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2 個回答
鱼儿浅授渔
2017-04-28

很多孩子在作文時,拿筆就頭痛,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有時在頭腦裡想好了,一下筆又不知道從哪寫起,腦子變成一片空白。說明不知道“寫什麼”的問題始終困擾著孩子。怎麼辦呢?好解決,去觀察生活呀!

1、觀察家庭生活。人活動時間最多、最熟悉、最牽動情感的,最關係自己的切片利益的是自己的家。家中的大事小事,喜怒哀樂,要參與、觀察、體會、思索。記錄、觀察父母之間的愛,記下父母愛的足跡。尋找父母對自己的愛,現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處在愛中不知愛的居多。指導他們尋找,挖掘愛的點滴。嘮叨之中體會愛,打罵之中分析愛,評價之中理解愛。觀察並參與家庭事務的處理,理解父母的辛苦,體諒家中的難處。心中有家方有愛,心中有家就有情,有家在心中,就有真情實感的源泉。

2、觀察學校生活。學校生活充滿朝氣,富有青春氣息。觀察同學之間的文往,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觀察老師的言行,體會嚴厲背後的關愛,觀察尖子生的學習方法,觀察差生的艱難與無奈,觀察班幹部的工作方式,觀察性格各異的同學的特點,關心班裡的每一件小事,關注學校的發展前景,觀察學校的花草樹木,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留心別人不留意的細節。比如,遇到兩個人吵架,你不要只顧看熱鬧,要注意觀察兩個人的神態、語言、周圍人的表情等等。眼中有生活,心中有體驗,胸中有思索,那豐富多采的校園生活,就會源源不斷的流進文章中去。獨特的觀察、個性的思索,寫出的文章就會是自己與眾不同的“新”內容。

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3、走進社會去觀察。社會是個大課堂,走進社會,開闊視野;走進社會,明辨是非;走進社會,思索未來。上學放學觀察路上的人、事、景;商場購物看繁榮;鄰里街道中看百姓生活;電視裡看全國看世界。觀察社會,設計自己的人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

4、可以根據特定的環境情況、季節、時令等,提出觀察任務和要求,進行各種觀察力的培養。比如:有目的的觀察一次活動(如運動會、越野賽、知識競賽等);有條理的觀察—座建築物(如博物館、教學樓);有計劃的觀察四季更替、氣候變遷、自然變化等。絕大部分學生會慢慢的自覺的成為有心人的。觀察不僅是一個用眼的過程,更是一個用心的過程,在觀察中體會,在觀察中思考,才能在觀察中心有所獲。相反,也常有些學生習慣於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寫人物必明眸皓齒,說天氣必風和日麗,寫秋必言蟬,寫冬必說雪,缺乏深入細緻的觀察,更沒有個性化的感受,寫來當然千人一面,味同嚼蠟。在此,我想引用一個同學的《生活的瞬間》中的幾句話:“那天,陽光明媚,偶在小池邊轉轉,竟發現瞭如此美好的景緻——水流瀲灩,波光粼粼,假山怪石上,細流柔柔的鋪展著,方知‘清泉石上流’並非俗筆,實乃神來之筆。不禁痴然……美好快樂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常缺少一顆愛這世界,愛這自然,愛這社會的慧心。我們麻木了,愚鈍了,也就不快樂不幸福了。”

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多好的觀 察,多美的景緻,多妙的感慨!投入其中,觀察感受,才算是自己的收穫,正如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觀察力強就能敏銳的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筆端似泉湧,下筆如有神,反之,則“身在寶山不識寶,只緣甘做無心人”。所以“隨處留心皆學問”,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認真的耐心的學會細緻的長期的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才會使觀察的眼光更敏銳,體會的用心更深刻,融入的情思更豐滿。用你一顆善感的心去詮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每一天都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種景緻,每一件事物都是一篇美史,關鍵要看你有沒有耐新去觀察去尋覓。如果你只是一味的等待,很多精彩的東西會與你擦肩而過。

苦茶带点甜
2017-04-28

一、 讓孩子觀察感興趣的事物。 家長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孩子一般喜歡觀察活的動的物體,如小雞吃米、小貓玩球、小狗打架、小金魚游泳等,不喜歡觀察靜的東西;喜歡觀察顏色鮮豔的東西,如孔雀開屏、花園裡的鮮花等,不喜歡看顏色單調的水墨畫;喜歡看大而清晰的物體圖像,不喜歡看小而模糊的東西;位置明顯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如牆上掛的、桌上擺的、床上放的、身上穿的……位置不明顯的,容易被忽略;物體的開頭容易被觀察,其他特徵容易被忽略,如一堆物品中,孩子容易將形狀相同的物品歸為一類;差別大的物體容易被觀察出來,差別小的物體,常常觀察不到。

二、 利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注重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和觸摸一些東西。 如家裡吃水果時,可以讓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嘗,從而獲得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也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去,認識大千世界,親眼看看破土而出的各種各樣的禾苗與小草;親耳聽聽優美動聽的蟬鳴鳥叫;親手摸摸飽滿飄香的麥粒穀穗;親口嚐嚐涼而爽口的雪花冰塊,從而認識春夏秋冬四季。家長還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感染孩子,使他產生喜歡看的願望。當孩子產生興趣後,注意力就會集中。又如家長經常會講一些故事,比方說,故事裡有大海,但對於大海,孩子沒有形象的概念;孩子喜歡玩沙子,但沒有和沙子真正的親近,那麼就帶孩子去海南,讓他切身體會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沙灘上與海“親密接觸”,同時,及時和講過的故事聯繫起來,能夠用眼睛看到“故事裡的事物”。那時孩子的印象肯定是非常深刻的,興趣也很濃厚。

三、 教孩子學習觀察的方法。 教孩子有目的全面細緻地觀察,孩子觀察的條理性差,這就需要培養孩子觀察的系統性。為此,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全面而細緻地觀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裡、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由明顯特徵到隱蔽特徵的觀察原則。如:觀察大公雞,可先引幼兒觀看雞頭、雞身、雞腳,以後再進一步觀察公雞和母雞有什麼異同。邊看邊引導,還可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 對比觀察,比較是一個鑑別的過程,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比如,讓孩子觀察其他孩子的作品,並同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有一位媽媽發現女兒對對“馬”、“田”等字比較熟悉,在一次認字時將“媽”和“馬”放在一起時,女兒就興奮地叫起來,“媽媽,我看到‘馬’了!媽媽是女的,所以加個‘女’字。”後來看到“申”字時,她又說:“把上面下面的小豎去掉就是我的姓‘田’字了!”原來在相似的比較中,孩子的觀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動靜觀察法,動態觀察指按先後順序或方向位置觀察物體的變化;靜態觀察指按物體的顏色、形狀等建立基本數學概念,理解數學法則。父母要指導孩子學會動靜結合觀察法,為孩子以後看圖數數和看圖列式打下基礎。 四、 孩子見多識廣,鼓勵他們多提問。 觀察力的高低與孩子視野是否開闊有關,孤陋寡聞的孩子,缺少實踐的機會,觀察受到影響。看到同樣一種現象,有的孩子說出許多,有的孩子卻說不上幾句,這是什麼道理呢?這與孩子知識情況有關。知識學得紮實,道理融會貫通,觀察問題就比較深刻。可以說,觀察力基於知識與經驗,而知識積累與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所以,家長應抽空多帶孩子參觀商場、動物園、公園,參加一些畫展、音樂會等有趣的活動,豐富孩子的生活,擴大知識面。 鼓勵孩子多提問。不要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孩子的心靈深處絕對不是一片空白,不同年齡的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串串精彩的問題,如“天冷了水為什麼會結冰?”“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等等。孩子們的問題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或者覺得可笑、荒唐。面對孩子的提問,有的父母可能會不耐煩地說“去!去!去!哪有為什麼?”也許他們自己也不太清楚,也許認為這些問題不值得回答。如果是這樣,會使孩子很掃興,挫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敏感與思考。應該明白,當孩子提問時,正是孩子求知的好機會。鼓勵孩子提問,就是為了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並非必須立即把每個問題的現成答案告訴他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