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10 個回答
微生活假面具
2017-11-02

張無忌,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男主角,父親張翠山,母親殷素素,謝遜,十歲之前跟父母及義父在冰火島生活,後來隨父母回到中原,不幸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忍受寒毒煎熬七年,福緣際會,融合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太極劍四大蓋世武功為一體,當世無敵。並幫明教解決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危,情急權變之下,眾人擁護他當上明教教主。最後因朱元璋等人謀反,張無忌看破權勢離開明教,跟趙敏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現如今文史界中較為普遍的認為,歷史上真的有明教出現過,而且確實在元末明初時期有過很大影響力。那麼,歷史真的有張無忌存在嗎?他是當時的明教教主嗎?後來建立明朝的為什麼是朱元璋?不是張無忌?

張無忌的原型叫韓林兒,可以確定的說,他就是明教的二代教主。在歷史上,韓林兒的經歷和張無忌頗為相似,出生名門,父親以及祖父都是大名鼎鼎的白蓮教的教主,母親也姓殷,也曾在父親去世之後,在海島生活了很久。

韓林兒的父親叫韓山童,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就利用白蓮教拉攏人心,想某成大事,更是打著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應當掌管中原旗號,號令天下,拉攏了很多人,想統一江山,成為江山之主。

不過,後來韓山童被元軍殺害,韓林兒也就沒了可以依靠的大樹。

最後劉福通找到了韓林兒,在碭山夾河找到了他,並將他迎至亳州,在亳州登基稱帝,號小明王,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以楊逍、範遙為左右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沒過多久,劉福通殺了楊逍,任丞相,進封太保,改行中書省。於是,在劉福通的幫助下,韓林兒成了王,成了皇帝,只是,劉福通需要的只是他宋徽宗後人的身份,並不是實心實意幫助他奪得天下。

韓林兒和張無忌的經歷很像,只是,張無忌最後有了一個好的結局,沒了江山,卻還有趙敏這個美人陪她走天涯。而韓林兒呢,父親死了之後,命運就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有著高貴的身份,但最後還是因為這個高貴的身份而死亡。

劉福通死後,為安撫民心,朱元璋派自己的手下常遇春等人去迎接韓林兒這個小明王。

可是,在半路,韓林兒就溺水身亡了。有人說,這是天命如此,有人說,這是朱元璋搞得鬼,是朱元璋害死的韓林兒。

也有人說,是朱元璋害死的韓林兒。因為那個時候,元朝註定滅亡,迎回韓林兒只是給天下義軍看的,獲得民心。

正所謂“成者王、敗者寇”,朱元璋最後建立的大明王朝,史書上肯定不會記載關於韓林兒真正的死因是如何,記載著只有朱明王朝的豐功偉業。

ABYourstory
2017-11-01

說在前面: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而張無忌在歷史上是否有這個人物還有待確定。我們都知道,在小說中,張無忌是一個武功蓋世,率領著明教,手底下有一幫英雄豪傑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其中就有徐達、朱元璋、常遇春這些人。但張無忌因為缺乏領導能力,做事情也比較優柔寡斷,最後被朱元璋踢出局。但是歷史上還真有一個人所處的身份地位,還真的是特別像,他就是韓林兒,就連朱元璋也是曾是他的下屬。

  下面說說韓林兒的身世。

韓林兒的祖輩就很有意思,乾的是宣傳白蓮教的事情。這白蓮教在中國歷史上,絕對可以排上一個造反冠軍了,直到清朝時期,還在民間活躍。

  元朝時,韓林兒的祖輩就被朝廷抓了,遷徙到河北。可元朝太低估他們的戰鬥力了,到了韓林兒他爹韓山童的時候。那會兒,韓家都靠務農種地為生。韓山童還能在業餘生活中,不斷宣傳白蓮教,發展白蓮教的教眾。

  他組織了白蓮教的教眾,召集了幾個得力幫手,比如劉福通,杜遵道這些人,在安徽挑起了元末第一場農民起義。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的後人,殺牛宰羊,宣告天地。喊的口號也非常有煽動性:‘“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但是,他們還沒有起兵反抗,起義的事情被洩露,韓山童被殺。雖然沒有太大的成果,不過他們還是成功點燃了反抗暴元的第一把火。而在當掛單和尚的朱元璋,也是這把火中,走上了起義。

  但是,白蓮教跟明朝有什麼關係?白蓮教跟明教都是信仰彌勒佛,而且韓山童捲起的這場大火後。起義軍都頭綁紅巾,稱為“紅巾軍”。而韓山童死後,劉福通把韓林兒接了過來,立為大宋皇帝,成了紅巾軍的領袖。

  而韓林兒因為身份和地位非常特殊,後面來的起義軍都要過來先拜碼頭,喊一聲大哥。就這樣,韓林兒當了十二年的皇帝。

  可後面起來的起義軍,手裡的軍馬錢糧,也都比這個大哥要充足了。那大家自然不服這位帶頭大哥。

  朱元璋就自立為吳王,當然了,他那會兒確實有功。韓林兒被張士誠像鐵桶一樣,圍在了安豐。最後是朱元璋親自率軍,去把他救出來,安置在滁州繼續當皇帝。

  韓林兒雖然名義上是紅巾軍的領袖,但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能容忍將來自己的頭頂上還有一個老闆。

  在朱元璋當上吳王兩年後,韓林兒就神祕地死亡了。其中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朱元璋派傅友德接韓林兒,在半路的時候,把他淹死在水裡。

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c心力
2017-11-03

小說不是寫緣由了麼,,

二十五迴,舉火燎天何煌煌,,

張無忌取出從光明頂祕道中得來的前陽教主手書“聖火令三大令、五小令”,這大小八令當年如人人遵行,明教便無近日的大危難。張無忌站上高臺,朗聲說道:“我教以普救世人為宗旨,凡不得虐民害民,不得自相紛爭等等,那是容易做到的。‘聖火令第一大令’最關要緊,眾兄弟請聽了。”

他鼓足中氣,令蝴蝶谷中數千教眾人人聽聞廣第一令:不得為官作君。吾教自教主以至初入教弟子,皆以普救世人為念,決不圖謀私利。是以不得投考科舉,不得應朝廷徵聘任用,不得為將帥丞相,不得作任何大小官吏,更不得自立為君主,據地稱帝。於反抗外族君皇之時,可暫以‘王侯’、‘將軍’等為名,以資號召。一旦克成大業,凡我教主以至任何教眾,均須退為平民,僻處草野,兢兢業業,專注於救民、渡世、行善去惡,不得受朝廷榮銜、爵位、封贈,不得受朝廷土地、金銀賜與。唯草野之人,方可為民抗官、殺官護民;一旦為……官為君,即置草民於度外矣。

他把這“聖火令第一大令”誠誠懇懇地讀了出來,各教眾聽了,無不凜然。

張無忌又道:“咱們現下都是草野小民,這聖火第一大令做來不難。一旦咱們創下了基業,佔下了大都大城,大家記得,千萬不可稱皇稱帝。與老百姓作對,也就是和我張無忌作對。”楊逍跟著說道:“眾位兄弟,大家這時候須當立定腳跟,等到將來有了功業,手中有了大權,有了城池兵馬,再要放開,那就難得很了。”眾人都慷慨宣誓,決意為民,決不謀權圖利。

此後明教教眾果然在各地攻城掠地,創下好大基業。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一干人攻下應天府,建為都城,朱元璋才稱“吳王”,不敢稱帝。歷史明文記載,有書生向朱元璋建議:“高建牆、廣積糧、緩稱王。”其實是因明教有聖火令第一大令之約束,朱元璋後來要脫離明教、不受聖火令規範,這才開國稱帝,封官贈爵。那都是後話了。

秦说杂事
2017-11-01

這是一個建立在虛構人物上的虛構的問題,不過也是可以值得回答一下的。

在金庸小說的所有男主人公里面,張無忌是爭議最大的一位。他小時候揹負深仇大恨,長大後身懷絕世武功卻又不思報仇;陷在幾個女人的情感糾纏中卻又始終搞不清自己要什麼;喜歡的小昭要去波斯了,他有能力留卻不站出來;兩次都是在拜堂成親的時候拋下趙敏和周芷若;就連小說最後,也和趙敏與周芷若的關係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因此張無忌這優柔寡斷的個性,即使武功蓋世,也無法做成大事。在《倚天屠龍記》裡面,不光光是朱元璋,像陳友諒,謝遜,殷天正,張三丰各有各的本領可以掌控一方,即使是宋青書這樣的人,也有自己的行事風格。唯獨張無忌,好像給人一個老好人的感覺。他牽絆的東西太多,想要的東西太多,搞到最後,什麼也成不了。

朱元璋不一樣,他一出場,張無忌對他的印象就深刻。而朱元璋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倚靠明教建功立業,因此他能冒出來不奇怪。

另外,張無忌後來醉心與武林間的事情,客觀上也在明教內部為朱元璋掃清了障礙。因為張無忌在處理江湖事時,不可避免地帶了一大批明教核心在他周圍,而這些人像楊逍、範遙,他的外公,舅舅等人都是一方豪傑,少了這些人,朱元璋自然可以前進地更快了。

zzl221178751975
2017-11-01

我們來做個對比吧:從民生角度來講,朱元璋窮苦出生,胸懷天下,心裡始終裝著天下老百姓的飯碗問題,而張無忌心裡顧著的只是快意恩仇,情意綿綿!從理想志向來講,朱元璋要的是消滅各種勢力,進而推翻元朝的腐朽統治,而張無忌只是維護武林正義,追求美好生活!從個人性格來說,朱元璋堅韌不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張無忌善良懦弱,迷茫而不知抉擇。從識人用人角度來講,朱元璋文有劉伯溫李善長,武有徐達湯和等,而張無忌有的只是一些武林豪傑,武功蓋世之人。武功再高,雙拳難敵四手。做領導的不一定能力最強!

飞天鱼
2017-11-02

你說的應該是小說。

金庸為什麼讓朱元璋稱帝。首先,我認為,這部小說其實是一部浪漫主義小說。金庸個人講的也是很浪漫的。他個人其實把愛情看得很重。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喜歡過一個演員。為此,他跑進了那個劇組,做了編劇,為的,就是追求他喜歡的那個女孩。不過那個女的不喜歡他。所以,我認為金庸把他的這種情懷寫進了小說裡。

在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裡面,其實張無忌也說過,朱元璋這個人雖然很複雜,但內心也並不是大惡之人。張無忌最後追求的是愛情。面對江山,他要的只是愛情。最後的結尾大家也看到了。張無忌跟趙敏退隱了江湖。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張無忌做不做皇帝又怎麼樣呢。明教的一群人都是他的手下。而且明教大多都是仁義義氣之士。大家聽過明教的那段誓詞就會知道,十分感人肺腑。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萬事為民,不圖私我。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萬事為民,不圖私我。

這裡可以看出明教其實心裡是有老百姓的。

再者,從實力上來說,張無忌,已經天下無敵了。武當張三丰是他師公。兩人向來仁義。即使朱元璋做了皇帝,膽敢違背狹義。我想他們兩個也不會放過他的。

不過。在美人和江山面前,張無忌選擇了美人。

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為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小可
2017-11-02

張無忌是教主,朱元璋是教眾,在教內朱元璋自然是張無忌的屬下。但在教外,朱元璋是雄霸一方的軍閥,最後更是打下整座江山,而張無忌不過是一個教會的教主,自然不能與之相比。

朱元璋在韓山童死後,通過過人的手腕獨攬大權,推翻元朝,趕走蒙古韃子,擊敗、吞併各路軍閥,功業熏天,稱帝自然無可厚非。而在明教之中,各地起義反元的教眾多不勝數,朱元璋只不過是其中成千上萬中的一員,但最後打下江山的只有朱元璋。這隻能說明,朱元璋能否打下江山,與明教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無必然的關係。

事實上,也只能說是朱元璋借用明教的勢力打下江山,而非是明教教主張無忌帶領明教教眾打下江山。因而,朱元璋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己來稱帝很合理,讓與張無忌不過是讀者的一廂情願罷了!

探索猫
2017-11-02

張無忌是小說中的人物,所以問題本身只是受小說影響過深,把文學作品當作歷史讀物。

不過歷史上,的確大多最後稱帝的往往並不是最初那個帶頭老大。

朱元璋本身也是郭子興軍中一名普通人物。郭子興(1302年-1355年),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區的紅巾軍領袖,是後來使明太祖朱元璋後來能崛起的關鍵人物。郭子興家有財產,平時結交不少壯士,元末大亂,他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集結數千人取得濠州,此時他任用朱元璋為十夫長,後來,朱元璋因戰功而漸受重用。郭子興雖擊退了南下的元軍,但與其陣營內的孫德崖、趙均用等人卻內爭不斷,曾險遭暗害。後郭子興轉向依結朱元璋,並在其支持下,與彭、趙、孫等分離,移駐滁州,並將義女馬氏嫁予朱元璋。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興病逝,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0年)追贈他為滁陽王。

除了朱元璋,再看其他時代。秦末,當時起義老大當屬陳勝、吳廣。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陳勝吳廣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當他們的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已擁有步兵數萬。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各地以“張楚”軍名義“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一些貴族殘餘勢力也紛紛收羅舊部,起兵反秦。當時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領有劉邦、項梁、項羽、英布、彭越等多人。這些人中後來劉邦稱帝。

還有其他的,就不再重複了,大多如此。

子木文唐
2017-11-02

張無忌?這應該是小說裡面的人物吧,而且你說的這個可能是電影裡面的。朱元璋以和尚出身,亂世出英雄,最終當上了皇帝,著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英雄就是如此,於亂世中安天下。朱元璋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攻佔集慶路後改為應天府。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雖然朱元璋的出身不夠高,但是他的頭腦實力卻不容小覷。建立明朝後,他的能力也是讓明朝變的更加強大。而張無忌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還有待考證,更何談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

窥屏小能手丶
2017-11-02

小說中的結尾:張無忌被朱元璋迷暈,等他有意識的時候,聽到朱元璋問“他要怎麼處置?”徐達常遇春表示直接殺掉。常遇春和徐達是張無忌最信任的手下,看待他們像兄長一樣,這樣的人想害自己,張無忌感到世態炎涼,心灰意冷,於是掙脫束縛逃走了,決心從此退隱。其實這是朱元璋的計謀,常遇春和徐達不知道張無忌在旁邊密室,朱說的“他”是指一個叛徒,一個局作了三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