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相比來說,“製備糾纏光子”這事看起來就和燧木取火一樣簡單了。看過一篇潘建偉老師的博士的文章,關鍵詞:非線性晶體BBO偏硼酸鋇。當光子打在BBO晶體上,有一定比例的光子被劈成兩半,這兩個光子的極化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相比來說,“製備糾纏光子”這事看起來就和燧木取火一樣簡單了。看過一篇潘建偉老師的博士的文章,關鍵詞:非線性晶體BBO偏硼酸鋇。當光子打在BBO晶體上,有一定比例的光子被劈成兩半,這兩個光子的極化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所謂的極化方向可以理解為光子振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波就有振動,有振動就有方向,所謂糾纏光子,就是一個豎著振動,一個橫著振動,一個代表1,一個代表0。“翻牌”前,不知道誰是橫的,誰是豎的,翻牌之後發現自己是豎的,那麼對方就是橫的,以此代表信息裡的1和0。

材料製備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這個晶體貌似中國最拿手,這也是量子通信領先各國的根本保障。

光子劈開前是這樣的: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相比來說,“製備糾纏光子”這事看起來就和燧木取火一樣簡單了。看過一篇潘建偉老師的博士的文章,關鍵詞:非線性晶體BBO偏硼酸鋇。當光子打在BBO晶體上,有一定比例的光子被劈成兩半,這兩個光子的極化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所謂的極化方向可以理解為光子振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波就有振動,有振動就有方向,所謂糾纏光子,就是一個豎著振動,一個橫著振動,一個代表1,一個代表0。“翻牌”前,不知道誰是橫的,誰是豎的,翻牌之後發現自己是豎的,那麼對方就是橫的,以此代表信息裡的1和0。

材料製備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這個晶體貌似中國最拿手,這也是量子通信領先各國的根本保障。

光子劈開前是這樣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劈開後形成糾纏光子: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相比來說,“製備糾纏光子”這事看起來就和燧木取火一樣簡單了。看過一篇潘建偉老師的博士的文章,關鍵詞:非線性晶體BBO偏硼酸鋇。當光子打在BBO晶體上,有一定比例的光子被劈成兩半,這兩個光子的極化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所謂的極化方向可以理解為光子振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波就有振動,有振動就有方向,所謂糾纏光子,就是一個豎著振動,一個橫著振動,一個代表1,一個代表0。“翻牌”前,不知道誰是橫的,誰是豎的,翻牌之後發現自己是豎的,那麼對方就是橫的,以此代表信息裡的1和0。

材料製備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這個晶體貌似中國最拿手,這也是量子通信領先各國的根本保障。

光子劈開前是這樣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劈開後形成糾纏光子: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光子”可以理解為“光束”,光束就是一堆堆的光子,量子通信在形式上和手電筒打信號差不多,你在太空亮手電筒,我在地面數幾長几短。所以量子通信的弊端非常明顯,比如,光信號的損失,此前國內外地面實驗的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里量級。再比如,白天背景光線強烈,只能在晚上打信號,遇到雨天霧霾也不行,必須在晴天打信號。還比如,衛星與各地面站距離很講究,打信號的時間窗口目前只有300秒。總的看來,量子通信離成熟應用還是有點距離。

量子光纖

光子可以用衛星傳播,也可以用光纖傳播,這方面的應用其實已經很多了。2004年,奧地利銀行利用量子通訊技術,把一張重要支票被從市長處傳至銀行,2007年,瑞士全國大選的選票結果也採用了量子通信技術。雖然有點扯蛋,但也說明量子通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科幻,可以搜索《量子通信網絡發展概述》這篇文章,把各國情況羅列了一遍。

量子光纖的問題在於傳輸衰減更嚴重,糾纏光子信號又無法複製放大,導致傳輸距離和容量都有限,常年停留在百公里量級。不過光纖好歹不受天氣影響,比衛星更有實用性。

突破距離限制的核心技術在於可信任量子密鑰中繼站,相當於先接收光信號,再把信號放大繼續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像接力棒一樣傳遞信息。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相比來說,“製備糾纏光子”這事看起來就和燧木取火一樣簡單了。看過一篇潘建偉老師的博士的文章,關鍵詞:非線性晶體BBO偏硼酸鋇。當光子打在BBO晶體上,有一定比例的光子被劈成兩半,這兩個光子的極化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所謂的極化方向可以理解為光子振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波就有振動,有振動就有方向,所謂糾纏光子,就是一個豎著振動,一個橫著振動,一個代表1,一個代表0。“翻牌”前,不知道誰是橫的,誰是豎的,翻牌之後發現自己是豎的,那麼對方就是橫的,以此代表信息裡的1和0。

材料製備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這個晶體貌似中國最拿手,這也是量子通信領先各國的根本保障。

光子劈開前是這樣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劈開後形成糾纏光子: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光子”可以理解為“光束”,光束就是一堆堆的光子,量子通信在形式上和手電筒打信號差不多,你在太空亮手電筒,我在地面數幾長几短。所以量子通信的弊端非常明顯,比如,光信號的損失,此前國內外地面實驗的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里量級。再比如,白天背景光線強烈,只能在晚上打信號,遇到雨天霧霾也不行,必須在晴天打信號。還比如,衛星與各地面站距離很講究,打信號的時間窗口目前只有300秒。總的看來,量子通信離成熟應用還是有點距離。

量子光纖

光子可以用衛星傳播,也可以用光纖傳播,這方面的應用其實已經很多了。2004年,奧地利銀行利用量子通訊技術,把一張重要支票被從市長處傳至銀行,2007年,瑞士全國大選的選票結果也採用了量子通信技術。雖然有點扯蛋,但也說明量子通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科幻,可以搜索《量子通信網絡發展概述》這篇文章,把各國情況羅列了一遍。

量子光纖的問題在於傳輸衰減更嚴重,糾纏光子信號又無法複製放大,導致傳輸距離和容量都有限,常年停留在百公里量級。不過光纖好歹不受天氣影響,比衛星更有實用性。

突破距離限制的核心技術在於可信任量子密鑰中繼站,相當於先接收光信號,再把信號放大繼續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像接力棒一樣傳遞信息。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無論是衛星還是光纖,從量子通信的原理上看,實質上就是量子密鑰分配技術,並不傳輸實質內容。所以,有人認為密鑰分配就可以統稱為通信,而有人則認為通信務必要傳輸內容,量子通信的定義其實有不小的爭議。

其他量子應用

量子是個好東西,大家都想來沾邊。日前有個新聞說:全球首個量子區塊鏈系統在莫斯科測試成功,其本質上也是把一束光劈成兩半,然後分配量子密鑰,提高安全性。


"

一百年前量子革命,國人正在革自己的命,基本沒捱上邊;五十年前量子力學結出碩果計算機,中國正在革列強的命,基本沒得空閒;如今,量子理論步履蹣跚難得寸進,中國終於如火如荼搞起了量子通信!

量子糾纏起源

複習一下量子力學的八卦往事。當年薛定諤為德布羅意湊了個波動方程,提出粒子隨機出現在各位置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覺著很有創意,於是大旗一揮:上帝在擲骰子,世界是隨機。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覺著,小薛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沒本事發現隱藏變量,非說上帝在擲骰子,於是振臂一呼:上帝不擲骰子!

既然物理學家喜歡搖骰子,咱繼續拿骰子做比喻。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便確定了,如果現在開,是大,那麼以後開,也還是大,無論什麼時候開,大就是大。雖然搖骰子的變量非常複雜,但如果把所有變量都確定,比如碰撞角度、骰子彈性、空氣阻力、月球引力、地球自轉、分子振動……理論上可以預測骰子點數。這就是普羅大眾的認知,也是經典物理學派的主張。

哥本哈根學派的意思是,骰子落定之後,點數仍不確定,現在開是大,待會開就可能是小,不同時間開,大小不一樣,所以沒開之前就叫“疊加態”,點數是隨機的,開大開小的概率按照小薛波動方程計算。把“骰子大小”換成“貓的生死”,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薛定諤的貓”。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前文說過,所謂衰變就是原子核的分裂,原子核之所以分裂,是因為組成原子核的粒子隨機出現在不同位置上。比如,原子核由A和B兩個粒子構成,AB同時出現就代表原子核沒分裂,AB出現在不同地方就代表原子核分裂,發生了衰變。

如果原子核衰變就觸動開關打破毒藥,弄死貓;如果原子核不衰變,貓就沒事。因為衰變是疊加態,延伸到宏觀世界就把貓的生死也描述成了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還原回物理表述就是:如果只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是否發生了衰變?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粒子的行為是隨機的,所以衰變也是隨機的。但是,幾百年的牛爺理論認為,事物都是在規則支配下精密運行的,隨機論讓人無法接受,就好比勤勤懇懇的學生突然發現考試“及格”和“不及格”是隨機的。

愛因斯坦覺得分分鐘就能終結這個話題,於是提出了量子糾纏:假設有2個處於糾纏態的骰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搖,如果兩邊都不開,那麼骰子就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即點數是隨機的,一旦其中一個開出的結果是大,那麼另一個就算還沒開,也會瞬間變成小。也就是說,觀察其中一個骰子,會決定另一個骰子的大小,這種瞬間的信息傳遞不符合相對論。愛因斯坦呵呵道:你們總不至於認為世界會這麼荒唐吧?

好在那個年代的物理學已經習慣荒腔走板,再出什麼奇葩,大家至少不會驚掉下巴。量子糾纏原本是愛因斯坦為經典派請來的打手,結果卻幫著哥本哈根派把經典派揍得鼻青臉腫。薛定諤的貓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形成了量子信息論!喜歡專業術語的同學,可以搜索關鍵詞,咱就不顯擺這些半懂不懂的冷僻知識了:薛定諤的貓->EPR佯謬->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GHZ定理->Mermin->Cabello定理->量子信息論。

2000年開始量子信息理論形成獨立的學科,標誌著量子糾纏開始走向應用。

量子糾纏機理

一個字:瞎。

這就好像古人學會燧木取火時,完全不知道燃燒的化學反應式。

量子通信

雖然觀察到了量子糾纏這種“心有靈犀”的關聯,但對於本質機理的兩眼一抹黑,應用肯定是淺層的。其中,量子通信相對靠譜一點點,不過也就是一點點而已。

本僧就以“墨子號”為例,不負責任的胡扯一通。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用於通信的糾纏粒子通常是光子,光子比實物粒子更方便傳播,電子在大氣層裡不可能乖乖跑出很遠。

首先在衛星上製造一對糾纏光子,未測量前,誰也不知道兩個糾纏光子誰是1誰是0。我們稱之為“未翻牌狀態”,就好比骰子在打開之前,點數並不確定,處於大和小的疊加態。

然後把這對光子分別發送給兩個地面接收站。

未翻牌的光子很敏感,只要被觀察或測量,一言不合就翻牌。如果敵方監聽了這個光子,那就等於翻了牌,另一個光子就會自動翻牌,同時接收方就接收不到光子,這對糾纏光子傳送失敗,屬於無效信息。

未翻牌的光子才是好光子,翻過牌就只能扔了,然後再製造一對糾纏光子,再發射,直至接收成功為止。

確定雙方都拿到牌了,接著,用特定方法測量糾纏光子,相當於“翻牌”,一旦測量得到一個狀態,那麼另一端的光子也會瞬間變成與之對應的狀態。這樣,一個信號就算傳輸完成了。比如這邊測量得到1,那邊就肯定是0。

然後就不斷髮牌,不斷翻牌,不斷剔除無效牌。問題來了,因為翻牌前自己也不知道什麼牌,所以翻牌後得到的是無規律的信息,比如“小、是、才、學、天、僧”。

那怎樣才能把無意義的信息變成有意義的?需要一組編碼!

某一方根據自己翻牌的情況編碼,再把編碼規則用傳統方法發送給另一方,比如“1、4、6、2、5、3”。注意,這是用傳統方法發送的。

接收方按照這個順序,把原本沒意義的信息按編碼排列,得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小學僧是天才!

通信完成。


注意,量子通信要依靠傳統通信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中,“小是才學天僧”這個隨即的信息是通過量子通信(即量子糾纏)完成的,無法破譯,但編碼“146253”是通過傳統通信完成,可以被監聽,只不過僅僅一個編碼被截獲毫無意義。

有規律的信息可以被截獲,不能被截獲的信息沒有規律,但把這兩者結合就能完成量子通信,沒看明白的回頭再捋一遍。

糾纏光子

量子衛星通信的難點在於“製造糾纏光子”和“探測糾纏光子”。

光子的發射方向性很強,不像電磁波是巨大的扇形,所以需要對準接收器。說實話,我到現在都在疑惑,這是如何做到的?你想想,墨子號衛星的速度大約8km/s,在500km高空,同時向相距1200km的青海德令哈站和雲南麗江高美古站發射光子,衛星上的糾纏源載荷每秒產生800萬個糾纏光子對,地面站以每秒一對的速度從中分辨出誰和誰是糾纏態。

有人打了個比方:從萬米高空飛行的飛機上,不斷把上億個硬幣準確投入持續旋轉的儲蓄罐狹小的投幣口中,你還得在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找出哪兩個硬幣屬於糾纏對。

科學史上有許多烏龍事件,意呆利曾在LHC上發現過超光速,美日德的科學家也曾宣稱實現了“冷聚變”(不知道聚變意義的同學出門左拐《核彈從良記》)。不過,中國這次量子通信怎麼看都不像是烏龍……好吧,我認個慫:太過先進,無法描述。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相比來說,“製備糾纏光子”這事看起來就和燧木取火一樣簡單了。看過一篇潘建偉老師的博士的文章,關鍵詞:非線性晶體BBO偏硼酸鋇。當光子打在BBO晶體上,有一定比例的光子被劈成兩半,這兩個光子的極化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所謂的極化方向可以理解為光子振動的方向。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是波就有振動,有振動就有方向,所謂糾纏光子,就是一個豎著振動,一個橫著振動,一個代表1,一個代表0。“翻牌”前,不知道誰是橫的,誰是豎的,翻牌之後發現自己是豎的,那麼對方就是橫的,以此代表信息裡的1和0。

材料製備才是真正的核心科技,這個晶體貌似中國最拿手,這也是量子通信領先各國的根本保障。

光子劈開前是這樣的: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劈開後形成糾纏光子: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光子”可以理解為“光束”,光束就是一堆堆的光子,量子通信在形式上和手電筒打信號差不多,你在太空亮手電筒,我在地面數幾長几短。所以量子通信的弊端非常明顯,比如,光信號的損失,此前國內外地面實驗的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里量級。再比如,白天背景光線強烈,只能在晚上打信號,遇到雨天霧霾也不行,必須在晴天打信號。還比如,衛星與各地面站距離很講究,打信號的時間窗口目前只有300秒。總的看來,量子通信離成熟應用還是有點距離。

量子光纖

光子可以用衛星傳播,也可以用光纖傳播,這方面的應用其實已經很多了。2004年,奧地利銀行利用量子通訊技術,把一張重要支票被從市長處傳至銀行,2007年,瑞士全國大選的選票結果也採用了量子通信技術。雖然有點扯蛋,但也說明量子通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科幻,可以搜索《量子通信網絡發展概述》這篇文章,把各國情況羅列了一遍。

量子光纖的問題在於傳輸衰減更嚴重,糾纏光子信號又無法複製放大,導致傳輸距離和容量都有限,常年停留在百公里量級。不過光纖好歹不受天氣影響,比衛星更有實用性。

突破距離限制的核心技術在於可信任量子密鑰中繼站,相當於先接收光信號,再把信號放大繼續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像接力棒一樣傳遞信息。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無論是衛星還是光纖,從量子通信的原理上看,實質上就是量子密鑰分配技術,並不傳輸實質內容。所以,有人認為密鑰分配就可以統稱為通信,而有人則認為通信務必要傳輸內容,量子通信的定義其實有不小的爭議。

其他量子應用

量子是個好東西,大家都想來沾邊。日前有個新聞說:全球首個量子區塊鏈系統在莫斯科測試成功,其本質上也是把一束光劈成兩半,然後分配量子密鑰,提高安全性。


量子糾纏如何實現通信?

更高端一點就玩量子存儲,用來實現量子中繼,比如京滬幹線有2000公里,光子不可能一口氣跑完,一共分佈了32箇中繼站。站點以量子存儲技術將糾纏對儲存,轉換操作後與近鄰站點實現共享糾纏。


後記

量子力學對人類科技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材料製備上,材料再支撐著行行業業的發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算是人類嘗試用新方法消化量子力學,而量子力學本身並沒有絲毫變化。

在欣欣向榮的技術爆發中,我們也得時刻緊繃一顆心:基礎物理的突破仍遙遙無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