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指尖上的舞蹈,苗族崇尚的蠟染技藝傳承千年,如今卻走向衰落
寒殘一葉
1/12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然後用沸水去除蠟,布面上就會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蠟會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然而,隨著工業自動化的飛速發展,使得蠟染這項費工費時的手工藝逐漸衰落。此行走進貴州,瞭解這傳承千年的手工技術。
2/12 苗族是我國僅有的幾個人口超過 500萬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其祖先是蚩尤。苗族人民有著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美術技藝,其中的蠟染藝術作品在整個染織界久負盛名、獨放異彩。(拍攝於貴州織金)
3/12 在苗族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位聰明美麗的苗族姑娘總希望能在衣裙上染出各種圖案。一天,她來到一個百花園,園裡百花爭豔,蝶舞蜂忙。她看得入迷,連蜜蜂爬滿了衣裙也渾然不知。等她發現衣裙上已留下了斑斑點點的蜜汁和蜂蠟。她只好把衣裙拿到染桶中重新染一次,試圖覆蓋掉蠟跡。
4/12 當她取出衣裙時,奇蹟出現了:衣裙上被蜂蠟沾過的地方出現了各種圖案!她心頭一動,找來蜂蠟,用樹枝在白布上畫出了蠟花圖案,然後放到靛藍染桶中,最後用沸水熔掉蜂蠟,布面上就現出了各式的圖案。從此,蠟染技術就在苗族流傳開來了。
5/12 在貴州的苗族婦女,服飾使用蠟染十分普遍,衣、裙、圍腰以及其他棉織生活用品。這種現象與苗族崇尚蠟染有關,她們以擁有多而精美的蠟染品為富為德為美,許多支系不僅在祭祖、婚喪、節日等重大場合都以蠟染為飾,而且生活中也離不開小巧精緻的蠟染品。
6/12 這些用作蠟染的白色布料很多也是這些苗族婦女自己紡織,她們使用的是最傳統的紡織技術,純手工製作。這些純手工打造的布料雖然工藝上優於機械,但製作時間過長,經濟效益不高,無法被現在的年輕人接受,傳承難度很大。
7/12 蠟刀:是一種自制的鋼刀,常被稱為蠟刀。這種鋼刀是用兩片或多片形狀相同的薄鋼片組成,一端綁在木柄上。刀口微開而中間略空,以易於蘸蓄蠟液。根據繪畫各種線條的需要,來選擇不同規格的蠟刀。
8/12 苗族婦女蠟繪,一般不打樣,只憑構思繪畫,也不用直尺和圓規,所畫的對稱線、直線和方圓圖形,摺疊起來能吻合不差。所繪花鳥蟲魚,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9/12 蠟染繪成後,投入染缸漬染,染好撈出用清水煮沸,蠟熔化後即現出白色花紋。不過看到這染缸和操作的這位奶奶時,我一下子好像明白了許多。
10/12 這雙常年不停翻動染缸中布料的手,已被染料染成藍色,染料已經滲入了她的皮膚,任你再怎麼清洗也無法完全洗淨。這樣的操作環境與手法,難怪現在愛美的年輕一代都不願意去從事。
11/12 隨著苗鄉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傳統手工工藝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現在苗族人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民族傳統文化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傳下來,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傳統文化是在一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下世代相傳的。過去由於居住在高山峽谷中的苗族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們的價值選擇就只能是祖輩所創造的文化。
12/12 但當他們瞭解到外面的世界後,就有了比較和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就會發生變化。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對生存、對美、對快樂都有了與祖輩完全不同的認識與理解。如何把蠟染這傳承千年的技藝繼續傳承下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2016今日頭條年度旅遊頭條號。
2017-06-0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