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10 個回答
奕天读历史
2019-04-01

朱元璋之所以要除掉已經暮年的李善長,無非就是因為李善長到了晚年,自恃功高,有點不將朱元璋放在眼裡了,再加上曾經包庇過胡惟庸,還不斷被人告發,徹底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李善長功高就不用多言了,被朱元璋比作自己的蕭何。洪武三年,朱元璋依功封賞開國功臣,李善長是毫無爭議的功勳第一。

李善長位居群臣之首,日益驕縱傲慢,好幾件關鍵事情都沒能處理好,結果害死了自己。

朱元璋對李善長恩賞不斷,賜丹書鐵券,加封官爵,賞賜土地、墓地、守墓戶、佃戶,還封賞李善長的弟、侄,甚至還將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長子李祺。結果呢,朱元璋的封賞越多,李善長越覺得朱元璋對他的封賞是理所應當的,毫不感恩。這種把別人對他的好,當做理所應當,而不知感恩的人,即使是在現代也是比較讓人厭惡的,肯定會敬而遠之,更不要說是在古代,而且還是大臣跟皇上之間了。

李善長因此被人彈劾了,說李善長在朱元璋生病,十日不能上朝時,竟然都不來問候,明顯是恃寵自驕。而李祺作為駙馬,同樣也有六日不來朝見,被詢問時,還拒不認錯。這在古代,不管是讓哪個皇上遇到,都會認為這是大不敬。但是,朱元璋並沒有特別嚴重的處罰李善長,僅僅是將四千石每年的俸祿削去了一千八百石,也沒有免去其官職。朱元璋對李善長絕對夠情義了。

之後,胡惟庸案爆發,李善長同樣安然無事。

胡惟庸案五年之後,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但是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情面上,下詔免死。結果李善長絲毫不知道感激,也不去找朱元璋謝恩。

這不管是誰都會有點生氣呀,對你和你的家人這麼好,竟然連道謝都不知道。我們現在不都經常說,精力、財力有限,只幫那些值得幫的人。按照人之常情,朱元璋放棄李善長是早晚的事情了,不能因此就說朱元璋小氣。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胡惟庸案十年之後,已經七十七歲的李善長已經因為衰老,智力、能力都開始退化了。

李善長竟然未報請朱元璋,私自向湯和借兵,擴建府邸。朱元璋自然不會因此懷疑李善長是要借兵謀反,但這明顯是不將朱元璋放在眼裡,引起了朱元璋進一步的不滿。

李善長不但不知收斂,卻又替自己犯法的親戚丁斌求情,希望赦免丁斌的罪行。太祖原本就因為李善長之前不知感恩的行為懷恨李善長,再加上李善長借兵修建府邸之事,諸多事情累積在一起,終於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命令嚴審丁斌,結果牽連出了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曾受胡惟庸所託,勸李善長一起謀反的事情。

當然,李善長並沒有答應胡惟庸的請求,但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這等於放任了胡惟庸謀反。正確的做法,這時候,李善長應該果斷行事,跟湯和舉報他借兵修建府邸一樣,主動報告朱元璋,說明他心裡還是有朱元璋,還是忠於朱元璋的。結果卻是置之不理,換誰都會對李善長更加的不滿,都會想,我對你這麼好,有人要害我,你竟然隔岸觀火。即使放到現代,親人也變仇人了。這在君權至上的年代,李善長已經死的一點都不冤了。

李善長在位高權重之時,看不起很多同僚,也不準別人挑戰他的權威,包括劉基都被李善長罵過,很多人被李善長打壓過。現在,報仇的機會終於到了,開始有人告發李善長,說李善長還曾私放胡惟庸勾結蒙古的使者封績、什麼蒐集奇珍異寶、瀆職徇私等等一大堆的罪狀。

不過呢,朱元璋還是念在李善長昔日的功勳,以及跟李善長的親家關係,暫時沒有處決李善長。李善長如果這時候突然暴病而亡,推測朱元璋會放過其家人。但是,李善長沒有自絕。

負責星象的司天監官員跑出來說話了,“星變,其佔當移大臣”。說是上天不滿了,必須處死得罪上天的大臣才能避災。這名得罪上天的大臣當然就是李善長了,“遂並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誅之”。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相反的,看看湯和,也曾經酒後妄言,得罪了朱元璋,沒能在洪武三年受封公爵,甚至湯和的“惡行”還被朱元璋寫在了鐵劵上,用來警示湯和。自此之後,湯和對朱元璋是更加的謙恭無比,該歸還兵權時歸還兵權,不貪戀權勢,該謝恩的時候,必然要朝見朱元璋謝恩,受到賞賜時,也表示異常的感激之情。這讓並非無情無義的朱元璋,必然很受用,誰不喜歡知恩的人呢,即使是口上說不必介意。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論能力,李善長遠遠強於湯和,但是論做人,李善長卻完敗給了湯和。湯和得善終,李善長被處死,在皇權時代,也是必然了。

狐笔春秋
2019-02-14

朱元璋殺李善長跟他是不是已經年暮沒有任何關係,重點在於在朱元璋看來,只有李善長死了,這大明的天下才能穩如磐石,萬世一系~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一:李善長——朱元璋的蕭何

李善長,字百室,安徽定遠縣人,愛讀書而有智謀,自朱元璋創業伊始就攜家追隨,因為善於調護諸將之間的關係,量材用人,使其各得其所,深得朱元璋器重。隨著朱元璋建號開國,水漲船高之下,成了明朝初年惟一一個沒有戰功卻被封公爵的文人,此外他還是大明朝的開國宰相,朱元璋的秦家翁,同時擁有可以免死兩次的丹書鐵券,風頭之盛,一時無兩。

但即便有此三重保險,卻依舊沒能保下李善長的項上人頭,在洪武二十三年,因為涉嫌胡惟庸黨案,滿門七十餘口悉數被殺~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二:禍從口出——犯了朱元璋的忌諱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為“溝通宿將,意圖謀反”而被株連九族,當時涉案人員多達三萬餘人,但案件遠未就此結束。

洪武十八年,有人舉報李善長的弟弟和侄兒與胡惟庸“通謀”,朱元璋考慮到李善長的勞苦功高,並未深究,只是將其軟禁在崇明島。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罪被抓,嚴刑拷掠之下,斌供稱:“胡惟庸造反之前曾四次勸李善長入夥,第一次被李善長嚴詞拒絕,第二次,胡惟庸答應事成之後,淮西之地盡數相贈,封李善長為諸侯王,李善長心動;第三次,為密室之言不得而知;第四次,李善長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讓他們自行安排。”謀劃既定之後,李善長和胡惟庸為了避人耳目,從此早朝相見,只是點頭示意,並無言語交流。同年,李善長又向湯和借調官兵,大興土木,如此一來,更是嚴重觸犯了皇帝的忌諱,雷霆震怒的朱元璋以“元勳國戚,知逆謀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將李善長全家以及“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宋濂”等人全數羈押,或處以極刑,或流放荒蠻,自此,淮西勳貴集團幾乎被一網打盡。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株連黨案

在李善長被誅殺的當年,以解縉等人為首的文官就開始為其鳴冤,猜忌驍悍的朱元璋卻出奇的沉默,置若罔聞~

中國古人向來強調“見機而作,功成身退”,可李善長不但不能行此良策,而且年紀越大越貪戀權勢,朱元璋打天下主要倚靠淮西鄉黨,而李善長又是淮西勳貴集團的領袖。所謂翻身農奴做主人,原本就拙劣寡識的淮西勳貴集團,一心想著榮華富貴,蔭庇子孫的他們迅速腐化,蛻變成了當年他們誓死反抗的人,為了鞏固九死一生才打下來的革命果實,他們呼朋引伴、結親媾婚聯成一體,圍繞在李善長的周圍,牢牢把控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權利,極力打壓非淮西勳貴集團的所有人士。

深知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朱元璋,在建國之後面對勢力龐大,驕悍霸道的淮西勳貴集團卻顯得無能為力,當年出生入死的兄弟現在成了他最大的肘患。為了穩住淮西勳貴集團,他刻意打壓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士人集團,甚至還開設“南北兩榜”的進士擇取制度。但,養虎終遺患,生性殘刻且雄猜霸道的朱元璋為了穩固朱家的天下,在忍耐和縱容之中舉起了血淋淋的屠刀,果斷和決絕的劈向當年這幫兄弟~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四:李善長也算死有餘辜

自古功高震主者身危,李善長身負不世之功,卻不知進退之道。所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小吏出身的李善長終究沒有規模宏大的大局觀,也沒有把握時局的敏銳度,對帝王心術更是無從感知,以至於當止而不能止,當退而猛進。天下動亂之際尚且能夠存身保富貴,可一旦寰宇澄清,當年的多謀善辯反而成了懷璧其罪,數千年的歷史中無時無刻不在重複著這樣的歷史悲劇。

同是小吏出身的北宋趙普也是不學無術,所幸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要比朱元璋仁厚寬愛的多。所以“外飾其公,內謀其私”的趙普雖然屢遭貶謫,卻終究得以善終,並且還落下“兩朝宰輔”的美名。

李善長的死,固然是朱元璋殘苛寡恩,豺狼心性容不得功臣名將,但細思之下,他的言行舉止,放浪恣肆,無所避忌,又何嘗不是遭忌人主,自尋死路呢?


一家之言,切望指教~歡迎關注過吐槽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大国布衣
2019-03-02

李善長被朱元璋賜死的時候,都已經是七十多的垂暮老者了。以朱元璋之為人,按理說,也不至於會對一位行將入土的開國元勳痛下殺手。能下此狠手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李善長他越線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平心而論,朱元璋是相當優待寵信李善長了。明朝開國之前李善長髮揮的作用確實也很大,鑑於他的貢獻,朱元璋對他的褒獎可謂是空前絕後: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太師、中書左丞相,封爵韓國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祿,子孫後代可以世襲封爵。最重要的是,朱元璋還給予他三次免死的鐵券,其中他自己可以免死兩次,兒子亦能沾他的光免死一次。如此無上恩榮,在明初功勳文臣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為了表示與李善長關係的親近,朱元璋還把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許配給李善長的長子李祺,讓兩家結成兒女親家。此等無上恩寵,讓當時的滿朝文武無不羨慕、嫉妒也。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李家受此皇恩,舉族榮耀。按理說,李善長這大把的年紀了應該能揣摩到朱元璋的意思,為人處事會更加的謹小慎微,只要能保住晚節就好了啊。但偏偏是,李善長越老變的越糊塗朝著“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回。憑著皇帝的信任,李善長在朝中專橫跋扈,目中無人。他素來與另一開國元勳劉基不合,想盡一切辦法最終把他排擠出中樞使他告老還鄉,此舉惹來一大幫朝臣的非議。洪武四年(1371年)連朱元璋都看不下去了,58歲的李善長就這樣在滿朝同僚的噓聲中“被退休”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退休日子安穩了沒幾年,坐不定的李善長仗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又出來“做妖”了,先是自己的弟弟李存義被捲入宰相胡惟庸的“通倭通蒙謀反罪”中,朱元璋看在親家李善長的面子上網開一面免死,可李善長連個道歉、謝恩的話都沒說。就這事,朱元璋可是十分的不爽。洪武三十二年(1390年),這一年年已77歲的李善長再一次做出驚人之舉,為了擴建宅氐,竟然向信國公湯和借兵300“私事公辦”,此事遭人彈劾後,李善長的一堆黑歷史被人順藤摸瓜一一查出來,結果竟查出了李善長與十年前胡惟庸的謀反案有“同反”之嫌,如此大罪,就算是有十張免死鐵券都沒用啊。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同反”大罪絕無可赦,管你功勳卓著皇親國戚,照樣嚴懲不貸。李善長“謀逆”一案,朱元璋處理的還算比較人性,但也夠殘忍。在臨安公主的苦苦哀求下,朱元璋最終赦免了公主和駙馬李祺及他兩個皇外孫的性命。其餘人包括李善長妻、女、弟、侄4家共70多人全部被處死,這差不多是“滿門抄斬”了。一人之過,殃及全家。李善長是越到老越糊塗,碰上朱元璋這樣的鐵血君主,不死才怪。所謂“自作孽不可活”,真是很有道理。

棍哥观史
2019-03-28

李善長的悲劇一方面在於自身的得勢之後的跋扈,一方面在於加強皇權的政治權衡中的犧牲。正所謂“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身不由己的事件在歷史長河中比比皆是,雖是功勞頗深,年高七十有餘,也是朱元璋必須除以絕後患的首選。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君臣關係

“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語,大悅,遂與俱攻滁州,下之。”——《明史.太祖本紀》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的時候是朱元璋才遇到了李善長,通過交談後被史書記錄下了朱元璋的態度為“大悅”,這樣的態度表現了朱元璋對於李善長的認可,這也比較合理,因為朱元璋身邊算是徐達和常遇春這樣的武將,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正經的文人出現,談吐之間流露出的文人才智應該是最能打動朱元璋的地方。而朱元璋與李善長的第一次合作便是攻打滁州城,結果也是“下之”,可見李善長雖被比作蕭何,但亦有攻伐的謀略,當然會得到朱元璋的喜歡。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郭子興中流言,疑太祖,稍奪其兵柄。又欲奪善長自輔,善長固謝弗往。太祖深倚之”——《明史》

朱元璋在得到李善長後便開始了文化學習,李善長與朱元璋也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而當郭子興奪取朱元璋兵權時,李善長更是拒絕了郭子興的邀請,也許李善長就認定了朱元璋會成就大業,也是這種忠無二心才讓朱元璋“深倚之”。到了至正二十四年,李善長領眾官員勸進王位,朱元璋先辭再受做了吳王,隨之而來的便是封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這裡可以看出,李善長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已經與發小兄弟徐達平起平坐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時封公者,徐達、常遇春子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善長六人,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明史》

眾所周知,朱元璋稱帝后最先封賞了所謂的“開國六公爵”,其中李善長以“給軍食,功甚大”被列在內,李善長不僅位列開國六公爵之首,還擔任了大明王朝的首任丞相。看到這裡應該覺得朱元璋對這位文臣的喜愛和信任非常深,然而李善長得勢之後的種種行為又為這層君臣關係埋下了隱患。

禍從己出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在得到如此重大的恩典和榮譽後,李善長也表現出了開國功勳們該有的毛病,那就是迷失自我。李善長逐漸變得跋扈和偏狹,按《明史》的說法就是“外寬和,內多忮刻”,這方面更多的是從人性角度來說,尚能理解。但“貴富極,意稍驕”的轉變就導致了“帝始微厭之”的君臣關係的轉變,從這點來看,李善長與蕭何、諸葛亮這樣的開國功勳還是有差距的。

“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但這些罪不至死的轉變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李善長的殺身之禍源於所謂的“謀反”。按照史書的記載,李善長的罪行僅僅是與藍玉的一段不明不白的關係,書中記載了藍玉試圖勾結北元和李善長,而胡惟庸案中的“謀反”也牽扯到了李善長,李善長雖然拒絕“淮西王”的誘惑,卻知情不報,獲了包庇謀逆的罪名。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這個罪名雖然看起來荒誕,後來也被王國用引來指責朱元璋,而朱元璋卻並沒有對王國用做出任何反駁與責怪,說明朱元璋也知道這樣的罪名實在是太過於荒誕,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身居高位為何還會造反,怎麼說也說不通。但畢竟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出來的高官,對於朱元璋來說,以此做文章才顯得更為合理。

政治需要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而朱元璋所迫害的功臣在動機上與李善長獲罪是一樣的,那就是政治需要,通過打壓淮西勳貴來達到政治統治的平衡態勢,進而鞏固自己的皇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胡惟庸還是李善長和藍玉,當手中的權利和自己的勢力太大之後,有沒有錯都已經不重要了,死是必然的。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朱元璋是草莽出身的皇帝,天下得來不易,當然要用盡手段的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也許這時候朱元璋還記得李善長當初給他講的劉邦是一個“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的君主,此時身居帝位的朱元璋也已經飽讀詩書許久,所謂的“不嗜殺人”就是殺功勳不殺百姓而已。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此時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子朱標雖然才識過人,但實在是過於軟弱和寬仁,當朱元璋百年歸天之後,這些權臣不知道會對朱標帶來怎麼樣的威脅,因此朱元璋要為兒子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政治環境,這就為功勳之死埋下的剛性需求。特別是朱標死後,朱允文比他爹更加軟弱,藍玉的囂張跋扈就加速了其獲死的進度,這裡的道理是一樣的。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李善長的悲劇只是那個時代國家精英集體悲劇的一個縮影,也是歷史年輪中皇權加強與相權削弱的終點。人性的貪婪抵不過最高統治者的制約,朱元璋這種最底層爬到最高層的帝王,是決不允許功勳之臣拉幫結派威脅其與子孫統治地位的,在這一點上,作為朱元璋並沒有什麼錯,但後來的成祖朱棣卻向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狠狠的打了一巴掌。

邓海春
2019-03-31

歷代開國帝王,對手下的開國功臣,都是“又愛又恨”。是這些大臣陪帝王拿下江山,但也是他們手握實權,最有可能謀反。功高震主這種事為歷代帝王所提防,而開國之初尤其嚴重。宋太祖趙匡胤導演了一出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給了手下大臣們一個選擇機會。但朱元璋就要粗暴得多。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這個完完全全成長於草莽的皇帝,採取了一系列血腥的手段。殺死李善長,就是其中一步。

應該說李善長之死,是朱元璋和李善長兩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從朱元璋的角度來說,他為人過於猜忌,疑心病非常重。

朱元璋出身農民,而且家世在農民中都算下等。由於家庭過於貧困,朱元璋的哥哥姐姐們大多嫁出或送人。他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被家人留了下來。但公元1343-1344年間,天災頻發,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在草草處理了家人的屍體之後,迫於生機,朱元璋和二哥、大嫂和侄兒分開,進入皇覺寺做小行童。但後來由於饑荒,年僅十七歲的朱元璋被住持“趕”出寺廟,不得不自己化緣求生。

在淮西流浪的三年間,朱元璋走遍了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多樣的風土人情,開闊了他的眼界,也讓他積累了不少生活經驗。這樣的艱苦生活讓朱元璋培養出了堅毅的性格,但看多了世間炎涼也讓他變得猜忌、殘暴。朱元璋的這種猜忌之心,在他成為皇帝以後暴露無遺。胡惟庸案、民間傳說的火燒慶功樓,這些都起源於朱元璋對大臣的不信任。而李善長之死,也不過是這不信任中的一部分。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就李善長而言,他確實存在功勞過大、態度晦澀不明和為人傲慢苛責等問題。

李善長是定遠當地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在朱元璋路過滁州期間主動前去拜謁朱元璋。兩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隨後李善長便留在朱元璋身邊輔佐他。李善長在朱元璋尚未稱帝之前,先後任帥府都事、左右司郎中,在明朝建立後因功被封為韓國公。

李善長的主要活躍於朱元璋的大軍後方,他擁有很強的治理能力。但他個人卻待人嚴苛,容易嫉妒他人。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馬上將其罪上奏皇上,黜免了他們兩人。有次李善長與中丞劉基爭論法令,以至於辱罵劉基。嚇的劉基隨後就請求告老還鄉。李善長在朝堂中愈發飛揚跋扈,讓朱元璋對他慢慢產生了不滿。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後來有人告發李善長說,李善長父子和胡惟庸是一派,也應該被處決。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功績上放了他一馬,但李善長並未對此好好“感恩戴德”。這讓朱元璋非常不滿。最終,李善長還是被捲入“胡惟庸”案,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

一個巴掌拍不響,李善長和朱元璋共同造成了李善長的悲劇。懷著猜忌之心的帝王,缺乏肚量且善妒的人臣,兩個擁有悲劇個性的人相遇且產生利益糾纏。在命運齒輪的轉動之下,李善長倒在了龍椅之下。在歷史的洪流之中,高傲倒在了猜忌面前。

脑洞历史观
2019-03-04

我前年出版過一本書,叫《這個世界承認每一份努力》,裡面正好一篇叫:這個世界沒有理所當然?我想請李善長們回答。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現在發上來請大家閱讀: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你的老公不會理所當然地對你好。

西漢的陳皇后陳阿嬌到老都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她就認為,她的老公漢武帝劉徹對她好,是理所當然,甚至天經地義。

為啥呢?因為陳阿嬌一直有一個概念。她能當上皇后,不是因為她嫁給了劉徹,而是劉徹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

這個,其實也沒有說錯。劉徹確實是因為娶了她才當上的皇帝。當年,劉徹的老爸漢景帝可不是隻有他一個選擇。劉徹的老媽王娡在後宮的地位也就馬馬虎虎。人家漢景帝喜歡的是粟姬。

粟姬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三保險,最大的兒子劉榮還被封為太子。劉徹封膠東王,頂多以後阿膠可以吃一碗倒一碗。

是陳阿嬌的媽咪、漢景帝的姐姐劉嫖改變了劉徹的命運。劉嫖女士是那個時代最富盛名的廣場舞大媽,手下有一批廣場舞小妹,經常挑點送給弟弟漢景帝。

本來後宮競爭就激烈,沒事還往宮裡運送新生力量。姐姐們壓力實在很大。因為這個,粟姬跟大姑子劉嫖的關係很緊張。

所以,當劉嫖跟粟姬提出把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時,粟姬毫不猶豫就拒絕了。

你丫的破壞後宮生態環境,還想讓你的女兒潛伏進來禍害下一代?

粟姬犯了一個錯誤,她不知道,不是陳阿嬌借他兒子當皇后,而是他的兒子要借人家當皇帝。

劉嫖轉頭找了劉徹的媽咪王娡,讓陳阿嬌跟劉徹定了娃娃親,然後經過一系列的後宮爭鬥,把粟姬鬥了下去,把劉徹送上了皇位。

說實話,當上皇帝,劉徹同志還是很感謝陳阿嬌的,可是陳阿嬌女士的要求有點過份。

她要漢武帝的大旗只為她舉。

這就脫離時代背景了,咱這是封建社會,是帝王世家,皇帝天生就是中央空調,怎麼可能只對著你的齊臀丁字送溫暖呢?

更何況,陳阿嬌女士,你也有不努力的地方嘛,你畢竟沒有生下小孩嘛。人家老劉家的江山還是需要接班人的嘛。

陳阿嬌不管,開始從表情包裡掏出一個表情。什麼表情?就是沒有我,你能有今天的冷群表情。

小時候,劉徹說要娶陳阿嬌,然後修一個金子的屋子把表姐藏起來。

多美好的故事。

元光五年,當了十一年皇后的陳阿嬌被廢,居住在郊區療養院長門宮。渡過寂寞的近二十年後去世。大漢的繁華、漢武帝的榮耀從此與她無關。

她只是犯了一個錯誤:別人對你的好,重複再多次都是應該的,自己對別人的好,一次都不能多說。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你的老闆也不會理所當然地對你好。

明朝權臣李善長就犯了這樣的錯誤。

李善長也算是一個人精了。當年跟著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的、私家圖書館的管理員,後來竟然一一步步成為了大明左相國。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長,就說這是俺老朱的蕭何。

李善長很受用,但他忘了一點,劉邦還殺韓信呢,何況朱元璋。

其實,李善長也確實善於長命百歲。他身邊的同事一個個被朱元璋打倒。劉伯溫死得不明不白,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反革命。只有李善長沒事,他的兒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兒,他本人當了太子的老師。很明顯,朱元璋是要把他培養成善終之臣。

朱元璋對功臣們下手是狠了點,但他也需要樹立一個正面典型嘛,免得後人說他專門過河拆橋。

可是,壞事了。李善長同志犯錯誤了。

這個事情還是受胡惟庸的牽聯,具體來說,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還找了一個小夥伴叫李存義來共襄盛舉。而李存義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

胡惟庸被處決後,李存義也被挖了出來。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詔,免死,下放算了。

很顯然,這是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這個時候,李善長應該給領導寫封感謝信,送個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蕩,我們小PP都如沐春風。

朱元璋發了赦免詔書後,一直坐在宮裡等感謝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沒有來。


李善長來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樣,就是不提這回事。

李善長壓根就沒想著要感謝領導。

李善長覺得完全沒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關我什麼事?我又沒造反。你赦免他,這是理所當然的啊。

朱元璋怒了,這好比請人吃頓海鮮大餐,別人連個朋友圈也不發。

要不是看在他是你弟弟的份上,我會饒了他?惹火了我,我不但不饒他,我還要順藤摸瓜,掐碎你老李的蛋蛋。

五年後,又出事了,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了點事。李善長給朱元璋打個報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丁斌。

可是,面子是別人給的,不是自個長在臉上的。

不提還擺,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丫現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義,你連個屁都不放,今天還指望我當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處罰丁斌,然後,丁斌又供出李存義當年那些事。得,那就徹底解決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長被團滅。那年,他已經七十七了,再撐兩年,或者早死兩年,就沒這些事了。

或者,只是五年前少說了一句謝謝。

對每一份示好,不要省略每一個感謝,儘管有時候,那些都顯得理所當然。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就連你的父母,也不會理所當然對你好。

明朝漢王朱高煦就認為爹地朱棣應該理所當然對他好。

首先他長得帥,至少比他的大胖子哥哥朱高熾帥多了。而且能文能武,更重要的,朱高煦還是立過大功的。

當年朱棣搞革命工作,跟建文帝兩人開撕。朱棣同志差一點精疲力盡,準備跟建文帝妥協了,還是朱高煦率領大軍前來支援。朱棣一高興,說了一句坑兒子的話:“你哥身體差,你加油。”

朱高煦就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口氣把建文帝的南軍擊敗了。

然後咧?然後就然後唄,你接著當你的王爺唄。還真想當接班人啊?

朱高煦折騰了很久,賴在南京不走,想盡辦法要搞倒朱高熾,甚至還搞了一個小武裝,弄了三千兵馬。

朱棣同志一聲吼:滾!

朱高煦老老實實跑到封地山東了。

朱高煦很不爽,當年不是有口頭協議嘛,說好的怎麼可以變卦。

是的,說好的是可以變卦的,不但說好的可以變卦,就是白紙黑字的東西都是會變卦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你能怎麼樣?有本事你反啊。就像李世民一樣,殺進玄武門,弄死大哥,囚禁老爸。

你贏了以後,你可以隨便寫,這就是生存法則,勝者任性,敗者認命唄。

朱高煦還真的反了。

結果還沒打呢,就偷偷摸摸瞞著跟他造反的小夥伴,自己一溜小跑出城投降了。

帶頭大哥做到這份上,也丟盡宋江,當然還有他爸爸朱棣爺爺朱元璋的臉了。

投降了之後,還不服氣,看著侄子明宣宗朱瞻基路過,冷不丁伸出腿,把人家給絆倒了。

這不是找死嘛,朱瞻基一生氣,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把朱高煦扣住。

這時候了,你就老實在裡面就地臥倒算了,說不定人家過一會氣消了,你爬出來就是了。可朱高煦不。氣沉丹田,猛的一吼,把銅缸一把舉了起來。

牛,你牛,那再加把火燒一下看看。

朱高煦,卒。


朱高煦死都不服氣啊,當年父皇說了的啊,這皇位是我理所當然的啊。

其實,這哪裡是他理所當然的。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就是你的能力能夠為你爭取到的。

其它的一切,別人的善意,別人的許諾,別人的給予,無論是什麼原因,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別人給,我們感恩,別人不給,我們不怨。

有书共读
2019-12-11

李善長為朱元璋的糧袋子,陪同朱元璋從一個九夫長到坐擁天下,成為了一代草根皇帝,朱元璋稱他為“再世蕭何”。

可他並沒有蕭何那麼幸運,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清算,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呢?

有書君認為古之帝王都是權欲的主宰者,心中只有他的江山社稷,哪怕只是捕風捉影,也會盡全力而誅之。一是朱元璋誅戮功臣替子孫拔刺,李善長是刺兒頭,首當其衝當除。

這是朱元璋除掉李善長的根本原因,二是李善長功高震主為朱元璋所不容,不除後患無窮。

此為誅殺李善長的重要原因,三是李善長舉薦胡惟庸,因胡謀反連坐成誅殺的實際原因,四是朱元璋的不自信,表面強大狠毒實際心虛脆弱。

一、根本原因:朱元璋誅戮功臣替子孫拔刺,李善長是眾臣中的刺兒頭,當然首當其衝

朱元璋農民出身,通過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自然希望千秋萬代永遠傳下去,他也知道打江山難,坐穩江山更難,兒子朱標、孫子朱允炆都是心地善良的仁弱之輩。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朱元璋真害怕他們hoId不住這般老功臣,為了讓子孫後代妥妥的接過接力棒,他就得把身旁的不安定因素全部祛除。

李善長足智多謀,又是淮西集團的Boss,朱元璋心中就如有個魔咒,十分擔憂大明江山會落入旁人之手,自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除掉李長善便讓淮西集團群龍無首,興不起大風浪,這便是朱元璋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的根本原因。

當年,朱標為李善長求情,朱元璋便拿了一根滿是刺兒的荊棘遞給朱標,朱標自然不敢用手接。

朱元璋把刺一根一根的細心拔掉,在把荊條遞給朱標,告訴他為求江山永固,功臣就像荊棘上的刺定要一一去除,才能永保太平。

朱元璋封候79人去除的刺兒多達45人,以至他們的子孫族人也無一倖免。李善長是這些功勳之臣中的一個刺兒頭,首當其衝,當然得除之而後快。

否則來個像趙匡胤似的陳橋兵變,那豈不是腸子悔青也於事無補了,所以防患於未然,得先發制人,把刺兒頭拔了,讓子孫後代無後顧之憂。

李善長這根刺扎得朱元璋痛徹心扉,皇帝心中的刺兒頭豈有不拔之理?

二、重要原因:李善長功高震主居功自傲,朱元璋容不得他做大做強

李善長被除掉的重要理由還因為他功高震主,且又居功自傲為朱元璋所不容,自古伴君如伴虎,李善長開國元勳首列第一位。

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漸漸的勢力逐漸變大,整個淮西集團都拜於他門下,朝廷上下盡是他的勢力,朱元璋怎容做大做強?

李善長計謀為上,身為太師、中書左丞相,又被封韓國公,公主也嫁給了他兒子,成了皇親國戚,還有鐵卷可免死兩次,他的威望之高,勢力之大,又有些侍寵而驕剛愎自用。

朱元璋對他心懷不滿,可他卻沒有半點自知之明,還狠心的對待下屬,如李飲冰、楊希聖稍一犯錯,便遭了殃,真可謂不作死就不會死。

他居功自傲,又不知道躲避鋒芒。自恃功高至偉,與劉基兩人互相打壓排擠,兩股政治力量處於爭鬥之中。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李善長枉有蕭何再世知名,不懂得規避風險,不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更不懂得帝王之心,當劉基抓到李善長親信李彬的把柄,便抓住不放。

直至招供李善長的罪行,最後落得個全家七十多口被誅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朱元璋動了除掉李善長這個後患之心,就不愁蒐羅不到臣子的罪證,何況李善長還那麼不識時務,給人口實,落人把柄,這不正好撞槍口上了嗎?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三、實際原因:李善長舉薦胡惟庸,胡惟庸謀反連坐成被誅殺的理由

朱元璋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胡惟庸謀反案受誅連,因為胡惟庸與李善長同為淮西人,當年胡入朝為官便是李善長舉薦的,一手提拔栽培的,而且他們私底下的私交非常的深厚。

胡惟庸謀反曾找過李善長,李善長知曉後只是規勸,沒有及時告發,他的知情不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一種縱容。

雖然李善長沒有參與謀反,但心中已有不臣之心,居然任由事態發展,對皇上不忠心,這可是謀逆的大罪,非除掉他不可。

李善長趕緊拿出鐵卷想免除死刑,誰料鐵卷背面說明謀反則無效,於是李善長一家70多口子全部被誅殺,只剩公主附馬免死。

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到底還是朱元璋有心要除掉李善長,無論找一個怎樣的理由都可以清算他,用胡惟庸案連坐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只是一個說得通的理由,一個切合當時政局的實際原因罷了!

所以開國皇帝大都會殺功臣用以保自己江山永固,皇位世代相傳,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李善長如出一轍。

四、心理原因:朱元璋的不自信,表面強大狠毒實際心虛脆弱

朱元璋出身於社會最低層,一個曾經化緣行乞的和尚,心裡那份不自信,那份沒有安全感的自卑一定緊隨他的一生。

朱元璋建立中央集權制,要滅了宰相一職,要皇權獨攬,表面上強大,心狠手辣,殺開國元勳,害怕這些元勳也像他自己一樣反抗,心虛脆弱得很,這是朱元璋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的心理因素。

從根本原因到重要原因,從實際原因到心理原因都決定了朱元璋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因而李善長只有一死,朱元璋才能放心,明朝天下才能安定。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小小嬴政
2019-03-08

想必大家都知道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他出身於一個貧苦人家,但膽識不凡,又很有眼光。後來參加了反抗元朝暴政的軍隊,在此過程中有所建樹,並獲得了威望。

在此之後有了自己的軍隊和力量,並在之後消滅了張士誠和陳友諒兩大勁敵,為登上帝位掃平了道路。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不談別的方面,單說稱帝后的朱元璋對老百姓很盡心,這一方面做的就很不錯。因為他也是窮苦人家出身,瞭解百姓的辛苦。所以稱帝之後大力救濟百姓,降低稅收,生活困難的百姓還能得到補貼。這些舉措使他很得民心,也鞏固了明朝執政的基礎。

不過凡事必有得失,他的各種親民政策使他很得人心,而他對有功臣子所做的行為則讓人寒心。

根據有關史料的記錄,明王朝建國功臣很多,被封高位的40多位。其中有公爵25位,伯爵12位,這其中明確記載被殺的有近30位。數字讓人有些震驚。

而這次要說的這位有功臣子,本不必落得一個悽慘下場,但自作自受,最終自食惡果。

這個人是誰?他為建立大明做出了什麼貢獻?

這個人的名字叫李善長,熟悉明史的朋友們對這個人肯定不陌生。他是明太祖的左右手之一,也可以說是他的參謀,為他打下江山指點方向,提供計謀。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而且他為人可靠,有能力、有品格。在朱元璋還沒有成為皇帝之前,他在軍隊中的上級郭子信聽到一些消息,對朱元璋有了戒心。

之後就開始瓦解他手中的兵權,知道李善長有才能,想要讓他為自己所用,結果被他嚴厲拒絕。

在朱元璋攻克彩石後帶著大軍繼續前進,他則提前寫好榜文要求士兵守軍紀。在太平被攻克後貼在城中各處,兵士看到都很遵守,百姓見此就很擁護這支軍隊。

在朱元璋稱吳王時,他認為元制有弊端,就進行了改革:恢復制錢法,建立茶法,控制官鹽來路,並開礦鍊鐵。百姓慢慢富裕起來,更加擁護朱元璋。

在政權建立之後,他因為功勳顯著,被封為宣國公。後來官制改革,他又成為左相國。

他十分忠心,又不好在君主面前露臉,為何最終會被殺掉?難道是他自己行為不端嗎?

他之所以最終被殺掉,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他自己的過錯,另外一個,就是被人出賣。

在大明建立之後,朱元璋在政治上主要從兩方面下手。一方面出臺各種惠民政策,得民心才能穩固住自己手中的江山,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他太明白這一點了。

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手下這批有功臣子,防置他們謀反。而李善長身為文官,手中無兵,所以太祖也沒有很留心他。但是他最後會死,還是和反沒能脫離關係。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因為謀反被誅殺全家,與此牽連者也都被處以極刑。洪武十八年,李存義父子被告發也參與了謀反,和胡是一派的。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但是因為證據不足,所以太祖就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將他們父子二人赦免了。但皇上給了他這麼大面子,李善長卻一生不吭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這也就埋下了隱患。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罪被羈押。他上書請求赦免,太祖想起之前李存義父子之事,大怒,反而加重了對丁斌的刑罰。

結果丁斌告發胡惟庸謀反一事李善長也有份,說他雖然並未直接參與,但是對此事曾動過心。太祖更怒,最終將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全部處死。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有人說,李善長之死是太祖故意為之,但我認為,李善長最終是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他儘管忠心,儘管本分,但是他還是不夠了解朱元璋,瞭解皇上的想法。最終一步錯,步步錯,導致最終的悽慘下場。

草堂有春色
2019-02-06

李善長,朱元璋稱他為“在世蕭何”,是朱元璋的“大總管”,負責軍隊的糧餉供應,保證前線將士的動力。李善長在朱元璋勢微之時前來投靠,當時的李善長在地方上就很有名,作為朱元璋的老鄉,他跟朱元璋分析當時形勢,並建議朱元璋效法漢高祖劉邦,朱元璋聽了連連稱善,留下他做了幕府的掌書記,此後李善長便一心一意跟隨朱元璋,給朱元璋出謀劃策,很受朱元璋信任。郭子興南下時,因聽信流言懷疑朱元璋,逐漸剝奪朱元璋兵權,並欲奪善長自用,李善長不願,極力推託,始終未往,時間久了,郭子興也就不再相強。這件事後,朱元璋對李善長更加信任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影視作品中李善長的形象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論功行賞,封公者六人,李善長位居第一,連功績赫赫的大將軍徐達都排在李善長後面,並賜予鐵劵,可免其二死,其子免一死,只是最終因胡惟庸案牽連,還是落得一家70餘口被滿門抄斬,只有兒子李祺因是駙馬,得以免死!

李善長雖有蕭何之才,卻無蕭何避禍之明,位極人臣,又是淮人集團的核心人物,鄉里觀念很重,淮人集團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明朝初期,政治地位很突出,李善長維護鄉里,排擠非淮人集團勢力,憑藉自己的權勢,驕橫專擅,凌駕於百官之上,讓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很是不滿。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李善長、朱元璋、劉伯溫

胡惟庸跟李善長是老鄉,因為李善長的推薦,逐步爬上了丞相之位,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李善長跟胡惟庸的關係可以說是千絲萬縷。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謀反案發後,受牽連而被處死的人甚多,也有人請並誅善長,明太祖以彼為初起時心腹股肱,置不問,善長如故!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影視作品中胡惟庸形象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說李存義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明太祖下詔免死,發至崇明,李善長也不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懷恨在心。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經77歲高齡退休在家的李善長,“耄不檢下”,然仍欲增隆其第宅,從信國公湯和那裡借衛卒三百人,湯和密以聞。借兵去修宅第,真是太天真了,湯和為了避禍,就跟朱元璋告了密。四月,有京民坐罪應徙邊者,李善長又數次請託,免其所親丁斌等。朱元璋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對丁斌用大刑,最後查來查去,查到李善長跟胡惟庸說過“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這樣一句話!這話啥意思了?胡惟庸想謀反,派李存義暗地裡勸說李善長,幾次勸說後,李善長嘆道:“我老了,我死後,你們好自為之。”這些證言顯示,李善長知道胡惟庸要謀反,卻不揭發檢舉,首鼠兩端,大逆不道!這可不得了,你個李善長還是我朱元璋的親家,知道有人要謀反都不跟我說,這個親家不靠譜,咔嚓了吧,順帶把家人都帶上!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朱元璋畫像

自胡惟庸被殺後,胡案成為朱元璋進行政治鬥爭的武器。特別是隨著自己年事的增高,懿文太子又柔仁,便決心消除“棘杖上的刺條”,使下一代保持一個安定的政治環境。凡是心懷怨望的、行動跋扈的、對皇家統治有危害性的文武官員、大族豪強,都陸續被羅織為“胡黨”罪犯,處死抄家。李善長作為淮人集團的核心人物,很有威望,朱元璋戰爭時需要淮人這樣的集團,坐上皇位後,對這種集團就有想法了,李善長在這麼微妙的形勢下,還不知道收斂,最後被殺,也只能說他還是缺乏功成身退、知足不辱的意識!

科坛春秋精选
2019-05-13

李善長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也很有權謀,朱元璋一度非常器重他,但是此人權欲非常重,心胸非常狹窄,外表看似善良大度,內心卻是非常苛責,為人極為傲慢,善於排擠和打壓別人,只要有人冒犯了他的一點點權威就必然會出手整治,他也同樣排擠朱元璋很欣賞的名臣劉伯溫,逼得人家告老還鄉。他和朱元璋結成兒女親家後更加囂張跋扈,朱元璋生病十天沒有上朝,他和兒子就像沒事人一樣,不聞不問,不當回事。


另外,李善長在胡惟庸謀反案中的角色也不光彩。胡惟庸這個人也是一個權欲極重的人,這個人心機頗深,善於弄權操控,還會出手謀害別人,在歷史上不是一個光彩的角色。為了防止劉伯溫的歸來,他居然在探望劉伯溫的時候給他下毒,還要謀害開國將領徐達。對於下面拍馬屁的送禮的,胡惟庸一律收入囊中,凡是說自己不好的,一律打壓,不把奏摺上呈朱元璋,自己扣下。後來還動了謀反的心思,要取代朱元璋做皇帝。李善長和胡惟庸也是姻親關係,他知道胡惟庸謀反,雖然沒有參與,但是不把事情告訴朱元璋,而是站在一旁看好戲。胡惟庸被誅殺後幾年後,李善長的家奴去告發李善長和惟庸往來情況,朱元璋勃然大怒,最後將李家70多口人一併處死,當時李善長已經70多歲了。一世英名,悽慘結局。


朱元璋為什麼要除掉已經是暮年的李善長?


李善長的最大問題還是沒有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處境,沒有聰明地全身而退,而是執迷不悟,卷在了政治的漩渦裡,最後被強勢的朱元璋徹底剷除,但凡他有劉伯溫的百分之一智慧,就不至於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