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3 個回答
小子观世界
2017-09-03

對敵人的承諾


鼓吹誠信的《投名狀》居然開起了不講誠信的玩笑:預告片的“搶錢、搶糧、搶娘們”變成了公映版的“搶錢、搶糧、搶地盤”,公然破壞商業規則、貨不對碼、毫無信義,影迷目瞪口呆:好霸道的審查剪刀!管你怎麼拍,隨我怎麼剪。

影片的不足顯而易見:莫名其妙地讓一臉苦像的徐靜蕾出演禍水紅顏,毫無說服力;諸多細節、包括服裝道具的失真和滑稽可笑,戰爭場面不夠震撼。投資在片酬上花得太多,不請劉天王又怕票房沒有保證,望眼欲穿的南京大戰只好走走過場----

《投名狀》再一次表明大陸電影體系(包括審查制度)、製作團隊和好萊塢在整體上的差距。但我真正想說的不是這些。我想說的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看一遍這個電影。

屍山血海堆砌的《投名狀》,隱藏不住一片脈脈溫情:繼美化獨裁的《英雄》和奇爛無比的《無極》等垃圾之後,有個叫陳可辛的導演終於不再把觀眾當傻瓜,試圖講述一個值得講述的故事,徹底戳穿為窮人打天下的彌天大謊,表達對契約精神的終極渴望。

國人從古至今的悲劇在於:需要赴湯蹈火、同舟共濟的時候,什麼承諾都敢許,因為不必兌現,一切都是海市蜃樓。

更大的悲劇在於:無數群眾演員出錢出力賣命上演這一永不落幕的大戲!沒有契約精神建構的誠信文化,國人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上當,要麼騙人;騙人也許不會成功,被騙肯定處境悲慘。

一切的落後最終要歸結到哲學的貧困、文化的落後:

上對下不守誠信,官對民不講誠信,因為不守誠信並不會立刻受到懲罰,有立竿見影的豐厚回報。而一旦弱者強大到擁有要求講誠信的資本,因為失望和憤怒,暴力成為唯一的選擇,沒有談判的容身之地。

只能又推倒重來,周而復始地陷入誠信危機,誘發暴力革命。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缺乏誠信的瞎折騰的歷史,社會運營成本太高,進步異常緩慢。

內聖外王、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家庭倫理比附政治倫理、以德治國,效忠皇權淹沒了對自由、平等的追求,無法形成以契約關係為基礎的公民社會,只能是以個人關係為紐帶的人情社會。

看到二哥拼著老命都要去捍衛對敵人許下的諾言,三弟哭著喊著不顧一切地要去兌現投名狀,觀眾能夠體會到導演的良苦用心嗎?一個人或一個集團對敵人背信棄義,同樣會對自己人痛下殺手。

出於權益之計破壞神聖的契約,而又不受應有的懲罰,契約就成了弱肉強食的絞索和卑鄙者暢通無阻的空頭支票。

感謝陳可辛!《投名狀》證明在收回投資,並進而盈利的巨大壓力下,導演在題材選擇、價值取向上,仍然遊刃有餘,用不著像《英雄》一樣無恥地歌頌暴君,向權力獻媚。

陳可辛刻意將影片的高潮背景設置為“蘇州殺降”事件(太平天國蘇州保衛戰),當然有他的理由。他究竟要喚醒人們怎樣的回憶?

蘇州保衛戰裡的二哥是一箇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名字:戈登,洋槍隊(美其名曰常勝軍)第三任管帶,雙手沾滿太平軍鮮血的劊子手(“惡貫滿盈的戈登在喀土穆被蘇丹起義軍打死”);

背信棄義的大哥則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李鴻章,時任江蘇巡撫,非常欣賞而立之年的戈登少校: “看這個英國人戰鬥,真是疲憊的眼看見美景,沉重的心喜獲甘露……如果有什麼能和曾國藩的學識一樣讓我敬佩,那就是這個英國軍官的指揮才能。”

1863年11月中旬,蘇州保衛戰激戰正酣。素與太平軍主將慕王譚紹光不和的納王郜永寬等四王、四大天將,與江西贛鎮總兵程學啟祕密定下降約,後者承諾保證郜及部下性命,戈登居間做保,雙方都認為他最講信用。納降得到了李鴻章的認可。

12月4日,郜永寬刺殺譚紹光,李鴻章順利拿下蘇州,設鴻門宴殺了八個降將。與此同時,淮軍在城內大開殺戒。

與電影中表現的一樣,已經解除武裝的數萬太平軍將士被屠殺。戈登勃然大怒,認為這是最無恥的背信棄義,提著洋槍到處找李鴻章,要和他決鬥以挽回自己的名譽,並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李鴻章下臺,不然他就率常勝軍進攻淮軍,將蘇州還給太平軍。同時給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寫信,要求英國政府出面迫使李鴻章下臺。

上海的外國領事館官員代表列強及所有外國僑民簽署了一項嚴厲譴責李鴻章的決議,指其“殺降”是對人性的徹底背叛,列強很可能不會再幫助清政府,撤回洋槍隊。

殺人如麻的李鴻章萬萬沒有想到,這點“小事”會激起老外如此強烈的反應,釀成重大的外交事件,趕緊四處疏通、上下打點。

朝廷賞賜下來,戈登被封提督,賜穿黃馬褂,戴孔雀花翎。戈登向英國公使布魯斯提交辭呈,被再三挽留。戈登拒絕接受李鴻章的萬兩白銀的賞金和朝庭的一系列封賞:“由於攻佔蘇州後所發生的情況,我不能接受任何標誌皇帝陛下賞識的東西。”

殺降事件引發的滿清外交危機,是兩種文化觀念撞擊的結果。英國的崛起,端賴1215年制定的《大憲章》和建立在契約文化上的公民社會。沒有什麼比背信棄義更糟糕的事情了。

不兌現對敵人的承諾,實質上是對原則的踐踏。充滿恥辱的近代史表明,聰明的善於靈活掌握的國人,根本就不是古板的按原則辦事、講究信用的老外的對手。後者以不守信用、破壞規則為奇恥大辱,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社會運轉的成本,卻屢遭愚昧的國人的嘲笑。

30年之後,日清海戰爆發,滿清巨資打造、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被聯合艦隊打得全軍覆沒,被迫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落後的文化結合堅船利炮,只是讓慘敗更為醒目。 哪怕是對敵人的承諾也必須兌現,這就是《投名狀》帶給人們的啟示。

圈内顾少
2017-08-30

我看陳可辛的《投名狀》,整個過程感覺很難受。大陸的市場有一種可怕的調性,它只接受新的形式,但一切內在必須諳閤中國內在的文化結構才會被接納。以前看香港的影片,覺得這個地方的電影題材上貼近底層,想象力很豐富,有一種人性內底的溫馨,王家衛的電影雖然算是一個異類,形式上有很濃的殖民地的色彩,語言上刻意求工,但同樣也是能絲絲縷縷滲入心靈的。陳可辛的這個影片則基本上掃除了香港特質,而更接近於大陸的《夜宴》與《滿城盡帶黃金甲》。   

有人說西方的宗教精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即中國人沒有宗教的那種超越精神。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記》裡批評俄國人,“他們甚至在最鬱郁不得志的時候也從來不會失去自己的理想;儘管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連手指頭也不肯動一動,儘管他們是臭名昭著的強盜和賊,可是仍舊極其尊重自己早年的理想,而且出於一片真誠,……與此同時又絲毫不妨礙他依然是個混蛋。”這段話用來說中國人,一點也不會有不得體或不契合之處。我不是一個西方文化的擁躉,但對中國文化實在感到很絕望。   

《投名狀》講的是清末四大懸案之一的“刺馬案”。這個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為這個故事所傳達出的正義或結義兄弟俠義上的問題,也不是叔嫂通姦之類吸引人們眼球的花邊內容,而是在於這個案子背後所隱藏著更大的政治軍事祕密,據清代史料記載,太平天國十年,洪秀全聚斂無數錢財。而曾國藩攻陷天京後收繳了全部金銀,但所上繳朝廷的數額卻非常之少,便有傳言曾國藩有野心,於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接著召見過馬新貽,升其為兩江總督,之後馬便在其密旨的授權下開始了對湘軍的財政調查。就在馬新貽即將把太平天國財富去向弄清楚的時候,“刺馬”案突然發生。

張文祥、黃縱皆為草莽中人,與馬新貽不打不相識,並結為異性兄弟。老二黃縱的妻子米蘭愛慕大哥馬新貽,但馬新貽建立起感情的堅強防線,未被米蘭的愛所衝破。待馬新貽任兩江總督,米蘭對於馬新貽愈加愛慕,而馬新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線也徹底崩潰,終於佔有了米蘭,殺害了兄弟黃縱。老三張汶祥聞得此事義憤填膺,刺殺了馬新貽,並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認不諱。   

影片基本遵循了這個史實,也沒有將重點放在男女關係上,而將最主要的戲份放在兄弟情義的糾葛與政治鬥爭上,當然政治鬥爭的重點又放在大哥(即史實中的馬新貽)的個人野心與犧牲局部利益到底是為了個人野心還是為了百姓的福祉的探討上,這當然是一個無法辨清的問題,也因此,這個影片的確贏得了極佳的票房,畢竟這種取巧迎合了各個階層的觀眾,所有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人生的教益,從而在現實生活裡更加堅持自己的生存觀與生存技法。   

大哥的發跡建立在利用兄弟與犧牲百姓的生命之上,他一切的生命努力僅僅很明顯是為了靠近權力系統的最高層,二哥、三哥除了一腔熱血的兄弟情誼和愚蠢的被利用之外,剩下的就是生存的輾轉苦辛,弱民除了盲從和被利用的蠻勇,他們的生命如同草芥可隨意被割芟,而朝廷的三大員則高高在上,運籌帷幄,運世界於股掌之間,密謀、相互妥協、拉籠或者分化各方力量以謀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高統治者明著給予無動於衷賞,黑地裡策劃暗殺,這一切,實在中國文化最佳紀錄片。我最不喜歡看紀錄片,本來看紀錄片是為了瞭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裡發生的故事,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不發展,不至於受矇蔽,但其實看看史書,你會發現你的想象其實也不必很發達的,因為一切口頭傳說的,民間猜想的,其實在歷史上都真實發生過。   

其實歷史或者生活是怎樣也並不是很要緊的,問題的中國的最傑出的“精英”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表現題材,他們的關注視角的集中使人感到悲哀。他們那麼興趣於政治鬥爭與勾心鬥解的陰暗,雖然影片裡似乎也著某些輕微的批判性,但這種興趣本身就是成問題。而更致命的是,中國人向來更傾向於向惡,而不是傾向於向善,“有樣學樣”,是中國人歷來的傳統。忠誠於兄弟情誼最後只有死路一條,我相信更多的觀眾看了這個影片會選擇更“明智”的活法,畢竟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至於說大哥最後被暗殺,中國人傳統的“僥倖”心理會讓他們相信自己終究是命運的幸運兒。看看中國目前那麼多的人在鋌而走險,那麼多人在買“六合彩”,你就會知道這一點。至於那麼多人在買“體彩”,其中有多少人是出於支持體育事業的心理的,說實話我對這一點並不樂觀。   

一個熱衷於研究陰暗題材的人,他/她的心理能健康到哪裡,我一直執懷疑態度。當然這可能是一種偏見。但如此整個社會熱衷於談論陰暗事件,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病態的社會,而且還將更加病態下去,這一點則是必然無疑的。   

其實我寧願電影界的“精英”們拍拍“好萊塢”式的大片,至少那種輕、薄且一點都不深刻的大場面裡面還有一些基本的社會公義和人類的美好情感,鬧一鬧,也讓人覺得生活是快樂的。或者,我寧願他們拍拍懸疑片,至少有利思維的訓練,使人在思維創造上有更好的發展,而這樣的一些片子,只會使人的邪惡、陰暗的思維得到發展。

前一段剛巧看了邁克爾.雷德福的《郵差》,放在一起比了一下,《郵差》裡的那種健康氣息、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讓作為中國人的我感我羞愧。不說別的,只說說與我們同宗同源的靠得近的臺灣電影,我們也是會感到羞愧的。比如楊德昌、侯孝賢的《練習曲》,都健康得多了,即使是鏡頭語言極其病態的蔡明亮,其中所表現出來的超越精神也是中國大陸的“精英”們所難望項背的。真是雪泥之判。   

世界在馬的眼裡和在人的眼裡肯定是不一樣的,但如果看中國大陸的電影,我只能說,馬眼裡的世界肯定比人的眼裡的世界要好得多。人不能算計人,人必須心懷美,必須對世界懷有相信,這一點對中國人特別重要。   

另外,我還想說說徐靜蕾。電影裡,她飾演的嫂子救了大哥,然後發生了“一夜情”,有一個臺詞很有意思,她被賣作妾,但二哥將她搶出來時,她已經習慣了當妾的生活。這個情節處理很有現代感,實在是很有意思的。是不是反映了某種觀念的“進步”呢,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但我覺得很有意思。一開始我覺得選了徐靜蕾這張很有現代感的臉是一個錯誤選擇,後來也就覺得理所當然了。

娱乐星话
2017-08-27

我想說,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然而在豆瓣,這部電影的評價並不好,有高達九萬人評論,卻只有6.8分的評分,也許這個分數放到現在已經非常不錯,因為現在的國產爛片太多。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首先說演員,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他們真的把兄弟的形象詮釋得太完美了。而且他們三個人,在這部戲中的演技簡直炸裂,那種高手對決的感覺真的很爽。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
而且,怎麼說,內地上映的時候,刪除了一些情節,所以有些觀眾看的時候有些摸不到頭腦,實際上,完整版是很好的。
如何評價電影《投名狀》?總的來說,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