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不造反會不會有活路呢?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10 個回答
辽宁资深球迷
2018-11-04

那得要看所謂的善終,究竟是什麼樣的善終,或者說清廷給出的“善終”,是不是吳三桂自己想要的那份利益!

其實從吳三桂背叛明朝,引清軍入關的那一刻起,吳三桂的態度就已經很明確,在國內政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他想追求更高的利益和地位,那是什麼樣的地位?早在清軍未入關、明朝未滅亡前,吳氏家族是遼東地區的勢力大戶,關裡關外擁兵數萬,並有數以萬計的田產和家奴,後來明朝滅亡,在自己的利益受損時,吳三桂選擇了背叛,為的自然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所以吳三桂投靠清朝,只會希望讓自己的家族勢力更加興旺,這是他的最基本要求,但如果滿足不了,那他與清廷的分裂必然也會進入倒計時階段。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尤其在背叛的過程中,吳三桂家族付出的損失可謂之大,自己的小妾被搶走只是小事,但自己包含父親吳襄在內的族人數十口直接在北京被李自成處決,龐大的吳氏家族為了這個背叛付出了大半個家族被滅的慘劇,吳三桂也必然要從清廷手中得到足夠的回報,才能彌補他的損失和延續他的輝煌。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當18年後,永曆皇帝在雲南被絞殺,吳三桂也達到了勢力上的最巔峰時期,擁有滅明之功,成為雲南的土皇帝,甚至貴州四川甘陝一線都成了他的勢力範圍,自己的長子吳應熊同期又成了康熙的姑父,自己尊為王爺兒子尊為額駙,又有數萬私兵和數以十萬記的地方軍隊聽從他的調度,從地位到實力,吳三桂都達到了他在明朝都沒有達到的巔峰,這一時期吳三桂所擁有的,才是他想得到的“善終”!一個漢奸的頭銜,數十個族人被殺,想換的就是整個家族的利益。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可偏偏接下來吳三桂面對的,卻是來自清廷不斷地打壓,隨後的幾年裡清廷不斷分化吳三桂在西南的權力,行政權司法權財政大權逐漸旁落,甚至在永曆皇帝遇害十年之後,清廷明目張膽的讓三位漢人王爺削藩撤銷私兵和交出軍隊指揮權,企圖收回吳三桂所有權力,並將其家族安置在早已人跡罕至的遼東養老,做一個只有“退休金”的高幹王爺,清廷的這份“善終”,與吳三桂想要的“善終”,根本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此兩股勢力的分裂,也會成為必然的結局。

吳三桂背叛明朝,為的就是他的私人利益,數十年後背叛清廷,為的也同樣是他的私人利益!

rp值有毫低
2018-10-07

三藩起事之時,平南王尚可喜並沒有加入反清陣營,反而宣佈效忠於滿清。那麼尚可喜的選擇怎麼就這麼不同呢?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三藩被削,康熙日後會不會過河拆橋,我們不得而知。所以我們只能根據當時的情景來推斷。

三藩位極人臣,而且從後來尚可喜被尚之信囚禁來推斷,康熙削藩肯定是侵犯了三藩集團的利益,日本歷史上對於這種情況,有一些專用名詞,叫做少壯派或者叫做中下層武士(代用一下。三藩被削,就算換了個地方也是個王爺,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尚可喜可能就是這麼想的)而三藩集團的其他人以及各級官員就不一定了。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現在換一種思路,三藩就算反清成功,但是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三藩集團日後會不會對於勝利果實的分配產生決裂,我們又不得而知。從當時的情況判斷,三藩集團反叛肯定是想要維持現有的地盤和地位,而不想成為康熙的籠中鳥。(當然吳三桂可能僅僅是想反清當皇帝)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促成其他三藩反叛的根本在於藩王集團的少壯派,(當然這其中可能並不包括吳三桂集團),所以就算三藩老老實實接受削藩,其手下的人,也會推動著三藩的反叛。三藩接受被削束手入京,手下人更有可能打著三藩的名號,在福建、雲南、廣西地區掀起動亂。

三藩束手入京需要提防兩點。

一、要防止康熙過河拆橋

二、要防止手下人會不會把三藩賣了

這兩點根本不可控,所以三藩老老實實被削很難獲得善終!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陶短房
2018-09-16

活路自然是有的。

從清實錄等保留下的檔案看,康熙為妥善安置三藩及其部眾還是下了一番狠心的,拿出不少錢和遼東土地準備容納遷往遼東故土的三藩舊部,而在吳三桂假意願意撤藩後,從雲南到遼東一路破費安排下的迎送糧臺、車船、各種後勤保障看,康熙君臣也希望撤藩可以和氣生財,破費一點人力物力,換一個江山穩固和你好我好。三藩一旦撤藩歸遼東,就不再擁有可以造反的地利、人和,只剩下基本部眾,名為回到原籍,實則早已人地生疏,關外漢人不得輕易出關,四周都是忠於清廷的旗人和索倫部眾,加上當時當地經濟尚未發達,地廣人稀,吳三桂就算想反也折騰不大,甚至逃跑都只能往北試試能不能逃到毛熊的據點去。

吳三桂長子已招為額附,封為重臣,如果安心做一個太平王公,或者索性去北京,弄個大宅子頤養天年並不太難,當然,康熙外表寬容實則睚眥必報,但吳三桂在造反前並無直接得罪過他,就算被秋後算賬,應該也不會太過分,最多沒了王爵的世襲罔替,但除了蒙古王公和鐵帽子王,實際上誰也沒有,孔友德沒反吧?也沒聽說給他找個養子承襲定南王的爵位對吧?

史實上三藩中最恭順的是尚可喜,雖然尚之信造反導致平南王爵被取消,但取消的是這個爵位承襲系統,已死且始終未叛的尚可喜非但未追奪爵位,還多次被贈恤,尚可喜子弟中未直接捲入尚之信謀反的也大多未受或少受牽連,甚至尚的部署也被就地改編為上三旗漢軍八旗駐防,當然,關鍵時刻拆臺的尚之信被秋後算賬得很慘,這也恰表明前面提到的康熙睚眥必報,外寬實緊的特點,但同樣表明倘吳三桂順從撤藩是不會有什麼危險的——前提是以後低調做寓公不去搗亂礙眼。

問題恰在於吳三桂就不是這麼個安心當太平紳士的主兒,加上年事已高,覺得再不奮發一下就不會有下一個機會,一旦撤藩,多年苦心積累的地盤、財富(不是指私財而是指府庫錢糧)、人馬、班底,就將隨之化為泡影,可以說撤藩令下,他反彈是必然的(造反倒未必一定是),所以悲劇也是必然的。

yyyysssswwww
2018-09-19

很遺憾,根據歷史經驗不會。

韓信開始是一字並肩王楚王,然後是淮陰侯。然後就是死。這是同族。岳飛交出兵權死。

常遇春,藍玉,周亞夫,竇嬰交出兵權死。

如果吳三桂要想保住吳家富貴只有一個方法,接受消藩以後,在遷徙過程中,因身體不適,暴斃而亡。

吳家永享富貴。

如果不死,先是遷移,然後消去兵權。即便這樣,在皇帝眼裡,你還有號召力,招你入京,然後死。中國非常善於斬草除根。

最近聽說了楊紫演的那部玄幻局叫“香”什麼的?沒看,但聽了劇情簡介,我非常欣賞篡位的那哥們。開始王位不屬於他,但太子兄弟惦記他老婆時,意味著必須篡位了。否則人家上位後,佔他老婆,殺他人。他什麼都得不到。只能篡位了。成功靠上位成功,老婆才保得住。失敗不過是原來結局而已。

好像最後得到王位,失去老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木头演义
2018-09-01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清朝是歷史上很少殺功臣的一個朝代,頂多是免職或者發配,即便是雍正皇帝殺年羹堯也是一級級的給他降官,希望他能反省,但是年羹堯自尋死路沒辦法。

相對於官員,清朝皇帝對皇子的要求就嚴格的多,這也就是整個大清期間,並沒有出現太昏聵的皇帝。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如果接受消藩,一定會得以善終。因為畢竟大清入關,吳三桂首功一件,並且在隨後南下的戰爭中更是為大清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大清的江山有一半是他吳三桂打下來的。

可惜吳三桂貪慕權位,以自己私利綁架民族大義,雖舉反清復明的大旗,但是民間響應者寥寥,後自稱皇帝更顯露出他內心的私慾。所以他的失敗是註定的。

一枚明粉
2018-09-16

削藩是清朝從會盟政權向大一統轉變的必經之路。從理論上講,在操作執行上有很多回旋餘地,諸如吳三桂不舉兵回到了塞外,就像1646年回去一樣。但問題是,吳三桂發動不發動叛亂並不是他完全能左右的。大體有如下幾點:

1、吳三桂實力最強、成分最雜

清朝在平了南明後,主要的戰場就是吳三桂在雲貴的平土司與東南福建的作戰。

各地藩王臣的實力依次為:

吳三桂節制雲貴,事實上能做到完全節制。甚至能影響到川陝、湖南。

孫延齡為廣西將軍,但實際並不能節制整個廣西。

尚可喜是平南王,封地在廣東,但廣東東部就很難控制。

耿精忠是靖南王,封地在福建,比較完整的節制一省。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

相對而言,吳三桂的實力是諸藩中最強的,甚至是他們之和

而且吳三桂在對南明作戰中,收納各種降兵,剿兵悍將雲集,成分非常複雜。

2、和清朝歷史恩怨太多

相對於三順王的歷史,吳三桂與朝廷的積怨是有的。山海關的書信往來明確是會盟借兵,但多爾袞在戰局最危險的時候讓吳三桂剃髮。將會盟變成了臣服。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山海關戰役)

在鬆錦會戰中,吳三桂與清軍多次血戰,也是雙方的歷史恩怨,雖然這個映像不大。

3、朝廷對他猜忌

在山海關之戰後,吳三桂迠一定的獨立性,但從未投入東南戰場,在事實上主要是對大順軍餘部作戰,也是朝廷對他的猜忌。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長年在川陝作戰)

總結:

吳三桂的實力、與朝廷的歷史恩怨、雙方的忌憚,這都是讓形勢惡化的矛盾。在加上入關後長大的一代人,他們更覺得南方水土才是他們的故鄉,塞北的寒冷從未喜歡過,要知道少壯派在歷史進程中影響從來沒有小過。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用户3087668883
2018-10-13

吳三桂即使接受削藩,並且沒有提太多的過格條件的話,吳三桂本人及子孫會安享晚年,蒙陰子孫的,但吳三桂不會避免的被後世辱罵而揹負罵名!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對於年輕的康熙皇帝有著對剛剛立穩腳步的清帝國而言最大的威脅不是吳三桂本人,而是吳三桂麾下數十萬久經戰陣的老兵,他們從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開始,一路充當清軍的鷹犬和幫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明末清初的人口大量損失,除了明末的那些殘暴的農民起義將領的無辜殘殺和清軍的滅絕人性的屠城,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些驕兵悍將做下的孽!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若詳細分析明末農民起義軍的構成,你就會發現這些起義軍之所以快速擴張的原因是大量的明軍的倒戈,他們在清軍入關後又快速的倒戈加入清軍的麾下,成為吳三桂等清廷鷹爪的麾下,而隨後的屠城等慘劇也有這些人的身影!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這樣的一群人到了天下思安的康熙王朝就成了危害帝國穩定的動亂分子,習慣了打殺劫掠生活的這些老兵痞已經不可能回到寧錦老家安分種地過清貧的太平日子,他們習慣了錦衣玉食和大魚大肉,正是這些人的存在和蠱惑,才是吳三桂最終不得不走上反清的道路!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清帝國的高層也非常清楚這些,因此即使吳三桂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而選擇接受削藩,他麾下的這些驕橫兵痞也必然會送到新的戰場,或分割為小股部隊分有不同軍隊節制,或做毫無勝算的進攻,總得來說他們絕大多數是不可能善終!

如是史社
2018-09-01

什麼叫善終呢?我認為善終是心裡不愧對前人,並把後人安排好。吳三桂從他迎清軍入關那刻開始,他就註定了此生不得善終。

我們假設一下吳三桂如果接受康熙的削藩,會發生什麼。不防看看吳三桂當年的老上司洪承疇的結局吧,洪承疇享有“清朝開國第一功臣”的頭銜。論功勞,論官階,論才學,他都甩吳三桂老遠。甚至吳三桂能夠去鎮守雲南,自成一家,都賴洪承疇上疏順治:雲南地方險遠,少數民族眾多,不易治理,要留兵駐鎮。順治才以吳三桂為平西王留駐昆明。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洪承疇和吳三桂一樣,為清朝剿滅農民起義的勢力和明朝的殘餘,不遺餘力。皇太極時期一直防備洪承疇,把他當重要的“滅明顧問”,但不給實權。順治朝時期,洪承疇才受到重用。但洪承疇的身份很尷尬,在漢人眼裡,他是個賣國賊;在滿人眼裡,他是需要防範的“非我族類”。

所以,即使洪承疇官拜大學士,兵部尚書,太保兼太子少師,哪一個頭銜都是24K純金,但他依舊是個異類。康熙時期,又被皇帝猜忌,鬱郁中請辭。朝廷幾經爭論,議政王大臣會議才授以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世職,世襲四世。洪承疇算是保住了後代的平安。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吳三桂如果同意削藩,康熙為了給天下人營造一個“厚待功臣”和“滿漢一家”的和平景象,也不會殺吳三桂的。吳三桂會有兩個去處。第一,吳三桂有可能會被調到京城,“平西王”沒有了軍權,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做個漢人唾棄,滿人不親的閒散王爺,不過能保住他一家的平安。但家族的沒落,是一定的。第二,吳三桂以年老為由,落葉歸根。不過這事洪承疇也幹過,修了個富麗堂皇的大宅子,母親兄弟親戚,誰都不肯來住。吳三桂估計下場也會差不多。

所以,吳三桂如果肯削藩,最後的結局應該會和洪承疇差不多。但一個背叛家國的人,他活著的每一天,都應該惴惴不安裡,永遠不得安寧,這才是應有的下場。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我是熱愛中華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如是,如是我聞,繼往聖絕學,成智慧人生,我將單開文章,用自然語言,易學理論,邏輯思維,理論聯繫實際,連載諸子百家思想的研究。喜歡就關注吧!感謝!

于左
2018-10-06

個人認為,吳三桂接受削藩,起碼他個人是有活路的,能夠得以善終,但他的兒孫和親信肯定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清算。

清軍入關之後,吳三桂率領自己的人馬跟隨阿濟格追討李自成,事後回到了錦州,部下的人馬和家眷分佈在寧遠、錦州、中右、中後、中前、前屯等地。一直到順治五年,吳三桂率軍離開這裡,進軍陝西、四川、雲南。

康熙十二年準備撤藩,計劃是讓吳三桂的人馬依然回到寧、錦這一帶。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我們可以參看平南王尚可喜的撤藩方案,尚可喜父子和所屬的家屬、家丁等,全部遷回遼東。尚可喜父子交出兵權,麾下的左右兩營將士留在廣東,由廣東提督管轄。

而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方案不太一樣,靖南王和屬下的十五佐領的官兵、家眷,全部撤出福建。吳三桂應該也是參照這種方案。

如果方案能夠順利執行,吳三桂的人馬回到寧錦一帶,夾在盛京和山海關之間,兩邊都受到監視,除了老老實實聽命,其實很難有所作為。

康熙皇帝首先要把三藩放到可以控制的地區,最終像尚可喜的模式,切割掉軍權。所以,吳三桂和耿精忠的軍隊會被逐步分拆,這其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

如果吳三桂全部選擇忍受,他是可以得到善終的。畢竟,時間在年輕的康熙皇帝一邊,他可以一邊穩固雲南的局面,置換那裡的將領和官員,一邊分解吳三桂的軍隊,這些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在操作這一切的同時,康熙皇帝可以從容等待吳三桂老死,花費最小的代價,除去這一塊心病。

到那時,一切準備就緒,才是開始清算的時刻,許多罪證會冒出來。吳三桂的兒孫能夠保住性命就不錯了,他的侄子、女婿和親信們肯定要倒黴。這些人才是撤藩影響最大的人群,他們也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在起兵的問題上最為積極,從某種意義上說,吳三桂起兵,是受了他們裹挾的。

关河南望
2018-10-07

當然不會,無論如何,滿清政權是不會放過手握兵權並能在軍兵中有相當威望的漢人存在的。


清朝入,對老幾位叛國叛族的老哥們說了,放心吧,我們在此共同立誓,讓你們為王,鎮守一方,永不相負,於是這幾位就信了,冒著叛國叛族,被唾罵千古的罵名為滿清取來了天下。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然而戰爭打完了,朝廷就開始鳥盡弓藏走狗烹了(這是古往今來的至理,何況滿清根本是無法容忍漢人掌兵的)滿清朝廷開始削藩了。


其實僅僅是打著削藩的口號,這幾位也是認了的,畢竟這幾位首先是叛國叛族的,沒什麼群眾根基,甚至連漢人的皇帝都絞死了,那是不可能想著要造反的,就算造反也不會有人支持他們,他們又知道鳥盡弓藏的道理,所以他們是能忍受的,事實上也確實是忍受了。


但他們無法忍受的是徹底的削權,滿清撤了他們的藩,收了他們的權和兵,這不是讓他們去死麼?誰不知道這幾位都是仇家遍天下,天下人恨不得食他們的肉呢?於是這幾位本來就沒有造反的意願的哥們(肯定沒有想過造反啊,就憑他們乾的那些事兒,反了有人搭理他們嗎?)也就不得已的造反了。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這一反可好,戰爭打了幾年,本來剛剛平靜下來的中國大地再度重燃戰火,老百姓們苦不堪言,這本就是康熙自己的施政錯誤,導致的三藩之亂,在平亂的過程中,三藩的軍隊一直打到了長江,這位偉大的千古一帝幾乎都要回東北避風頭了,只是這本來就沒有造反的心的吳三桂缺乏進取心,猶豫不定老想就這樣劃江而治了,才被清軍反撲過來,最終被殲滅。所以說這三藩之亂完全就是由康熙引起來的。

吳三桂如果不發動三藩之亂,而是老實接受削藩的話,會得以善終嗎?

如果這幾位不造反,任由削藩,我想下場只有兩種,一,某年某月某日,被殺死在養老院門口的臺階上。二,失去兵權之後,小錯被捅成大錯,然後拿腦袋回報給了他們效忠的主子。就是這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