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5 個回答
元元的天下
2019-05-18

魯迅和胡風,曾先後為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作序,二者有何不同呢?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首先胡風所用宣傳鼓動性的專業語言,無疑點評更具有號召和鼓動性。
正如《松花江上》一曲,描繪了東北的豐饒和美麗,來襯托"九.一八"後流離失所的慘狀。

事實上通過《生死場》,可以瞭解到即使在事變之前,普通民眾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重重壓榨之下艱難生活。當侵略者闖進東北來之後,則變成無論怎樣忍受,也無法苟活下去了的境地。

胡風認為,蕭紅雖沒有讀過肖霍洛夫的《被開墾了的處女地》,卻同樣寫出了農民們對牛羊的真實質樸的真愛,是已有農民文學裡面,未曾有過的詩篇,不但寫出愚夫愚婦的悲苦,還寫出了"藍空下血跡模樣的大地","鐵一樣重的戰鬥意志"一本書,從中看到"女性纖細的感覺,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邁胸境"。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其實作為著名文學理論家兼詩人的胡風,雖然同茅盾評《呼蘭河傳》一樣,略微流露出女性天生小格局,無力把握住時代脈搏的偏見。

但他一生自言"為鬥爭而寫"的追求,在上紀三十年代抗日氛圍漸濃的大背景下,從蕭紅的小說中感受到東北民眾受侵略壓榨的悲慘生活,有著頑強掙扎求生的意志,讚揚他們悲壯反抗與鬥爭,將之命名為《生死場》,同對蕭軍的《八月的鄉村》等東北群作家作品的推介一樣,是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的

魯迅在其評的未尾不也說,與其聽他安坐中的牢騷話,不如快看《生死場》,會給人堅強和掙扎的力氣。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魯迅以自己讀文時的感受,表達出蕭紅不是以上帝的視野來悲憫人物的苦難,而是通過平等的視角感同身受,有一種切膚之痛的真實她的小說沒有愛情的風花雪月,《生死場》景物更是如此不美,冷靜地可怕,只用敏銳細膩的女性視角,對農村底層農民、村婦、嬰童甚至乞丐和妓女在疾病飢餓和貧窮折磨下,奄奄一息的近乎原始生活的還原。

讀者的心會被撞擊抓緊,瀰漫著不忍直視的哀傷。底層的人如豬狗一樣屈辱而麻木地活著,從忍辱偷生到覺醒反抗,人性的軟弱和堅韌無不在小說中表現出來。……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從國民性批判這一點上說,魯迅是蕭紅的老師,亦是知音。他認為蕭紅力透紙背,充分發揮了女作家細緻的觀察力,又有著非凡的勇氣。

的確同時代的女作家,關注點更集中在容易把握的生活瑣事與婚戀題材中。比如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記》登上文壇,冰心的《兩個家庭》,凌叔華的《酒後》。她們更擅長描寫舊家庭中的傳統女性,或新舊交替時期女性婚戀問題,表現時代青年的精神苦悶和反抗,但依然侷限在家庭和戀愛的框架下。

蕭紅擁有深刻的女性悲劇意識,描寫出更為宏大的悲劇場景,是對女性生存狀態深層次的關注。胡風評論《生死場》,認為其中男性是殘忍可怖的怪獸,女性是待宰的羔羊,生育是殘酷的刑罰,無比沉重。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而蕭紅曾說過她與魯迅寫作的不同是因為:

"魯迅以一個自覺的知識分子,從高處去悲憫他的人物,……我覺得我不配悲憫他們,恐怕他們倒應該悲憫我咧!悲的只能由上到下,從下能從下到上,也不能施於同輩之間。我的人物比我高,這似乎說明魯迅真有高處,而我沒有或有的也很少……”

(引自聶紺駑《蕭紅集.序》)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回過頭來看,由於《生死場》被魯迅作評如加金封腰,使蕭紅成為上海文壇引人注目的新星功不可沒,而胡風因魯迅推薦,將之命名為《生死場》並於其後再評,將這部被《文學》刊物退稿的小說得以問世,亦同再造之恩。

後來蕭紅的《王阿嫂的死》,或類同《八月的鄉村》這樣立場鮮明的作品,終不及《生死場》經典,而其生命力不衰的《呼蘭河傳》,是非傳統小說詩化清靈語言的作品,和沈從文一般的文字在平和的新時代成為主流,如同汪曾祺、錢鍾書等人重新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原因。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所謂文學擺脫了功利主義,才更有傳世的可能吧!所以魯迅曾在《生死場》評文中寫道:

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的很,他也難免不能毫無所得。

一往文学
2019-05-16

生死場描寫了北方農民慘淡的生死原生態,是什麼造成胡風和魯迅對《生死場》評價的不同,這是本文最重要的命題。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首先,胡風對於《生死場》的描寫做了以下評價:

《生死場》不但寫出了愚夫愚婦的悲歡苦惱,而且寫出了藍空下的血跡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的血土上的鐵一樣重的戰鬥意志的書,卻是出自一個青年女性的手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女性的纖細的感覺,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邁的胸境……在目前,我們是應該以作者的努力為滿足的。由於《八月的鄉村》和這一本,我們才能夠真切地看見了被搶去的土地上的被討伐的人民,用了心的激動更緊地和他們擁合。

為什麼會作出這類評價呢?我們不得不談到胡風的"主觀戰鬥精神"。

強調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包括觀察體驗及反映生活的全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方面的能動作用。基於這點,胡風在探討《生死場》時,格外關注想象、直觀、感覺等主觀因素的,在他看來,思想、觀念應該原本是作家經驗的結果。

最為重要的是,胡風喜歡用"熔爐""沸騰""交融"等比喻來說明創作中作家頭腦所起的作用,認為作品要有熱烈的思想和力度。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魯迅對於《生死場》的評價啊可以看他為此書做的序:

這本稿子的到了我的桌上,已是今年的春天,我早重回閘北,周圍又復熙熙攘攘的時候了。但卻看見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爾濱。這自然還不過是略圖,敘事和寫景,勝於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得很,他也難免不能毫無所得。

魯迅對於《生死場》的評價更多站在了"生死"的角度上,顯示出一種樸素的形而上學觀,很多評論家說"蕭紅是女性的魯迅",其實不無道理。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這是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人所皆知的一段。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並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一抬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去了。黃瓜也許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於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飛得多麼快,哪裡會追得上。好在一開初也沒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來,跟了蜻蜓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去了。

採一個矮瓜花心,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綁了一會,也許把螞蚱腿就綁掉,線頭上只拴了一隻腿,而不見螞蚱了。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裡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並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裡一揚,大喊著:

"下雨了,下雨了。"

……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矮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的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個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可是白雲一來了的時候,那大團的白雲,好像灑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麼低。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為什麼魯迅和胡風對《生死場》評價不一樣呢?


這是蕭紅的著名小說《呼蘭河傳》中的經典句子。你會發現魯迅和蕭紅對於童年的把握,語言上所呈現的波紋可以說有很大程度的疊合

而《生死場》也恰好站在了死亡的端點,去召喚魯迅對於死的表達。

下面看一段《生死場》對於人本體的表述:

下面,我們再來看《生死場》中月英從病到死,這期間她的丈夫和王婆及五姑姑們的行為:

月英坐在炕的當心。那幽黑的屋子好像佛龕,月英好像佛龕中坐著的女佛。用枕頭四面圍住她,就這樣過了一年。一年月英沒能倒下睡過。她患著癱病,起初她的丈夫替她請神,燒香,也跑到土地廟前索藥。後來就連城裡的廟也去燒香;但是奇怪的是月英的病並不為這些香菸和神鬼所治好。以後做丈夫的覺得責任盡到了,並且月英一個月比一個月加病,做丈夫的感著傷心!

三天以後,月英的棺材抬著橫過荒山而奔著去埋葬,葬在荒山下。死人死了!活人計算著怎樣活下去。冬天女人們預備夏季的衣裳;男人們計慮著怎樣開始明年的耕種。

這就將生存狀態重新拉回線性循環,死生循環。

從這一層面上講,魯迅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讀《生死場》。

大主988
2019-05-10

兩人有矛盾的。胡風當時是黨內人士,而魯迅是黨外人士,有些事胡風不能告訴魯迅,但魯迅不知道,所以一直對胡風有意見。魯迅很激進,而胡風在當時的環境下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魯迅對這個弟子有時很惱火。據說胡風是個相當了得的人,寫作能力強,可以寫一百種不同風格的同一命題的作文。魯迅開始對這個得意門生很賞識,後來在左翼作家聯盟裡開始對他的敷衍自己有些惱火。但胡風不能解釋,因為有組織紀律。這些東西我是聽老年朋友說的,那時候我還小,似懂非懂的。現在老人都離去了,看到這個話題,想起以前的事,寫下一些記憶,無非是對以前的事有些回味。謝謝頭條這個平臺。

无心8532510785562
2019-05-10

在以前,看魯迅,的作品說明魯迅是很有個性的,韌的精神的,當然都有自己的觀點,世界觀,伏首甘為儒子牛,魯迅在日本學醫轉為學文說明他對祖國有很深的情感的就象老一輩革命家一樣!在當時被稱為無產階級的偉大旗手,為無產階級搖旗《吶喊》發表作品,和資產階級文人展開了殊死鬥爭!

鹤林雨露3
2019-05-11

在面對日本侵略的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鍵時刻,魯迅不與國家政府民眾同心協力積極抗日一,卻竭力鼓吹”取消漢字,取消中醫。”煽動民眾反政府抗日,企圖攪混水這明顯是為日本謀利益,還漫罵被日軍殺害的抗日誌士是自己招惹日本人。淞滬會戰(第一次上海事變)時躲在日本人家中還約妓,沒寫一篇抗日文章。面對民眾的對這期間他沒寫日記的責疑,還竟然詭稱自己失憶了。

在這國家危難之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逃到有日本間諜之嫌家中尋求保自己的性命。平日那種鼓吹國人內鬥狂狠精神,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卻象條搖尾乞求生存的哈日狗!這就是魯粉吹噓的“民族脊樑”?

中醫與漢字是中華民族核心的文化與精神傳承,否定取消這二個偉大的精神,就是企圖從靈魂上消滅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在為外族奴役中華做鋪墊,這就是魯迅漢奸的真實嘴臉。

為人師表卻包養小三,大搞師生戀,亂倫理調戲弟媳。罵人天性源自祖父科舉舞弊,企圖為兒子謀仕途被發現罰處,不感恩朝庭網開一面的不殺之恩,卻養成了罵人為樂的劣根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道德約束也不顧,自己拿政府高薪,卻罵別的文化名人是”政府走狗。”這種貨色也配記念!真相慢慢開始大白。連他當漢奸的弟弟都看不起他的人格與偽裝的政治面目,竟然至今還有人替這個民族敗類塗脂抹粉。

這些資料圖書館能查得到,網上也能查得到,卻總有一幫魯粉歪曲事實,為這個人渣歌功頌德,這個漢奸早就該清除出學生課本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