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把話說完整呢?

4 個回答
皮妈说
2019-08-31

想要讓孩子說話說完整,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家長心態要放平和,不要刻意糾正孩子,說:你這麼說不對,應該是……但是可以重複他說的意思,自己表達成完整的句子。

第二、家長要和孩子多多交流,讓孩子能聽到更多的完整的句子做為語言學習的輸入。

第三、因為我們平時說的日常用語內容有限,可以給孩子多講故事,多閱讀繪本,增加他的詞句豐富度,讓他接觸更多的聽力材料,為今後的表達做準備。

第四,鼓勵孩子多多表達,讓他自己講故事,講自己做了什麼,並且在他表達的不錯的時候多多表揚,這樣孩子就會愛上表達,對他的語言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

育儿清子说
2019-08-31

孩子在開始學說話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說話不完整的體驗。這種情況很正常不必糾結,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能夠得到改善。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一個事實:為什麼孩子說話會有不“完整”的情況?

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基本是兩歲左右,因個人差異會有早有遲;有的在兩歲之前,有的在兩歲之後,這些都很正常。

跟孩子說話時間有早晚一樣,說話完整與不完整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每個孩子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家長的行為來進行調控。

孩子在開始學說話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說話不完整的體驗。這種情況很正常不必糾結,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能夠得到改善。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一個事實:為什麼孩子說話會有不“完整”的情況?

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基本是兩歲左右,因個人差異會有早有遲;有的在兩歲之前,有的在兩歲之後,這些都很正常。

跟孩子說話時間有早晚一樣,說話完整與不完整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每個孩子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家長的行為來進行調控。

剛學說話的孩子,頭腦中字、詞、句的“儲存”有限,還不善於於語言來準確描述心裡想說的話,加上有些孩子說話性急,往往還沒有想清楚該怎麼表達,口中就已經結結巴巴地說了出來,邊說邊“想”,結果“想”卻慢了半拍,硬是弄得人一頭霧水、摸頭不知腦。

要想讓孩子把話說完整,只要在於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家長及時的耐心細緻,對幫助孩子把話說完整很重要。

作為家長,在孩子說話不能很完整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呢?

① 記住家長的示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達方式、描述的準確性、以及整個語言的完整性;

  • 孩子幼小的時候,言語溝通最多的就是父母,孩子最初的語言表達,就是模仿父母;
  • 父母怎麼教孩子就會怎麼學,所以做家長的,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示範”這兩個字。

② 鼓勵孩子通過說話來進行表達;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跟大人溝通時,喜歡用搖頭或者點頭等動作來代替語言,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應引起家長的充分重視。

  •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並及時教會孩子怎樣進行“描述”。
  • 對於孩子的語言,不但要孩子自己懂家長懂,最主要的是聽孩子說話的人要懂,這個懂說的是從語言上“聽懂”,不是從動作上揣測而“懂”。

③ 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說話”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用重疊詞來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飯飯”、“尿尿”等。

  •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不要跟著孩子去說“飯飯尿尿”,不要用孩子表達不清的“語言”和他去交流,而要慢慢的引導孩子說“吃飯”、“我要吃飯”、“我餓了,我要吃飯”……

    孩子在開始學說話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說話不完整的體驗。這種情況很正常不必糾結,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能夠得到改善。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一個事實:為什麼孩子說話會有不“完整”的情況?

    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基本是兩歲左右,因個人差異會有早有遲;有的在兩歲之前,有的在兩歲之後,這些都很正常。

    跟孩子說話時間有早晚一樣,說話完整與不完整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每個孩子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家長的行為來進行調控。

    剛學說話的孩子,頭腦中字、詞、句的“儲存”有限,還不善於於語言來準確描述心裡想說的話,加上有些孩子說話性急,往往還沒有想清楚該怎麼表達,口中就已經結結巴巴地說了出來,邊說邊“想”,結果“想”卻慢了半拍,硬是弄得人一頭霧水、摸頭不知腦。

    要想讓孩子把話說完整,只要在於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家長及時的耐心細緻,對幫助孩子把話說完整很重要。

    作為家長,在孩子說話不能很完整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呢?

    ① 記住家長的示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達方式、描述的準確性、以及整個語言的完整性;

    • 孩子幼小的時候,言語溝通最多的就是父母,孩子最初的語言表達,就是模仿父母;
    • 父母怎麼教孩子就會怎麼學,所以做家長的,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示範”這兩個字。

    ② 鼓勵孩子通過說話來進行表達;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跟大人溝通時,喜歡用搖頭或者點頭等動作來代替語言,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應引起家長的充分重視。

    •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並及時教會孩子怎樣進行“描述”。
    • 對於孩子的語言,不但要孩子自己懂家長懂,最主要的是聽孩子說話的人要懂,這個懂說的是從語言上“聽懂”,不是從動作上揣測而“懂”。

    ③ 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說話”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用重疊詞來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飯飯”、“尿尿”等。

    •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不要跟著孩子去說“飯飯尿尿”,不要用孩子表達不清的“語言”和他去交流,而要慢慢的引導孩子說“吃飯”、“我要吃飯”、“我餓了,我要吃飯”……


    • 不過家長不必要強制性的去更正孩子的這些表達習慣,只須記得按照正確的方法跟孩子交流就可以了。

    習慣成自然,孩子聽的多了,就會慢慢改過來的。

    堅持這樣練習,孩子在以後的交流中,就會下意識的選擇比較合適的語言來進行表達。

    ④ 給孩子講故事,然後鼓勵他去分享;

    家長經常的給孩子講故事,故事要講的繪聲繪色,而且還必須“咬文爵字”,重點的字詞加重語氣,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

    • 這一切最後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聽懂一個故事;而是要讓孩子在聽懂之後,模仿家長的用語和表情再去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她的再去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 孩子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⑤ 要想方設法豐富孩子頭腦中的詞彙。

    提起演說家大家都會很欽佩,因為他們說起話來能夠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甚至長篇大論下來,中間也可以沒有半點的停頓。

    其實功夫是練成的,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 對孩子語言能力培養也是這樣,從孩子剛學說話時開始,家長就要進行有意的引導。
    • 比如說,帶孩子玩的時候看見一輛公交車經過,我們就可以訓練孩子“一輛公交車來了,又去了”、“公交車上坐滿了乘客”、“公交車是公共交通工具”、“我坐公交車上學,爸爸媽媽坐公交車上班”等等。
    • 孩子聽不聽得懂、能不能仿述都沒有關係,只要這些話能給他一點點記憶、讓他學會想象就可以了,這就是積累,就是詞彙的豐富。

    總有一天,在某個時候,孩子會自然而然想起這些話來,這正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孩子在開始學說話的時候,確實會有一些說話不完整的體驗。這種情況很正常不必糾結,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能夠得到改善。

    在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弄清一個事實:為什麼孩子說話會有不“完整”的情況?

    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基本是兩歲左右,因個人差異會有早有遲;有的在兩歲之前,有的在兩歲之後,這些都很正常。

    跟孩子說話時間有早晚一樣,說話完整與不完整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每個孩子對語言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家長的行為來進行調控。

    剛學說話的孩子,頭腦中字、詞、句的“儲存”有限,還不善於於語言來準確描述心裡想說的話,加上有些孩子說話性急,往往還沒有想清楚該怎麼表達,口中就已經結結巴巴地說了出來,邊說邊“想”,結果“想”卻慢了半拍,硬是弄得人一頭霧水、摸頭不知腦。

    要想讓孩子把話說完整,只要在於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家長及時的耐心細緻,對幫助孩子把話說完整很重要。

    作為家長,在孩子說話不能很完整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呢?

    ① 記住家長的示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表達方式、描述的準確性、以及整個語言的完整性;

    • 孩子幼小的時候,言語溝通最多的就是父母,孩子最初的語言表達,就是模仿父母;
    • 父母怎麼教孩子就會怎麼學,所以做家長的,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示範”這兩個字。

    ② 鼓勵孩子通過說話來進行表達;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跟大人溝通時,喜歡用搖頭或者點頭等動作來代替語言,這不是一個好現象,應引起家長的充分重視。

    •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並及時教會孩子怎樣進行“描述”。
    • 對於孩子的語言,不但要孩子自己懂家長懂,最主要的是聽孩子說話的人要懂,這個懂說的是從語言上“聽懂”,不是從動作上揣測而“懂”。

    ③ 及時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說話”方式;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用重疊詞來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飯飯”、“尿尿”等。

    • 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家長不要跟著孩子去說“飯飯尿尿”,不要用孩子表達不清的“語言”和他去交流,而要慢慢的引導孩子說“吃飯”、“我要吃飯”、“我餓了,我要吃飯”……


    • 不過家長不必要強制性的去更正孩子的這些表達習慣,只須記得按照正確的方法跟孩子交流就可以了。

    習慣成自然,孩子聽的多了,就會慢慢改過來的。

    堅持這樣練習,孩子在以後的交流中,就會下意識的選擇比較合適的語言來進行表達。

    ④ 給孩子講故事,然後鼓勵他去分享;

    家長經常的給孩子講故事,故事要講的繪聲繪色,而且還必須“咬文爵字”,重點的字詞加重語氣,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

    • 這一切最後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聽懂一個故事;而是要讓孩子在聽懂之後,模仿家長的用語和表情再去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她的再去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 孩子在聽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⑤ 要想方設法豐富孩子頭腦中的詞彙。

    提起演說家大家都會很欽佩,因為他們說起話來能夠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甚至長篇大論下來,中間也可以沒有半點的停頓。

    其實功夫是練成的,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 對孩子語言能力培養也是這樣,從孩子剛學說話時開始,家長就要進行有意的引導。
    • 比如說,帶孩子玩的時候看見一輛公交車經過,我們就可以訓練孩子“一輛公交車來了,又去了”、“公交車上坐滿了乘客”、“公交車是公共交通工具”、“我坐公交車上學,爸爸媽媽坐公交車上班”等等。
    • 孩子聽不聽得懂、能不能仿述都沒有關係,只要這些話能給他一點點記憶、讓他學會想象就可以了,這就是積累,就是詞彙的豐富。

    總有一天,在某個時候,孩子會自然而然想起這些話來,這正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綜上所述,要想讓孩子儘早擁有能夠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家長耐心細緻的培育不可忽視。

    我是@育兒清子說,以上是個人觀點。

    贊成我的回答,敬請點贊;如果您有看法,歡迎評論溝通。

    謝謝!

心灵遇见故事
2019-08-31

我們往往更關注孩子開口說話以後的輸出,卻往往忽視了孩子還不會說話前的輸入。

在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前,需要家長每天多和孩子說話,只要是孩子看見的,聽見的,摸到的一切事物,我們作為家長都應該用規範完整的語言表達給孩子聽。

等到孩子學習說話了,孩子表達不清楚時,不要去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表達,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我們只需要把正確的表達說給孩子聽,讓孩子再反饋給我們聽一下。

如果聽到孩子很好的表達一句話時,要及時給孩子鼓勵表揚,讓孩子對自己的表達更有信心。

最後可以每天帶孩子親子閱讀,和孩子一起編故事。

孩子學會完整表達需要家長們堅持去付出才行。

涂涂生活日记
2019-08-31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6407afa9f7c54d5f630c5ec5f2d4201", "vname": "", "vid": "v02016ff0000blkbtimue3mqdkd74e8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30.163, "h": 854,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291207}, "ultra": {"duration": 30.163, "h": 1024, "subjective_score": 0, "w": 576, "file_size": 1937528}, "normal": {"duration": 30.163, "h": 640,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883675}}, "src_thumb_uri": "2cbf5000929d522e9f7f3",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cbf5000929d522e9f7f3", "vu": "v02016ff0000blkbtimue3mqdkd74e80", "duration": 30.163, "thumb_url": "2cbf5000929d522e9f7f3", "thumb_uri": "2cbf5000929d522e9f7f3", "md5": "66407afa9f7c54d5f630c5ec5f2d4201"}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