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10 個回答
铁马冰河wu
2019-03-04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乾隆禪位太子顒琰(嘉慶帝)作了太上皇后,情商超高、狡黠過人的“老狐狸”和珅也想過要與新皇帝嘉慶搞好關係,建立“友誼”,以使自己成為“三朝元老” 、“兩朝肱骨”。只有和嘉慶建立起穩固的利益聯盟,讓他離不開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讓子孫後代的榮華富貴得以延續。

早在被乾隆立為儲君之前 ,顒琰就對和珅飛揚跋扈、攬權獨斷的行為很是不滿,但他不動聲色,總是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昏聵無能、胸無大志的樣子。實際上,他一直在暗中觀察權傾朝野的和珅,以便找尋到這位紅的發紫的當朝權臣身上不為人知的破綻和軟肋。

和珅一向有精明的頭腦,敏銳的嗅覺,陰險的手段,狡黠的心機以及貪得無厭的慾望,這一切經過他發達的大腦和聰慧過人的思維糅合,使其總結並擁有了一套無往而不勝的為人處世之道,看似簡單,卻很實用——處人之道,他極善察言觀色,逢迎媚好,加上會辦事,能斂財,使乾隆帝二十年如一日的獨寵於他,如此方能縱橫於朝野內外,肆無忌憚的掌控國家兵權、財權、行政大權,成為呼風喚雨的顯赫人物 ,更成為富可敵國的大清鉅富(僅次於皇帝)。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嘉慶畫像


和珅剛得知乾隆打算禪位給顒琰的消息後,立即連夜就去拜訪了未來的新皇帝,並送上了一份厚禮——一柄巨大的滿綠老坑翡翠玉如意。他一方面採取拉攏、靠近、諂媚的方法,表示自己有擁戴之功,又向顒琰討好說,皇上的衣食住行都是由臣等貢獻的,沒有動用一文國庫裡的公帑,以喚起顒琰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他在嘉慶的身邊佈置了一批心腹做耳目,以窺伺新皇帝的一舉一動。比如,他派自己的老師、死黨吳省蘭以幫助嘉慶審閱詩稿為名,及時瞭解新皇帝的真實想法和監視其活動軌跡。

儘管在退而不休的太上皇乾隆面前,嘉慶並無多少實權,和珅仍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清二號人物。但是,聰明的和珅心裡很明白,自己的大靠山、年近90的乾隆已來日無多,他雖然還是炙手可熱,權傾朝野,卻不願過多的冒犯、刺激新皇帝。未雨綢繆,這也是“老狐狸”的自保術之一。

和珅如此謹慎小心的維繫和嘉慶的關係,為何最終仍然未獲得新皇帝的青睞呢?在處理與嘉慶的關係上,和珅留給後世的教訓多於經驗,主要原因在於,他過於自信了,認為自己諂媚上級(皇帝)的本領已經登峰造極了,自己的地位也已經尊崇至極,難以撼動,結果,反而違背了媚上的原則,他似乎忘了自己再權大無邊,在皇帝的眼裡也不過是一個“奴才”,“家天下”在九五之尊的的封建帝王眼裡具有高於一切的地位,因此,歷史上的權臣大都沒有好下場,除非他自立門戶、也來他個“黃袍加身” 。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和珅畫像


嘉慶與和珅的幾次明爭暗鬥都敗北了,他終於明白自己的一國之君的地位不過是“紅漆馬桶——皮面光”,太上皇只要活著,和珅恃寵專權的局面就難以打破,自己尷尬的地位也會依然如故。和珅和太上皇“心意相通”,他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他一句話就能將自己廢黜掉。因此,當被乾隆定為接班人後,和珅連夜送來玉如意時,嘉慶不僅爽快地收下,還肉麻的恭維了和珅一番,以此解除和珅的疑慮和警惕,更有麻痺和珅、讓他以為自己不過是無才無能的“豎子”一個之意。

要如何對付並扳倒樹大根深、權謀過人的和珅呢?

嘉慶的老師叫朱珪,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老儒,他曾經教導嘉慶: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至誠。在如今這種險惡的形勢下,只有涵養身心,虛己以待,謀定而後動,掩藏自己的弱點和真實想法,全神貫注的尋找勁敵和珅的破綻,然後待機而動,才能一擊即中。嘉慶知道自己必須要自我剋制,不動聲色,讓和珅對自己徹底喪失警惕,不加防範;然後伺機發起致命一擊。

打定主意後,嘉慶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藏於內心,整天侍奉在太上皇左右。為麻痺和珅,他還有意寫了幾首對和珅感恩戴德的詩,吳省蘭立即報告了和珅,和珅看後心里美滋滋的。他分析:才具平平的嘉慶能當上皇帝已經心滿意足了,哪裡還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對朝政大權沒有更大的奢望和野心,即便有也因能力不夠而無濟於事。如此一來,太上皇死後,嘉慶即便開始親政,也不會不利於自己,自己的安全是有保證的。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清史稿》記載,和珅對嘉慶還是不太放心,幾次試探,只為一探真假。一次和珅奏事時故意長跪不起,嘉慶忙道:“和相請起,以後見朕,不是公開場合,不必行此大禮”。 和珅本為試探,自然不再堅持,他奉上奏摺說:“請皇上御覽批示”。嘉慶心裡一激靈,明白和珅是在試探自己,連忙說:“朕何能與焉,此等軍政大事,惟皇爺(指乾隆)處置,朕於政事不諳,于軍事更不熟悉,諸事都要請教太上皇,仰賴和相,和相今後當不吝教輔才是”。和珅聽後非常滿意,告辭而去。

史載,嘉慶知道自己身邊人均不可靠,他故意利用這些耳目來鞏固和珅的信任,他經常對侍衛、內監們說:“爾等有所不知,朕方依靠相公(指和珅)治理國家,哪能慢轉相待呢?朕正要厚待尊重於他,以使其盡力輔佐朕。如果相公對朕略有鬆懈,朕如何治國?朕靠誰治國”?

此話馬上傳到了和珅的耳朵裡,心裡更加放心,再無防備了,他以為嘉慶不過是一個無謀無勇的白面書生,而且對自己異常敬畏,自己黨羽遍佈朝野,權力網絡已盤根錯節,他即便親政又能咋的?此後,和珅便對嘉慶徹底放鬆了警惕,更不把這位新帝放在眼裡了。

嘉慶四年(1799年)二月七日,太上皇乾隆爺駕崩於乾清宮,他活了89歲 ,在位長達60年,諡號“高宗” 。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嘉慶韜光養晦這麼多年,斂藏鋒芒,潛伏爪牙,終於等到了這揚眉吐氣的時刻。他的親政夢也快實現了。但此時還不可打草驚蛇,先穩住和珅,再讓他做幾天“兩朝肱骨之臣”的美夢,辦好乾隆的喪事後再動他。嘉慶在他親政後頒發的第一道詔書中多次聲明,一切沿襲太上皇的定製,任和珅為首席治喪大臣,和珅的重要親信福長安也是“治喪委員會”的成員。和珅一見,一顆有些忐忑不安的心逐漸恢復平穩,看來,兩朝寵臣的地位已穩如磐石了,也就毫無防備,嘉慶趁機以治喪為藉口暫時免去了他的首席軍機大臣、步兵統領等重職,沒了軍權,和大人就成了沒牙老虎,只能任嘉慶宰割了。隨後,嘉慶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藉口將和珅、福長安、吳省蘭等人軟禁於乾隆靈前,又任命自己的人將所有要職掌握住。在部署擒拿和珅的同時,嘉慶還不忘天天給父皇哭靈。乾隆死後第五日,嘉慶下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和珅等人逮捕下獄。

等和珅有些明白時,一切都晚了。嘉慶親政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扳倒了鉅貪和珅。那麼,嘉慶從和珅處到底查抄到了多少財產呢?關於和珅的財產究竟有多少 ,史料記載中有些語焉不詳、含混莫名 ,有說各種動產加不動產摺合白銀有2億兩,還有文獻記載是11億兩,這些數字是根據查抄清單粗略估算出來的,說和珅富可敵國毫不誇張。彼時廣東一帶流行一首民謠,其中兩句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把和珅貪贓納賄搜刮來的銀子,全都搬到內務府裡去了,卻沒入國庫,這是父皇留給他的一大筆財富。嘉慶雖然不差錢了,但他接手的是乾隆留下的一個爛攤子,內有此起彼伏的白蓮教起義,外有源源不斷輸入的鴉片煙,內憂外患接踵而至,銀子再多也不夠花啊......由此可見,嘉慶扳倒、賜死、查抄和珅是蓄謀已久的計劃,即便和珅在他親政前極力巴結、獻媚,最終也難逃一死。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小约翰
2019-02-17

巴結嘉慶?敢巴結嘉慶和珅死的更快,更何況嘉慶也輪不到和珅來巴結!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首先聲明一點:在嘉慶繼位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結嘉慶。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知道嘉慶會繼位啊!

在康熙朝,由於皇子之間爭皇位的鬥爭實在太過慘烈,導致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心有餘悸。他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這樣骨肉相殘的慘劇中,設立了一個規定——祕密立儲。不立太子,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等自己死了,大臣們把這紙條一拿,紙條上的人繼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執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這裡,出現了變故。

什麼變故呢?乾隆活的太長了。


乾隆統治的前幾十年,他一直遵守著父親的規定沒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後,民間和朝野開始有了呼籲立儲的聲音,乾隆四十年以後尤其激烈。為什麼呢?您老人家年齡眼看著大了,死把著皇位不撒手,萬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過去,大家心裡沒譜。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間呼籲立儲的聲音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終於頂不住輿論的壓力,於是他做了一個承諾: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爺幹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幹到乾隆六十年的話,那年我八十五歲,我一定在那年傳位給太子,退休歸閒了。

這話說的很沒勁,為什麼?因為大家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掛掉後繼無人,你說你八十五歲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歲之前死了怎麼辦?問題還是沒解決啊!

但是,這種說法卻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為什麼?因為天子萬歲啊,我都已經做出了承諾,說我八十五歲就退休。你還要讓我立儲,什麼意思?莫非你認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這麼說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說,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這麼一說,大家也只好接著忍。

乾隆的如意算盤是,康熙爺八歲繼位,幹了六十年,六十八歲駕崩。我二十五歲繼位,中國還從來沒有哪個皇帝活到過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夠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萬萬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乾隆活到八十五歲,傻眼了。

必須得退休了,因為十七年前立的那麼大的一個flag在那呢,幾億百姓都看著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為太子,第二年繼位為嘉慶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說啊!

嘉慶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兒子,在眾多兒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幾十年,乾隆前後偷偷立過三個太子,都夭折了。嘉慶也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事蹟,和珅在早年間也不很確定他會是皇帝。

那時候的和珅權勢熏天,沒顧得上燒燒嘉慶這個冷灶,在最容易巴結人的時候,他沒顧得上。

列位在與人交往中千萬記住,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有用,人在發達之後想要再巴結人,是很難的。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嘉慶繼位了。

嘉慶元年時,帝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乾隆、嘉慶、和珅,心情都很複雜。

乾隆的原則是——死不放權。有鑑於他之前的太上皇過的都不咋樣,所以乾隆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決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權力。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


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

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而和珅,則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

和珅是嘉慶爭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

那麼他能不能拋棄乾隆,轉投嘉慶的懷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慶,乾隆察覺之後,勢必要幹掉這個叛徒,而以乾隆當時對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慶可能不容易,幹掉和珅個人還是不難的。

更重要的是,嘉慶不會接納和珅。因為我已經是皇帝了,權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來送。如果乾隆要殺和珅,正好給太上皇送一個順水人情,徹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遺產。

所以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嘉慶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連上朝都要親自上。年進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間,嘉慶坐在一邊,和珅站在乾隆旁邊。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邊,因為當時的乾隆已經口齒不清,他說的話只有和珅能聽懂。

雖然乾隆已經退位,可是一切的國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來決定。坐在一旁的嘉慶的心裡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慶善於偽裝,嘉慶剛剛登基時,和珅送給嘉慶一個玉如意。嘉慶收下後做出很高興的樣子,並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寫了幾首《詠玉如意》,和珅聽說後,輕蔑的說“嘉慶不足與我鬥智謀!”。

不知道當他面對著嘉慶送來的白綾時,還會不會想起當時的這句狂話。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Mer86
2019-02-21

乾隆退位之後,嘉慶繼承皇位。當時乾隆雖然不放權,嘉慶只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乾隆已是垂垂老矣,嘉慶在未來必然會執掌大權。和珅作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沒有提前倒向嘉慶一邊,巴結更有前途的嘉慶皇帝。這是很多人對和珅十分費解的一點。

然而,這種費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和珅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皇帝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處死了和珅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駕崩後,嘉慶派和珅去給乾隆守靈,將他冷處理。緊接著,嘉慶就令人蒐集和珅的罪證,一共二十條。其中排在第一條的大罪,就是嘉慶怒斥和珅巴結自己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清史稿·和珅傳》

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退位的前一天,和珅就跑去告訴嘉慶,並且還送了一柄玉如意給嘉慶。偷偷的洩密,想在嘉慶面前留一個擁戴之功

難道這還不算和珅想方設法巴結嘉慶嗎?

所以說,和珅不巴結嘉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和珅他不傻,他確實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有必須殺他的苦衷,不可能留著和珅的一條老命

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和珅呢?這個原因還要怪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乾隆六十年,沽名釣譽了一輩子的乾隆帝宣佈退位。他之所以會退位,純粹是因為他在早年立了“即位60年後一定退位”的flag,搞得天下人皆知。

他為了不被天下人譏諷自己“貪戀皇位”,於是不得已而為之,宣佈退位。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清高宗本紀》

退位之前,乾隆心裡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否則會死得慘。歷史上的太上皇,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權柄,便是把自己的生殺予奪皆轉交在了新皇帝的手上。若是新皇帝真心孝順自己,如宋孝宗對宋高宗那樣,那日子還能過得好一些;否則的話,他就跟唐玄宗一樣,整日只能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大事,不能和交結朝臣。這樣的日子和高級囚徒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盼著兒子有良心,能來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這種日子,讓一生唯我獨尊慣了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為了父子爭權,八十五歲的乾隆禪位不交權,大清的一切國事,事無鉅細,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乾隆年紀大了,當時的他已經出現了精力不濟,智力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川楚白蓮教起義,他就不能好好的處理。因此他就需要找一個信任的人替自己處理這些煩人的國事

交給嘉慶處理可行麼?不行!當時乾隆防的就是嘉慶。小事可以交給他,但是大事絕不能讓嘉慶辦。否則他就有被架空的威脅。

既然不能交給嘉慶,那乾隆就只能找一個信任的代理人了。

當時誰最受乾隆的信任?別無他人了,只有和珅最合適。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當時的和珅,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並身兼吏、戶、刑三部和理藩院尚書。另外和珅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步軍統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要職。他實際上就是太上皇乾隆最得力的幫手和代理人。

也就是說,讓嘉慶皇帝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形同傀儡的人,名義上是乾隆,實際上是和珅。

如果說和珅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他或許還有苟活的機會。但是他的權力太大了,他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了。

因為,乾隆給他這麼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制約嘉慶。他如果不能好好制約嘉慶,好好替自己幹活,乾隆要他何用?可是和珅一旦真正的制約了嘉慶,必然會引起嘉慶對他的記恨,嘉慶勢必不能留他。這就是和珅這種身居高位之人的悲哀。

或許,乾隆根本就沒打算讓和珅好死,或許他就是想讓和珅給自己賣命。只要他自己能熬到正常死亡,嘉慶繼位。嘉慶讓不讓和珅活,那都不干他的事了。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乾隆當年沒有立“六十年時一定退位“的承諾。那麼他原本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嘉慶作為乾隆庶出的第十五子,乾隆立他為太子,他除了對乾隆感激涕零,還是對乾隆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的嘉慶一樣,明明身為皇帝,卻不能掌權。導致對乾隆窩了一肚子的火呢?

至於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讓位,他就無需替乾隆壓制嘉慶、當那個遭人記恨,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如果不摻和這件事,他自然也不會狠狠得罪嘉慶帝。相反,他倒是可以發揮他八面玲瓏的特長,儘可能的討好太子爺。那麼一旦嘉慶帝即位後,瞧在先皇的面上,瞧在自己妹妹妹夫面上,他對和珅也未必就一定會痛下殺手。

畢竟後來嘉慶處理和珅,他殺和珅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和珅有錢。而是和珅專權,他當嘉慶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這裡額外插一段,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第一條是說和珅巴結自己,第二條到十二條,主要說的是和珅獨攬朝權,獨斷朝政,培植私黨,舉止僭越等等行為。

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指責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其實還是在指責和珅專權弄權。直到第十五條後,才是細數和珅的種種貪斂行為。

由是可見,嘉慶並非痛恨和珅是個家財萬貫的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後,依仗太上皇乾隆帝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惡意把持朝政,將嘉慶視為一個可以操控的“幼主”。對嘉慶非常的不恭敬。而嘉慶對此是非常的深惡痛絕!誓要殺和珅立威。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因此,嘉慶殺和珅,並非是和珅愚蠢,不知道巴結自己;也並非是和珅有錢,嘉慶要殺和珅充盈國庫;而是嘉慶的傀儡皇帝身份當的太憋屈了!他要殺和珅立威,證明自己是真正有權力的皇帝!

朕連太上皇的第一寵臣,大清的第一權臣都敢殺掉,誰還敢說朕是傀儡皇帝?!

和珅的這一悲劇,可以說就是乾隆妄自比擬堯舜,搞出“內禪”鬧劇給禍害的。乾隆他是禪位了,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許諾,可是到頭來,卻是害了他最忠心的臣子。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總的來說,和珅必死!他的死就好比漢宣帝清算霍光,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樣。新皇帝若是不清算前朝權臣,皇帝就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和珅怎麼想,和珅會不會巴結自己,這根本就不重要。難道巴結了就能免於一死

和珅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幹了那麼多僭越之事,嘉慶要是不殺他立威,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幹了。並且,殺了和珅,還有大把銀子可以往自己口袋裡揣。何樂而不為呢?

狐史首丘
2019-03-05

誰說和珅沒有巴結過嘉慶皇帝的,嘉慶給和珅定的二十大罪狀的第一條就是:“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為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

可見和珅不是傻子,他也知道乾隆不可能萬壽無疆,所以他需要拍嘉慶馬屁,巴結嘉慶,可誰想到的是: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和珅對嘉慶:是一面巴結,一面限制

乾隆八十五歲禪讓之後,依舊把持著朝政,和珅也依然受著寵幸,成為了老皇乾隆的代言人,連嘉慶也怕他三分。和珅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除了緊緊依靠太上皇乾隆外,還有討好新皇嘉慶,但同時限制嘉慶的權勢,並防止以後嘉慶對自己的清算。

和珅在兩位皇帝面前都表現了出了他“兩面派”的能力,嘉慶繼位之初,他的老師朱珪任廣東巡撫,學生做了皇帝,當老師的自然高興。朱珪於公是新朝的臣子,於私則是嘉慶的老師,所以朱珪上了一封表示慶賀的奏章,這於公於私都是應該的。

可就是這樣也被和珅捉住了“把柄”,他去乾隆面前告朱珪的狀,乾隆不予理睬。緊接著,嘉慶元年朱珪升任大學士,和嘉慶可以一續師生情誼了,而嘉慶寫了一首詩給朱珪祝賀。結果和珅又去和乾隆告狀,說新皇嘉慶籠絡人心,激怒了不願放權的乾隆,差點就把嘉慶給整了一頓。

不過雖然嘉慶沒事,和珅還是慫恿乾隆把朱珪降職了。而且因為嘉慶愛寫詩,和珅就派了自己的親信吳省蘭去幫助嘉慶“整理詩稿”。可和珅這些“兩面逢迎、欺瞞老皇、既巴結又打壓新皇”的伎倆,全部都被嘉慶皇帝看在了眼裡。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嘉慶對付和珅

嘉慶深知和珅弄權,可還是不動聲色,甚至在眾人面前說“自己還準備讓和珅幫忙治理國家呢”。儼然一副唯唯諾諾、不想惹是生非的樣子。這就麻痺了和珅,讓他以為自己的策略真的成功了。

然後製造輿論,爭取力量,乾隆去世當天,嘉慶一面任命和珅和睿親王等人處理國喪,一面急命老師朱珪來京任職。並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大臣職務,命和珅和福長安兩人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和珅大學士、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實權,又切斷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繫。

之後,密令御史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大罪可定,命各省和在京大員討論處置和珅事宜。結論一下,馬上懲辦和珅,下獄、抄家、會審。定二十款大罪,賜三尺白綾,讓其自盡。

從乾隆駕崩到和珅自盡,僅僅十五天的時間,嘉慶手段雷厲風行,舉措得體,又幹淨利落,有先祖康熙擒鰲拜之風。和珅可能至死都想不通,為什麼他拼命巴結新皇,最後還是難逃一死?其實就是因為他過於自作聰明瞭,他低估了嘉慶,又高估了自己。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上将嗳福斯
2019-03-13

如果和珅敢提前暗中結交嘉慶皇帝,乾隆會親自殺了他。

封建王朝,最大的忌諱就是大臣結交儲君!

如果朝中最有權勢的大臣,都去結交儲君。就會直接架空皇帝,直接威脅到皇權。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一旦皇帝感受到了威脅,那麼他會毫不猶豫採取行動,剷除一切威脅。殺幾個大臣眼睛都不會眨一下。甚至有可能廢除儲君。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和珅何等聰明,深知此中奧妙。他作為乾隆的寵臣,只有一心跟著乾隆走到底,沒有別的選擇。

而且,和珅和嘉慶也不是一類人,他們根本搞不到一起。嘉慶和好大喜功、窮奢極侈的乾隆完全不同,嘉慶喜歡儉樸,痛恨奢靡。更痛恨和珅這樣的大貪官。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在他的心裡,早把和珅抄家幾百次了,怎麼可能再跟和珅搞到一塊。

所以,從嘉慶登基的那一刻,和珅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猫守米
2019-02-13

有句話叫“身不由己”,和珅如果不是忠一不二的話,乾隆也不會那麼寵信他。做到和珅那個位子已經騎虎難下了。如果在乾隆眼皮底下,他巴結嘉慶,估計不用等嘉慶收拾就完蛋了。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知道,和珅起初跟嘉慶就有矛盾,和珅甚至暗示過乾隆,說這嘉慶不靠譜,總之就是不願嘉慶繼位。可是乾隆終究還是選了嘉慶做繼承人,這和珅就想辦法跟嘉慶打好關係了,主動跟嘉慶示好,還派人送如意給嘉慶。嘉慶也收了,也假情假意做各種姿態麻痺和珅,讓他放鬆緊惕。這和珅固然聰明,固然能預知後果,在那個處境下也只能抱有僥倖了。

這也是嘉慶在這事上“鬼”的地方,乾隆大行前囑咐嘉慶不要動和珅的。嘉慶滿口答應,乾隆一嚥氣,他就雷厲風行賜和珅自盡,剷除了和珅。

所以啊,應了那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人再聰明、能力再強也有他失足的時候。

沐兮鱼邻
2019-02-14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和珅是乾隆留給嘉慶的遺產,乾隆自己要做明君,不方便聚斂錢財,所以就養了一個鉅貪和珅,好讓嘉慶坐收漁翁之利,所謂三十六計中的以逸待勞。

笑話終歸是笑話。

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清史稿》記載和珅為滿洲正紅旗人,少年時家中貧困,籍籍無名,後來做了三等侍衛,不久之後又升至御前侍衛。和珅熟讀四書五經,經史子集也都是信手拈來(由三等侍衛升為御前侍衛就是因為乾隆講了一個《左傳》中的句子其餘人都不知道,而和珅對答如流),人長得不錯(清朝的官員相貌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像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的那種劉墉形象,在大清是不可能當官的)。後來和珅被升為大學士,勝任《四庫全書》正總裁,相信能做《四庫全書》總裁的和珅絕不會是《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連對聯都對不出來的半文盲。

所以,和珅年輕時的經歷也算是一個職場上位的勵志故事。

中國古代權術講“知人不懼,知心堪御”,和珅之所以能得乾隆的信任,完全是因為懂得乾隆心中所想,甚至能夠通過乾隆讀什麼書而猜測出殿試的試題。

如此天長地久,乾隆便離不開和珅,尤其在晚年的時候。和珅也趁著權力如日中天之際在官員中埋下了許多“自己人”。

這一切的安全感給了他莫大的自信,甚至連還為太子的嘉慶都不放在眼裡,乾隆晚年時嘉慶想要見他還要通過和珅同意。

可惜他太自信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況新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上任以後殺掉鉅貪和珅是一石三鳥的好事。

其一,樹立自己新皇帝的威嚴,就像康熙除掉鰲拜一樣,除權臣,和珅首當其衝。

其二,和珅鉅貪,錢財超過皇家,抄家可填補皇家倉庫。

其三,殺一儆百,表明自己繼續實行老祖宗的“廉政”。

所以,嘉慶殺和珅,根本原因不是和珅沒巴結嘉慶,而是和珅生前不知“明哲保身”,過於招搖。對嘉慶來說,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殺掉和珅的好處要高於不殺和珅的千倍,萬倍。

至於和珅在官員中留下的“自己人”,嘉慶皇帝只用一招就不戰而屈人之兵,嘉慶提前聲名“只殺和珅一人,其餘官員既往不咎”。所以說,和珅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白忙活了一場,最終落得“二十大罪”賜死。

孤帆独流
2019-04-08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那麼聰明肯定也早早想到了這點,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嘉慶皇帝已早早對和珅有所忌憚,正因為乾隆皇帝的寵愛嘉慶皇帝不得不韜光養晦。

乾隆皇帝在位時可以說和珅的地位相比嘉慶皇帝的地位還高點,和珅位極人臣肯定有自己的小聰明可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為了在乾隆皇帝死後自己能安全,他基本收集了皇親國戚自己滿朝文武的資料以及把柄,當時的皇十五子(嘉慶皇帝)自然也有把柄在和珅手裡。乾隆皇帝死後和珅會想到嘉慶皇帝翻臉但是他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完全不給自己操作的時間。安和珅的想法起碼得乾隆皇帝大喪辦完後才會顧上他,沒想到嘉慶皇帝會給他來這麼突然的襲擊根本沒有給他留有巴結以及周旋的餘步,在那個年代只要皇帝發話了大臣肯定會聯名上奏只有這樣皇帝才不會追究自己的責任 所以說和珅的死是必然的,和珅不死嘉慶皇帝是不會放心的。

历史的荒野
2019-02-24

1799年正月初三,當了4年太上皇的清高宗乾隆皇帝駕崩,從此和珅失去了靠山。僅僅才兩天過後,嘉慶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逮捕了和珅,並抄沒家產、論罪處死!

有人說和珅與嘉慶皇帝結怨太深,被處死是理所當然的。按理來說和珅那麼機智,為何當年不提前去巴結嘉慶皇帝,以免落得今天的下場呢?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眾所周知,清朝實行的是祕密立儲的制度。因為在整個清朝除了康熙皇帝以外,沒有誰立過太子。但由於康熙時代的“九子奪嫡”事件,所以、雍正、乾隆都忌諱手下的大臣和皇子們走得過近,一直沒有立過太子。因此在嘉慶帝還是皇子時期,和珅是不敢太接近他的,否則就有結黨營私的嫌疑。不早說等到嘉慶繼位了,乾隆皇帝也會猜忌他。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不過在嘉慶帝繼位以後,和珅還是沒有和嘉慶帝打好關係,歸根結底可能是想只倚仗太上皇乾隆。不過,雖然太上皇乾隆依然有實權,但他畢竟年事已高,不能一直保著和珅。可和珅卻沒有意識到這點,依然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中。

然而,和珅被殺的原因絕對不是他和嘉慶皇帝的個人恩怨問題,而是因為中央集權的必要。和珅是乾隆時代的重臣,他的存在已經影響到了嘉慶皇帝的皇權,這才是他被殺的根本原因。因此,他是皇權的犧牲品,而不是簡單地因為他得罪了嘉慶皇帝。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史学达人
2019-02-18

和珅不是不想巴結嘉慶,只不過和珅悲慘的命運是哪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操控的結果。當然最最主要的是,嘉慶壓根就沒有從骨子裡看得起過他。甚至他和嘉慶之間是有解不開的仇恨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乾隆的晚年,天下是有兩個“皇帝”的,一個就是真正的皇帝嘉慶,另一個是太上皇乾隆(實際掌權者)。

大家都知道乾隆在當了六十年皇帝之後,為了不超過爺爺康熙,就主動的選擇了退位。他退位之後,只是把皇位交給了嘉慶,而當時的天下大事,還都是乾隆這個太上皇說了算。至於嘉慶這個真正的皇帝,也就是管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乾隆不放權的這種做法,讓嘉慶很不爽,但是,他又不敢說什麼,畢竟他的老爹掌管朝政六十載,當時整個天下都是他老爹的人。

所以,他就只能選擇了忍一時風平浪靜。

正是在這段時間,讓他看清楚了和珅這個小人的奴才嘴臉。

你看乾隆和嘉慶之間,本來就因為權利上產生了不可調合的矛盾,而和珅那時候是全力擁護乾隆的,他是乾隆手下的第一馬仔。

可以說乾隆安排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和珅替他執行下去的。

這樣的和珅,嘉慶肯定看不慣他了,肯定是很透了他了。就這樣本來是乾隆和嘉慶之間的矛盾,就轉化成了嘉慶和和珅之間的矛盾。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說實話早在嘉慶被乾隆立為太子的時候,嘉慶就看和珅不順眼了,當時乾隆是和和珅商議的立嘉慶為太子。

就在商議晚的那一天晚上,和珅就拿了一個如意到了嘉慶(當時還不是皇帝)的家裡,去祝賀他。

這是嘉慶很反感的一件事,後來嘉慶還把這個事給列在了殺和珅的名單上。

因為和珅這是洩漏了國家機密。

後來和珅很想和嘉慶親近一些,但是,嘉慶根本就不鳥他。嘉慶一有事就找劉墉,就找紀曉嵐商量。

和珅明白嘉慶不是太喜歡他,但是,他也沒有感覺到嘉慶對他討厭的要死。這就是和珅到臨死前,也都不明白嘉慶為何會殺他的原因?

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還有和珅一直都有一種錯覺,他總是覺得自己是朝中的重臣,他的黨羽遍佈天下。連老皇帝乾隆一直都離不開他,更何況新皇帝嘉慶了。

他認為嘉慶只是暫時疏遠了他,時日已久,等嘉慶遇到了難題,肯定就會重用他了。

和珅始終認為嘉慶肯定會倚重他的,畢竟朝中的業務他比誰都熟。他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嘉慶會處死他,誰知乾隆剛剛一死,嘉慶就乾淨利落的把他給整死了。

乾隆駕崩後,嘉慶特意頒佈了一道詔書,不讓和珅回家,讓他全權處理乾隆的喪事。可是,一連幾天嘉慶都不讓他回家,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本以為自己要被嘉慶罷官了,誰知,他想的太樂觀了。嘉慶是想要他的命,隨後嘉慶把他的家給抄了,然後賜給了他三尺白綾,讓他在家裡上吊自殺了。

所以說和珅的死,是那個時代,他的特殊身份,以及他的自大造就了的。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