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走遍湖州鄉村|20120411,吳興織裡白龍塘橋與秧宅村
江南鄉村影像
1/15 白龍塘橋,位於戴山後林村與織裡秧宅村交界處,民國十九年(1930)重建,2003年被列為市文保點。
2/15 白龍塘橋始建失考,明崇禎《烏程縣誌》就記載有白龍橋,清代德清人許宗彥在他的《湖州府歸安縣後林村新修白龍橋碑》中說,“苕水枝分,徑郡東常樂鄉為白龍港,折而南入運河,是納諸山之水,與太湖諸漊相灌注。環港村落十數,至郡治或赴旁郡,必涉港而東西焉。村之大者曰後林,地故有橋,建於康熙五十三年。當來往孔道,規制素壯。遇盛夏淫潦,山水四至,波濤騰激,石弗能支”,因此白龍塘橋是屢毀屢建。
3/15 白龍塘橋橋西為“白龍觀”,是八里店鎮和織裡鎮的分界點。觀內供奉徐千歲,楊大人。徐千歲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徐達,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派徐達率軍攻打張士誠在湖州的駐軍,張士誠的軍隊在湖州已駐紮十多年,軍隊紀律敗壞,百姓怨聲載道,而徐達統率的軍隊很重視紀律,不侵犯百姓利益,兩軍在湖州城東作戰時,徐達的軍隊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支援。湖州太湖沿線很多地方的百姓為了紀念徐達,把徐達作為保護神供奉。
4/15 另一位楊大人是同治年間的湖州知府楊榮緒,他實行寬仁政策,嚴禁擾民,百姓對他十分擁戴,他曾撥款支持在陳漊創辦五湖書院,發展教育事業。他離任時,百姓在湖州南門外峴山為他樹立一塊《楊公德政碑》,碑中間寫了“使君活我”四個大字。
5/15 白龍塘橋在村民的記憶裡是曠野裡極高的一種拱橋,但現代化公路已高過它了。重建的白龍觀高大的歇山頂,飛簷翹角,氣勢看起來的確雄偉,白龍橋已經被廢置了,不復當年的熱鬧,成了白龍觀的陪襯,好在外牆的紅色與白龍橋花崗岩的黃白色調在早晨美妙的光線下協調一致,顯現著曾經有的古韻。
6/15 太平橋,單孔石樑橋,秧宅村秧宅自然村西側,東西向,民國10年重建。
7/15 太平在湖州鄉間古橋橋名裡非常多見,代表了百姓最淳樸的願望。
8/15 太平橋非常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9/15 見龍塘橋,三孔石樑橋,秧宅村秧宅自然村北部,東西向,民國36年重建。
10/15 見龍塘橋橋額,下面重建時的木託樑依舊保存完好。
11/15 見龍塘橋三個橋孔分佈並不均勻,中間橋孔跨度特別大。
12/15 見龍塘橋與一般古橋觀感上最大的不同就是非常平直。
13/15 見龍塘橋幾乎與河堤平,因而沒有臺階。橋兩邊的油菜花都高過橋面了。
14/15 橋北側河道兩邊瀰漫著油菜花海。
15/15 老人在油菜花的簇擁下洗衣。但這樣的場景很快就要消失了。6年後的今天,連村莊都已經拆遷了吧?
2019-04-03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