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原桃源一品誥命吳太夫人墓
安慶卒子
1/17 “卒子游記”所有文章作為安慶地區文史資料的組成部分,吸引全國網友的關注,感謝全國網友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紹的是安徽省原安慶市代管的東至縣馬坑鄉桃源村吳太夫人墓舊址。
2/17 馬坑森林浴場坐落在原安慶市代管的東至縣城東距六十里的馬坑鄉桃源村境內,為古代官道、商道必經之地,因地形獨特,景色怡人,為晚清名人李鴻章得意門生,兩江及兩廣總督周馥選為原配夫人墓葬即“吳太夫人墓”之地。
3/17 馬坑鄉桃源村清水河畔的箬嶺峰下,是周馥原配夫人吳氏之墓。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日,吳氏病逝於揚州寓所,後由子女扶柩歸於安徽省東至縣馬坑鄉,葬於此地。
4/17 吳太夫人是周馥的結髮妻子,周學熙的生母。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日,吳氏病逝於揚州寓所,後由子女周學熙等人扶柩經車拉回歸安徽省東至縣,葬於此地。吳太夫人是朝廷欽賜的一品誥命夫人,陵墓建築非常講究。
5/17 箬嶺峰的地形十分奇特,山上長滿了裹棕子的箬竹,豎看酷似篆體壽字靠椅,左右兩旁有彎曲的小崗,宛如游龍戲水的圖案。兩崗之間凸出一小峰,凹下一盆地。小山峰恰似一顆明珠,被當地人稱之為萬壽山上的“二龍戲珠”,在風水學上,這是極為上品的墓地。
6/17 嶺下的小盆地就像一個蓮花池,向北望近山群峰交錯,如佛手蓮花,遠山鱗次重疊,步步高聳。吳太夫人的陵墓就安放在這朵蓮花的蓮心之上。
7/17 百年前,風水先生說這個地形象徵“海闊天空,平步青雲”。吳太夫人是朝廷欽賜的一品誥命夫人,陵墓的風水極為講究。從山口至墓前,立有欽加四品銜發佈的告示牌,墓葬所用材料為“洋灰”加封。墓誌銘文,系當朝武英殿執事,翰林院學院學士孫家鼎親筆撰寫。
8/17 經歷百年滄桑,現在吳太夫人的古墓保存完好,但局部有毀壞,墓葬所用材料為“洋灰”加封,墓冢為鋼混結構,水泥澆鑄,當時吳太夫人兒子周學熙是近代工業創建人,吳太夫人墓使用了當時價格昂貴的洋灰,即是今天水泥建成。
9/17 吳夫人墓誌銘由安慶市桐城馬其昶撰寫。原文:尚書建德周公之配吳太夫人,光緒三十三年,年七十有三,冬,十一月終於揚州寓舍。逾年,其子學熙以狀,並尚書自為傳。授其昶乞銘,尚書蹶起單寠任兼圻家門驟盛。皖南列縣無與比,而太夫人以一身兩涉榮悴,其行事皆可法式於銘。宜尚書之言曰:當粵寇初熾,東南無完土。
10/17 吾家貧簿,轉徙彭澤山中,晝匿草樹翳蔽,夜出營一炊,遲明則登高處瞭望。避賊一日嘗得數死,祖父母、父母恆泣,約家眾當畢命一區。予既不忍違離,又念守此終無全理。夫人贊畫大計,趣予潛走,留書以白重堂,提攜二嬰,深宵送別。
11/17 自是十餘年,兵飢疾疫之危苦,有非人意計所能得者,乃至吾祖父母,吾父之喪,皆夫人拮据將事,則是夫人之有大造於我周也。予乃因緣際會,簿立勳伐,至有今日。而夫人自初入官舍,生四子學煕後,即靜居素食,精誦《楞嚴經》四十餘載,一以慈利為行。
12/17 長子學海、次子學銘同歲成進士,學銘入翰林,學煕、學煇皆獲鄉舉,學淵徵經濟特科。子婦孫曾數十人,而夫人守盈以約,不忘前艱,節縮簪珥服御,買田二千畝,以恤貧者。名曰:樂濟會。予撫山東時,東南水災,鉅夫人七十生朝,兒輩請稱觴演劇,堅不許。謂:吾不以此開汝汰侈之漸,費移助振愈於延賓洎。
13/17 予蒙恩,告歸,自粵,未幾,夫人遂病。予慰之曰:往吾兩人在難,誠不自意全濟,及今死,視他人已贏年五十,其可無憾。夫人笑而頷之諸孫二十人,曾孫四人,女子子三,庶出,孫女廿二。以宣統元年九月二十四日葬縣南桃源橫山阪。學煕之狀述太夫人,他行甚具。
14/17 其昶昔居賓館,鼓鐘聲聞,府中上下數十人,獨於太夫人無間辭號曰佛,母狀所言皆驗。銘曰:今方興女學,顧無女師,孰殫厥施,而自執卑,不膏於脂,不磋於疷,老福是宜,埋幽我詩,亦以範時。
15/17 吳太夫人墓的墓誌銘文,系當朝武英殿執事,翰林院學院學士孫家鼎親筆撰寫。
16/17 十年前,卒子拜訪吳太夫人墓,留下珍貴的照片。馬其昶,安慶桐城人,生於1855年,卒於1930年,字通伯,晚號抱潤翁,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學者。出身翰墨世家,其祖父馬樹章,任太常寺典簿。其父,諱起升,議敘同知。馬其昶少時從學於吳山、姚思贊等先生。受業於方東樹、戴鈞衡,師事桐城作家方宗誠、吳汝綸。
17/17 為吳太夫人撰寫墓誌銘,可見當時已經成為全國頂尖人才。桐城派殿軍馬其昶,一生著述豐碩,在當時的學術界負有盛名,曾任總統府參政和清史館總纂。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