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10 個回答
斯幽说历史
2019-05-06

中國古代講究死者要厚葬,這既是對死者的敬重,也是對文化的傳承。

在古代,尤其是皇帝駕崩後,那可是要舉行國葬的,場面十分隆重,陪葬品也十分多。皇家陵墓的眾多價值連城的陪葬品肯定會吸引到一些盜墓賊,為了防止陵墓被盜,經常都會有守陵人來看管陵墓。

那麼清朝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為他們守皇陵,這些守陵人的工資又是誰給的呢?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康熙墓)

大清滅亡後,守陵人都是哪些人?

清朝從1616年建立政權,到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政權滅亡,前後總共經歷了差不多三百年。

這幾百年,清朝的統治早已在中華大地根深蒂固,滿人也不只是在東北地區活躍,中原的滿人也是越來越多。

清朝滅亡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辛亥革命後,革命黨兵圍紫禁城,當時只有6歲的溥儀,又怎麼敢奮起反抗,最終與革命黨達成協議,溥儀可以退位,不過民國政府也要確保溥儀生活用度一如既往,這就是所謂的優待政策。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清東陵)

由於是沒有流血的政變,所以滿清貴族都保留了下來,沒有受到什麼大的傷害,而且亡國的溥儀還有一些權利。

那時候,看守皇陵的人,其實還是溥儀派去的,民國政府對這一件事也無所謂,畢竟守陵與政治沒什麼大的關係。

到了1924年,溥儀離開紫禁城後,皇陵的守陵人就不再是溥儀派去的了。而是一些滿清貴族中的人自願去守陵,或者是他們請別人去守陵。不過後來還是發生了群英殿盜墓的事。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守陵人的工資

守陵人往往是出於對死者的敬重才去的,但是敬重不能當飯吃,他們每天在那裡守陵,也沒有其他收入,人總要吃飯,那麼在大清滅亡後,守陵人工資是從哪來的呢?

溥儀還在紫禁城時,那當然是溥儀給這些人發工資了。溥儀當時的優待政策,史書記載,民國四年給溥儀的生活費是白銀二百四十多萬兩,這足夠溥儀給宮女太監、守陵人發工資了。

那麼溥儀去了東北建立偽滿政權後,守陵人的工資又是從哪來的呢?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康熙墓)

其實一個守陵人的工資並沒有多少,當時滿族大臣隨便哪一個都可以拿出那點錢。溥儀去了東北後,守陵人的工資往往是幾位滿人貴族共同擔負。不過後來久而久之,孫殿英盜墓後,守陵人也就不復存在了。

到了今天,為了確保陵墓完好,裡面的文物不丟失,政府的法律制度就是最好的守陵人。

史之策
2019-05-05

守陵人守的是一種信仰,守的是一方祖輩先人。清朝沒有滅亡的時候,工資肯定都是清政府發放。那麼清朝滅亡之後,為何仍然還有守陵人?他們的工資誰給發?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守的是一方信仰

其實守陵人的傳統由來已久,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設立了守陵人的職務。據說當年項羽火燒阿房宮之後,準備帶人去挖了秦始皇的墳。

沒想到半路被守陵人阻擊不說,甚至還出現了白起還魂的情況。據說後世守衛秦始皇陵的是蒙恬的後人,之後由於戰亂,漸漸的也消失了蹤影。那麼清朝的皇陵怎麼回事?

清朝剛入關的時候,在關內還沒有陵墓,只有關外的三個祖陵,即福陵、昭陵、永陵。埋的分別是太祖、太宗和四個遠祖,其中建造最早的是埋有四個遠祖的永陵。

永陵建立的時候,當時還沒有清朝,不過他們已經設立了守陵人的職業。主要是由愛新覺羅氏來擔任,一直傳到清朝入關之後,變成了守衛三個陵墓的工作。

他們平時的主要工作並不僅僅是看守陵墓,畢竟當時清政府地位在那裡,也很少有哪個不開眼的賊會去盜墓。主要是負責另外兩項工作——祭祀和運轉。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因為古人認為祖先有靈,後世子孫希望能夠得到祖先的保佑。於是在每年的特定季節,都會舉行大規模的祭祀。因此就需要有特殊人員提前準備,所以說規模最大的時候,清朝有3000多名守陵人。

清朝康熙年間,甚至還在永陵設置了總理衙門。而且官職設置合理,分工非常的明確,因此也保障了多次祭祖的工作。後來關內也有了陵墓,比如清東陵這些地區也多了守陵人的職業。

不過相對於關外的守陵人,關內的守陵人似乎只是把他們當成一種工作。因為關外的守陵人基本上都是世襲,對他們來說守陵是一種榮耀。即使沒有工資,他們也都會一直做下去。

守陵人的工資誰來發?

當然在清朝的時候,守陵人的工資基本上都是由清政府發放。不僅僅是工資上面有優待,而且其他方面的待遇也非常不錯。

比如說自從清西陵建立之後,清政府就在此地設置了七八個不同分工的衙門。小到每一個點,都有著對應的工人。比如說面匠、糖匠、酒匠等等無比瑣碎的東西,都會有專門的衙門特殊管理。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基本上這個人幹什麼工作,一輩子都是這個工作了。甚至有可能到了後代,都會延續這種工作。而且搬過來的守陵人,都會被分到一處三分三的小院(寬×長),這也是一畝三分地的由來。

而且為了方便子女的教育工作,清政府甚至在此地設立了學校。除了和正常滿族私塾一樣的滿漢雙文,他們平時還需要學習有關於祭祀的很多東西。畢竟他們成年之後,需要接任祖輩的工作。

由於他們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再加上平時工作也不多,因此養出來了一大批的懶漢。除了祭祀的時候之外,平時都是非常清閒。這些人沒事遛遛鳥、喝喝茶,可謂是非常快活了。

而且這些守陵人的後代,一出生就要被上上戶口。因為上了戶口之後,享受的可是朝廷7品官的待遇,也就是現在的正處級。有了戶口之後,就要享受國家的各種補貼。

後來清政府滅亡之後,有關於守陵人的管理越來越混亂。不過仍然留下來了一批人,負責守陵工作。再加上當時清政府和民國政府簽訂的條約,原先清政府的很多開支,都是由民國政府來買單。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所以這個時候的守陵人,他們的工資都是由民國政府發放。不過相對於清朝沒有滅亡之前,工資則是要少得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幹這種工作。

後來他們為了生計,有一段時間給溥儀寫過信,希望可以開發一部分的陵墓地,當然不是挖墳,就是在上面種地。再過分一點的,竟然監守自盜,倒賣陪葬品。

雖然不是非常珍貴的陪葬品,畢竟比較珍貴的都在裡面,不過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再加上一些陪葬品外流,吸引了一大批的盜墓賊。到了孫殿英偷盜清東陵的時候,守陵人只有幾十人。

據說如今竟然還有守陵人,不過也只剩下了幾戶人家。他們的工資沒有人會給他們發放,支撐他們的也只不過是一種信念。

坑爹史册
2019-05-08

作者:金滿樓

1928年7月,盜匪式的軍閥孫殿英借駐防遵化一帶時幹了一票大案,史稱“東陵盜寶案”。

據記載,孫殿英所部在幹下這事時,是以演習為名義,然後將東陵守陵人等全部趕走,劃上封鎖線,然後從容盜墓。

這裡,也許有人要問,清朝不是已經覆亡了嗎,怎麼還有守陵人員呢?

這事還得從辛亥年說起。在當年的南北議和談判中,根據清帝退位協議,上面清楚地寫明:民國政府負有保護清東陵、西陵等皇家陵園的責任。

當然,民國年後是軍閥亂戰、政局不穩,即便民國政府有心,也實在是無力保護。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而溥儀的遜清小朝廷那更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就算他們想保護祖先的陵寢,實際上也是辦不到的。

也正因為如此,在孫殿英盜墓之前,無論清東陵還是清西陵或者其他皇家陵寢,各種偷竊盜賣行為可謂屢見不鮮。

如孫殿英盜寶案發後前去查看的大臣寶熙向溥儀報告的,各陵寢的松柏樹木大多被翦伐偷竊,根本無法制止;

就連陵寢本身的寶城、明樓裡的祭器物品乃至殿宇門窗用具(都是好木料)等,也多被偷盜搶劫,甚至不乏監守自盜的情況。

試想,如果清朝還在的話,類似的盜竊行為那可都是死罪,可這時,誰理他!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那麼又有人問了,既然各陵寢有守陵人,為什麼還會發生這種偷盜劫掠的行為?

原因很簡單,民國政府答應給遜清小朝廷每年500萬銀元的費用,從未得到執行。也就袁世凱在時還象徵性給了一兩百萬,之後就再未付過一分錢。

這樣一來,民國政府既不兌現保護前朝陵寢的責任,也不付錢給遜清小朝廷,那溥儀他也沒錢啊,守陵人的工資都發不出,為了生存,能不監守自盜嗎?

很多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最終的結果是,那些守陵人,反而成了難防的家賊。

所以說,國家還得統一還得強大,不然各種怪事層出不窮,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您看,現在各朝陵寢不是保護得很好,還可以創收收門票呢!

是阿史啊
2019-05-04

守皇陵的人也算是一種職業,而且世代相傳,一輩一輩傳下來。就算大清滅亡了以後,他們也是在遵守著祖訓,守衛著皇陵。

他們大多是忠心的老臣或者老臣的子孫後代,也沒有人給俸祿。但是後期也沒什麼人守了,守陵的人再厲害,也抗不過槍桿子。

國民政府也曾經保護過皇陵,但是時局動盪不安,連自己都快要保不住了,哪還有精力去保護皇陵。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老祖宗。

所以後來東陵被盜,把無數珍寶當陪葬品的老佛爺也被孫殿英拉出來,當成了一具普通屍體,甚至還有人侮辱屍體。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历史知事
2019-05-05

靠信念活著的人,不需要什麼工資的。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一共有10個皇帝,其中9個分別葬入清東陵和清西陵的皇陵,最後一個溥儀葬在了私人運營的陵園;10個皇帝之外的皇太極和努爾哈赤,則葬在了關外,稱為“關外三陵”。

關外三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在滿洲老家赫圖阿拉(滿語意為“橫崗”),還建有埋葬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還有3座後陵。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為清朝守墓的人,其實都是清朝真正的忠臣。不得不說,這個王朝的忠臣真的挺多的。

各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忠臣。宋朝滅亡後,10萬軍民跳海自殺,為宋朝殉葬;元朝滅亡後,大多數的讀書人也選擇殉節或者隱居,朱元璋為此殺了不少人;明朝滅亡時,崇禎皇帝以下,殉節而死的人超過萬人。

清朝滅亡時,人心盡失是真實的歷史現象。可是為清朝殉節的人,也實在是超出人們想象。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 閩浙總督鬆壽,率領清軍拼死抵抗革命軍,失敗後吞金自殺;

  • 西安將軍文瑞,帶領滿城清軍抵抗革命軍,失敗後投井自殺;

  • 擔任閒職的愛新覺羅黃帶子也有載穆、德祜自殺的;

  • 漢人高官中,也有殉節的,如江西巡撫馮汝騤,被江西革命軍禮送出境,然後走到九江服毒自殺;山西巡撫陸鍾琦,被山西革命軍滿門抄斬。

  • 清朝滅亡多年,懷念清朝要求復辟的有張勳、康有為等人,懷念清朝自盡而死的還有王國維樑濟等學界名人。

到今天,給清朝招魂的人還不少。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有一支專門的守陵人隊伍。清永陵公元1606年建成之時,就駐紮了一個完整守陵隊伍,最高峰時達到3000人。清代守陵有著一套完整的體系,守陵人除了看護陵墓,其他兩項重要任務就是準備祭品。守陵人分工明確,有人專職負責飼養牛羊,有的專職負責釀酒。到了康熙年間,在永陵設立總理衙門,專職負責陵墓守衛,而且設置了總管1員、翼長2員、八旗滿洲防禦16員、筆貼式2員、領催4員、馬兵75名等等。

清朝滅亡之後,這些守陵人的工資有人給發嗎?他們會不會玩忽職守甚至監守自盜呢?

按照《清帝退位優待條件》的規定,民國政府撥付專門自己為清朝守靈經費,並且派出軍隊保障清朝陵寢的安全。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可是,1917年6月,張勳支持下,清朝的遺老遺少一起背叛了民國。從法理角度說,民國有權不再提供清帝退位的一切優待條件,但為了獲取清朝遺族的支持,還是維持了現狀。

到了1924年,革命性更強的馮玉祥發動政變控制北京,驅逐了故宮中的溥儀。自此,清朝的活人沒人管了,死人自然有可能會遭遇更可怕的災難。

不管是清東陵清西陵還是關外三陵,都在遠離城市的窮鄉僻壤、偏遠山區。民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自然有很多人鋌而走險落草為寇,為了生存,打皇陵的主意實屬正常。清朝皇陵的一些守陵人,工資領不到,待遇也給不了,甚至個人安全都成問題,就開始監守自盜。一開始守陵人只是把皇陵中的樹木石材賣給別人當建材,到了後來主動請盜墓團伙前來作案。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沒想到,守陵人和土匪、盜墓團伙的小動作,最終釀成了孫殿英東陵盜墓的大案子。

當年清室讓位時,東陵不僅設有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而且還有旗兵、綠營兵駐陵守護,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軍閥手中。護陵大臣名存實亡,常不在官署,不僅不能有效保護陵墓,反而串通他人,倒賣財物。於是,對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到現在,還有一些守陵人在皇陵邊上生活,與其說他們是守護祖宗陵寢,不如說是靠著祖宗給自己佔的這篇好地,土裡刨食兒。他們其實都是普通的農民。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不過,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守陵人的一些祭祀的“行為藝術”也成了陵墓旅遊的一個重要賣點,姑且也叫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岳飞的飞
    2019-05-07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的皇家陵墓是與世隔絕的聖地,清朝統治者特別注重對皇家陵園的看管與守衛。

    清朝統治者認為,皇陵是蟠龍臥虎之土、蘊藏王氣之地。

    清朝皇家修建陵墓,都是從全國各地遍選優良質地、華美材料。

    清朝皇家陵墓建築富麗堂皇,殉葬品也是奢華無比。

    清朝皇族對陵墓極其重視。民國時期,東陵被盜,清朝遺老遺少選出代表,火速趕往東陵,重新安排遺骨安葬。

    清朝皇家確實非常重視陵墓的守衛工作,因此誕生了一批特殊人員——守陵人。

    守陵人守的是對祖先的敬畏,守的是信念的執著,守的是對兒孫的祈願。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祖先充滿敬畏

    清朝不用活人殉葬,而是派遣活人看護陵墓。清朝的守陵人絕大部分出身於愛新覺羅家族。

    清朝統治者和守陵人都認為,祖先為他們創立了基業、打下了江山,所以,後代要尊敬祖先。

    守陵人擔負了不少職責,最基本的職責是不讓陵墓被人損壞、更不能讓陵墓被人盜掘。

    清朝的守陵人要保證正常祭品供奉、擺放整齊,發現腐敗祭品,必須及時更換。

    皇家祭祀祖先時,守陵人必須早早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生活安排、以及祭拜秩序。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信念的堅定執著

    因為有地位才有資格擔當守陵人,所以,守陵人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為自豪,守陵人會把守好陵墓看成是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守陵人總是把守護好皇家陵墓,當成無上光榮。

    守陵人總是把做好每一次祭拜活動,當成自己聖神的任務,也當成自己巨大的業績。

    守陵人一度成為清朝愛新覺羅家族羨慕的職業,很多人爭著去當守陵人,最高峰清朝皇家陵墓擁有3200多名守陵人。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對兒孫的美好祈願

    清朝皇室和普通百姓一樣,信奉祖先有靈,可以保佑子孫幸福、安康、發達。

    為了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護,每年特定時間、每逢重大事項,都會舉行祭拜活動。

    守陵人精心組織每一次祭拜活動,就是真誠希望祖先在天之靈,庇護子孫不遭受傷害,保佑子孫平安健康、富裕充盈、江山永固。

    因為對祖先魂靈充滿希望,所以守陵人兢兢業業、常年堅守陵墓;清朝皇室對守陵人也不薄待。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統治時期,清政府給守陵人發放不菲的俸祿,也給予相當不錯的政治地位,都能享受到縣令一樣的待遇。

    清政府在陵墓所在地設立專門的衙門,管理陵墓事務,當然也就享受衙門官場的待遇。

    每一個守陵人都擁有一畝三分地的小院子。

    守陵人經濟條件優裕,空閒時間很多,工作人員綽綽有餘,所以,守陵人大部分時候都是十分自在、十分舒服的。

    清政府滅亡後,根據民國政府所作出的承諾,守陵人的工資津貼全部由民國政府保障提供。

    民國混亂時期,有少數守陵人蔘與土匪或者軍閥的盜墓活動,以獲取不義之財。

    隨著收入越來越少,守陵人的生活越來越艱難,大部分守陵人不再守陵,而是另尋謀生之路。

    但是,直至現在,還有幾十個愛新覺羅後裔,憑著傳統觀念的支撐,仍然在為清朝皇帝守陵,他們聚集在一個叫永陵鎮的地方。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現代守陵人基本上都是歲數較大的老人,生活來源主要是政府發放的津貼、以及他們在屬於陵園的土地上耕種所帶來的收穫。

    在僅存的守陵人的血液裡,頑強地流淌著傳統文化的精粹,始終活躍著期盼子孫幸福發達的美好願望。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梦回伍千年
    2019-05-06

    《左傳•成公十三年》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就是說“一個國家裡的所謂重大事務,就是祭祀祖宗神靈與戰爭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在我國古代長達5000年的歷史上,祭祀先輩一直是一個家族傳承的使命,勿忘先輩血食已經深深的嵌在了我們中華兒女的心中,這還只是普通人的想法,皇族更是把這種想法上升到極致。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傳聞中有蒙姓後裔守陵人守護秦始皇陵。漢朝為了守護皇陵,不惜在陵墓周邊建城,然後遷外地富戶落戶作陪。唐朝也有傳聞,說是唐高宗李治死後,鐵勒族契芘為感謝李治的恩情,遷自己的一支後裔在乾陵周邊為李治守陵。

    由此可見,守陵一說不是清朝特有的文化,是中華大地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之一。


    清朝有三大陵墓群,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每個陵墓周邊都安置有守陵人,代代相傳,當然這些守陵人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必須是宗室親貴,或者是天子遠親。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前面也說到了,一個國家的大事,包含的就有祭祀祖宗,那麼守陵人的工作一就是防止破壞和陵墓被盜,第二就是提供和保管祭品。朝廷每年會有多次派官員來祭祀祖陵,守陵人都要提前準備好祭品,打掃祭祀人員的住宿,也算是特殊的公務員。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滅亡後,因為清朝的順利退位,滿清貴族的利益大部分得到保證,有很多遺老遺少,很大一部分遠避他鄉,還有一部分隱藏了起來,最後有一部分就回到了祖陵所在地。當然清朝陵墓大多被軍閥盜挖,不過盜挖後一般都有滿清遺老會進行收斂,然後從新封土。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至於工資問題,朝廷在世時,肯定是清朝朝廷進行發放,甚至比一般的八旗子弟還要豐厚,世代相傳。清朝滅亡後,肯定是沒有工資了,但是當時天下大亂,守陵一是為了信仰,二何不是躲避戰亂的一種方法呢。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孤獨寂寥的守陵人)

    最後來說,清朝存在時,之所以有人守陵是因為工作需要,當然也有工資。清朝滅亡後,就是一種必要的信仰,時值天下大亂,出去又能落到什麼好呢?雖然沒有工資了,但守著祖宗陵墓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有信仰的生活呢。

    浩瀚文史
    2019-05-05

    中國古人有自成一套的風俗習慣,比如人逝世後會進行土葬,就連哪些皇親國戚也不例外,不但要厚葬,陵墓還要有人守陵。以清期為例,在滿清入關後,不僅僅修建了規模恢宏了陵墓,還要專門請來一支隊伍負責照看這些陵墓的安全,避免被別人破壞甚至盜墓。這支隊伍,被稱作守陵人。

    據《興京縣誌》記載:除了豬牛羊這些祭品,大祭所需的東西還有很多。為保證祭祀祭品的需要,守陵人進行了更為細緻的分工,有的專門負責養牛羊,有的專門負責釀酒,製糖、做醬、磨粉、養鷹、養鳥等工作也都有專人負責。為了保障祭品供應,一個守陵人一輩子只幹一個“工種”。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守陵人的內部結構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分設了八個部門,這八個部分分別負責了守陵人的各項任務。包括陵墓平時的管理清掃和祭典等。逢年過大節氣的時俠,清朝的皇帝、皇族會來皇陵祭拜祖先,這時侯守陵人就需要做好接待工作了。包括準備好祭祖所需要的各種物品,以及安排好隨行人員的住宿問題。 所以守陵人的分工是非常細緻的。他們的職位雖然不是爵位,但是清朝廷每年都會給予守陵人一定的俸祿,也就是工資。

    清朝時,守陵人的身份可以說是“皇族公務員”,清政府會給每戶分一處小院,一般住戶是三分三為基準,三分三指小院的寬度乘以長度的面積,“一畝三分地”的說法便來源於此。

    位於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這裡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以及清朝遠祖肇、興、景、顯四祖的永陵。這就是清朝的關外三陵,是清朝統治者的祖陵。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的守陵人一般是姓愛新覺羅的滿族皇親國戚,哪些被降級犯過錯的皇室人員就會被罰去當守陵人。通常來說,每年的清明、鬼節、冬至、歲末是四大祭,每月初一十五是二十四小祭。這些守陵的村民都會像過節一樣提前備好豬牛羊等祭品,等著皇帝來祭祖。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幾位皇帝都曾前來祭過祖。

    清朝滅亡後,關外三陵的守陵人散落在附近的村子,如永陵、下營子、嘉禾等,這裡也成了愛新覺羅氏最後的聚居村落,他們作為清朝滅亡後的皇陵守陵人,誰會給他發工資呢?

    清朝滅亡後,給守陵人發工資的是民國政府

    清朝的滅亡,意味著這些守陵人“下崗”了,但是還有人幫他們“買單”,那就是民國政府,未代皇帝溥儀退位時滿清政府是和民國政府簽有合約的。當然了,這工資可沒有原來那麼豐厚了,這也導致了有好些守陵人不願意幹了,從而去另謀出路,只留下少部分的守陵人還在“堅持崗位”。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留下來的守陵人,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他們已經與這個社會融合為一體,生活習慣與周邊漢人沒有兩樣,也就是說,該到節氣祭祖的時侯他們一樣會像平常人一樣祭祖,只不過他們祭的是自己的直系祖先,已沒有人去祭皇陵了。

    不過也有一些過分的事件發生,因為無人管轄,竟然有守陵人監守自盜,倒賣陪葬品的事件發生,周邊的人聽說後,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的盜墓賊來光顧,比如民國時期的專業盜賊孫殿英,就曾經光顧過清東陵守陵。

    據說現在在新賓縣的永陵、下營子、嘉禾、上夾河、下房子等地均有守陵人後裔居住。不過經歷了多年的歲月變遷,這裡的守陵人已被漢人同化,他們的後代與當地居民無異,也從事農耕播種的日子。不過村裡的年輕人願意呆在家鄉的很少,他們更多是選擇去外地讀書、工作,或在城市安家落戶了。

    我是越关
    2019-05-05

    雖然守陵人守的是一種信念,但他們也是普通人,也需要衣食住行,所以維持生活的經濟收入也是必須要有的。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入關之前,已經有三座帝王陵建在了關外,即努爾哈赤的福陵、皇太極的昭陵,以及清朝皇帝遠祖的永陵。清朝入關之後,除了溥儀之外,9位皇帝分別分別葬在了清東陵和清西陵。

    這些皇陵規模巨大,裡面陪葬有數以萬計的珍寶,為了防止陵寢被盜,歷代的帝王都會派遣守陵人守衛陵墓,為此清政府也建立了完整的護陵制度。

    關外三陵的管理機構為“三陵總理事務衙門”,等級與六部並列,主要負責關外三陵的安保、祭祀和修善工作。陵園內有一支較大規模的護衛隊,巔峰時人數達到了3000人,一旦有不法人員進入陵園400步以內,他們可以隨時射殺。清朝末年,陵園的安保工作交給了盛京副都統。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東陵和清西陵分設了東、西陵承辦事務衙門,這個機構的規模要遠遠大於關外三陵衙門。

    以西陵衙門為例,清政府一般在易縣派遣皇族後裔為總理大臣,統一管理陵區內所有事務。在西陵衙門之下,又設有內務府、禮部、工部等機構,它們各自負責陵園內的修善、祭祀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泰寧鎮總兵衙門的11營兵馬負責陵園內的安保工作。乾隆時期,清西陵的看護人員就已經達到了一萬人。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守陵人的工資

    清朝時期,守陵人的工資毫無疑問是清政府發放。當守陵人來守陵時,清政府首先會給每戶人家分一處小院,並且給他們統一建造房屋。

    守陵人到了陵園定居後,他們不用從事勞動生產,而且一旦生育了子嗣,可以立刻報告給園區內的內務府。內務府登記之後,每個孩子每年可以領取三兩銀子四斛米,成年後擔任差事時薪資也會增加。

    道光皇帝之前,清朝國力穩定,國庫資金也相對充足,守陵人的工資也會按時發放。但自從道光皇帝之後,清政府開始走下坡路,守陵人的工資也就逐漸減少,甚至開始拖欠。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為了生計,一小部守陵人分開始學習漢人種地。但大多數守陵人已經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性格,他們根本不願意像漢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於是開始砍伐陵區內的樹木,甚至一些膽子大的人開始盜賣陵區內的貢器。

    清朝滅亡後,清政府與民國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例》,其中有一條規定是清朝的宗廟社稷由民國選派衛兵保護。但北洋政府成立後內鬥不斷,根本沒有任何多餘的精力去管理清朝的陵墓。

    此時的守陵人也等於正式下崗了。失去了穩定的收入後,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人離開了陵區尋找工作,也有人選擇跟隨漢人學習種地。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但有一部分人還是選擇了護陵,這一部分人之中就有一些打起了陵墓的主意。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隆福寺”匾額上的金粉就是被當地的守陵人颳去賣了,匾也被當做木柴燒了。

    當然,除了這種事情之外,守陵人和皇室子孫也會給盜墓賊做掃尾工作。比如孫殿英盜掘東陵離開之後,溥儀命人重新安葬乾隆和慈禧。這時一部分人就從陵墓內取了一些東西“留念”。比如,前些年拍賣1.3億元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就是在重新斂葬乾隆時被人“留念”的。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因為溥儀是偽滿洲皇帝,所以日偽軍派遣了一支部隊保衛清朝皇陵。

    新中國成立後,守陵人的後代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分得了土地和農具,完成了改造,在漢人的幫助下學會了耕種,再也不是曾經好吃懶做的滿族大老爺。如今,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和普通人相差無幾。

    亮仔学史
    2019-05-05

    我們不能總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就比如給皇帝修建墳墓的工匠大部分在完工時都擺脫不了被殺的命運,但明知是死亡,為何還要幹,逃跑或者造反不行嗎?如果你要這麼想,那無異於晉惠帝所說的“何不食肉糜”一樣。

    在歷朝歷代的守陵人之中,哪有靠著工資去充當“門衛”的?其實支撐他們最主要的動力就是信念與忠誠,他們世世代代為皇帝守衛皇陵,有的甚至子子孫孫都是做此份工作,因為在內心之中,這就是他們所有的精神支柱。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的兩座陵園

    從清朝入關之後,順治帝率先定下了祖陵的位置,那就是位於今天河北省遵化的清東陵,在他之後,康熙皇帝選擇了傳統的“子隨父葬”,也將萬年寶地選在了清東陵。

    可這一做法被雍正打破,雍正皇帝把自己的陵寢選在了位於今天河北省易縣的清西陵。關於雍正的大膽決定,有的人認為雍正得位不正,怕死後見到康熙,也有人說雍正經過常年的勘察,認為清東陵滲水嚴重,於是另尋地點選擇自己的陵寢。

    不過他的這一做法給乾隆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如果自己按照傳統跟隨雍正下葬,那麼子孫後代都這樣效仿,勢必會導致清東陵的荒廢。於是乾隆提出了“兆葬之制”,即父子分葬,這樣若干年之後,能夠保證清東陵和清西陵遙相呼應,共同繁華。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守衛陵墓的都是哪這人?

    其實,作為帝陵的守衛者,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資格。在當時,這是一份特別的殊榮,能夠被挑選成為守陵人的不在乎以下三種人:

    1.皇室的貴族或者受皇帝信任的大臣。

    2.由內務府單獨選派的守陵人員。

    3.八旗的子弟。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份光榮而神聖的職業,他們把帝陵看成是自己的根本,同樣,也是不辜負現任皇帝信任的表現。這些人有的在附近自耕自種,過著平常百姓的生活,然而帝陵的清掃以及按時祭祀,他們要全心全意的做好。

    同樣,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得罪了現任皇帝而被罰去守陵,不過這只是短暫的軟禁,並不是和職業守陵者一樣世代看守。比較有名的就是康熙的十四阿哥胤禵和乾隆的寵臣福長安。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清朝滅亡後這些人怎麼樣了?

    雖然大清亡國,北洋政府取而代之。但包括溥儀在內的大批皇室都受到了民國的禮遇,皇家的一切費用由政府來承擔,在紫禁城內,溥儀依然是那裡的皇帝。

    同樣,除了按時支付溥儀的日常開銷,關於清朝皇室的規格也保留了下來。溥儀可以按照家法照常祭祀祖先,清朝皇陵的守衛部隊也被民國接納了。

    大清沒滅時,沒人敢打皇陵的主意,大清亡國後,為了鼓勵守陵人的忠心,內務府定期會給守陵人撥付銀元,而駐守在陵園附近的部隊則統一由民國政府支付軍費。
    大清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在守皇陵?誰給守陵人發工資?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24年馮玉祥驅逐溥儀之前,溥儀灰溜溜的逃出故宮後,民國切斷了對皇室的一切補償,而駐紮在皇陵旁邊的守衛部隊也因為軍閥混戰而被撤回,因此,清朝的皇陵就還剩下幾個有點“良心”的人,他們無怨無悔的承擔起這份責任。

    不過這些手無寸鐵的守陵人沒有了政府的保護,很難守得住這些地下寶藏,沒過幾年,一支萬人部隊就悄悄開進了清東陵,他們不敢阻止,也阻止不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皇陵被軍閥盜掘一空,這名軍閥就是鼎鼎大名的“東陵大盜”孫殿英。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