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消失在歷史中的榮譽,雖然是一塊塊木板如今用它撐起了一個博物館
如果萬物會說話
1/13 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是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到了科舉博物館參觀一圈下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數館藏的匾額,一是因為館藏數目眾多,二是內容豐富,三是本人喜歡匾額書法。該圖是攝於中國科舉博物館文昌君廳。
2/13 明朝的“天子門生”匾額,在古裝電視和古戲上也經常聽到一些文官們說自己是天子門生,古代凡是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的官員,都可以稱自己是皇上的學生,在當時這也是一種莫大榮耀和光環。
3/13 清光緒七年的“歲進士”匾額,這裡需要說明白下,“歲進士”與“進士”是有區別的。進士是需要通過鄉試、會試、殿試,文化素質過硬的文人,層層考試取得名次才能擁有的身份。“歲進士”,可說是皇親國戚、家裡朝中有關係或是有錢人家(花錢買名額,這個你懂的),當然也有部分因優秀選拔而入官辦大學,學滿幾年畢業後,就是“歲進士”,當然名聲、待遇和機會還是比進士差些,但好歹也是一種入仕當官的機會,還是值得炫耀的。
4/13 清光緒“父子貢元”匾,故名而思義,一家父子兩人都在官辦大學(國子監)出來的。該匾為凹雕,凸出文字,烏黑的顏體大氣中正,充分顯示了匾額的尊貴。
5/13 清光緒“旨以教職用”匾額,這個意思是:你在戊戌年科舉,雖然沒有錄取,但考得也還不錯,第二等(估計就是沒有錄取的那批人稱為第二等)前5名,可以留著當教師用,好歹也是個正規的事業編制呀,所以也值得拿個匾在朋友圈裡晒一晒。 
6/13 “文魁”賜給文科狀元的匾額
7/13 “癸巳恩科欽賜舉人”匾額,這是皇上賜給癸巳年科舉考中的進士匾
8/13 “解元”匾額,乾隆53年福建省鄉試韓學秦“解元”匾
9/13 在中國科舉博物館殿試廳懸掛著三塊重要的匾,紅底金字,雕工考究,這就是古代書生窮其畢生所追求的理想和榮譽。分別是殿試三鼎甲:第一名狀元及第匾,第二名榜眼及第匾,第三名探花及第匾。
10/13 第一名狀元及第匾,乾隆34年科舉狀元陳初哲,匾額雕刻繁複,人物眾多,寓意美好!
11/13 第二名榜眼及第匾,同治7年科舉榜眼王文在,匾額四周璃龍,寓意魚躍龍門。
12/13 第三名探花及第匾,光緒9年科舉探花錢福昌,匾額四周祥龍,寓意魚躍龍門。
13/13 乾隆49年科舉賜給第二甲第二名進士匾。看完這麼多的匾,發現其書法大部分都用顏體書寫,中正大氣,象徵權力和尊貴。時過境遷,今天雖然用匾額來表彰榮譽的形式己消失在歷史中,但對於榮譽追求不應被遺忘。
2019-04-0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