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七十歲的老人,一個小平車裝滿傳統收穫用具走村傳巷銷售供不應求
圖說稷山
1/12 地處小麥產區的稷山縣流行著“小滿小麥粒漸滿,收割還需十多天;小滿十八天,青麥也成面”的諺語。所以小滿季節過後,稷王山一帶峨嵋嶺臺地的老百姓抓緊時機,購買、修理小麥收割晾晒用的農具。
2/12 畫面中的老人已經七十多歲了,自小就跟師傅學習木工,對傳統農業生產用具的製作十分精通,大到小平車,小到小板凳,犁、耬、耙、磨的製作工藝說起來如數家珍。
3/12 每年小滿時節過後,老人就用一個小平車,裝滿加工好的收割用具和修理工具,走村串巷,專趕附近周邊的農村集會,為村民農忙生產服務。
4/12 天長日久,年復一年。周邊的老百姓認可老人的收割農具,需要的村民在集會時間,早早就在多年的固定地點等候購買、修理。
5/12 雖然已是現代化機械普及時代,但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大、小型小麥收割機有的地頭埝邊還是鞭長莫及,傳統的手工收割農具--鐮,還是大有用武之地。
6/12 收割機的普及,大部分村民收穫的小麥,直接就送往麵粉廠了。還有一部分村民喜歡自己磨面蒸饅頭,收割的小麥就要晾晒,耬麥耙就是必須的晾晒小麥用具了。
7/12 晾晒小麥的用具--木杴。杴把頭的彎式還是很有講究的,拿上要順手,要平衡。
8/12 老人告訴攝影師說:歲數大了,孩子們不讓他幹了,讓他休息享清福,他感到寂寞,只有到集會上和鄉里鄉親拉拉家常,不圖掙錢,只圖開心,那才是享福。
9/12 有時候村民拿來的生產生活用具,需要輕微的修理一下,老人都不收錢,免費服務。
10/12 老人帶上花鏡幹起活來,你看那架勢,真是老當益壯。
11/12 今天的現代化電池手電鑽,充電一次就可以使用一天。但老人還是不用,他說:活動活動胳膊和手,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看他操作起傳統手鑽,還是虎虎生風。
12/12 老人在集會收攤後,經過鄰村巷道,繼續等候,看看是否還有鄉鄰需要修理收割用品。
2019-05-2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