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72歲農村河邊擺渡14年 一天100多趟不收一分錢
慧聲慧影
1/13 72歲的郝志俊是小清河上為數不多的擺渡人,從事義務擺渡已經延續了14年。如今的小清河,隨著溝通兩岸的大小橋樑的興建,這樣的擺渡人已經是絕無僅有。
2/13 河面上,郝志俊兩手緊握鐵索,上下用力,一弛一張,腳下長8米寬6米的鐵船便開始緩緩移動。河面寬70多米,大約只需五六分鐘的時間,鐵船便能到達對岸。
3/13 看似遊刃有餘,但不一會兒,郝志俊的臉上便冒出了汗珠,許多經常過河的人都喜歡給他搭把手。
4/13 柳橋村位於小清河南岸,而村裡有部分耕地果園在北岸,村民們幹農活必須要先過河,於是村委會便請人來守在渡口專門擺渡。
5/13 14年前,郝志俊接過了擺渡的“接力棒”,從此無冬歷夏、風裡來雨裡去,兩間房屋,一艘渡船成了他對村民的承諾。
6/13 郝志俊說,以前一天能渡150多趟,尤其是農忙時節,一個人一天就能來來回回好幾趟。除此之外,還要渡糧食、生產工具等。儘管“工作量”已經減少了,但是時刻守在河邊,等待村民的召喚,已經成了郝志俊的習慣。
7/13
8/13 “他哪裡都不去,總怕不在的時候有人喊他過河,買菜、運水的活都是我幹。”郝志俊的老伴韓秀英67歲,身體也非常硬朗,過去渡口上非常忙的時候,她曾是郝志俊的幫手,現如今她仍為郝志俊提供“後勤保障”。
9/13 14年的堅守,郝志俊和老伴韓秀英同許多乘客早已成為熟人,不著急回家的村民總喜歡同他們夫妻聊聊家常。
10/13 小清河風光秀麗,每逢節假日總會迎來眾多遊客,而郝志俊也早已成為河上的一景。遊客都喜歡坐著他擺渡的鐵船感受一下渡河,併合影留念,似乎只有如此才不虛此行。
11/13 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日久撐船讓郝志俊的雙手磨起了厚厚的老繭,異常粗糙。
12/13 炎熱的夏天一個來回郝志俊就得滿頭大汗,清貧和艱苦的生活沒人願意接手這份“承諾”,雖然年過七旬,郝志俊依然每天堅守在河岸,等待村民的召喚。
13/13 郝志俊和韓秀英住裡屋,外屋狹小的空間被簡單地生活用具佔去了大半。河邊蚊蟲繁多,即便掛了葦簾也很難完全將它們阻擋在昏暗的小屋外。
2017-05-17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