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10 個回答
农里农音
2019-06-16

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您好,農裡農音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叫習慣了唄,並且叫什麼也不影響村委會的職能,所以大家都還是“大隊”這麼叫著。

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您好,農裡農音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叫習慣了唄,並且叫什麼也不影響村委會的職能,所以大家都還是“大隊”這麼叫著。

小編家裡邊的情況就是這樣,大家從來不叫“村委會”,有什麼是都叫“大隊”。去“大隊”蓋個章,去大隊辦些什麼事。更有意思的是小編村子的稱呼。小編所在的“大隊”也就是村子分成幾個更小的村子,也就是以前的生產小隊。小編家的村子叫做“老道溝村”,下屬的生產小隊有“董家溝”、“石佛溝”、“西南溝”等。小編家所在的村子就比較慘了,叫“二隊”,沒有自己的名字,乾脆就直接用以前第二生產小隊的名字命名吧。

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您好,農裡農音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叫習慣了唄,並且叫什麼也不影響村委會的職能,所以大家都還是“大隊”這麼叫著。

小編家裡邊的情況就是這樣,大家從來不叫“村委會”,有什麼是都叫“大隊”。去“大隊”蓋個章,去大隊辦些什麼事。更有意思的是小編村子的稱呼。小編所在的“大隊”也就是村子分成幾個更小的村子,也就是以前的生產小隊。小編家的村子叫做“老道溝村”,下屬的生產小隊有“董家溝”、“石佛溝”、“西南溝”等。小編家所在的村子就比較慘了,叫“二隊”,沒有自己的名字,乾脆就直接用以前第二生產小隊的名字命名吧。

“大隊”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那麼大隊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信作為農村人大部分人並不陌生,這還要追溯到以前的人民公社時期。在1958年的時候,人民公社成立(相當於想在的鄉鎮),人民公社下設立生產大隊(相當於現在的村),生產大隊下設立生產小隊(現在的村民小組)。這下就不難看出,現在之所以把村委會稱之為大隊,是因為以前的生產大隊就相當於現在的村。

1984年之後正式取消人民公社以及生產隊制度,由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替代,一直延續至今。

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您好,農裡農音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叫習慣了唄,並且叫什麼也不影響村委會的職能,所以大家都還是“大隊”這麼叫著。

小編家裡邊的情況就是這樣,大家從來不叫“村委會”,有什麼是都叫“大隊”。去“大隊”蓋個章,去大隊辦些什麼事。更有意思的是小編村子的稱呼。小編所在的“大隊”也就是村子分成幾個更小的村子,也就是以前的生產小隊。小編家的村子叫做“老道溝村”,下屬的生產小隊有“董家溝”、“石佛溝”、“西南溝”等。小編家所在的村子就比較慘了,叫“二隊”,沒有自己的名字,乾脆就直接用以前第二生產小隊的名字命名吧。

“大隊”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那麼大隊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信作為農村人大部分人並不陌生,這還要追溯到以前的人民公社時期。在1958年的時候,人民公社成立(相當於想在的鄉鎮),人民公社下設立生產大隊(相當於現在的村),生產大隊下設立生產小隊(現在的村民小組)。這下就不難看出,現在之所以把村委會稱之為大隊,是因為以前的生產大隊就相當於現在的村。

1984年之後正式取消人民公社以及生產隊制度,由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替代,一直延續至今。

為什麼人們去“大隊”最多的事情是蓋章?

我們經常說去“大隊”,基本都是為了蓋章,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以前包括現在,去“大隊”蓋章主要的目的就是一個,讓村裡進行證明。在最早以前,沒有身份制度,農村人想做什麼事、想進城、想買東西等等,需要一個證明身份的材料,這個材料就是需要“大隊”蓋章的。

在1986年之後有了身份證的制度,這樣很多事情就方便多了,大家拿到了能證明自己身份的物件,去“大隊”蓋章的人也就少了很多,一直髮展到現在,“大隊”的蓋章職能主要是一些“貧困證明”“獨生子女證明”等等類似的證明,主要是為了領取一些補貼。

當下,在農村有大部分人仍然說去“大隊”蓋個章而不是說去村委會蓋個章呢?

您好,農裡農音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叫習慣了唄,並且叫什麼也不影響村委會的職能,所以大家都還是“大隊”這麼叫著。

小編家裡邊的情況就是這樣,大家從來不叫“村委會”,有什麼是都叫“大隊”。去“大隊”蓋個章,去大隊辦些什麼事。更有意思的是小編村子的稱呼。小編所在的“大隊”也就是村子分成幾個更小的村子,也就是以前的生產小隊。小編家的村子叫做“老道溝村”,下屬的生產小隊有“董家溝”、“石佛溝”、“西南溝”等。小編家所在的村子就比較慘了,叫“二隊”,沒有自己的名字,乾脆就直接用以前第二生產小隊的名字命名吧。

“大隊”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那麼大隊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信作為農村人大部分人並不陌生,這還要追溯到以前的人民公社時期。在1958年的時候,人民公社成立(相當於想在的鄉鎮),人民公社下設立生產大隊(相當於現在的村),生產大隊下設立生產小隊(現在的村民小組)。這下就不難看出,現在之所以把村委會稱之為大隊,是因為以前的生產大隊就相當於現在的村。

1984年之後正式取消人民公社以及生產隊制度,由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替代,一直延續至今。

為什麼人們去“大隊”最多的事情是蓋章?

我們經常說去“大隊”,基本都是為了蓋章,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以前包括現在,去“大隊”蓋章主要的目的就是一個,讓村裡進行證明。在最早以前,沒有身份制度,農村人想做什麼事、想進城、想買東西等等,需要一個證明身份的材料,這個材料就是需要“大隊”蓋章的。

在1986年之後有了身份證的制度,這樣很多事情就方便多了,大家拿到了能證明自己身份的物件,去“大隊”蓋章的人也就少了很多,一直髮展到現在,“大隊”的蓋章職能主要是一些“貧困證明”“獨生子女證明”等等類似的證明,主要是為了領取一些補貼。

小編覺得,不管怎麼稱呼,大隊的職能是不變的,並且小編覺得“大隊”叫上去比較親切,您覺得呢?

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润友
2019-03-12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大隊”的來歷。

“大隊”這一級組織是從1958年開始伴隨著生產“大躍進”的產物。那個時候,我國基層政權的最低一級組織是生產隊,生產隊上面是大隊,大隊上面是人民公社。也就是說,一個人民公社下轄有若干個大隊,而大隊又下轄若干個生產隊。那個時候,“大隊”這一級組織具有對“生產隊”幹部的研究決策權、具有對村民招工、上中專、上大學、當兵入伍、受災救濟補助的推薦權等等,而要履行這些職責,就需要以“大隊”的名義,行文蓋章。於是,人們就經常會說要到大隊上去“蓋章”。

到了1984年,根據黨中央的決策,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各地對“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體制進行了改革,將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為鄉、鎮體制,生產大隊改革為村民自治委員會(簡稱:村委會),生產隊則改革為村民小組。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的農民兄弟從1958年到1984的26年間,辦事都是以“大隊”的名義佔絕大多數的。因此,就形成了到“大隊”上蓋章的傳統習慣說法,並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習慣說法傳承了下來。我想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習慣成自然。我們想想,“大隊”的存在時間是在1958年到1984年,這26年之間的人們,現在年齡都是在60歲往下到35歲之間,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正是如今社會的中堅力量和人物,他們的“話語權”往往佔著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農村裡大部分這個年齡段的人都還沿用去“大隊”蓋章,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村委會”三個字不如“大隊”兩個字簡潔、朗朗上口。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就這麼簡單,說話辦事就多一個字,人們就會覺得複雜的多,而少一個字就會覺得簡單的多。也許在農村,農民們習慣並喜歡說到“大隊”蓋章,就是這個原因。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大隊”的來歷。

“大隊”這一級組織是從1958年開始伴隨著生產“大躍進”的產物。那個時候,我國基層政權的最低一級組織是生產隊,生產隊上面是大隊,大隊上面是人民公社。也就是說,一個人民公社下轄有若干個大隊,而大隊又下轄若干個生產隊。那個時候,“大隊”這一級組織具有對“生產隊”幹部的研究決策權、具有對村民招工、上中專、上大學、當兵入伍、受災救濟補助的推薦權等等,而要履行這些職責,就需要以“大隊”的名義,行文蓋章。於是,人們就經常會說要到大隊上去“蓋章”。

到了1984年,根據黨中央的決策,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各地對“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體制進行了改革,將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為鄉、鎮體制,生產大隊改革為村民自治委員會(簡稱:村委會),生產隊則改革為村民小組。

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的農民兄弟從1958年到1984的26年間,辦事都是以“大隊”的名義佔絕大多數的。因此,就形成了到“大隊”上蓋章的傳統習慣說法,並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習慣說法傳承了下來。我想這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習慣成自然。我們想想,“大隊”的存在時間是在1958年到1984年,這26年之間的人們,現在年齡都是在60歲往下到35歲之間,而這個年齡段的人們正是如今社會的中堅力量和人物,他們的“話語權”往往佔著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農村裡大部分這個年齡段的人都還沿用去“大隊”蓋章,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村委會”三個字不如“大隊”兩個字簡潔、朗朗上口。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就這麼簡單,說話辦事就多一個字,人們就會覺得複雜的多,而少一個字就會覺得簡單的多。也許在農村,農民們習慣並喜歡說到“大隊”蓋章,就是這個原因。

jsz111
2019-03-13

為什麼老一代村民仍叫大隊,首先村民思想中忘不了毛主席那年代及毛澤東思想在人民群中根深帝固,那時你家有困難,或什麼事都要找村支書或村主任給解決。那個年代窮並不是因為體制問題,而是國家解放後,村都是文盲多,國家一無所有,生產工具落,沒有化肥。生產隊平田整地,興修水利,荒山綠化為國家建設交了很多農業費,養活了國家城裡人口,工業,交通,國防一系列國家建設,農業社做了具大貢獻,為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那時黨的幹部清正廉潔,風清氣正,社員人氣高,集體主義思想,互幫互助,許多人至今幾十年了依然懷念毛澤東時代。

华月一牛
2019-07-10

大隊是新中國成立,農民走上社會主義的集體化道路後,一個村莊或者幾個自然村的行政和生產管理組織的名稱。根據村莊人口的多少,又分為若干個生產小隊。舊社會的鄉公所沒有了,改成了人民公社,一個公社有若干個生產大隊。大隊的道路就是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

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是一把手,大隊長二把手,大隊會計保管印章是三把手,那時候,沒有身份證,沒有戶口本,農民外出住宿要開證明,登記結婚要開證明,離婚也要開證明,集體派人外出有事要開介紹信,農村人在外當兵,當工人,或者當幹部,要來老家調查家庭情況,都要大隊會計寫好材料,蓋上大隊這個公章,這個公章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社員到大隊開證明蓋章是經常事,同時,社員的衣食住行都和大隊息息相關,幹活由生產隊長安排,糧食靠生產隊分發,大隊和社員是一個緊密的聯合體。那麼大隊這個詞在社員腦子中就根深蒂固了。

大約八幾年吧,生產大隊改成村委會了,生產小隊改成村民小組了,人民公社改成鄉(鎮)政府了,但因為分田到戶了,各人管各人,什麼鄉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這些詞在農民腦子裡沒什麼影響,誰和誰一個組都不清楚,村幹部一年也見不了幾面,鄉幹部更不知是張三還是李四,鄉里在農村的包村幹部也沒有幾個人認識。有些事村幹部在大喇叭上一喊就了事了。

所以,農民有事要蓋章,腦子裡還是大隊這個詞。就是說要到大隊去蓋個章。


大隊是新中國成立,農民走上社會主義的集體化道路後,一個村莊或者幾個自然村的行政和生產管理組織的名稱。根據村莊人口的多少,又分為若干個生產小隊。舊社會的鄉公所沒有了,改成了人民公社,一個公社有若干個生產大隊。大隊的道路就是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

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是一把手,大隊長二把手,大隊會計保管印章是三把手,那時候,沒有身份證,沒有戶口本,農民外出住宿要開證明,登記結婚要開證明,離婚也要開證明,集體派人外出有事要開介紹信,農村人在外當兵,當工人,或者當幹部,要來老家調查家庭情況,都要大隊會計寫好材料,蓋上大隊這個公章,這個公章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社員到大隊開證明蓋章是經常事,同時,社員的衣食住行都和大隊息息相關,幹活由生產隊長安排,糧食靠生產隊分發,大隊和社員是一個緊密的聯合體。那麼大隊這個詞在社員腦子中就根深蒂固了。

大約八幾年吧,生產大隊改成村委會了,生產小隊改成村民小組了,人民公社改成鄉(鎮)政府了,但因為分田到戶了,各人管各人,什麼鄉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這些詞在農民腦子裡沒什麼影響,誰和誰一個組都不清楚,村幹部一年也見不了幾面,鄉幹部更不知是張三還是李四,鄉里在農村的包村幹部也沒有幾個人認識。有些事村幹部在大喇叭上一喊就了事了。

所以,農民有事要蓋章,腦子裡還是大隊這個詞。就是說要到大隊去蓋個章。



大隊是新中國成立,農民走上社會主義的集體化道路後,一個村莊或者幾個自然村的行政和生產管理組織的名稱。根據村莊人口的多少,又分為若干個生產小隊。舊社會的鄉公所沒有了,改成了人民公社,一個公社有若干個生產大隊。大隊的道路就是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

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是一把手,大隊長二把手,大隊會計保管印章是三把手,那時候,沒有身份證,沒有戶口本,農民外出住宿要開證明,登記結婚要開證明,離婚也要開證明,集體派人外出有事要開介紹信,農村人在外當兵,當工人,或者當幹部,要來老家調查家庭情況,都要大隊會計寫好材料,蓋上大隊這個公章,這個公章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社員到大隊開證明蓋章是經常事,同時,社員的衣食住行都和大隊息息相關,幹活由生產隊長安排,糧食靠生產隊分發,大隊和社員是一個緊密的聯合體。那麼大隊這個詞在社員腦子中就根深蒂固了。

大約八幾年吧,生產大隊改成村委會了,生產小隊改成村民小組了,人民公社改成鄉(鎮)政府了,但因為分田到戶了,各人管各人,什麼鄉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這些詞在農民腦子裡沒什麼影響,誰和誰一個組都不清楚,村幹部一年也見不了幾面,鄉幹部更不知是張三還是李四,鄉里在農村的包村幹部也沒有幾個人認識。有些事村幹部在大喇叭上一喊就了事了。

所以,農民有事要蓋章,腦子裡還是大隊這個詞。就是說要到大隊去蓋個章。



小西147004677
2019-05-27

大隊這個稱呼不僅對鄉下人親切,就是對當年我插隊的知青也是刻骨銘心的,就連我寫過的知青故事都是大隊大隊的。那個年代的農村幾乎天天有活動,而活動處處離不開大隊,大隊有村支書一人,會計一人,老貧協,下分小隊幾個。大隊有隊部一間,大禮堂一間,大隊部是開小會的,當年我在那個昏暗的房間油燈下給大家讀了一個冬天的報紙,大隊部是開全村大會的地方,一個小講臺上面能唱樣板戲,開批鬥會,更使我一生忘不了最後一次大會,全村社員們的那一聲吼,我被第一個通過改造成功的知青,第一個離開了三年的村子返城了。四十三年後我又一次重返鄉下,但大隊部拆了,我的知青屋拆了,當年教育我的人都永遠的走了,但村裡的年青人們(當年的小屁孩們)還認識我!使我驚呀萬分,四十多年了啊!

和平174978866
2019-03-12

過去大隊離百姓近,聯繫多,和大隊小隊幹部見面也多。蓋章的事也多,比如從外地匯個郵包來,匯點錢等都得大隊蓋章郵局才取給,孩了升學,孩子在校入團,孩孑在部隊入團,入黨,都要大隊蓋章,子女結婚,辦出生證,生孩子報戶口,倆口子離婚都要到大隊蓋章開伩。太多了記不全了,

現在呢真不知那些事還需蓋章!不過蓋章代價也大了,得先找村委負責人在跑到鄉府,因為各村的公章都在鄉里放著!在有就是村委會的幹部離百姓遠了,一般百姓沒什麼事一年也見不到村幹部。鄉政府的書記鄉長在這裡幹幾年百姓一般見不到面!他有點事就在擴播上說一下完事。常年也不開個群眾會,當然也開不起來,村裡聽懂開會的人沒幾個!真有不少老人不知道現在大隊叫什麼。都說村裡管事的!

物理佬75957
2019-05-24

第一,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然後固定為人民公社三級所有 即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三級集體組織。

我國1986年才實行個人身份證制度,當年旅社、飯店都是國家或集體所有制的,你要出去辦事,證明自己的身份,甚至到城市探親,住旅社等都必須要有大隊的證明有些還要加蓋公社的公章,幾十年的做法,加上人的慣性所以

……

第二、戶籍制度

當時,我們當地用“居民”和“農民”來區分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居民和農業戶口的農村農民。“居民”國家配給每月幾斤至二十多斤大米指標(不滿三週歲的兒童:六斤至十一斤,一般居民和十週歲以上兒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用1斤大米指標購買1斤大米,價格是0.142元。當然,還有油及其它商品的指標(票證)供應。

農業戶口的“農民”是靠農村生產隊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除了上繳國家的公糧(一定量的、義務的、必須的)和一定量的餘糧(其實很多生產隊並沒有什麼餘糧,只是必須的,是按國家低定價收購)、預留稻種等以外就按生產(小)隊為單位分配給農民的口糧過生活。建國後的四十年間,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比重中始終佔到80%以上,就一直不可能改變!

與戶籍管理制度相聯繫的,還有住宅、糧油、教育、醫療、就業等項制度。在所有這些方面,非農業戶享有國家提供的一些待遇,是農業戶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生產隊的糧食分配

農村生產隊,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收穫糧食(稻穀),需留足種子。交納公糧,完成購糧任務並留下必要的成本糧,其它還需留修水利補助糧和各種各樣的補貼糧,往往佔總收成的50%以上,剩餘的糧食才能進行分配。

年終10工分為一個工,一般年景,每個工能夠得到0.2元錢,年景好一點的能夠得到0.8元左右,這就是非常高的工值了,當然是各個生產隊都不同。社員所分實物以現金結算後記帳。勞動工分最後也以現金計值,抵去實物分配所值金額後,有存餘的叫存款戶,欠款的叫超支戶,常存在超支款收不清,存款不能兌現的情況。

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就全國多數地區而言採用即所謂“人七勞三”或“人六勞四”的分配方案。“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系按全隊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系按全隊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兩項相加,即全年總結算所分配的糧食。

第四,大隊書記和大隊幹部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有那麼大權力,甚至還能管到社員考大學什麼的!大隊幹部的報酬還是由各生產隊統籌而來的工分。

可以說,大隊幹部也是受氣的差事,上有公社、縣佈置工作,下有生產隊隊長和廣大社員未必那麼聽指揮,夾在中間的大隊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要傳達,要組織,要調解,要落實,……


第一,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然後固定為人民公社三級所有 即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三級集體組織。

我國1986年才實行個人身份證制度,當年旅社、飯店都是國家或集體所有制的,你要出去辦事,證明自己的身份,甚至到城市探親,住旅社等都必須要有大隊的證明有些還要加蓋公社的公章,幾十年的做法,加上人的慣性所以

……

第二、戶籍制度

當時,我們當地用“居民”和“農民”來區分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居民和農業戶口的農村農民。“居民”國家配給每月幾斤至二十多斤大米指標(不滿三週歲的兒童:六斤至十一斤,一般居民和十週歲以上兒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用1斤大米指標購買1斤大米,價格是0.142元。當然,還有油及其它商品的指標(票證)供應。

農業戶口的“農民”是靠農村生產隊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除了上繳國家的公糧(一定量的、義務的、必須的)和一定量的餘糧(其實很多生產隊並沒有什麼餘糧,只是必須的,是按國家低定價收購)、預留稻種等以外就按生產(小)隊為單位分配給農民的口糧過生活。建國後的四十年間,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比重中始終佔到80%以上,就一直不可能改變!

與戶籍管理制度相聯繫的,還有住宅、糧油、教育、醫療、就業等項制度。在所有這些方面,非農業戶享有國家提供的一些待遇,是農業戶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生產隊的糧食分配

農村生產隊,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收穫糧食(稻穀),需留足種子。交納公糧,完成購糧任務並留下必要的成本糧,其它還需留修水利補助糧和各種各樣的補貼糧,往往佔總收成的50%以上,剩餘的糧食才能進行分配。

年終10工分為一個工,一般年景,每個工能夠得到0.2元錢,年景好一點的能夠得到0.8元左右,這就是非常高的工值了,當然是各個生產隊都不同。社員所分實物以現金結算後記帳。勞動工分最後也以現金計值,抵去實物分配所值金額後,有存餘的叫存款戶,欠款的叫超支戶,常存在超支款收不清,存款不能兌現的情況。

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就全國多數地區而言採用即所謂“人七勞三”或“人六勞四”的分配方案。“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系按全隊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系按全隊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兩項相加,即全年總結算所分配的糧食。

第四,大隊書記和大隊幹部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有那麼大權力,甚至還能管到社員考大學什麼的!大隊幹部的報酬還是由各生產隊統籌而來的工分。

可以說,大隊幹部也是受氣的差事,上有公社、縣佈置工作,下有生產隊隊長和廣大社員未必那麼聽指揮,夾在中間的大隊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要傳達,要組織,要調解,要落實,……



第一,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然後固定為人民公社三級所有 即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三級集體組織。

我國1986年才實行個人身份證制度,當年旅社、飯店都是國家或集體所有制的,你要出去辦事,證明自己的身份,甚至到城市探親,住旅社等都必須要有大隊的證明有些還要加蓋公社的公章,幾十年的做法,加上人的慣性所以

……

第二、戶籍制度

當時,我們當地用“居民”和“農民”來區分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居民和農業戶口的農村農民。“居民”國家配給每月幾斤至二十多斤大米指標(不滿三週歲的兒童:六斤至十一斤,一般居民和十週歲以上兒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用1斤大米指標購買1斤大米,價格是0.142元。當然,還有油及其它商品的指標(票證)供應。

農業戶口的“農民”是靠農村生產隊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除了上繳國家的公糧(一定量的、義務的、必須的)和一定量的餘糧(其實很多生產隊並沒有什麼餘糧,只是必須的,是按國家低定價收購)、預留稻種等以外就按生產(小)隊為單位分配給農民的口糧過生活。建國後的四十年間,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比重中始終佔到80%以上,就一直不可能改變!

與戶籍管理制度相聯繫的,還有住宅、糧油、教育、醫療、就業等項制度。在所有這些方面,非農業戶享有國家提供的一些待遇,是農業戶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生產隊的糧食分配

農村生產隊,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收穫糧食(稻穀),需留足種子。交納公糧,完成購糧任務並留下必要的成本糧,其它還需留修水利補助糧和各種各樣的補貼糧,往往佔總收成的50%以上,剩餘的糧食才能進行分配。

年終10工分為一個工,一般年景,每個工能夠得到0.2元錢,年景好一點的能夠得到0.8元左右,這就是非常高的工值了,當然是各個生產隊都不同。社員所分實物以現金結算後記帳。勞動工分最後也以現金計值,抵去實物分配所值金額後,有存餘的叫存款戶,欠款的叫超支戶,常存在超支款收不清,存款不能兌現的情況。

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就全國多數地區而言採用即所謂“人七勞三”或“人六勞四”的分配方案。“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系按全隊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系按全隊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兩項相加,即全年總結算所分配的糧食。

第四,大隊書記和大隊幹部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有那麼大權力,甚至還能管到社員考大學什麼的!大隊幹部的報酬還是由各生產隊統籌而來的工分。

可以說,大隊幹部也是受氣的差事,上有公社、縣佈置工作,下有生產隊隊長和廣大社員未必那麼聽指揮,夾在中間的大隊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要傳達,要組織,要調解,要落實,……




第一,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然後固定為人民公社三級所有 即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三級集體組織。

我國1986年才實行個人身份證制度,當年旅社、飯店都是國家或集體所有制的,你要出去辦事,證明自己的身份,甚至到城市探親,住旅社等都必須要有大隊的證明有些還要加蓋公社的公章,幾十年的做法,加上人的慣性所以

……

第二、戶籍制度

當時,我們當地用“居民”和“農民”來區分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居民和農業戶口的農村農民。“居民”國家配給每月幾斤至二十多斤大米指標(不滿三週歲的兒童:六斤至十一斤,一般居民和十週歲以上兒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用1斤大米指標購買1斤大米,價格是0.142元。當然,還有油及其它商品的指標(票證)供應。

農業戶口的“農民”是靠農村生產隊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除了上繳國家的公糧(一定量的、義務的、必須的)和一定量的餘糧(其實很多生產隊並沒有什麼餘糧,只是必須的,是按國家低定價收購)、預留稻種等以外就按生產(小)隊為單位分配給農民的口糧過生活。建國後的四十年間,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比重中始終佔到80%以上,就一直不可能改變!

與戶籍管理制度相聯繫的,還有住宅、糧油、教育、醫療、就業等項制度。在所有這些方面,非農業戶享有國家提供的一些待遇,是農業戶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生產隊的糧食分配

農村生產隊,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收穫糧食(稻穀),需留足種子。交納公糧,完成購糧任務並留下必要的成本糧,其它還需留修水利補助糧和各種各樣的補貼糧,往往佔總收成的50%以上,剩餘的糧食才能進行分配。

年終10工分為一個工,一般年景,每個工能夠得到0.2元錢,年景好一點的能夠得到0.8元左右,這就是非常高的工值了,當然是各個生產隊都不同。社員所分實物以現金結算後記帳。勞動工分最後也以現金計值,抵去實物分配所值金額後,有存餘的叫存款戶,欠款的叫超支戶,常存在超支款收不清,存款不能兌現的情況。

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就全國多數地區而言採用即所謂“人七勞三”或“人六勞四”的分配方案。“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系按全隊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系按全隊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兩項相加,即全年總結算所分配的糧食。

第四,大隊書記和大隊幹部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有那麼大權力,甚至還能管到社員考大學什麼的!大隊幹部的報酬還是由各生產隊統籌而來的工分。

可以說,大隊幹部也是受氣的差事,上有公社、縣佈置工作,下有生產隊隊長和廣大社員未必那麼聽指揮,夾在中間的大隊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要傳達,要組織,要調解,要落實,……





第一,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然後固定為人民公社三級所有 即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三級集體組織。

我國1986年才實行個人身份證制度,當年旅社、飯店都是國家或集體所有制的,你要出去辦事,證明自己的身份,甚至到城市探親,住旅社等都必須要有大隊的證明有些還要加蓋公社的公章,幾十年的做法,加上人的慣性所以

……

第二、戶籍制度

當時,我們當地用“居民”和“農民”來區分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居民和農業戶口的農村農民。“居民”國家配給每月幾斤至二十多斤大米指標(不滿三週歲的兒童:六斤至十一斤,一般居民和十週歲以上兒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用1斤大米指標購買1斤大米,價格是0.142元。當然,還有油及其它商品的指標(票證)供應。

農業戶口的“農民”是靠農村生產隊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除了上繳國家的公糧(一定量的、義務的、必須的)和一定量的餘糧(其實很多生產隊並沒有什麼餘糧,只是必須的,是按國家低定價收購)、預留稻種等以外就按生產(小)隊為單位分配給農民的口糧過生活。建國後的四十年間,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比重中始終佔到80%以上,就一直不可能改變!

與戶籍管理制度相聯繫的,還有住宅、糧油、教育、醫療、就業等項制度。在所有這些方面,非農業戶享有國家提供的一些待遇,是農業戶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生產隊的糧食分配

農村生產隊,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收穫糧食(稻穀),需留足種子。交納公糧,完成購糧任務並留下必要的成本糧,其它還需留修水利補助糧和各種各樣的補貼糧,往往佔總收成的50%以上,剩餘的糧食才能進行分配。

年終10工分為一個工,一般年景,每個工能夠得到0.2元錢,年景好一點的能夠得到0.8元左右,這就是非常高的工值了,當然是各個生產隊都不同。社員所分實物以現金結算後記帳。勞動工分最後也以現金計值,抵去實物分配所值金額後,有存餘的叫存款戶,欠款的叫超支戶,常存在超支款收不清,存款不能兌現的情況。

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就全國多數地區而言採用即所謂“人七勞三”或“人六勞四”的分配方案。“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系按全隊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系按全隊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兩項相加,即全年總結算所分配的糧食。

第四,大隊書記和大隊幹部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有那麼大權力,甚至還能管到社員考大學什麼的!大隊幹部的報酬還是由各生產隊統籌而來的工分。

可以說,大隊幹部也是受氣的差事,上有公社、縣佈置工作,下有生產隊隊長和廣大社員未必那麼聽指揮,夾在中間的大隊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要傳達,要組織,要調解,要落實,……






第一,1958年農村成立人民公社,然後固定為人民公社三級所有 即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三級集體組織。

我國1986年才實行個人身份證制度,當年旅社、飯店都是國家或集體所有制的,你要出去辦事,證明自己的身份,甚至到城市探親,住旅社等都必須要有大隊的證明有些還要加蓋公社的公章,幾十年的做法,加上人的慣性所以

……

第二、戶籍制度

當時,我們當地用“居民”和“農民”來區分非農業戶口的城鎮居民和農業戶口的農村農民。“居民”國家配給每月幾斤至二十多斤大米指標(不滿三週歲的兒童:六斤至十一斤,一般居民和十週歲以上兒童: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用1斤大米指標購買1斤大米,價格是0.142元。當然,還有油及其它商品的指標(票證)供應。

農業戶口的“農民”是靠農村生產隊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除了上繳國家的公糧(一定量的、義務的、必須的)和一定量的餘糧(其實很多生產隊並沒有什麼餘糧,只是必須的,是按國家低定價收購)、預留稻種等以外就按生產(小)隊為單位分配給農民的口糧過生活。建國後的四十年間,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比重中始終佔到80%以上,就一直不可能改變!

與戶籍管理制度相聯繫的,還有住宅、糧油、教育、醫療、就業等項制度。在所有這些方面,非農業戶享有國家提供的一些待遇,是農業戶可望而不可及的。

第三,生產隊的糧食分配

農村生產隊,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集體所收穫糧食(稻穀),需留足種子。交納公糧,完成購糧任務並留下必要的成本糧,其它還需留修水利補助糧和各種各樣的補貼糧,往往佔總收成的50%以上,剩餘的糧食才能進行分配。

年終10工分為一個工,一般年景,每個工能夠得到0.2元錢,年景好一點的能夠得到0.8元左右,這就是非常高的工值了,當然是各個生產隊都不同。社員所分實物以現金結算後記帳。勞動工分最後也以現金計值,抵去實物分配所值金額後,有存餘的叫存款戶,欠款的叫超支戶,常存在超支款收不清,存款不能兌現的情況。

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就全國多數地區而言採用即所謂“人七勞三”或“人六勞四”的分配方案。“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系按全隊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系按全隊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兩項相加,即全年總結算所分配的糧食。

第四,大隊書記和大隊幹部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有那麼大權力,甚至還能管到社員考大學什麼的!大隊幹部的報酬還是由各生產隊統籌而來的工分。

可以說,大隊幹部也是受氣的差事,上有公社、縣佈置工作,下有生產隊隊長和廣大社員未必那麼聽指揮,夾在中間的大隊幹部也不是很好當的!要傳達,要組織,要調解,要落實,……






乡村阿朝
2019-07-08

我是河北山區農村的,我們依舊說;"去大隊找誰誰蓋個章。”從來不會說去村委會蓋個章,我們還說去公社一下,其實也就是去鄉里一下,我覺得這是說習慣了,就像家鄉的方言一樣,難以改變了。

小時候的大隊

記得小時候,村子裡經常組織幹活,挖水渠,壘石壩等,都是大隊組織,人們都去幹活,我們叫上工,可以掙工分,其實大隊,也就是說的村裡的村委會。

小時候的小隊

那個時候,我們村是大隊,而下面又有五個小隊,而且有隊長,也就是人們說的生產隊,生產隊長,小隊也有小隊的責任,比如小隊統一澆地,小隊裡還各有各的打麥場,打麥機,一般打麥子的時候,大家都是團體協作,幾家組成個小團隊,共同完成一家沒法完成的農活。

現在的大隊小隊

雖然現在不會像以前一樣上工,統一組織一些活動,小隊也沒有了,打麥場也沒有了,地也幾乎不種了,農村的人也越來越少,可是對於大隊,公社的叫法,依舊沒有改變,雖然有大隊部搬進了新房子,掛個“某某村委會”的牌子,可是鄉親們還是會叫大隊,叫起這個名子,就想起了那時的歲月,有著許多的回憶,也有著許多的趣事,那個時候的人們真的是淳樸。相互之間打打鬧鬧的開玩笑,而且相互幫忙的場面,現在真的沒有了。

農村在1958年的時候成立了人民公社,分為三級,也就是人民公社(公社),生產大隊(大隊),生產小隊(生產隊),生產小隊現在看不到了,可以是公社依舊我們對鄉里的稱呼,大隊依舊是我們對村委會的稱呼。最少目前為止,還難以改變。

沃田朝阳
2019-03-13

現在老百姓還是習慣稱村委會為大隊部或者大隊。說到蓋章,居住在農村的人基本都要用到蓋章,小青年結婚需要蓋章證明,結婚後有了孩子拿生育補貼需要蓋章證明,以後孩子考上大學申請助學貸款也需要蓋章證明。還有的家裡蓋房去鎮裡(鄉里)建管所國土所辦各種手續也要蓋章證明,家裡有老人去世了去殯儀館也要蓋章證明,總的來說只要你居住在地球上就有蓋不完的證明。以前大隊部的章都在大隊輔導員手裡,別看大隊輔導員不是官,但是權利不小,你只要用到蓋章就必須和大隊書記說一下,大隊書記同意了,你才能去大隊輔導員那裡蓋章。和大隊輔導員關係好的,馬上就給你蓋了。遇到關係一般的,大隊輔導員就會刁難你,不是讓你等就是說有事忙,頭腦靈活的馬上買兩包“大前門”事馬上就解決了。要是有小青年拿結婚證開證明,那就更得“意思意思”了,喜糖喜煙更是少不了,所以說大隊輔導員是一個“肥差”。隨著政府管理的進一步完善,現在村裡的公章全部上交到黨委統一管理,要想蓋章的話,先到村委開個證明,然後直接到鎮政府蓋章。不管是村委還是黨委態度都特別好,只要條件允許馬上就給你辦理了。這也反應了社會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社會的和諧發展,政府為老百姓真做實事的一種表現。


現在老百姓還是習慣稱村委會為大隊部或者大隊。說到蓋章,居住在農村的人基本都要用到蓋章,小青年結婚需要蓋章證明,結婚後有了孩子拿生育補貼需要蓋章證明,以後孩子考上大學申請助學貸款也需要蓋章證明。還有的家裡蓋房去鎮裡(鄉里)建管所國土所辦各種手續也要蓋章證明,家裡有老人去世了去殯儀館也要蓋章證明,總的來說只要你居住在地球上就有蓋不完的證明。以前大隊部的章都在大隊輔導員手裡,別看大隊輔導員不是官,但是權利不小,你只要用到蓋章就必須和大隊書記說一下,大隊書記同意了,你才能去大隊輔導員那裡蓋章。和大隊輔導員關係好的,馬上就給你蓋了。遇到關係一般的,大隊輔導員就會刁難你,不是讓你等就是說有事忙,頭腦靈活的馬上買兩包“大前門”事馬上就解決了。要是有小青年拿結婚證開證明,那就更得“意思意思”了,喜糖喜煙更是少不了,所以說大隊輔導員是一個“肥差”。隨著政府管理的進一步完善,現在村裡的公章全部上交到黨委統一管理,要想蓋章的話,先到村委開個證明,然後直接到鎮政府蓋章。不管是村委還是黨委態度都特別好,只要條件允許馬上就給你辦理了。這也反應了社會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社會的和諧發展,政府為老百姓真做實事的一種表現。



現在老百姓還是習慣稱村委會為大隊部或者大隊。說到蓋章,居住在農村的人基本都要用到蓋章,小青年結婚需要蓋章證明,結婚後有了孩子拿生育補貼需要蓋章證明,以後孩子考上大學申請助學貸款也需要蓋章證明。還有的家裡蓋房去鎮裡(鄉里)建管所國土所辦各種手續也要蓋章證明,家裡有老人去世了去殯儀館也要蓋章證明,總的來說只要你居住在地球上就有蓋不完的證明。以前大隊部的章都在大隊輔導員手裡,別看大隊輔導員不是官,但是權利不小,你只要用到蓋章就必須和大隊書記說一下,大隊書記同意了,你才能去大隊輔導員那裡蓋章。和大隊輔導員關係好的,馬上就給你蓋了。遇到關係一般的,大隊輔導員就會刁難你,不是讓你等就是說有事忙,頭腦靈活的馬上買兩包“大前門”事馬上就解決了。要是有小青年拿結婚證開證明,那就更得“意思意思”了,喜糖喜煙更是少不了,所以說大隊輔導員是一個“肥差”。隨著政府管理的進一步完善,現在村裡的公章全部上交到黨委統一管理,要想蓋章的話,先到村委開個證明,然後直接到鎮政府蓋章。不管是村委還是黨委態度都特別好,只要條件允許馬上就給你辦理了。這也反應了社會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社會的和諧發展,政府為老百姓真做實事的一種表現。



石雨春2
2019-09-03

我是從小在農村長大,今年古稀年,一生都是和農村、農業、農民打交道,農民的確憨厚、實在、勤勞。他們都體會到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親,有凝聚力,懷念哪個年代。懷念哪個年代的人和事,懷念哪個年代的一切一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