,偃旗息鼓,自己單槍匹馬面對曹軍,曹軍大驚,以為有埋伏停止了進軍,此時趙雲讓將士擊鼓進軍,將曹軍打的打敗,還劫了北山的糧草。

漢水之戰後,曹軍氣勢全無,前面主帥戰死,這又被劫了糧草,還有幾位大將戰死,王平等人又投降了,東北劉封又叫著攻打巴蜀東三郡,疲憊不堪的曹操,將漢中的老百姓遷走到三輔地區後,主動退兵,讓出了漢中之地。

在220年1月,曹操病死,也許在漢中之戰時,他的頭疼病就已經開始困擾他了,所以,曹操當時的身體情況也是一大原因。

醉美木渎
2019-07-06

曹公的政治生涯以赤壁之戰可以分為前後兩段,在赤壁之戰之前,曹公的志向是包舉宇內,併吞八荒,做一統天下的偉業。赤壁之戰之後,曹公明顯開始增加對內政的關注,進一步打牢曹氏家族對北方的統治基礎。漢中之戰,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公當兔子攆了半輩子的劉皇叔,在這一戰中揚眉吐氣,擊退曹操,保住了漢中,狠狠出了一口前半生的惡氣。

赤壁之戰讓原本天下無敵的曹操意識到,自己縱橫馳騁,無往不利的騎兵部隊,很難在溝壑縱橫的江南地區施展開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很難實現。同時事業受挫也讓曹操想到,他的威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往不利的戰績帶來的光環效應,一旦光環失色,自己很可能失去在朝廷的獨裁地位,因此為了鞏固曹氏在朝廷的統治地位,在一統華夏很難實現的前提下,他必須將更多精力放在內政上。

曹公的政治生涯以赤壁之戰可以分為前後兩段,在赤壁之戰之前,曹公的志向是包舉宇內,併吞八荒,做一統天下的偉業。赤壁之戰之後,曹公明顯開始增加對內政的關注,進一步打牢曹氏家族對北方的統治基礎。漢中之戰,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公當兔子攆了半輩子的劉皇叔,在這一戰中揚眉吐氣,擊退曹操,保住了漢中,狠狠出了一口前半生的惡氣。

赤壁之戰讓原本天下無敵的曹操意識到,自己縱橫馳騁,無往不利的騎兵部隊,很難在溝壑縱橫的江南地區施展開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很難實現。同時事業受挫也讓曹操想到,他的威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往不利的戰績帶來的光環效應,一旦光環失色,自己很可能失去在朝廷的獨裁地位,因此為了鞏固曹氏在朝廷的統治地位,在一統華夏很難實現的前提下,他必須將更多精力放在內政上。



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曹公發佈求賢令,明確提出唯才是舉,摒棄了東漢末年重視德行名聲的人才選拔辦法,甚至明確提出,你們那些和西漢名臣陳平一樣,喜歡過嫂子,收受過賄賂,聲名狼藉的才子,我都敢用,可以說是在人才使用上和世家大族的觀念唱反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接著秀肌肉,增加自己威望,展開了對關中地區的討伐,將馬超,韓遂,楊秋打的落花流水,重新找回天下無敵的光環。緊接著就是接受了和漢初名相蕭何一樣的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使禮儀待遇。

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曹公進軍濡須口,攻破東吳要地,殺東吳守將,震懾了一下東吳。在沒有取得重大軍事勝利的情況下,曹公命令漢獻帝再次給自己升了官,曹公晉位魏公,建魏國,地位在諸侯王之上,而且曹公在魏國可以設置官署百官,就像西漢初的諸侯王,魏國也成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作為曹魏的一代目,曹公把漢魏革命這輛車開進了快車道。

曹公的政治生涯以赤壁之戰可以分為前後兩段,在赤壁之戰之前,曹公的志向是包舉宇內,併吞八荒,做一統天下的偉業。赤壁之戰之後,曹公明顯開始增加對內政的關注,進一步打牢曹氏家族對北方的統治基礎。漢中之戰,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公當兔子攆了半輩子的劉皇叔,在這一戰中揚眉吐氣,擊退曹操,保住了漢中,狠狠出了一口前半生的惡氣。

赤壁之戰讓原本天下無敵的曹操意識到,自己縱橫馳騁,無往不利的騎兵部隊,很難在溝壑縱橫的江南地區施展開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很難實現。同時事業受挫也讓曹操想到,他的威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往不利的戰績帶來的光環效應,一旦光環失色,自己很可能失去在朝廷的獨裁地位,因此為了鞏固曹氏在朝廷的統治地位,在一統華夏很難實現的前提下,他必須將更多精力放在內政上。



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曹公發佈求賢令,明確提出唯才是舉,摒棄了東漢末年重視德行名聲的人才選拔辦法,甚至明確提出,你們那些和西漢名臣陳平一樣,喜歡過嫂子,收受過賄賂,聲名狼藉的才子,我都敢用,可以說是在人才使用上和世家大族的觀念唱反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接著秀肌肉,增加自己威望,展開了對關中地區的討伐,將馬超,韓遂,楊秋打的落花流水,重新找回天下無敵的光環。緊接著就是接受了和漢初名相蕭何一樣的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使禮儀待遇。

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曹公進軍濡須口,攻破東吳要地,殺東吳守將,震懾了一下東吳。在沒有取得重大軍事勝利的情況下,曹公命令漢獻帝再次給自己升了官,曹公晉位魏公,建魏國,地位在諸侯王之上,而且曹公在魏國可以設置官署百官,就像西漢初的諸侯王,魏國也成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作為曹魏的一代目,曹公把漢魏革命這輛車開進了快車道。



緊接著曹公把三個女兒塞給了漢獻帝,當上了皇帝的老丈人,連曹丕都變成了漢獻帝的大舅哥,在誅殺了伏皇后和他的家族後,曹操立即把自己的女兒升格為皇后,變成了正牌子國丈。

在穩定了自身地位後,曹操首次出擊漢中,他的初始目標是奪取關中,圖謀益州,消滅劉備,結果關中的地形讓曹操大傷腦筋,在憑著運氣拿下漢中後,曹操對於蜀中道路的艱險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在感嘆自己不知足後,改變策略,將消滅劉備變為佔領漢中把劉備暫時先封閉在巴蜀地區。

曹公原先認為漢中的張魯就是個宗教頭子,神棍一個,聽說漢中兵馬不行,認為這一仗會很快結束,結果漢中門戶陽平關的地形讓曹公嘆氣,漢中,巴蜀以山地為主,曹操的軍隊本不擅長山地戰,在幾次攻擊失敗後,曹操準備退兵,結果去接應的部隊走錯了道,跑到了陽平關張魯守軍的大營裡,守將嚇跑了,曹操輕易佔領了陽平關。張魯一聽陽平關丟了,就撒丫子跑了,曹操佔領了漢中,當時劉備剛剛佔領益州,有人勸曹操趁機拿下益州,結果曹操感嘆:

“人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乎?”

曹公的政治生涯以赤壁之戰可以分為前後兩段,在赤壁之戰之前,曹公的志向是包舉宇內,併吞八荒,做一統天下的偉業。赤壁之戰之後,曹公明顯開始增加對內政的關注,進一步打牢曹氏家族對北方的統治基礎。漢中之戰,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公當兔子攆了半輩子的劉皇叔,在這一戰中揚眉吐氣,擊退曹操,保住了漢中,狠狠出了一口前半生的惡氣。

赤壁之戰讓原本天下無敵的曹操意識到,自己縱橫馳騁,無往不利的騎兵部隊,很難在溝壑縱橫的江南地區施展開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很難實現。同時事業受挫也讓曹操想到,他的威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往不利的戰績帶來的光環效應,一旦光環失色,自己很可能失去在朝廷的獨裁地位,因此為了鞏固曹氏在朝廷的統治地位,在一統華夏很難實現的前提下,他必須將更多精力放在內政上。



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曹公發佈求賢令,明確提出唯才是舉,摒棄了東漢末年重視德行名聲的人才選拔辦法,甚至明確提出,你們那些和西漢名臣陳平一樣,喜歡過嫂子,收受過賄賂,聲名狼藉的才子,我都敢用,可以說是在人才使用上和世家大族的觀念唱反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接著秀肌肉,增加自己威望,展開了對關中地區的討伐,將馬超,韓遂,楊秋打的落花流水,重新找回天下無敵的光環。緊接著就是接受了和漢初名相蕭何一樣的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使禮儀待遇。

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曹公進軍濡須口,攻破東吳要地,殺東吳守將,震懾了一下東吳。在沒有取得重大軍事勝利的情況下,曹公命令漢獻帝再次給自己升了官,曹公晉位魏公,建魏國,地位在諸侯王之上,而且曹公在魏國可以設置官署百官,就像西漢初的諸侯王,魏國也成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作為曹魏的一代目,曹公把漢魏革命這輛車開進了快車道。



緊接著曹公把三個女兒塞給了漢獻帝,當上了皇帝的老丈人,連曹丕都變成了漢獻帝的大舅哥,在誅殺了伏皇后和他的家族後,曹操立即把自己的女兒升格為皇后,變成了正牌子國丈。

在穩定了自身地位後,曹操首次出擊漢中,他的初始目標是奪取關中,圖謀益州,消滅劉備,結果關中的地形讓曹操大傷腦筋,在憑著運氣拿下漢中後,曹操對於蜀中道路的艱險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在感嘆自己不知足後,改變策略,將消滅劉備變為佔領漢中把劉備暫時先封閉在巴蜀地區。

曹公原先認為漢中的張魯就是個宗教頭子,神棍一個,聽說漢中兵馬不行,認為這一仗會很快結束,結果漢中門戶陽平關的地形讓曹公嘆氣,漢中,巴蜀以山地為主,曹操的軍隊本不擅長山地戰,在幾次攻擊失敗後,曹操準備退兵,結果去接應的部隊走錯了道,跑到了陽平關張魯守軍的大營裡,守將嚇跑了,曹操輕易佔領了陽平關。張魯一聽陽平關丟了,就撒丫子跑了,曹操佔領了漢中,當時劉備剛剛佔領益州,有人勸曹操趁機拿下益州,結果曹操感嘆:

“人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乎?”


不願意趁機拿下益州,一般認為這是曹操的失誤,說曹操雄心不在,但是在小編看來曹操是明智的,曹操北方部隊以騎兵見常,攻打陽平關就像狐狸吃刺蝟一樣無處下口,不是運氣好,連漢中他都拿不下來,現在你讓曹操帶著這支部隊去打地形複雜,士卒則更加精銳,自己一方後勤補給更困難的蜀地,曹操更加沒有把握。

根據曹公此時的做事風格,就是打一場勝仗甭管大小,先給自己升一次官,雖然自己口銜天憲,但是升官總要有勝利的加持才顯得名實相符,現在有了漢中的勝利,曹公已經可以再給自己狠狠升一次官,而且事實上曹公也是這樣做的,返回鄴城後,曹操升為魏王。

接著曹操征討了一次孫權,返回後曹操再次提高待遇,完全享受和漢獻帝一樣的禮儀,此時,皇位對於曹操來說是伸手就可以拿的,但是曹操忍了下來要做周文王。

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接著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二次征討漢中,這也是曹操最後一次出征,對於此時的曹操來說,能重新從劉備手中奪回漢中,把劉備困在蜀地已經是這位暮年英雄的最高目標了,結果漢中的地形再次難住了曹操,這次沒了上次的運氣,久攻不下,後勤補給困難,士兵吃不飽就跑路,帶著遺憾曹操返回了鄴城。

曹公的政治生涯以赤壁之戰可以分為前後兩段,在赤壁之戰之前,曹公的志向是包舉宇內,併吞八荒,做一統天下的偉業。赤壁之戰之後,曹公明顯開始增加對內政的關注,進一步打牢曹氏家族對北方的統治基礎。漢中之戰,發生在建安二十三年,被曹公當兔子攆了半輩子的劉皇叔,在這一戰中揚眉吐氣,擊退曹操,保住了漢中,狠狠出了一口前半生的惡氣。

赤壁之戰讓原本天下無敵的曹操意識到,自己縱橫馳騁,無往不利的騎兵部隊,很難在溝壑縱橫的江南地區施展開來,短時間內統一天下很難實現。同時事業受挫也讓曹操想到,他的威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往不利的戰績帶來的光環效應,一旦光環失色,自己很可能失去在朝廷的獨裁地位,因此為了鞏固曹氏在朝廷的統治地位,在一統華夏很難實現的前提下,他必須將更多精力放在內政上。



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曹公發佈求賢令,明確提出唯才是舉,摒棄了東漢末年重視德行名聲的人才選拔辦法,甚至明確提出,你們那些和西漢名臣陳平一樣,喜歡過嫂子,收受過賄賂,聲名狼藉的才子,我都敢用,可以說是在人才使用上和世家大族的觀念唱反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接著秀肌肉,增加自己威望,展開了對關中地區的討伐,將馬超,韓遂,楊秋打的落花流水,重新找回天下無敵的光環。緊接著就是接受了和漢初名相蕭何一樣的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使禮儀待遇。

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曹公進軍濡須口,攻破東吳要地,殺東吳守將,震懾了一下東吳。在沒有取得重大軍事勝利的情況下,曹公命令漢獻帝再次給自己升了官,曹公晉位魏公,建魏國,地位在諸侯王之上,而且曹公在魏國可以設置官署百官,就像西漢初的諸侯王,魏國也成為事實上的國中之國,作為曹魏的一代目,曹公把漢魏革命這輛車開進了快車道。



緊接著曹公把三個女兒塞給了漢獻帝,當上了皇帝的老丈人,連曹丕都變成了漢獻帝的大舅哥,在誅殺了伏皇后和他的家族後,曹操立即把自己的女兒升格為皇后,變成了正牌子國丈。

在穩定了自身地位後,曹操首次出擊漢中,他的初始目標是奪取關中,圖謀益州,消滅劉備,結果關中的地形讓曹操大傷腦筋,在憑著運氣拿下漢中後,曹操對於蜀中道路的艱險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在感嘆自己不知足後,改變策略,將消滅劉備變為佔領漢中把劉備暫時先封閉在巴蜀地區。

曹公原先認為漢中的張魯就是個宗教頭子,神棍一個,聽說漢中兵馬不行,認為這一仗會很快結束,結果漢中門戶陽平關的地形讓曹公嘆氣,漢中,巴蜀以山地為主,曹操的軍隊本不擅長山地戰,在幾次攻擊失敗後,曹操準備退兵,結果去接應的部隊走錯了道,跑到了陽平關張魯守軍的大營裡,守將嚇跑了,曹操輕易佔領了陽平關。張魯一聽陽平關丟了,就撒丫子跑了,曹操佔領了漢中,當時劉備剛剛佔領益州,有人勸曹操趁機拿下益州,結果曹操感嘆:

“人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乎?”


不願意趁機拿下益州,一般認為這是曹操的失誤,說曹操雄心不在,但是在小編看來曹操是明智的,曹操北方部隊以騎兵見常,攻打陽平關就像狐狸吃刺蝟一樣無處下口,不是運氣好,連漢中他都拿不下來,現在你讓曹操帶著這支部隊去打地形複雜,士卒則更加精銳,自己一方後勤補給更困難的蜀地,曹操更加沒有把握。

根據曹公此時的做事風格,就是打一場勝仗甭管大小,先給自己升一次官,雖然自己口銜天憲,但是升官總要有勝利的加持才顯得名實相符,現在有了漢中的勝利,曹公已經可以再給自己狠狠升一次官,而且事實上曹公也是這樣做的,返回鄴城後,曹操升為魏王。

接著曹操征討了一次孫權,返回後曹操再次提高待遇,完全享受和漢獻帝一樣的禮儀,此時,皇位對於曹操來說是伸手就可以拿的,但是曹操忍了下來要做周文王。

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接著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二次征討漢中,這也是曹操最後一次出征,對於此時的曹操來說,能重新從劉備手中奪回漢中,把劉備困在蜀地已經是這位暮年英雄的最高目標了,結果漢中的地形再次難住了曹操,這次沒了上次的運氣,久攻不下,後勤補給困難,士兵吃不飽就跑路,帶著遺憾曹操返回了鄴城。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零下十度买了地
2019-05-29

古代打仗,如果一方主動撤退,基本上就是後勤補給的原因,糧草供應不上來了。

漢中之戰,轉折點並非是定軍山戰役曹軍的失敗,而是之後曹操親率大軍與劉備在漢水形成對峙後,曹軍的後勤供應出現了大問題:

1,由於祁山大道上曹休沒能肅清馬超的軍隊,使這條主要的運糧大道屢次遭受馬超攻擊而中斷。曹操的糧草被迫改走褒斜道,這是條艱難小路,運糧速度難以提高,對漢水邊的曹操大軍而言是個巨大隱患。

2,為解決後勤不暢,曹操在前線囤積了大量糧草,但被劉備部下黃忠趙雲偷襲得手,損失了很多糧草。

3,而劉備一方的糧草卻從益州源源不斷的運來,曹操未能成功阻止糧道。

所以曹操考慮之下決定撤軍,完全是一名優秀指揮官該有的判斷力。

從漢中之戰可以看出,地形對古代戰爭的重要程度。一旦戰局往對峙方向發展,地形有利一方就佔據了後勤主動。曹軍這次失敗的教訓沒有白付,之後在滅蜀國戰役中,司馬氏的軍隊選擇快速通過漢中,再不給對手用僵持拼後勤的機會了。

你很社会i78806660
2019-05-29

在《三國演義》中,有非常多著名的戰役,三個國家,在近百年的時光裡不停地互相發動戰爭,其精彩程度也被數眾多史學家的關注。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實力相當,曹操為何主動退兵?

而三國中有這麼一場戰爭,是十分引起讀者懷疑的,那就是在漢中的時候,劉備與曹操展開的一場大戰,相傳在那個時候,劉備已經得到了四川,取得劉璋的盤的劉備實力大增,於是整頓軍隊,準備和曹操決一死戰。漢中作為劉備和曹操軍事集團的一箇中間點,雙方都想爭奪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於是他們分別在漢中集結了百萬軍隊,漢中之戰的結果卻引起了許多史學家的討論,他們有的認為漢中之戰是劉備和曹操打了平手,也有相當一部分多的人認為漢中之戰,劉備表面上打贏了。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實力相當,曹操為何主動退兵?

因為在漢中之戰快結束的時候,曹操已經想要退兵,也就是說,這場戰鬥的結果是劉備不戰而勝。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於劉備實力對等的曹操為什麼會選擇主動退兵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由於漢中離中原有一段的距離,曹操要與劉備爭奪漢中,則必須將戰線拉長,所以軍需補給需要一直的從中原往漢中運輸,這樣的話長久下去是堅持不住的。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實力相當,曹操為何主動退兵?

所以在雙方相持階段,曹操是很吃虧的。在最後在短時間內不能取勝,所以曹操才被迫退兵,第二點可能是內因,因為當時曹操當政的時候,朝廷中非常多的人反對他。雖說曹操已經掌握了軍事大權,還有擔任丞相之職,不過朝廷中的許多漢臣,始終反對曹操,所以總體來說,曹操的後方是極不穩定的,如果自己一個人長期外出作戰,後方沒有人鎮守,則肯定會生出亂子來。

漢中之戰,劉備和曹操實力相當,曹操為何主動退兵?

所以在長期的持久戰中,曹操肯定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才不得已不退兵。由此可見,劉備可以說是撿了一個大便宜,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曹操的後方極其穩定的話,那麼漢中之戰誰輸誰贏還是不一定的,憑藉者曹操在北方多年的征戰打下來的軍事基礎,我相信長久下去,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