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6 個回答
老慢
2017-10-01

“父慈”,理解成“父親對孩子非常和藹,沒脾氣”,錯了。

“子孝”,理解成“孩子特別聽話,對父母百依百順”,也錯了。


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字形演變:慈

“慈”字,一糸糸心。一:“天”字的簡寫,天理;糸:密切相關的一切;心:主觀願望,盡心盡力的;故,“慈”字的造字本義是:竭盡全力的遵循天意、天理去為人處世。天理,就是客觀規律、環境需求、整體公需。

所以,父慈,不是對孩子一臉慈祥,和藹可親,而是:家長要按照孩子的客觀需求和發展規律培養孩子,教育孩子講天理。簡單說,父慈,就是家教,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字形演變:孝

“孝”字,生子。生:萬物皆因匹配而應運而生;子:將來好,可持續的好;故,“孝”字的造字本義是:現在做與客觀需求匹配的事情,將來才會好。

所以,子孝,不是孩子對父母百依百順,讓幹嘛就幹嘛,不是主觀的孝順,而是,客觀上為了父母將來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簡單說,子孝,就是讓父母身心健康,而不是百依百順。

所以,父母盡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教養的孩子,孩子盡力讓父母老了身心健康,這才是“父慈子孝”的本義。

反之,慈母,“慈”在前“母”在後,是說孩子想如何就如何,父母盡力慣著孩子,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必然是熊孩子,沒教養,凡事習慣於從自己角度出發,將來在社會上肯定沒得混,必然一輩子倒黴不順,當然是敗家子,更不可能孝順父母,讓父母身心健康。

悦读会
2017-09-27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慈母多敗兒這句話是因果關係,是指因為母親溺愛孩子,最終會害了孩子。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但父慈子孝,這裡可不是因果關係,並不是說父慈愛了兒子就孝順,父不慈愛,兒子就會不孝順。

父慈子孝出自《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那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父慈與子孝是並列關係,是兩種現象。正如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〇一回寫到:"主聖臣賢,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就是說,父親慈愛,兒子孝順是家之福也。

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為什麼說父慈是人義?是家之福也?

在古代父親在家是一家之主,有著絕對的威言,猶如一國之君一般。那如果父親不疼愛孩子,不關懷妻子,那麼家庭肯定會不幸福。而孩子們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會跟父親一樣,那這樣的家庭就沒有幸福可言了。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為什慈母多敗兒?

我們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母親是最疼愛孩子的了。但正因為如此,許多母親愛得過多,成了溺愛。對待孩子往往是要有多愛就有多愛,不管孩子提多麼過份的要求,媽媽都會無條件的答應,那這樣的孩子多會被慣得十分任任乃至刁蠻。前段時間蘋果8出來了,一位35歲的已為人母的女士為了讓自己媽媽給自己買手機,竟在手機店拉住自己的母親哭鬧了一個上午。很多人覺得這個35歲的女士太離譜,但其實這背後,不難看出是她母親從小過於溺愛她而導致了今天這個局面。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所以北宋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手机用户22954642155
2017-09-28

所謂父慈子孝,慈母多敗兒?這都是前人在常見的日常生活裡總結出來經驗教訓,也不可一概而論之。

慈父膝下也出逆子,不屑兒孫比比皆是,而慈母更加溺愛孩子,所出的不孝子孫也就更多,然其中也不缺乏孝義的兒孫。

後又有嚴父慈母一說,也是要告誡後人,為父者,還是嚴一點好,為母者,慈才是根本。但無論嚴,或慈,做父母的疼孩子的心都是一樣,只不過父親疼孩子略顯深沉,母親疼孩子直接了當,不必遮遮掩掩。

作為一個家庭,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父親的態度尤為重要。父親是家庭的統治者,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發育與成長。究競父親是嚴還是慈?我想這都來源於各個不同的家庭及父親的素質和性格使然,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現成模式可循。

換著今人,我認為父親慈一點比較好,符合當前形勢,有利於孩子和家庭,有利於社會的和諧。慈也是一種愛,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最深沉的愛;慈並不代表放縱,不代表不加管束,慈是家庭裡的一輪太陽,溫暖而光明。

在現實生活中,每一個家庭,父母的慈愛是千萬不能缺少的,孩子正外在關鍵的成長髮育期,此刻,父母的慈愛才是孩子們最好的教育素材和修身立業之根本,切不可輕視和大意。

只有父母的慈愛,才能換回孩子們的孝義,只有父母的慈愛,才能喚醒兒女們的良知與責任。

手机用户51338602462
2017-10-03

父慈子孝是一種狀態,一種人們追求的家庭生活目標!正如國泰民安,是老百姓嚮往的目標是一樣的。

慈母多敗兒則不同,它是一個謬論!

慈是慈愛,慈愛的母親怎麼會養出敗兒來呢?慈的反面是蠻橫,只有蠻橫的父母才有可能養出敗兒!——當然,蠻橫的父母更多養出的可能是無能的孱頭!

民間有句話,叫:慣兒不孝。為什麼慣兒不孝?因為慣雖然也是一種愛,但是卻是一種過分的愛,也就是溺愛。溺愛才出敗兒!

慣兒不孝後面還有一句,叫:肥田出癟稻。生在農村,種過田的都知道,太肥了,稻子就不只是癟的,而是一點筋道沒有,倒伏在田裡爛掉了!——正如人類中的慣兒,最後啃老是一樣的!

田太貧瘠了,雖然產量不高,但不會出癟的。為什麼太肥了反而不如了呢?這的確值得深思!

慈母多敗兒,即使這句話是對的,也是用詞不當!

御痴儿
2017-09-29

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因為,“父慈子孝”是一種古時的社會期許,即社會上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期許,而“慈母多敗兒”則是一種古時的社會現象,或者社會風氣,即古時社會多數人是這樣認為的,這二者性質不同,本不應放在一起,否則便是春秋筆法,有誤導他人之嫌。

舉個例子,為何有“大丈夫不為五斗米折腰”,為何“女子應恪守婦道”,卻還有“當今社會笑貧不笑娼”?

蓝天小芳
2017-09-28

屁話、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看過了嗎?送你一張圖片、好好地感悟一下吧!


為何父慈子孝,而慈母多敗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