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東北內旮沓農村十室九空全村不見強壯郎,孤寂老人夜夜思故鄉
北疆記錄者
1/15 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國的“三農”問題,其實,在東北還有一個“既不是鄉鎮又不是農村”的石礦居住點,這裡到處一片沉寂,寂靜的無人問津,只能聽見遠處的狗叫聲,彷彿是被蒼天遺忘的角落,僅剩下的11名居民散落在這個“農村”的各個角落,為了排遣寂寞,他們白天除了偶爾串門閒嘮嗑外,更多時候是望著大山發呆或自言自語,晚上常常夢迴故鄉或以前的歲月,尋找那份久違的“中國熱鬧式”歡樂。(圖\/文 魏建順)
2/15 已經50多歲的劉大哥介紹,他們都是“闖關東”的後人,上世紀70年代,來自山東、河北等地的父輩們為了“討生活”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這裡,“他們實在走不動了,看石礦招工人就留了下來,既能吃飽飯,還能掙到錢,當時大家都非常高興!”。眨眼睛,近半個世紀一晃而過,昔日擁有數百人的石礦隨著國有化轉型為個人承包,石礦工人們感覺“和自己再也沒有關係了”。圖為:石礦紅火時期使用過的汽車。
3/15 短短几年功夫,大家如鳥獸散,有“逃關東”回山東、河北老家投親的,有舉家搬遷到市區生活的,還有南下創業打工的等,“留下的”不是經濟條件受限就是其它原因不便離開的,也因此,這個居住點成為了“三不管”地帶,雖然他們擁有黑河戶口,但他們如實坦言“一年到頭只有計劃生育和林業兩個部門找我們,一個是要給年輕人普及計劃生育政策,一個告訴我們不要亂砍亂伐,沒有養老金,沒有土地證,也不能貸款,更沒有歸屬感”。
4/15 據悉,留守的11人全部是老人和婦女,年齡最大的72歲,是第一代“闖關東”的先行者,年齡最小的也有50多歲了,屬於第二代“闖關東”人,至於“第三代”、“第四代”幼青壯年的去向,他們直言“一個不落地全部離開了”。圖為:一戶居民家大門上插著門栓,門前擺放著主人使用的椅子,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憂傷。
5/15 究其原因,劉大哥介紹:上世紀70年代,他們每個人被分給了八畝地,靠下礦和種地日子過的很滋潤,而如今單純依靠種地為生,由於黑河地區天寒地凍大地一年只能種一季,年收入只能達到“將將巴巴夠年吃年用”,年輕人對這種現狀感到深深的失望。圖為:家裡的氣氛太沉悶了,50多歲的張大姐拿著鐵鍬前往旁邊的自家田地裡乾點農活,以此散散心、透透氣。
6/15 另外,由於這裡地處原始森林腹地,手機信號微乎其微,晚上停電後到處一片漆黑,沒有任何娛樂設施,沒有超市,沒有診所,沒有互聯網等等,“孩子長大後到城裡一看,就再也不回來了”。圖為: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紅瓦房敗落後,留守的居民就把對面同時期修建的車庫改建成了住房。
7/15 談到未來的打算,劉大哥無奈地表示:除了“硬挺”外,更希望有關部門能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也希望國家更關心一下他們這些石礦工人和家屬的現狀。
8/15 據悉,黑龍江省作為共和國老工業基地,改革開放前,曾擁有礦石、煤油、森林等建設於計劃經濟時期令人稱道的優勢產業,為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支柱性重要作用。圖為:一位大哥開著農機剛從地裡翻地回來。
9/15 改革開放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或因思想觀念“醒得慢、起得晚”,或因資源限制,或因體制制約,或因技術落後等多種原因,再加上受長期以來的歷史定位的制約,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失去昔日的光彩,經濟發展呈現直線下降趨勢,急需“外科手術”改變現狀,黑龍江省2016年的GDP增長僅為6.1%左右,在全國31個省市排名中倒數第二。
10/15 50多歲的馮大哥正在修理農機。他告訴記者:“其實,農機根本沒啥毛病,就是閒的心慌,一天到晚摸摸這、看看那,胡亂地打發著時間!”。
11/15 張大姐孤身一人正在地頭幹活。
12/15 上世紀70年代“闖關東”修建的房屋如今已經變成了廢墟。
13/15 從個人家中出來的王大哥看到一百多米外有三位居民在嘮嗑,他顯得非常的開心,一路笑著走了走過來,和大家聚在一起嘮嗑解悶兒。
14/15 據權威媒體報道:2008年金融風暴後,國內對煤炭、石礦等國有企業的抨擊不絕於耳,而針對性地提出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國家主義,即強化國家控制,進一步干預甚至壟斷煤炭、石油、鋼鐵等基礎行業;另一種則是自由市場主義,即強調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主張依靠自由市場,通過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打破壟斷,為民間資本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圖為:該居住點的公共廁所。
15/15 然而,無論是讓工人“迴歸”國家,還是被拋入市場,沒人去聽他們的聲音,並且尊重他們的“選擇權”。經濟上的民主權利的缺失,或許是破譯他們命運的密碼。圖為:距離石礦居住點幾百米外一群牛正在吃草,由於附近再無其它居民,因此,這些牛也不用專人看管。講述真實東北,傳播人民心聲。若喜歡,敬請轉發文章,關注文章上方“北疆記錄者”,收藏只是喜愛,轉發才是真愛。
2017-05-01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