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癌症 右耳 腫瘤 面癱 仁醫邦 2017-06-09

主訴: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既往史:無特殊

臨床表現:1+月前因右側面部腫痛,觸摸發現右耳下約胡豆大小包塊,質地較硬,遂至當地診所於口服消炎藥治療,腫脹消退但包塊未變小,包塊逐漸長大,現包塊長大至雞蛋大小,質硬伴觸壓痛,有消長史;自患病以來,飲食睡眠好,二便正常。

專科檢查:面型不對稱,右側腮腺區域較對側腫大,開口度開口型正常;口內全口腔衛生一般,右側腮腺區可捫及4.0X3.0cm大小包塊,質地較硬,邊界清楚,活動度差,輕微觸壓痛,捫及呈結節狀,口內腮腺導管口無紅腫,擠壓腺體導管口分泌液清亮,未見面癱表現;未捫及雙側頜下,頦下及頸部淋巴結腫大,餘未見明顯異常。

輔助檢查:我院彩超:右側腮腺內混合性回聲區(不除外腮腺混合瘤或其他)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男,24歲,發現右耳下包塊1+月

術後病理:右側腮腺粘液表皮樣癌

粘液表皮樣癌發生在腮腺者最多,約佔70%以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30~50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約為1.5∶1。高分化者常呈無痛苦性腫塊,生長緩慢。腫瘤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結節狀。

粘液表皮樣癌的臨床表現與臨床的分化程度關係密切。高分化型,佔多數,一般為無痛性腫塊,生長較慢,病程較長。腫瘤體積大小不一,邊界清楚,質偏硬,活動,表面光滑或呈結節狀。可為囊性,亦可為實性。

低分化型腫瘤生長較快,常伴疼痛。邊界不清楚,呈彌散性,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可破潰而繼發感染,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爛面,並有淡黃色粘稠分泌物。有時可形成涎瘻。發生於腮腺者,累及面神經時可發生面神經癱瘓症狀及面肌抽搐症狀。發生於顎部者,可能破壞硬顎。

診斷思路:腮腺腫塊,密度不均勻,邊界不清楚,強化明顯、且不均勻,無感染症狀表現,根據影像表現需要考慮到腮腺惡性腫瘤的可能。

鑑別診斷:主要與腮腺混合瘤、腮腺炎及其它腮腺惡性腫瘤相鑑別:

腮腺混合瘤:常表現為邊界清楚、密度均勻的類圓形軟組織密度腫塊,強化較均勻,部分可表現為形態不規則腫塊。

腮腺炎:病變較瀰漫、邊界不清楚,鄰近周圍間隙模糊不清,有紅腫熱痛的臨床表現,鑑別不難。

其它腮腺惡性腫瘤:腮腺惡性腫瘤少見,以惡性混合瘤為多,其次為粘液表皮樣腫瘤、腺癌、腺泡細胞癌、乳頭狀囊腺癌等,惡性腫瘤多數情況下以病理確診具體類型,影像鑑別有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