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風流才子柳永,一生到底經歷了哪些傳奇?

3 個回答
文石斋主
2019-09-15

宋詞是盛行於宋代的文學體裁,唐詩宋詞,並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創始人,甚至有人說,“沒有柳永,宋詞就不可能繁華”。柳永以詞名傳世,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很多傳奇。

一,少年“神童”寫詩文

柳永(約984-約1053),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柳永出生時,他的父親柳宜正在費城縣令任上。柳宜為兒子取名“三變”,意思出自《論語》“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希望他做一個莊嚴溫和、語言深刻的“君子”,又為他取“字”“景莊”,依古人命名取字的規矩之一“名言志、字釋義”,表示這孩子仰慕君子容貌莊嚴、端正之心。當這孩子長大,因在族中同輩排行第七,人們又依從唐朝就傳下來的風俗,叫他“柳七”。

柳永自小聰穎無比,10歲(虛歲,下同)作《勸學文》。14歲時,父親柳宜升任在國立大學“國子監”教授學業、官階正五品的“國子博士”,柳宜離家多年,如今進京為官,為了讓家中老母分享榮耀,安慰母親對自己的思念,讓柳永跟隨叔叔柳宣、攜帶自己的畫像,迴歸故里福建崇安。在回鄉的途中,柳永叔侄途徑福建松溪縣(今福建松溪縣),遊覽了當地著名的佛寺“中峰禪院”。禪院位於今松溪縣舊縣鄉境內武當山麓,四面山巒環抱,竹林滴翠,遠望如寶蓮盛開,附近山間更多有文化遺蹟,沿後山幽徑迂迴攀援,可登山頂賞日出、聽松濤。十四五歲的少年,正是充滿好奇、喜動不耐靜、更對暮鼓晨鐘、青燈黃卷的古寺引不起興趣的時候,柳永卻在此盤桓月餘,期間作《題中峰寺》詩一首: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鬆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遊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迴。

一文一詩,讓他得了神童之名。在人們看來,這孩子將來必能科甲得中,光宗耀祖。

二,不慕功名樂遊玩

柳永生活的時代,在宋太宗、真宗、仁宗時期。宋朝經過宋太祖、太宗兩代的開疆拓土、精心治理,到宋真宗朝,已是“承平盛世”,科舉成為讀書人謀求發展、光宗耀祖的“征途”。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在柳永19歲的時候,家人送他進京趕考。

然而,當柳永離開當時還很封閉、落後的福建崇安,途徑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的蘇州、杭州,卻發現這裡更適合自己,竟忘了家人的囑託,不顧“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好“前程”,停下腳步,留連在蘇州、杭州,倚紅偎翠,聽曲填詞!

在離家的第二年即鹹平六年(1003),柳永作《望海潮》詞,以之做引見之資,去拜見輕易不接見人物的時任杭州知州孫何: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孫何一讀此詞,即擊節激賞,隨之廣為傳誦,柳永名噪一時。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秋,孫何進京任掌管朝廷慶典、日常禮儀的“太常禮院”主官“判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稍後,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在柳永的才思筆下,宋詞,悄然發生深刻的變化。

三,“奉旨填詞”柳三變

六年之後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在蘇州、杭州耽玩六年之後,柳永終於邁上進京的路程,進京趕考,抵達京師汴梁。此時宋朝承平日久,汴梁早已大非舊時模樣,繁華極盛,紙迷金醉,正合柳永脾氣。柳永興致大發,填詞作賦,“形容曲盡”帝都的“承平氣象”,聲名更起,對於即將參加的“春闈”(闈,古代宮殿的旁門,科舉時代美稱考場。唐宋時期禮部舉行的科舉考試在春季舉行,故稱“春闈”,亦稱省試),亦是自信滿滿,曾做《長壽樂•平調》詞抒懷:

尤紅殢翠。近日來、陡把狂心牽繫。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解嚴妝巧笑,取次言談成嬌媚。知幾度、密約秦樓盡醉。仍攜手,眷戀香衾繡被。

情漸美。算好把、夕雨朝雲相繼,便是仙禁春深,御爐香嫋,臨軒親試。對天顏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等恁時、等著回來賀喜。好生地。剩與我兒利市。

然而,令柳永沒想到的是,時代變了,崇尚韓愈文風、推動宋代“古文運動”的柳開等人的努力正無聲無息地變成現實,質樸的文字、真情的表達、純正的文風越來越受到當朝上下的重視,考試結束,宋真宗下詔,嚴厲譴責“屬辭浮糜”即遣詞造句浮豔華麗的應試文章,柳永落第。

早得“神童”、才子美名,二十五歲、正值血氣方剛的柳永憤懣難平,揮起“彩筆”,填詞一首,以抒胸臆:

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詞的大意是:我雖然沒有考取進士、得中狀元,不似得中者恣肆狂蕩,但何須論什麼得失?我是才子、詞人,雖然做不成官,穿著平民所穿的白色衣衫,但我的尊貴、地位,依然和宰相、公卿一樣!在煙花巷陌,偎紅倚翠,享盡風流,是一生的暢懷之事,青春一霎,我但願把世俗崇尚的虛名,換做在風流場所的飲酒填詞!

柳永此詞,本是科考失意的牢騷,但這首牢騷詞不脛而走,竟傳到了宮中,傳到了真宗(一說仁宗)的耳中。數年之後,柳永再次參考,試卷合格,本應獲取,但當新中進士名單放到真宗面前,真宗不以為然地說:“他不是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嗎?那就讓他去喝他的酒、填他的詞吧,還要功名幹什麼?”說著,把柳永的名字一筆勾掉。柳永再次落榜。

但當柳永得知落第原由後,心中不服,當即打出一面旗幟,上書“奉旨填詞柳三變”七個大字,專意出入娼館酒樓,煙花巷陌,更加肆無忌憚地享受起“才子詞人”的風流生活。

四,交好歌伎,得真愛情

得了“奉旨填詞”的“皇封”,官場向他關上了門,柳永從此“負氣”流連於社會最底層,更一心一意地與青樓歌伎交了朋友,為歌女填詞,供她們演唱,在存世柳詞中,涉及與歌女情事的多達150首左右。與他交好的歌伎——宋朝的歌伎,是職業歌手,但非妓女,只是在應客人之招歌舞助興而不賣身,亦稱歌女,即有蟲娘、陳師師、趙香香等,其中蟲娘最受他的喜愛,柳永曾填《木蘭花•四之三•林鐘商》詞贊她:

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緩玉纖遲,畫鼓聲催蓮步緊。

貪為顧盼誇風韻。往往曲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真宗去世,宋仁宗繼位。兩年後,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柳永第四次參加科考,依然落榜。柳永感到汴梁雖好,終究是傷心之地。不久,填詞《雨霖鈴》,與蟲娘告別: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人此去,好不長久!期間只在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返回汴梁,略作停留。柳永由江南而西北,至成都,繼而沿長江向東,過湖南、抵鄂州,遊歷時長達十年之久。每到一地,詞人自然是流連秦樓楚館,為歌女度曲填詞,甚至樂工譜好曲子,請他填詞,也無不欣然命筆。於是,天下青樓,鶯鶯燕燕,無人不唱柳詞,詞人葉夢得在丹徒任職,甚至聽一位從西夏投奔宋朝的官員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陳師道則說:柳詞“骫骳(腳註:骫骳,wěi bèi,文筆紆曲、委靡,無風骨)從俗,天下詠之”。

此間柳永所填詞,尤以《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著名: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經過多年波折,柳永終於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特開的“恩科”得中,在51歲的暮年及第,從此混跡官場達16年,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政績,亦得到了“名宦”的官聲,最終官職也由初入職的從八品“睦州團練推官”(睦州,治新安縣,今杭州淳安;團練推官,一州負責民兵事務的團練使的屬官)升至從五品工部“屯田員外郎”(腳註:工部負責管理屯田事務的屬官),但不管是當時還是後世,人們永遠記得的,都是在脂粉堆裡打滾、在青樓與歌女擊節唱和的才子詞人、白衣卿相。

五,開創宋詞時代

詞是歌唱體,需依曲填詞,由人演唱,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小令篇幅短小,多為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通篇句子少、單句多,曲調急促單調,表現力弱,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在柳永之前,從不被文人看重,柳永大量創作依曲調舒緩、悠長的“慢曲”填寫、調長拍緩的慢詞,共填慢詞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小令一統詞壇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平分秋色,各有勝場,大大拓寬了詞的創作領域;唐五代及至宋初,詞的曲調較少,嚴重限制詞的創作和內容表達,柳永大膽突破,首創詞調多達一百多個,佔到全宋詞880多個詞調的八分之一,是宋代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無不具完,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柳永將敷陳鋪排的賦的寫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平淡無華的白描手法描寫市民雜俗生活、表現女性細膩感情、個人羈旅行役、天涯淪落的困厄,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對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有佳句”,“源流從柳氏來”,而在後人看來,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填詞大家,無不受惠於柳永。詞,經柳永的開拓而走向與漢賦、唐詩一樣的輝煌,冠以朝代之名,而為“宋詞”。

不經意間,由於自己的詞作,柳永竟成為宋詞“婉約派”的鼻祖。詞在唐五代和宋初,因其內容側重兒女風情,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結構深細縝密,本就具有柔婉之美,柳永通過自己的創作,更將這一特點發揚光大,至明代張綖《詩餘圖譜》研討宋詞,稱“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觀)製作多是婉約,蘇子瞻(蘇軾)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柳永則被稱為“詞體之正”的婉約派的創派鼻祖,與柳永同時及其後的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因作品風格與之一致,都被歸為柳永門下、婉約一派。

約在宋仁宗皇祐五年(1048),柳永因老病去世,享年75歲。(柳永生卒年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史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柳永約生於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約卒於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48年。)

六,“吊柳七”

柳永自視甚高,卻“不才明主棄”,屢試不第,而在他看來,青樓歌女,亦為世間常人,只是造化弄人,令她們淪落風塵,為所謂“正人”鄙視,忍耐富貴之人恣辱玩弄,自己懷才不遇,與她們一樣,“同是天涯淪落人”;自己四考四落,被“莊正”的朝廷黜落,但“幸有意中人堪尋訪”,歌女們賞識他的才華,愛唱他的詞作,他也懂得、欣賞歌女“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風肌清骨,容態盡天真”,“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豔伏”,更兼因他的才名詞名,一經他品題,歌女身價立馬翻倍,所以天下歌女全都認他為心中偶像:“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當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無親人祭奠,眾位歌女乃湊錢安葬了他,且在其後的每年清明節,相約赴其墓祭掃,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事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四》。)

又據傳說,柳永考取進士,任“睦州團練推官”三年後,改任餘杭知縣。上任途中,經過江州,結識歌女謝玉英,見其房中有一冊“柳七新詞”,書中詞作均為玉英用蠅頭小楷抄錄,遂與玉英知心。二人分手,柳永填寫新詞,誓言“愛心永不變”,玉英則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然而,當柳永在餘杭任滿三年回京,到江州與玉英相會,卻發現玉英還在接客,陪人喝酒。柳永惆悵嘆惋,在花牆上題《擊梧桐》一首,以抒心意,隨後立即起身赴京:

香靨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與。自識伊來,便好看承,會得妖嬈心素。臨歧再約同歡,定是都把、平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未免千般思慮。

近日書來,寒暄而已,苦沒忉忉言語。便認得、聽人教當,擬把前言輕負。見說蘭臺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

玉英回家,見到柳永詞,自感未守前盟,大負詞人,急忙賣掉傢俬,趕往汴梁追尋柳永。幾經周折,終於在汴梁名妓陳師師家找到柳永,兩人再修前好,玉英就在陳師師家東院住下,過起柳永“擬妻”即如同其妻子一般的生活。當柳永棄世,既無家室,亦無財產,親朋無人過問,玉英為他披麻戴孝,與陳師師等一班姐妹,湊錢安葬了柳永。兩個月後,玉英因思念柳永、哀傷過度而終。陳師師等念她情重,將她葬於柳永墓側。(事見《喻世明言•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千年之後,走筆至此,不禁想問:“念去去,千里煙波”,

柳永與玉英,你們攜手,到了哪裡?

戏说柳永
2019-09-15

柳永,官二代出身的公子哥,父親及五位叔叔都有官職,人脈還是有的,斗酒十千的生活,花天酒地,不差錢。

科舉不順,暮年及第,有八個官職,從九品做到柳屯田的六品官職,按宋制,三年轉官,改官,二十年的仕途,也不會窮困潦倒。何況,宋朝官員,都是高薪,還不能去娛樂場所消費,這俸祿應該用不完。何況年事已高,風情盡減。

柳永不是無後,有兒子,叫柳涗,還請他的侄兒柳淇寫過柳永的墓碑,上面有柳永當官的經歷,有一句,寵進於庭,還當過鹽官。鹽鐵,屬於朝廷重器,一般人謀不到這差事哦。

群姬合葬太傳奇了點。香香,師師,謝玉英什麼的,包括那首西江月的詞,都是馮夢龍編的故事會,不可信。吊柳七,說的過去,凡有井水處嘛。

蟲孃的身份是舞蹈藝人,不是青樓的駐場歌姬哦,要不,那些公子王孫不會問,這姑娘住在哪裡?

還有,以後慢慢說.......

如沐ii
2019-09-15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貫山西永濟,出生于山東費縣,排行第七,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又稱柳屯田。北宋著名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科考多次落榜。柳永青年時期讀書破萬卷,滿腹學問,二十出頭,準備進軍科場。但那些掌管著士子前途和命運的人,說柳永的詞浮豔虛薄,不堪入目。柳永去拜訪宰相晏殊,晏殊問:“你作曲子麼?”柳永說:“也如您一樣愛好。”晏殊說:“我雖作曲子,卻不作什麼‘針線慵拈伴伊坐’。”晏殊和朝廷對他的態度可見一斑,所以,幾場科考,他名落孫山。

柳永科考不順,憤怒中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了這首詞,不高興,後來的一次科考,柳永名列前茅,發榜之際,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御筆一批:“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從此,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考上進士。宋仁宗是個還處寬容的皇帝。1034年,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柳永考上了進士,這一年,他快五十歲了。的終於夢想成真,高中進士。之後,他在睦州、定海任過小官,所經之地,政聲不錯。有良好的政聲,並沒帶來官運,他一直在散官閒職上徘徊。張舜民《畫墁錄》說:“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所以,他久不升遷,可能與當年宋仁宗對他的評價有關。

窮困中去世。柳永喜歡流連於煙花柳巷,當時有名的歌妓陳師師、謝玉英、趙香香等,都是他的紅顏知己。當時,流傳一首歌妓為柳永寫的詞:“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她們對柳永的嚮往。柳永不但詞寫得好,人也大方,在歌妓身上大把花錢,晚年頗為窮困。

1053年,柳永病逝於江蘇鎮江,時年約67歲。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貫山西永濟,出生于山東費縣,排行第七,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又稱柳屯田。北宋著名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科考多次落榜。柳永青年時期讀書破萬卷,滿腹學問,二十出頭,準備進軍科場。但那些掌管著士子前途和命運的人,說柳永的詞浮豔虛薄,不堪入目。柳永去拜訪宰相晏殊,晏殊問:“你作曲子麼?”柳永說:“也如您一樣愛好。”晏殊說:“我雖作曲子,卻不作什麼‘針線慵拈伴伊坐’。”晏殊和朝廷對他的態度可見一斑,所以,幾場科考,他名落孫山。

柳永科考不順,憤怒中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了這首詞,不高興,後來的一次科考,柳永名列前茅,發榜之際,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御筆一批:“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從此,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考上進士。宋仁宗是個還處寬容的皇帝。1034年,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柳永考上了進士,這一年,他快五十歲了。的終於夢想成真,高中進士。之後,他在睦州、定海任過小官,所經之地,政聲不錯。有良好的政聲,並沒帶來官運,他一直在散官閒職上徘徊。張舜民《畫墁錄》說:“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所以,他久不升遷,可能與當年宋仁宗對他的評價有關。

窮困中去世。柳永喜歡流連於煙花柳巷,當時有名的歌妓陳師師、謝玉英、趙香香等,都是他的紅顏知己。當時,流傳一首歌妓為柳永寫的詞:“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她們對柳永的嚮往。柳永不但詞寫得好,人也大方,在歌妓身上大把花錢,晚年頗為窮困。

1053年,柳永病逝於江蘇鎮江,時年約67歲。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貫山西永濟,出生于山東費縣,排行第七,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又稱柳屯田。北宋著名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科考多次落榜。柳永青年時期讀書破萬卷,滿腹學問,二十出頭,準備進軍科場。但那些掌管著士子前途和命運的人,說柳永的詞浮豔虛薄,不堪入目。柳永去拜訪宰相晏殊,晏殊問:“你作曲子麼?”柳永說:“也如您一樣愛好。”晏殊說:“我雖作曲子,卻不作什麼‘針線慵拈伴伊坐’。”晏殊和朝廷對他的態度可見一斑,所以,幾場科考,他名落孫山。

柳永科考不順,憤怒中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了這首詞,不高興,後來的一次科考,柳永名列前茅,發榜之際,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御筆一批:“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從此,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考上進士。宋仁宗是個還處寬容的皇帝。1034年,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柳永考上了進士,這一年,他快五十歲了。的終於夢想成真,高中進士。之後,他在睦州、定海任過小官,所經之地,政聲不錯。有良好的政聲,並沒帶來官運,他一直在散官閒職上徘徊。張舜民《畫墁錄》說:“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所以,他久不升遷,可能與當年宋仁宗對他的評價有關。

窮困中去世。柳永喜歡流連於煙花柳巷,當時有名的歌妓陳師師、謝玉英、趙香香等,都是他的紅顏知己。當時,流傳一首歌妓為柳永寫的詞:“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她們對柳永的嚮往。柳永不但詞寫得好,人也大方,在歌妓身上大把花錢,晚年頗為窮困。

1053年,柳永病逝於江蘇鎮江,時年約67歲。




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貫山西永濟,出生于山東費縣,排行第七,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又稱柳屯田。北宋著名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科考多次落榜。柳永青年時期讀書破萬卷,滿腹學問,二十出頭,準備進軍科場。但那些掌管著士子前途和命運的人,說柳永的詞浮豔虛薄,不堪入目。柳永去拜訪宰相晏殊,晏殊問:“你作曲子麼?”柳永說:“也如您一樣愛好。”晏殊說:“我雖作曲子,卻不作什麼‘針線慵拈伴伊坐’。”晏殊和朝廷對他的態度可見一斑,所以,幾場科考,他名落孫山。

柳永科考不順,憤怒中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且恁偎紅依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了這首詞,不高興,後來的一次科考,柳永名列前茅,發榜之際,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御筆一批:“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從此,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考上進士。宋仁宗是個還處寬容的皇帝。1034年,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柳永考上了進士,這一年,他快五十歲了。的終於夢想成真,高中進士。之後,他在睦州、定海任過小官,所經之地,政聲不錯。有良好的政聲,並沒帶來官運,他一直在散官閒職上徘徊。張舜民《畫墁錄》說:“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所以,他久不升遷,可能與當年宋仁宗對他的評價有關。

窮困中去世。柳永喜歡流連於煙花柳巷,當時有名的歌妓陳師師、謝玉英、趙香香等,都是他的紅顏知己。當時,流傳一首歌妓為柳永寫的詞:“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她們對柳永的嚮往。柳永不但詞寫得好,人也大方,在歌妓身上大把花錢,晚年頗為窮困。

1053年,柳永病逝於江蘇鎮江,時年約67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