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聰明的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聰明的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10 個回答
平安读历史
2019-06-18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乾隆皇帝這個人可能養生做得特別好,實在是太長壽了,一共活了89歲,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壽命都是排名前幾位的。在做了60年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已經85歲了,這個時候要從皇子中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還健在的皇子已經不是很多了,因為很多皇子都在之前已經去世了。

還活著的4個皇子分別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十七皇子永璘。綜合比較之下,最終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至於題目所說的比嘉慶強百倍的哥哥應該指的是十一皇子永瑆,乾隆開始考慮過他,不過後來放棄了,而且他和嘉慶比起來也就是水平相當而已,並沒有什麼地方表明他比嘉慶強很多。

其次,嘉慶皇帝母親的地位比較高。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乾隆皇帝這個人可能養生做得特別好,實在是太長壽了,一共活了89歲,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壽命都是排名前幾位的。在做了60年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已經85歲了,這個時候要從皇子中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還健在的皇子已經不是很多了,因為很多皇子都在之前已經去世了。

還活著的4個皇子分別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十七皇子永璘。綜合比較之下,最終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至於題目所說的比嘉慶強百倍的哥哥應該指的是十一皇子永瑆,乾隆開始考慮過他,不過後來放棄了,而且他和嘉慶比起來也就是水平相當而已,並沒有什麼地方表明他比嘉慶強很多。

其次,嘉慶皇帝母親的地位比較高。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乾隆皇帝這個人可能養生做得特別好,實在是太長壽了,一共活了89歲,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壽命都是排名前幾位的。在做了60年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已經85歲了,這個時候要從皇子中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還健在的皇子已經不是很多了,因為很多皇子都在之前已經去世了。

還活著的4個皇子分別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十七皇子永璘。綜合比較之下,最終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至於題目所說的比嘉慶強百倍的哥哥應該指的是十一皇子永瑆,乾隆開始考慮過他,不過後來放棄了,而且他和嘉慶比起來也就是水平相當而已,並沒有什麼地方表明他比嘉慶強很多。

其次,嘉慶皇帝母親的地位比較高。


因為在清朝的時候,傳統上是子以母貴,母親的地位對皇子有很關鍵的作用。清朝初年的時候,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就是因為他母親的地位比較低,多爾袞抓住攻擊這個點,結果豪格與皇位失之交臂,而年幼的順治因為母親地位高最終登上了皇位。

而十五皇子永琰的母親是孝儀純皇后,在乾隆三十年就已經被立為皇貴妃,那是很高的位置,在後宮中僅次於皇后。而十一皇子永瑆的母親地位低多了,開始只是內務府包衣,而且死得比較早。既然永琰的生母要比永瑆的生母地位要高,他的機會自然就會更大一些。

還有,十一皇子永瑆喜好文學,不好騎射,令乾隆所不喜。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乾隆皇帝這個人可能養生做得特別好,實在是太長壽了,一共活了89歲,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壽命都是排名前幾位的。在做了60年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已經85歲了,這個時候要從皇子中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還健在的皇子已經不是很多了,因為很多皇子都在之前已經去世了。

還活著的4個皇子分別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十七皇子永璘。綜合比較之下,最終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至於題目所說的比嘉慶強百倍的哥哥應該指的是十一皇子永瑆,乾隆開始考慮過他,不過後來放棄了,而且他和嘉慶比起來也就是水平相當而已,並沒有什麼地方表明他比嘉慶強很多。

其次,嘉慶皇帝母親的地位比較高。


因為在清朝的時候,傳統上是子以母貴,母親的地位對皇子有很關鍵的作用。清朝初年的時候,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就是因為他母親的地位比較低,多爾袞抓住攻擊這個點,結果豪格與皇位失之交臂,而年幼的順治因為母親地位高最終登上了皇位。

而十五皇子永琰的母親是孝儀純皇后,在乾隆三十年就已經被立為皇貴妃,那是很高的位置,在後宮中僅次於皇后。而十一皇子永瑆的母親地位低多了,開始只是內務府包衣,而且死得比較早。既然永琰的生母要比永瑆的生母地位要高,他的機會自然就會更大一些。

還有,十一皇子永瑆喜好文學,不好騎射,令乾隆所不喜。

在考察繼承人的時候,乾隆主要是考慮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十一皇子永瑆非常喜好文學,而並不喜歡騎射。這一點如果在漢人王朝中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滿清以騎射得天下,所以對這些非常重視,每年清期的皇帝都要到承德去圍獵。雖然乾隆時代,滿清立國已久,對這些東西的重視不如以往,但是有很多人依然很看重這個東西。永瑆這方面做的不好,自然令乾隆皇帝感到不喜歡,而永琰這方面至少做的中規中矩,所以最後是永琰勝出。

當然,嘉慶皇帝登基之後,各方面確實是比較做得比較平庸。那並不是他本人的問題,而是當時的清朝已經立國已久,各方面弊病積累的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顯出衰退的趨勢。這些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並不是嘉慶皇帝一個人所能解決的,即使是永瑆登基,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叙史怪客
2019-05-08

首先我們來數一下嘉慶的兄弟們有哪些。

皇長子永璜,1750年就死掉了,那一年乾隆39歲。次子永璉死得更早,1738年,皇三子永璋活到了1760年,皇四子永珹堅持活到了1777年,五阿哥永琪活到了1766年,皇六子永瑢活到了1790年,皇七子永琮1747年就去找他的哥哥們,皇八子永璇活得久一些,到了1832年才去世,皇九子和皇十子連名字都還沒取就夭折了。皇十一子永瑆活到了1823年,十二子永璂活到了美利堅合眾國建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776年。皇十三子永璟,幼殤,皇十四子永璐1760年去世,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活到了1820年,皇十六子也是沒名字就死掉了,皇十七子永璘跟嘉慶同一年去世。

首先我們來數一下嘉慶的兄弟們有哪些。

皇長子永璜,1750年就死掉了,那一年乾隆39歲。次子永璉死得更早,1738年,皇三子永璋活到了1760年,皇四子永珹堅持活到了1777年,五阿哥永琪活到了1766年,皇六子永瑢活到了1790年,皇七子永琮1747年就去找他的哥哥們,皇八子永璇活得久一些,到了1832年才去世,皇九子和皇十子連名字都還沒取就夭折了。皇十一子永瑆活到了1823年,十二子永璂活到了美利堅合眾國建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776年。皇十三子永璟,幼殤,皇十四子永璐1760年去世,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活到了1820年,皇十六子也是沒名字就死掉了,皇十七子永璘跟嘉慶同一年去世。

乾隆老爺子很能生,一輩子生了十七個兒子,但是,真正活到他退位的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個人而已。

乾隆繼位不久,就學他老子“祕密立儲”,先後立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為太子,然而立一個死一個,這個太子名分就跟催命符似的。

碩果僅存的四個兒子中,老八永璇年齡最長,活的也最久,但是這個人怎麼說呢,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好,曾經受到過乾隆的公開斥責,而皇十一子永瑆,文才比較好,很優秀,書法很厲害,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創了“撥鐙法”,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列“乾隆四家”。但是歷來書法皇帝,基本政治水平都很臭,對於乾隆而言,這個兒子太過於沉迷於書法收藏,而荒廢了家傳騎射手藝,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這一點尤其讓乾隆反感,所以也沒少被老爺子嚴厲申斥。

而皇十七子永璘是個小透明,史書上幾乎都很少提及這個人,據說是最不成器的,整日四處遊蕩,明哲保身,從其死後的諡號為”僖”,就可見這個人是多麼的不著調。

首先我們來數一下嘉慶的兄弟們有哪些。

皇長子永璜,1750年就死掉了,那一年乾隆39歲。次子永璉死得更早,1738年,皇三子永璋活到了1760年,皇四子永珹堅持活到了1777年,五阿哥永琪活到了1766年,皇六子永瑢活到了1790年,皇七子永琮1747年就去找他的哥哥們,皇八子永璇活得久一些,到了1832年才去世,皇九子和皇十子連名字都還沒取就夭折了。皇十一子永瑆活到了1823年,十二子永璂活到了美利堅合眾國建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776年。皇十三子永璟,幼殤,皇十四子永璐1760年去世,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活到了1820年,皇十六子也是沒名字就死掉了,皇十七子永璘跟嘉慶同一年去世。

乾隆老爺子很能生,一輩子生了十七個兒子,但是,真正活到他退位的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個人而已。

乾隆繼位不久,就學他老子“祕密立儲”,先後立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為太子,然而立一個死一個,這個太子名分就跟催命符似的。

碩果僅存的四個兒子中,老八永璇年齡最長,活的也最久,但是這個人怎麼說呢,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好,曾經受到過乾隆的公開斥責,而皇十一子永瑆,文才比較好,很優秀,書法很厲害,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創了“撥鐙法”,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列“乾隆四家”。但是歷來書法皇帝,基本政治水平都很臭,對於乾隆而言,這個兒子太過於沉迷於書法收藏,而荒廢了家傳騎射手藝,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這一點尤其讓乾隆反感,所以也沒少被老爺子嚴厲申斥。

而皇十七子永璘是個小透明,史書上幾乎都很少提及這個人,據說是最不成器的,整日四處遊蕩,明哲保身,從其死後的諡號為”僖”,就可見這個人是多麼的不著調。

四個人中,唯有嘉慶皇帝永琰在當時的諸皇子中算是才德較優的一個。在乾隆後期的朝臣口碑中,嘉慶是最好的,稱其“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又說他“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還有說他“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

相比較“沉湎酒色,素無人望”的老八,“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的永瑆,嘉慶在政治上的表現,可謂是最優秀的人了,人緣也好,評價多是正面的,乾隆不選他還能選誰?

說到底,乾隆是沒得選,他活得太久,兒子們又死得太早,比他能活的沒幾個,有政治才能的更是隻有嘉慶一個,難不成不選嘉慶選一個沉湎酒色的永璇、還是給大清王朝培養一個南唐後主或宋徽宗一般的文藝皇帝,或者說四處遊蕩不著調的典型八旗子弟永璘?

首先我們來數一下嘉慶的兄弟們有哪些。

皇長子永璜,1750年就死掉了,那一年乾隆39歲。次子永璉死得更早,1738年,皇三子永璋活到了1760年,皇四子永珹堅持活到了1777年,五阿哥永琪活到了1766年,皇六子永瑢活到了1790年,皇七子永琮1747年就去找他的哥哥們,皇八子永璇活得久一些,到了1832年才去世,皇九子和皇十子連名字都還沒取就夭折了。皇十一子永瑆活到了1823年,十二子永璂活到了美利堅合眾國建立的那一年,也就是1776年。皇十三子永璟,幼殤,皇十四子永璐1760年去世,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活到了1820年,皇十六子也是沒名字就死掉了,皇十七子永璘跟嘉慶同一年去世。

乾隆老爺子很能生,一輩子生了十七個兒子,但是,真正活到他退位的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個人而已。

乾隆繼位不久,就學他老子“祕密立儲”,先後立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為太子,然而立一個死一個,這個太子名分就跟催命符似的。

碩果僅存的四個兒子中,老八永璇年齡最長,活的也最久,但是這個人怎麼說呢,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好,曾經受到過乾隆的公開斥責,而皇十一子永瑆,文才比較好,很優秀,書法很厲害,是清朝著名的書法家,創了“撥鐙法”,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列“乾隆四家”。但是歷來書法皇帝,基本政治水平都很臭,對於乾隆而言,這個兒子太過於沉迷於書法收藏,而荒廢了家傳騎射手藝,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這一點尤其讓乾隆反感,所以也沒少被老爺子嚴厲申斥。

而皇十七子永璘是個小透明,史書上幾乎都很少提及這個人,據說是最不成器的,整日四處遊蕩,明哲保身,從其死後的諡號為”僖”,就可見這個人是多麼的不著調。

四個人中,唯有嘉慶皇帝永琰在當時的諸皇子中算是才德較優的一個。在乾隆後期的朝臣口碑中,嘉慶是最好的,稱其“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又說他“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還有說他“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

相比較“沉湎酒色,素無人望”的老八,“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的永瑆,嘉慶在政治上的表現,可謂是最優秀的人了,人緣也好,評價多是正面的,乾隆不選他還能選誰?

說到底,乾隆是沒得選,他活得太久,兒子們又死得太早,比他能活的沒幾個,有政治才能的更是隻有嘉慶一個,難不成不選嘉慶選一個沉湎酒色的永璇、還是給大清王朝培養一個南唐後主或宋徽宗一般的文藝皇帝,或者說四處遊蕩不著調的典型八旗子弟永璘?

所以,到底嘉慶的哪個哥哥才能比他好上百倍,整個乾隆朝,最得乾隆喜歡的兒子大概就是五阿哥了,騎射好,政治才能也不錯,且據說博學多才,比較嘉慶大概要優秀些,但也不至於優秀一百倍那麼厲害,可問題是他啊,嘉慶才五歲大的時候,這位優秀的皇子就追隨他的兄弟們去了。

或許,乾隆命中克子吧,或者說皇家的醫療水平還是太差了,養不活兒子。

Mer86
2019-03-15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祕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祕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一、乾隆命中“克兒子”

關於乾隆帝的皇子,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感覺乾隆的兒子有很多。

如果只從數字上來看,乾隆有17個兒子,確實是很多。但是這17個兒子,絕大對數都沒有活過乾隆。從乾隆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要剋死一個兒子。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祕密立儲時,當時乾隆自己都鬱悶了。一共17個兒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還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儲之後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個兒子活的比他久。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祕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一、乾隆命中“克兒子”

關於乾隆帝的皇子,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感覺乾隆的兒子有很多。

如果只從數字上來看,乾隆有17個兒子,確實是很多。但是這17個兒子,絕大對數都沒有活過乾隆。從乾隆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要剋死一個兒子。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祕密立儲時,當時乾隆自己都鬱悶了。一共17個兒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還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儲之後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個兒子活的比他久。



二、乾隆的選擇並不多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決定祕密冊立儲君。當時乾隆健在的兒子只有七個人,看起來也不少了。但是有兩位皇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權,有四位皇子因各種原因不討乾隆的喜歡。實際上乾隆只有一個兒子可以選擇,這個兒子就是嘉慶。

那麼相比於嘉慶,他的六個皇兄弟是如何在競爭過程中輸給他的呢?

首先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他們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和慎郡王,由皇族的大宗過入小宗,自動失去了繼承權。除非乾隆的所有兒子全部死絕了,否則輪不到他們繼承皇位。(履親王是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慎郡王是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並且皇四子永珹去世於1777年,皇六子永瑢去世於1790年,這兩位都沒有活過乾隆。甚至連乾隆退位都沒有熬到。即便他們沒有被過繼,皇位一樣與他們無緣。

剩下的四位當中,原本皇十二子永璂繼位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的額娘是乾隆的繼皇后烏喇納喇氏,按照法理,他屬於嫡子,在繼承的順位上,要遠高於當時其它六位還在世的皇兄。

然而好死不死,烏喇納喇氏在1765年與乾隆鬧掰,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經群臣苦諫未廢。但皇后已名存實亡。隨後乾隆帝尚餘怒未消,遷怒於皇十二子永璂,而且永璂本身也沒有眾才能。因此在1773年的祕密立儲時,永璂自動失去了繼承權。

並且永璂病逝於1777年,同樣沒有熬過乾隆,即便沒有繼皇后的拖累,皇位一樣也與他無緣。(永璂就是還珠格格里面的那個歹毒皇后的兒子)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祕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一、乾隆命中“克兒子”

關於乾隆帝的皇子,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感覺乾隆的兒子有很多。

如果只從數字上來看,乾隆有17個兒子,確實是很多。但是這17個兒子,絕大對數都沒有活過乾隆。從乾隆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要剋死一個兒子。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祕密立儲時,當時乾隆自己都鬱悶了。一共17個兒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還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儲之後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個兒子活的比他久。



二、乾隆的選擇並不多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決定祕密冊立儲君。當時乾隆健在的兒子只有七個人,看起來也不少了。但是有兩位皇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權,有四位皇子因各種原因不討乾隆的喜歡。實際上乾隆只有一個兒子可以選擇,這個兒子就是嘉慶。

那麼相比於嘉慶,他的六個皇兄弟是如何在競爭過程中輸給他的呢?

首先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他們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和慎郡王,由皇族的大宗過入小宗,自動失去了繼承權。除非乾隆的所有兒子全部死絕了,否則輪不到他們繼承皇位。(履親王是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慎郡王是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並且皇四子永珹去世於1777年,皇六子永瑢去世於1790年,這兩位都沒有活過乾隆。甚至連乾隆退位都沒有熬到。即便他們沒有被過繼,皇位一樣與他們無緣。

剩下的四位當中,原本皇十二子永璂繼位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的額娘是乾隆的繼皇后烏喇納喇氏,按照法理,他屬於嫡子,在繼承的順位上,要遠高於當時其它六位還在世的皇兄。

然而好死不死,烏喇納喇氏在1765年與乾隆鬧掰,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經群臣苦諫未廢。但皇后已名存實亡。隨後乾隆帝尚餘怒未消,遷怒於皇十二子永璂,而且永璂本身也沒有眾才能。因此在1773年的祕密立儲時,永璂自動失去了繼承權。

並且永璂病逝於1777年,同樣沒有熬過乾隆,即便沒有繼皇后的拖累,皇位一樣也與他無緣。(永璂就是還珠格格里面的那個歹毒皇后的兒子)


刨去永璂,剩下的就只有四位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的問題是,他的德行不好,並且還有點殘疾。乾隆罵他:“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這樣的惡毒評價,實際上就已經與繼承人無緣了。除非其它皇子都死絕了,否則皇位輪不到他來繼承。

皇十一子永瑆的優點很多,比如他文才較優,尤善書法,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但他的這個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因為他的文采太好,以至於他不重視騎射,乾隆認為他渾身有一股漢人儒生酸味,因而對他很反感,也曾對其嚴厲的申斥過。但是永瑆改不了,始終沉迷於漢文化而不能自拔。最後乾隆也就只能放棄他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帝的親弟弟,額娘都是令妃。他的性格和皇八子永璇很像,也是一個二流子性格。不過這並不是當時乾隆不選他的原因。1773年乾隆立儲君時,永璘只有七歲。他的年紀太小了,乾隆認為他不合適繼位,也就沒選他

以上三位都比乾隆活的長,如果嘉慶也死在乾隆前面,皇位倒是有可能在三位當中產生。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祕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一、乾隆命中“克兒子”

關於乾隆帝的皇子,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感覺乾隆的兒子有很多。

如果只從數字上來看,乾隆有17個兒子,確實是很多。但是這17個兒子,絕大對數都沒有活過乾隆。從乾隆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要剋死一個兒子。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祕密立儲時,當時乾隆自己都鬱悶了。一共17個兒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還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儲之後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個兒子活的比他久。



二、乾隆的選擇並不多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決定祕密冊立儲君。當時乾隆健在的兒子只有七個人,看起來也不少了。但是有兩位皇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權,有四位皇子因各種原因不討乾隆的喜歡。實際上乾隆只有一個兒子可以選擇,這個兒子就是嘉慶。

那麼相比於嘉慶,他的六個皇兄弟是如何在競爭過程中輸給他的呢?

首先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他們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和慎郡王,由皇族的大宗過入小宗,自動失去了繼承權。除非乾隆的所有兒子全部死絕了,否則輪不到他們繼承皇位。(履親王是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慎郡王是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並且皇四子永珹去世於1777年,皇六子永瑢去世於1790年,這兩位都沒有活過乾隆。甚至連乾隆退位都沒有熬到。即便他們沒有被過繼,皇位一樣與他們無緣。

剩下的四位當中,原本皇十二子永璂繼位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的額娘是乾隆的繼皇后烏喇納喇氏,按照法理,他屬於嫡子,在繼承的順位上,要遠高於當時其它六位還在世的皇兄。

然而好死不死,烏喇納喇氏在1765年與乾隆鬧掰,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經群臣苦諫未廢。但皇后已名存實亡。隨後乾隆帝尚餘怒未消,遷怒於皇十二子永璂,而且永璂本身也沒有眾才能。因此在1773年的祕密立儲時,永璂自動失去了繼承權。

並且永璂病逝於1777年,同樣沒有熬過乾隆,即便沒有繼皇后的拖累,皇位一樣也與他無緣。(永璂就是還珠格格里面的那個歹毒皇后的兒子)


刨去永璂,剩下的就只有四位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的問題是,他的德行不好,並且還有點殘疾。乾隆罵他:“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這樣的惡毒評價,實際上就已經與繼承人無緣了。除非其它皇子都死絕了,否則皇位輪不到他來繼承。

皇十一子永瑆的優點很多,比如他文才較優,尤善書法,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但他的這個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因為他的文采太好,以至於他不重視騎射,乾隆認為他渾身有一股漢人儒生酸味,因而對他很反感,也曾對其嚴厲的申斥過。但是永瑆改不了,始終沉迷於漢文化而不能自拔。最後乾隆也就只能放棄他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帝的親弟弟,額娘都是令妃。他的性格和皇八子永璇很像,也是一個二流子性格。不過這並不是當時乾隆不選他的原因。1773年乾隆立儲君時,永璘只有七歲。他的年紀太小了,乾隆認為他不合適繼位,也就沒選他

以上三位都比乾隆活的長,如果嘉慶也死在乾隆前面,皇位倒是有可能在三位當中產生。

三、嘉慶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相比之下,也就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最合適繼位了。他不像皇八子那麼流裡流氣,不像皇十一子那樣渾身一副酸腐文人氣,不像皇十二子那樣有個煩人的額娘,不像皇十七子還是個小孩子

他已經十四歲了,文韜武略都有所長,雖然各方面都不優秀,但沒有短板。屬於典型的中庸之人。

而沒有短板的這個特點,正好就是當時已經年滿63歲,性格趨於保守的乾隆帝,最看重的一點。(年紀越大的人,就越保守,就愈加強調中庸之道,不喜歡走極端,不喜歡犯錯誤)

即便乾隆認為他也有些不足,但是乾隆認為嘉慶年紀還小,還有提升的空間

於是,沒什麼特點,也不是很聰明的皇十五子永琰,就這麼被乾隆祕密立為儲君了。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祕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一、乾隆命中“克兒子”

關於乾隆帝的皇子,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感覺乾隆的兒子有很多。

如果只從數字上來看,乾隆有17個兒子,確實是很多。但是這17個兒子,絕大對數都沒有活過乾隆。從乾隆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要剋死一個兒子。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祕密立儲時,當時乾隆自己都鬱悶了。一共17個兒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還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儲之後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個兒子活的比他久。



二、乾隆的選擇並不多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決定祕密冊立儲君。當時乾隆健在的兒子只有七個人,看起來也不少了。但是有兩位皇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權,有四位皇子因各種原因不討乾隆的喜歡。實際上乾隆只有一個兒子可以選擇,這個兒子就是嘉慶。

那麼相比於嘉慶,他的六個皇兄弟是如何在競爭過程中輸給他的呢?

首先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他們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和慎郡王,由皇族的大宗過入小宗,自動失去了繼承權。除非乾隆的所有兒子全部死絕了,否則輪不到他們繼承皇位。(履親王是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慎郡王是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並且皇四子永珹去世於1777年,皇六子永瑢去世於1790年,這兩位都沒有活過乾隆。甚至連乾隆退位都沒有熬到。即便他們沒有被過繼,皇位一樣與他們無緣。

剩下的四位當中,原本皇十二子永璂繼位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的額娘是乾隆的繼皇后烏喇納喇氏,按照法理,他屬於嫡子,在繼承的順位上,要遠高於當時其它六位還在世的皇兄。

然而好死不死,烏喇納喇氏在1765年與乾隆鬧掰,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經群臣苦諫未廢。但皇后已名存實亡。隨後乾隆帝尚餘怒未消,遷怒於皇十二子永璂,而且永璂本身也沒有眾才能。因此在1773年的祕密立儲時,永璂自動失去了繼承權。

並且永璂病逝於1777年,同樣沒有熬過乾隆,即便沒有繼皇后的拖累,皇位一樣也與他無緣。(永璂就是還珠格格里面的那個歹毒皇后的兒子)


刨去永璂,剩下的就只有四位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的問題是,他的德行不好,並且還有點殘疾。乾隆罵他:“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這樣的惡毒評價,實際上就已經與繼承人無緣了。除非其它皇子都死絕了,否則皇位輪不到他來繼承。

皇十一子永瑆的優點很多,比如他文才較優,尤善書法,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但他的這個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因為他的文采太好,以至於他不重視騎射,乾隆認為他渾身有一股漢人儒生酸味,因而對他很反感,也曾對其嚴厲的申斥過。但是永瑆改不了,始終沉迷於漢文化而不能自拔。最後乾隆也就只能放棄他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帝的親弟弟,額娘都是令妃。他的性格和皇八子永璇很像,也是一個二流子性格。不過這並不是當時乾隆不選他的原因。1773年乾隆立儲君時,永璘只有七歲。他的年紀太小了,乾隆認為他不合適繼位,也就沒選他

以上三位都比乾隆活的長,如果嘉慶也死在乾隆前面,皇位倒是有可能在三位當中產生。

三、嘉慶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相比之下,也就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最合適繼位了。他不像皇八子那麼流裡流氣,不像皇十一子那樣渾身一副酸腐文人氣,不像皇十二子那樣有個煩人的額娘,不像皇十七子還是個小孩子

他已經十四歲了,文韜武略都有所長,雖然各方面都不優秀,但沒有短板。屬於典型的中庸之人。

而沒有短板的這個特點,正好就是當時已經年滿63歲,性格趨於保守的乾隆帝,最看重的一點。(年紀越大的人,就越保守,就愈加強調中庸之道,不喜歡走極端,不喜歡犯錯誤)

即便乾隆認為他也有些不足,但是乾隆認為嘉慶年紀還小,還有提升的空間

於是,沒什麼特點,也不是很聰明的皇十五子永琰,就這麼被乾隆祕密立為儲君了。


總的來說,嘉慶能繼位,首先第一點就是他活得足夠長,如果他沒有活過乾隆,皇位也輪不到他繼承。乾隆死的時候,已經89歲了,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這麼能活。如果嫡長子永璉還活著,此時也已經69歲了,比康熙駕崩時的年紀都要大幾個月。即便永璉沒有夭折,他也很難活得過乾隆。(這裡替倒黴嫡的嫡長子永璉和皇五子永琪默哀三秒鐘)

第二點是嘉慶年紀不大,被祕密立儲時,嘉慶只有十四歲,可培養的潛力很大。不像老八永璇和老十一永瑆那樣,已經20來歲,性格已經成型,很難糾正了。

第三點是他足夠的中庸,乾隆立儲時,已經年逾六旬,不喜歡走極端。嘉慶這種中庸氣質的皇子,是乾隆比較喜歡的類型。雖然後來乾隆也想過換掉嘉慶,但是無奈沒有更優選擇,最終還是傳位給了嘉慶。

五味社
2019-01-20

永琰經過乾隆長達二十二年的考驗,終於登上帝位。

永琰經過乾隆長達二十二年的考驗,終於登上帝位。

據悉,當時具有帝位競爭力的是永琰和綿恩。綿恩是乾隆皇次孫,皇長子永璜的次子。

雖然綿恩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一直把他當作長孫看待,也許是對長子的一份愧疚吧。在綿恩封親王的時候,乾隆的兒子都未封王。而且綿恩極為出色,一表人才,文武皆備,統領京師禁衛軍。而且,綿恩還比永琰大四歲。

雖然綿恩很出色,但王公大臣均認為乾隆不會傳位給綿恩,因為乾隆之前就批評朱元璋傳位朱允炆的做法。再加上永琰身邊有智囊,他便是師傅朱珪。

和其他皇子相比,永琰循規蹈矩,這既是缺點,也是優點。畢竟英明的君主不希望繼承者英明,即位後推翻自己立下的規矩。

當然,永琰平庸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非常勤快,勤奮好學。永琰時常討乾隆歡心,尤其在關東祭祖的事情上,雖然關東是清朝龍興之地,但比較荒涼,皇子大多不願意去,永琰不僅前往祭祖,而且極為虔誠,深得乾隆之心。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在圓明園勤政殿宣佈立永琰為皇太子。

梁宇航
2019-01-16

嘉慶再乾隆的眾多子嗣中排名並不靠前,一共十七個兒子排名第十五,怎麼算都感覺嘉慶沒機會接班,可為何最後是嘉慶接班的呢?

其實在個人看來,就因為倆字“平庸”。

可能有人會說,哪個皇帝會選一個平庸的皇子繼位呢?

還別說,清朝皇帝就會。

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位未必屬於嫡長子。

既然不用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那怎麼評選呢?

當然,無論怎麼評選,肯定都有一套標準。

而這套標準,自康熙開始就一直比較流行。

嘉慶再乾隆的眾多子嗣中排名並不靠前,一共十七個兒子排名第十五,怎麼算都感覺嘉慶沒機會接班,可為何最後是嘉慶接班的呢?

其實在個人看來,就因為倆字“平庸”。

可能有人會說,哪個皇帝會選一個平庸的皇子繼位呢?

還別說,清朝皇帝就會。

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位未必屬於嫡長子。

既然不用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那怎麼評選呢?

當然,無論怎麼評選,肯定都有一套標準。

而這套標準,自康熙開始就一直比較流行。

順治選康熙繼位時,康熙才七歲。為何選康熙呢?因為康熙好學懂事啊。

康熙親政後國家經濟繁榮,文化風氣也逐步躍進,自然他對後代的要求也要偏“穩”一點,而不是偏“智”,畢竟一個健康的王朝不需要小聰明。

雍正之所以能繼位,不單是好學勵進,更重要的是他會韜光養晦,從不表現出自己對權利的渴望。

嘉慶再乾隆的眾多子嗣中排名並不靠前,一共十七個兒子排名第十五,怎麼算都感覺嘉慶沒機會接班,可為何最後是嘉慶接班的呢?

其實在個人看來,就因為倆字“平庸”。

可能有人會說,哪個皇帝會選一個平庸的皇子繼位呢?

還別說,清朝皇帝就會。

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位未必屬於嫡長子。

既然不用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那怎麼評選呢?

當然,無論怎麼評選,肯定都有一套標準。

而這套標準,自康熙開始就一直比較流行。

順治選康熙繼位時,康熙才七歲。為何選康熙呢?因為康熙好學懂事啊。

康熙親政後國家經濟繁榮,文化風氣也逐步躍進,自然他對後代的要求也要偏“穩”一點,而不是偏“智”,畢竟一個健康的王朝不需要小聰明。

雍正之所以能繼位,不單是好學勵進,更重要的是他會韜光養晦,從不表現出自己對權利的渴望。

康熙一看,不卑不亢,這可是明君的料子呀,於是選了雍正,重點也是在“穩”。

而雍正呢,則是依照自己的聰明才智暗中觀察,肯定也是誰表現的穩健就把皇位留給誰,最後祕密立儲,給了乾隆。

而乾隆選嘉慶,嘉慶也是表現的最聽話的一個,其餘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死的,反正都死了,剩下活著的,要麼不善於治國,要麼耍聰明不聽話,只有嘉慶這個不太聰明還聽話的人讓乾隆看起來放心,所以也就嘉慶繼承了。

再有就是嘉慶的兒子和孫子,也就是道光和咸豐,他們兩個都不聰明,但都是打贏了聰明的對手才繼位,靠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聰明才智。

是忠厚老實,簡單說就是“穩”。

當然,並非真的穩,而是要讓皇帝老爹看出自己可靠,要敬天,要愛民,要聽話。

嘉慶再乾隆的眾多子嗣中排名並不靠前,一共十七個兒子排名第十五,怎麼算都感覺嘉慶沒機會接班,可為何最後是嘉慶接班的呢?

其實在個人看來,就因為倆字“平庸”。

可能有人會說,哪個皇帝會選一個平庸的皇子繼位呢?

還別說,清朝皇帝就會。

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位未必屬於嫡長子。

既然不用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那怎麼評選呢?

當然,無論怎麼評選,肯定都有一套標準。

而這套標準,自康熙開始就一直比較流行。

順治選康熙繼位時,康熙才七歲。為何選康熙呢?因為康熙好學懂事啊。

康熙親政後國家經濟繁榮,文化風氣也逐步躍進,自然他對後代的要求也要偏“穩”一點,而不是偏“智”,畢竟一個健康的王朝不需要小聰明。

雍正之所以能繼位,不單是好學勵進,更重要的是他會韜光養晦,從不表現出自己對權利的渴望。

康熙一看,不卑不亢,這可是明君的料子呀,於是選了雍正,重點也是在“穩”。

而雍正呢,則是依照自己的聰明才智暗中觀察,肯定也是誰表現的穩健就把皇位留給誰,最後祕密立儲,給了乾隆。

而乾隆選嘉慶,嘉慶也是表現的最聽話的一個,其餘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死的,反正都死了,剩下活著的,要麼不善於治國,要麼耍聰明不聽話,只有嘉慶這個不太聰明還聽話的人讓乾隆看起來放心,所以也就嘉慶繼承了。

再有就是嘉慶的兒子和孫子,也就是道光和咸豐,他們兩個都不聰明,但都是打贏了聰明的對手才繼位,靠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聰明才智。

是忠厚老實,簡單說就是“穩”。

當然,並非真的穩,而是要讓皇帝老爹看出自己可靠,要敬天,要愛民,要聽話。

清朝統治者都愛吃這一套,他們作為一個太平帝王,心中有繼承人的標準也多是“德”大於“勇”,對於有能力的人,他們未必看重,而對於有德行的人,哪怕是裝出的德行,他們都非常看重。

這就是清朝皇帝立儲的考量標準之一。

刷小聰明的不要,不好學的不要,不懂政治的不要,不聽話的不要,沒德行的不要。

最後剩下的,一定是在各個方面都具備又不突出的,抑或說能力都比較平庸的。

統治者認為,只有德順理正才能統治好中國,畢竟他們是少數民族,想要權利維繫的安穩,就不能太激進或者太輕浮。

嘉慶再乾隆的眾多子嗣中排名並不靠前,一共十七個兒子排名第十五,怎麼算都感覺嘉慶沒機會接班,可為何最後是嘉慶接班的呢?

其實在個人看來,就因為倆字“平庸”。

可能有人會說,哪個皇帝會選一個平庸的皇子繼位呢?

還別說,清朝皇帝就會。

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清朝的皇位未必屬於嫡長子。

既然不用中國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那怎麼評選呢?

當然,無論怎麼評選,肯定都有一套標準。

而這套標準,自康熙開始就一直比較流行。

順治選康熙繼位時,康熙才七歲。為何選康熙呢?因為康熙好學懂事啊。

康熙親政後國家經濟繁榮,文化風氣也逐步躍進,自然他對後代的要求也要偏“穩”一點,而不是偏“智”,畢竟一個健康的王朝不需要小聰明。

雍正之所以能繼位,不單是好學勵進,更重要的是他會韜光養晦,從不表現出自己對權利的渴望。

康熙一看,不卑不亢,這可是明君的料子呀,於是選了雍正,重點也是在“穩”。

而雍正呢,則是依照自己的聰明才智暗中觀察,肯定也是誰表現的穩健就把皇位留給誰,最後祕密立儲,給了乾隆。

而乾隆選嘉慶,嘉慶也是表現的最聽話的一個,其餘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死的,反正都死了,剩下活著的,要麼不善於治國,要麼耍聰明不聽話,只有嘉慶這個不太聰明還聽話的人讓乾隆看起來放心,所以也就嘉慶繼承了。

再有就是嘉慶的兒子和孫子,也就是道光和咸豐,他們兩個都不聰明,但都是打贏了聰明的對手才繼位,靠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聰明才智。

是忠厚老實,簡單說就是“穩”。

當然,並非真的穩,而是要讓皇帝老爹看出自己可靠,要敬天,要愛民,要聽話。

清朝統治者都愛吃這一套,他們作為一個太平帝王,心中有繼承人的標準也多是“德”大於“勇”,對於有能力的人,他們未必看重,而對於有德行的人,哪怕是裝出的德行,他們都非常看重。

這就是清朝皇帝立儲的考量標準之一。

刷小聰明的不要,不好學的不要,不懂政治的不要,不聽話的不要,沒德行的不要。

最後剩下的,一定是在各個方面都具備又不突出的,抑或說能力都比較平庸的。

統治者認為,只有德順理正才能統治好中國,畢竟他們是少數民族,想要權利維繫的安穩,就不能太激進或者太輕浮。

其實看看這段歷史,如果不是西方列強發展很快,如果不是西方思想入侵,按照這個選繼承人的標準,滿人政權還會不好不賴的繼續存活下去。

但是這種制度一碰上強敵,統治者能力不足魄力不足的問題立馬就原形畢露了。。

人物档案
2019-06-16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前後在位六十年(1736-1795年),嘉慶上位後,還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在位期間中國達到封建社會歷史最高峰,是“康乾盛世”的尾巴,但其實由於延續明朝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末年盛世之下已經埋藏著深刻的危機,可謂危機四伏。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前後在位六十年(1736-1795年),嘉慶上位後,還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在位期間中國達到封建社會歷史最高峰,是“康乾盛世”的尾巴,但其實由於延續明朝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末年盛世之下已經埋藏著深刻的危機,可謂危機四伏。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嘉道中衰”的開始。他是清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在位期間沒有什麼大作為,在位期間官員腐敗日益嚴重,社會矛盾加劇,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一起紛紛爆發,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西方殖民主義開始滲入,鴉片流入,所以嘉慶在位25年,是一個艱難的守成皇帝。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前後在位六十年(1736-1795年),嘉慶上位後,還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在位期間中國達到封建社會歷史最高峰,是“康乾盛世”的尾巴,但其實由於延續明朝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末年盛世之下已經埋藏著深刻的危機,可謂危機四伏。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嘉道中衰”的開始。他是清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在位期間沒有什麼大作為,在位期間官員腐敗日益嚴重,社會矛盾加劇,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一起紛紛爆發,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西方殖民主義開始滲入,鴉片流入,所以嘉慶在位25年,是一個艱難的守成皇帝。

顒琰上位之路:

顒琰,初名永琰,《還珠格格》中令妃之子,生於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十三歲的時候被密建為皇儲,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封為和碩嘉親王,1795年(乾隆六十年)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次年(1796年),36歲的顒琰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

為什麼上位的是他?

1. 乾隆7個皇子們一覽:

乾隆帝在位60年,還不算三年太上皇時間,活了將近90歲,因為超級長壽,從康熙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會死去一個兒子,截止乾隆三十八年私密立儲時,17個兒子已經死了10個,也就是說他的兒子絕大多數都沒活過乾隆。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剩下健在的七位: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事實上,立儲之後,老四、老六、老十二也相繼去世,所以乾隆的接班人其實只有4位活的皇子可以選擇。

2. 7選1,永琰的優勢分析:

康熙祕密冊立儲君的時候,乾隆帝只有7個活的皇子可選:

兩位皇子自動失去繼承權: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康熙第12子胤裪)和慎親王(康熙第21子胤禧),所以自動失去第一皇位順承權。並且永珹1777年去世,永瑢1790年去世,他們根本沒有熬到乾隆退位,所以即使不被過繼,也無緣皇位。

一位自動棄權: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皇后烏拉那拉氏(《還珠格格》中歹毒的皇后),1765年差點被乾隆廢掉,立儲的時候,皇后名份已經名存實亡,清朝子以母貴,再加上永璂確實沒啥才能,所以也相當於自動失去皇位繼承權。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前後在位六十年(1736-1795年),嘉慶上位後,還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在位期間中國達到封建社會歷史最高峰,是“康乾盛世”的尾巴,但其實由於延續明朝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末年盛世之下已經埋藏著深刻的危機,可謂危機四伏。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嘉道中衰”的開始。他是清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在位期間沒有什麼大作為,在位期間官員腐敗日益嚴重,社會矛盾加劇,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一起紛紛爆發,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西方殖民主義開始滲入,鴉片流入,所以嘉慶在位25年,是一個艱難的守成皇帝。

顒琰上位之路:

顒琰,初名永琰,《還珠格格》中令妃之子,生於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十三歲的時候被密建為皇儲,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封為和碩嘉親王,1795年(乾隆六十年)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次年(1796年),36歲的顒琰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

為什麼上位的是他?

1. 乾隆7個皇子們一覽:

乾隆帝在位60年,還不算三年太上皇時間,活了將近90歲,因為超級長壽,從康熙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會死去一個兒子,截止乾隆三十八年私密立儲時,17個兒子已經死了10個,也就是說他的兒子絕大多數都沒活過乾隆。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剩下健在的七位: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事實上,立儲之後,老四、老六、老十二也相繼去世,所以乾隆的接班人其實只有4位活的皇子可以選擇。

2. 7選1,永琰的優勢分析:

康熙祕密冊立儲君的時候,乾隆帝只有7個活的皇子可選:

兩位皇子自動失去繼承權: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康熙第12子胤裪)和慎親王(康熙第21子胤禧),所以自動失去第一皇位順承權。並且永珹1777年去世,永瑢1790年去世,他們根本沒有熬到乾隆退位,所以即使不被過繼,也無緣皇位。

一位自動棄權: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皇后烏拉那拉氏(《還珠格格》中歹毒的皇后),1765年差點被乾隆廢掉,立儲的時候,皇后名份已經名存實亡,清朝子以母貴,再加上永璂確實沒啥才能,所以也相當於自動失去皇位繼承權。

並且,永璂同樣也沒有熬到乾隆退位,1777年因病逝世。

最後四選一:

皇八子永璇:德行差,還有點殘疾。《清史稿》記載:“皇八子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所以,這樣的人乾隆帝怕是很難委以重任。

皇十一子永瑆:文采雖好,但不重視騎射,《清史稿》記載:“皇十一子永瑆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要知道乾隆可是文武雙全的皇帝,所以乾隆帝所以對他不中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還曾嚴厲申斥,所有也不可能委以重任。

皇十七子永璘:永琰的親弟弟,生母都是令妃娘娘,但是乾隆帝立儲時他只有7歲,尚在襁褓之中,所以也不是最優人選。

皇十五子永琰,不戰而勝:

皇十五子永琰,生母令貴妃,深得乾隆帝寵愛。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前後在位六十年(1736-1795年),嘉慶上位後,還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在位期間中國達到封建社會歷史最高峰,是“康乾盛世”的尾巴,但其實由於延續明朝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乾隆末年盛世之下已經埋藏著深刻的危機,可謂危機四伏。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乾隆帝第十五子,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嘉道中衰”的開始。他是清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在位期間沒有什麼大作為,在位期間官員腐敗日益嚴重,社會矛盾加劇,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一起紛紛爆發,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西方殖民主義開始滲入,鴉片流入,所以嘉慶在位25年,是一個艱難的守成皇帝。

顒琰上位之路:

顒琰,初名永琰,《還珠格格》中令妃之子,生於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十三歲的時候被密建為皇儲,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封為和碩嘉親王,1795年(乾隆六十年)被正式宣佈立為皇太子,次年(1796年),36歲的顒琰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

為什麼上位的是他?

1. 乾隆7個皇子們一覽:

乾隆帝在位60年,還不算三年太上皇時間,活了將近90歲,因為超級長壽,從康熙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會死去一個兒子,截止乾隆三十八年私密立儲時,17個兒子已經死了10個,也就是說他的兒子絕大多數都沒活過乾隆。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剩下健在的七位: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事實上,立儲之後,老四、老六、老十二也相繼去世,所以乾隆的接班人其實只有4位活的皇子可以選擇。

2. 7選1,永琰的優勢分析:

康熙祕密冊立儲君的時候,乾隆帝只有7個活的皇子可選:

兩位皇子自動失去繼承權: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康熙第12子胤裪)和慎親王(康熙第21子胤禧),所以自動失去第一皇位順承權。並且永珹1777年去世,永瑢1790年去世,他們根本沒有熬到乾隆退位,所以即使不被過繼,也無緣皇位。

一位自動棄權: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皇后烏拉那拉氏(《還珠格格》中歹毒的皇后),1765年差點被乾隆廢掉,立儲的時候,皇后名份已經名存實亡,清朝子以母貴,再加上永璂確實沒啥才能,所以也相當於自動失去皇位繼承權。

並且,永璂同樣也沒有熬到乾隆退位,1777年因病逝世。

最後四選一:

皇八子永璇:德行差,還有點殘疾。《清史稿》記載:“皇八子永璇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所以,這樣的人乾隆帝怕是很難委以重任。

皇十一子永瑆:文采雖好,但不重視騎射,《清史稿》記載:“皇十一子永瑆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要知道乾隆可是文武雙全的皇帝,所以乾隆帝所以對他不中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還曾嚴厲申斥,所有也不可能委以重任。

皇十七子永璘:永琰的親弟弟,生母都是令妃娘娘,但是乾隆帝立儲時他只有7歲,尚在襁褓之中,所以也不是最優人選。

皇十五子永琰,不戰而勝:

皇十五子永琰,生母令貴妃,深得乾隆帝寵愛。

並且《清史稿》記載他本人也讚譽頗多:“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

如是,乾隆帝在63歲的時候,確定了最終皇儲人選:永琰。

千佛山车神
2019-03-23

因為乾隆太能活了,他中意的繼承人都沒能熬過他,最後只剩下了嘉慶還湊合

乾隆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總共在位60年(不包括三年太上皇),活了89歲。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89歲在古代真的算是非常高的年紀了。

作為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舊習漢學,在繼承人問題上他也是受漢文化影響非常深,希望能立一個嫡長子做太子。

與漢家王朝不同,清朝自立國之後就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繼承人制度,在前幾代政權交替之時都爆發了皇族傾軋,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這個歷史事件已經被各種清宮劇演繹N邊了。

到了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避免再度出現手足相殘的情況,雍正皇帝發明了祕密立儲制度。既由雍正提前寫下兩份傳位詔書,一份密封在錦匣內,高懸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有雍正親自保管。待雍正駕崩時,由御前顧命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儲君名字。

眾所周知,雍正所立的繼承人就是皇四子弘曆,也就是乾隆。

因為乾隆太能活了,他中意的繼承人都沒能熬過他,最後只剩下了嘉慶還湊合

乾隆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總共在位60年(不包括三年太上皇),活了89歲。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89歲在古代真的算是非常高的年紀了。

作為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舊習漢學,在繼承人問題上他也是受漢文化影響非常深,希望能立一個嫡長子做太子。

與漢家王朝不同,清朝自立國之後就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繼承人制度,在前幾代政權交替之時都爆發了皇族傾軋,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這個歷史事件已經被各種清宮劇演繹N邊了。

到了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避免再度出現手足相殘的情況,雍正皇帝發明了祕密立儲制度。既由雍正提前寫下兩份傳位詔書,一份密封在錦匣內,高懸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有雍正親自保管。待雍正駕崩時,由御前顧命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儲君名字。

眾所周知,雍正所立的繼承人就是皇四子弘曆,也就是乾隆。

乾隆繼位之後他也繼續採取祕密祕密立儲制度,不過由於受漢文化影響,他想立一個嫡長子繼位,因為清朝到乾隆時還沒有出現一個嫡長子克繼大統的先例,乾隆於是想傳位嫡長子,以示正統。

早在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就祕密立孝賢純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為皇太子,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永璉就病逝了,這讓乾隆十分悲痛。在永璉病逝後,乾隆贈諡號“端慧皇太子”,以示哀悼。

永璉死後八年,孝賢純皇后又為乾隆生下了嫡次子永琮。永琮的出生讓乾隆十分高興,一度準備立其為太子。但不想永琮更加短壽,2歲時便夭折了,又把乾隆難過的不要不要。

因為乾隆太能活了,他中意的繼承人都沒能熬過他,最後只剩下了嘉慶還湊合

乾隆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總共在位60年(不包括三年太上皇),活了89歲。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89歲在古代真的算是非常高的年紀了。

作為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舊習漢學,在繼承人問題上他也是受漢文化影響非常深,希望能立一個嫡長子做太子。

與漢家王朝不同,清朝自立國之後就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繼承人制度,在前幾代政權交替之時都爆發了皇族傾軋,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這個歷史事件已經被各種清宮劇演繹N邊了。

到了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避免再度出現手足相殘的情況,雍正皇帝發明了祕密立儲制度。既由雍正提前寫下兩份傳位詔書,一份密封在錦匣內,高懸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有雍正親自保管。待雍正駕崩時,由御前顧命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儲君名字。

眾所周知,雍正所立的繼承人就是皇四子弘曆,也就是乾隆。

乾隆繼位之後他也繼續採取祕密祕密立儲制度,不過由於受漢文化影響,他想立一個嫡長子繼位,因為清朝到乾隆時還沒有出現一個嫡長子克繼大統的先例,乾隆於是想傳位嫡長子,以示正統。

早在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就祕密立孝賢純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為皇太子,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永璉就病逝了,這讓乾隆十分悲痛。在永璉病逝後,乾隆贈諡號“端慧皇太子”,以示哀悼。

永璉死後八年,孝賢純皇后又為乾隆生下了嫡次子永琮。永琮的出生讓乾隆十分高興,一度準備立其為太子。但不想永琮更加短壽,2歲時便夭折了,又把乾隆難過的不要不要。(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一生中最愛的女人)

在接連痛失嫡長子和嫡次子之後,孝賢純皇后也很快去世,這導致乾隆只得放棄立嫡的想法。於是乾隆就將儲君的候選人轉向了皇長子永璜。

永璜是皇貴妃富察氏所生(此富察非彼富察),雖然不是嫡子,但作為乾隆的長子,永璜也是深得乾隆皇帝喜愛的,對他也非常器重。

在永璉和永琮都去世後,乾隆有將大位傳給他的意思,不過由於曾在在孝賢純皇后葬禮上表現的不夠悲傷,永璜遭到了乾隆皇帝的痛斥,並威脅不會將大位傳給他。永璜為此鬱鬱寡歡,不久也病逝了,年僅22歲。對於永璜的死,乾隆非常懊悔,追封其為定親王。

短短的幾年之內,乾隆的嫡長子、嫡次子和長子前後去世,這讓乾隆立嫡立長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之後乾隆又將目標轉向皇五子永琪,他在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時說道:“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由此可見乾隆有將大位傳給永琪的想法。

因為乾隆太能活了,他中意的繼承人都沒能熬過他,最後只剩下了嘉慶還湊合

乾隆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壽命最長的皇帝,他總共在位60年(不包括三年太上皇),活了89歲。常言人到七十古來稀,89歲在古代真的算是非常高的年紀了。

作為清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舊習漢學,在繼承人問題上他也是受漢文化影響非常深,希望能立一個嫡長子做太子。

與漢家王朝不同,清朝自立國之後就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繼承人制度,在前幾代政權交替之時都爆發了皇族傾軋,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這個歷史事件已經被各種清宮劇演繹N邊了。

到了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避免再度出現手足相殘的情況,雍正皇帝發明了祕密立儲制度。既由雍正提前寫下兩份傳位詔書,一份密封在錦匣內,高懸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則有雍正親自保管。待雍正駕崩時,由御前顧命大臣將兩份遺旨取出,對證無誤後當眾宣佈儲君名字。

眾所周知,雍正所立的繼承人就是皇四子弘曆,也就是乾隆。

乾隆繼位之後他也繼續採取祕密祕密立儲制度,不過由於受漢文化影響,他想立一個嫡長子繼位,因為清朝到乾隆時還沒有出現一個嫡長子克繼大統的先例,乾隆於是想傳位嫡長子,以示正統。

早在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就祕密立孝賢純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為皇太子,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年永璉就病逝了,這讓乾隆十分悲痛。在永璉病逝後,乾隆贈諡號“端慧皇太子”,以示哀悼。

永璉死後八年,孝賢純皇后又為乾隆生下了嫡次子永琮。永琮的出生讓乾隆十分高興,一度準備立其為太子。但不想永琮更加短壽,2歲時便夭折了,又把乾隆難過的不要不要。(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乾隆一生中最愛的女人)

在接連痛失嫡長子和嫡次子之後,孝賢純皇后也很快去世,這導致乾隆只得放棄立嫡的想法。於是乾隆就將儲君的候選人轉向了皇長子永璜。

永璜是皇貴妃富察氏所生(此富察非彼富察),雖然不是嫡子,但作為乾隆的長子,永璜也是深得乾隆皇帝喜愛的,對他也非常器重。

在永璉和永琮都去世後,乾隆有將大位傳給他的意思,不過由於曾在在孝賢純皇后葬禮上表現的不夠悲傷,永璜遭到了乾隆皇帝的痛斥,並威脅不會將大位傳給他。永璜為此鬱鬱寡歡,不久也病逝了,年僅22歲。對於永璜的死,乾隆非常懊悔,追封其為定親王。

短短的幾年之內,乾隆的嫡長子、嫡次子和長子前後去世,這讓乾隆立嫡立長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之後乾隆又將目標轉向皇五子永琪,他在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時說道:“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由此可見乾隆有將大位傳給永琪的想法。(《延禧攻略》中永琪劇照)

但是,還是但是,永琪最後也沒活過乾隆。

在乾隆三十一年時,年僅25歲的永琪也去世了。在永琪生病的時候,為了給永琪沖喜,乾隆專門加封永琪為榮親王,可最後永琪還是走了。

永琪的死讓乾隆心灰意冷,但儲君還是得立啊。於是在乾隆僅剩的皇子中,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嘉慶帝)成為乾隆最後的選擇。

相比於之下,乾隆最先相中的是永瑆。可是永瑆這個人太沉迷於文墨之中,這讓乾隆十分不滿。並且為了保持滿人的文化,乾隆曾多次下旨要求滿洲旗人不得給自己取表字和號,而永瑆卻偏偏自號“少廠”,又號“鏡泉”,這可把乾隆氣得不輕,於是永瑆也被乾隆給排除了。

熬到最後,乾隆發現他已經沒有選擇了,眼下只有皇十五子永琰的表現還說的過去了,已經沒得挑了。

於是乾隆最後只得將大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

晓史才能明事
2019-04-08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因為實在無人可選。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兒子雖然不少(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在清朝皇帝裡絕對是佼佼者),但是一者皇子夭折率太高(他原來屬意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早夭);二者乾隆壽命太長(活了89歲,是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導致很多兒子都熬不過他,讓他這個“白髮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髮人”。這樣一來到乾隆三十八年他重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除去過繼出去的兩個兒子(永珹、永瑢),乾隆膝下就只剩下永璇、永瑆、永琰、永璘這麼四個兒子了。

八阿哥永璇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因為實在無人可選。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兒子雖然不少(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在清朝皇帝裡絕對是佼佼者),但是一者皇子夭折率太高(他原來屬意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早夭);二者乾隆壽命太長(活了89歲,是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導致很多兒子都熬不過他,讓他這個“白髮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髮人”。這樣一來到乾隆三十八年他重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除去過繼出去的兩個兒子(永珹、永瑢),乾隆膝下就只剩下永璇、永瑆、永琰、永璘這麼四個兒子了。

八阿哥永璇



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

永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仗著自己皇子的身份懈怠公務,上班也是遲到早退,絲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這讓父親乾隆對他日漸疏遠。

十一阿哥永瑆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因為實在無人可選。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兒子雖然不少(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在清朝皇帝裡絕對是佼佼者),但是一者皇子夭折率太高(他原來屬意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早夭);二者乾隆壽命太長(活了89歲,是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導致很多兒子都熬不過他,讓他這個“白髮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髮人”。這樣一來到乾隆三十八年他重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除去過繼出去的兩個兒子(永珹、永瑢),乾隆膝下就只剩下永璇、永瑆、永琰、永璘這麼四個兒子了。

八阿哥永璇



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

永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仗著自己皇子的身份懈怠公務,上班也是遲到早退,絲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這讓父親乾隆對他日漸疏遠。

十一阿哥永瑆



永瑆是有清一代著名書法大家,書法造詣非同凡響,但是有一個致命的毛病:摳門。

史書記載他連府裡死了匹馬都不準人埋,他要帶著全家人吃馬肉。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實際上他王府裡還藏有數十萬兩雪花銀!

這樣一個小家子氣的兒子,揮金如土的“乾隆大帝”自然瞧不上眼。

十五阿哥永琰

既沒有像老十一那樣傑出的藝術才華,也沒有其他人的毛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規中矩。

十七阿哥永璘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因為實在無人可選。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兒子雖然不少(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在清朝皇帝裡絕對是佼佼者),但是一者皇子夭折率太高(他原來屬意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早夭);二者乾隆壽命太長(活了89歲,是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導致很多兒子都熬不過他,讓他這個“白髮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髮人”。這樣一來到乾隆三十八年他重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除去過繼出去的兩個兒子(永珹、永瑢),乾隆膝下就只剩下永璇、永瑆、永琰、永璘這麼四個兒子了。

八阿哥永璇



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

永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仗著自己皇子的身份懈怠公務,上班也是遲到早退,絲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這讓父親乾隆對他日漸疏遠。

十一阿哥永瑆



永瑆是有清一代著名書法大家,書法造詣非同凡響,但是有一個致命的毛病:摳門。

史書記載他連府裡死了匹馬都不準人埋,他要帶著全家人吃馬肉。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實際上他王府裡還藏有數十萬兩雪花銀!

這樣一個小家子氣的兒子,揮金如土的“乾隆大帝”自然瞧不上眼。

十五阿哥永琰

既沒有像老十一那樣傑出的藝術才華,也沒有其他人的毛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規中矩。

十七阿哥永璘



永璘生在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八年乾隆選接班人的兒子時候他才七八歲,這麼小的孩子品德、才幹根本無法考察,甚至連是否能夠長大成人也是個未知數,因此他必然不在太子的候選人之列。

最後,“十全老人”乾隆也就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平庸的嘉慶帝永琰來繼承自己的萬里江山了。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因為實在無人可選。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兒子雖然不少(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在清朝皇帝裡絕對是佼佼者),但是一者皇子夭折率太高(他原來屬意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早夭);二者乾隆壽命太長(活了89歲,是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導致很多兒子都熬不過他,讓他這個“白髮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髮人”。這樣一來到乾隆三十八年他重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除去過繼出去的兩個兒子(永珹、永瑢),乾隆膝下就只剩下永璇、永瑆、永琰、永璘這麼四個兒子了。

八阿哥永璇



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

永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仗著自己皇子的身份懈怠公務,上班也是遲到早退,絲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這讓父親乾隆對他日漸疏遠。

十一阿哥永瑆



永瑆是有清一代著名書法大家,書法造詣非同凡響,但是有一個致命的毛病:摳門。

史書記載他連府裡死了匹馬都不準人埋,他要帶著全家人吃馬肉。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實際上他王府裡還藏有數十萬兩雪花銀!

這樣一個小家子氣的兒子,揮金如土的“乾隆大帝”自然瞧不上眼。

十五阿哥永琰

既沒有像老十一那樣傑出的藝術才華,也沒有其他人的毛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規中矩。

十七阿哥永璘



永璘生在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八年乾隆選接班人的兒子時候他才七八歲,這麼小的孩子品德、才幹根本無法考察,甚至連是否能夠長大成人也是個未知數,因此他必然不在太子的候選人之列。

最後,“十全老人”乾隆也就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平庸的嘉慶帝永琰來繼承自己的萬里江山了。



也許他在立儲密旨上寫下永琰名字的時候也在想:誰叫我不爭氣,生的兒子都是“廢物”呢,哎!你們說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小小嬴政
2019-04-05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籠統,嘉慶皇帝的哥哥比嘉慶皇帝強百倍,是哪個哥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個皇子,也就是說,他有十四個哥哥,到底是哪個哥哥比他強百倍呢?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籠統,嘉慶皇帝的哥哥比嘉慶皇帝強百倍,是哪個哥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個皇子,也就是說,他有十四個哥哥,到底是哪個哥哥比他強百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盤點一下,嘉慶皇帝的哥哥們。

十四個哥哥,一一列舉,其實並沒有太多必要,所以我要進行一次篩選,第一步,當嘉慶皇帝出生時,哪些哥哥還健在。

嘉慶皇帝生於1760年,當他出生之前,或者他出生那一年,他的哥哥,還健在嗎?

於是,我們開始進行第一次篩選,根據史料記載,皇長子永璜,死於1750年,年22歲;皇次子永璉,死於1738年,年8歲;三皇子永璋,死於1760年,年25歲;七皇子永琮,死於1747年,年1歲;九皇子,十皇子,十三皇子夭折;十四皇子永璐,死於1760年,年3歲。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籠統,嘉慶皇帝的哥哥比嘉慶皇帝強百倍,是哪個哥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個皇子,也就是說,他有十四個哥哥,到底是哪個哥哥比他強百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盤點一下,嘉慶皇帝的哥哥們。

十四個哥哥,一一列舉,其實並沒有太多必要,所以我要進行一次篩選,第一步,當嘉慶皇帝出生時,哪些哥哥還健在。

嘉慶皇帝生於1760年,當他出生之前,或者他出生那一年,他的哥哥,還健在嗎?

於是,我們開始進行第一次篩選,根據史料記載,皇長子永璜,死於1750年,年22歲;皇次子永璉,死於1738年,年8歲;三皇子永璋,死於1760年,年25歲;七皇子永琮,死於1747年,年1歲;九皇子,十皇子,十三皇子夭折;十四皇子永璐,死於1760年,年3歲。

也就是說,當嘉慶皇帝出生之後,已經有八個哥哥領了盒飯。

經過第一輪殘酷的篩選,永琰的哥哥們,已經只剩下六個還健在,而且,那八個哥哥,最大的只有25歲,還有三個是夭折的,不可能說就比永琰強百倍。

那麼,我們開始進行第二輪篩選,在十五皇子永琰當上皇帝的那一年,還有哪些皇子健在?

永琰是三十六歲當上皇帝,也就是1796年,那麼,這之前,那些皇子還有幾個健在? 四皇子永鋮,死於1777年,年38歲;五皇子永琪,死於1766年,年25歲;六皇子永瑢,死於1790年,年47歲;十二皇子永璂,死於1776年,年24歲。

於是,當乾隆皇帝退位,立永琰為皇帝之前,又有四個哥哥領了盒飯。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籠統,嘉慶皇帝的哥哥比嘉慶皇帝強百倍,是哪個哥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個皇子,也就是說,他有十四個哥哥,到底是哪個哥哥比他強百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盤點一下,嘉慶皇帝的哥哥們。

十四個哥哥,一一列舉,其實並沒有太多必要,所以我要進行一次篩選,第一步,當嘉慶皇帝出生時,哪些哥哥還健在。

嘉慶皇帝生於1760年,當他出生之前,或者他出生那一年,他的哥哥,還健在嗎?

於是,我們開始進行第一次篩選,根據史料記載,皇長子永璜,死於1750年,年22歲;皇次子永璉,死於1738年,年8歲;三皇子永璋,死於1760年,年25歲;七皇子永琮,死於1747年,年1歲;九皇子,十皇子,十三皇子夭折;十四皇子永璐,死於1760年,年3歲。

也就是說,當嘉慶皇帝出生之後,已經有八個哥哥領了盒飯。

經過第一輪殘酷的篩選,永琰的哥哥們,已經只剩下六個還健在,而且,那八個哥哥,最大的只有25歲,還有三個是夭折的,不可能說就比永琰強百倍。

那麼,我們開始進行第二輪篩選,在十五皇子永琰當上皇帝的那一年,還有哪些皇子健在?

永琰是三十六歲當上皇帝,也就是1796年,那麼,這之前,那些皇子還有幾個健在? 四皇子永鋮,死於1777年,年38歲;五皇子永琪,死於1766年,年25歲;六皇子永瑢,死於1790年,年47歲;十二皇子永璂,死於1776年,年24歲。

於是,當乾隆皇帝退位,立永琰為皇帝之前,又有四個哥哥領了盒飯。

雖然這幾個哥哥死的時候,都已經成年,而且老四和老六年紀也不小,但問題是,那時候的乾隆皇帝,精力還很旺盛,並不願意退位讓賢,所以,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是事情。

這時候,永琰的十四個哥哥,經過篩選,只剩下了八皇子永璇和十一皇子永瑆。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變成了,永璇和永瑆兩個人的才能,是不是比永琰更有本事。

先說說永璇,這個皇子,真的沒有太多的存在感,他小時候有了腿疾,雖然不嚴重,但影響形象,母親在他很小時候就去世了,乾隆皇帝有沒有太多時間管他,所以永璇就變得好玩樂,生性放蕩,無意皇位爭奪,或許因為如此,他活了八十七歲,才壽終正寢,可謂享受了一輩子榮華富貴,這其實真是一件好事。

但要說這個人比永琰強,卻不可能。

再說說永瑆,這個皇子,很了不起,但他的了不起,不是在治理國家方面,而是在文化藝術方面,據史料記載,永瑆生平酷愛藏書,痴迷於書法,反而對處理一些政務方面,很不在行,也懶於管理。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籠統,嘉慶皇帝的哥哥比嘉慶皇帝強百倍,是哪個哥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嘉慶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個皇子,也就是說,他有十四個哥哥,到底是哪個哥哥比他強百倍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盤點一下,嘉慶皇帝的哥哥們。

十四個哥哥,一一列舉,其實並沒有太多必要,所以我要進行一次篩選,第一步,當嘉慶皇帝出生時,哪些哥哥還健在。

嘉慶皇帝生於1760年,當他出生之前,或者他出生那一年,他的哥哥,還健在嗎?

於是,我們開始進行第一次篩選,根據史料記載,皇長子永璜,死於1750年,年22歲;皇次子永璉,死於1738年,年8歲;三皇子永璋,死於1760年,年25歲;七皇子永琮,死於1747年,年1歲;九皇子,十皇子,十三皇子夭折;十四皇子永璐,死於1760年,年3歲。

也就是說,當嘉慶皇帝出生之後,已經有八個哥哥領了盒飯。

經過第一輪殘酷的篩選,永琰的哥哥們,已經只剩下六個還健在,而且,那八個哥哥,最大的只有25歲,還有三個是夭折的,不可能說就比永琰強百倍。

那麼,我們開始進行第二輪篩選,在十五皇子永琰當上皇帝的那一年,還有哪些皇子健在?

永琰是三十六歲當上皇帝,也就是1796年,那麼,這之前,那些皇子還有幾個健在? 四皇子永鋮,死於1777年,年38歲;五皇子永琪,死於1766年,年25歲;六皇子永瑢,死於1790年,年47歲;十二皇子永璂,死於1776年,年24歲。

於是,當乾隆皇帝退位,立永琰為皇帝之前,又有四個哥哥領了盒飯。

雖然這幾個哥哥死的時候,都已經成年,而且老四和老六年紀也不小,但問題是,那時候的乾隆皇帝,精力還很旺盛,並不願意退位讓賢,所以,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是事情。

這時候,永琰的十四個哥哥,經過篩選,只剩下了八皇子永璇和十一皇子永瑆。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變成了,永璇和永瑆兩個人的才能,是不是比永琰更有本事。

先說說永璇,這個皇子,真的沒有太多的存在感,他小時候有了腿疾,雖然不嚴重,但影響形象,母親在他很小時候就去世了,乾隆皇帝有沒有太多時間管他,所以永璇就變得好玩樂,生性放蕩,無意皇位爭奪,或許因為如此,他活了八十七歲,才壽終正寢,可謂享受了一輩子榮華富貴,這其實真是一件好事。

但要說這個人比永琰強,卻不可能。

再說說永瑆,這個皇子,很了不起,但他的了不起,不是在治理國家方面,而是在文化藝術方面,據史料記載,永瑆生平酷愛藏書,痴迷於書法,反而對處理一些政務方面,很不在行,也懶於管理。

反而書法上面的造詣很深,也很受乾隆皇帝喜歡,算是清朝很有名氣的書法家。

永琰當了皇帝之後,對這個哥哥還是很不錯的,給了他一些差事,但沒有太多建樹,就是在嘉慶十八年的時候,林清之謀反,他出了很大力氣巡捕謀反者,得到嘉獎,其他則少有建樹。

不過這個人也比較長壽,一直活了七十二歲,才壽終正寢,結局很不錯。

可見,當乾隆皇帝不想當皇上的時候,他身邊的皇子,年紀合適,又有本事的,只剩下永琰一個人。其他人不是已經死去,就是太小,或者是難堪大任。所以說,嘉慶皇帝的哥哥比嘉慶皇帝強百倍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佳宁说历史
2019-06-16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 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兒子。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 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兒子。

這裡先說一下嘉慶皇帝顒琰的生母,她便是十幾年前熱播劇《還珠格格》 中的令妃娘娘,也就是以後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的母親,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 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兒子。

這裡先說一下嘉慶皇帝顒琰的生母,她便是十幾年前熱播劇《還珠格格》 中的令妃娘娘,也就是以後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的母親,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被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年被冊封為令妃,乾隆24年被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後來改為顒琰,一共生了三子兩女。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 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兒子。

這裡先說一下嘉慶皇帝顒琰的生母,她便是十幾年前熱播劇《還珠格格》 中的令妃娘娘,也就是以後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的母親,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被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年被冊封為令妃,乾隆24年被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後來改為顒琰,一共生了三子兩女。

乾隆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是乾隆皇帝活的歲數太大 八十九歲高齡啊,他的好多兒子都已去世,永琰 前面的十四個哥哥有六個 在幼年年就夭折,皇長子永瑛 二十多歲就去世了,去世的還有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到後來活下來的沒有幾個, 乾隆皇帝也是瘸子裡的拔將軍,再說永琰為人厚道 挑來挑去 覺得老十五合適,還有就是 前年說到他的母親原來的令妃娘娘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以永琰就成了繼承人不二的認選,就這樣 皇十五子永琰 在他三十六歲 登基做了皇帝,年號嘉慶。


嘉慶皇帝上臺首先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扳倒大貪官和珅,所有家產全部充公 使國庫充盈 也是一位幹實事的好皇帝 只不過是接了一個爛攤子有心無力,嘉慶皇帝是清朝從鼎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也主要是生不逢時。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 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兒子。

這裡先說一下嘉慶皇帝顒琰的生母,她便是十幾年前熱播劇《還珠格格》 中的令妃娘娘,也就是以後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的母親,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被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年被冊封為令妃,乾隆24年被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後來改為顒琰,一共生了三子兩女。

乾隆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是乾隆皇帝活的歲數太大 八十九歲高齡啊,他的好多兒子都已去世,永琰 前面的十四個哥哥有六個 在幼年年就夭折,皇長子永瑛 二十多歲就去世了,去世的還有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到後來活下來的沒有幾個, 乾隆皇帝也是瘸子裡的拔將軍,再說永琰為人厚道 挑來挑去 覺得老十五合適,還有就是 前年說到他的母親原來的令妃娘娘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以永琰就成了繼承人不二的認選,就這樣 皇十五子永琰 在他三十六歲 登基做了皇帝,年號嘉慶。


嘉慶皇帝上臺首先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扳倒大貪官和珅,所有家產全部充公 使國庫充盈 也是一位幹實事的好皇帝 只不過是接了一個爛攤子有心無力,嘉慶皇帝是清朝從鼎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也主要是生不逢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