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佛學生活化?

現在的居士太程式化了,感覺不接地氣,如何能讓佛法更接地氣!不只是燒香拜佛,跑寺廟!
6 個回答
周小楠说
2017-07-01

這裡給兄臺道賀了,兄臺問出這個問題,有點接近佛法的真義了,燒香拜佛只是外人所迷的形式崇拜,真正修行的人完全不必執著於此。

佛法即生活

金剛經第七品: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勝。皆宜無為法。而有差別。

如何能讓佛學生活化?

這段話的詳細意思我就不贅述了,說說精要的地方,就是加粗的黑字部分,佛祖說佛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叫做道-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的經義或是形式,如來可以說出來的。如來那個道,既抓不到也說不出來。說佛法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不對,說它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也不對(感興趣的朋友可前往周小楠說閱讀《洗碗的時候 佛法就在那碗裡 聽歌的時候 佛法就在那歌裡 不信?看金剛經怎麼說》這篇文章)。

如何能讓佛學生活化?

如筏喻者

這是佛祖在金剛經第六品正信希有分中說的,全文我就不再列了,關鍵點就在: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可舍。何況非法。這話的意思是說:佛祖說自己講的這些經義,就好像渡船一樣,等你坐上去過了河,這船就應該不要了。佛法都可以去舍掉,何況那些其他的說法呢?

如何能讓佛學生活化?

渡船誰都坐過吧?也沒有誰過了河,把船抗身上揹走吧。佛法、佛學、經義只是佛給我們的指引,並沒有要你一字一句奉行照搬,關鍵是要理解並內化成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才是佛學的精要。所以,生活中更是修佛修行的絕佳場所,比如,看到有人需要幫助,你要不要搭把手幫一下,又比如,有人在這裡問問題,有不明白的,你要不要給幫忙解答一下。

莫要問佛法在哪裡,佛法就在眼前,就在當下,就在你每一刻的日常裡

法华世界
2017-03-25

真實的佛法從來沒有離開過當下,沒有離開過生活,只是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日用而不如。《法華經》講諸佛出現於世,就是為了”開示悟入“眾生佛知佛見。而不是求佛、拜佛,打坐,參禪乃至各種心外求法之行。

《楞嚴經》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即便是十方菩薩共同讚歎,有著過目不忘,入耳成誦的善根第一的阿難尊者,佛是怎麼評價?“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恆河沙。只益戲論。”他能背誦過去佛、現在佛、無量諸佛講過的無量經法,而且把世間善法講的頭頭是道,聽過他講法的人心服口服,也不是戲論法。戲論法就是說著玩兒的,不是真實佛法!為什麼?因為他不識本心,只在因緣法與自然法上打轉。不認識我們的真心本性。

《華嚴經》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如果我們不懂什麼是菩提心,即便做盡天下所有好事,都是魔事。天下好事包括各種行善斷惡之法,包括各種事相上的唸佛,拜佛,朝山,做法會,誦經,誦咒.......

那什麼是菩提心?什麼是真心?阿難因《楞嚴經》開悟。自古也稱為“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這兩部經實際上是一部經,《楞嚴經》的另一個經題也稱為“大方廣妙法蓮華王”,講的是同一樁事,同一個道理。佛告阿難,世間人為什麼迷惑顛倒?是因為“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不僅我們這個肉團身,包括虛空山河大地一切有情無情,正報依報,牛馬豬羊,佛菩薩,天堂地獄,生住異滅都是我們這個真心中所現之物。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天地萬法都是一個人一個念變現出來的。當你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這個心就不是顛倒心,而是妙心,能起妙用。也稱為明心見性。明白真心,隨緣不變而現萬法。見性,見到天地萬法不變隨緣都是一顆真心所現。

所以,明白好壞美醜善惡長短都是一個念,就像伸開手掌就是一個拳頭,握住拳頭就是一個手掌一樣。不管它是現拳頭相還是現手掌相,其實是一不是二。現一現二,現高山大地,現豬馬羊牛,現人現佛現鬼現地獄都是隨著我們用心不同,而現不同的自性功德妙用。在我們的自性當中,具備這些無量的性具功德,隨著我們起心動念,而顯出不同的果報。《楞嚴經》稱為“心現識變”和“隨心應量”。都是一顆心,隨著各人用心不同,變現不同的質量、數量。

同樣為人,我們用好心,噁心,不善不惡之心,用多少分的好心,多少分的噁心,這決定了我們受什麼樣的報應。我們的生活以及周遭的人事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生活在哪個星球,什麼世界,什麼佛土,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為什麼娑婆世界有高山大海,有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為什麼極樂世界地平如掌,黃金為地?為什麼別人長得莊嚴,我長得醜陋?為什麼它是癩蛤蟆,它是鮮花?無情、有情都是方便說,儘管無情比我們有情的心速慢許多許多,它仍然是妙心所現妙物,讀了《楞嚴經》的同修應該知道。石頭瓦塊,牛屎狗糞,黃金白銀.....都是我們的心,而且這個心非常之妙。

妙到你知道就是什麼,佛用“妙法蓮華”來表這個法。蓮華開放,蓮子同時現前,就是表示即因即果,因果不二。我們起心動念之時,果報已同時現前。可為什麼有三世因果呢?因為我們執著這個肉團身的時候,我們的心速已比太陽光速慢,相對我們的真人(靈魂)每秒鐘1280萬億億次的生滅要慢不知道多少萬億倍。而我們的真人比起如如不動的第八識,又要慢不知多少萬億倍。所以,我們的人生就跟放電影一樣,隨著等流而來的習氣,在放我們無量劫來起心動念所現之果報。我們不會死,而是生生世世現各種報身來示現生死。今生做人,來生做牛,來來生下地獄,不必怨天尤人,不必求佛求菩薩,不必看風水,聰明的你自然明白為什麼我的人生這樣窮困,他的人生為何那樣富有?


當然,明白三世因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仍然回到剛才講的“天地萬法惟當人當下一念之所變現”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在《楞嚴經》稱為“如來藏”,也稱為“一心三藏”,你知道萬法同源,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之時,就不要再盲目的心外求法,不要再想你是東方的小凡夫,他是西方的阿彌陀,其實你們就是一顆所現,只是相上有所不同。為什麼相上不同,只因為因地的起心動念不同。佛菩薩不僅明白這個道理,而且真正證悟,天地萬法共同一法身,都是他自己。在他眼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萬法的區別,沒有你我他凡夫動植高山大地的區別,都是自已。而凡夫眼中有各種千變萬化,生住異滅之對待相。執著肉身是自己,肉身以外是別人。執大為小,迷已逐物,這就是凡夫的悲哀。


學佛當從根本來學,人生當從根本來思,大乘佛法從何入手?觀世音菩薩已給出了答案,從“聞思修”入,聞是第一步,通過聽經聞法而入。通過聽聞了義之法來明心見性,來觀照自己及身邊一切人、事、物,即是悟後進修。文殊菩薩說“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十方諸佛都是從此門而入,如來藏之理是普羅天下的真理,十方諸佛惟一宣說之真理,《法華經》說為“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而我們當今天下,本末倒置,還沒有明心,就開始修行,就開始無量法門。執著我知我見,處處求多,求好,拜佛十八年,唸佛二十年,拜山多少載,殊不知都屬於心外求法,除了得點人天福報,與開悟成佛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佛弟子29
2017-07-01

佛法就是人的真如本性!我們只所以生活在六道八苦之中就是背離了本性.因妄想執著而倍受煎熬!佛學是對佛法的研究不一定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學佛就是按照佛法一絲不苟的去做.這學佛和佛學有本質的區別!《金剛經》非上根利智不能解!最好從《佛說十善業道經》入手.又有理又有事.而漸入嘉境!阿彌陀佛!

一呼一吸一清净
2017-07-02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莫名其妙。如果感覺乏味,那麼跳出這個圈子去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沒必要陷在一個無聊的結構裡,失去學佛的本心。☕☕

半份天空
2017-07-03

當代漢傳佛教,地藏法門是繞不開的,這個地字的一層含義就是接地氣。所謂佛法出世間,不離世間覺。

地藏法門有很多接地氣的方法:比如你要去旅遊,擔心安全。買旅遊保險能保證安全嗎?買旅遊保險只能保證出險後的金錢補償。不能保證不發生意外。如果你在出行前一天如法恭誦《地藏經》一遍。那麼這次出行就能保證沒有危險。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多數人沒有深入學習佛法,或者是自己的凡夫習氣,對於佛法真諦還一知半解。同時,我們佛教徒弘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何能讓佛學生活化?

阿弥陀佛_六祖弟子
2017-07-03

居士是指在家裡修行求證佛法的眾生,有些對佛法懵懂無知的人手裡拿著皈依證,就自以為是,以為自己開悟了。想起來很滑稽,很好笑。對於佛法,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寺廟裡那些高大莊嚴肅穆的佛像,老大媽們虔誠的燒香磕頭拜佛。祈求佛祖,這也要保佑,那也要保佑。實際上,佛祖是不會保佑任何人的,因為你想,如果貪官汙吏徇私枉法殺人越貨的社會敗類們,捐了好多錢,到佛祖面前跪地朝拜,佛祖是否要保佑他們哪?佛法是釋迦摩尼開悟,求證了,了脫生死以後,傳給我們眾生最好的解脫煩惱的方法。佛法好比是運送我們離苦得樂,到達涅槃寂靜彼岸的船一樣。每個眾生在今世的時間都很短暫,當我們的內心被貪、嗔、痴、慢、疑等惡業遮蔽時,就好像天空烏雲密佈,使太陽的光芒不能照射大地一樣。修行求證學習佛法的目的在於,使內心回覆本來的清靜自在,使煩惱的烏雲散去。佛性人人具足,般若智慧也要歷經滄桑坎坷磨難,百轉千回以後才有機會呈現。真正的居士還要下功夫學習三藏十二部經等佛法,做善事積功累德,爭取早日開悟,獲得內心的歡喜,斷除煩惱業障,利己利他快快樂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