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風雲變幻白沙巷
攝影師阿草
1/15 作為一條巷子,白沙巷並無任何過“巷”之處,不過,發生在巷子背後的那些歷史風雲,又讓這條處於鬧市中的巷子不是那麼的簡單。(圖為:大柏樹講巷道遮掩著,鄉愁也如樹枝一樣在這座城市裡散開來。)\n
2/15 白沙巷位於護國路與富水南路之間,緊鄰中山東路,巷子時寬時窄,總長不過數百米。今天的白沙巷,除了那棟外牆塗著米黃色漆的“劉統之先生祠”的建築讓人驚豔外,儘管處於鬧市,破舊依舊是這條巷子撕不掉的標籤。(圖為:白沙巷內,地攤美食讓人垂涎欲滴。)\n
3/15 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巷子背後的那些事。\n因為提到白沙巷,就必然要提及巷內的六一幼兒園,提及六一幼兒園,則必然要提及劉統之先生祠,提及劉統之先生祠,那故事可就多了。(圖為:白沙巷內,一棟紅磚牆的老建築與凱賓斯基大樓相互映襯著兩個時代的交替。)
4/15 劉統之先生祠幾個大字,則是由康有為題寫。劉統之,貴州興義人,祖籍湖南邵陽,清末民初時期貴州政壇上最為顯赫的風雲人物。其在政治、軍事以及財富上的卓越成就造就他非同尋常的一生。而他為貴州教育事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更是其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的後人,仍能感受到他為教育事業帶來的恩澤。(圖為:小巷內,長條石鋪成的巷道在人們長年累月的踩踏下顯得異常光滑。)
5/15 除了劉統之,在小小白沙巷內,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在此發生。\n據資料顯示,宣統三年(1911)年,反清反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開始在全國運動起來,當年的10月30日,雲南起義獲勝的消息傳到了貴陽,在貴陽的革命黨人也因此倍受鼓舞,並積極籌謀起義。(圖為:各種美食遍佈在巷子內,讓人流連忘返。)
6/15 同年11月3日夜,準備起義的貴陽革命志士在白沙巷的張百麟家開會,決定於當夜發出動員令,4日清晨發動起義。\n一場反清反封建統治的革命運動就從白沙巷開始了。(圖為:貴陽教育界名家劉統知的遺宅,如今被當做幼兒園使用,以延續他對教育的遺志。)\n
7/15 如今生活在巷子裡的居民,多數都是隻在此居住了三四十年的老居民,關於劉統之的故事還能知道不少,然而革命志士由此起義的事,卻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圖為:緊鄰中山東路的白沙巷包始終保持著屬於它的那份寧靜。)\n
8/15 其實,辛亥革命時,白沙巷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白沙井,據傳是因為巷子所在地有多口水井,所以才叫白沙井,只是後來,井沒有了,才將白沙井改名叫白沙巷。(圖為:凌亂的線纜,賣蔬菜水果的小板車,給繁華浮躁的城市生活披上一件返璞歸真的外衣。)\n
9/15 “原來白沙巷裡有一百多口水井,幾乎家家戶戶家裡都有一口水井哦,所以才叫白沙井”。\n巷子裡一小賣部老闆娘,也是巷子老居民的大姐壓低聲音告訴旁人,白沙巷叫白沙井時,此處的水井多得不可思議。(圖為:破舊卻整潔的巷子,讓人回味無窮。)
10/15 一人口中,其他巷子老居民並不認為有一百口井,有說有幾十口的,也有說只有幾口的,也難怪說有一百口井的小賣部老闆娘為什麼要壓低聲音了。(圖為:巷子裡的院子內,一株乾枯的石榴樹與紅磚牆,為破舊的巷子增添不少寧靜與祥和。)\n
11/15 不管多少,白沙巷原先有井那是不爭的事實,70年代,我還經常在井裡挑水回家洗衣做飯嘞,60歲的白沙巷治安巡邏員何永強回憶著說。9圖為:巷子里人來人往,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12/15 那時的井水啊,是可以直接用葫蘆瓢舀起來喝的,那水的滋味,甘甜甘甜的,留著白色山羊鬍的91歲老人丁景德端起手中從桶裝礦泉水裡接來的熱水泡的茶喝了一口,繼續說著巷子的事,他現在所住的房子,是40多年前,自己一手修建起來的。\n
13/15 城市的崛起,真真實實讓這裡的井消失殆盡。\n白沙巷主巷一側,從一道破舊朝門走進去,一條小巷裡有幾座一層小瓦房,一株分叉生長的茂盛大柏樹長在小屋中間。(圖為:巷子內依舊可見這座早已跨入現代化都市的原始民居風貌。)
14/15 青瓦混雜蓋成的小屋屋頂上,鋪著一層柏樹上掉落的樹枝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呈淡淡的黃色,竟也十分耐看。\n(圖為:巷子深處的居民們正在準備晚飯。)
15/15 那一刻,一股鄉愁竟由心底襲來!\n
2019-05-0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