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10 個回答
卢诗翰
2019-01-25

並不是經營方法,而是經營理念和企業基礎的問題。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回首1995年,當時世界500強榜單上有149家日本企業,三井更是多年蟬聯500強第一,被國人視為無法超越的巨無霸。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等號稱日本家電六巨頭,橫掃全世界的市場。當時的國人眼裡,日本電子產品,不但代表著時髦,還是品質的保障。

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該榜單。

更讓人意外的是,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製造”、“日本品牌”的背後,其實全是中國廠商。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2011年,海爾收購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白電業務。

2015年,長虹收購了松下旗下三洋電視業務,獲得“三洋”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視品類獨家使用權,並承接“三洋”品牌電視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鴻海精密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4.7億元)注資,成為鴻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聯想以約13億元人民幣(200億日元)收購2011年成立的聯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截止到目前,似乎只有索尼還在盈利的邊緣,日本曾經輝煌一世的家電產業,已經不復存在。


日本的問題在哪呢?在於不會隨時更替

日本人設計問題總是用非常完善的眼光去看,恨不得一眼看到底,把十年後事物都想到了。所以力求精益求精,大量的時間用在設計研發。大家想所謂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把一個事物做到極致嘛?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但是他忽視了時代,再往前走,壓根不需要那麼好的東西。再好的東西也很快很容易被快速飛奔的時代拋棄。

比如手機,日本手機一直是很精品的,但設計時間卻很久

你這邊外形設計就花了大半年,華強北那邊手機都上市兩個版本了

你手機上市,那邊已經更新換代兩代了


日本很難有中國這樣小步快跑,不斷更迭的思維

所以逐漸的被新時代拉下了

金十数据
2019-01-22

曾幾何時,日本製造也曾創下一段輝煌的歷史,尤其是物美價廉的日本家電,成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資本。當時,日本的家電產業風靡中國、美國、歐洲,在全球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也成為不少中國企業模範和學習的對象。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本製造已經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國企業“養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國企業500億日元接手!

擁有140年曆史的東芝,就是日本企業衰落的“代表”。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後持續地做假賬,讓企業憑空多出了1518億日元的利潤,連續三任社長因為這個問題被迫辭職。這兩年,東芝一直在裁員和破產到的邊緣試探,對於旗下持續虧損的業務也只能“忍痛割肉”。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據統計,東芝先是以150億英鎊出售了英國的核電資產 ,又在2018年1月以46億美元賣掉旗下的西屋電氣,甚至還打算將旗下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出售給中國新奧能源,至於旗下的家用電器業務,則賣給了中國的美的集團。

2016年3月,美的宣佈以537 億日元(約合 4.73 億美元)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獲得了東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權、超過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在日本和中國的市場和製造基地、以及東芝家電約250億日元的債務。

精明的日本人沒有想到,中資“救活”了東芝家電!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其家電業務是不是“撿了個大便宜”呢?在當時看來並不是這樣,精明的日本人賣掉的都是持續虧損、沒有前景的業務,其核心業務如半導體等是給多少錢都不會賣的;而好心“接盤”其家電業務的中國企業,被他們看成了人傻錢多的“冤大頭”。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國收購後的東芝家電竟然“起死回生”了。其營業收入2017財年達到2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左右,比處於東芝旗下的2015財年增加了5成,還在2018財年成功地扭虧為盈。而且,該公司通過充分利用美的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開始轉守為攻。

除了在中國和泰國的自主工廠製造的家電之外,在泰國,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產品;在印度,預計將2020年在建設新工廠,並在今後5年裡投資計超過200億日元(東芝家電在2012年從撤離印度市場)。很明顯,當初將東芝家電無情甩賣的日本人打錯了算盤,果斷接手的中國企業賺大了!

那些被中國救活的日本企業,13億人市場功不可沒!

風水輪流轉,這些年被中國“救活”的日本品牌並不止東芝家電一家。2005年,陷入經營破產的高爾夫球杆廠商本間高爾夫在中國企業“收入囊中”,目前已經走上了復甦的軌道。其銷售額在截至2017財年的最近4年裡增長了70%,日本首相訪問美國送給美國總統的球杆也正是這家公司出品。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還有,繼承三洋電機白色家電業務的AQUA於2012年被收入海爾集團旗下,數年後就實現了扭為盈。另外,被蘇寧雲商收購的日本大型免稅店連鎖LAOX(樂購仕)、被山東如意科技集團納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裝企業瑞納(Renown)、被聯想併購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國企業的幫助下逐步走向“復活”。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為什麼東芝家電等日本企業在獲得中資注血之後能迅速復活,而過去一直在破產邊緣掙扎呢?這主要得益於中國13億人的巨大市場、以及遠超日本的經濟實力。對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國企業來說,能夠“藉機”吸收日本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熟練的勞動者,同樣能獲益巨大!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dakan大侃
2019-02-06

這是東芝集團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的策略。

東芝本身為了發展,收購了核電技術雖領先,但有缺陷的美國西屋電氣,遇上核電洩漏,導致損失慘重。在核電被恐慌的背景下,賣出西屋為壯士斷腕的止損策略。

賣出電視機、空調、冰箱這類家電業務,是為了聚焦於核心技術,提高競爭力。這類低端製造,競爭惡化,並不帶來多少利潤。而中國大陸人力成本相對較低,質量要求不如日本嚴格,人口規模又大於日本10倍以上,因此美的、海爾或海信收購這方面的東芝產業,扭虧為盈完全可以理解。

東芝在核心元器件、數字儲存、醫療設備等領域非常具有競爭力,仍領先於國際市場。

說中國經濟大於日本,非常正常,人口面積都比日本打很多倍。但說中國經濟強於日本,酒有些夜郎自大了。

生活中的路飞
2019-01-24

本人做工業品銷售,接觸深有感受。說實在的,經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業內部的反應速度。就說家電消費品吧。東芝這類的配件商往往都是日本的產品配件商。最簡單來說打個標籤,日企都能給你弄出一套章程來。現在國內企業都會要求箱子標籤推二維碼,民營企業很簡單,客戶要求什麼,打什麼就得了,從要求到完成,就一兩天的事情。而這些日企配件商呢?這個格式和現行品不一樣,要重新委託專門公司設計,這個標籤要重新買,一套流程下來,個把月過去了,最後說還要你加錢!當遇到產品設計變更的時候,反應速度可想而知了。

眾所周知,終端消費品更新換代是很快的,傳統日企這種反應慢的情況就導致了失敗。但不能否認,這種反應慢的制度,造就了品質的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零配件市場一直在擴大的原因,可以說各類消費品,日本都在退出終端市場,轉而做其配件市場。

但有個特例,就是日本松下。日本松下還是很強的,為什麼呢?就拿中國本土松下各個工廠來說,高層裡面會有蠻多中國人。中國人工作靈活。再看看死掉的東芝,企業裡別說關鍵崗位,就說中層領導的,連個班組長都,可能永遠都是日本人,工作能靈活嗎?

東芝被美的收購又迅速活過來也是這個原因:東芝有生產實力,但是沒有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美的一拍即合。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千帆辰
2019-01-26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而美的接手後卻能起死回生,這究竟是東芝的問題,還是經營方法上的問題?要知道這裡面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些東芝的發展歷程。

在很早以前,我相信大家肯定都聽過東芝電器,作為日本曾經物美價廉的產品,可以說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歡,而且不僅僅是物美價廉,還質量可靠過硬,能把產品銷售到歐美等國家,可以說盛極一時啊。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有句老話說的好,月滿則虧,盛極必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沒有辦法脫離這個規律的,作為日本140年的老品牌,東芝電器可以說是連年虧損,沒辦法了只好讓美的給收購了。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但是美的這次的收購併不是全部都夠的,而且東芝以40年的授權作為交換,可以說美的把東芝大部分的產品賣到中國市場上,從而救活了東芝電器,問題上40年以後,當授權的時間到期以後,美的應該怎麼辦呢?難道不是徒作嫁衣嗎?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最後,我們國內的資本如果早收購外國企業,最好還是全資收購,不然還會有很多的問題的,希望美的不要為東芝徒作嫁衣,也需要自己靜下心來,研發好自己的產品,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谭浩俊
2019-01-27

真的應驗了那句話,叫做三十年灑落、三十年河西。做夢也沒有想到,曾經風光無限的東芝,竟然淪落到大甩賣的境地。

我們並不是說企業只能永遠好下去。如果這樣,也就難以有新企業誕生了。但是,像東芝這樣的世界知名企業,也會墮落,就有點想不通了,就覺得這個市場實在是太無情、太令人不可思議了。

要知道,日本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子產品的生產製造大國,不僅產品質量好、影響大,企業的服務等也要明顯好於其他國家的企業。所以,日本的產品銷售情況十分的好,不僅日本國內,在中國等其他國家與地區,銷售狀況也非常好。特別是東芝,是具有140年曆史的老牌企業。也就短短的十來年時間,日本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就到了需要甩賣的時候了。可見,這十多年來,世界科技水平發展是多麼的快、多麼地不可思議。

當然,出現這麼多知名企業破產、倒閉、甩賣現象,與這十多年來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是分不開的。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讓很多原本還算活得不錯的企業,都危機重重,內部矛盾集中爆發。如東芝,竟然爆出了連續做假賬的問題,還有什麼可能不會發生呢?

所以,對中國同類企業,也珧不同類企業來說,一定要有危機意識、緊迫意識,一定不要被眼前的成功衝昏了頭腦,以為自己永遠不可戰勝。特別是成功的互聯網企業,更要有危機感,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要有時刻面臨深淵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觀念。因為,創新已經讓所有企業頭上都懸了一把劍,一把隨時可能將企業攔腰砍截的劍。

美的能夠救活東芝,也主要是藉助於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而不是美的比東芝管理得更好。東芝是窮人沒有骨氣,沒有窮出個花樣來,從而從內部入手,主動解決企業造假等方面的問題,真正重新站立起來。

开伟观察
2019-02-08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東芝淪落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扼腕嘆息: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企業,也沒有永不落的商業帝國。

作為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也是很正常之事,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或法則,市場是無情的淨化劑,不斷讓企業面世,也不斷淘汰陳舊的企業。所以東芝的淪落是很正常的。

至於美的接手後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嗎?我覺得不見得,其實原來東芝的經營方式或理念就已經不錯了。作為日本的優秀企業,東芝自有他一套成功的營銷模式。而美的接手後之所以能夠成功出逃經營險境,我覺得主要得益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是中國眾多的消費都讓美的生產的電子產品得以大行其道。如果沒有14億中國人這麼一個龐大的市場,美的要想取得今天如此耀眼的業績幾乎是不可能的。

巨眼财富
2019-01-22

謝邀。

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體量的問題。

對於白電行業,東芝的白電佔有率太低,銷售完全跟不上,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而銷售則一直是美的的強項,吸收東芝的技術能力,同時憑藉美的強大的平臺能力,銷售業績大大提高。

解決了“開源”的問題後,美的還解決了東芝“節流”的問題。

憑藉自身對於上游企業的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了產品原材料成本,已經融入美的平臺後,人工及營銷等成本也隨之下降。

有了美的的開源節流後,起死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龙医生的科普讲座
2019-02-08

日本在某些程度上並不亞於國人,東芝在民用領域不是做不好而是利潤不大了。低端產品都出售了。東芝在軍工領域是很強的,比如數控機床。飛機的航電系統。直升機和反潛設備。包括f22的裡面都有東芝的技術。人家比美的會做生意

产业前沿
2019-02-06

謝邀!

於東芝,有彈性策略;於美的,搞不好是一塊雞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要儘量做到了。

營收到贏利是必要關係,東芝的入贅的局面也類似。圖窮匕現,才見真知。

是不是?值不值?起死回升?

退潮後,誰在裸泳一目瞭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