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曾經的cuiter,已經畢業2年,回望母校,你們有什麼想說的?
2 個回答
最爱雨
2017-04-15

如何評價?從學校辦學水平、學生綜合、就業率三個方面評價。

1、辦學水平

衡量辦學水平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師資力量和學校排名。2016年全國2000餘所本專科院校,CUIT排名第317——【中國校友會】。學校有專職教師1160人,其中博士286人,高級職稱500人,正高級168人,在職享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師資力量很一般,就是普通二本院校的水平。收分較高的學院專業:大氣科學、電子工程、信息安全。大氣科學是成信大的王牌之一,畢竟曾經的成都氣象學院,但是成信大的氣象專業還是不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學校。學院工作專業基本上都有實驗室,拿我比較熟悉的計算機類專業來說,進了實驗室,專業技能不會太差。卓越工程師計劃,這方面還是挺不錯的。


2、學生綜合素質

很一般。國防生、大氣科學學院學生、電子工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還好。其他學院的,男生每天在寢室打遊戲,當然不是所有男生,是很大一部分。學校社團或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基本沒人蔘加,當然,大一的新生還是比較積極的!大二、大三的學生正在迷茫。大四,很多學院都沒有開課了,這一年,主要用於找工作、實習、做畢設。回過頭來,大學沒有談過戀愛,沒有收穫除了專業的其他技能。另,航空港校區主要是工科,妹子很少。學校人文環境對一個大學生來說太重要了!


3、就業率

沒有具體的統計數據。軟件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網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這幾個學院就業率應該還行,前三者是計算機類,就業自然不成大問題,電子工程是王牌專業,就業也比較好。


綜合上述,成信大CUIT是一個很一般的二本院校。這也是當代中國大學教育大背景下的必然結果。

玩设计秀设计
2017-02-19

先來分享下吧,拋磚引玉,期待你們來!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如何評價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原成都信息工程學院/CUI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是四川省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四川省重點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創建於1951年,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空軍氣象幹部訓練大隊;1954年轉為地方建制,更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1956年改建為三年制中專學校,更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學校,更名為成都氣象學院;2000年由直屬中國氣象局劃轉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整體合併原隸屬國家統計局的四川統計學校;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2010年成為四川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氣象局簽約共建高校;2013年入選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2015年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經過65年的建設,學校已發展成為以信息學科和大氣學科為重點,以學科交叉為特色,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現有航空港、龍泉、天府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100餘畝,固定資產13億元,紙質圖書178餘萬冊;學校現有大氣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學院、信息安全工程學院、管理學院、應用數學學院、光電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學院、文化藝術學院、統計學院、商學院、物流學院等17個學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餘人、研究生1700餘人。

學校現有省級重點學科5個,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4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53個本科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1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7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學校現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0個(含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哲社重點研究基地2個、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7個。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00餘名,高級職稱426人,有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高水平人才50餘名。學校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四川省創新團隊、9個四川省高校創新團隊、6名省級教學名師、2名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師,聘任兼職院士8人。有本校教師擔任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15人,比較有影響力的主要學術兼職46項,其中CDIO國際組織委員會委員1人(全球6位,亞洲唯一1位)。

學校大力實施“以人為本、融合開放、服務行業、服務地方”的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能力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2010年以來,學校承擔了國家科技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40項,年均科研經費6100餘萬元;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6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學校借鑑國際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在全校實施了以專業建設為主線的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是全國CDIO工程教育模式試點工作組副組長單位和中國西部高校唯一的國際CDIO組織正式成員。2010年,學校入選國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有8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和9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近兩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0項。2015年,學校承辦了首次在亞洲地區召開的“第11屆CDIO國際會議”,並展示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獲得國內外工程教育改革專家的廣泛讚譽。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大力加強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積極與國內知名院校進行校際間的教師互派訪學活動,近三年,向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選派教師進修訪學。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的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近三學年,學校教師國(境)外進修訪學近300人。學校還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共同建立了CDIO成員組織的人才交流系統,從2016年起在CDIO成員間進行交流學習工作。

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成於大氣,信達天下”的大學精神,堅持“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國家“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目標為指引,致力於為國家培養具有健康心智體魄、良好人文素質、系統理論知識、紮實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努力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