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雲南這座袖珍城市,曾經承載不平凡的使命,如今鮮為人知...
中國自駕地理
1/23 畹町,是個溫柔的名字,但你可知道,這卻是祖國西南邊陲一座袖珍小鎮的稱呼。\n畹町鎮,圖by道行天下
2/23 在想象中,畹町鎮是“太陽當頂的地方”,與緬甸九穀市相鄰,有著異域的風情、婉約的姿色。\n不過畹町還是個神奇的地方,能從全國最小的邊境城鎮華麗轉身成為國家級口岸。畹町,是怎麼做到的?\n畹町口岸,圖by自娛自攝
3/23 一、小城故事\n2006年曆時3個月的“雲南十大名鎮”評選活動揭曉,畹町榮膺十個名鎮之列,但是不同於眾多千篇一律的內地小鎮,它確實太小了,全鎮總人口僅為10000多人。\n窄窄的街道,冷清的店鋪,懶洋洋的居民,所以將畹町看成一壺陳釀是再好不過了。\n融合了佛教的塔建藝術與印緬的清真式風格的畹町建築。圖by攀西攝影
4/23 畹町是座英雄城市,與緬甸一河相隔的它經歷過抗日戰爭的洗禮,也經歷過邊貿從紅火到冷清,嘗過了各種大起大落。\n但不可否認的是,畹町是公認的抗戰名鎮,曾與滇緬公路、南洋機工、遠征軍、盟軍、史迪威公路一起名揚世界。\n滇緬、中印公路交匯點。圖byxchyld
5/23 只不過在1920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荒野之地,一條羊腸小道就是通往境外的“驛道”,當時畹町河邊的一間破茅草屋便是供過往商販歇腳的“驛站”。\n直到1928年芒市土司修建了芒市到畹町的公路,這裡才逐漸有了人家,而真正熱鬧起來是在1938年,“用手指摳出來”的滇緬公路全線通車。\n滇緬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橋頭舉行。圖by德宏史志
6/23 “七·七”事變後,全國人民奮起抗日,但隨著日本攻陷華東、華南、各大口岸、國際交通運輸路線,藥品、武器等援華物資無法運抵中國。\n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駐守在北平宛平盧溝橋上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士兵,圖by國家人文歷史
7/23 當時,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就提出應立即開闢新的陸上國際交通運輸線,這一剛需催生出彪炳史冊的滇緬公路。\n作為當時中方一側的終點,畹町成為了我國唯一的陸路國際交通要衝,每天有成百上千輛軍車將貨物從這裡運往內地,幾十萬中國遠征軍也是從此出入國境。\n1942年中國遠征軍從此出國。圖by德宏史志
8/23 而同時修建的畹町橋則是滇緬公路上唯一的界河橋,這座橋成了當時中國對外聯繫的重要國際交通口岸。\n滇緬公路建成後,大量的國際物資就通過畹町橋進入中國,並沿著深藏於深山密林中那條蜿蜒的簡易公路通往昆明、重慶等地。\n畹町舊橋,圖by自娛自攝
9/23 今天的畹町橋,是1993年為了適應發展中緬雙方在舊橋旁合資共建的,一座通行能力更強的鋼筋水泥橋。\n一邊是鮮豔的五星紅旗獵獵招展,另一邊則是緬甸人的木屐雜沓作響,橋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橋下潮聲依舊,簇擁著西墜的夕陽。\n畹町橋新貌,圖by自娛自攝
10/23 在1945年,當滇西抗戰取得勝利之際,另一條國際交通線——中印公路建成通車,這條路線正巧與滇緬公路有個交匯處,那就是畹町鎮。\n滇緬、中印公路路線圖。圖by《中國自駕地理》
11/23 二、我國曾經最小的縣級市\n1950年,當中國人民解放軍把五星紅旗插在了畹町橋上,標誌著這顆大西南的明珠和平解放。\n次年畹町口岸建設成立,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1952年為擔起進出口貿易的重任,經政府院批准,畹町升格為縣級畹町鎮,同年成為首批國家一類口岸。\n雲南邊境口岸體系,紅色為國家一類口岸,綠色為二類口岸。圖by《中國自駕地理》
12/23 由於滇緬公路的繁忙與重要性,使得畹町從一個蠻荒之地一躍成為東南亞各國商人眼中的“商機”,他們千里迢迢穿過深山密林,冒著瘴氣來到此地。以這裡為中心,將貨物銷往中國各地,由於商賈雲集,中央銀行這裡設置了畹町分行,就連香港渣打銀行、美國花旗銀行都來了。\n中央銀行舊址,圖by雲南國防在線
13/23 這場機遇讓畹町這個彈丸之地空前繁華,於是就有人叫它“小香港”,也有的稱它“小深圳”。\n33年後畹町鎮再度坐上“升職火箭”,撤鎮建市,成為全國面積最小的縣級市,那時候無疑是畹町市最美的花樣年華。圖by桃花島
14/23 正因為畹町成了市級單位,當時在這裡可以買到美國、日本、尼泊爾等國的首飾、工藝品等,我國的日用百貨等大量從它這出口,緬甸的木材等也一批批湧進中國。\n於是在1992年,畹町市成為了我國十四座沿邊開放城市之一。我國十四座沿邊開放城市,圖by《中國自駕地理》
15/23 然而底子薄終究是隱患,1999年就是因為面積太小、人口太少,畹町市被撤銷併入了老鄰居瑞麗市。\n如同潮汐一般,曾經充斥著各地商品的街道上,一度變得空前寧靜,即便是熙熙攘攘的畹町橋,除了偶爾有幾個邊民徐徐通過,就只有為數不多的遊客在這拍照留念。\n河的兩邊都很安靜,圖bycdefgablj
16/23 三、文化山城\n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小山城”畹町就是多種民族文化的交融匯集點。\n畹町名鎮牌坊,圖byxchyld
17/23 它演繹過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譜寫過“生命線”上抗戰的壯美史詩,高奏過邊貿小鎮變身邊貿中心的凱歌,在中緬邊境傳頌著友好交往佳話,而這就是邊關文化。\n“十里青山半入城”這句詩用在畹町身上也適合,它處在畹町河谷裡,面前是畹町河,中間為城市帶,背後靠著十里青山。\n航拍畹町城,圖by畹町鎮人民政府
18/23 所以在畹町,爬坡登山最常見,也就造成了這裡的人出到外面走路速度都比一般人要快,遇到有人不解“怎麼這麼會走?”的時候,總能聽到的回答就是:“我來自山城!”。\n不過山城的生活似乎沒有想象中單調,常生於大山深處的木棉花在畹町卻是隨處可見,像極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如果被墜落的大紅花砸到,說不定還會有種鴻運當頭的幸運感。圖by阿曼
19/23 畹町河,這裡的人民親切稱之為母親河,在這裡每年都有中緬兩國的青年志願者開展“保護母親河”活動,讓小魚小蝦能自由地在中緬界河中游弋嬉戲。\n河對岸左邊是緬甸九穀鎮,右邊是畹町。圖by桃花島
20/23 畹町是15個民族和諧共處的新邊關,就猶如15多鮮花緊緊簇擁在一起,傣族的溫柔而細膩、景頗族的直爽豪邁、德昂族的勤勞樸實......\n不同民族間折射出諸多妙趣橫生的文化元素,除了傳統的潑水節等節日,這裡的人還保留著獨特的洞秧舞。\n畹町潑水節,圖by德宏團結報
21/23 地處畹町西南面8公里處就有一個傣族村寨——弄片,這裡是傣族風情最集中的展示地,寺院就是村裡最有特色的建築。\n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所以坐落在畹町的鸚鵡塔及其神話傳說在全國及東南亞信奉小乘佛教的群眾中就有較大影響。\n黃昏鸚鵡塔,圖by畹町
22/23 而如果你想嘗試一下“坐上鞦韆,輕輕一蕩,就出了國”,那麼“一寨兩國”的銀井村就值得你瞭解一下。\n村寨住著的是中緬兩國的傣族居民,國界線在寨中央蜿蜒,東北側為中方的銀井村,西南側為緬方芒秀寨,中國人和緬甸人和諧共處,所以在這裡坐上鞦韆蕩幾下就算出了一趟國。\n一半中國,一半緬甸,圖by自娛自攝
23/23 畹町是座寧靜安祥的城鎮,如果你能來到這裡,在陽光的普照下,俯瞰這座美麗的城市,瞭望畹町橋上熙來熙往的人群,瞻仰國門前冉冉升起的國旗,你會覺得這裡是多麼的寧靜而又溫暖,那是因為它是太陽當頂的地方。\n途經畹町的路書,手繪地圖製作@《中國自駕地理》\n-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2019-07-2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