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

青衫縈海棠 2017-04-28

朱彝尊《憶少年·飛花時節》

飛花時節,垂楊巷陌,東風庭院。重簾尚如昔,但窺簾人遠。

葉底歌鶯樑上燕,一聲聲伴人幽怨。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

這首小詞,宛轉曲折地描寫了春日懷人之情。作者把景與人融為一體。垂楊巷陌,東風庭院,又到飛花時節。重簾如昔,而窺簾人已遠,勾起了綿綿情思。歌鶯舞燕,更添幽怨。既是今日相思無益,悔當初不該相見。全詞工麗和婉,情思纏綿。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

朱彝尊,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人。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科博學鴻詞,以布衣授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試。後因疾未及畢其事而罷歸。其學識淵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夔。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詩與王士禎齊名,時稱“南朱北王”。著述甚豐,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詞綜》、《明詩綜》等。其醫著有《食憲鴻祕》三卷,系食物本草之類,現有刊本行世。 先世江蘇吳江人,明景泰四年遷於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遂為秀水人。清順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興梅會裡,其故宅今為王店曝書亭公園。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

精於金石文史,遊大江南北,北出雲朔,東泛滄海,經甌越,所至叢祠荒冢,破爐殘碑之文,無不搜剔考證,與史傳參校異同。家富藏書,通籍之後,所藏益富,曾收李延昰藏書50櫃,2 500卷,達到藏書3 000餘卷,後又收項氏“萬卷樓”殘帙,又到曹溶、徐乾學家,借其藏書傳抄,其藏書所好愈篤。

又借抄於宛平孫氏、無錫秦氏、崑山徐氏、晉江黃氏、錢唐龔氏等諸家舊藏,合計先後所得自稱“擁書8萬卷”。藏書處名“曝書亭”、“古藤書屋”,“潛採堂”,聚藏30櫝,曾因偷抄史館藏書而被貶官,遂刻有一藏書銘文稱:“奪我七品官,寫我萬卷書。” 藏書印有“購此書,頗不易,願子孫,勿輕棄”、“梅會裡朱氏”、“潛採堂藏書”、“七品官耳”、“我生之年歲在屠維大荒落月在橘莊十四日癸酋時”、“秀水朱彝尊錫鬯氏”、“南書房鏑史記”、“南書房舊講官”、“小長蘆釣魚師”、“得之有道傳之無愧”、“別業在小長蘆之南轂山之東東西峽石大小橫山之北”等。

子朱昆田,繼承“曝書亭”藏書。長達數十年未減。

先著有《經義存亡考》,經不斷修訂,成《經義考》300卷,是第一部統考歷代經學的專科目錄。以書名為綱,參歷代目錄所著說經之書,先注卷數、著者、註疏者,其下各注存、佚、闕、未見等附註,自古以來諸家書目所未及。網羅宏富,為兩千年來經書總彙,是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文化史、學術史的必備工具書,毛奇齡稱編纂該書“非博極群書,不能有此”。康熙帝南巡時,還親自為他寫了“研經博物”的題詞。此目分別在康熙四十年和乾隆二十年刊行。乾隆末年,翁方綱撰《經義考補正》12卷。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

生平

朱彝尊,字錫鬯,秀水人,明朝大學士朱國祚曾孫。天賦異常,讀書過目不忘。家裡貧窮,四方遊學,向南越過嶺南,向北到達雲朔地區,向東到達大海,登到和陸地相連的之罘島,遊歷浙江甌江流域地區。碰到祠堂荒冢、破爐殘碣上面的文字,都細細搜索考證,與歷史記載參照對比,尋找其中的差異。回到故鄉,和李良年、周篔、繆泳輩一起【講授詩歌】,他的文名逐漸大了起來。

康熙十八年,應試博學鴻詞科考,被授予翰林院檢討職務。當時富平李因篤、吳江潘耒、無錫嚴繩孫及朱彝尊都是以布衣百姓應試中考的,他們一起參與編修明史。他建議尋訪遺留下來的典籍,同時放寬編修的時限,不要效仿元史那樣編寫的匆匆忙忙的。

他辯論了方孝孺之友宋仲珩、王孟縕、鄭叔度、林公輔諸人都沒有被難,從而知道從亡、致身錄說誅九族,並殺戮他的弟子朋友為一族不足為據,所說的九族,其實是本宗一族。又說東林人物不全都是君子,和東林不同道者,也不全都是小人。編寫史書的人,不該存有門戶偏見,以同道和不同道來分辨正邪。二十年,充當日講起居注官。擔任江南地方主考官,被人們稱為能夠得到人才。

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朱彝尊的《憶少年·飛花時節》

入值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數次參與內廷宴會,被賞賜繡花服裝、時令水果,他的詩中都有記載。不久因為私自挾帶小胥進入內廷寫書被彈劾,降官一級,後來有官復原職。三十一年,假歸。康熙南巡,在無錫迎駕,御書“研經博物”匾額賞賜給他。當時王士禎工詩,汪琬工文,毛奇齡工考據,只有彝尊兼有眾長,著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曾選《明詩綜》,或因人錄詩,或因詩存人,選擇排序最為恰當。八十一歲過世。子朱昆田,也工於詩文,早卒。孫子朱稻孫,舉乾隆丙辰博學鴻詞科,也能繼承先祖家風。

和朱彝尊一起參與教授詩歌的人中,李良年,字武曹,同鄉人。與兄李繩遠、弟李符都有詩名。中博學鴻詞科考試,被罷官歸家。譚吉璁,字舟石,嘉興人,彝尊姑姑的兒子。年少時遇到強盜,以身體保護父親,強盜舍之而去。後來以諸生試國子監第一,被授與弘文院撰文中書舍人職務,外派為延安同知。吳三桂叛亂,守榆城獨獨能夠保全,論功加一級。推舉應博學鴻詞科考試,【報罷】。有《嘉樹堂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