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歷史名人都有誰?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與昆明有過不解的淵源呢?
2 個回答

鄭和是雲南人,小名三保。鄭和本姓馬,雲南昆陽州(今昆明市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人,聖裔(穆罕默德先知後裔),生於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鄭和的先世是西域布哈拉人,即元朝的色目人。元世祖忽必烈推翻南宋王朝,建立元王朝。元王朝部隊於1253年,攻佔了位於雲南地區的大理國,征服了當地各民族,並於1276年設置雲南行省,派鄭和的先世——回族人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統治雲南。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為阿拉伯語音譯,“賽典赤”是貴族的稱呼,“贍思丁”意為宗教的太陽,“烏馬爾”是其本名,意為長壽。由於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治理雲南政績顯著,深得民心,他死後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咸陽王”。鄭和的曾祖父拜顏是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第五子的長子。後來,鄭和的祖父從母姓,改姓馬。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以長兄之長子馬文銘為嫡,名鄭文銘,字恩來,世襲錦衣千戶侯,居南京三山街(今馬府街)馬府。鄭和後裔至今已傳21代

另據,《鄭和家譜》中的“馬公墓誌鉻”,系永樂三年(1405年),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李至剛所撰寫。銘文從鄭和曾祖拜顏始敘其世系,祖父、父親姓“馬”,名哈只,其父馬哈只有子二人,長文銘,次鄭和,另有姊妹四人。關於鄭和,家譜中說他“本姓馬,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御書‘鄭’字,賜以姓”。家譜還說他“以兄文銘之子立嫡,名賜”,說明了鄭和作為太監而有後裔的淵源。家譜以鄭和為一切祖,賜即二世祖。鄭和後裔有兩大支系,一個支系的後裔在江蘇南京,另一個支系的後裔在雲南,還有一個分支在泰國清邁。泰國支系是清朝末年,鄭和第十五世孫鄭崇林離開雲南玉溪老家旅居泰國清邁,現有後裔三十多人,鄭崇林主持興建了清邁第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門楣上那塊用純金鍛造的牌匾也是從雲南用馬幫馱來的

南京鄭和後裔的命名順序“大尚存忠孝,積厚流自寬,藩衍更萬代,家道泰而昌”。

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原因,幼年時的鄭和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鄭和父親與祖父均曾朝拜過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熟悉遠方異域、海外各國的情況,鄭和本人也在航海時派遣一支船隊進入麥加朝覲。從父親與祖父的言談中,年少的鄭和已對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而父親為人剛直不阿、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秉性也在鄭和的頭腦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明朝統一雲南戰爭後,鄭和給帶到南京,受閹,做了宦官後被分到北平,在燕王府服役。

為何要挑選鄭和為下西洋總兵正使呢?

這是由於朱棣皇帝對鄭和的人品、才能、知識有充分的瞭解。鄭和少年時就在朱棣身邊長大,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是“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並被朱棣皇帝視為心腹。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鄭和本人所具備的素質和條件適合於擔任下西洋總兵正使一職,率領船隊下西洋首先,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能。鄭和少年時就在明軍中服役,在明軍中長大,後轉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鄭和成年後,經受了戰火考驗,跟著朱棣參於“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役,具有實戰經驗。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將二萬餘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鄭和下西洋中的幾次軍事行動也證明了鄭和的軍事指揮才能,確保了這幾次軍事行動的成功。

第二,鄭和知識豐富,熟悉西洋各國的歷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鄭和下西洋前,鄭和曾出使暹羅、日本,有進行外交活動經驗。特別是永樂二年出使日本,通過鄭和的外交活動,使得日本國主動出兵清剿在中國沿海的倭寇,並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簽訂貿易條約。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滿意,併為下西洋解除了後顧之憂。正是由於鄭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託給鄭和。在鄭和下西洋途中,鄭和不辭辛勞,往返於西洋各國之間,妥然處理各種外交事務,解決了一系列棘手問題,化解了矛盾,穩定了國際關係,提高了中國威信。這充分證明鄭和嫻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第三,鄭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識。鄭和從小就從其父親那裡得到有關的航海知識,熟悉海洋,嚮往航海。在鄭和擔任內宮監太監時,營造宮殿,監造船舶,有造船經驗。在鄭和下西洋前,鄭和進行了兩次較遠距離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識,積累了航海經驗,為下西洋遠航打下了基礎。在下西洋途中,鄭和通過航海實踐,不斷地豐富航海知識,積累航海經驗,提高航海技術,使他能率領船隊,完滿地完成下西洋遠航任務。

第四,鄭和身份特殊,他是伊斯蘭教徒,熟悉伊斯蘭教教義、教規和宗教習俗。鄭和又是佛家弟子,他自稱是“奉佛信官”“菩薩戒弟子”,他熟悉、尊重佛教。而鄭和下西洋途經的國家、地方,不是信奉伊斯蘭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於溝通相互關係,贏得西洋國家人民的讚譽。這對於鄭和能出色地完成下西洋也有一定幫助鄭和過人的膽識、聰明的才智、健康的體魄、踏實的作風、廣闊的胸懷,這些個人素質使鄭和具備了作為龐大船隊統帥和指揮員的條件。

正是由於鄭和自身條件和所具備的才能、素質才為朱棣皇帝所賞識,並委於重任,成為下西洋船隊的統帥。鄭和不負重望,出色地完成遠航任務。

鄭和

鄭和大事年表

1371年(洪武四年辛亥)馬三保出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

1382年(洪武十五年壬戌) 11歲 明軍徵雲南。馬和父親馬哈只去世。馬三保被擄入明營,遭宮刑-。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庚午) 19歲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選入燕王府服役。

1404年(永樂二年 甲申) 33歲 馬三保因戰功顯赫,獲成祖賜姓"鄭"的殊榮,從此改稱鄭和,並擢拔為內官監太監。

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歲 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國。

1407年10月13(永樂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歲 回國後,立即與王景弘、侯顯等率船隊第二次下西洋,到達文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樂七年 己丑) 38歲 九月又偕王景弘、費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樂十一年 癸己) 42歲 偕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樂十五年 丁酉) 46歲 鄭和率船隊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樂十九年 辛丑) 50歲 偕王景弘、馬歡等人率船隊第六次下西洋。

1431年(宣德六年 辛亥) 60歲 鄭和偕王景弘、馬歡、費信、鞏珍等率船隊27550人第七次下西洋。

1433年(宣德八年 癸丑) 62歲 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裡(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王希季,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1921年7月26日生於雲南昆明。1942年西南聯合大學學士。1949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研究員。曾任大連工學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教授、上海機電設計院總工程師、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等職。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製;主持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曾任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負責制定研製方案,採用先進技術,研究衛星返回的關鍵技術;任小衛星首席專家,雙星計劃工程總設計師等職。1985年,1992年各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昆明歷史名人都有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