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10 個回答
科学薛定谔的猫
2019-03-27

楊利偉1965年出生,2003年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時已經38歲了,或許很多人覺得他年齡太大身體素質跟不上才沒重返太空,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宇航員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平均年齡都將近40歲,景海鵬3次進入太空,50歲還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天,美國人約翰格倫77歲高齡還進入過太空,而楊利偉的年齡對於航天員來說正是黃金年齡。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之所以沒再上太空是因為楊利偉在航天過程中曾受到過傷害,國家出於對英雄的保護才不讓他重返太空。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雖然成功,但也並不像大家想像中那麼順利,當時的航天技術並沒有現在成熟,楊利偉在他的自傳《天地九重》中就曾提到他在航天途中遇到的危險,差點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神舟五號剛升空階段,楊利偉感受到超重的負荷其實比他在訓練時要小,除了有一絲緊張外,身體感覺良好。但當火箭上升到30多公里位置時,氣流和空氣阻力使火箭急速地振動,這個振動頻率恰好和人體器官的固有頻率一致,使楊利偉的身體產生共振,同時還需要承受火箭升空帶來的6倍重力影響,要知道一般人承受4倍重力已經相當難受了,楊利偉同時承受6倍重力和共振,用他自傳中的話來描述,就是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腑快要碎了,感覺自己要犧牲了。

正是有了楊利偉這次親身實驗,神舟系列飛船後續才得到改進,神舟七號飛船上的三位宇航員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在升空階段幾乎感覺不到共振。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除此以外,楊利偉在返回地球途中也遇到了危險,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將舷窗周圍燒的發紅發燙,舷窗外面的耐高溫塗層還被燒裂了,讓楊利偉誤以為是舷窗破裂,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返回地球著陸時衝擊力太大,嘴角又和話筒撞在了一起,導致嘴角流血。

網絡上也有傳言稱楊利偉當時滿臉是血,處理後才出艙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宇航員返回地球后都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調整,太空微重力和宇宙射線環境下,心臟和肌肉會萎縮,骨質流失加速;太空微重力環境體液會重置,體液重新分配後上半身壓力增大,導致顱內高壓壓迫視覺神經,使視力下降;宇宙輻射更是會導致基因突變,患病概率增加。

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的先驅者,在中國航天發展的初期,用自己身體受傷換來寶貴的航天經驗,這才讓後來的航天者有了更舒適的體驗,國家必定對他重點保護,不會重返太空了。

楊利偉現在已經退居幕後,負責起航天員的選拔和培養工作,據說培養一位宇航員的花銷是同等重量的鑽石價格。讓更多有資歷的人肩負起航天使命,這比自己重返太空更有意義。

种植恒星
2019-03-28

具體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但應該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受過傷。

據楊利偉本人回憶,他在執行此次任務的時候,由於發動機和火箭本體產生了共振,導致他的內臟也產生了強烈的共振。

這讓楊利偉在那段時間當中,產生了巨大的痛苦感和死亡的感覺。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其次在返回艙墜落的過程中,巨大的衝擊力導致了返回艙在落地的一瞬間又彈起來,而返回艙的二次落地是沒有緩衝的。

結果楊利偉的嘴角被麥克風直接撞破,據說救援人員剛打開艙門的時候,楊利偉滿臉都是鮮血,後來經過緊急的處理之後才正式出艙。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第二個原因是要保護楊利偉,楊利偉作為我國第一位太空人,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所以國家勢必要重點保護他。

那麼考慮到載人航天的風險性非常的高,確實不太可能讓他繼續執行新的航天任務了,畢竟楊利偉作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人,他的歷史任務已經光榮的完成了。

這裡我們可以參考阿姆斯特朗和加加林,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在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之後,他就立刻宣佈從美國航天局辭職。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而加加林更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但加加林回到地球之後,繼續執行了一些後續的飛行任務,結果加加林也因為空難而死。

這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絕對是極其重大的損失,所以為了避免加加林的悲劇再發生,像這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宇航員們,一般不適合繼續執行任務

有书共读
2019-10-22

2003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員楊利偉出艙的畫面經過現場直播傳到了全世界。

至此,中國成功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為世界上第3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楊利偉也作為中國航天第一人,成為了國家航天事業的象徵。

可是,楊利偉返回地面後,為什麼再也沒上天呢?下面有書君就細說一下其中緣由。

一、首次太空飛行,楊利偉受傷並遭遇生死瞬間。

有書君記得當年看到的直播畫面中,剛出艙的楊利偉雖然臉色蒼白,但身體狀況看上去還是不錯的。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時楊利偉的形象已經被處理過:

他原是滿臉鮮血打開艙門的,後來為了展現“中國第一航天員”的完美形象,他臉上的血跡被擦乾,並重拍了出艙畫面。

那麼楊利偉滿臉的鮮血是怎麼造成的呢?

後來,楊利偉回憶了太空飛行的驚險瞬間。

原來,當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時,火箭和飛船突然急劇抖動,產生了讓楊利偉感到非常痛苦,甚至幾乎難以忍受的共振。

後來他說,當時感覺“四周有大鼓在不停地敲”,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身體快頂不住了,在幾十秒鐘內“有死亡的感覺”。

那時楊利偉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幸好沒過多久,這種痛苦開始減輕了。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從那種難受的狀態解脫出來之後,楊利偉感覺到自己彷彿經歷了一次重生。

然後是歸途。據說,人類自從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來,已有22名航天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11人就是在返回著陸過程中犧牲的。

而楊利偉也遭遇了驚心動魄的歸途。

大家都知道,飛船返回地球的飛行並不是自由落體。

當它接近地面時,是使用升力控制技術。但是,如果出了故障,升力控制失效,飛船返回就會是彈道式的,不可控地落下來。

韓國的航天員李素妍搭乘俄羅斯飛船返航時,就曾經遭遇過這種恐怖的彈道式著陸,李素妍因此受了傷。

神州五號在返航途中,剛進入大氣層時,也曾出現那種狀況,當時,楊利偉的前胸和後背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幸虧這種情況也很快過去了。但緊接著,更可怕的情況就出現了:

飛船右邊的舷窗開始裂紋,就跟強化玻璃被打碎之後那種小碎塊一樣越來越多,而此時,外面是1600~1800攝氏度的超高溫度。

當年,著名的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正是類似的情況。起初也是由於一個防熱板出現問題,最終導致了整個航天器的解體。

所以,當時楊利偉心裡的恐懼感可想而知。

返回地面後楊利偉才知道,飛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層防燒塗層,是這個塗層燒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

原來是一場虛驚!但當時,的確是讓他再次感到了死神的降臨。

然而生死考驗還不止這些。最後著陸時,由於巨大的衝擊力,和麥克風不規則的稜角,讓楊利偉的嘴角受了傷。值得慶幸的是傷在嘴角。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如果是在脖子上,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神州五號是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這是榮耀也是風險。

由於是第一次,很多細節還做不到圓滿,飛行過程對楊利偉的身心確實造成了傷害,鑑於身體因素,楊利偉不再飛上太空。

二、國家對“太空英雄”的保護。

經歷了生死考驗之後的楊利偉不再重返太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對他的保護,不讓他再次冒險。

眾所周知,宇航員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因此,就中國目前的太空技術來講,楊利偉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無價的財富。

首先,宇航員都來自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其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都是超一流。再經過數年培訓,直到正式成為航天員步入太空,更是經過異常艱辛的訓練。

他們本身就有極大的價值。

其次,我國是極少數幾個掌握航天技術的國家之一。

楊利偉因其特殊經歷,已和我國的航天事業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他是我國航天事業的最大的貢獻者,說他是“國寶”也不為過。因此他理應處於重點的保護之中。

當年,全世界首位宇航員加加林在首次進入太空後也受到了嚴格的保護。

此後世界所有國家都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避免重要航天員多次執行太空任務,而且要派專人對他們進行保護。

楊利偉冒著巨大生命危險,完成了祖國賦予他獨闖太空的歷史使命。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作為載入中華民族史冊的人物,作為勵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萬千中國人的偶像,作為中國高科技的“國寶級”人物。

當然容不得半點閃失,國家也不會允許他再進入太空探險。

另外,楊利偉作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他不光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見證者,代表了國家的榮譽。他更有向新一代宇航員傳遞寶貴經驗的使命。

由於各國載人航天技術採用的設備不盡相同,別國的載人航天經驗未必適用於我國設備。

因此返回地球后,楊利偉一直致力於經驗傳授的工作。

之後,“神六”,“神七”的飛行之所以取得圓滿成功,都是得益於楊利偉的寶貴經驗。

總之,由於身體和年齡的關係,在國家的安排下,楊利偉可能還繼續從事航天事業,但他的工作崗位將不會再在太空中。

有書君認為,國家對科技人才的這種保護措施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同時,我們期盼,隨著我國航空科技的不斷髮展與完善,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任何一點對科學工作者的傷害都將不復存在!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科学探秘频道
2019-08-23

相對於戰友景海鵬的三次飛天而言,楊利偉少將卻只有一次飛天經歷。但是,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楊利偉少將絕對是英雄中的英雄!值得所有人尊敬和學習。那麼,為什麼楊利偉少將為何只飛天一次呢?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我們都知道,在國外技術嚴密封鎖的情況下,我國的航天技術全靠自主摸索。能夠如此高效率地實現我國的航天夢,全靠一代代航天科學家以及航天英雄們的無私付出。其中,楊利偉就屬於第一代航天員,第一個在沒有任何航天經驗指導的情況下,把自己作為實驗對象進行飛天任務。雖然神州五號飛船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安全性準備,但是畢竟第一次航天,各種突發狀況無法完全預測,航天過程還是面臨較大風險。楊利偉當時能夠一馬當先毫不畏懼實屬不易。而題主也說了,由於神5返回著陸時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力,導致克風的不規則的稜角使楊利偉嘴角受傷。”而當時,楊利偉也已經有38歲。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所以,經過後來醫務工作者對楊利偉身體的測試,認為他已經不適合再去飛天,否則會有可能出現危險情況。而楊利偉第一次飛天帶給了我們太多的寶貴經驗,可以說就是一個寶貝,是重點保護對象。對楊利偉飛天各國環節進行研究,可以給後續的航天提供珍貴的數據參考。而楊利偉利用自身的切實經驗也可以幫助我們培訓更多的航天員。這些東西,可是遠遠比他再次航天要珍貴的多。所以,從各個方面考慮,楊利偉少將都不適合再次執行航天任務了。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這裡,再次致敬那些日夜奮戰在行業事業一線的英雄們。謝謝你們帶給了我們國家如此強大的航天實力。讓我們期待我國航天事業再進一步,於今年12月份實現人類月球背面的首次“嫦娥四號”軟著陸。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喜歡的就關注一下吧~

华竖
2019-12-21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受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鋒中有三次翱翔太空的景海鵬,而沒有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著實有點可惜,但這份榮譽是對中國航天事業的一份褒獎,榮譽屬於全體的中國航天人。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中國的載人航天計劃就是著名的921工程,是1992年9月21日由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所以又稱之921工程。

整個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建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999年發射了神舟一號飛船,邁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關鍵一步,而後先後又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等無人飛船。在經過前四次的驗證後,神舟五號搭載著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太空飛行後,神舟五號在四子王旗安全落地回收,整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後續又連續發射了神舟六號到神舟十一號,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每一次駐留時間都有新的延長,正在按照預定的戰略規劃有效邁進。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作為中國航天第人,楊利偉在第一次的載人飛行中其功至偉,驗證了飛船的各項性能,但他本人也因為飛船在穿過黑障區至落地的時候而受到傷害,在其出艙門時口角有血跡就是最好的佐證。作為試驗,由於各種性能與過程的不完備,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而楊利偉勇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說明他心理素質過硬,說明他對飛船各系統是充滿了信心的,當然他肯定也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的。也正是他的第一次探索,才有了以後各次飛行的不斷改進與發展,後面的宇航員才更從容,更加自信,也讓後面的各次飛行都圓滿順利,取得既定的成果。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自從神五飛天以後,後面的飛行再沒有楊利偉的身影,他有臺前轉到幕後,做起了管理工作,我想主要是組織需求,還有航天員身體或是個人意願的原因吧。我們眾所周知,宇航員的選拔是極為嚴苛的,所有宇航員都是從最優秀的飛行員中選拔而出,再經過超乎尋常的訓練,最終才能進入飛行梯隊,這個期間要經歷眾多的考核與淘汰,考驗著宇航員的身體、心理、專業技能等方面。楊利偉第一次飛行,身心也受到了很多的損傷,在完成了歷史性的突破後,組織肯定要從身體、心理及個人意願等方面綜合考慮他的工作安排,轉做航天員訓練、管理、選拔等方面的工作,楊利偉是最合適的人選,由此就實現了由飛行一線向管理崗位的轉變。每一個宇航員都是國家的寶貝,即使不適合再飛天了,但照樣可以做載人飛行管理方面的工作,因為他們的經驗與專業技能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

我們向英雄的航天員群體致敬,有了他們,我們的航天夢、強國夢才更加豐富與現實,有了他們,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才更加強烈與堅定。

主持人段冰
2019-12-18

我最近剛採訪了楊利偉,大家可以到我的頭條頁面去看楊利偉專訪的完整視頻。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平安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我們看到的是神五成功的結果,看不到的其實是這次飛行給楊利偉的身體帶來的損害。尤其是首次飛行是未知的東西太多,低頻共振對人體內臟是有影響的。我們人對十赫茲以下的低頻是敏感的,當時他恰恰就遇到了一個低頻振動,它又疊加到一個過載的一個峰值上,當時在飛船上有種要過去了的感覺。

楊利偉在之前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夢想著77歲的時候再飛一次。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跟我学公文
2019-10-24

一、楊利偉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不能再上太空。第一艘載人飛船飛上太空,楊利偉作為唯一的一名中國航天員,坐在艙裡,那一刻,全國上下,群情振奮。可是,這是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冒著極大的風險,很多問題不可能完全預料得到,楊利偉是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返回以後,中國劃時代的,有了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航天員。這就是楊利偉。作為唯一一位飛上太空的中國人,楊利偉不能再次冒險,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參與科研,參與培養中國下一代乃至幾代的航天員。他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財富。

二、中國以後幾代太空人,還指望著楊利偉培訓呢。楊利偉在太空之中,有切身的體驗,很多的細節,需要科學技術手段來完善,沒有他的親口講述,中國載人航天就會出現繞彎路的可能。同時,太空條件,與地上的條件完全不同。作為當時唯一經歷過太空飛行的人,楊利偉還有很多經驗要向年輕的航天員傳授。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三、楊利偉開啟了一個時代,他已經成為一種標誌,不可以再冒險。中國神五飛天,開創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紀元。作為中國太空飛行第一人,楊利偉開啟了一個時代,他更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見證者,更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形象代言人。所以,他已經沒有必要再重返太空,而且,後來人中有更合適的人選,繼續到太空探險。

四、楊利偉年齡已經越來越大,身體條件也已經不再適合重返太空。從2003年到2018年,15年過去了。楊利偉也年齡越來越大。這些年裡,楊利偉身體條件也在變化,重新找回最佳狀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科學測試也會有嚴格的數十百項指標,與年輕的航天員們相比,他的最佳時期已經不復存在。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中國新一代航天員,已經成熟起來,將掀開中國新的太空歷史性篇章。

更多寫作知識,歡迎關注“跟我學公文”頭條號和微信公眾號。

平安悦生活
2019-09-03

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在2003年乘坐神州5號飛船順利飛上太空,那一刻,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是熱血沸騰,中國也成為了全世界第三個可以掌握載人航天的國家。但是楊利偉返航以後就再也沒有上過太空了,這是什麼原因?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神州五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首次嘗試,所以在一些方面都存在著不足,當時神州五號發射後,直播畫面曾停了有十幾秒種,這是因為神州5號飛船中的壓力迅速劇增,導致楊利偉當時非常痛苦,好在他身體素質過硬,撐了過來。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但是在飛船返程落地打開太空艙的時候,楊利偉確是滿嘴鮮血,這是因為在飛船降落的時候,由於衝擊力太大,楊利偉嘴邊麥克風稜角設計的不合理,在下落的過程中,麥克風就變成了鋒利的凶器,因此導致嘴角被割裂。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就是因為這次的傷口,導致楊利偉如果再上太空,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所以只好退居幕後,將自己飛天的經驗傳授給其他的宇航員。而後他遇到的一些問題也都得到了改善,在後續的載人航天中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所以說,雖然楊利偉此後再也沒有飛上過太空,但是他作為載人航天的第一人、先驅者,對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的貢獻是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镜像宇宙
2019-03-28

作為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航天英雄,而關於楊利偉為什麼只執行了一次太空任務之後就沒有再次登上太空,這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最為重要的就是出於對楊利偉安全的考慮。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2003年10月,中國第一艘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員楊利偉順利完成航天任務,成為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宇航員,我國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楊利偉安全返航,但是也並非一帆風順,其實仔細觀看楊利偉出艙時候的照片可以看見,楊利偉的嘴角有血跡。

仔細看直播畫面的話,會發現楊利偉臉色蒼白,但是身體狀況看上去還是挺好的,其實楊利偉出艙的時候,滿臉都是血跡,只不過為了展現我國“第一航天員”的美好形象,楊利偉臉上的血跡被擦乾之後才重新拍攝了畫面,電視臺在一些細節上做了處理,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楊利偉也沒有受到致命傷害,那麼這個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了瞭解事情,我們來看一看楊利偉在他的自傳《天地九重》中是怎麼說的。

在這本自傳中,楊利偉記載了自己在執行任務時的驚險瞬間,他說他差點以為自己要犧牲了。原來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隨著火箭噴射出高速的火焰,載著楊利偉和宇宙飛船的火箭開始升起,大地震顫,天空轟鳴,一開始隨著火箭的加速,楊利偉覺得升速還是挺平穩的,他就想這很平常啊,但是飛船的起飛是一個逐漸加速的過程,各種負荷也是逐漸加大。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火箭開始逐步加速,楊利偉感覺到壓力在逐漸增加,但是由於平時受過訓練,所以他感覺身體還撐得住,問題不大,只是在火箭上升到了30-40公里的時候,由於火箭設置的不合理,導致了火箭和飛船之間產生了強烈的震動,而這個時候,楊利偉感覺到非常痛苦,因為由於震動帶來的負荷,將會有6個G,楊利偉的五臟六腑就像是快要撕裂了一般,就在那一瞬間,楊利偉以為自己快要犧牲了,好在持續了26秒之後,共振慢慢減輕了,楊利偉也慢慢緩了過來。

上升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了風險,返回的時候也是歷經磨難,在飛船飛行至地面100公里的時候,由於空氣阻力的原因,飛船開始減速,而伴隨著減速,飛船產生了近4個G的過載,楊利偉的前胸後背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好在楊利偉平時訓練過這種情況,所以還不至於太過慌張。最後楊利偉平安著陸,受了一些傷,雖不致命,但是對於楊利偉的身體也是有極大的損傷,任務完成之後楊利偉在醫院裡面療養了很長時間才恢復。
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那麼楊利偉到底為什麼沒有再次上太空呢?我認為這是國家這麼要求的,事實上楊利偉登上太空的時候年齡38歲,正值壯年,後續再執行任務也是可以的,但是考慮到國家只有一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如果再次執行任務的時候出現了什麼意外那將是國家的重大損失。前車之鑑也不是沒有,前蘇聯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就是在執行太空任務的時候犧牲了,這對於前蘇聯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鑑於此,楊利偉沒有再次登上太空,也是情有可原。

来看世界呀
2019-08-24

楊利偉曾說過,太空飛行是航天員的本職,如果有機會我肯定願意再飛。可見後來未參與載人航天是多因素決定,並不是楊利偉自行決定的。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的宇航員,只參與了一次載人航天任務,返回地球后不再參與航天任務,轉入了幕後。宇航員參不參與航天任務,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要看宇航員的身體狀況、航天事業發展需求等決定是否需要楊利偉再次參與載人航天。2003年,在楊利偉身後,還有很多宇航員參與訓練、選拔,最終備選的宇航員有楊利偉、翟志剛、聶海勝。楊利偉最終作為宇航員進入太空,而翟和聶直到發射命令下達前都時刻準備著。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楊利偉返回地球后,不再參與載人航天,也與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宇航員數量儲備逐漸增加有關,大概也是為了保護我國首位宇航員吧。在後續的載人航天中,翟志剛、聶海勝也進入太空,並執行了楊利偉更長時間的太空任務。楊利偉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因為飛船的共振,受了一些傷,後來也為載人航天提供了很多經驗。現在楊利偉隨已退居幕後,但也在為中國載人航天做貢獻。楊利偉降落地球后,為何再也沒重返太空?

今年楊利偉也50多歲了,15年下來,身體條件會有所下降,以後也不會再參與載人航天了。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未來太空任務將把更多的宇航員帶入太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