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緬甸茵萊湖上打魚人單腳划船捕魚的芭蕾人生
武阿哥
1/16 茵萊湖上打魚人的單腳划船捕魚方式可謂一絕,充滿了生活的智慧。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堪稱優美的水上芭蕾。 難怪《lonely planet》的緬甸英文版的封面,沒選仰光大金塔、沒選曼德勒的烏本橋、也沒選蒲甘的日出日落,偏偏就是茵萊湖的單腳打魚人……
2/16 茵萊湖原是由四個小湖泊匯成的大湖,緬甸語中,“茵萊”即為“四座湖泊” 的意思。當地人傳說天上有四位仙子因貪戀茵萊湖的美,下凡到人間,永遠地駐守在了這座美妙的湖中。 娘水鎮位於茵萊湖的北端,是湖區旅遊的集散地,有運河與湖水相連。前往茵萊湖,需乘坐那種船身狹長,內體漆彩,吃水輕淺的柴油機動船。這種機動船別的方面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噪音太大,對湖上的幽美環境是一個很大的殺傷。
3/16 船老大介紹說,因湖中密佈水草,噪音小的汽油發動機吃水較深,很容易被水草纏住,無法行船,所以這種產自中國的柴油發動機,因不受吃水深淺的限制,在湖上可以大行其道。 船從運河進入湖口後,水面豁然開朗,霧靄中的兩面群山,沿湖列席向南。湖水清淺,看得清順水飄忽的水草。早起的水鳥掠過水麵,留下忸怩的叫聲。水面遠遠近近,已有不少勤勞的漁民在作業。
4/16 這是茵萊湖的奇觀之一:一葉扁舟上,一成年男子立於船頭,手舉高約一人的喇叭形罩網,單腿夾了船槳,一邊划動小船,一邊觀察水下動靜。待到下網之後,即以一長長的竹竿攪擾罩網中的水草,直到逃竄的魚兒卡在網上為此。在陽光的照耀下,那身影漂亮極了,成為茵萊湖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裡,觀看漁民捕魚就像看一場優美的舞蹈表演。
5/16 生長在茵萊湖上的人出門就是水,所以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從小就練習划船。一葉扁舟,是他們最靈巧的交通運輸工具,無論是上學、探親、採購,他們都習慣划著船往來於湖上,就連和尚出門化緣,也是駕著船行路的。 划船者站在船的尾端,一隻腳踩在船板上,一隻腳懸空蕩槳。若左腳划船則左手握槳,右腳划船則用右手握槳。划船時手、腰、腳同時用力,使小船能迅速向前行駛,不划船的手腳起支撐平衡作用。
6/16 茵萊人為什麼用腳而不用手划船?一些學者認為:茵萊人一輩子生活在水上,從不走路,為了保持四肢發育平衡,才出此絕招。當地人則認為,茵萊湖裡蘆葦叢生,人們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葦葉,唯有站起來才能看到蘆葦下面的湖水中有沒有魚。
7/16 划船過程中,漁人的身體姿勢十分優雅,斜身蹺腿蹬腿,整個身體和小船成為一體,槳板起落處,船無聲漂曳前行,槳板帶起的一串水珠,也是落水無聲。 據說這種獨特的捕魚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保健意義,因常年生活在湖上,漁人們為避免雙腳的行走功能退化,遂發明了這種原始又獨特的划槳姿勢。不過,在僅可容身的小漁舟上,不可有太大的動靜,既要保持平衡,又要忘情作業,沒有一番艱苦的訓練,恐怕很難身懷如此絕技。
8/16 從8月份開始,萊茵湖便開始進入雨季。湖面天氣多變,有時出發前還是晴朗天氣,到了目的地還未撒網天空便陰沉的可怕,好像要塌下來一般。但對於漁民而言,只要是不起大風這趟捕魚之行也不會因此偷懶一天。
9/16 捕魚時,漁夫一腳踩著船槳站立在湖面中,斗笠下的眼睛全神貫注的觀察著湖面動靜,手裡緊握的罩魚籠,隨時準備著向露出水面透氣的大魚發出致命一“罩”。漁民的特殊捕魚形象,也被人們稱之為“獨腳船伕”。
10/16 當地人還創造了天下無雙的“籠中插魚”方式。每條船的船頭都放一個喇叭狀的大魚簍,這是當地一種特殊的捕魚方式。魚籠沒有底,籠的身子是個鬆鬆的魚網,簍口則是用竹子彎成一個大口。當看到大魚時,漁夫會把魚籠插進水裡,把魚圈在中央,當魚跳到下層竹圈外面時,它就被鬆鬆的魚網捲住了。
11/16 看著收上來一網沉甸甸的魚,船頭一沉,真怕他一條腿站不穩掉下去。試想一下,在陸地上你金雞獨立能站多長時間呢?但看漁家真是功夫硬,手腳運用自如,忙而不亂。 據介紹,“簍中插魚”的方法只適合捕捉大魚,小魚都能從底部輕鬆逃脫。這也是為什麼800年來,這裡雖然生活了世世代代的漁民,但茵萊湖水仍然如此清澈,魚兒仍然能夠生生不息,自由生活。當人尊重自然、與自然互敬互讓的時候,自然也會與人和諧相處。
12/16 偶爾還能看到漁人用長長的木棒在水面上使勁拍打,濺起碩大水花,本來猜想這是把水中的魚打死;後來才知道這是為了嚇唬魚,讓它們跑到特殊材質的“魚網”裡去。不過在茵萊湖沒有看到用魚竿釣魚的,是釣魚這種相對輕鬆的方式不適合這裡?還是成本和收穫之間的比例讓釣魚變得不經濟?不得而知。
13/16 落時分,湖面上金光閃閃,漁民們一手拿著罩魚籠,一手控制著船槳站在水面上,猶如一個個獨腳的“丹頂鶴”。 對於遊客近距離拍照,漁民一般都較為配合,甚至還能給你表演一段。不過作為你嚇走他魚的代價,同時為配合你的拍照,你可能得給一點小費,通常10塊錢人民幣就能夠讓他們喜笑顏開。
14/16 據導遊介紹說,幾年前他帶隊來的時候,這些漁民是很淳樸的,從來不會跟遊客要錢,這是他們抓魚的技能,遊客拍照也是自然的。這些年來,因湖中漁業資源減少,打魚的人也少了,不少人改行做起了旅遊生意。慢慢地划槳捕魚絕活變成了表演,變成了為遊客提供的服務項目。而如醉如痴的遊客在拍過照片之後,大多也都會給漁家一點小小的意思。
15/16 “茵達人”以捕魚為生,也有相當多的人在浮島上從事蔬菜種植或養蠶、紡織等,勤勞樸實,熱情好客。坐著小船穿行期間,看到水面上那些及其簡易的吊腳屋,以及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雖然物質生活極其的匱乏,但那一份恬淡平和,讓人不由自主地為之感動。 儘管在外界看來,這裡是緬甸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但幾百年來漁民保持著傳統生活方式,日子雖然清苦,對於容易滿足的當地人而言,有這片湖便是上天給予他們最好的恩賜。
16/16 藍天之下的茵萊湖水中,有信仰,有生活,這就是茵萊人的一切。在這裡,會覺得時光很長,幾乎停止,而人似乎被催眠了,落入一場不願醒來的酣夢裡。
2017-11-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