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10 個回答
徐叫兽的猫


印度

印度是南亞的巨無霸,人口12億餘並且還在不斷增長,領土廣闊,農業基礎良好,水稻在恆河平原上能夠做到一年三熟。周邊沒有強國,除了巴基斯坦以外,沒有那個國家會攻打印度,而巴基斯坦的實力很弱,產生不了很大威脅。東邊的孟加拉國是印度的附庸,而緬甸的實力更弱,與印度沒有太多的矛盾。它與世界列強美國和俄羅斯關係都不錯,唯一與印度有爭端的中國被天然的青藏高原阻隔,不可能對印度的大規模進攻。綜上,印度成為南亞的霸主也是理所應當的。不過,我們認為,現當今印度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政治上,長期封建主義小農經濟的影響和英國統治時期利用土邦加強統治的政策,地方分權現象嚴重。土邦主擁有一定的稅收權和司法權,在宗教爭端上常常處於最高權威的地位。他們的繼承很少受到中央政府的管轄。某些邊遠地區,土邦的獨立性非常高,對屬下的子民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甚至還可以有隸屬於自己的軍隊。國家事實上分裂的狀態嚴重阻礙印度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同時,軟弱無能的政府不能夠保護人民的權利。非常多的貧民擁擠在極為落後的貧民窟中,沒有乾淨的飲水和電力,犯罪率居高不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口和人均預期壽命都很低。基於現階段印度的現狀,我們不認為它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解決貧民窟問題。

貧民窟是政客們最穩定的票倉。絕大多數貧民不識字,選票上只能把參選者都表示為不同的圖案,如三角和圓。他們更不能夠理解複雜的國家政策之間的差異和可能帶來的後果,非常容易受到誤導,選舉無能的人上臺。不過,對於很大一部分的貧民來說,“被誤導”都是一種奢侈,因為選票是明碼標價出售的。政客把一筆錢交給地頭蛇,由他們組織貧民投給預定好的候選人,給貧民的回報不過幾盧比罷了。地頭蛇們白得了便宜,政客也可以肆無忌憚地收受賄賂,甚至逃脫牢獄之災。根據印度《社會觀察》組織的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議員當選是正受刑事犯罪的指控,或是在服刑。因為他們被選上了,所以就能夠因為議員所有的法律特權而被減免或釋放。人的經濟條件越差,文化程度越低,就越容易被操縱,票倉也越穩定,這也是大量政客反對改造貧民窟的根本原因。

印度的宗教對國家的未來也不利。宗教是有力的統治工具,對緩解社會矛盾,提升社會凝聚力有巨大的作用。但它也會束縛人的天性和自由。教徒被要求到宗教場所去祈禱禮拜,到寺廟裡做和尚,脫離生產。他們不勞動卻消耗大量糧食,不利於國家的正常發展。其中,印度的種姓制度對社會發展不利影響最大。種姓制建立的目的也是為了加強統治,但明顯禁錮了“人”的活力。最低等的首陀羅、吠舍和賤民具有很強的宿命論觀念,認為自己天生就應當做賤人,不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改變自己從孃胎裡帶來的種姓。他們不會努力進步,社會的新陳代謝就會極為緩慢。

印度內政:工業化之殤

工業化是人類文明邁入近代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工業化徹底地改變了世界,它釋放了巨大的生產力,遠遠超過狩獵文明、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所能帶來的生產力。歐洲最先完成了工業化,使得西方文明在近現代以來一直處於世界文明的領先點,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程。後發國家想要追趕上領跑者,也必須完成工業化,才可能在世界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工業化的推進需要滿足非常多的嚴苛條件,也正是如此,有無數的文明因為跨不過這一道坎而滅亡了。正如托爾斯泰偉大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言“幸福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古代印度以及近現代印度仍無法完成工業化存在其根本性的原因。

古印度不能發展出資本主義和工業原因大致有二:地理和宗教。印度北部是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部的西藏等地與印度交往極為困難。人口更多,制度文化更為先進的中國東方文明與它的交往更少。南面是廣闊的印度洋,基於印度古文明的科學技術,船隻遠航至印度尼西亞、阿拉伯半島以至於東非交流風險很大,收益不高,因此印度文明不大可能與這些地方的文明交流,互相學習先進的生產生活技術。不僅如此,南部的德干高原人煙也比較少。東部是與緬甸等國相連,此地氣候是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瘟疫滋生,基本不存在可供大隊人馬穿行而過的道路。西面是印度大沙漠和多山的巴基斯坦,同樣阻止了擴張。種種原因決定印度,尤其以恆河文明為主要代表的印度文明,對外交往十分困難,在世界上更多地處於一種孤立的狀態。

文明之間頻繁的交流對於雙方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現今發達的歐洲國家的在中世紀時期科學技術水平遠不如東方和伊斯蘭文明,比如著名的造紙術、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都是由中國輸入的,而“數字”的概念,也是通過阿拉伯人從印度傳向歐洲的,這些發明推動了西方文明的進步,正如它們在原產地所做的那樣。數字的出現大大促進數學、天文學、工程學的發展,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思想傳播的速度,為西方社會擺脫宗教神學的束縛提供了保證。指南針是探險家最好的夥伴,而火藥使歐洲有實力消滅其它落後的文明,如非洲土著文明、美洲印加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第安文明,也同時摧毀了自身的封建制度,這都是文明之間交流所能夠帶來的巨大好處,但恆河文明難以達到這一點。

第二是宗教問題。普遍存在的種姓制大大限制了“人”,尤其是最低等的首陀羅和吠舍的活力。種姓是生下來就帶有的,極其難以更改。而印度迄今為止沒有發生過自下而上的大革命,所以底層人沒有任何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社會因而停滯不前。西方文明在這一點上就好了很多,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競爭讓他們逐漸增添符合社會需求的教義,對《聖經》重新解讀,拋棄以往一些限制人思想的內容,轉而鼓勵人積極進取,向海外發展殖民地,這是很多水手願意以生命為賭注,遠航尋找新大陸。以上兩點印度都不具備,阻礙了資本主義化和工業化的進程。

近現代印度:近代印度史是一部充滿了悲劇的歷史,從18世紀中後期開始直到1849年英國兼併旁遮普,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再到二戰結束1947年印度獨立之時的大約二百年間,印度人民都受著外來殖民者的統治與奴役。近代印度根本性的問題是地方割據地方自治極其嚴重,此時的莫臥爾王朝空掛著中央集權的名號,統治範圍早已不出首都德里了。全印度獨立或半獨立的王公有500多個,內部隔閡很深。英國人利用了這一點,扶持某些願意服從自己的王公消滅別的。也建立自己的軍隊,用印度人去打印度人。英國人的工業實力強勁,給印度人帶來了他們前所未見、也未曾經歷過的影響。英國生產的槍炮大大加強了受英國支持的土著王公的實力,他們可以輕易地消滅自己的世代仇敵,幾乎不會擔上什麼風險。自然,精通“歐陸均勢”的英國人不會讓這些政治水平不及自己的土邦邦主佔到太多的便宜,他們的勝利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原先獨立地位逐步下降到半獨立狀態,很多權力必須讓渡給英國人,使得有些王公心懷不滿。但是,英國所生產的工業品給王公,尤其是他的家屬親戚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提升。王公本人可能對自己的權力損失感到不滿,可他的親戚、手下可不會這麼想。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麼權力,對於自己生活質量的提升心懷感激。他們會給不高興的王公們吹枕邊風,讓他們接受英國人的統治和領導。英國人也時常用武力消滅某些叛逆的土邦,給其他人一個警告。

用印度人打印度人的辦法非常有效。正如上文所言,由於印度教和種姓制度的影響,低等人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聽任地主王公對他們無情地剝削。但英國人並不看重這些,他們所招收的士兵中不需要看出身,只要身體強壯,願意聽話就可以了。學習用槍還是非常簡單的。實際上,訓練這些士兵花費時間最長的並不是放槍,而是教他們怎樣有組織有紀律的行動,不臨陣脫逃。印度農民沒有接受過新式的訓練方法,在作戰沒有紀律,士氣低下,訓練他們服從反而還費勁些。總之,給英國人當兵成了大量無地少地農民改變人生的一條途徑,大大加強了英軍的實力。他們的生活是被英國人徹底改變的,所以他們對英國人很感激,打仗也賣力拼命。總結起來,正是因為印度自身制度的侷限性,使得侵略者可以輕易地控制擁有龐大人口的印度,從中獲取鉅額的利益。廉價的工業品徹底地摧毀了印度原有的家庭小作坊生產體系,扼殺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現代印度:英國人在兩百餘年的統治中也給印度留下了很多的東西,其中最有價值的就是一個基本統一的國家。雖然印巴分治最終讓印度分裂成了三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即印度、巴勒斯坦、孟加拉和克什米爾地區,但相比於莫臥兒帝國時期,情況已經好太多了。大部分土邦被英國人或是其它土邦消滅,而實力大有提升的土邦卻仍然統一在(至少是名義上的)一個共同的中央政府旗下,不能不說是一個政治上的巨大進步。同時,英國長期以來都對印度這塊英國皇冠上的最耀眼的明珠非常重視,留下了不少工業設施,並沒有把這裡完全看作原料生產地和商品傾銷地。它所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也比較完善。作為一個新生國家來說,它的起跑線已經很好了。可是,我們仍未看到印度全境徹底完成工業化的跡象,也未建立現代農業。農業生產依賴於人力勞作,少有機械化耕作,化肥使用率和使用量也非常低。工廠無法生產出滿足農民需要的機械和化肥,無法做到高產穩產。一場不期而至的季風或乾旱(這在熱帶季風氣候的印度十分常見)就會毀掉農民豐收的希望。

土地天然的養分是很缺乏的,所以才需要化肥的供應,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造不出年產千萬噸合成氨(化肥的主要原料)的化工廠,也不會有拖拉機、播種機等協助農民生產耕作的農用機械,更不用說修建排水渠和水庫,保證農業用水的充足和穩定。因此,印度人民生活難以改善的。沒有過剩的糧食,就沒辦法大規模飼養的肉用動物,只能少量供給王公貴族享用。缺少蛋白質的補充,整個國家的人都會營養缺乏。我們可以從印度獲得的奧運會金牌總數側面得知這一點。現在印度的金牌總數不超過十塊,而與印度幾乎同時建國的鄰國中國此時已經不把能否奧運會金牌當作一件頭等大事來看了。

現在印度最為發達的是軟件外包行業。該行業的高度發達使每個印度人都心底裡感到自豪,但從根本上來講,軟件外包行業的發達興旺的原因不能顯現出一個真正的大國強國的肌肉。印度在這方面最重要的優勢是它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受教育的、有技術的人大多英語流利,所以在軟件這西方文明絕對主宰的行業如魚得水。可它自己的官方語言竟不是自己國家使用最廣泛的印地語,而是殖民者的語言,缺少作為一個列強以至於霸主的文化軟實力。其次,軟件產業所需的基礎設施投入非常低。工程師絕大多數生活條件不差,辦公區域處在城市中,為他們服務的通信基站只需要建在大城市中,不用考慮偏遠的鄉村。覆蓋同等面積土地所需的通信基站數量和規模也遠比全面鋪鐵路,全面修公路或是挖內陸運河要低,也就是說,軟件產業尤其是服務外包產業,不能展現出國家改造自然的硬實力。

製造業:製造業看起來很簡單,實而不然。歐美國家的工業化都是遵循從家庭手工作坊----僱傭工廠----大機器流水生產工廠的發展道路,都是輕工業----重工業的過程。花費的時間非常長,完成一、二次工業革命至少要一百年,而且需要一個較為穩定的國際環境。蘇聯和中國的方法速度更快,但條件也極為苛刻。國家用強制力把農民控制在集體農莊中,讓他們竭力生產糧食卻以低價甚至無償的方式賣給國家。國家因而賺取剪刀差。用這筆錢從西方發達國家那裡進口設備,引進技術,打下工業的第一步基礎。尤其以重工業、核工業、國防工業為第一批工業化的對象,保證本國未來的和平與穩定,直到工業化初步完成,工業“反哺”農業。生產出充足的農用機械,提供高質量的肥料,改造修建基礎設施。這條路比起歐洲走的路要短,二十年到三十年就足夠了,但風險巨大。農民和知識分子都會不滿,唯有大規模的鎮壓反抗,強行推動工業化進程才能實現。這條路血腥而殘酷,卻是現當今惟一能讓一個落後國家脫胎換骨走向發達的道路。蘇聯首創這條路線,成功打垮了實力極強的納粹德國,還與美國冷戰爭奪世界霸主四十多年,中國所走道路類似,現在也得以成為世界強國,挑戰美國霸權。這都不可能不是“斯大林模式”帶來的功勞。工業化的兩種方式都值得借鑑,但是,我們認為,鑑於印度自身存在的問題,它無法按照現存的兩種工業化的辦法來實現本國的工業化。

1、外國的優勢產業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很容易侵入本國,摧毀本國初級工業。外國的大公司大多處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成本低,實力強,可以輕易地打垮本土企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關閉國門,提高關稅,限制外國產品的進入,直到本土產業實力足夠強時才放開國門讓它們與別國大公司競爭。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國家經濟完全被壟斷企業所控制。但印度國力不足,不敢關閉國門。實際上,受到關閉國門這一舉措衝擊最大的群體不是普通民眾,而是土邦地主階級和權貴階級。他們消費能力很強,很少會被國外奢侈品的高價所影響,而如果關閉國門,他們無法獲取自己享受所需的奢侈品,就會不滿。第二個受到影響的集團是壟斷資本家,他們憑藉壟斷可以獲取巨大的利益,關閉市場會使他們利益大受損害。而他們實力極為強勁,激怒他們會帶來很多的後果。例如組織殺手刺殺這位不願意當傀儡領導人,如果不成,策動他的手下發動政變。印度的土邦很多,實力強,找到一個不滿中央政府的土邦很容易。再不成可策動內戰或是挑起與鄰國的衝突以至戰爭,直到它屈服。

2、土地天生排斥工業化。依附於土地的土地貴族的剝削利潤能夠達到40-50%的原因在於,農民不能離開土地而生存。自我放逐于山野和打家劫舍兩種選項都是非常人可以為之的,所以沒有辦法,只有留在土地上為地主、土邦主們所剝削。而又因為交通不發達,分立的邦國關卡林立,農民難以自由流動,地主、土地貴族可以肆無忌憚地剝削農民卻不用害怕自己的權力被剝奪。但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後,一切都變了。

工業化最關鍵的基礎就是交通。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運輸業是工業化能否順利發展的根本所在。上文業已提到,交通水平的低下顯著降低了農民流動的速率,地主因此可以無情搜刮他們的財富。但如果交通運輸業發展到連普通農民都能夠承受遷移成本的地步,農民們會首先拋棄暴虐無道的主人,轉投比較開明的土邦主。如果上流的土地貴族們不希望自己家族最後滅亡,就必須降低土地租金吸引農民。也就是說,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可以把各土邦之間的關係轉變為自由競爭的關係。自由競爭會讓大量落後而荒淫無道的貴族土邦主滅亡,促進中央集權和工業的發展。

從分散於全國各地的土邦家族的角度來看,他們反對修路的主要原因不是看到了工業化所必然帶來的,落後封建主土邦階級滅亡的結果,而是出於補償金和政治鬥爭的考慮。

補償金髮放的多寡存在很大的彈性,很多東西都處在模糊的邊緣,補償金可發可不發。政府肯定不希望為這些東西付錢,那麼最後能否因此獲得補償金就要看各方勢力的本事了。談判桌上桌下肯定充滿了烏煙瘴氣,各方都不想吃虧,想方設法地爭利。不可能滿足每方勢力的要求,而他們之間的地位又基本相同(印度地方分權程度很深,很多地方都屬於事實上的自治狀態,政府無權管轄邦內事務),談判陷入某種程度的僵局是必然的。

激烈的政治鬥爭也延緩了施工的進程。在野黨不希望執政黨獲得政績和與之相應而來的民心,他們運用規則上的漏洞,不斷干擾。很多貧民被政治化動員起來反對公路的修建,儘管公路修好後所帶來的財富有他們的一份。惡劣的生活狀態決定了他們沒有思考自己未來的“奢侈”,填飽自己的肚子是他們唯一的心願,至於這頓飯誰出錢給,他們是不在乎的。

基礎的交通建設完成後將會出現原始的僱傭工廠。最初的工廠主對他的工人絕不會很仁慈。8小時工作制、工人結社罷工權等權利不可能賦予工人,他們也不會拒絕成本低廉的童工。但是工廠的出現給了農民的新的選擇:是留在土地上還是去工廠幹活。很多生活困難的農民大量流失到工廠去幹活。對落後的封建土邦制度帶來不可逆的毀壞。隨著工業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工廠釋放出的生產力將會遠勝農業,那麼它的競爭力也會遠遠大於農業,最終淘汰土地貴族這一階級。而他們反擊的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用選票毀滅希望工業化的政治家,而推舉上符合土地貴族們利益的政客。

3、人權和環保思潮。以上兩種思潮有根本上與工業化是相悖的。資本主義的存在依賴於剝削。資本家逐漸積累下一定的原始資本,投資工商業。社會原始積累的辦法並不多,主要有血汗工廠和對外殖民兩種辦法。對外殖民可以大量地掠奪殖民地的財富,獲取當地廉價生產原料,同時用工業製成品傾銷,從而使工業完成產業升級,更為有效地殖民擴張。現在的世界難以用直接的,武力的殖民方法開創殖民地了,只有用隱蔽的方法,比如文化,滲透,經濟控制才可以比較長久的保有自己的“新殖民地”。這種類型的新殖民對國家本身的素質要求比較高,落後的印度還無法達到上述的要求。所以只有走剝削本國人民的道路,那麼擺在國家面前就會有幾座大山:人權問題和環保問題。

從本質上講,人權問題,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的一種“矯情”的思潮。歐美等國所佔有和消耗的資源是不發達國家的幾十倍之多。長期過著富裕的生活就會不自覺的讓人有一種理所應當的感覺,認為所有人都應當像自己一樣享有多元的文化和豐富的權利。看到別國沒有,就會感到很驚訝。中國古時的晉惠帝自幼長於深宮,吃喝用度極為奢華,在看見人民因為饑荒而人吃人的報告時,發出了這樣的話:“何不食肉糜?”即“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這種無知的想法與歐美社會廣泛存在的人權思潮又有什麼差別呢?印度的知識分子階級也深受人權思潮的影響,號召所有的工廠禁止僱用童工,實行8小時工作制,保護人權,聽起來冠冕堂皇,實質上毫無價值。而他們的想法佔據了輿論和道德的制高點,對印度的工業化進程有不利的影響。

與人權思潮相近的環保思想,對工業化,尤其是新生的工廠來說要求過於苛刻了。技術總是在進步的,汙染也是一步步地消減下去的,歐美國家的工業已有二三百年發展的歷史,所能達到的標準遠比印度剛起步的原始僱傭工廠要高。如果用他們的環境治理標準來困住自己的工業,強制性要求工廠不能排放汙水,不能排出廢氣汙染環境,對工業化進程極為有害。

以上分析了印度走第一條道路的困難性與不可行性,那麼,走蘇聯模式斯大林模式可以嗎?我們仍然認為是不可能的。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執政黨的合法性來源。中蘇共產黨政權不誇張地說,都是在屍山血海中建立的,具體的表現不盡相同。沙皇俄國末期危機重重,國民素質極為低下,科技創新緩慢。對外接連在克里米亞戰爭、日俄戰爭和一戰中慘敗,激起人民對國家體制的思考,動搖了沙俄的統治基礎。它最終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可人民與其忍受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還不如歡迎一個強力的獨裁政府。二月革命建立起的由資產階級為主體的政府很快就受到了尚武的、崇拜力量的俄國人民反對,“十月革命”爆發時孤立無援,被布爾什維克推翻。海外英法勢力、美日勢力,國內資產階級、地主階級對此非常憤怒,發動了全國內戰。布爾什維克在最困難的時期有十餘條戰線同時作戰,敵人包括德軍、英法干涉軍、日本干涉軍,高爾察克、鄧尼金白軍、頓河軍團以及大量的僱傭軍和地主武裝。戰爭過程無需多言,最後的結果所有人也都看到了,新生的蘇維埃用鐵一般的意志打垮了所有反對它的力量,恢復對全境無法撼動的統治權。

無獨有偶,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也極強。近代中國封建勢力十分強大,清政府腐敗無能,遭受的侵略遠比俄國要深重。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從數據上看,國家非正常死亡損失人口上億,這是中國人所無法接受的。全國各地都爆發了反抗運動,在辛亥革命中達到高潮。孫中山的國民黨團結各方勢力推翻了清政府,但沒有什麼權力,各省也心懷鬼胎,僅僅憑藉著推翻清朝的這共同目標而聯合起來,清庭一旦滅亡,各省、各派系明爭暗鬥進入白熱化階段,也沒有人多在意孫中山了。到了蔣介石一任情況大有改觀。由黃埔師生組建的黃埔軍實力強勁,而蔣介石領導有方,在北伐戰爭中大敗吳佩孚、孫傳芳兩個大軍閥,支配全國。各地方軍閥對蔣介石也有不滿,時常發兵反對他。可以說,蔣介石的國民黨執政根基也不是很穩。共產黨就不同了,它成功打敗蔣介石多次圍剿,抗日戰爭中艱苦卓絕地抗擊日本人,發展自己的解放區,最終在解放戰爭中一掃全國。而共產黨的階級屬性是工人和農民階級,而不是國民黨的地主、買辦和大資本階級,所以解放戰爭不僅僅是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戰爭,而是極為壯麗的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大革命!這場革命,以及附帶的土地改革、農業集體化、公私合營後把地主階級、買辦階級、資產階級都消滅了,這樣大規模的戰爭,這樣猛烈的意識形態的對撞(馬克思主義和三民主義),這樣宏大的一場革命,無疑證明了這樣的一點,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極強,完全不亞於蘇聯。只有在擁有極強的動員力和組織能力的國家中才能夠敢於,也有能力解決斯大林模式必然帶來的反動勢力的反撲,即無情的鎮壓。

印度政府的合法性來源大致有二:一是由英國殖民者的《印巴分治方案》以及一系列的允許印度獨立的文件,以及英國人留下的裝備、工業、政府系統,二是由民主投票所帶來的的合法性。第一條合法性來源很明顯會隨時間的流逝而不斷減弱,那麼,印度現政府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抓住民意這個關鍵,而又正如上文所言,印度的“民意”更準確地是被土地貴族、壟斷集團、知識分子所控制的,反對工業化的“民意”。那麼國家的基本政策就不會向工業化傾斜。

印度民主:印度的民度制常常被很多我國的學者、網民所詬病,因為它軟弱、無能,既不能反映國內勞苦大眾的切身利益,又不能為國家做很大的貢獻,它的低下的生下效率使得印度無法完成“大工程”。不過依我所見,印度的落後的民主制不是印度現在問題的根源,相反的它只是印度深層次問題的顯現。印度的落後根本原因是封建制,而不是它的民主制度。根據馬克思理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長久維持在農業社會的印度是不可能進化為更為先進的資本主義民主制的。

在這裡,我們覺得,印度的民主制對於現當今的印度來說,是一個能夠有效減少戰亂的制度。只有鬆散的民主制才可以維持印度表面上的統一。民主政府行政效率低,執行力差,地方勢力我行我素,不會因為政府所推行的改革損失利益。倘若土邦之間的爭鬥衝突演變成為戰爭,甚至是滅國戰爭的話,絕大多數的土邦幫主都不可能佔到任何便宜。弱者將會迅速的被滅亡,勝者也不容易享受到勝利果實。如果開了允許滅國戰爭的先例,整個印度就會立刻陷入戰火。由於有了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戰爭會極為殘酷,對舊政權的衝擊極大。只有可以統一整個印度的土邦才有發動戰爭的可能。對於其它絕大多數土邦和派系來說,全面戰爭就意味著代表落後生產力的他們全部被毀滅。而民主制至少可以提供一個解決矛盾的平臺,雖然它的有效性並不強,協商中佔劣勢的一方未免不會選擇用戰爭解決之間的分歧,但民主制還是提供了一種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途徑,那麼所有勢力領導人就會用腳投票,選擇民主,而不是戰爭。我們認為,這才是印度民主制的對於印度最大的功勞,它有效緩解了國內外各勢力的矛盾,維持了平衡。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民主制對印度文明長遠的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在上文所讚揚的,有效減少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封建土邦制不利於工業化的發展,會逐漸地被社會所淘汰。它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速度越快,可供國家興旺發展的時間就會更多。科學技術在最近的幾百年里正以指數化的形式發展,國家在一二十年裡落下的距離可能會是以前幾千年才能夠發展到的高度,落後於歷史大潮的危害遠大於以往。戰爭能夠迅速地讓落後階級和生產力被淘汰,戰火中淬鍊出的文明一定會是更為先進的。就算印度沒有因此爆發自下而上的革命給社會進行全方面的大改造,有如蘇聯和中國的大革命一樣,它也能夠因此大大進步。很多弱小無能的土邦在混戰中會被滅亡,僅存少數大邦。中央集權程度大大加深,國家制度得到改造,開明的統治者會推行更有利於國家的促進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引起別人的效仿。戰爭或是革命在短時間內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衝擊,人口驟降,社會生產停滯下降,但從長遠的角度看,對國家以至於文明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阻礙落後制度滅亡的制度一定不利於文明的發展。

總結:印度自身的問題很嚴重,其中根本的原因在於印度落後的土邦制度,而不在民主制,封建的井井有條制極大地制約了工業化的進程,而民主制限制了印度通過大革命盪滌汙垢的可能。那麼,出於預測未來的角度,我們認為,在本世紀內,印度都不會擁有能夠成為世界霸主的能力,僅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定的影響。

历史风暴

只要印度內政保持穩定,未來一定會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之一,但是成為超級大國就算了。

然後,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印度會再次衰落,成為大號的南非。

以目前的發展速度,印度10年之內會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莫迪曾經說過,在10年後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是根據本國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做推算,然後假裝日本未來十年GDP不增長得出的結論。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印度總理莫迪)

不過,雖然日本在最近二三十年GDP總量沒怎麼增長,但仍然有4萬美元的人均GDP,位於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列。

但他不會一直這樣,如果未來10年日本的GDP總額和現在一樣,那麼說明日本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已經落伍,但實際上日本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上的佈局是非常早的。

以智能機器、自動駕駛等高科技為重點發力點的日本科技,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翹楚。未來10年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夜,日本依靠這些年的積累,雖然無法做到全面領先,但在個別領域成為領頭羊之一還是沒問題的。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日本研發的機器人)

所以未來10年日本的GDP將會有一個不小幅度的增長,如此一來還是會對印度有一定優勢。

所以,印度在10年後GDP總額幾乎不會超過日本,但是很可能會超過歐洲第一工業國德國,從而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但也只是經濟總量的暫時超越,在高科技領域德國一樣具有印度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很快德國將會實現反超,讓印度退居第五位

每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是生產力的極大飛躍,這個時候工業強國的先發優勢將會對落後國家帶來十倍甚至是幾十倍的生產效率。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都是如此。

這也是發達國家人均GDP能夠是發展中國家數十倍的原因,之所以現在發達國家的GDP領先優勢在逐漸縮短,是因為發展中國家也在享受工業革命的成果,而發達國家還沒能完成第四次工業革命。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印度這些年在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刺激下發展迅速)

但是,可以預見的將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定會到來,那個時候掌握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成果的國家會再次和其他國家拉開距離。

而今天的世界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期,德國是參與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印度在這裡參與度卻很低,完全在依靠傳統工業也就是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在實現經濟的增長。所以,在10年後,印度會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各大工業強國應有的時候,印度必將被拉開距離,到時候最好的結果是印度的經濟被德國反超和英法相當,甚至被英法反超。

至於為什麼印度會在未來的工業革命中被拉開,看他一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就知道了。

2017年印度的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0.85%,而世界排名前20的研發經費投入大國,研發經費的投入都在GDP的1%以上。

不往科研項目上投資,想要出成果過比登天還難,而且大家都知道印度人的研發水平本來就不強,到頭來只能看著各大強國飛速發展把他拉的連影都看不到。

最後,印度很可能成為大號南非。


所以,以發展的眼光看印度未來。你會發現,未來10年很可能是印度最輝煌的時刻。但是,越往後印度和排名前幾的強國差距越大,這個趨勢可能在本世紀中期成為常態。

天下会会天下

很多人對印度不以為然,但是天下會會天下僅僅從莫迪對印度的改革重點放在讓印度全面捲入國際大分工,就非常看好印度。

印度開始被捲入國際大分工

印度簡化了進出口手續

印度簡化了進出口手續,實行比較自由的進口政策,取消政府出口補貼,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外貿管理制度,通過外貿進出口和吸引海外投資拉動經濟快速發展。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印度的服務貿易基礎很好

印度是IT服務業的強國,印度的服務貿易以IT服務業為龍頭,發展全方位的服務業,服務業佔GDP比重達50%。印度的服務業已經繞過了工業化階段,直接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同時規避了基礎設施不足的缺點。

印度正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印度很重視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印度目前已經是世界重要的太陽能發電大國。印度對光伏產業實行稅費免除,土地和融資優惠等措施。

印度的製造業開始發力

印度、越南在人口紅利的催生下,正迎來產業大轉移的機遇,印度2017年新生人口1700萬,而且印度由於子女眾多,沒有啃老的條件,不去工作就坐等餓死,所以印度的淨勞動力很高。

富士康最近表示將把生產線遷移到印度,在2016年,富士康就與印度地方政府簽署協議,將投資50億美元建廠,2018年12月在孟買附近的加瓦達爾投資600億盧比,建設了200英畝的廠房,約提供4萬個就業崗位。富士康準備到2020年共在印度設廠10-12家,增加印度就業100萬人。

印度的優勢

印度在高端製造業有一席之地

我們對於印度的製造業的故有的觀念就是落後,人口眾多,發展緩慢,其實印度在高端製造業方面也是頗有建樹。在2018年的《財富》的雜誌的世界500強的排行榜中,印度的塔塔集團的排名在232名,可見實力雄厚,塔塔集團是在鋼鐵,汽車,化工,食品還有酒店行業都是經營了很多年,在2017年的塔塔集團的營業額就超過1000億美元。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近期美資、韓資更是大舉進入印度,最近的投資就達400億美元,臉書、特斯拉、三星等知名企業先後宣佈在印度投資、設廠。美國的F-21和F-16也宣佈將在印度由塔塔公司生產。

印度的高端教育

印度有非常好的高端教育,2006年《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學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就是以印度理工學院為故事背景,但是印度發展工業最急需的大量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才剛剛起步。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印度的產業生態正在重構

印度社會過去有深深的等級社會的烙印,過去的印度是上層人的社會與絕大多數下層人的社會,印度的下層人靠宗教麻醉自己,企望來世轉運。

印度過去並不缺乏高端製造業和高端教育,但是缺乏一場席捲全國的深刻革命,而深度參與國際大分工,就是從最底層開始觸發的大變革,使人們開始自覺或不自覺的參與進來。

現在的印度通過改革,開始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國際分工。莫迪改革的核心就是讓越來越多的印度人被捲入國際分工,通過國際分工,重新構建新的印度,讓教育、科技開始普及印度普羅大眾,催生印度的製造業和產業鏈的生態逐漸成型。

IMF認為印度2019年GDP實際增速,預期能達到7.5%,2018年印度官方公佈的GDP增速為7.4%。

江湖路遠,歡迎關注,我們後會有期,我是“天下會會天下”。

韩枫3897

如果今後印度的執政者拋棄狹隘的執政理念,與世界各國和平.友善相處,印度會成為世界矚目的政治.經濟.軍事大國。成為世界性超級大國的可能性小,但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印度雖然現在國內經濟增長率很可觀,但它的增長率得益於起點低和龐大的人口體量所形成的市場。印度的自然資源也有很多缺陷。

印度的宗教有時會促進民族的凝聚力,但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既有促進也有阻滯的作用。在印度社會,公民的進取精神.創新能力.勤奮傳統都有待商榷。

印度領導人在處理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時困難重重,有些矛盾無法解決。因此,印度想野心勃勃地進入世界大國.強國行列,還有很長的路。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锦绣中源

雖然網上對印度的報道大部分偏負面,而且印度給很多人的印象不佳,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可能會是世界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我們不應小覷它。

經濟是印度最有發展前景的領域,目前印度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GDP超過2.7萬億美元,而且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發展最快的國家。雖然印度的經濟發展不穩定,容易大起大落,而且它的經濟數據也受到多方質疑,但不可否認,印度的發展潛力非常的大,以它的體量,未來其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實力強了,就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綜合實力自然就強起來。

從政治方面來說,印度未來是有可能成為政治大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行列。雖然現在的可能性還不大,但要知道,印度很快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一個佔全球1/5人口、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國家,“入常”也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軍事方面,未來印度依然會是一個軍事大國。每年全球火力網軍事排名,印度都是僅次於美俄中位居世界第四。雖然很多人吐槽印度軍事裝備“萬國牌”,軍工產業不發達,但畢竟印度也是一個擁核國家,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而且隨著經濟的崛起,未來它的軍工領域可能也會慢慢趕上來……總之,印度未來會是世界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我們不應小覷它!

俄罗斯视野

21世紀是屬於亞洲的時代,對於大西洋兩邊的歐美來說,算是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的輪迴到了。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印度會成為世界大國,按照GDP增速估計,2030年前,印度將超越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當然,距離中美兩個巨無霸還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印度是幸運的,因為中國愛好和平,倡導和平共處,一帶一路也將帶動印度整個建設的提速。

印度又是不幸的,明明是個大國,身邊卻有個巨無霸,1962年被狠狠的揍了一頓,從此總是像個祥林嫂一般,總是要碰瓷,玻璃心很受傷。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曾經,印度、日本、德國、巴西謀求聯合入常,被五常給戲謔了,從此再也不敢提什麼了,不過也證明了印度等國屬於國際政治的第二梯隊玩家。

看看地圖,印度在東方大國雞屁股下,總是感覺大炮都能打到馬德里,心裡非常糾結。

未來,印度將成為新的地區強國,不過人工智能的到來,印度過多的人口很可能成為巨大的負擔,如果不能把握這10年的戰略機遇期,印度將很可能從內部就崩潰了。

投資有風險,印度可以投,但是需謹慎。

西非太守

謝謝邀請,印度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有龐大的人口即是勞動力又是消費能力,印度的現狀跟和中國九十年代中期相似,經濟發展加快的苗頭剛剛顯現,印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又是模仿中國積極吸引外資,利用廉價勞動力成本擴大“訂單經濟”效仿“三來一補。

印度的能源供應同中國一樣是嚴重依賴進口,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在服裝、玩具、機電、電子擴大投資規模,印度在莫迪的帶領下照搬中國的發展戰略迅速崛起。雖然中國國內有質疑印度經濟發展並提出弊端,但是二十年前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冷嘲熱諷不是一樣沒有阻擋中國發展的腳步。隨著中國淘汰落後產能汙染環境的產業開始轉移,對於積極發展經濟的印度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及貧及困的印度繼續參與國際經濟發展產業鏈解決國內的社會矛盾,做為英聯邦國家印度有寬鬆的國際環境和扼守印度洋黃金水道的地理位置,未來的印度經濟發展潛力十足。

可缓归矣736

印度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國家。對印度要一分為二看待,不能帶偏見,不能看不起,我們有的朋友喜歡笑話印度!但誰沒個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個國家也不例外。

印度的發展,現在有它的優勢,雖說存在這樣那樣地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得到逐步解決。

印度有龐大的人口支援優勢,在過五年人口可能會超過中國,有一半以上都是年輕人,在經濟發展中這些年輕人會起到很大作用。具備廉價的勞動力,創造力,由於人口的龐大對內經濟需求量增加,拉動經濟增長是無疑的。

印度經濟增速在2018年GDP為百分之七,是最高的,也是最快,最好的,隨著世界局勢的變革,經濟中心逐浙移至亞洲,給印度經濟發展帶來很好的機遇,只要印度社會穩定,不出大的問題,保持中等穩定的發展水平,再過10到15年印度會發展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在國際社會會發揮重要作用,那時的國際社會格局會隨著印度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變化。

現在的印度,在發展中存在這樣哪樣的問題,這是每個國家在發展中會遇到的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問題逐步會得到解決。因為印度不會安於現狀,會不斷的探索,借鑑別國發展經驗來發展自己。主要是:印度國家自建國到現在,沒有經受大的挫折,沒有經歷大風大浪,處於比較穩定時期。印度的位置很優約,為發展可以提供很多便利條件。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木春山谈天下

木叔對印度始終的一個態度就是:不要輕視它們,更不要蔑視。印度是全世界僅有的幾個未來可能會成為全球大國的新興經濟體。

換句話說,印度和我們在維護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上還算是同一戰壕呢!

比如印度也反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政策,而且印度的態度獲得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認可。

說印度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看經濟。

經濟是一切問題的基礎。歷史反覆證明這一點。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無論之前多麼弱小,一旦經濟騰飛,就都成了國際社會熱捧的對象。

比如韓國和日本。

這兩個國家被經濟騰飛塑造的最為典型。

在經濟沒發展起來以前,也被西方人長期瞧不起,認為只能做一些初級加工品的經濟水平。

韓國70年代之後經濟飛速發展,快速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這讓韓國國民自尊心自信心爆棚。88年就能主辦奧運會,可見還是很強大的。

日本更是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被西方七國集團所接納,澳大利亞這個和西方同文同種的國家都沒這個待遇。

所以印度經濟只要長期向好,這是該國成為全球大國的一個必備條件。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印度2030年經濟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也就是說,10年後全球經濟格局將隨著印度經濟的崛起而改寫。

有人可能認為印度經濟發展會有很多瓶頸,這會讓印度發展遭到挫折。當然不能排除這點,但整體上看,印度的人口紅利太大,4-8年後將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而且年輕人比例占人口一半。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印度未來會成為怎樣的國家?

這些足以支撐印度在未來幾十年裡經濟發展。

一是人口多,勞動力廉價,可以成為世界工廠;

二是人口多意味著國內內需市場龐大,消費是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最具耐力的。

因此即使印度經濟短期可能有問題,長期維持一箇中速以上發展態勢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度獨立70年,沒有一起發展中的一些國家那樣的軍事政變等大規模動盪,維持了長久的相對安寧。比如它的鄰居巴基斯坦動不動就政變,另外的東南亞近鄰泰國已經有20多次政變了。

所以只要政治相對穩定,更迭有序,印度發展起來是板上釘釘的。

小城市下水道1

印度的所謂民主限制了印度的發展節奏,西方有些人正話反說,說是印度的民主制度比中國經濟發展還快,這就是痴人說夢,所謂的民主還有個民主集中制,少數人服從多數人的原則,否則什麼事也沒法幹,當年英國的希斯羅機場,就是因為一位私人住宅說什麼也不搬家,(肯定有關部門對個人要求都滿足啦)最後這個機場延遲近十年才建設完工,這到是民主了,可也就是滿足了一個人的民主,耽誤了絕大多數人的便捷出行。印度也是如此,這樣的發展速度估計也快不到哪裡去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