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拆遷又給錢又給房,為何還有人不願意拆?退休老職工道破原因
徐曉倩律師說拆遷
1/14 這句家喻戶曉的名句,很適用於拆遷戶。因為在常人眼中,拆遷戶是令人羨慕的。但對於拆遷戶自身來說,並不是只有喜悅這一種情緒。\n在拆遷這個群體中,經常會出現即普遍又奇怪的現象,沒拆遷之前,羨慕別人家拆遷。而真到拆遷來了,卻又感到非常的糾結。這種矛盾的心理,很多時候會伴隨著拆遷戶群體。(圖片來自 IC photo)
2/14 一、房拆了,丟失了固有的生活圈\n都說國人故土難離,哪怕在一個城市,生活了十幾年,搬個家也要選擇周邊的地段。究其原因,還是生活圈的問題。而在拆遷時,儘管舊房換新房,老房換鈔票,但很多人還是會有牴觸。\n曾經在一個棚改項目中,拆除的是一個老三線單位的廠礦生活區。牴觸最大的是退休職,曾多次聯合到項目部拒拆。他們拒拆的理由和補償沒關係,而就是單純的不想拆。(圖片來自 IC photo)
3/14 映像中最深的,是一名擔任過勞模的退休職工代表李師傅。每次和項目部洽談時,從不談徵拆價格,就是聊生活,說歷史。項目工作人員經常陪他聊完幾小時,最後才發現根本沒聊到拆遷這事上,都讓李師傅帶溝裡了,弄的大家啼笑皆非。李師傅聊的最多的,是對於老廠子生活區的不捨。用他的話說,居住在一起的全是廠子裡的老同事,大家工作生活幾十年,住在一起知根知底,相互瞭解有情有義,房子雖然破,但卻住著舒心。(圖片來自 IC photo)
4/14 如果拆遷,按照更高比例的置換成商品房,居住條件是能改善,但關在高樓大廈,遠沒有二層的筒子樓來的更有生活味。哪怕大家都安排在一個小區,樓與樓之間的門禁,戶與戶安裝的防盜門網,也會把人情味逐漸隔絕。\n就因為這,項目的前一個月進展比較緩慢。但項目最終還是爭取到很多年輕人的支持,雖然李師傅等老人一直在牴觸,慢慢的也就被家中兒女們說服,無奈的接受了徵拆。\n(圖片來自 IC photo)
5/14 在拆除筒子樓前,李師傅等很多老人,集體相約在老房子前合影,臉上少有笑容。\n二、拆村居,被打破的居住習慣\n隨著土地資源的高利用,拆農村住房給予安置地建房的方式,正在被逐漸捨棄。很多徵拆項目對農村房屋徵收,採取了單純的貨幣補償,或是農民上樓的安置房方式。\n越來越多的農民,再也沒有了獨門獨幢的自建房,開始過上了城裡人的高樓生活。但這種生活,並不為農民所喜,院前種菜、院後養雞鴨的傳統農家生活,被徹底打破。(圖片來自 IC photo)
6/14 在我們當地,2017年全面取消對農民拆遷戶進行安置地安置的決定。而當年有三個棚改項目,涉及到城中村的拆遷,毫不例外的遭受到了集體抵制。\n儘管在徵收方案中,增加了宅基地的額外補償,大幅提高了房屋的徵收價格。這意味著,每家都有幾百平米以上的城中村農民,拆遷款都能達到200萬以上。而如果選擇安置房,每家都能達到三套以上。(圖片來自 IC photo)
7/14 這麼好的條件,卻依然是阻力奇大!用他們的話說,我們獨家獨院的終身產權自建房,換你七十年產權的安置房。抬頭看天都是有網格的(防盜網),低頭看地還是公共的。\n同時,一些城中村的村民還有土地,很多是城郊的菜農,需要依靠種菜為生。以前獨門有院子時,一些農具可以直接在院子裡搭個棚存放,住進安置房,肯定沒有這種便利。(圖片來自 IC photo)
8/14 而對於這些村民來說,拆遷意味的完全的改變。生活變了,已經形成自然的習慣,也不適合了,這種被強迫的習慣扭轉,才是最令人痛苦和煎熬的。而固有習慣的改變,也會催生出其它一些變化,也許會有好的變化,但更多的是無可適從後的茫然無措,生活軌跡會不經意間走向了岐路。\n在有一個城中村被拆遷後,一方面是有了錢,另一方面也是日常耕作的習慣被打破,有一群六十歲左右的老人,開始迷上了“看錶演而打賞”的娛樂活動。(圖片來自 IC photo)
9/14 這類似於年輕人看網絡平臺直播,而打賞主播。由於這些表演者控制技巧,讓這群老人很快成為了她們的鐵粉。一年下來,老人們打賞給表演者的錢,非常驚人。\n有一名拆遷老人,一年時間打賞給心儀的女性才藝表演者五十多萬,錢用光以後,被兒子拒絕贍養。還有一名老人,因為打賞時與人爭執,被打傷住院。\n這些本性純樸的農村老人,因為拆遷變得行為怪誕的,不在少數。(圖片來自 IC photo)
10/14 三、錢有了,家中的親情衝散了\n都說錢多錢少都有煩惱,當拆遷戶因為拆遷而手中富裕時,曾經平靜的生活,會遭遇因錢而帶來的煩惱,一個處理不好,就是一地的雞毛。\n映像較深的是一名城中村的老農,有一個兒子和女兒。辛苦幾十年,用所有的錢給兒子在市中心買了房。因為老伴過世,自己守著自建房,靠自建房的租金過日子。(圖片來自 IC photo)
11/14 兒子一直住在市中心過著一家三口的小日子,只有不到五公里的距離,也很少來看老人。反而是女兒嫁給了同村人,因為離老人很近,日常生活都是女兒在幫著照顧。\n隨後的拆遷,打破了老人平靜的生活。老人自建房面積不小,勉強能換三套安置房。想著日常女兒總是照顧自己,雖然農村的固有習慣,財產留給兒子,但老人還是打算分一套房子給女兒。(圖片來自 IC photo)
12/14 而另外兩套房子,先給兒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等自己百年以後住的這一套還是兒子的。這並不過份的要求,卻引來了兒子的強烈反對。平時對老人不怎麼上心的兒子,對於房了的問題很上火。\n先是一家三口搬回了待拆的自建房,變著花樣的和老人鬧。而更為奇葩的,兒媳婦孃家也參合進來,在同村子裡到處說著老人女兒惦記著孃家財產,人品如何不好。(圖片來自 IC photo)
13/14 臉皮本就薄的女兒,經受不住壓力,直接拒絕了父親準備給的安置房。自此,老人的女兒與兒子算是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再無往來。而女兒看望老人的頻率也在日漸減少,因為怕頂著“打孃家財產主意”的帽子。\n房子被徵收以後,聽說老人大病了一場。(圖片來自 IC photo)
14/14 這幾年,拆遷讓一部分人歡喜,也讓人一部分煩憂,而這才是真實的拆遷。和其它事物一樣,正反兩面,各中滋味,當事人自知。(圖片來自 IC photo)
2019-09-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