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河南農村最後的泥瓦匠,爬高上低一天掙200元,感慨手藝無人傳承
鄉土河南
1/12 陽春四月,在河南平頂山郟縣冢頭鎮一處修繕瓦房的工地上,今年56歲的董國強正在高高的屋頂上繕瓦,董師傅24歲就跟著兩個師傅學蓋瓦房,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雖然從90年代開始農村蓋瓦房的人家少了,但董師傅的“業務”似乎並未少太多,因為如今會這個手藝的人已經沒幾個了。
2/12 董師傅和十幾個鄉親們乾的職業,過去農村叫“泥瓦匠”或者“泥巴匠”,和會做傢俱的木匠一樣,都是當時很多農村孩子爭相學習的手藝。圖為兩個師傅正在拋瓦,在沒有升降機的施工現場,拋瓦、拋轉的場景很常見,這個動作需要兩個人配合默契才行。
3/12 據董師傅介紹,如今修繕瓦房,依然離不開最原始的建築材料,比如這鋪在瓦下面的泥巴,幾千年來都是這麼做,如今還得按老祖宗的“配方”來,比如這泥巴里一定要摻上碎麥秸才行。
4/12 這位師傅手裡提的東西叫“泥包”,是用蛇皮袋做成的,屋頂上用的泥巴都是用這個小泥包一包一包從地上繫到屋頂,然後再由“小工”提著交到“大工”的手裡。在河南農村,大工一般是指會砌牆的師傅,小工則是指給大工提泥、搬磚、和灰的人。
5/12 “繕瓦不用學,一個抬兩個,兩個抬一個,撅屁股凹腰,夏天晒個夠,冬天凍個夠。”董師傅說的這句老俗語,既點出了繕瓦的技術要點,也自嘲了泥瓦匠的辛苦。
6/12 在董師傅施工的現場,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小細節,比如最下面的這個瓦當,在兩個瓦當之間,還有一個小瓦當,這樣雨水流下來的時候都會被擋出,不會濺到埋藏在它們下面的木質連沿,所以古人的智慧和細心還真是不得不讓人佩服。
7/12 據董師傅回憶,他當時拜了兩位師傅,一位師傅教他砌牆、繕瓦,另一位師傅教他蓋瓦房用的木活,等於說蓋一座瓦房需要的全部技術,他心裡都非常清楚。在繕好瓦的地方,董師傅還提著一個桶抹墨汁,這種“墨汁”是用鍋底灰做的,能增加房屋的美觀度。
8/12 在瓦房的屋頂,有五脊六獸,這些造型古樸的擺設,都是用泥巴燒出來的,董師傅說這些都是有傳說和講究的,他們沒讀過多少書,也講不出來,反正就是覺得有了這些就是很好看。
9/12 在施工的院子裡,一位老師傅正在拿著一把錛整理木頭,這些木頭是用來做樑的,這位師傅也已經做了幾十年了,他說院子裡這些蓋房的都是老夥計,沒有一個年輕人,這些手藝不知道以後能傳給誰。
10/12 “小小墨斗三寸三,房上木頭用它編,小小拐尺一尺長,萬丈高樓用它量。”在房前的木頭上,我們還見到了木工師傅用的工具,小時候對這些印象深刻,沒想到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蓋房依然離不開它們。
11/12 從修繕瓦房的屋裡看上去,大梁和方磚還是過去留存下來的,椽子都換成了新的。由於技術過硬,施工認真,董師傅和他們的建築隊伍,還常常被邀請去外地修繕古建,這也就是雖然現在蓋瓦房的少了,但他們“業務”依然不少的原因。
12/12 在這座工地上,有四五個大工和四五個小工,像董師傅這種大工一天能掙兩百塊錢,小工一般一百二十塊錢左右。工作辛苦,收入不高,還要到處跑,董師傅說這大概也是年輕人不願意學的原因。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2019-05-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