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探尋城市記憶——津門天津老照片
熊大的情懷
1/22 南口路:\n原為荒地,1966年闢建,與附近的古北道、喜峰道、榆關道等地名皆以長城關隘名字命名。
2/22 北站:\n袁世凱督直後天津東站(老龍頭火車站)被列強控制,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下令修建新開河火車站,後更名為天津城火車站、天津新站,1938年定名北站至今。\n\n
3/22 中山公園:\n所在地原為清代鹽商張映臣修建的思源莊(祖墳),問津園(今在河北區白廟重建)為其前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凱督直徵用此地。兩年後,新園落成,名為“勸業會場”,作為陳列工業工藝產品的場所,成為天津最早對外開放的公園,內存原李公祠出土的大量石碑。
4/22 1907年的勸業會場
5/22 十月影院:\n1954年10月建成開幕。解放後天津市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為紀念蘇聯十月革命36週年而命名的。建築風格吸收了蘇聯建築工藝的特點,其設施設備當時在全市堪稱一流。
6/22 造幣總廠:\n光緒二十九年(1903)九月在大經路興建戶部天津銀錢總廠,時稱“東廠”。原北洋銀元局稱“西廠”(河東區東局子),光緒三十一年(1905)5月建成開工。因其直屬戶部,故將天津銀錢總廠,更名為戶部造幣總廠。
7/22 元緯路:\n袁世凱督直後開闢,與之相關的“緯”字地名以《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律呂調陽,玉出昆岡。金生麗水,鱗潛羽翔……順序命名。\n\n
8/22 官銀號:\n官銀號的原址是老城東北角曾經的三義廟。庚子事變後,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銀行,使天津物資損耗,金融紊亂。清政府為抗擊“金融風暴”,設立金融機構與帝國主義抗衡。
9/22 古文化街:\n“津門十景”之一。以元代古蹟天后宮為中心,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一言難盡。
10/22 天津市少年宮:\n新中國最早的一批少兒校外活動基地,天津的第一架航模、第一艘艦模、第一張兒童報紙《寶葫蘆》……都是在此誕生的,也走出了關牧村、劉玉婉、寧春紅、桑雪等文體工作者。\n\n
11/22 文廟:\n文廟東西兩個牌匾分別書“道冠古今”與“德配天地”,從道德兩個方面概括孔子及儒家學說的內涵和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
12/22 解放橋:\n原名萬國橋,1923年籌建,1927年正式建成。此橋舊時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改稱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13/22 法國俱樂部:\n又名法國球房,成立於19世紀90年代,易址後建於1931年,內設酒吧、劇場、舞廳、檯球廳、地球廳等,建築後院原有小花園廣場,露天舞臺等。是由法國公議局出資建設的法國僑民娛樂場所。
14/22 法國工部局:\n建於1934年,原為法租界董事會下屬工部局中的警察部,後改組為工部局,實為法租界警察局。
15/22 段祺瑞故居:\n有段祺瑞妻弟吳光新出資興建,後讓於段居住,人稱為“段公館”,是當年天津日租界最為豪華的私人公館式住宅。段祺瑞故居東沿蒙古路,南臨鞍山道,西臨河南路,北抵萬全道。\n\n
16/22 張園:\n清代兩湖統制張彪於1915年所建的豪華宅院,曾經居住過孫中山和末代皇帝溥儀。\n\n
17/22 電報大樓:\n1934年,天津電報總局成立,今天中心花園環形路上的天津郵政局大樓,就是當年電報總局的所在地。1958年後,全國各大城市紛紛建起電報大樓,樓頂的四面鐘,成為每座樓的統一標誌。而電報大樓的鐘聲是老天津人最難忘的聲音。
18/22 西開教堂:\n始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8月,1916年建成。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19/22 南京路:\n早年為牆子河,1973年填埋牆子河後南京路(河北側)與上海路(河南側)合併改名為勝利路,1984年複名。\n\n
20/22 開封道:\n歷史上曾為天津英租界的克森士道,後改名為開封道。天津以省市名字命名的道路規律為,東西向稱“道”,南北向稱“路”。
21/22 小白樓:\n天津教案發生後,各國水兵經常上岸酗酒滋事,於今大沽路徐州道交口西北角,修建了一座二層小樓,名為“戒酒樓”,又名“規矩堂”。樓牆塗成白色,俗稱“小白樓”。義和團運動時“小白樓”被火焚燬,痕跡全無,“小白樓”地名流傳至今。\n\n
22/22 90年代乘地鐵
2019-05-2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