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10 個回答
熊丙奇看教育
2018-09-16

從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評價看,對清華本科畢業生的評價,是高於研究生從清華畢業,但本科就讀211高校的學生的評價的。這就是目前社會存在的“第一學歷歧視”現象。對於這一現象,輿論多有批評,但並無多大改觀,反而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比如前不久上海在引進人才時,推出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直接落戶的新政策。

對第一學歷的強調,主要源於我國大學辦學問題。總體看來,我國大學對本科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所有學校都不太重視本科教育的情況下,大家自然就會用學校身份來評價學生,一方面,考進清華的學生,高考成績高,被認為學習能力強,基礎素質好,另一方面,在所有學校都不太重視本科教育質量的背景下,清華這類名校,由於獲得國家的教育資源多,再怎麼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另外,清華等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已在推進推免制度,雖然能獲得清華推免資格的學生在本科期間都很優秀,但還是有不少用人單位認為,學校的整體本科教育質量不高,就是到清華讀研,素質也不是特別好。而那些通過筆試考進清華的學生,更被質疑是應試考研,把比較多的精力用在準備考研科目的學習上,而不重視其他科目課程的學習,加之有的學校就以考研為導向辦學,鼓勵學生考研的同時,對非考研科目課程“放水”,有的考研分數很高的學生,接受的本科教育並不完整,考進名校的研究生,連實驗也不會做的不在個別。這進一步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因此,只有提高本科教育質量,每所學校的本科都辦出特色並堅持嚴格的質量標準,實行淘汰制,同時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強化研究生培養質量要求,消除研究生培養泡沫,才能消除“第一學歷歧視”問題。在美國,就讀社區學院的學生,轉到哈佛、耶魯等名校繼續求學,並不會被歧視,原因在於,社區學院堅持寬進嚴出,教學質量並不比哈佛本科教育質量低。

對於學生來說,不能因第一學歷歧視問題存在就不努力學習。恰恰相反,應該認真對待大學學習,以更強的能力得到社會認可,畢竟在未來的事業與職業發展中,能力才是第一位的。

心路独舞
2018-08-16

我是清華本科畢業的,撇開國內目前就業很看第一學歷這類事情,就從我自己經歷中方的兩個側面來談談區別。

(1)清華本科和研究生的組成

清華本科生畢業時的出國率很高,當年我前後幾批頂尖兒的幾個學生都沒有接受推薦研究生,而是申請到獎學金出國了。接受本校推薦讀研究生的以成績中上的學生幹部為多,考上本校碩士甚至碩博連讀當中成績好一些的,也在讀研的過程中或一到畢業就出國了,和我那一屆同學一起讀碩士的學生中有幾個外地學校推薦和考來的,畢業後一個進了北京的單位,一個留校任教,剩下的或回到他們本科的學校任教或回家鄉就業。而我那一屆同專業的本科校友們,三分之一強在美國大學博士畢業,三分之一強在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和新加坡等拿到學位後定居,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在國內。

所以清華才有了這樣的一個順口溜: 牛本科,水碩士,爛博士。

從這個角度看,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的小張,競爭進入的其實已經是“尖兒被拔掉”的清華學生群體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年國內一些學術單位的就業開始看第一學歷,雖然存在偏見,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下策。

(2)眼界的區別

人一生的很多選擇,和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有關,你站得越高,就能看到的越多,做出更好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大。

眾所周知,清華不論在師資、教學、設備、氛圍上都處在中國頂尖水平,清華的教育質量好,機會多,師資力量雄厚,本科學生群體的整體素質也好,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處在這樣的環境,受到的自然是最好的薰陶,追隨的是頂尖兒的榜樣,與之競爭的是更強勁的對手,幾年下來,視野的確就不一樣了,這也是清華本科生當中進世界名校讀研究生的人居多的一個因素。而一般學校的學生本科時受的薰陶自然不如,所以目標是進清華,這時其實已經慢半拍了。

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視野,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最後想說的是,這個話題不過是一種“理論上”的比較而已,實際情況很可能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可能會做的選擇也不一樣,最終的結局也不同,事在人為某種程度上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就我個人來說,比較贊成“不勉強”的策略,如果你成績勉強進清華但進不入一個好專業,還不如在學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而進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好專業,從長遠來看,你會更幸福也更成功一些的。

芈十四
2018-03-21

我是本科民大(普通985),研究生保送了北大法碩,現在在讀研二。

去年我給導師做助教,直接給北大的本科生帶課,和這群高考後進清北的天之驕子有了比較長時間的深入接觸。我帶的小班上有20個學生,主要來自法學院和元培學院,樣本範圍雖然不是特別廣,但體會蠻多的。

我當助教的這門課,閱讀量要求非常大,大概一週要讀三個主要文獻,涉及到法學、政治學的經典原著。我本科讀的專業是哲學和宗教學,也要到大二大三才開始接觸這類文本。如果在大一就啃下這些書,對大一的同學是很大的挑戰。

但在20個人裡面,大約每次都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完成所有的文獻閱讀。別覺得這個比例很低,放在其他的普通大學裡,能夠完成這個閱讀量的人大概不會到十分之一。

我覺得,這就是清北等本科出身和普通高校本科出身的很大區別。在優秀的比例上,前者遠遠高於後者。

如果說小明和小張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小明是這群優秀的人中的一個優秀的人,而小張是一群平庸的人中一個優秀的人。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從綜合的角度上講,小明的優勝之處在於四年本科的積累,無論是同學資源還是在優秀的環境中對自我的鞭策,確實更勝一籌。而小張的優秀之處在於他的鶴立雞群,在一個學習氛圍普通的環境,嚴格要求自我,通過一種高度的自律,考研進了清北。

沒必要非去比較小明和小張,畢竟到了21世紀的今天,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好的大學,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人大同濟南開武大中山南大等等,在各自突出的領域都堪稱中國第一,之所以我們對清北仍有執念,是對清北在民族獨立歷史上的一種尊敬和紀念,但在學術水平上,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能夠進入任何一個大學,其實都得看自己踏實學到了多少,學校的光環是虛無和暫時的,只有知識是真實和永恆的。

遠山999
2018-08-15

今年7月份剛去清華北大校園裡轉了圈,領我逛的是我媳婦的弟弟(小舅子)他目前在清華碩博連讀。我舅子就是問者說的這個情況,本科在外面(哈工大)讀的,之後又到清華讀博士。當然能去清華讀研究生的,一般要985、211這樣的名校才可以,畢竟能考上這樣的學校,真實成績也差不了許多。

據我舅子所說,清華北大最受寵的就是這些本科生,畢竟他們是學校的名片,也是高考中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不過要是以後就業的話,清華北大的研究生還是很吃香的,我舅子博士畢業後可以申請國家訪問學者,公費出國學習一段時間,回來後可以去985、211這樣的學校任教。當然,如果不出國的話,去比較好的普通一本學校也沒問題。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微雨润苗
2018-06-30

在我們村,先後有兩名進入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一個是通過高考渠道以我們市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大學,另一個則是在一所普通一本高校學習四年後,在考研的時候才選擇清華大學。

前者比較低調,後者一見到人就誇誇其談:“我兒子可是清華大學研究生,可不是那些野雞大學的人可以相提並論的!我們村xxx不過是清華大學本科生罷了,怎麼可以和我家的xxx相提並論?!”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通過高考考入清華大學,和考研才進入清華大學有區別嗎?

二者的區別可大了!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前者是24k純金的話,後者只是普通的金屬鍍金而已。試問:鍍金的和純金的怎麼比?比得了嗎?

用人單位在錄用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時,首先必定看第一學歷,第一學歷是清華大學,也就是本科畢業證書蓋的是清華大學的印章,人家花再大代價也要挖過去;而第一學歷如果是普通高校甚至野雞大學,就算第二學歷再牛也不一定受人待見。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每年各地區的高考狀元、榜眼、探花之類的拔尖人才,方能取得清華大學的“門票”,而其他考生只能看著清華園的大門“望門興嘆”。

高考時被清華大學所錄取,和在考研的時候才選擇清華大學,誰享受清華的資源更豐富?不言自明。一方面,二者的智商和學習能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另一方面前者相當於“親生的”,而後者有點“半路領養”的韻味,誰優誰劣,不言而喻。故此,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的學子出國留學的如過江之鯽,而擔心考研時會出亂子的學子才會選擇本校攻讀碩士學位。

據我所知,清華大學的校友們只把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同學當作校友,而其他學校在考研的時候來清華鍍金的人往往不被承認。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在眾人看來,清華大學的本科生比研究生更有含金量;在用人單位看來,認準第一學歷是清華大學這四個字萬無一失。基於此,在清華大學的校園內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牛本科,水碩士,爛博士……

所以,當村裡那位大叔又在我耳畔吹牛叫囂的時候,我只能露出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但我也不想對他解釋太多,以免他變得消沉失落,畢竟他的二兒子一事無成,而成為清華研究生的大兒子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這輩子唯一的驕傲。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請點贊並關注,謝謝!

游戏大咖王
2018-09-27

簡而言之,一個生在清華,一個嫁到清華!都是有才之人!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其次,看看網友們的此事的看法:

1 以前做招聘時,一個清華本科,一個非985考的清華研究生,那麼百分百我會選本科生錄用!

2 我家兒子就是第一年沒考上,第=年考上清華研究生,我覺我兒子是最棒的,因為一年就錄取一個研究生,所以也是全國狀元;

3 我們醫院招人就很看重第一學歷,是硬標準;

4 學術圈,不再過於看重本科畢業院校。清華研究生只要做得好,照樣超越清華本科畢業的。

5 清華學生,一流出國,二流找工作,三流留校讀研!

6 第一學歷當然重要,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定型的關鍵時段。

7 都很牛的,清華研究生學歷很難考的哦,專業水平不比清華本科差!

8 好多人有誤區,總說有的省考的分高,入不了清華,北京分低隨便讀,其實是錯的,北京孩子見識的多,綜合能力很強,時間分配的多,像河南 山東的基本就是學習,你去看看大三大四的清華學生就看出差距了,綜合能力在當今社會很重要!

上庠
2018-11-15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也是大多數人心中的困惑,我來簡單談一談吧。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開宗明義,我的答案是:人生是一場長跑。所有的失敗和輝煌,都不過是階段性的,真正的優秀,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

本科進入清華,毫無疑問,是個人生命一次輝煌燦爛的綻放。進入清華大學,也能給自己贏得更好的發展機會。但說到底,不管清華和北大,到底也只是一個本科生。本科畢業一樣會面臨保研、考研、出國、就業的選擇。坦率地說,假如畢業後你沒有拿到保研名額,而放棄了繼續深造,相比於普通高校考研上來的同學,你已經落後了(相對的,僅限於學術上,其他方面另說。)

那些申請到國外頂尖大學的清華畢業生,毫無疑問,再一次鞏固了自己的優勢,完成了自己人生又一次燦爛地綻放。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至於留在本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清華學子,你也甭看不上身邊來自普通高校的同學。需要知道,闊別四年,他能再次和你一起學習,做研究,說明人家一直處於上升的勢頭,你本科期間的優勢,已經被縮小了。除了第一學歷這塊遮羞布,本質上,你們已經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等你們畢業去謀求教職,別人真正關注的不是誰本科更牛逼,而是看誰的文章更多,影響因子更高。

比如,清華目前最優秀的博士生萬蕊雪,本科就不是清華的,而是來自廈門大學。師從施一公,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頂級期刊Science,Cell發表了5篇文章。你能說人家比不上本科是清華的博士嗎?何況,相比於僅僅在清華唸了個本科的同學,她的優勢不可以道里計。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當然,人生是一段長跑,後面的路還長著。。。總歸,努力都值得尊重,尤其是持之以恆的努力。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亲子成长手记
2018-08-15

對,是有區別的。

首先區別是兩個清華文憑的含金量上。

那麼,哪一個含金量更高呢?是清華的本科還是清華的研究生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看看清華的錄取比例。本科報考清華,是萬里挑一的錄取錄。研究生報考清華呢,每個專業的情況不同,特別熱門的專業,千里挑一可能是有的,不可能出現本科時萬里選一的盛況。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這一點是毫無疑問,本科清華文憑完勝研究生清華。

第二,本科階段四年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極大影響小明和小張的成長。

和俞敏洪合作創辦大學的教育家——甘德安校長曾經對我們說:大學就像一個泡菜罈子,學生就如裝進罈子裡的蘿蔔、白菜,進校的時候,大家都不一樣,四年讀完出去,都是一個味道了。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國際一流的清華和普通的一本,師資、教學、設備、氛圍都會有較大的差異。

第三,凡事無絕對,小張和小明的區別,還要看兩人對自己的個體認知,和努力拼搏及資質發掘的程度。

畢竟,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有緣求學於清華。這所中國一流的大學,是億萬學子追求的夢想。只要一個人不停止追求和奮鬥,那麼,他人生中的清華這一段的經歷,一定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進入清華後,你怎麼學習,怎麼實踐,怎麼做研究,這些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最後,小明本科讀了清華,這遠遠不是他的人生經歷的最後一站,還有小張也是。對於他們,清華只是加油站。

希望每個人都能帶著美麗的夢想,追逐而後實現。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親子成長手記”。我們團隊裡的美媽和爸爸們,都是名校的一線教師。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來自我們育兒的親身體驗。歡迎您關注我們,和我們交流,一起成長!

邹昕
2018-09-24

利益相關:我是高考進的清華本科,之後免試推薦清華研究生。

如果從表面上看,這二者的區別不大,只能說小明高考考得好,可能是實力如此、可能是考試難度恰好適合小明、甚至還有一點點運氣;小張則是高考沒考好(或者說沒考太好,畢竟還是有一本的),之後繼續努力,考研進了清華。

而這背後的區別稍微有點大。

首先,大學四年是成長中很重要的四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大學之後接觸到了比高中之前多得多的信息,也不再以高考為主要目的,接解到的人也是來自四面八方。這四年間跟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塑造什麼樣的三觀,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樣的改變等等。這一切都會對人的一生產很不小的影響。

其次,在清華內部,對於清華本科生和清華研究生是有不同看法的。這些不同看法,並不是說區別對待,而是因為經歷不同。比如說考研進入清華的,不會經歷清華本科生那些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比如軍訓、比如新生一二九合唱、比如馬杯、比如學生節等等。這些共同的經歷讓清華本科生之間更有一些共鳴,有時候更容易聊到一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清華校友見面通常會問對方是幾字班的,而這個稱呼對於本科不是清華的校友來說可能會有點莫名其妙。

再次,本科進入清華之後,想要再講清華研究生是一件不太難的事情。對於外校本科生來說,如果想要免試推薦,可能需要各方面都很突出,是自己學校排名非常靠前才可以。如果想要考研入清華,競爭也不小。而對於本科已經在清華的學生來說,推研就簡單的多了,有些系這個比例甚至可以達到只要是排名前 80% 的學生就可以有免試推薦的資格,這對於本科非清華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最後,這些區別只是從總體上來看的,具體來個人來說,沒有必要太糾結這些。同時也沒有必要過多的跟別人比來比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有的人在 18 歲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有的人則是在 80 歲達到自己的巔峰。

多早達到自己人生巔峰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能達到的高度。

不哈韩的小韩
2018-09-28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提問。

首先謝邀!

這個問題呢,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1.圈子不同

本科從清華畢業,以及碩士考上清華再畢業,你的圈子,你認得的人,基本不是同一群人。相信我!我這裡不是說碩士考上清華容易,當然也不容易,但是本科更難,或者說難不少,這一點沒人否認吧。而且對清華或者北大等第一梯隊的高校本科生來說,繼續讀本校研究生或許是少數,或者至少不是多數人。像我瞭解的,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後的出國率,在一些專業裡,能達到90%甚至更高。等你在清華碩士畢業了,他們或許再過一年就常春藤博士畢業了。差距還是挺大的。而且,還是那句話,你們的社交圈差距很大。

2.就業差距

可以說,經歷過就業的人都會遇到一個血淋淋的事實:他們會問你:“本科是在哪裡畢業的?”即使本科在清華的同學讀碩士了也在本校,你們倆的就業完全是不平等的,甚至你的機會未必比本科畢業的學弟學妹好。

聽起來很黑暗,但確實如此。

3.畢業院校真的那麼重要?

毫不誇張,就是這樣,現實如此。在清華,有一句:牛本科,水碩士,渣博士的順口溜。你就應該懂了!

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4.眼界

這個和我第一點的所說的內容,本質是一樣的。一流大學出國率如此高,尤其在科學等領域,無論是最新成果…還是實驗室、實驗器材,你發個國內核心吭哧吭哧好難,人家可能一年內就影響因子竄上去好多……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