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代號名稱】“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

【英文名稱】Operation Davy Jones' Locker(也寫作Operation Davey Jones' Locker)

【密級】機密

【發起者】英國和美國

【運作進程】1946年6月-1948年8月

【目的】在海上銷燬被繳獲的德國化學武器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背景】

化學武器,是人類愚蠢至極的產物,用的時候不敢用,扔的時候扔不掉。如果以無害化處理,即便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也是難題。從歷史上看,解決這些老大難武器的一貫做法是“一扔了之”,而公海就是最佳的“垃圾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化學武器第一次被大規模在戰場使用,光氣、氯氣、芥子氣、路易斯氣等造成大量士兵死亡。一戰結束後,德國大量未使用的毒氣彈被英美為代表的協約國繳獲,而協約國本身也有大批未使用的毒氣彈。由於一戰時各交戰國都圖省事,大量毒氣彈在包裝、儲存等方面並沒有嚴格的安全規範,大都露天堆放,只用簡單的篷布掩蓋。戰爭結束後,許多毒氣彈已露出破裂痕跡,隨時有洩漏的危險。

然而,如果要將這些毒氣彈進行正常的無害化處理,需要費時數年。在公眾的壓力下,協約國為了儘快銷燬毒氣彈,最終決定把它們直接扔進海里了事。於是,大批毒氣彈被裝上船,分別運往大西洋、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等處,然後被拋進茫茫大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製造的化學武器數量更多,且殺傷力更大。據統計,二戰結束後,盟軍僅從納粹德國手中繳獲的化學武器就達25萬噸左右。如果算上日本製造的化學武器,數量可能更加驚人。

二戰中納粹戰敗後,盟國佔領軍再次發現了德國大量儲備的化學武器。總共發現了296103噸化學武器,分別位於被佔領德國的4個地區中。

他們迅速召集了傾倒問題大陸委員會,並就銷燬和處置化學品庫存達成協議。盟國決定,4個國家(美蘇英法)中的每一個都將以最便捷的方式,在其被佔領領土上銷燬這些化學武器。

為省錢省事,美英等國又一次採取類似一戰時期“把髒衣服塞進床底”的辦法,把一船船化學武器直接丟進大海。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行動經過】

1946年6月至1948年8月期間,美國按照協議,進行了所分配的德國化學武器儲備的銷燬義務,代號是“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涉及3萬至4萬噸德國化學武器的的銷燬任務,這些化學武器被裝載到11艘船隻上,然後開往預定海域被炸沉。其中:

9艘船隻在波羅的海的斯卡格拉克海峽炸炸沉;

另外兩艘船在北海炸沉;

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地區,還有11艘船在5個獨立的“垃圾場”中被炸沉。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後續】

由於擔心毒氣彈流入居心叵測的人手上,美國“倒垃圾”行動大部分沒留下詳細記錄,這為後世留下嚴重隱患。雖然部分專家認為,往海里傾倒化學武器後,發生毒氣洩漏的可能性不像人們想的那麼嚴重,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隨著時間推移,那些沉沒在海里的“定時炸彈”正顯現出危害。

據美國《軍隊》雜誌報道,挪威南部一處深700米的海域是當時最主要的“處理點”,超過30船化學武器被傾倒在那裡。而在這之後的30多年裡,美國一直採取類似做法處理自己手裡多餘或過時的化學武器。

日本共同社2010年援引的一份美軍調查報告稱,從1944年到1970年,美國偷偷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海、墨西哥灣等海域70餘個地點丟棄了繳獲自德、日以及美國自己的化學武器,其中有至少26個投放點在美國周邊海域。直到1972年,美國國會才下令禁止軍隊從事此類活動。3年後,美國簽署了一項國際公約,同意不再向海洋中丟棄化武。

2004年夏天,美國新澤西州一艘捕撈蛤蜊的漁船撈上來一個炮彈殼,這是一戰時沉入大海的。在這個爆炸物裡有個柏油狀的東西,負責拆卸炸彈的技術人員發現裡面裝的竟然是固狀芥子氣。自美軍向海洋中傾倒化武以來,毒彈被撈上來還是頭一回。更讓人心驚肉跳的是,彈殼是和蛤蜊一起從淺海打撈起來的,距大西洋城只有32公里。

2012年1月18日下午大約2時,美國最後一批23枚裝有芥子氣的炮彈在1500攝氏度高溫中炙烤兩小時,毒性喪失,從爐中運出。美國定於本週完全銷燬最大化學武器庫所存毒劑“路易斯毒氣”,銷燬將近90%化學武器,從而銷燬德瑟雷特化武庫全部庫存。而銷燬剩餘大約10%的化武,預計耗費大約10年——按美方的說法,剩餘化武最晚2021年將全部銷燬。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德瑟雷特化學武器庫毒劑儲量一度佔美國化武總量44%,不僅存放美軍化武,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繳獲的納粹德國神經毒劑,數個月前銷燬。換句話說,嚴肅地說,“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到這時才算正式結束。

美國陸軍德瑟雷特化學武器庫位於猶他州沙漠。美聯社報道,它最多時儲存大約1.36萬噸化學毒劑,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庫。美國陸軍化學物質局數據顯示,軍方已銷燬位於阿拉斯加州安尼斯頓、阿肯色州派恩布拉夫、印第安納州紐波特、馬里蘭州阿伯丁、俄勒岡州尤馬蒂拉和太平洋一座環礁上的庫存化武。

2012年,兩名波蘭女子在海灘撿到一枚“琥珀”。正當兩人興致勃勃地研究時,“琥珀”發生爆炸,兩名女子被當場燒死。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的結束,標誌著美國人所擔負的銷燬德國納粹化學武器任務的階段性答卷,雖然距離當時的協議實在太過遙遠了。但這絲毫不意味著美國人對於化學武器的垂涎,至於美國人後來的化武之路,“歷史脈動”後續將用眾多的實錘行動進行詳解。

而根據“歷史脈動”目前的資料,蘇聯和法國的履約情況是一片空白。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化學武器的遺害,不知要遺留到何時

【關聯性】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屬於軍事戰術行動,自身沒有行動序列。

它本來應該至少有4個協同的關聯行動,但事實是,只有英國人發動了同樣目的的“沙堡”行動(Operation Sandcastle),最終完成了英國所要承擔的義務。不過,“沙堡”行動是將近10年之後才開始的——1955年至1956年間,納粹德國的化學武器終於傾倒在海中。本行動具體內容,“歷史脈動”將在後續腹部,敬請對此感興趣的及時關注本頭條號。而蘇聯與法國的關聯行動則沒有。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影響】

對於納粹化學武器的處置,已經不影響二戰及未來歷史的總體走向。但是,對於未來國際的道德基準還是具有一定的正面引導意義的,因為它至少表明,戰勝國對於化學武器基本持何種態度的問題。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給出了一個符合預期的做法,這將對實際的某些國家形成一定的壓力。

但是,由於美國不負責任的處理方式,還是為世界留下太大的隱患。

波蘭官方資料顯示,二戰結束時,盟軍向北海和波羅的海丟棄30噸化學武器。如今,這些武器在海水侵蝕下已開始洩漏有害物質,有的甚至浮出水面,嚴重威脅著人類和環境的安全。

歐洲和俄羅斯研究人員在對波羅的海進行水樣檢測後,寫了一份報告,明確表示在水下大約有1.1萬噸有毒化學物質,其帶來的影響“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實際上,科學家至今也不清楚,在海底的冷水環境中浸泡數十年,會給這些化學武器帶來什麼影響。有研究認為,芥子氣在海水作用下,可能轉化成一種外殼堅硬的凝膠。但誰也不能保證這種凝膠不會破裂。還有一些武器專家估計,二戰時的化學武器在海底大約能封存150年,之後將有爆炸的危險。

如果真如專家所言,那麼西方國家當初的一時省事,將給人類帶來無窮災難。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評論】

從“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可以看出,至少美國在歐洲戰場,也是在蘇聯在場的前提下,對於納粹化學武器的否定態度還是比較堅決的,這在道德層面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但這與其在亞洲獨吞731研究資料判若兩人,是在令人分裂。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西方的文化文化中也有成語

【代號說明】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表面看不知所云,實際上,這是一個有來歷的西方海底的成語:溺水的水手和沉船中的死亡狀態,它被用作溺水或沉船的委婉說法,在這種情況下,水手和船隻的遺體被扔到海底(被送到“戴維·瓊斯的儲物櫃”中)。

“水手惡魔”——戴維·瓊斯這個名字的起源還不清楚,並且已經告訴許多推測或民俗的解釋,一本19世紀的字典將戴維·瓊斯追溯到“約拿的幽靈”。關於這種航海迷信的其他解釋也被提出,包括一個無能的水手或一個綁架水手的酒館老闆。最早的已知參考戴維·瓊斯的負面內涵發生在喬治·羅伯茨上尉的4年航行中,作者丹尼爾·迪福(《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於1726年在倫敦出版。

弗朗西斯·格羅斯於1811年出版的“俗語詞典”包含了定義:“戴維·瓊斯,魔鬼,海洋精神:在北方國家稱為“尼肯”,如挪威、丹麥和瑞典“和”戴維·瓊斯的儲物櫃、大海“。

1898年的短語和寓言詞典,將戴維與西印度人的愚蠢和瓊斯聯繫起來,與聖經的約拿聯繫起來:

他去了戴維·瓊斯的儲物櫃,即他已經死了。瓊斯是先知約拿的墮落者,被拋入大海。在水手的短語中,儲物櫃意味著私人商店的任何容器;和傻瓜是西印度黑人中的幽靈或靈魂。因此,整個短語是,“他去了安全保管的地方,約拿傻瓜被送往。”

語言學家認為,戴維受到威爾士聖徒大衛的啟發是最合理的,威爾士的水手經常引用其名字,而《聖經·約拿》則引用瓊斯。

並非所有涉及戴維·瓊斯的傳統都是可怕的。在與穿越赤道線的水手相關的傳統中,有一個“喧鬧而粗暴”的開始,由那些曾經越過界線的人主持,被稱為貝殼,或海王星之子。最年長的貝殼被稱為海王星王,而“戴維·瓊斯”將被重新制定為他的第一助手。

1960年2月24日,USS“特里同”號作為“噴沙巡航”行動(Operation Sandblast cruise)的一部分,以“戴維·瓊斯”,黃色斗篷和柱塞作為權杖穿越赤道儀式,這就絕非斯負面隱喻。


“戴維·瓊斯的儲物櫃”行動:本該是正義之舉,卻成了貽害無窮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請勞動您寶貴的小手指,或關注、或評論、互收藏、或轉發,這將成為堅定“歷史脈動”為您地提供各類行動計劃不竭的強大動力。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