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今天,一篇《致滴滴,一個讓我的出行變得不美好的互聯網平臺》刷爆了朋友圈。 並不是文章寫得多麼地好,而是因為它說出了太多人的心聲...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10 個回答
15522092311
2017-04-15

炮轟!我想用東風41轟。自我介紹一下,本人大概還算滴滴老死機,一萬多單一年跑下來。能堅持一萬多單啥客戶都碰到過了,大家說過的問題都是小問題,什麼派單遠;乘客取消都不算問題,只要堅持跑還是能跑出個工資錢。補充一下本人天津大港,離市區30多公里,現已沒有高峰期獎勵,滴滴早高峰2倍獎勵只限外環以內,搞不懂為啥地域區別獎勵。

我只想說的是滴滴服務分的問題,300單內無投訴無有責取消無三星一下差評,每天掉一分,致電客服,客服說因為五星好評少,建議多和客戶要好評。大家聽聽好評居然靠要!我覺得我們司機服務完客戶,我們提供運輸乘客服務,乘客到達後付款,雙方完成交易,如果客戶覺得服務不好可以投訴和差評,如果沒有投訴和差評說明服務是乘客接受的(不然誰會付款呢)。但是就因為沒有五星的評價居然會扣服務分,這是什麼道理?非讓叫個好嗎?可見滴滴多麼沒有自信!

以前看大家罵滴滴,我從不發表任何意見,畢竟從開始跑滴滴一臺車錢跑了出來,堅持並得到了回報。現在滴滴居然讓這些老司機寒心了,不光服務好,還要主動要好評,這事咱幹不出來,人是有臉面的,服務做到了,還要自己去要好評,尊嚴何在,滴滴要把司機培養成奴才嗎,我們是靠勞動的,不是要飯的!成天維著大佬們的“程維”同志,你也在阿里打過工吧,阿里教給你的要好評嗎?現在滴滴好評沒要到,天天被噴,那你就繼續吧,不聽老人言,吃虧……

Teku特酷
2017-01-23

頭條問答的網友大家好。作為一名財經科技記者,滴滴也是我長期關注的一家公司,包括美國的Uber。其實昨天在網上瘋轉的那條“滴滴讓我的出行不那麼美好”的文章,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作者在文中提到的一些現象。但是春節臨近,司機變少了,打車更加難打,這樣的綜合因素導致用戶對滴滴的不滿集中爆發。

個人覺得滴滴案例的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好多分析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最終為這些平臺買單的總是消費者這點是毫無爭議的。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了”倒下的O2O砸到了誰的腳?“這兩年資本瘋狂地砸向電商平臺,大家都惟恐錯過什麼,這也導致各種O2O平臺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但其實中國O2O這種簡單粗暴的燒錢遊戲就是教育消費者不要對產品有什麼忠誠度,在中國,談忠誠度不如討價還價。

自從進入2016年,網上頻現“O2O死亡名錄”,一些曾經叱吒一時的O2O項目名列其間。眾多O2O項目悲愴倒下,同樣也是泡沫破滅。“O2O創新項目的存活率僅有1%,剩下的要麼被收購了,要麼正在被收購的路上。”雖是一句玩笑話,倒也是道出了曾紅極一時O2O的現狀。

燒錢遊戲的基礎是有錢可燒。即使是美國僅次於Uber的第二大打車平臺Lyft都為此焦頭爛額:據紐約時報和彭博等多家外媒引述的十幾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Lyft已經和包括通用汽車、蘋果、谷歌、亞馬遜、Uber和滴滴等多家公司密切接觸,希望找到潛在的買家,但是至今未果。

由於不自身擁有車隊,打車軟件平臺極度依賴資金,是重資本行業。過去幾年來,風投和其它投資者向打車軟件公司注資幾十億美金。並且滴滴和Uber中國合併後,打車平臺的運營成本的壓力就更加顯現出來了。Uber向滴滴出售股份,就是為了終止這場燒錢遊戲。

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的情況,或許更能幫助我們理解。Uber和Lyft一般會從司機賺取的車費中抽取20%至25%。去年Lyft的車費收入總計是20億美元,以20%的佣金來算,Lyft的收入大約是4億美元。但是Lyft實際所得要大大縮水。因為為了和Uber競爭,留住一部分司機在自己的平臺上,Lyft有時是連這20%的佣金一起返還給司機的,還有一些情況下,甚至還要倒貼司機錢,僅僅是為了鼓勵他們出來做幾單生意活躍一下平臺。

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如何讓這種盈利模式得以延續並增長是目前困擾Lyft的最大難題。Lyft至今尚未盈利,如果能夠找到投資者,藉助外部的資源做大做強,或許還能繼續迎頭前進。Lyft在美國的困境,其實也是中國O2O電商市場經歷了一波迅速崛起後,開始慢慢跌入谷底的真實寫照。

幾年前,秉承著“養成顧客黏性,構建流量入口和壟斷位置,並藉助壟斷優勢實現持續盈利”的目標,資本開始不斷進入O2O,伴隨而來的是瘋狂砸錢,開展賠本賺吆喝地銷售補貼,從而持續招攬顧客、積聚人氣,價格補貼戰頓時硝煙瀰漫。

借用李開復的一句話:“很多投資人相信如果你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因為有太多人都是這樣想當然,所以他們拼命往裡砸錢,越砸越多,但是至今我們看到還是有很多O2O並沒有盈利。”

我會把之前的這篇《倒下的O2O砸到了誰的腳》的文章發表在頭條號#特酷#中,歡迎大家點擊分享。

MLTech
2017-01-23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提到滴滴,很容易聯想到Uber,然後是共享經濟形勢下的方便出行,不過滴滴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並不是這些,而是出租車的對頭,對於消費者來說,核心點是便宜,不是方便,對於專門做滴滴的人來講,是有利可圖。建立在金錢之上,還有一個死對頭的滴滴,受爭議是很難避免的。

問答中的那篇文章裡主要是描繪了乘客對於打車的兩個抱怨,時間,更重要的是價格。價格上漲是可以預見的,一方面是平臺的補貼沒了,另外一方面也有各種制度的問題,還有一個最為最為關鍵的點,即便是算上出租車、各平臺下的車,公交車和地鐵,也依然很難滿足出行難的問題,僧多肉少,提價在所難免。

城市出行的難點,人多、路少和時間段集中,這些靠約車軟件解決不了。大家炮轟滴滴本質上是在抱怨出行的不順暢。

依託大數據來緩解出行難的問題是目前最為可行的一個措施,只不過還沒有做的那麼好,再牽扯到價格因素,還有車主的利益,滴滴已經不是一個軟件,而是一個社會話題的焦點。各方的觀點充斥在網絡上,正面的大家默然接受,負面的容易被揪出來討論,也就形成了目前炮轟的局面,嚴格意義上也不算是炮轟,只不過炮轟聽起來更爽一些。

凡事正反兩面看待吧,根據自己的經歷來看,滴滴這類的約車軟件確實給出行帶來了方便,價格貴點其實倒是可以接受。不過一些情況下,確實讓人惱火,實際的情況和滴滴軟件上那句美好出行確實存在差距。回過頭來再想想,這些煩惱其實也是自己找的,太過於關注自己,而忽視了其他人。

當擠上一輛裝滿了人肉的公交或者地鐵,那麼就有人沒有擠上來,當眼疾手快的打到了出租或者約到了快車,那麼有些人還在等待,當超了一個車,快人一步的時候,有些人就堵在後頭。如果能夠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一想,或許很多事情就沒有那麼必要去抱怨了。即便抱怨了,難道現狀就會改變嗎?還是說抱怨的人還不夠多呢?
飞鸽正传
2017-05-29

滴滴被炮轟的原因只是快車而已

只做順風車和專車的滴滴,是從來不懼怕大家的炮轟,滴滴之所以被炮轟,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快車市場。

關於滴滴的問題為何這麼火?

頭條裡最熱門的新聞就是滴滴,從我回答頭條的問題裡就能看出來,只要回答滴滴的問題,閱讀量唰唰的往上蹭,而其他問題,大家都不重視,即使頭條把我的回答推薦到首頁第一,閱讀量也就幾千幾萬,但回答關於滴滴的問題就不一樣了,一晚上十幾萬的閱讀量,然後呢,今天看到頭條裡回答問題的居然還有帶V的媒體作家,看來大家對滴滴的問題是最重視的。

順風車,上班族的最愛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作為一個苦逼的上班族,每天六點半起床,六點五十出發接單,接到乘客後一路聊著到了目的地,再趕到公司,二十公里的路程,基本上一個小時,算了下路程和結算的費用,平臺抽成幾塊錢,到手的20塊多點。為啥要那麼早,個人原因,為了佔個車位哈?,省了油錢還要省停車費,節儉到家了。

可能大家都會說浪費時間,賺這點錢不值得,但順路,油錢夠了,佔用的時間差不多,多了個聊伴,多了份交情,多了個見識,還有就是成就了朋友的生意,介紹業務啊!有一部分乘客成了朋友,這麼多的好處,幹嘛不做順風車司機?幹嘛要去吐槽滴滴呢?

這是小編對滴滴的看法,也是對滴滴認識最深刻的地方,太多的好處,滴滴如果專心做好這塊,還是有盈利的。

關於順風車的盈利

順風車不需要滴滴太多的宣傳費用吧?不需要更大的運行成本吧?獨立出來的順風車,每單最低一塊,一天上百萬的打車量還是有的,這是個什麼數字?嚇人啊,車是別人的,司機不是滴滴花錢僱的,就一個平臺app,開發成本幾萬塊,前期推廣打廣告燒錢,但靜下心來,長期盈利那是肯定的,尤其是有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入口,這生意真TMD獨門啊,兩大移動支付平臺只有滴滴擁有,優勢佔盡。

乘客呢?習慣了把順風車當專車了,車主呢,除非跨城,一般只接一單,不會選擇拼單,短途拼單虧啊,時間上更不划算。接一個就夠,解決油錢沒壓力啊,還有上面說的好處,三方一拍即合。

快車的被吐槽

自己買的車,而你,只提供一個平臺,不要你請司機不要你買車,更沒有開工資,你tmd憑啥抽那麼高的水?一天三百塊收入,扣掉油錢,人工,車損,其他費用,還能剩下50,比工廠還黑啊,專車跑滿12小時以上,兼職4 小時以上,還被乘客各種黑,費力不討好,有多少司機的評論是滿分的?有多少乘客提出過不合理的要求?都要噴血了的節奏啊,作為順風車司機的我,也曾經被當做專車來評價得差評,那個受傷的感覺啊,大家都理解?。

而最初合作的出租車司機呢?生意被私家車搶的不要不要的,更難做了吧?一部分私家車主做起了專職滴滴快車司機,明擺著就是搶生意了。

而付費的乘客呢?從最先開始的被誘導打車,各種補貼,到後面的提價,難打車,更是滿腹怨言,跟車主私下成交逃單的也不少。

滴滴走到提價這一步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作為順風車平臺的滴滴盈利,快車為何不盈利?前期的各種補貼,跟uber的燒錢大戰,廣告平臺,費用投入了多少,廣大吃瓜群眾不知道,但作為投資方,心裡肯定有底,得逼著滴滴還錢,要不然創始人的日子沒法過,恩,那就先不給補貼了吧,接著再漲價吧。

資本都是重視短期收益的,習慣了炒股的思維方式,低買高賣,能儘快抽身就抽身,如果能盈利,那就使勁抽水,先把投入的掙回再說。太多的創業公司倒閉,大家也是被逼得沒辦法,即使最有錢的老闆最有錢的公司,也不能坐吃山空虧倒本吧?

來自於另一個主管方的壓力,對,查車的,沒有這個主管方發放的許可證,廣大私家車運行都成了黑車。

另外,讓這些車主覺得不好賺錢知難而退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就讓你賺不到錢,做我的自營專車,還能成為車企的經銷商,賺錢的方向套路有的是。

滴滴成為炮轟的對象是多方合力的結果

跟司機,乘客,主管方,投資方,運行方都有關係,而根本原因,是投資方佔支配地位,需要投資回報,主管方政策的不明,只能走短期效益的路子,逼著一部分車主退出,成就主管方認可的滴滴市場。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NO不多说
2017-03-02

我是一個滴滴快車司機,從2016年3月起跑滴滴至2016年12月20日止接單3千多單,,

,說實話從6月至9月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6時不停接單,平均接23單至25單一月下

來收入在6千元左右,扣除油費和車輛維修保養後還能有3千元進帳。自從10月以

後司機的收入情況急轉直下,滴滴提成增加,客戶付車費與司機收到的車費不透明

,司機的獎勵不兌現,最可氣的是熱線客服人員辦事拖拉回答問題採取坑蒙

拐騙的手法來對待司機,如:2017年2月7日我電話給滴滴熱線客服人員,申請

辦理退出滴滴司機一事,注消其車輛信息和司機帳號,一直拖到3月1日仍然未解

決,其間我打了4次電話詢問情況,回答是資料已報給工作人員,讓我耐心等待

會有人打電話通知你的。一句話,滴滴公司的服務及差,滴滴公司要司機們學

雷鋒,而公司自己想盡一切辦法損害他人利益去撈錢。

巴顿抗枪
2017-01-23

我是滴滴的受害者,辭了工作,花10多萬換了新車,到頭來獎勵沒了,派單少了,在0投訴的情況下號被封了,然後當星期的車費3000多塊錢也不能提現!問客服告訴我是系統問題!到最後不了了之再打客服說查不到我做過滴滴司機的信息!我是天津的!希望政府關閉滴滴軟件平臺,讓這個騙子把騙我們司機的錢全吐出來!

套路专家
2017-01-23

可怕。

招手,司機更是停都不停,看見無數輛空車路過,後來終於滴滴到一位師傅,上了車,他跟我講:“啊呀,接錯了,沒有翻倍。

”我說師傅,你總不能把我給丟下去吧,我真的等了很久的車了。

偶爾幾次打車經歷,就是站在路邊看著一輛輛空車駛過,裡邊一張張冷漠的臉,不看你,只看方向盤旁的手機。

所以寧願走到公交車站坐公交,也不加價打你們的車。

說說我在上海的親身經歷

背景:

1.網約車新政:新政實施後,我確實還能看到外牌車。

我從綠地萬豪酒店出來打車回公司,週五中午12點,雖說還沒有到高峰時間,綠地萬豪也不是很偏僻,但出租車蹦出來的價格,要提價15元(我這一單最後是18元,幾乎翻番)。

我:師傅,你用滴滴對吧。

所謂的“為您叫車”,“為您優先叫車”估計效果是要打折扣的,通過出租車叫車的糟糕體驗,把消費者往“滴滴快車&專車”去導流——反正沒有競爭對手。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见微而知著
2017-01-25

血債累累:

在滴滴350億美元估值背後,你知道滴滴“幹掉'了多少對手嗎?

滴滴快的總裁柳青曾說,在過去的兩年半到三年裡面,滴滴快的PK了30個對手,一直在PK。

那麼,這些年,被滴滴PK掉對手有哪些呢?

以弱勝強,幹掉“大哥”搖搖!

搖搖招車在2012年4月就拿到了紅杉資本300多萬美元的融資,可是滴滴打車的天使投資才80萬元人民幣。無論發力時間還是早期市場規模,搖搖是當時無可爭議的第一名。


當2012年下半年,滴滴打車上線。當時,滴滴準備在北京大幹一場的時候,其實市場上的先行者搖搖招車,早在4月就拿到了紅杉資本300多萬美元融資,無論發力時間還是早期市場規模,搖搖是當時無可爭議的第一名。而此時的滴滴創始資本只有區區80萬人民幣。

搖搖的打法對滴滴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比如給北京5000個司機買了智能手機,在FM103.9北京交通廣播進行24小時全天候廣告轟炸,每隔1小時播一次。

滴滴顯然沒有經濟實力去做這些事情,但也不能坐以待斃。面對強敵,滴滴能想到什麼更好的方法呢?

程維利用這個契機在搖搖招車的交通廣播廣告後做了一條滴滴廣告,“立即發送短信到XXX,即可下載滴滴打車”。因為司機分不清楚搖搖還是滴滴,以為換個方式讓下載,當天就有1000個司機下載了滴滴。這一次,滴滴只花了極少的廣告費用,就拉來了第一批司機用戶。

在產品打磨上,爭取比搖搖做得更細。

比如,滴滴發佈的第一個版本是帶語音的。因為考慮到司機在開車的時候,眼睛和手都是非常忙碌的,所以產品一定不要佔用司機的眼睛和手,動動嘴就可以用語音進行操作。搖搖的產品體驗相對就差一些,司機得扭頭看一下屏幕顯示器,才能知道訂單的詳細信息。而開車的時候做扭頭動作是非常危險的。就這一點細節改進,滴滴產品就更受司機歡迎。搖搖開發出同樣功能的產品,比滴滴足足晚了4個月,這在移動互聯網的快時代,是致命的。

在乘客端,及時對乘客完全免費。

滴滴於2012年9月發佈的第一個版本是要向乘客收3塊錢的。好在滴滴醒悟得早,在滯脹期一開始,就立馬決策取消3塊錢,對乘客完全免費。這一招立竿見影,乘客數據快速上漲。加之“天時”巧合,2012年的冬天,北京下了五六場雪,每下一場雪,訂單就漲一倍。而搖搖又比滴滴慢了好幾拍,直到12月底才取消向乘客收3塊錢。

在運營上,滴滴擁有強大的線下團隊。當時搖搖亮出的一大自認為是殺手鐗的動作是搶佔機場入口。在北京,每天大概有2萬輛出租車從機場出入,這是出租車最大的入口。為了搶佔機場入口,搖搖通過出讓股份給首都機場管理處去獲取獨家經營權。但是在稀釋股權這件事情上,滴滴想得比較長遠。“我們未來還要打全國市場,甚至全球市場,不能因為打北京市場就把股份給稀釋了。”

失去機場入口的滴滴,並非陷入絕境。北京不是還有三個火車站入口嗎?!火車站的場景跟機場完全不一樣,它只有一個通道,司機接上乘客後必須立刻走人,每輛出租車從進到出只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在這1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滴滴線下團隊需要做什麼呢?第一步就是判斷司機所用的手機是不是智能手機,如果是智能手機,就給他裝上滴滴打車APP,並完成註冊,還要給司機一個訂單,教他怎樣使用;如果司機用的不是智能手機,就要送他一部智能手機,給他一個套餐,充話費,裝APP,教他使用。所有的動作都必須在10分鐘內完成。這是非常考驗線下團隊執行力的。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滴滴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比如隔幾米要安排1個人,第一句話跟司機說什麼,第二句話說什麼,傳單上寫什麼,怎樣使得註冊過程更順暢……這裡面有非常多細節的打磨。

滴滴整個線下團隊在那一個冬天都是24小時三班倒的工作狀態。但是最後的結果卻出人意料,滴滴在北京三個火車站拉到的司機數量,比搖搖在機場拉到的司機數量還要多。在這件事情上,滴滴既沒有稀釋股份,又獲得了理想的效果,在戰略上比搖搖更勝一籌。

劍走偏鋒,兩週反超大黃蜂

與搖搖招車的競爭,滴滴可謂三招出手,招招制勝。但是在2013年,滴滴面臨的難題又接踵而至,必須走出北京,在全國範圍快速複製。而打車是本地化屬性非常重的場景,在北京贏了,在全國其他省市不一定也能贏。而且那時上海已經有競爭對手大黃蜂,杭州已經有快的。

大黃蜂的團隊實力也是非常強的,他們是土豆和優酷合併以後,由土豆CFO率領的精銳部隊出來做的項目,同時佈局上海、廣州、深圳市場。在2013年4月,滴滴派出一個小分隊打上海市場的時候,大黃蜂已經做到一定體量了,有接近1萬個乘客,5000個司機。這對於後發者滴滴來說,要打先發者難度是很大的。但是滴滴還是決定在上海打一場攻堅戰。

據張博回憶,滴滴當時只用了2周左右的時間,就在上海開始反超大黃蜂了。在乘客和司機的市場端做了很多的動作。這一次滴滴採取了媒體轟炸形式,在上海所有的媒體幾乎都打了廣告,所有的新聞都上,當然最有效的還是群發短信。

“當時我們通過渠道拿到上海10萬多個iPhone帳號,推送類似於短信的信息,裡面有一些小動畫和圖片,會比一般的短信轉發率高。在兩週內給每個人發了十遍短信。做企業有時需要野蠻生長,但前提是要守住道德底線,不能做違法的事。”

紅包大戰,絕殺“死敵”快的

在上海戰勝大黃蜂之後,滴滴很快又跟杭州快的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補貼大戰。這場戰役一開始是基於支付功能展開的,但到最後卻演變成一場營銷大戰。背後其實是阿里和騰訊在支付戰場上的決戰。


在2014年補貼大戰之前,微信支付是非常弱勢的,因為騰訊所擅長的社交和遊戲都不是很強的交易場景。而阿里的淘寶交易場景很強,支付是它的強項。滴滴是騰訊投資產品裡面唯一一個大眾高頻剛性的交易場景,每天有幾百萬人使用。如果將微信支付在滴滴上使用,結果也許會是另一番天地。

滴滴開通微信支付功能後,一開始的預期並不高,如果能帶來5%的訂單增長率就很不錯了。為了鼓勵乘客用微信支付,滴滴給每個用戶便宜5塊錢。這些錢是由滴滴來補貼的。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僅一週之內,訂單就漲了10倍,到第二週訂單漲了50倍,訂單平臺瞬間從10萬級別變成500萬級別!那段時間就連快的自己的員工都不用快的,而改用滴滴了。

這可把快的急壞了,於是也開始補貼,在接下來的兩週內,滴滴和快的就像針尖對麥芒較上勁了。只要誰先撤補貼,誰就有可能徹底從這個戰場上消失。光上半年的補貼,滴滴就花了15億!這場補貼大戰打完之後,除了快的和滴滴,其他30多家對手都消失了。這場補貼大戰打完之後,很多人知道了微信支付,並養成微信支付的習慣。“如果不是正好碰到騰訊推廣微信支付這個當口,這場戰役就打不起來,沒有騰訊支持,滴滴是燒不起那麼多錢的。”

2014年5月,滴滴停止補貼後,開始思考接下來的策略。思考的大方向就是,看看還有什麼是滴滴獨有而快的沒有的,思前想後還是基於微信的關係鏈。怎樣才能把微信關係鏈用起來呢?

於是滴滴注意到:每一個乘客用微信支付之後,其實還可以繼續增強粘性,甚至可以把他們當作種子去影響周邊更多的人。只要給乘客一定的“好處”就可以(因為很多乘客都有佔便宜的心理)。但問題是給什麼樣的“好處”合適呢?最後滴滴推出了創意產品打車紅包。打車發紅包把補貼變成一個產品,用社交的方式放大傳播,應該說是滴滴2014年很牛逼的產品,殺傷力極強。

滴滴在發紅包上很有章法,快的根本沒法抄襲。第一招是拉新用戶,用戶分發到朋友圈能拉來新用戶;第二招是通過企業冠名的方式給用戶發紅包。據瞭解,合作規模最大的是蒙牛,發了幾千萬的紅包,這也成為滴滴的生財之道;第三招是在電視臺發紅包。滴滴是國內較早使用搖一搖發紅包的。2014年1月1日,滴滴與江蘇衛視合作新春晚會,共吸引1700萬用戶參與,送出3億紅包。

雖然最後滴滴與快的合併了,但在紅包創意上,滴滴似乎更深入人心。

遭遇滴滴,估值10億的微微拼車一夜沉沒

微微拼車在發展的鼎盛時期,有一家國際巨頭曾開出5億的收購價格,但當時的王永自信心爆棚,認為此時估值十億的微微拼車,未來估值可能會增長到十億美金甚至百億美金。

但很快,他就為自己的貪婪和猶豫付出了代價——滴滴順風車來了。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宣佈合併。沒多久,就傳出要推“滴滴順風車”的消息,滴滴把投資人都嚇跑了。

王永顯然沒有預測到這樣的結果。滴滴把中信資本嚇跑後,微微拼車並沒馬上走投無路,放低估值去融資還是有一定機會的。果然,盛大資本來了,他們給的估值是4億人民幣,願意投1億人民幣換取25%的股份。談判非常漫長,而微微拼車賬上的錢已經快要花光了。這期間,為了維持正常運營,王永個人先後拿出2000多萬元投入到公司。

在業務方面,微微拼車一度加大了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補貼力度,僅僅是為了能做出漂亮的數據。現在回想起來,王永說,那時候自己確實某種程度上存在賭博心態。

結果是,他賭輸了。2015年6月,股市暴跌,在這樣的背景下,盛大資本在投決會上決定不投資微微拼車。而王永轉身去找其他投資人時,發現沒有任何人有接盤的絲毫意願,無論估值降到多低。

現在的微微拼車項目團隊,只剩三十多人,只不過已是明日黃花還在勉強地維持。

滴滴殺入,嘀嗒拼車苦苦掙扎,e代駕大幅裁員

對於拼車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2015年6月1日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日子。這一天,滴滴順風車正式上線。

曾經,作為拼車市場三強,嘀嗒拼車、51用車和天天用車曾經幾乎佔據了這個市場超95%的份額,其中嘀嗒拼車曾是拼車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

然而,在滴滴優步激進的打法下,出行市場也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其中涉及拼車、代駕、巴士等細分市場。

以拼車為例,隨著滴滴進入拼車市場,從運營模式對標來看,嘀嗒拼車無疑是滴滴出行中的順風車對標,也就意味著它將直面最大沖擊。

根據近日第三方研究機構Trustdata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滴滴順風車市場佔比高達76.8%,已佔據整個市場四分之三的份額,僅用半年時間改寫了市場格局。

去年5月,愛拼車宣佈停止服務,另一家拼車企業友車在此之前就已停止服務,兩家企業還沒等到拼車大戰正式開始就宣佈“退賽”。

“我見了200多位投資人,主流投資人都見了一遍,但沒有人願意投,不會有人在兩家百億美金的企業打得火熱的時候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我絕對不會再碰那種純玩錢的項目。”愛拼車創始人楊洋表示。

受到影響的創業公司不僅是拼車行業,巴士、代駕、P2P租車等行業也都難免受到影響,比如考拉班車被滴滴巴士納入麾。e代駕與滴滴代駕也曾掀起酣戰,去年7月底滴滴代駕上線,僅20天后就宣佈覆蓋全國80個城市,註冊司機過百萬,而今年1月e代駕公佈的司機數量只有20萬左右。在去年底,e代駕甚至宣佈大幅裁員,隨後COO周依華離職創業。

熬夜陪老婆
2017-02-26

我休息就接的滴滴,前兩天接了一單。跟著導航走,到達目的地乘客顯示40,我這裡顯示32,乘客說貴說早上去才32,下午回來40要打電話給客服。結果滴滴客服沒跟我核實情況下修改了我訂單金額變成28。第二天還降分了。我跟客服理論,客服說乘客反應我到達目的地沒有即時結束計費,我說我親自在他面前結束訂單的,後來又說我繞路,我完全按照滴滴導航走。客服沒辦法說服我竟然掛我電話了。可愛的滴滴啊,作為一個上市大企業,你能做得聰明一點嗎?我不說服務分合不合理,你竟然做到更改訂單金額這一步?跟銀行改變儲戶金額有何分別?你還厚顏無恥的說避免乘客走單,我發自內心的告訴你,我情願那個垃圾乘客走單,別再害其他司機。經過這件事後,我想我以後知道應該怎麼打車了,我還要傳授給我的親戚朋友怎樣打滴滴。

方生容姐
2017-02-28

滴滴公司太黑了,黑到讓人憤怒,看圖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
滴滴最近為何成為大家的炮轟對象?這樣滴滴公司還有存下的空間,發展的前景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