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10 個回答
迷影生活
2019-06-04

一直認為2007年陳可辛執導的《投名狀》是一部被低估的寫實風格電影,它的格局比《繡春刀》更大,對人性善惡講得更深、更透。

但礙於商業片的套路與市場的種種需求,在進行了大量剪輯處理之後,呈現方式上顯得捨本逐末、簡單直接,歸結成了出彩的動作、血紅的殺戮與慘敗的背叛。這部片子只說了其一,要靠觀眾舉一反三,方能悟透陳可辛含蓄的表達。

電影《投名狀》改編自清末有名的“刺馬案”,講述了一場兄弟情義與利益紛爭的故事。

率性而為的趙二虎(劉德華飾)與看重情義姜午陽是一對落草為寇的兄弟,因劫富濟貧的美名深得人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理想、有抱負的龐青雲(李連杰飾)捨身救了姜午陽,為了報恩,趙、姜兄弟拜龐青雲為大哥,三人被清廷收入麾下,參與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然而,龐青雲的慾望隨著仕途與誘惑不斷膨脹,三兄弟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投名狀”的本意是“有福共享、有難同當”的連坐式契約,但在《投名狀》中,更像是一種共同沉淪的誓言。

“搶人、搶錢、搶地盤”的響亮口號下,為了大哥肝腦塗地的道義,趙二虎和姜午陽懷著一腔熱血衝殺在前,然而,他們本質上和龐青雲不是一路人,那個在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內心本就不認可一紙投名狀裡的生死誓言。

被加官進爵、光耀門楣矇蔽了雙眼的龐青雲悟不透,如果沒有兄弟的齊心合力,就換不來那些拿命換來的勝利,早已死過一次的他與其說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不如說就是一個賭徒,用別人的性命賭自己的命運。

輸贏是暫時的,賭徒的命運是註定的,那就是滿盤皆輸的自我毀滅。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龐青雲率眾抗擊太平天國的軍隊,其實也是向清廷交了一份投名狀。

對清廷而言,攻城略地換來官位與封賞,這是統治階層的權術和手段,城池是用命換來的,是實,但官位與封賞的予與取,都是清廷一句話的事,是虛。

以虛換實,這本身就是一筆好買賣。龐青雲三兄弟的死走逃亡,忠誠或是背叛,不過是翻雲覆雨的官員們明爭暗鬥的籌碼而已。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片中,徐靜蕾飾演的蓮生,是整個事件的催化劑。

從小在妓院長大,看透了世間無常,只想過上好日子。

對二哥趙二虎,她的感情是情義,但對大哥龐青雲,她更多的是欣賞與愛意。

安逸的生活與牽絆的感情是矛盾的,夾在兩個男人中間的蓮生是痛苦的,她太為自己著想,卻沒弄懂該怎麼選,最終也不過淪為殺人的藉口。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陳可辛試圖用一段註定了悲劇色彩的東方寓言,講述一個淺顯卻充滿韻味的道理,人性的善惡、兄弟的情義,全看慾望的舍與得、權力的予與取。正所謂,興亡誰人定,盛衰竭無憑,在詭異善變的政治和複雜多變的人性面前,道理講起來如此模糊,卻又顯得那麼真實。

晴天有时下猪
2019-06-27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我覺得還是有對於整個中國政治文化的反思和剖析在裡面的。在民間敘事裡,投名狀無非是一個關於江湖義氣和背叛的故事,龐青雲/馬新怡被刺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對於兄弟妻子的覬覦,如果按照這個傳統敘事內核來拍,首先會缺乏新鮮感,其次是流於膚淺。

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借用人類學家雷森斯菲爾德的“大小傳統”論點指出,作為“小傳統”的民間敘事大致上依據廟堂文化吹搓而成,卻又在細微末節之間穿插交鑿。這種非正式而帶娛樂性的安排,使哲學家和大政治家的見解下達於一般民眾,民間敘事既然要為正統思想的道德褒貶與判斷做貢獻,所以只能致力於浪漫誇張,使得黑者愈黑,白者愈白。

如果說朝廷廟堂上的“為官之道”是大傳統,那麼江湖義氣就是小傳統,兩者有重合之處,但又彼此衝突矛盾。龐青雲因為機緣際會,得以與兩者同時沾染。影片開頭,龐青雲兵敗,僅以身免,正是被廟堂“大傳統”中的潛規則坑害,何魁的魁字營擁兵自保,見死不救,從而使得他有機會遇見趙二虎與姜午陽兄弟,在搶劫太平軍軍糧的行動中,深思熟慮的龐對姜午陽的出手相救並不是衝動,而是深思熟慮,他已經看出,要想重返沙場與太平軍廝殺,博取功名,趙姜二人的勇猛和手下近千號弟兄,就是他戴罪回營的資本。正好,魁字營來個黃雀在後,從趙姜兩人的村莊裡搶走了軍糧,於是龐青雲順水推舟提出“為什麼不投軍?”於是,三人撮土為香,龐納了投名狀,從此走上了一條在廟堂大傳統和江湖義氣小傳統之間勉強平衡,最後撕裂的道路。

江湖義氣的核心,是兄弟利益為軸心,為達到兄弟利益的最大化,其他都可以拋棄,可廟堂傳統的核心,前半部和江湖義氣差不多,是個人小集團利益的最大化,後半部,則是朝廷,也就是影片中整個滿清朝廷利益和原則的最大化,而且,如果前者妨礙後者,則必須要前者做出犧牲。龐青雲是那種典型的,如同麥克白,良心存有一半的矛盾男主角,他一直想試圖規制,馴服趙二虎和姜午陽,讓他們拋棄江湖義氣,變成廟堂文化下,以自己為核心的小集團核心成員,奈何趙二虎拒絕被馴化。一個蘇州殺降事件,變成了兩人決裂的導火索。相比之下,徐靜蕾這個揚州瘦馬,對龐的投懷送抱,只是兩人矛盾的一個小插曲,這些,天真淳樸的姜午陽根本不懂,天真地以為,只要解決了嫂子,兄弟三人就能和好如初。

廟堂傳統的具象化,就是始終端坐在衙門裡的狄大人,姜大人,陳大人,說句裝逼點的話,他們似乎還有一絲希臘神話裡裁判一切的“命運三姐妹”的影子。從座次上看,位置在中央,地位最高的姜大人對龐青雲最不友善,因為何魁的魁字營是他自己的嫡系部隊,左邊的狄大人,算是個沉默的中間派,平衡的第三方,座次在右的陳大人,算是龐青雲在三人組裡的靠山,但勢力最弱。為什麼呢,龐青雲跑回去之後,影片借清軍將領陸大山之口,對龐青雲說,這次陳大人把自己的“家底”,1500精兵都給了龐,讓他東山再起,但卻沒有軍餉。

接下來,導演多次演示了,廟堂傳統的安排有多麼精妙,無情。比如姜大人可以厚著臉皮指著龐對自己的嫡系何魁說“他攻城,你接防”,又比如龐青雲豁出命去,幾千人想打下蘇州建功立業,三老決定不給他糧秣補給,搞得龐得屈尊去和世仇何魁借糧。可以看出,三老/廟堂傳統的大局就是如何在維持朝廷體面/生存的基礎上,分權制衡兼中飽私囊。

龐青雲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又立志做一個打破這種陳腐規則的改革者,哪怕不惜手段。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在導師陳大人的引領下來到了紫禁城,見到了西太后,當上了江蘇巡撫,然而他罔顧廟堂潛規則,要求太后減免江南賦稅三年錢糧——哪裡有讓上級背鍋出力,自己坐領美譽的好事?影片中,太后沉思了片刻准奏,但明眼人看得出,在這一刻,龐青雲已經不是太后/朝廷想眷顧或者保護的自己人了。

接下里的一幕,很多觀眾會忽略,但是信息量密度極大,狄大人和陳大人,與即將上任的龐青雲坐而論道,陳大人首先一句“龐大人不屬於任何派系,所以才得到太后和朝廷的垂青”,隱然已經在責怪這位門生,沒有按照規矩辦事,現在變成了孤家寡人。接下來,一直站隊曖昧的狄大人說話“南京是給了你,可姜大人氣得是臥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動。你鎮得住嗎?”,這是二老給龐青雲伸出的最後橄欖枝,潛臺詞是,如果龐青雲此刻翻身下拜,徹底投靠,那麼大家可以互相利用下,狄陳可以聯合扳倒一直騎在頭上的姜大人,龐青雲的前途和安全也被納入這個聯盟的核心利益之內,然而急於證明自己的龐青雲早就不想和二老有瓜葛,根本沒有接茬。這時候,和龐一樣,良心還剩一半的陳大人,面對這個執拗的門生,發出了最後的警告“要想有所作為,龐大人,你得好好活著,好好活著”,然而後者仍然充耳不聞,來了一句“我有公務在身,告辭了”

在影片最後,龐青雲遭遇暗殺時候,三老依舊在衙門裡品茗,來了一句“龐青雲是個人才,可惜不懂為官之道”,堪稱畫龍點睛。江湖義氣,在廟堂詭道面前,既天真,又幼稚。而試圖跨越,調和兩者,完成自己個人目標的龐青雲,也是既天真,又幼稚。豆瓣這個6.9分,打得有點偏低,我覺得就衝著這通對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描摹,就值7.4分。

橘也君
2019-08-30

兄弟情義在朝野紛爭和兵禍連綿中撕裂,最後兄弟鬩牆。

首先啊,這部電影很有質感,情節和畫面,配合的很舒服。

“今有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納投名狀,結兄弟義,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禍相依,患難相扶,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天地作證,山河為盟,有違此誓,天地誅之。”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從死亡說起吧。

最先死的是趙二虎,其被龐青雲設計陷害,身中數矢而亡,成了龐青雲“取信”於朝廷的“投名狀”。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是個盜亦有道的匪首,也是個義薄雲天的人物。死前還是呼喊“大哥”,不是他識破詭計,憤懣而呼,而是此時仍擔心“大哥”安危,憂急而喊,他當然不知道龐青雲在奢華府邸中的幽暗房間裡,正在向他舉酒祭奠。

趙二虎之死,原因有二。一曰擋路,攻克南京後,龐青雲抱負觸手可及,之前因為殺俘的問題,兄弟二人已經決裂,加上“軍隊裡面只有一個頭”這個原因,現在又有了朝廷“大義”,在升遷的節點上,必須做出一個抉擇,也可以說是政治的犧牲品了。

二曰女人,趙二虎的妻子蓮生和龐青雲之間,在結義之前有一段露水情誼,事後仍然暗通款曲(事後被姜午陽知悉,為其所殺)。結拜誓言所謂“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他不是不知道,她也不是不知道,一旦曝光,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蓮生也是個可憐的女人,亂世中的一顆蓬草,身不由己。趙二虎只是憐惜她,給不了她想要的奢望品——愛情,或許趙壓根不知道那是什麼玩意兒。龐青雲或許能給,卻又不能相廝守,聊勝於無,但也是蘊藉。她開始要逃離趙二虎,但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又能逃到哪兒去?

死的時候,還糾結於今年綠紗簾和明年紅紗簾,她以為那種在刀鋒邊緣行走的日子到頭了,然而還沒有新的開始,舊的也要徹底結束了。她之前逃跑的時候,在貞節牌坊下往返了多少次,還是陷了進去。還有,龐青雲得知消息而掩面,也是值得掂量的細節。

其他情節暫且不說。生死間有大恐怖,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趙二虎關心的不是家人,更沒有想著女人,惦念的還是兄弟情義!我想這才是最讓人動容的吧!從開始的結義相守,到戰場上生死相救,到蘇州城勸降殺俘,兄弟決裂,再到最後死於這以兄弟情義為餌的毒計之中……義之一字,恪守心中,未曾改變,且不論是非,只此當為之擊節!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第二死的是龐青雲。

龐青雲是個實用主義者,不擇手段,心似堅鐵,結果論英雄。他也是個有政治理想抱負的人,或者說是個慢慢墮落的腐朽者,他死前目光留戀的那個位置,心裡到底想著什麼呢?理想的幻滅?還是榮華的腐朽?但肯定不是兄弟情義吧。

死因有二,其一政治幼稚。“怎會依仗一個外人”。滿清終是異族,江淮自古是重地,如今又是江山零落,怎麼可置於外人之手?

“龐青雲是個人才,可不懂為官之道”。這話說的夠透徹了,這是政治,不是戰場,當個將軍,殺人破城易,做個官員,為民請命難。一個武人,終究在文官的股掌之間。在走向總督位置的路上,或許更發現三公椅子的重要性,以為椅子可以決定腦袋的命運,然而,其實是屁股。

其二背叛,背叛兄弟,背叛信義。計殺趙二虎。二人之間終究要有一個了斷的,不管是情義,還是女人。

姜午陽說龐青雲一開始就不相信投名狀的,那是未必。但十數年如一日的戰場上,除了趙二虎,還剩下多少人信義留心胸?姜午陽也是變了的。他不同於趙二虎和姜午陽的土匪出身,他是個將軍,而且是個有為民請命理想抱負的將軍。他可能更“忠”,忠於理想,忠於朝廷,但是未必那麼“義”,他的“忠”絕對是大於“義”的,“義”也要為“忠”服務的,只是在這條路上,他忠義皆失。

這點在蘇州殺俘問題,和趙二虎的對立決裂中,顯得尤為明顯。姜午陽以“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來刺殺的時候,我覺得龐青雲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不被理解的憤怒,也可見一斑。直到被火銃暗算,他才是真正的震驚,他或許想到這條路充滿荊棘,卻沒想到一直是個死衚衕。心若死灰,他所謂的抱負也是崩塌了的,死於抱負之手,太痛苦了,他想到了投名狀,他也一瞬間信了,我也相信他是真的的相信了,於是,,死於兄弟之手。儘管姜午陽自承“刺龐者,姜午陽是也”,也承擔了刺殺的因果,到底是死在了抱負的手上,還是兄弟的手上,這個問題是他不敢深思的。

還有,整個片子,個人覺得龐青雲這個角色是沒有真正角色高潮的。大多冷硬著一張臉,真正的苦悶無處可訴,就是一個將軍,卻恰恰把這個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最後死的是姜午陽,因刺龐,凌遲處死。

這個角色是全片最有活力的一個,半白紙型人物。長期的軍旅生涯,成為龐青雲的仰慕者,堅定的擁護者和執行者,但是其兄弟信義的底色始終是沒變的,依舊是信仰的存在。

他也是天真的。他以為這兄弟情義不僅是自己的信仰,也理所當然是兩位哥哥的信仰。趙二虎死的時候,他應該崩潰的,趙二虎或許是他父親般的存在,但是龐青雲卻是他導師般的存在,現在老師殺了父親。

以“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名義,他殺死了視若親姊的蓮生,也是執著地遵守著“兄弟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的信條,刺殺龐青雲。他也是無路可走的可憐人。

“刺龐者,姜午陽是也”,刀子刺下去的時候,我覺得那一刻他是茫然的,他不知道龐青雲到底是不是死在他的手上,也不知道有沒有為二哥報了仇,但是他必須有個交代,這句話就是交代,全節全義,於是,龐青雲“死得其所”,趙二虎瞑目九泉。

龐青雲是他“發掘”的,也由他結束,算是有始有終,蓮生也死於他的手裡,也是值得琢磨的事情。有個細節,刺殺龐青雲的時候,姜午陽穿的是最初從龐青雲那裡繳獲來的靴子。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開始出現的貞潔牌坊,不僅僅是影射了蓮生,也隱喻了三兄弟之間的情義。最後,都碎的不成樣子了。滾滾大潮中,從情同手足,到兄弟鬩牆,淪落至此,情何以堪,真的是自古忠義難兩全,還是政治(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扭曲了人性?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职业影迷牛哄哄
2019-04-02

最近因為聽個很多關於《投名狀》在豆瓣上評分不公正的言論,為了確認特意重新看完。雖說不該連七分都不到,但我也認為這是部看起來唬人的電影,分低也並非全然沒有道理。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清末太平天國起義,因魁字營背叛,敗軍之將龐青雲假死逃生,飢寒交迫時被一女子蓮生所救並相愛。隨後,龐青雲結識了土匪兄弟趙二虎和秦武陽,立下投名狀結為兄弟共同參軍,同時也發現蓮生是趙二虎青梅竹馬的髮妻。在腐敗朝廷權利鬥爭的夾縫裡,兄弟三人多次鋌而走險,成功壓倒魁字營,打下南京,平布青雲。然而卻敵不過朝廷教唆,兄弟相殘,龐設計殺死趙。龐蓮兩人也姦情暴露,都死在秦手,龐遭人暗算,秦被凌遲處死。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這個故事講的並不算成功,所以總結起來很費勁。
本來是講兄弟三人如何費盡心思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可生生插入的龐青雲和蓮生的狗血感情卻成為了秦武陽刺龐的動機,實際上挺拉低影片的格局的。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電影的確有很多優秀的攝影,拍的很有風格,對朝廷之虛偽腐敗的描繪點到即止,包括用鬥雞遊戲、戲曲和戰爭情節穿插製造令人唏噓的情緒反差,都做的像一部好電影。但也只停留在像,內核空虛,沒什麼認同感。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在歷史上的“刺馬案”
,總督馬的確是敗軍之將,被土匪俘虜後結拜,假裝收復失地反而飛黃騰達,足見當時清廷的腐敗。在真實的故事中,馬是順流而下,而陳可辛導演將其改為逆流而上。不得不說,的確增加了戲劇性,但是卻經不起推敲。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龐青雲為了自己能造福百姓,甚至可以殺害自己的兄弟,如此大義的人卻和兄弟的夫人偷奸?可能性固然是有的,但是要導演給出來,或者好歹也掙扎一下,讓人看完了以後自己去思考可不可能就已經塑造失敗了。按照戰場裡龐青雲追著蓮生的情節,明顯蓮生才是無辜被拖下水的人吧?且說到這層大義上,影片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這個人物本身就顯得虛假。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趙二虎從小就對蓮生仗義相救,秉承簡單的信義,至死都沒有意識到殺他的人是兄長,這是立得住的。秦武陽性格樂觀單純,被大哥龐青雲描繪的美好打動,要做英雄,同時對投名狀信服這也立得住。唯獨龐青雲找不到他的線條在哪,被背叛後死裡逃生,盔甲都賣了,卻一抓到機會就帶人重新報銷朝廷。如果按照真實世界的時間線可以發生很多事,能這樣做的確合理。但是電影就是電影,至少要給出剛死裡逃生時內心的不甘心或者讓他重拾念頭的情節。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所以說這部電影就是為了塑造某種韻味,以為自己拍的隱晦,其實沒有把握好拍成了含糊其辭。

流平儿
2019-10-28

老大龐青雲,老二趙二虎,老三姜午陽,三人立下投名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女主就是老二媳婦。再加上歷史大背景清廷,太平天國。構成了這一悲壯故事。

1,為什麼老二媳婦出軌?

老二媳婦是揚州人,揚州瘦馬,從小教授琴棋書畫,長大賣給富人做妾。後來被兒時小夥伴老二救出,跟著落草為寇。這不是她期望的生活,她期望的是養尊處優好日子。況且,從小經過琴棋書畫訓練,老二是個不識字的大老粗,不是他心目中的男人,但現實即使如此,只好認命。但老二是個好人,因為老二是好人,所以才跟他一起。

這天老二媳婦不安於這樣的生活,正要離開。龐青雲進去她的視線,雖說是落魄的軍人,但讓老二媳婦得以親近,產生好感,當晚奉獻了自己。誰知後來老大進入了自己的生活,還與老二老三結拜。她便於老二建立了祕密的地下關係。

2,為什麼老大要殺老二?

老二在軍中無疑是很有權威的,畢竟…山字營的老底就是他創造的,但壞就壞在威信高上,揚州兵變,南京分餉銀,都讓老大的面子難堪。加上睡了別人老婆,不想老二知道,最好老二死去。朝廷上不會讓外人掌兵,也想除掉老二,老大動手除掉老二,也是送給朝廷的禮物。老三發現老大與老二媳婦姦情,踐行投名狀,亂我兄弟者殺之,但這對救老二無濟於事。各種原因綜合,老二是活不成了。只可惜,直到臨死,他還不知道這一切,一聲"大哥",生出幾許悲涼…

娱乐星话
2019-08-28

我想說,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然而在豆瓣,這部電影的評價並不好,有高達九萬人評論,卻只有6.8分的評分,也許這個分數放到現在已經非常不錯,因為現在的國產爛片太多。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首先說演員,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他們真的把兄弟的形象詮釋得太完美了。而且他們三個人,在這部戲中的演技簡直炸裂,那種高手對決的感覺真的很爽。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而且,怎麼說,內地上映的時候,刪除了一些情節,所以有些觀眾看的時候有些摸不到頭腦,實際上,完整版是很好的。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總的來說,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电影纵贯线
2019-01-12

這是一部被低估了10年,純在的中國大片。

對陳可辛而言,《投名狀》是他拍電影以來最強烈的一次表達與訴求。

這個拍出了《甜蜜蜜》的導演,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被觀眾詬病,江郎才掩,黔驢技窮。直到《投名狀》。

這部被業內稱之為“最不陳可辛”的作品,讓他拍得最不快樂的作品,成了他導演生涯裡唯一一部在電影藝術成就和高度上,超越了《甜蜜蜜》電影。

並在之後的十年中,再沒有任何一個北上的香港導演拍出過這樣一部純粹的“中國式大片”。

《投名狀》,改編自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也是“刺馬案”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

這個版本,本身有一定“先生說戲”的成分,因為加了不少坊間演義的枝葉,對世事的嘲諷。

對於實用主義者的陳可辛而言,在之前的各種影視版本中被劃重點的叔嫂通姦,兄弟情義等橋段,顯然勾不起他想要和電影對話的慾望。

但如果直白的走“刺馬案”間接導致晚清滅亡這方向,無疑過不了當年的審批。

所以,表面圓滑,深諳市場運作的陳可辛,走了一條暗度陳倉的路。

也就是他所說的表面妥協,內在絕不,不然他連可監製,絕不導。

既然《投名狀》不能直接講“大清亡了”,那就間接隱諱的來說。

因為,晚清之喪亂,離不開人心之喪亂。

看《投名狀》,就是在看人性被人心榨乾後的物極必反。

是在看當真相違背了世間常理的反抗或妥協。

比如當大狗子和二狗子玷汙民女,並不是想讓人糾結於殺或不殺。

色慾就是人慾,人慾是人性的本能。

該殺的是“進城之後搶三天”這種人性喪亂後種下的規矩。

就好比立投名狀要用他人血來以示忠誠,除兄弟外他人皆可殺。

《投名狀》下的晚清,就如一盤殘棋,拿自己命,或他人命,賭自己的身後命、身後名。

姜午陽第一次帶龐青雲搶糧,龐青雲教他“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那一刻在龐青雲的臉上,出現三種複雜情緒:“殘忍之後是不忍,然後是自我懷疑。”

他知道要搶本不該搶的糧,殺不該殺的人。

可他找不到不同流合汙的理由。

他知道,姜武陽說的對:“餓都快餓死了,管它是誰的糧。”

魁字營進山搶糧的那晚,當領頭兒的官兵兩馬鞭抽在趙二虎臉上時,藏在人堆兒裡的龐青雲,細微的點了下頭,他並不是在擔憂。

而是從那一刻,他就清楚並盤算著一件事兒,他可以作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去對理想主義進行操縱。

他知道趙二虎和姜午陽身上那種對於理想不計代價付出的狂熱,是他可以拿來賭身後名的絕佳武器。所以,他勸大夥投軍,立投名狀,給所有信任崇拜跟隨他的人畫一張永遠無法實現的大餅。

就如立投名狀本身,悲劇的產生就來自於理想在成為現實過程中的不被允許,那種狂熱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瞬間。

所以,當理想主義者使蠻力延長瞬間,代價就是付出生命。

但更悲劇和現實的是,身為實用主義者的龐青雲在代表晚清的三官眼裡,其實就是他自己所操縱的趙二虎和姜午陽。

他不知道,他破南京,被加封兩江總督,要求慈禧免除兩江轄區的賦稅,也就是在葬送“晚清眼中”的剩餘價值。

他不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實用主義者拿來賭身後名的絕佳武器。

他忘自己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之前,也曾是理想主義者。

他在死前笑著,眼含淚光,讓姜午陽以投名狀名義下手,其實就是在維護這份理想主義。

可惜,“晚清”可以改變任何人,但人改變不了“晚清”。

當然,除了這些,《投名狀》還有很多觀眾不知道的。

很大程度上,《投名狀》是陳可辛的自白。

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很多稱之為經久不敗的電影中都具有的核心。

一個敢於自我解剖,載有意念和野心的自白式作品,往往能讓一個導演達到一定的文學藝術高度。

比如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自白,張藝謀在《活著》裡的自白,陳凱歌在《霸王別姬》裡的自白等等。

陳可辛本身是實用主義者,他講功利,講商業。

但曾經的《甜蜜蜜》與《如果愛》,以及《投名狀》都無不證明了他內心也有不肯妥協的理想主義。就好比他說自己從小就對友情兄弟情這事產生懷疑,但懷疑不代表他看得不重,反而是因為他看得太重。

所以,如果你還在說《投名狀》是一部最不陳可辛的作品,那你沒真正讀懂陳可辛。

回想在《投名狀》之前,真正把觀眾從“家庭影院”拉到戲院的中國式大片只有老謀子的《英雄》有這樣的魄力。

而《投名狀》揹負著陳可辛對於怎麼把觀眾拉回戲院看大片的執著。

我們一直在糾結,要怎麼挖掘開拓本土題材,要拍出能跟中國觀眾建立交流語境的電影,拍出中國電影人才能拍出的電影。

其實,被豆瓣的偽文青們只給了6.9分的《投名狀》早就做到了。

在下卫庄
2019-10-04

其實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只不過許多人搞不懂。大多數人比較幼稚,看電影只喜歡滿足自己的一絲慾望,比如對愛情的慾望,導致喜歡一些莫名的愛情電影,裡面的橋段不知道有多少扯淡的地方,或者武俠電影,描述出有幾個武功天下無敵,分分鐘秒殺皇帝的大俠爭鬥之後歸隱山林,這些比較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投名狀則展現了各個不同人的想法願望與現實的做法及差距,特別是李連杰演的大哥,心繫天下最後卻慘死的情況,這最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不懂政治,功夫好,會打仗,最後什麼都得不到,還被暗殺。其實他也客觀反映了現在普通人的愚蠢,不懂政治,卻只會罵政治家黑暗,不懂貪官,卻只會罵貪官貪,卻不知道反思,自己才是罪惡的根源,平民罵貪官,不喜歡貪官只是因為貪官幫的是少數人而自己不在其中之列,如果幫他自己辦事就高興還來不及,遇上不公平的時候想要個清官好官幫忙平冤昭雪,解決問題,而清官卻經常被別人陷害時卻不幫忙,只會罵人。這種反映現實及人性的電影應該多拍,幫助人們認識本性,改正本性。

小子观世界
2019-09-04

對敵人的承諾


鼓吹誠信的《投名狀》居然開起了不講誠信的玩笑:預告片的“搶錢、搶糧、搶娘們”變成了公映版的“搶錢、搶糧、搶地盤”,公然破壞商業規則、貨不對碼、毫無信義,影迷目瞪口呆:好霸道的審查剪刀!管你怎麼拍,隨我怎麼剪。

影片的不足顯而易見:莫名其妙地讓一臉苦像的徐靜蕾出演禍水紅顏,毫無說服力;諸多細節、包括服裝道具的失真和滑稽可笑,戰爭場面不夠震撼。投資在片酬上花得太多,不請劉天王又怕票房沒有保證,望眼欲穿的南京大戰只好走走過場----

《投名狀》再一次表明大陸電影體系(包括審查制度)、製作團隊和好萊塢在整體上的差距。但我真正想說的不是這些。我想說的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看一遍這個電影。

屍山血海堆砌的《投名狀》,隱藏不住一片脈脈溫情:繼美化獨裁的《英雄》和奇爛無比的《無極》等垃圾之後,有個叫陳可辛的導演終於不再把觀眾當傻瓜,試圖講述一個值得講述的故事,徹底戳穿為窮人打天下的彌天大謊,表達對契約精神的終極渴望。

國人從古至今的悲劇在於:需要赴湯蹈火、同舟共濟的時候,什麼承諾都敢許,因為不必兌現,一切都是海市蜃樓。

更大的悲劇在於:無數群眾演員出錢出力賣命上演這一永不落幕的大戲!沒有契約精神建構的誠信文化,國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上當,要麼騙人;騙人也許不會成功,被騙肯定處境悲慘。

一切的落後最終要歸結到哲學的貧困、文化的落後:

上對下不守誠信,官對民不講誠信,因為不守誠信並不會立刻受到懲罰,有立竿見影的豐厚回報。而一旦弱者強大到擁有要求講誠信的資本,因為失望和憤怒,暴力成為唯一的選擇,沒有談判的容身之地。

只能又推倒重來,周而復始地陷入誠信危機,誘發暴力革命。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缺乏誠信的瞎折騰的歷史,社會運營成本太高,進步異常緩慢。

內聖外王、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家庭倫理比附政治倫理、以德治國,效忠皇權淹沒了對自由、平等的追求,無法形成以契約關係為基礎的公民社會,只能是以個人關係為紐帶的人情社會。

看到二哥拼著老命都要去捍衛對敵人許下的諾言,三弟哭著喊著不顧一切地要去兌現投名狀,觀眾能夠體會到導演的良苦用心嗎?一個人或一個集團對敵人背信棄義,同樣會對自己人痛下殺手。

出於權益之計破壞神聖的契約,而又不受應有的懲罰,契約就成了弱肉強食的絞索和卑鄙者暢通無阻的空頭支票。

感謝陳可辛!《投名狀》證明在收回投資,並進而盈利的巨大壓力下,導演在題材選擇、價值取向上,仍然遊刃有餘,用不著像《英雄》一樣無恥地歌頌暴君,向權力獻媚。

陳可辛刻意將影片的高潮背景設置為“蘇州殺降”事件(太平天國蘇州保衛戰),當然有他的理由。他究竟要喚醒人們怎樣的回憶?

蘇州保衛戰裡的二哥是一箇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名字:戈登,洋槍隊(美其名曰常勝軍)第三任管帶,雙手沾滿太平軍鮮血的劊子手(“惡貫滿盈的戈登在喀土穆被蘇丹起義軍打死”);

背信棄義的大哥則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李鴻章,時任江蘇巡撫,非常欣賞而立之年的戈登少校: “看這個英國人戰鬥,真是疲憊的眼看見美景,沉重的心喜獲甘露……如果有什麼能和曾國藩的學識一樣讓我敬佩,那就是這個英國軍官的指揮才能。”

1863年11月中旬,蘇州保衛戰激戰正酣。素與太平軍主將慕王譚紹光不和的納王郜永寬等四王、四大天將,與江西贛鎮總兵程學啟祕密定下降約,後者承諾保證郜及部下性命,戈登居間做保,雙方都認為他最講信用。納降得到了李鴻章的認可。

12月4日,郜永寬刺殺譚紹光,李鴻章順利拿下蘇州,設鴻門宴殺了八個降將。與此同時,淮軍在城內大開殺戒。

與電影中表現的一樣,已經解除武裝的數萬太平軍將士被屠殺。戈登勃然大怒,認為這是最無恥的背信棄義,提著洋槍到處找李鴻章,要和他決鬥以挽回自己的名譽,並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李鴻章下臺,不然他就率常勝軍進攻淮軍,將蘇州還給太平軍。同時給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寫信,要求英國政府出面迫使李鴻章下臺。

上海的外國領事館官員代表列強及所有外國僑民簽署了一項嚴厲譴責李鴻章的決議,指其“殺降”是對人性的徹底背叛,列強很可能不會再幫助清政府,撤回洋槍隊。

殺人如麻的李鴻章萬萬沒有想到,這點“小事”會激起老外如此強烈的反應,釀成重大的外交事件,趕緊四處疏通、上下打點。

朝廷賞賜下來,戈登被封提督,賜穿黃馬褂,戴孔雀花翎。戈登向英國公使布魯斯提交辭呈,被再三挽留。戈登拒絕接受李鴻章的萬兩白銀的賞金和朝庭的一系列封賞:“由於攻佔蘇州後所發生的情況,我不能接受任何標誌皇帝陛下賞識的東西。”

殺降事件引發的滿清外交危機,是兩種文化觀念撞擊的結果。英國的崛起,端賴1215年制定的《大憲章》和建立在契約文化上的公民社會。沒有什麼比背信棄義更糟糕的事情了。

不兌現對敵人的承諾,實質上是對原則的踐踏。充滿恥辱的近代史表明,聰明的善於靈活掌握的國人,根本就不是古板的按原則辦事、講究信用的老外的對手。後者以不守信用、破壞規則為奇恥大辱,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社會運轉的成本,卻屢遭愚昧的國人的嘲笑。

30年之後,日清海戰爆發,滿清巨資打造、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被聯合艦隊打得全軍覆沒,被迫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落後的文化結合堅船利炮,只是讓慘敗更為醒目。 哪怕是對敵人的承諾也必須兌現,這就是《投名狀》帶給人們的啟示。

OMaiPadmeH
2019-10-30

投名狀就是投名狀,加入世界的投名狀。數數殺了多少人,普世道德也需要人頭的。

這部電影還是理解的比較透徹的。大災來了誰也比不了,官僚也就是一技術環節。一線生機終被自己道德不過關葬送,死亡之下的忠義就是生機。看似安全了

其實蹦的更快。安全警惕性下降,鄙視你的因素還在,刀兵只是讓你神經繃緊,一放鬆就完了。負面一來,那就難說。數數少生了幾億人,你就知道咱投名狀交的多足。虎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