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這周《中國新歌聲》3開播,你覺得怎麼樣?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3 個回答
小长颈鹿爱跳圆舞曲
2017-07-18

上週五,一早建好的微信群就開始熱鬧。這一次在這個微信群中有兩個人蔘加了《中國新歌聲》第二季節目的錄製,雖然雙雙未能晉級,可是畢竟作為親歷者的角色就在身邊的朋友圈,我對於這個節目就少了些“遠觀”敬畏感,多了些“褻玩”的樂趣。

不得不承認,假如有一類人,熱愛音樂,同時還跟屏幕親近。那這類人對於《中國新歌聲》,應該是存在某種情結的。

“情結”這東西就是“類癮情緒”。經常沉醉於某種情結的人,都會覺得“情結”誕生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事物本身的完美,往往都表現出“說不出它哪好,就是還是想要”的樣子。

但讓人產生情結的事物通常都是可靠的。很少有人會對搖擺不定、不確定性很強的東西產生“情結”,所以有人說“情結本身就必須依託於穩定的陪伴”,我覺得很有道理。假如有人願意跟我討論“為什麼在屏幕越來越花團錦簇的今天,人們依然會對於形式單純的《中國新歌聲》產生每年還是要看的情結。”我會很願意跟他聊一聊節目表現出來的“穩定”和“明晰”這兩件事情。



每一個學術觀點的完整論證過程都要求穩定和明晰。《中國新歌聲》是做音樂的。音樂本身屬靈。人們迄今都沒搞懂音樂誕生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可是音樂在今天所擔負的最主要的綜藝職責就是表演。帥哥唱、美女唱、卡通唱、PK唱……..當今綜藝把“音樂”這件事情玩出了各種花樣,各色變化。幾乎沒有哪個綜藝導演會用“做學術”的理念來做音樂節目。

在週五首播的《中國新歌聲》第二季,他們的音樂理念就很類似“做學術理念”。首先,“學術”要權威。音樂質量的權威性就體現在聆聽者的評判中。那“聆聽者”的權威體現在哪呢?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咖位”。《中國新歌聲》一直把節目中所有的“評判職責”都放在了四位導師身上。這跟現在流行綜藝節目錄制方式中的由“通告藝人”或“試聽團”,輔助完成“評判職責”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於職責權利的高度統一,四位導師的權威感就變得更加重要。這一季他們找到了陳奕迅、周杰倫、劉歡和那英。這幾個人如果被描述成“內地、港、澳、臺現當代流行音樂首屈一指的人物”應該也會有很多人贊同。事實上,這幾乎就是綜藝節目所能夠實現的頂配了。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設置過評判者的權威,接下來,就要確保選手誠實和真誠了。這一季製作人對於選手的誠實性要求表現的有點像“強迫症”——甚至在每個選手上場之前,都會搭配選手在自己真實生活情景中的自拍,以示“清白”。小片的拍攝手法也完全的摒棄了人們習慣的“綜藝故事性”,一概白描。

這種節目設置聽起來像是一樁精明的買賣:看似損失了節目角色的“故事性”,實際上用白開水一般的誠實敘述,換取了節目的重點——音樂演唱的可信感。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應該會很明確的發現,這一季的《中國新歌聲》節目邏輯單純而固執——就是音樂一件事情,只要能夠呈現出最主要的音樂,別的都可以捨棄。

所以他們在節目的演唱部分中,嚴謹的進行了音樂類型分類,首期節目中呈現出了雷鬼、嘻哈(b-box)、爵士、傳統流行唱腔、偏韓式流行唱腔(氣包音唱法)似乎節目在有意識的把現代流行音樂門類的不同派別,分門別類的平攤給觀眾。

這種呈現也體現出了某種節目組的“音樂固執感”:1,沒有常見的、可以討好觀眾的炫高音,灑狗血,講故事,拼嗓門。2,也沒有過多選用觀眾認知度高的“純流行”唱法,各門各派幾乎平均,不偏不倚。——這看起來也像是導演的取捨:炫高音,去討好,固然可以在一開始換得“滿堂彩”。可節目一季要做十二期左右,要做N季。長此以往下去,怎麼玩?總不能期期“吊嗓子”吧?如果不偏不倚,雨露均沾,讓“大灰狼自己去找大灰狼,小白兔自己去找小白兔”就划算的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觀眾的興趣點,同時也更符合一般音樂規律,保證音樂樣態的舞臺多樣性……

我們祖宗在總結我上邊一段長長的段落時就高明的多,只用了四個字就說的很清楚,叫“中庸之道”

《中國新歌聲》第二季首期也不是“音樂平均主義”。如果你把“中庸”理解成“平均主義”的話,只能說套路還不夠深,路子還不夠野。中庸絕不是傻不拉幾的“排坐坐,分果果”。中庸,是精緻的設計感之後呈現出來的平衡的樣子。

當然,每種唱法都有自己忠實的粉絲。可是在年輕人心中,依然是存在著音樂形式上很明確的潮流感。如,幾年前極流行,轉音多到炸的“R&B”唱法,多年前流行的“晚會體”——通俗民歌唱法,強調“過時的科技感”的老式電子音樂………這些在我們今天的審美中都稍顯過時,可是由於當年的“群眾基礎”好,唱的人依然很多,可節目首期,就一個沒用。可見音樂團隊在“演唱技法的流行趨勢”這件事情上的時尚感還是很足的。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現在在屏幕上找一個沒有花字、沒有動畫插科打諢的綜藝節目可以說很難。《中國新歌聲》的屏幕出奇的乾淨。想象一下,假如把整季弄上滿屏幕的花字,這件事情的成本大概二三十分之一的“陳奕迅”或者“周杰倫”就夠了吧,可《中國新歌聲》偏不,就是要乾乾淨淨。這跟任性沒關係,這跟信息傳播的信號衰減有關係。按照傳播學的說法:

有效信息傳播到達比=有效信息/冗餘信息

上文中我們提到,在《中國新歌聲》中,節目組設定的最有效信息都緊緊圍繞“音樂LIVE+選手角色+導師”,所以冗餘的其他信息不管是不是潮流,原則上都跟節目預設的有效信息無關。所以從最直觀的“乾淨的屏幕”就能夠看得出來,節目組對於“我想要什麼,我有什麼,我能捨棄什麼”,這幾個問題一直以來就有著非常清晰的答案。

這種清晰感從節目的各個設定環節中都可以看到。

賽制:簡單明晰,你唱歌+我選擇+權利反轉+混合競技;

導師角色:他們是大咖,毋庸置疑。用多首導師各自風格演唱重新明晰觀眾記憶中各位大咖的“個人IP”記憶;配合各種LOGO、戰隊戰旗強化導師品牌印記,強調“都是大咖”的形象定位。

選手角色:簡單幹淨,音樂說話,不講故事,不玩套路。

導師和選手關係設定:交流真誠自然,親切誠懇(相信很多人對於陳奕迅在首期節目中對選手的親自範唱和貼身指導印象深刻)

《中國新歌聲》迴歸,你覺得怎麼樣?

每一個設定都乾乾淨淨,不做無用功,也絕不做繁複花哨。所有的行為都指向一個目標——為了音樂。就連鏡頭語言和切換鏡頭節奏都服務於此。

如果你關注節目中鏡頭切換的話,你會發現《中國新歌聲》的鏡頭節目極富韻律感和規律感,如果把每個選手的演唱環節看作一個鏡頭節奏的“小節”的話,用音樂節拍來描述的話就是標準的“四四拍”節奏——每個鏡頭組合基本上都是四組時間單位,按照“四個八分音符+兩個四分音符”的節奏,作為切換鏡頭節奏:演唱歌曲時平均五秒一個鏡頭切換,基本勻速。演唱完畢後選手和導師進行對話時,平均十秒左右一個鏡頭切換。中間選手選擇導師時,以長鏡頭特寫抓拍作為切分音調節整體節奏。

這種“專注感”儼然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和支持,“愛奇藝”作為獨家的互聯網播出平臺,《中國新歌聲》第二季首期節目上線兩個小時後,就獲得了點擊一億次的亮眼成績。

回顧剛剛播出首期的第二季《中國新歌聲》,頗有一種“一力降十會”的風格。“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不管你對於剛剛播出的第一期節目有何感受,“《中國新歌聲》對於音樂這件事情上是有執念和使命感的,是專業的”這件事,應該都是有同理心的。

音樂這件事,專心此道才能成活。做音樂類的綜藝節目,懷揣“執念和情懷”,毫無疑問算是正道。

這可能就是這數以億計的觀眾,共同感受到的對《中國新歌聲》的“情結”吧。

一曲终丶繁花散
2017-07-17

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在浙江衛視重回觀眾視野,收視率毫無懸念地在開播5分鐘後就衝到當晚同時段節目第一。第一期節目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四國大戰”濃濃的火藥味,那英、劉歡、周杰倫、陳奕迅四位導師搶起學員來毫不相讓。而首次在“新歌聲”中擔任導師的陳奕迅也是金句頻出,相比其他三位評委的“演技”並不遜色。

  周杰倫陳奕迅好友“開懟”

  首期節目中,第二位出場的選手朱文婷引發四位導師的關注,而陳奕迅和周杰倫之間的“互懟”更令人印象深刻。原來朱文婷唱的這首正是周杰倫為陳奕迅量身打造的歌曲《淘汰》。歌曲最後一秒,兩個人同時拍下“戰車”按鈕,周杰倫不忘調侃陳奕迅:“主唱都下來了,寫歌的能不下來嗎?”到了爭取朱文婷的階段,陳奕迅一句別有用心的發問“你究竟是喜歡誰”燃起戰火,周杰倫則用《淘汰》的歌名回擊:“通常在這樣的舞臺唱《淘汰》是不吉利的,這歌的名字就是 淘汰 。”一旁“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那英不忘添把火,追問周杰倫:“那你當時為什麼要寫一首《淘汰》給另外一位天王呢?”堵得周杰倫一時語塞。而陳奕迅立刻乘勝追擊,調侃周杰倫寫歌原來是想要“淘汰”自己。此外,陳奕迅欲搶人,誇選手唱的自己“頭皮發麻”,真情外露,“謝謝老天爺安排今天讓我有遇到你”,周杰倫迅速“補刀”:“你講出這麼灑狗血的話?”一旁的“老幹部”劉歡看得開心,“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陳奕迅幽默嗎?我不知道呀,其實私底下蠻幽默的。”“比我幽默?那是不可能的”。聊到多年好友陳奕迅,周杰倫忍不住調侃起來。“新歌聲”是陳奕迅第一次以導師身份與周杰倫合作。在私底下,兩人在音樂上有過多次合作,“非常默契”。陳奕迅在生活中愛開玩笑,周杰倫也認證這位好友“挺幽默”,“很像大家的開心果”,還調皮誇獎Eason“非常適合表情包”。對於網絡上呼聲很高的“周迅聯盟”,周杰倫表示自己也有在考慮:“聯盟其實也蠻不錯的,因為力量更大”,不過即使結成聯盟,也隨時有分裂的危機:“如果遇到同樣喜歡的學生,還是得要搶”。

  在《中國新歌聲》的盲選階段,由於舞臺上沒有主持人,往往需要導師來調節現場氣氛,把握整體節奏,做一些“主持人”的工作。在第一季《中國新歌聲》中,這些都是由庾澄慶完成的,而在第二季,周杰倫接下了這個任務,成為導師中負責“帶節奏”的那一個。從首期節目看,周杰倫的表現遊刃有餘,被那英評價為“扮演起了一個綜藝主持大咖的角色”。

太哦ok了
2017-07-17

首先謝謝邀請。 我認為是挺好的,因為這四位導師裡有我最喜歡的陳奕迅,他的《浮誇》是我最喜歡的。(表白一下,莫介意。) 目前因版權而改名為《中國新歌聲》的音樂選秀節目終於播出了,早沒了前幾季播出時的火爆場面,本季劉歡迴歸,陳奕迅新加入,天王周杰倫依舊在,還有那英的導師陣容。 提起《中國新歌聲》這個選秀綜藝節目,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火爆程度和《奔跑吧兄弟》不相上下。也對那些喜歡音樂人提供了許多機會。 但願新一季《中國新歌聲》不要變成周杰倫的歌迷見面會,劉歡的迴歸不是為了錢,陳奕迅能用自己傳神的歌曲經驗帶出好學員,那英不要再出什麼么蛾子,多點真誠少點套路才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