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中所講述的內容是否屬實?

《竹書紀年》中所講述的內容是否屬實?
10 個回答
青年史学家
2017-09-16

古本與今本:《竹書紀年》中所講述的內容是否屬實?

《竹書紀年》是《汲冢書》中的一種,分為今本和古本兩個版本,它是晉武帝時期一個叫不準的人在春秋時期某位魏王的墓地裡面挖出來的,據說當時出土的竹簡有“數十車”之多。《竹書紀年》記載了五帝及夏商周的歷史,對於中國上古史的研究非常有價值。《竹書紀年》在晉朝和唐朝時期是完整的十三卷本為“古本”,到了宋元時期,這十三卷本已經基本不存在了。明代又出現了完整的兩卷本,被稱之為“今本”。

自清代以來,關於《竹書紀年》的研究很多,對於《竹書紀年》真假的討論也很多。

現在基本上形成共識的是古本《竹書紀年》為真,今本《竹書紀年》乃是後人根據古本《竹書紀年》的殘本進行的補充輯錄,可以在充分辨別的情況下加以使用。

舉例說明:

小編基本上也是認同這樣的觀點,實際上不論《竹書紀年》最後的成書時間怎麼樣,只要《竹書紀年》關於歷史事件的記錄與真實的事件相匹配,基本上就可以認為它的內容是具有一定正確性的。下面小編就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一下:

其一:比如《竹書紀年》曾經“周自受命至穆王,百年。”要弄清這條記載的真實性,首先要弄清楚周朝什麼開始,周穆王什麼時候即位的。根據《尚書》等史料的記載,武王克商即周朝建立的時期為公元前1106年,而根據《吳彝》歷日可以推知周穆王即位的時間在公元前1006年,剛好是一百年,因此《竹書紀年》的這條重要記載沒有誤差。

其二:比如《竹書紀年》曾經記載:“穆王十五年作重璧臺。”而根據《穆天子傳》及其他資料分析,這條記載也是可信的。

因此,小編認為《竹書紀年》中的大部分記載還是屬實的。

作家桑妮
2017-09-15

是否真實現在還沒有定論,只能說其與《史記》有所出入,而是否真實,還要看日後文獻資料出土的印證。

《竹書紀年》與《史記》的不同,爭議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竹書紀年·五帝紀》關於舜的記載,就跟史記等正史所載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為不同:“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竹書紀年·夏記》與《史記》只是記載“太康失國”不同,還記錄了羿的事情。讓羿代太康,成為夏王朝統治者的這些舊事得以重見天日。
《竹書紀年·殷紀》顛覆了《史記》記載的歷史第一位賢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太甲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來殺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壓,這似乎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但是根據現代對不同地區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譯,發現整個商代伊尹都是師權的象徵,地位尊崇,並且有伊尹放逐與迎回太甲的記載,並且整個商代伊尹的後人都有很高的地位與權力,這足以《竹書紀年》的記載也許並不準確。
《竹書紀年·周紀》與《史記》不同的就是共和行政的記載。按照史記等正史所載,共和行政就是周厲王被國人趕走之後,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而周紀則說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國的伯,名和者,攝行君位。這似乎更合乎“共和行政”的說法。另外,還有完整的穆天子史事,以及記載了周幽王死後,兩王並立的史事。
《竹書紀年·晉紀》周平王東遷之後,竹書紀年以晉國紀年,而作晉紀。晉紀記載了晉文侯殺周攜王的舊事,詳細記錄了曲沃代翼的過程。是研究晉國曆史的重要史料補充。
《竹書紀年·魏紀》魏紀自惠成王起,稱“樑惠成王”,這與其他典籍記載的魏國又稱樑國相符。更好地保存了歷史的原貌,對於研究魏國曆史也是很好的參考。

《竹書紀年》出自戰國時的魏國,當時魏國以法家治國,而法家與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歷史觀有著很大的差異。就《竹書紀年》所記載的顛覆性史料,在一些法家學說中也有記載。如關於堯舜篡位,《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關於共伯和攝政,《呂氏春秋》:“共伯和修其行,好賢仁,而海內皆以來為稽矣。周厲之難,天子曠絕,而天下皆來謂矣。”關於二王並立,《左傳》:“攜王幹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記錄方式很不便利的古代,對於歷史的記載有所出入是很正常的。而且諸子百家為了印證自己的學說,往往也會選取有利於自己的記載或說法來進行闡述,儒家以禮治國,所以《春秋》就對堯舜禪讓大書特書,歌功頌德。而法家以法治國,《韓非子》記敘的就是赤裸裸的權力爭鬥。畢竟堯舜時代距離戰國也有一兩千年了,對戰國時期的人來說,那也只是傳說。畢竟權利鬥爭也是很複雜的,有桌面上的,也有桌面下的,有公開的,也有內部交易的,單純以一個記載去還原歷史原貌,難免會有失實。

顧頡剛先生對《竹書紀年》也有過論斷:“這部書的依據有三:一是傳說。西周以前的事,其實全部是傳說,因為沒有歷史的文字材料。這個部分,價值不太大。二是春秋時代的部分,因為有了《春秋》這部書,所以價值也不算大。三是戰國部分,由於是當時的紀年,所以價值之大,如同《春秋》一個樣。這部書,仍可以糾正司馬遷所著《史記》中關於戰國史事的錯誤。”可見《竹書紀年》的真實性,是越近的越真實,越遠的越不靠譜。在研究其記載是否靠譜的時候,得把這個客觀現實考慮進去。

還有一個,《竹書紀年》這本書本身的真偽性。東晉時期的考證水平未見得就有很高,而且還散佚了很多。到宋朝的時候,這本書乾脆消失亡佚了。不過到了明朝,又突然出現一個新的版本,有學者分析這個版本很明顯是有人偽造的。到了清中期,學者們才將古籍中記載《竹書紀年》的條文一條條整理出來,輯錄出一個《竹書紀年》版本,這個還稍微靠譜一點。

綜合這些靠譜的不靠譜的流傳故事,你還會覺得你所看到的《竹書紀年》的記載很真實嗎?也許很現實是真的,真實性嘛,就不好說了。

学史有易
2017-09-12

要討論《竹書紀年》,就要先說一說《史記》。《史記》的歷史地位毋庸諱言,就連魯迅都稱讚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但是,關於先秦部分的記錄,並不能全信。

儘管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史書,然而,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和楚漢之爭,先秦的書籍留存量估計並沒有多少。比如儒家經典《春秋》,《尚書》都是由倖存下來的老儒背下來的,所以出現了《左氏春秋》、《公羊春秋》和《穀梁春秋》,以及關於《尚書》的今文經和古文經之爭。因此,《史記》所載的先秦部分不能全信,更何況《春秋》也是被孔子刪減過。

另外,我們看《史記.五帝本紀》的時候,堯舜禹的年齡也是有問題的。

《竹書紀年》是魏安釐王墓裡發現的,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裡面所記載的史實和我們熟知的歷史有截然相反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堯舜禹的禪讓和伊尹放太甲於桐宮,這顛覆了我們幾千年來的認識。

那麼,《竹書紀年》的記載是否屬實,我個人傾向於是的。五帝時期,黃帝、顓頊、帝嚳和堯都是一家人,舜已經算是平民了。所以,我們說禪讓就是發生在堯舜禹的時期,那麼之前呢?沒有說,因為他們是一家人。

禹就更好說了,解決了當時最大的問題洪水,民望自然很高,再加上他本就身居高位,要想政變輕而易舉。在尚書中,有舜和禹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禹對舜並不是那麼恭敬。

但是,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發現《竹書紀年》到現在也過了一千多年,所以,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進行證明。

就事論事,並無摸黑先賢的意思,請諒解。

求關注,求互粉~~

想一句好话
2017-09-14

謝邀!

《竹書紀年》中所講述的內容是否屬實?

《竹書紀年》主要記載夏商周至戰國時期的歷史,其中關於晉國和魏國的歷史可信度比較高。

《竹書紀年》對於研究夏商周歷史有重要的意義,此前有學者一直認為夏朝不存在,因為現有的書籍資料,關於夏朝時期的少之又少,歷來的史書記載的也比較模糊。但是《竹書紀年》裡面有對於夏朝的描寫,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近些年來,我國開展的“夏商周斷代史”研究,頗有成果。

《竹書紀年》中所講述的內容是否屬實?

關於《竹書紀年》的真偽,一直從唐宋爭到今天,也無法蓋棺定論。

一是因為《竹書紀年》把已定的歷史年代又往前推了一千多年。二來也因為其中很多的歷史記載與儒家所描繪的有所衝突,比如對於伊尹放甲:

在《竹書紀年》中:“伊尹放太甲於桐,尹乃自立,暨及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但是儒家卻說是因為太甲無道,伊尹將太甲幽禁,後來太甲改過自新,伊尹又歸還了皇位。

還有就是關於堯舜之間的讓位,竹書紀年中記載舜放堯於平陽,但是在別的史書中記載卻是堯自願讓位與舜。

展忘
2017-09-16

這簡的內容更符合人們的推論,如果堯和舜時代天子的權力還這麼大,仍然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那麼到禹這突然就家天下了,這其實並不太說的過去,當然我們一直說這是以禹的巨大威望為前提的。可是,有一點我們必須得說,堯舜選擇下一代天子時,都是有人提出了他們的子嗣做為候選人的。

這就使我們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誤解,認為當時還是部落聯盟時代,明確的說,不是。

從各個遺址發掘內容來看,當時的文化,葬禮和祭禮與社會分工和發達程度都表明,至少從黃帝所處的時代起,就不再是單純的部落聯盟,而是保有部落聯盟特徵的國家芻形的存在。

而由黃帝一直到堯舜時期,是國家制度不斷的豐滿完善的時期,也是家族,血統觀念形成的時期。所以,史料中堯舜禹都與黃帝存在血緣關係,我們講,這一點可能性並不是很大,但這種觀念產生的很早,是黃帝所創立的國家晚期的一種血統和家族觀念上的攀附。這種行為產生的很早,所以後世人們也能當真事記載。

凡易姓而王 ,封樑父者七十有二。這是史記中管仲所言,但我們想,易姓而王有幾人?我們知道的,也不過數人,司馬遷也總結出十二家。不過要按司馬公的統計,那又把開頭提前很長時間。可再怎麼算也才十二個,顯然七十二再是虛數也是與十二有區別的,那麼這幾十個易姓天子是腫麼來的?

那就是前一統時期,黃帝吞併了炎帝,又驅逐了蚩尤勢力。以曠世的武功建立了中國範圍內第一個統一時期,那麼黃帝也是鑄了鼎的,也就是說規矩產生了,很可能黃帝對於歸附的方國和有功之臣也進行了策封。也規定了他們的統治範圍和進貢的種類。在這個時期,黃帝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命人將各方國原有的文字進行了整合再加工,形成了統一的文字,然後推行到了各方國。

黃帝應該是留下了一個禪讓的制度,仙逝了。留下了一個啥局面呢,禪讓的標準不再是賢能而是拳頭硬不硬。一個前戰國時代。天子寧有種乎,唯兵強馬壯者為之耳?這一時期的古城遺址大多是有完整的城防工事的。也從側面印證了當時方國間戰爭的慘烈程度。

這種方國間的兼併,使得實力強勁的國主取得天子之位,從黃帝至堯有數十位之多。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舜會流放堯,而禹也同樣對待了舜。而禹則認為家天下,可以終結這種兵強馬壯者為之的局面。從而開啟了家天下的時代,但這個想法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的,實力強勁的國主還是認為可以名正言順的搶到天子之位,才是正途。所以,才有了太康失國。

扯了這麼多,純是猜想,根據也不大經的起推敲。所以當段子看就可以了。

至於竹書紀年,雖然有出土年代和出土地點的紀錄,但一不屬於現代考古記錄,無法確定真偽,其次原件早已散失,可信度就更大打折扣,最後我認為是隻能用於參考和佐證,無法成為準確的歷史記錄。

就這些。

沈老头13
2017-09-14

巜竹書紀年》所講述的內容應該是屬實的。巜竹書》中有許多記事與傳統的史書記載不一致。如厲王被逐後,出現了所謂共和時期,巜史記•周夲紀》以為周公,召公兩位共同執政,巜竹書》的記載卻是共伯和幹王位,說是共伯和的諸侯代替周厲王,建立了一個新政權,並非周,召二公共同執政。此外,巜竹書》對夏,商紀年也比其他史書詳細。沒有巜竹書》,夏,商紀統這一空白無法填補。巜竹書》是戰國時期魏國史官的編年史書。而《史記》是漢武帝時,太史令司馬遷的編錄。司馬遷的正直偉大,歷史已有定論。但中間經過秦朝的統一,秦朝的滅亡及焚書坑儒。戰亂的流失,有些東西已經不全,巜竹書》的出土,剛好填補了空白。所以個人的認為,巜竹書》講述的內容是屬實的,當然由於夲人的學識較淺,接觸的資料很少,看東西較片面,此觀點僅做討論的話題而已。真正的歷史還待史學家們考查論證。謝謝。

古蜀国密码
2017-09-14

竹書紀年裡記載了一些完全顛覆以往認知的東西,比如舜流放堯,禹流放舜,至於是否屬實,只有親自穿越回去才知道,不過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是屬實的,因為這才更符合權利爭鬥的特性。畢竟早在堯舜禹之前,所有的權利都是靠打出來的,黃帝大戰蚩尤,大戰炎帝,打得天昏地暗才當了天下共主,堯舜禹之後的朝代更替也都是戰爭堆積出來的,沒道理就單單是堯舜禹期間才和平禪讓。

亢龙有悔144672462
2017-09-16

從內容上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從修歷史的人角度談談。上古時期教育落後,能為國家修歷史是非常高大上的,要求很高,還是家族代代相傳,社會地位也高,老子是周王的柱下吏,有位置靠緊領導的,編寫一段不知道要不要公示,但是基本上不會瞎寫,他家幾百年的牌子他自己不敢砸的。君王硬逼著怎麼辦?成語前仆後繼,老大殺了老二上,老二殺了老三上,老三殺了還有老四呢,就是當時血淋淋的情況,當然老四沒殺,要是老四也被殺了呢?沒關係,第二個修歷史的家族已經洗乾淨脖子等君王來砍了,就一條,不能瞎寫。我們看到的歷史可能是先賢有生命寫下來的,不能認為是假的。戰國後期,各國為了各自目的,歷史書上夾帶點是有的,再往後就越來越不要臉,到現在就沒有臉了,愧對古人!

哪吒的世界你不懂
2017-09-12

謝邀。

相對於其他史書,我覺得竹書紀年裡的東西還是比較客觀可信的,後續的部分編書往往存在政治目的,比如新唐書。某些政治人物道德敗壞,插手史官紀事,甚至篡改史書,比如李世民。人性本惡在某些政治人物方面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所以,相對於某些史書的完美主義,我更相信相對更加客觀合理的竹書紀年。但很遺憾的是失散了不少。

薛峰210174651
2017-09-18

歷史記錄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可爭論的,不要說幾千年前的就是幾十年前的改朝換代看了海那邊的記錄簡直就是暴秦在世人間地獄一般。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於是不是史實,在於我們2000年的傳承被證明是假的對我們自己的衝擊,進而引發我們自己的自我否定。特別是那些上歷史課時就睡覺,工作了不思考不理解,偶然遇到一碗滾燙的雞湯把自己燙傷了的人。沒有什麼,無論真假我們依然為自己身為中國人感到驕傲,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感到自豪,為祖先5000年不間斷的傳承感到自豪,這個世上能做到這點的除了我中華在沒有其他人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