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8 個回答
科罗廖夫
2019-05-31

美軍士兵:我有可口可樂,你有什麼?德國士兵:我有芬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可口可樂被當作美國軍隊的標準後備補給品走遍了歐洲和亞洲戰場,被美軍帶往世界各地。1943年在北非作戰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專門向國內發電報火速送300萬瓶可口可樂到戰場前線來。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而在1941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總裁為了表達對美國軍方的支持,甚至宣佈“任何身穿美國軍裝的人都可以花5美分的價格低價購買一瓶可口可樂”,該政策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雖然在二戰之前很多年德國就已經擁有可口可樂的裝瓶廠,但是由於1940年起,美國對納粹德國實施貿易禁運,所以德國無法在戰時從美國可口可樂總廠那裡獲得哪怕一絲一毫的濃縮糖漿。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因為沒有糖漿,德國就無法造出來可口可樂,這比缺少有色金屬和石油更加棘手:沒有軍事資源可以通過戰爭掠奪,但沒有糖漿怎麼辦?去把美國打下來嗎?1940年美國暫未對德國宣戰,德國也不願意惹怒這個還在“作壁上觀”的巨人,所以德國為了保障士兵的需求,軍方只能寄希望於德國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能夠開發一款新產品,不用搞不到的可樂糖漿,而用德國最常見的東西,如甜菜、乳清、果醬之類的。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但這著實難倒了德國分公司的技術人員,於是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負責人馬克思•凱斯就在一次召集他的團隊時候稱:儘量多發揮你們的想象力!這就給一名技術員靈感,隨即用工業廢料如:牛奶工廠的乳清、水果壓榨工廠的殘餘廢料以及其他各種成分,創造出了名為“芬達”的飲料。有趣的是,“芬達”的英文名為“Fanta”,頗為像英語“Fantasy”和德語“Fantasie”,意思為“幻想”,這也表示“芬達”是一款頗具想象力而創造出的飲料。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可口可樂分公司和美國母公司之間近似處於隔離階段,導致很多統計數據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從1943年就生產了300萬瓶的“芬達”來看,德國士兵也非常歡迎這款飲料,其中最經典的就是“芬達橙”,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橙味芬達。二戰時就連德國元首希特勒也是芬達的“忠實粉絲”。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二戰結束後,德國的可口可樂分公司重新和母公司團聚,“芬達”系列也在重新修改配方後,於1955年被推廣向全世界,目前歐洲很多國家的人都更加偏愛芬達,而不是可樂。

萨沙
2019-05-3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這是因為德國人造不出芬達。

二戰期間,可口可樂公司跟隨美軍前進,提供了大量的飲料。

然而,可口可樂公司把配方當做機密。

所有的可口可樂原漿都是美國國內生產的,然後運到世界各地的工廠進行加工,才有可口可樂。

二戰期間,日本曾經佔領了東南亞,繳獲了可口可樂公司留在工廠的一些原漿,製造了自己的可口可樂。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因為二戰之前,日本國內也流行過可口可樂,士兵也很喜歡這種汽水。

但是,一旦繳獲的原漿用盡,日本就無法制造了。

德國也是一樣。戰前,德國的青少年非常喜歡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公司,在柏林也建設分公司。

然而戰爭開始以後,可口可樂就不在德國生產了。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現在有很多德國年輕人想要喝可樂,希特勒只能命令自研這種飲料。

然而,沒有原漿的德國沒有辦法山寨出可口可樂,只能在1941年搞出芬達。

芬達同可樂有本質的不同,它只是一種果味汽水而已,略勝於無吧。

需要說明的是,德國的芬達和我們今天喝的芬達不是一回事。

我們今天的芬達,是可口可樂公司在1955年根據德國芬達,在意大利研製的新產品。

而德國的芬達,早在1950年就消失了。

国平军史
2019-06-01

可口可樂,是美國人發明的具有提神、鎮靜作用以及減輕頭痛,擁有糖漿和水包括古柯的葉子和可拉的果實的一種飲料,二戰前夕,就已風靡的了歐亞地區,成了可口可樂公司的搖錢樹。二戰時,美國大兵征戰亞洲太平洋地區、北非、歐洲等地,除了有罐頭午餐肉、臘肉、香腸、雞蛋、麵條、蔬菜、餅乾等主食以外,還會配給糖果、口香糖、飲料粉、砂糖、香菸、火柴、可口可樂等。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美軍的膳食包括副食品供應等是全球軍隊中最豪華的,吃不掉的食物等成了所到之處泡妞時的敲門磚,有時僅出手一雙尼龍襪子,都能誘惑缺衣少食的所在國美女上床,待遇優渥的美國大兵真的非常有豔福。

戰前,有許多德國人也喜歡喝可口可樂,但隨著歐戰的爆發,貿易禁遠令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停止了對德國可口可樂公司罐裝可口可樂所需原漿等材料,而原漿成分歷來是可口可樂公司最高機密,即便當下最厲害的計算機也無法破解原漿中的配比成份。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德國可口可樂公司在無法破解可口可樂公司提供的神祕原漿成分的背景下,為了能維持其持續經營,不至於讓公司倒閉,罐裝廠利用奶酪生產的副產品乳清、以及蘋果酒生產中剩下的蘋果纖維、以及當時能夠獲得的其他水果,創建了一款全新的可口可樂的替代品飲料,一種黃色的以糖精作為飲料甜味劑的果味氣水,將其取名為“芬達”,隨即除了在市場上銷售以外,同時也開始供應德國國防軍。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Fanta,名字主要來自於英文fantasy,幻想的意思,黃皮納粹或者德棍,請一定得記住原始芬達只有蘋果味,其他各種包括最常見的橙味口味的芬達統統是山寨貨,喝再多也無法體會昔日納粹帝國的榮光。

仿可口可樂造的蘋果味汽水,得以讓原本瀕臨倒閉的德國可口可樂公司起死回生,併成了前線德國國防軍官兵非常喜歡的一款飲料。

芬達,在前線受歡迎的程度,可通過德國可口可樂公司的銷量看出來,僅在東線德軍戰地食堂內總共賣出了3000多萬瓶,不包括在民間數量更多的銷售量,意味著芬達通過了戰爭的嚴峻考驗。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德國國防軍打到哪,就意味著佔領區的可樂可樂供應就此中斷,德國可口可樂公司負責人馬克思·凱特的手下總是興沖沖的跟在黨衛軍屁股後面,到處接收可樂工場用來改產芬達飲料,倘若一個歐洲居民一覺醒來發現原來街邊賣可樂的小攤改賣了芬達了,只能說明貴國已經淪陷。

僅1943年,芬達總產量達到了創紀錄的300萬箱;1944年,馬克思·凱特的可口可樂公司在德國以外的佔領區仍然生產了200萬瓶芬達,銷往在盟軍轟炸中漸成瓦礫的國家。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盟軍佔領德國以後,馬克思·凱特以苦盼王師的欣喜姿態,願意把德國可口可樂公司的所有資產上交給美國可口可樂總公司,讓芬達避免了作為納粹遺毒被徹底清算的命運,德國可口可樂公司被位於美國本土亞特蘭大的可口可樂總部所接納,1960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正式宣佈對芬達品牌的所有權,作為可口可樂公司的果味飲料品牌,去掉了原德國可口可樂公司包裝上的納粹標識銷售至今。

军武文斋
2019-06-01

這個問題就有點太好理解了,原因是什麼?因為可口可樂是美國人自己產的,芬達是德國人自己產的。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二戰期間,可口可樂跟著美軍士兵走向了全世界,可口可樂公司在美軍佔領的地點都開設了可口可樂灌裝廠,這些灌裝廠只負責灌裝,可口可樂的糖漿是從美國本土運來的,只要加水就可以了。參考現在的快餐店,他們的可樂都是在飲料機後面加一箱糖漿,好沉的。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之所以只給前線糖漿,原因有兩點,一是直接從美國本土運瓶裝的,到了前線十有八九是碎了,二是因為如果直接在前線進行生產,十有八九洩密了,這可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命根子,配方就三個人知道。也就是說,前線只要沒了糖漿,是絕對喝不上可樂的。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實際上,德國的芬達其實也是可口可樂公司出的,可口可樂一直在德國就有銷售,只不過銷售量一般,1933年以前,德國每年的可樂銷售量才6000箱,而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的可樂銷量達到了10萬箱,德國人很喜歡可樂。實際上,納粹的一些活動中,都會有一些可口可樂的廣告,比如希特勒戈培爾的雜誌上,就有可口可樂的廣告。直到開戰之前,可口可樂在海外最成功的就是德國。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而到了1941年,德國和美國開戰了,美國不再向德國輸送可樂糖漿了,沒有可樂糖漿,德國人是萬萬生產不出來可樂的。但是呢,德國的年輕人要喝飲料,可口可樂分公司也要活下去,就這樣,芬達就誕生了。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那個時候的芬達,其實就是蘋果渣加乳清、色素什麼的做的,凡是能弄到什麼原料,就使用什麼原料,導致芬達的味道有好幾種,雖然都是蘋果味芬達。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德國的軍隊裡再也沒了可樂,取而代之的就是芬達。德國人其實是非常喜歡喝可樂的,而德國兵卻喝不到可樂,只有芬達。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2019-05-31

實際上,不少大家心目中的美國大牌,都是德國貨或者起源於德國,比如阿迪達斯、彪馬是德國品牌(當然是全球代工),芬達則源於二戰德國。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上世紀20年代,美國的可口可樂開始進行全球推廣,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德國這邊,含有咖啡因的可口可樂也成了風靡一時的最潮飲品。

然而,到了1933年納粹上臺後,希特勒鼓吹所謂的“民族主義”,抵制一切“外國貨”,加上當時的德國輿論對美國也很不友好,這讓可口可樂德國總代理雷布斯的處境愈發尷尬。

此時,佈雷斯想到了一個極好的營銷策略——把可口可樂徹底地“德國化”,從包裝到宣傳,儘可能拉近納粹與可口可樂的關係,恨不得把品牌與納粹捆綁成一體,同時熱情資助納粹黨的各種活動,比如希特勒青年團遊行和夏令營,黨衛隊大型集會等等。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甚至粹德國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總之,就是花樣百出的跪舔。

在一個沒有Google和百度的年代,搞清楚一個東西來龍去脈主要還是靠口口相傳和觀察商品上的包裝。在德國,可口可樂的Logo搭配著鮮明的納粹萬字標誌,頻頻出現在各種納粹的大型活動中.......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結果,收效相當不錯,沒多久,就把德國人忽悠的以為現在的可口可樂已經成了納粹政府旗下的本土品牌。1936年柏林奧運會舉辦時,可口可樂是三大主要贊助商之一。

可口可樂的忽悠有多成功,舉個例子。二戰中,一隊被盟軍俘虜後押送美國本土的德國戰俘,在新澤西州看見路旁的可口可樂廣告牌,竟然驚訝的問押送的美國大兵——“你們美國也有可口可樂?”

然而,好景不長,三十年代後期,美國修改了《中立法》,開始限制對德國的出口。到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作為日本盟友的德國正式向美國宣戰,美國這邊也全部停止了可樂糖漿的供應。

而納粹政府這邊呢,為了討好民眾,還堅持德國國內一切民生產業、副食、飲料的生產不能削減,唯恐老百姓感覺出戰爭帶來了不便,搞得希特勒掉了粉。

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了原料,真是造不出可樂的,公司一時間陷入困境。此時雷布斯的繼承者馬克斯·凱斯(雷布斯1938年意外身亡於一場車禍)想出了個新主意,研製一種不需要糖漿的新飲料代,來替可樂維持對第三帝國的飲料供應,繼續發揚公司“忠黨愛國”的品牌特色。

於是馬克斯和他的首席化學師,德國人Scheteling博士研究出了一種替代飲品,並用德語“幻想”來命名——Fanda.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戰爭時期,物資不豐富。於是,他們就地發揮,選用了其他食品行業的遺留產物,像奶酪生產的副產品乳清,蘋果酒生產中剩下的蘋果纖維等等。因此,最初的芬達是蘋果味的。

此時,德軍攻城略地,橫掃了歐洲大陸,於是,德國人打到哪,就意味著哪的可樂原漿供應就此中斷。這樣,馬克斯的一夥可是忙壞了,到處接收可樂工場用來改產芬達。

一時間,歐洲各國街邊賣可樂的小攤都改賣了芬達,大家嘗試喝了以後,感覺還是可以的。這樣,蘋果味的芬達跟著德國的裝甲洪流普及到了歐洲的千家萬戶。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到了1943年,德國戰場上開始走下坡路,但芬達產量卻達到了創紀錄的高峰。這年初,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敗,讓納粹政府不得已進行了全面的國防動員,大量的勞動力都被徵調到了前線。於是,芬達公司跟納粹高層“結合”了一下,開始使用佔領區的猶太奴工來進行芬達的灌裝工作。這麼一來,既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又極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猶太工奴,只需要管飯,提供住宿就行,沒有工資的需求,而且,相比集中營,芬達公司簡直就是天堂一般,即能按時吃上飯,還沒有什麼生命危險。

再轉向1945年,面對盟軍,馬克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表忠心”——他老人家以苦盼王師多年的欣喜姿態,表示自願帶著德國芬達重新迴歸美國可口可樂總公司,來證明了自己對可口可樂和祖國母親美國的忠誠和熱愛。

就這樣,芬達被吸納為可口可樂公司的旗下品牌,之後,還創新出了現在咱們最常見的橙子口味。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铁匠工坊
2019-05-31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關鍵這個問題,其實題主可以回想一下《武林外傳》裡面有一段關於穿小鞋的,佟掌櫃吃飯給老白兩個選擇:一盤白麵饅頭、一盤餿窩頭,然而白麵被店裡其他人拿光了,所以老白只能選餿窩頭了。德國選擇芬達也是這個道理,因為沒有可口可樂了。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二戰之前的美國和德國之間關係是很好的,兩國之家貿易頻繁,甚至一戰之後德國主要經濟恢復所需要的資金來源大多是美國資本家提供的。所以說在此時你可以看見德國的汽車燒美國的汽油,美國福特在歐洲的總部就在德國科隆,更不用說只是作為暢銷飲料的可口可樂了,在1939年以及之前,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量一直很高,僅1933年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量就高達10萬箱。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但是我們也得知道可口可樂本身是一種碳酸糖漿飲料,主要就是用特有配方的糖漿按照一定比例加水,加高壓二氧化碳然後做出來的,也就是說當時德國乃至現在世界各地的可口可樂工廠的主要功能只不過是加水加氣罐裝而已,而糖漿本身都是從美國可口可樂總公司運出來的。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1940年二戰爆發後,美國對德國進行了禁運,除了一些特殊資源以祕密渠道可以交易之外,基本上能跟德國斷的都斷了。這其中也包括可口可樂生產所必須的糖漿。沒了主要生產原料之後,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也不能幹等著餓死啊,乾脆另闢蹊徑,利用當時食品工業生產的一些下腳料,例如:乳清、榨蘋果汁剩下的蘋果渣、色素等等做配方,替代了可口可樂的糖漿,然後再加水加氣製成碳酸糖漿飲料,這就是芬達了。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現在的芬達有什麼橘子味,橙子味什麼的,但是早期的芬達只有蘋果味。現在的芬達都是二戰之後,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和美國總公司重新合併生產之後,專門將芬達獨立出來做成一個獨立品牌而已。所以說二戰裡德國人不是不愛喝可樂,而是喝不上可樂只能喝芬達而已。

千字军事
2019-11-16

可口可樂最早是一個名叫約翰·彭伯頓的美國人發明的一種酒精飲料,只不過礙於法律,他用微量的古柯鹼(1933年後的可樂不再含有此種成分)和咖啡因替代了酒精。

之後隨著二戰爆發,當時在任的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羅伯特·伍德魯夫因為上過軍校,所以深知軍人在戰場上必須有用來讓人興奮的東西。否則戰場過於壓抑的環境,容易讓人奔潰。

如一戰時期,就有大量酒以及興奮劑被使用,但這樣就容易造成戰場上喝酒喝醉的事情發生,因此急需一種替代物,而可口可樂就順勢抓住了這個龐大的市場!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羅伯特·伍德魯夫在軍方和過會大肆宣揚可口可樂是美國大兵們在家鄉常喝的飲料,如果我們的美國大兵們能夠在異國的戰場上喝到可口可樂,對於提升士氣非常管用。

美國軍方和國會最後相信了,他們決定將可口可樂同巧克力和口香糖、香菸一樣作為一種軍需品送往前線。

而可口可樂也確實對於前線的美軍士兵起到了提高士氣的作用,如在炎熱的北非沙漠中,可口可樂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產品。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德國是歐洲最早引進可口可樂的國家之一,1941年因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向協約國宣戰,由於貿易禁運,可口可樂的德國分部已經無法從美國本土獲得含有神祕配方的原材料了。

但是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可不想失去市場,於是他們打算為德國的納粹們找到一種替代品,生產一種全新的汽水,在配方研製成功之後,這種黃色的果味汽水被稱為馬克思·凱斯。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之後德國生產這種汽水的工廠舉辦一次比賽,讓員工們為這種飲料取一個新名字,來讓這種飲料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性。一名銷售人員隨口而出——“芬達”!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2019-06-03

由於德國在歐洲發動戰爭,美國除了切斷對德國所有的物資的出口,其中就包括可口可樂,而這玩意在當年可謂是風靡全球,連元首都喜歡喝這肥宅快樂水。可是美國因為戰爭的原因切斷了對德國的供貨,所以遭到封鎖的德國可口可樂分部不得不自己研發一種碳酸飲料,和可口可樂不一樣,這次德國人提取水果的成分來製作碳酸飲料,而這研發出來的水果味碳酸飲料也得到了德國人的喜歡,而這水果味的碳酸飲料就是“芬達”。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都說戰爭打的是後勤,一支強大的軍隊肯定有一支強大的後勤部隊保障。而二戰時期的美軍無疑是後勤保障最好的,香菸啤酒、汽水、巧克力,牛奶、咖啡、冰淇淋樣樣盡有。而美軍消耗最大的軍需品就是汽水,也就是可口可樂,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時期美軍喝掉的可樂高達100億瓶。而我們都知道老毛子嗜酒如命,伏特加同樣和美國的可樂、德國的芬達一樣成為軍隊的軍需品,你可以少發一點麵包,但是這伏特加卻是一點都不能少,據說蘇軍在進行“烏拉”衝鋒前都會喝點伏特加,因為可以壯膽。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除了飲料外,而有一種東西美軍卻是深惡痛絕,但是蘇、法、英、中的士兵卻高呼美味,那就是午餐肉罐頭。這些那澱粉和其他東西冒充肉的東西服對於吃慣了真肉的美國大兵這些又怎麼能騙過他們的味蕾呢?但是對於中、英、法的士兵來說這簡直就是美味呀,先不說中國軍隊沒幾頓飽飯吃過,英法軍隊吃的肉罐頭居然是一百多年前拿破崙時期的庫存,所以換了新口味的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美味啊。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帶可樂打仗,德國人為何喜歡“芬達”?美軍飛行員正在吃冰淇淋,果然也是吃貨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